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价值取向论文

合集下载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提要:20 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同时又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

在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中,“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效率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涵义“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代写论文性的公共管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胡德将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纷纷掀起的政府改革运动称作“新公共管理”运动。

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以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分散化),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

胡德所归纳的新公共管理的七大理论原则都可以为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思想指导和价值归属。

这七大理论原则包括:1、政府部门内的职业化管理。

2、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

3、更加强调对结果的控制。

4、政府部门内单位的分散化。

5、在政府部门内引进竞争。

6、强调在政府部门内运用私有工商管理的方法。

7 、强调成本概念。

新公共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后官僚制典范” 、“新公共管理”等,这反映了人们对正在发生的行政改革的不同看法。

尽管如此,他们确实存在着某些共识:“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中的效率转变到极大地关注管理结果以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按照波立特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说的,“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是由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强调的是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新公共管理”也被称为“新泰勒主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本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探讨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行政文化科学发展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现代行政文化是以行政机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是行政组织内部和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行政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提供了指导原则。

科学发展观倡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现代行政文化必须注重人的价值,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和个人幸福。

其次,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行政文化的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在推动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中注重改革创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最后,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导向。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现代行政文化也应该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推动人民参与行政管理,形成人民服务人民的良好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行政机关在执行职责过程中存在权力过大、官僚主义等问题,导致行政服务效能不高,人民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度不足。

其次,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行政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缺乏合适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容易出现腐败、不作为等不良现象。

再次,现代行政文化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对创新的承受能力不足,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利于现代行政文化的发展。

最后,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不够紧密,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影响了现代行政文化的建设。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的行政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学生对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的范文,供参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一、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行政管理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行政管理是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2.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管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管理通过公正、透明的管理,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当前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行政管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行政效率不高。

部分行政机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 行政决策缺乏科学性。

一些行政决策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导致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

3. 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

行政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一些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容易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

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以期提高行政管理效率:1. 优化行政流程。

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2. 强化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决策前的调研和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四、结语行政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前言公共行政是政府实施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行政往往与民主政治、法治政府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共行政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是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的行政理念,强调政府行政管理应当符合民主原则,重视公众参与,提供透明、公正、高效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现代社会建设。

本文旨在论述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的民主价值取向,以期为深化公共行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公共行政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公共行政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程度决定了其公共行政的质量,良好的公共行政则反过来促进民主政治的更加稳定发展。

民主政治以公民主体权利为中心,为公共行政提供了监督、制约的机制,提高了政府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公共行政以其高效、透明、公正、服务型的特点,实现了公民的权益保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共行政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 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公共行政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民主监督,才能保证公共行政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合法性。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建立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回应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2. 拓展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拓展公众参与,才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政府应当倾听公众的声音,建立公开、公正、高效的沟通机制,使社会各界充分参与到公共行政决策过程中,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身份认同感。

3. 推进数字化行政数字化行政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主公正的重要保证。

通过数字化手段,政府可以实现更加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信息公开和服务公众,促进数字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4. 强化法治运作公共行政法治化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主公正的重要保证。

公共行政管理学论文

公共行政管理学论文

公共行政管理学论文公共行政管理学论文公共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公共行政管理学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一、新公共行政的兴起的历史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接连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危机,政府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们纷纷提出所谓的新的模式或中心理论以取代就的传统的理论。

西方行政学界也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性价值审视和研究公共行政的今天及未来的发展,从而引发了新公共行政运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流派——新公共行政学派。

1968年由沃尔多发起的,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青年公共学者在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研讨,会议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讨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会议论文于1971年以《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为书名集结出版,宣告了新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二、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观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

它强调公共行政学要以公平、民主为目的与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与行政伦理的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

其主要观点如下:(一)主张公平与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把效率和经济作为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的效率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所谓的经济是指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和提高服务的水平。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视野中,经济特别是效率毋庸置疑地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对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行为的协调性或许没有错,但传统的政府管理往往以此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甚至是惟一目的,以致于政府效率目标的实现经常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忽略了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

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历时多年了,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推出了各自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和手段,但是核心内容大致相同。

欧文E 休斯认为,新公共管理存在着普遍的一致性。

然而,新公共管理的普遍一致性是由价值取向决定的,新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取向是:1.主张市场导向。

由于新公共管理市场导向思想的影响,新公共管理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政府的社会责任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同事新公共管理也引入竞争这一市场手段,注重政府活动产出结果。

