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八号对接天宫

合集下载

神舟八号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壮举

神舟八号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壮举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实现过程和难点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实现过程包括远距离探测、接近、对接和分离四个阶段,涉 及复杂的轨道动力学、姿态括:航天器自主导航与控制、精确轨道确定与跟踪、传感器融合与决 策控制、自主避障与碰撞避免等。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地面遥控到航天器自主控 制的过程,目前已经实现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未来,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交会对接将更加快速、 可靠和自主。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 了广泛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激发了全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 高了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未来计划和展望
01
02
03
04
空间站建设
神舟八号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
神舟八号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三个部分组成。
结构
神舟八号采用三舱一段的结构布局, 即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有效载 荷舱。
神舟八号的发射和返回过程
发射过程
神舟八号通过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过程
在完成与天宫一号的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后,神舟八号返回舱在预定时间和 地点安全返回地面。
空探索事业的发展。
03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在太空环境下 ,使两个或多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 实现精确相对定位和在轨连接,以完 成特定的任务。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空间站组装 、补给、维修和航天员交换等任务的 关键技术,对推动太空探索和人类航 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唐荣制作
图片欣赏
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
• 所谓“空间交会对接”,其实是轨道交会 和空间对接的总称。空间的两个航天器在 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的 轨道控制过程及结果称作“轨道交会”; 在空间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航 天器合体的事件称作“空间对接”。
那么,交会对接是怎样完成的?
• 通常空间交会对接涉及两个飞行器,一个是目标 飞行器,一个是追踪飞行器。空间交会与对接过 程一般是由地面发射追踪飞行器,由地面控制, 使它按比目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 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 追踪飞行器调整自己与目标飞行器的相对距离和 姿态,向目标飞行器靠近;最后当两个飞行器的 距离为零时,完成对接合拢操作,结束对接过程。
以本次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为例,我们来仔细看一下。
•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后,在地面指令引导下,先后完成了多次轨道控制和 平台在轨测试工作,于10月30日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 里的近圆形交会对接轨道。10月30日19时34分,在北京 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偏航180度, 建立倒飞姿态,这标志着天宫一号已为实施首次空间交会 对接做好了准备。截至30日19时30 分,天宫一号已在轨 运行30天22小时。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 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 备执行首次交会对接的条件。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事件回顾: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升空后的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9月29日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

组合飞行12天之后,2011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1年11月18日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国际评价:据德国《世界报》11月19日报道,在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并顺利返回后,与中国首次合作的德国宇航中心(DLR)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奥斯曼女士等国际人士、一些外国专家和媒体纷纷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丹麦第谷布拉赫天文馆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林登-沃恩勒对新华社记者说:“我看了电视直播。

我觉得中国非常了不起。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具有开创性意义,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向月球和火星迈进。

”……事件分析:(一)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事件之所以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现在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或经济了,科学技术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启动,而载人航天历程最早却可追溯至1970年。

至今,中国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714工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度暂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跑线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

“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在批准“863计划”的同时,决定拨出专款100亿元实施这一计划。

“长二捆”: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顺利升空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长征二号E火箭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先进的捆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满足了当时发射重型低轨道卫星的要求。

“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①【甲】【乙】两处标点符号缺失,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甲】逗号【乙】分号 B.【甲】分号【乙】句号
C.【甲】逗号【乙】句号 D.【甲】分号【乙】分号
②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字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鼎力相助”表达的是文博界专家大力支持帮助建成博物馆,“鼎”是“大”的意思,所以此处用“鼎”正确。
A.我们一起走进文化意蕴丰厚的古代建筑博物馆,追忆几千年历史,回顾辉煌,欣赏它如流星闪耀般的美。
B.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静静矗立,诉说着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展示着华夏建筑史的无限神奇与魅力。
C.观国之瑰宝温古人梦,赞技之精湛展未来情。
D.在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时,难道你不会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吗?
C.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D.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等在空间实验中获得的多种成果应用于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
12.结合材料三图中的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句合适的话。
1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
材料三
①“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是打造中国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一项项落地见效的成果,是国家太空实验室应用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的有力体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余年来服务国计民生,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比如,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物材料、药物、医疗和农业技术;微重力流体、燃烧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材料短板问题、改进相关产品生产加工工艺等作出了贡献,以空间实验获得的一种非晶合金制备方法为例,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设备的零部件中。利用飞行任务开展的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4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400多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3600亿元,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此外,中国航空航天研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形成产业链,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各领域,。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

1.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对接于2024年11月2日进行。

神舟八号是中国第三次无人飞行的神舟飞船,携带了20余种科学实验项目,并执行了近20次飞行任务。

天宫一号是中国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在发射后几个月被成功接收。

2.首先,神舟八号先进入预定轨道,然后通过航天员的操作和指令进行定位,调整航向和速度。

它将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导下逐渐接近天宫一号。

3.在靠近天宫一号之前,神舟八号要进行多次近距离飞行试验,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期间,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将共同监测试验数据,确保任务正常进行。

4.当神舟八号接近天宫一号时,航天员将在舱内进行目视观察,并使用操纵杆和控制面板来实施手动对接。

航天员将根据舱内的标志和外部引导设备来进行准确对接。

5.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之间的对接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和调整,以避免碰撞和损坏。

航天员必须在临近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和谨慎,以确保顺利对接。

6.一旦对接完成,神舟八号的机舱与天宫一号的核心舱相连接。

这可以通过机械臂和锁紧机构来实现,以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可靠。

7.在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之间将建立一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8.在完成了预定的实验和任务后,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分离,并返回地球。

返回过程中需要执行复杂的操纵和调整,以保证安全和稳定。

9.在最后的阶段,神舟八号将通过大气层再入,使用降落伞和软着陆系统安全降落。

总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和进展,并为未来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基础。

这次对接过程需要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精心操作和调整,以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 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 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 发展方针。 • 原因:当时美苏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发 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 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
•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 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 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体制。 •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 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 整? •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 原因: • 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科技现代化成为重要任务; •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 16日)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 17日)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 卫星,1970年4月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 遥感卫星在太空飞行3天后,安全返回 到四川中部预定回收区域,中国成为第 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 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 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 科技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的活跃因 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 争。”“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 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什 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 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为此, 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 绩是什么?

太空之吻--航天器对接装置图解

太空之吻--航天器对接装置图解

太空之吻--航天器对接装置图解赵洋发表于 2011-11-04神舟八号已经追上了天宫一号,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首次交会对接。

除了精准的轨道控制以外,让两者能够亲密接触的对接装置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航天器对接装置是用来实现航天器之间对接、连接与分离的装置。

通过它,可以实现两个航天器机械、电气、液路的连接。

二者通过对接组成轨道复合体后,可实现人员、物资的转移。

目前已有的对接装置主要有“环-锥”式、“杆-锥”式、“异体同构周边”式和“抓手-碰撞锁”式4种对接装置。

[科幻插图中的非刚性对接装置]根据使用要求,航天器对接装置可分为精确的刚性连接和在相对位移较大时的柔性连接。

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载人飞行时,必须采用刚性连接,以保证两个航天器不会因相对运动发射碰撞或解锁。

“环-锥”式对接装置[“双子星座”飞船采用的“环-锥”式对接装置结构]“环-锥”式是最早采用的对接机构,它由内截顶圆锥和外截顶圆锥组成。

内截顶圆锥安装在一系列缓冲器上,能吸收冲击能量。

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与“阿金纳”火箭;“双子星座”飞船之间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杆-锥”式对接装置[“阿波罗”飞船采用的“杆-锥”式对接装置结构][“阿波罗”飞船指令舱头部可见“杆-锥”式对接装置结构] [苏联/俄罗斯的“杆-锥”式对接装置结构][“联盟TM”飞船头部可见“杆-锥”式对接装置]“杆-锥”式对接装置由“杆”和“锥”两部分构成,前者装在追踪飞行器上,后者装在目标飞行器上。

对接时,杆插入锥内,然后锥将杆锁定,接着拉紧两个航天器,最终锁定两个对接面完成对接。

[“杆-锥”式对接装置对接过程示意图]美国“阿波罗”登月舱与指令舱之间;苏联/俄罗斯“联盟”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之间;“联盟TM”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之间,都曾采用这种对接装置。

“环-锥”式与“杆-锥”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这两种对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可靠、质量轻,但缺陷也是明显的:•两艘对接航天器上的对接装置不同,一艘是主动的杆,另一艘是被动的锥,二者不能通用。

政治中考专用专题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政治中考专用专题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词:科教兴国、“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背景材料】1.北京时间9月29日晚21时16分许,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中新网酒泉11月1日电 北京时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3.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11年7月21日到8月1日,在1万公里之外的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连续5次进行下潜实验,创下了最大深度5188米的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5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5.2011年4月、7月、12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八、第九、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6.2011年8月1日至8日,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体育馆举行.7.2011年9月19日,超级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测定,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试验田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这标志着我国杂交稻技术。