2.主张管理主义。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需要专业化的管理,政府应广泛采取企业经营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在公共部门的管理手段强调私营部门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并加以利用。

除实施明确绩效目标控制外,还强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主张全面的货币化的激励。

3.主张文官非中立。

新公共管理认为应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且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

主张通过正式执行机构和公务员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更能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使政策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同时主张对部分高级文官实行行政任命,并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二)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困境新公共管理对当代西方政府管理实践及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她再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引起了对公共部门效率的重视。

在新公共管理中,以结果和绩效为目标取向的政府行为与政府的公共性要求越来越偏离,导致了公共利益的受损和公共福利的降低以及公共责任的缺失,损害民主政治的根基。

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面临着以下的困境:1.公共精神流失。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现代化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治理主体能力的提升,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其职能转变与现代化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是对六十多年来执政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执政风险,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对如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民及一切社会力量进行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国家治理经历了从全能主义的高度集权制向市场化的分权制的转变,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角色的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也始终贯穿于中国治理体系的发展变化之中,尽管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与市场、及公众都参与到治理之中,逐步建立起多元共治的协作治理体系。

但政府仍将是起主导作用并处于轴心位置的治理主体,而且市场与等其他治理力量的生长也取决于政府及其派生的公共权力机构的规范,因此新形势下的政府体制改革需要以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思维为指导,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战略目标和现实路径。

综观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无论是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与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制度与法治建设,还是加强文化体制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国家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及其变迁国家治理中的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增进之中,一个经济体只有在制度完备的体制中才能有效运行。

卢梭认为,国家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为代理人,在公意的指导下发挥作用;它将充当国家和主权者之间的联系;它对公共人格发挥的作用,就有点像把灵魂和身体联合起来对人发挥作用一样。

行政管理学论文2篇

行政管理学论文2篇

行政管理学论文行政管理学论文第一篇: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与变革摘要:行政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行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论文通过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过程和变革趋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现代行政管理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行政管理,变革,发展,问题1. 引言现代行政管理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事务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行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过程和变革趋势进行研究,探讨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现代行政管理的特点现代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公共性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和方式。

它与私人行政管理相区别,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政府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必须具有公信力和责任感,为公民提供公正、高效的服务。

2.2 多元性现代行政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行政管理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平衡不同需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3 制度性现代行政管理依赖于一系列的制度和法规,并通过规范的程序和程序来实现管理目标。

制度和法规对行政管理的规范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行政管理的公正和合法性。

3. 现代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尽管现代行政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3.1 腐败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管理存在腐败问题,公务员贪污和滥用职权等行为普遍存在。

腐败破坏了行政管理的公信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2 利益冲突现代行政管理面临着各方利益的冲突。

政府需要在不同利益间进行权衡,寻找最优解,但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

3.3 创新问题现代行政管理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的新需求。

然而,由于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僵化,创新常常难以实现。

4. 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现代行政管理应朝着以下方向发展:4.1 加强监管和反腐败力度政府应加强对行政管理的监管和反腐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严惩腐败行为,保护公共利益。

浅论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

浅论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

浅论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作者:黄宏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5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矛盾加剧,对公共行政组织的批评也日益增多,促使我们思考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

文章在对公共行政典范变迁进行再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共行政价值的内涵和特点,并试图建立起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公共行政;社会结构分化;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088-03一、公共行政再思考公共行政是什么?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新概念层出不穷。

以行政学家亨利(N.Henry)的观点,公共行政经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1)早期行政学家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认为行政是政治的执行。

如古德诺于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2)从行政原则的角度来定义公共行政,魏劳毕强调科学行政原则的存在,并认为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被认知,POSDCORB是这些原则的突出代表。

(3)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有“公共而无行政”。

(4)管理学取向,认为公共行政即管理学。

认为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无本质区别,而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效,政府要向企业学习管理。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行政生态的恶化,西方各国开始了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的大规模政府改革,其共同特点是引进公共管理的理念、技术及模型。

纵观公共行政典范变迁,我认为有两个特点尤为重要。

第一,由重视过程、规范与效率向重视结果、回应性、民主正义等价值转变;第二,由信奉“价值中立”向政治与行政融合转变。

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角度来看,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政治与行政高度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行政的任务主要是维持秩序、维护统治,行政的作用是被动消极的,主动性和公共性不足,可将这一时期的行政称之为国家行政。

行政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

行政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

行政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根据国情、党情、世情提出来的必然选择,是克服我国传统行政模式弊端的良好秘方,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由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本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人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谋福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从而对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政府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破除传统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职能主要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提高促使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总之政府主要职能是为了人民提供一切良好的服务,所以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公民民主意识也得到增强,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公民都希望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维护,都积极要求参与公共议程的制定和执行,这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模式必须对这种参与需求做出回应,需要政府合理做好“简政放权”,服务和鼓励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建设。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公共资源为稀缺资源,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国情来说,公共产品供不应求,政府服务能力不是很强。

改变传统政府管理运营模式,建服务型政府迫在眉睫。

只有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兴国安邦。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纵观每次改革,不难发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键问题在于缺乏改革的整体性和规范性。

新公共管理下的行政价值观论文.doc

新公共管理下的行政价值观论文.doc

新公共管理下的行政价值观论文行政价值观的内涵即为行政主体对于其所追求的某种行政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理解。

在行政价值观念当中涵括了大量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思想解读,因此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价值。

因此行政价值观也是公共行政的重要根底之一,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结构与功能。

随着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立的稳步推进,对于行政价值观念也便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公共行政理论开展也为行政价值观念的建构与提供带来了可能。

因而,便需要能够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来全面审视当前我国的行政价值观建构问题。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具体就涵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即:1)公共效劳主体多样化,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主要公共产品的供应方面,采取的是“多中心公共治理模式”;2)执行机构更加自主化,政府行政单位在具体的行政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极大的自主性特征,可基于政策与工程整体框架的执行根底上采取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等方式,主进行对公共产品供应体制的设计工作;3)地方政府分权化,也就是重点突出地方政府在提供以地方公共产品,推动地区经济开展过程之中所起到的根底性作用价值。

在公共管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列图1所示。

行政价值观即为行政主体就针对某一行政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理解与追求。

其中还涵括了拥有相应行政价值观的人员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理解,因此其也便具备了一定的解释性特点;并且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意义,具有着特定的方向性特点。

也正是基于行政价值观本身所存在着的这双重特性,导致行政价值观念本身便存在着对于具体行政价值进行解释与方向指引的作用。

总的来说,行政价值观念将会对政府功能与结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即存在着怎样的行政价值观念便也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政府体系与公共行政体系。

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便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陈旧行政价值观,积极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来更好的投身于新公共管理事业当中,使公共管理工作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开展路径。

公共行政民主责任取向论文

公共行政民主责任取向论文

公共行政民主责任取向论文【关键词】公共行政/民主/责任/价值取向一在迄今为止的各种类型国家中,拥有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主体无疑都是政府,但对现代民主制国家而言,政府的这种行政主体地位又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它必然受制于社会、公民或立法机关,由此决定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说明。

(一)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若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人民与政府的这种授权与被授权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它规定着政府与公民间在权力与义务方面的双向依存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就公民而言,一是通过同意(选举)或遵从使政府获得合法性行使权力的基础,二是通过纳税给予政府经济支持。

同时,公民也自然期望能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应的回报,包括以服务对象的身份获得政府提供的良好服务。

就政府而言,它在获得公民的政治和经济支持的同时,必须按契约要求提供令后者满意的服务。

显然,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数量、效率和有效性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这里,显然不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恩赐”,而是体现着一种资源交换关系和互利行为。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政府是公共行政权的直接掌握和行使者,是各类重要社会资源的实际拥有者,又拥有庞大的官僚体制和内在的权力膨胀和扩展欲望;而作为授权者一方的民众,却大都处于独立无援的分散状态,他们在与政府的契约关系中往往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这就使得政府极易违背其初衷,偏离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

要知道,政府并不是“天使”的化身,公共选择学派把政府官员视作亚当·斯密所说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固然有失之偏颇之处,但现实中的政府的确不总是那么高尚,政府机构谋求内部私利而非公共利益的所谓“内在效应”(interalitie)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金元”政治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在理论上不能完全排除政府机构的“内在效应”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少数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更时有发生。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2)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2)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2)公共行政管理论文篇二新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探析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公众对政府能力丧失了信心,“政府失败”的呼声此起彼伏。

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张政府大胆地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毕竟政府公共部门与企业存在着重大差异,所以在引用时要慎重。