8.2011年11月30日,中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武汉顺利下水,这标志着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查船即将建成,将推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天宫”“神舟”对接科技创新

“天宫”“神舟”对接科技创新

2、“神州八号”飞船11月1日5时58分成功升 空。
3、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天宫一号” 与“神州八号”两个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在 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实现完美对接。
11月14日晚8时“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 第二次对接成功。
4、在7月28日的第三次海试中,“蛟龙号”最 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 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得技术 功能和性能指标。
(1)科技推动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决定性因素。
17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 家?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 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3)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4)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6)大力普及科普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 养,
答: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 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 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 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20、新世纪,新要求:(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
①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②创新精神、团队 精神;③远大的理想,开放的胸怀;④高尚的道 德修养;⑤法制意识、环保意识;⑥多种现代生 活所需的技能技术……
第二章 汉字的形体--古文字
重点:
1、甲骨文概念、特点及价值。
2、喜甲骨看学““天四堂宫”简”“介神。 舟”对接 3、小篆科概技念、创特点新。再谱新篇

2012年中考物理试题中的时事问题

2012年中考物理试题中的时事问题

2012年中考物理试题中的时事问题广西藤县塘步镇一中邓善源2012年中考已落下帷幕,纵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很多试题的情境都与2011~2012学年度的时事相关。

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培养的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在中考中得到熏陶。

2012年物理中考的时事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赛上海站比赛刘翔夺冠相关时事: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于北京时间5月19日晚21点55分结束了最终赛事──男子110米栏的争夺,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7获得冠军!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这也是他个人第六次突破13秒大关,第六好成绩,第四次夺得上海赛冠军!刘翔第一次获得男子110米栏国际金牌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短跑项目类世界冠军的黄种人,对中国乃至亚洲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例1(福建省福州市):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

如图1-1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参考答案:A例2(贵州省遵义市):2012年5月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我国选手刘翔以12 秒97的成绩卫冕冠军。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起跑时,刘翔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起跑器反过来给他一个向前的作用力B.刘翔在赛道上,速度越快,惯性越大C.刘翔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站在领奖台上,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与领奖台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参考答案:A例3(湖北省襄阳市):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10m跨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87的成绩一举夺冠。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刘翔蹬地向前奔跑,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刘翔在跨越栏架时不受重力作用C.刘翔在冲刺时速度明显加快,但他的运动状态却没有改变D.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领奖台受到了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参考答案:A二、神舟八号与天宫对接相关时事: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一次交会对接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人和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

抚宁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导师:谢立亮小组成员:李允天祖述豪王心雨张慧欣张竹苒呼冠彤赵喜超马志向张琳琳二零一二年一月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军事变革,空军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而太空战的思想又更进一步推动各国发展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个国家都不愿在某一个方面落后于他国,更何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军事科技呢!美国在搞航天技术,俄罗斯在搞航天技术,日本、印度也在搞航天技术......当然中国也在搞,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想搞,只不过没有能力搞罢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谁要是在这场航天竞技比赛中输了,那么就可能在未来的战争中被打。

理所当然,中国也不愿输掉这场比赛。

中国在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应该是国人为之骄傲的。

但是,与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大国比起来,我们还相差甚远,所以发展航天技术是我们必走之路。

那么,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我国军事影响又是如何呢?对,我们研究性课题小组进行深入了调查。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神舟八号”飞船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它全长9米,最大直径2。

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发射升空后将与正在轨稳定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全长58。

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其在“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后的两天内,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两个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实现完美对接。

预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2日深夜至3日凌晨,届时飞船和天宫一号正飞行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第一次成功交会对接后,由“天宫”和“神八”组成的“小家庭”将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

先是对接机构解锁,两个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天宫空间站作文素材

天宫空间站作文素材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1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11月3日凌晨,它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首次对接:11月13日,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

11月17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就爱那个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

建立起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这标志着中国已叩开了空间站的大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外形和天宫一号相同,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

实验舱为密封舱,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空气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资源舱是非密封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太阳电池翼、蓄电池、推进剂、发动机都布置在资源舱,实际上就是一个动力舱。