特别是对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更是如此。

“政府官员实行年薪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薪制”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但引入到政府部门来却不合适。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年薪制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A一、新公共行政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困难重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与巨额财政赤字可以说是不期而至,严重困扰着各国政府,这迫使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寻求与公共行政范式迥然相异的公共行政管理新模式,探索公共服务专业化和商业化发展的新道路,以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并降低成本。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变革”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而迫切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来自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彻底改革运动,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拉开了帷幕。

这场来自政府内部的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行政管理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各市场经济国家因历史文化传统和政府干预模式不同,其改革的路径和治理模式也各异。

但是,总体而言仍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广泛推动合同制,实现政府管理的市场化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分散政府管理职能,实施分权化改革;推动公共行政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步建立电子政府等。

二、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大量采用企业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排斥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行政管理强调政府应广泛采用企业成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张放松传统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严格的行政规则。

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

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

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摘要:文章指出,社会实践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我国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既要根据国情,又要根据国际形势并借鉴他国的经验,通过健全行政法制、改良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使管理主体主动顺应历史潮流,自觉并积极维护和推动经济建设,完成行政管理所肩负的经济职能.关键词:行政管理现代化经济价值取向职能一、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中的经济职能行政管理水平代表着人类认识、征服和改造自然所能达到的能力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现代化行政管理都是指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等行政环境相适应的改造世界手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政府行政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行政管理过渡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行政管理现代化是指一个社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行政管理的理念、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的全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包括行政管理技术手段的变化,也包括行政管理实质的变化.行政管理现代化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行政文化现代化、行政职能现代化、行政组织结构现代化、行政人事体制现代化、行政决策现代化、行政法规的现代化和行政技术手段现代化等.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加入WTO以来的新局面、我国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职能越来越成为行政职能的核心职能.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们对管理日益重视,管理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代理发表论文需要多少钱呢/lwfabiao/伴随现代科技革命的开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行政管理面临着技术、组织、经济、知识的挑战,行政管理思想正经历着或将要经历一系列的革新和演变,并向着更科学合理的方面发展,我们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寻求经济强国之捷径.在和平与发展主题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较量已变为经济实力的较量,国际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各种国际力量的重新崛起、组合和定位,使整个国际形势呈现出多极发展趋势.基于这种形势的变化,我国适时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指导方针.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行政管理,已明显阻碍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行政管理必须同行政环境保持一种行政生态平衡,即行政职能的确定、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系统运行的机制和方式等与行政环境相适应,而行政环境也成为行政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虽然这种平衡是相对、暂时的,并且最终会被新的不平衡打破,但必须承认,这种平衡,是行政管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其具有活力和效率的必要条件.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跟不上行政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形成行政生态不平衡的局面,主要表现在落后的传统行政管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甚至制约和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对政府包揽的各项事业,如教育、社会保障与福利、住宅、医疗服务、社会治安等,提出新的要求;将对企业的要求诉诸政府,表现了更为强烈而具体的“顾客至上”取向,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如绩效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以及取得的成绩,表现出的高效率、高效益,在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及服务方面,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当代西方在克服官僚主义过程中提出了“企业家政府”口号,即要求政府必须讲求效果,按效果而非按投入拨款,并且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利用业绩数据确定问题之所在,向雇员提供种种可用手段予以分析问题,找出其根源,制定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计划调节与市场的自由调节,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市场主体的自由是对立的,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行政管理的发展要与经济市场化相接轨,重新界定政府管理部门的经济职能,把政府对经济市场的干预规范在一定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应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中去,促使部门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代理发表职称论文价格是多少/zclwfabiao/自由和秩序都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就必须确立行政管理的行为方式,严格依法行政,即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政府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在管理领域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管理方式的法制化、规范化,是加速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所必须采取的首要措施.要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使行政机构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就必须实行精简和效能原则,进行机构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通过改革,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效能为目的,建立严格的行政程序,包括决策、议事、办事、行文、检查、监督等程序,严明规范,兴利除弊,政府才有活力.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趋势现代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企业是一种营利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细胞;它是最具活力的创造性经济组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单位;它既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又要承担一定的义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古典经济学盛行、世界范围内经济市场化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国家行政管理向市场化方面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形成的,是以现代人的需求为前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内容的,以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使市场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确立的一种现代社会经济形态.二、WTO环境下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趋势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政府经济职能,即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作用将逐渐调整、减弱.在这方面,虽然WTO并没有规定成员方的企业性质,国营贸易在WTO中还会有一定份额,但是WTO关于非歧视和政企分离原则,要求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外来企业均一视同仁,政府不能使用公共权力偏袒国有企业,人为制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是行政组织,不能直接参与WTO的经济竞争活动.而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没有义务去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逐渐实现了政企分开,使政企关系成为契约关系、平等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依附关系.并且政企分开进一步发展为“政资分开”,即政府不再是国有企业经营上的管理机关,政府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使国有资产运作最终与国家财政运作分离,自负赢亏地独立运作.入世以来,国有经济比重相对下降,政府在这方面的经济职能逐渐减弱,但是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代表所具有的经济职能将得到突出和强化.那里可以找到论文发表格式/bylwfabiao/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运用财税、货币、产业政策以及通过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运行,创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发挥政府制定政策职能.完善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和专业部门的管理体制,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指导,调节地区平衡发展和合理分工,调节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等,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职能.提供政府掌握的国内外经贸、市场、法律、政策等各种信息资源,为市场经营活动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对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惩处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发挥政府服务和监控职能等.入世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更加多元化,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外资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参与的领域也更广泛.特别是多年来没有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商贸、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全面开放,都使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管理面临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使政府在加入WTO后,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经济职能.论文发表杂志/lwfabiaozazhi/如要建立增强竞争出口的生产支持体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逐步向外开放市场,对某些产业、部门或地区实行援助或保护政策,限制某些产品或服务进口;熟悉WTO的体制、规则和运作方式,利用各种途径缓解国际贸易磨擦,以维护国民利益;及时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各种市场供求、竞争、价格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产销网络一体化,以增强竞争能力等.世贸组织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国际经贸法律体系,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世贸成员共同接受的经贸协定、法律原则.政府在消除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磨擦和冲突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按照WTO的运行规则来重新审视我国的法律制度,对那些过时的与WTO全体成员公认的协议、原则相违背的法律规则和诉讼程序进行认真清理,及时废止.对于那些过于笼统、难于操作、漏洞较多或不完全适应WTO规则的法律法规,通过修改、补充,使其准确、完善、通行.对于一些防御性的涉外经济立法上的空缺领域,要加快立法步伐.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行使行政职能,无疑会对发展市场经济、履行我国承诺的WTO法律准则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行政事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行政权力的单方性、强制力和可支配力,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违法、不当和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害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形象.因此,必须尽快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强化能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国家机关的依法监督,如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内特设的行政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如社会组织、党派、企事业单位和公民、舆论媒介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在这方面,我国应加快颁布实施监督法,以法律武器防止、纠正、制裁政府的不当、违法和失职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使监督主体免受打击报复.政府必须用法律来界定自己的权力界限,重塑政府权力与社会、市场权利关系的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政府权力由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微观经济管理权强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管理权弱化,宏观调控权、宏观管理权强化转变,部分政府权力转化为社会权利、企业权利.政府权力的宏观强化程度需要法律制约,因为政府权力本身有无限的扩张性,如果不用法律对这种权力强化加以约束,极可能发展成为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社会、市场权利的实现离不开法律保障,还企业以自主经营权,将部分政府权力转给社会中介组织,必然会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各方权力的碰撞,这些障碍必须借助法律手段加以排除.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的经济职能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经济全球化把政府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更显著地引导到经济发展上来,我国在WTO环境中的地位和利益追求也要求政府行政管理更多地参与着经济建设.认清这些问题,无论对于深化我国行政改革,还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由:126论文发表 网整理提供。

公共行政论文

公共行政论文

公共行政论文公共行政是在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中得到定位的,所要解决的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当基于科学理念还是基于伦理观念的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行政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行政论文篇1试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摘要:关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历来是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所在,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入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界定。

关键词: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政府;范式“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两个核心概念。

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模式新旧交替,前后承接的渐变过程。

然而,学界对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的关系始终存有争议,并在长期争论中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本文首先介绍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过程;其次针对学界存有争议的二者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19世纪20年代,西欧国家早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封建体制之外的公共领域,公众对于公共领域的自治需求产生了公民社会,并由此导致了公共行政的萌芽。

早期公共行政以私人权力为主,是封建皇权下服从与被服从的人身依附关系,而非我们所认识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现代公共行政体系。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存在行政上的“政党分赃制”,从而产生政府更迭频繁、立法与行政的冲突等等,并最终导致早期行政模式的改革。

早期行政模式改革出现在英国,19世纪中期的文官制度改革与议会改革观念对美国公共行政产生了重要影响。

1887年以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代表,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正式诞生。

1900年古德诺发表文章《政治与行政》,进一步完善二分法概念,指出政治与行政均存在所有政治体制中,并发挥着国家意志表达和执行的作用。

此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与韦伯的官僚制、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结合,形成了著名的威尔逊――韦伯范式,并以此奠定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1】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至今方兴未艾,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乃至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改革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

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系统。

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系统、银行和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

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不是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效率。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选择

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选择

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选择[摘要]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它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和理想、信仰和依托。

本文从我国公共行政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公平作为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应有之义。

[关键字]公共行政公共性公共利益效率公平在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价值从来都是交叉并存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侧重而已。

“在不同时期,一种价值可能超过另一种价值,但就每一种价值观的合法性而言,它们之间没有拔河赛”[1]。

公共行政艺术的精髓在于实现公共行政多元价值的整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为了经济的更快发展,把主要经济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上,虽然也提兼顾公平,但公平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忽视,导致了今天转轨时期贫富分化等社会不公现象比较突出,引发了一系列不和谐的矛盾、冲突。

政府作为“以公民的自愿联合或本质上的强制性为基础的组织”[2]其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其功能在于运用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性公共权威,承担起无可替代的社会责任,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由纳税人供养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政府是社会公平的代表,在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应该把公平作为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维护和促进公平,保证社会公平以维护公共利益作为政府主要的工作目标和根本任务,把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

在公共行政的历史上有这样一句格言:“公共行政是行政中的法律”。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其核心价值、本质特征也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

今天我们正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也要求把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和主要的建设内容。

而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由纳税人所供养的凌驾于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则是公平的代表,是实现公平的主要载体,所以要实现公平、维护公平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研究摘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影响着行政目标的方向、性质和结构,而行政文化的价值中心经历了由秩序到效率与公平及服务的变迁,价值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行政文化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公共行政变革中深层次的问题,决定着行政文化的方向。

在面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有所指导,势必有利于我国现代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行政文化价值取向1 我国行政文化的内涵1.1 行政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一定的行政体制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上的,行政文化是文化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是行政管理深层次的软件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被称为行政管理之魂。

一般而言,行政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

其中,思想观念文化是行政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行政人员的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理想、行政心理等,它是行政主体内在的信仰、价值观念、行政意识、行政心理、行政道德以及在行政活动中来自行政主体之外对其产生影响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行政准则等诸要素的综合体。

行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创造的,最终又通过行政主体及其活动体现出来,是行政系统的“软组织”,不仅可以塑造行政组织的形象,也可以规范和引导行政人员的行为,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精神支柱。

它通过历史的积淀,默无声息地决定着行政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着行政目标的方向、性质和结构。

1.2 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追求行政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特定的行政文化总是植根于特定的行政实践之中,并受行政实践所处的社会经济水平、文明程度、价值信仰等行政生态环境的影响。

就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发展来看,行政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行政文化、现代行政文化的过程。

传统行政文化是以维护统治秩序为价值为中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价值取向论文
公共性价值内涵产生于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

税务部门作为公共部门之一,公共性是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它既能在宏观上指导和规定整个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发展进程,又可以在微观上直接影响税务人员的管理行为。

探究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价值内涵,进而推断出其价值产生的根源,对于公共管理的结构设计、功能定位、管理方式选择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公共性价值的内涵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共性”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但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伦理价值层面上,“公共性”必须体现政府活动的公正与正义。

其次,在公共权力的运用上,“公共性”要体现人民主权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支持公民社会,体现公开与参与。

第三,在利益取向上,“公共性”意味着公共利益是政府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必须克服私人或部门利益的倾向。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内涵可以归结为公共精神。

现代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应包括四个方面:民主的精神,即人民的意愿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法的精神,它意味着政府的一切活动应受到预先确定并加以宣布的规则制约;公正的精神,即承认社会公民应具有平等的权利并不受公共权力所侵害;公共服务的精神,即政府的公共服务应尽可能公平分配,政府的施政过程应平等、公正和透明。

这四种公共精神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实现方式应是:逐步实现政府与公民平等化;行政权力既受到保护又受到制约;行政活动既有效率又有责任;公共行政是由民众驱动的、积极的、合作主义的、参与的过程等等。

公共性价值的内在要求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新颁布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里,明确了税务部门“公共管理”部门的行业性质。

税务部门作为所谓“纯粹的”公共部门,具有与其他公共部门相同的价值取向。

它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其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第二,用来从事税收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

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是一种“公益组织”而不应该是一种“自利组织”。

它应该也只能把追求和维护
公共利益作为本组织、本部门的行为目标。

当然我们需要澄清的问题是,公共性不是税务行政管理的主导价值取向,而不是唯一。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除了正义性和公平性以外的主导价值,税务行政管理活动也有安全、自由度的价值要求,也有成本——效益的核算问题。

按照公共性的要求,作为税务部门的公务员,其道德价值坐标应包括三个主要向量:其一,税务公务员必须建立对公共利益的信仰;其二,必须对其执掌的公共权力,如征税权、检查权、稽查权、核税权等,以及自己的定位有着充分的自觉;其三,必须确定无私奉献的价值目标。

前三个维度反映了社会对税务部门行政管理绩效量的要求;秩序、公平和民主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解决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互动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税务行政管理质的要求,后者在税务行政管理效率评估的过程中,可通过纳税人的满意程度这一价值判断来体现。

公共性价值根源在经济学领域,由于公共欲望和私人欲望的存在,便有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的划分。

人类为了满足私人欲望,在经济上需要有一些物品供自己消费,以维持自身的存续和繁衍。

此外,由于人类还存在着一些不同层次的公共欲望,因而还需要有一些物品来满足,这些物品便被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因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而不像私人物品那样具有独占性、消费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因而它不能或不适宜由市场来提供,而通常由政府来提供,由此产生了公共部门,公共部门产生的特殊背景使其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对公众利益的追求和公共服务的重视。

可见,公共部门的公共性价值导向根源于“公”、“私”二元结构所产生的矛盾。

税务行政管理就是税收征管资源的配置问题。

具体来讲,税收征管资源是在贯彻各项税收政策、提高纳税人遵从水平而开展的税收管理活动中能够起主体作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特指对税收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能够投入和控制的各项资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税收征管资源是整个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来自于公众的委托,其根源是公共需要即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公众为了取得公共产品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税务部门负责组织收入,其征税权是公众的赋予,与公众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另外,如果借用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理论(企业是对于市场的替代)来看待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及其权威也是对市场的某种替代。

因此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是:政府通过垄断赋税进行公共管理的成本,通常要低于社会成员在完全市场化之下从事公共事务的交易成本,即在社会资源分配给公共部门之后,社会总效益较分配前应该是增加的。

当然,不管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还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一方面说明税务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价值导向的基础。

优化税务行政管理近年来,在加入WTO、体制改革、经济转型三大合力的推动下,中国正在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深刻的大变革,在职能转变上,突出表现为管制行政的传统正在被摒弃,服务行政正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被注入到政府职能设计和政府行政中来,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正在逐步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管理部门,税务机关也要进行相应的职能定位和转换。

按照前述公共性价值导向的要求,税务行政管理的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税收立法的民主性现代税收概念也被学者称为“民主税收”。

在此前提下,税收只能是满足人民自身福利需要,并经人民同意而征收的由人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费用。

在实践中,税收的民主性则主要体现在税收的立法上,而且民众参与是民主概念的题中之义,税收立法民主必然要求民众参与。

2005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召开了听证会,迈出了税收立法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但是,税收立法民主机制的完善需要公众参与。

提高税收立法的民主化水平,让民众参与到税收立法程序中来,必然增强税法的公众认同度和遵从度,降低税收的成本和执法难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公众消极对抗税法的执行,减少征收阻力和偷漏抗税的发生。

(二)完善税收法定原则公共性价值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应受到规则制约,税务部门可通过完善法定原则实现这一目标。

税收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依据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课税要素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征税程序要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为了做到“课税要素明确”,我们的立法要避免用模糊的词语。

2.税收程序法定原则。

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所依照的程序要素均须经法律加以规定。

虽然税收程序法定原则要求
征纳双方均须依法定程序行事,然而从约束公权力的立场出发,更为关键的是强调征收机关要依法行政,因而征收机关的课征不但须满足程序的合法性,而且不得越权或滥用裁量权对税收事项任意处理。

(三)优化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共性价值取向决定了税务部门是服务行政机构,我们必须把服务理念融入税收工作之中,将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应作为新时期税收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选择,从部门性向公共性转变,从行政执法部门向公共服务部门转变,从传统的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特征的管制型税务机关,向以社会本位、纳税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型税务机关转变,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进一步相应调整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在公共性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把纳税服务改革和税务机关职能转变引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