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美丽相遇

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美丽相遇

2012年中考时政热点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美丽相遇【关键词】天宫一号自主创新科教兴国载人航天精神【热点材料】材料一2011年11月3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飞船与在轨等待34天的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

1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交会对接瞬间中国迈向太空的征程始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至今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

空间交会对接重大突破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平台之一。

材料二交会对接大事记2011年9月29日21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首次交会对接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1月14日20时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

11月16日神八与天宫一号分离。

11月17日神舟八号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区。

2012年神九、神十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命题预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中考可能会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相关的一系列时事材料为载体,设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考查考生对自主创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技与创新、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了解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相关的一系列时事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时事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考点链接】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时间及对接天宫一号过程步骤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时间及对接天宫一号过程步骤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时间及对接天宫一号过程步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任务。

其中,“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空间站任务对接的飞船,该任务被称为“神八对接天一任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时间及对接天宫一号的过程步骤。

一、“神八对接天一”任务的重要意义“神八对接天一”任务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在“接近对接”课程中的典型操作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将飞行器对接到空间站是航天领域的高难度技术,对载人飞船的设计、制造以及航天员的操控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此次任务的成功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神八对接天一”任务的发射时间“神八对接天一”任务计划于2024年发射,这将是我国第一个独立实施空间站任务对接的飞船。

三、“神八对接天一”任务的过程步骤(一)发射阶段1.火箭发射: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十号B火箭的助推下,从地面发射升空。

2.飞行途中:飞船按照预定轨道进入太空,并进行航行姿态调整。

(二)对接阶段1.向空间站靠近:在接近空间站时,飞船需要按照指定的航线进行飞行,稳定飞行高度与速度。

2.对接准备:飞船与空间站进行远程对接,检查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做好对接准备工作。

3.对接操作: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的对接由操控飞船的宇航员进行操作,根据监控数据进行对接操作,确保飞船顺利对接到空间站上。

4.确认对接:对接完成后,需要进行对接状态确认,确保飞船与空间站完全对接成功。

5.拆载临时供电航天器:在对接成功后,需要拆卸飞船上的临时供电航天器,确保对接的正常运行。

6.进行技术卸载:对接成功后,宇航员需要卸载相关技术装备,并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准备。

通过以上步骤,飞船“神八号”将成功对接到空间站“天宫一号”,历经一番飞行和操作后,宇航员可以安全进入空间站进行工作和生活。

“神八对接天一”任务的成功将极大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的航天探索奠定基础。

希望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前行中蒸蒸日上,为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更多的力量。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文章标题:探寻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神舟号系列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系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研发历程、技术突破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全面的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一重要的航天项目。

二、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研发历程1. 神舟一号:神舟系列飞船的诞生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成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试验飞行的里程碑。

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的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 神舟二号:实现首次载人飞行神舟二号于2003年10月15日搭载我国首批太空人杨利伟成功发射,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一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进行载人飞行的国家。

3. 神舟三号至十一号:探索航天技术的持续突破从神舟三号到神舟十一号,我国航天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包括太空交会对接、航天员空间行走等多项技术创新,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技术突破1. 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神舟号系列飞船成功实现了多次太空交会对接,包括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自主交会对接,为未来的空间站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 航天员空间行走技术的突破神舟七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航天员空间行走,这一突破性的成就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3. 载人航天与科学实验技术的结合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与科学实验项目,为我国航天科技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四、未来展望神舟号系列飞船作为我国载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探测任务的开展,神舟号飞船将继续承担重要使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突破。

我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感到自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概述

我国尖端科技成就
热点背景 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 员送上太空。中国又一次载人航天顺利起飞,标志着 中国的航天技术日益成熟。
【典例1】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 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 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 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思D .路第导一图颗 氢 弹 试 爆 成 功
思路导图 答案 C
【考向2】► 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在6个 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 200余 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 达2 000多亿元。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863计划”是高科技发 展计划,其创造产值、产生经济效益,表明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 A
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 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 到新的水平。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 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 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 国计算机技术达到一个新阶段。2002年,中国研制出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 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 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 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详解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对接结构在地面已进行1101次试验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

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课件下载[*]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 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是从这个通道运送。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范文网[*]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lOcALHOst针对对接机构的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设计技术、集成技术和地面模拟等关键技术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报20多项专利。

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经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对接分为8个步骤约需十分钟时间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党领导下逐步崛起的中国敬爱的党组织: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4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神州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去的圆满成功。

顿时,飞控大厅里一片欢腾。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

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经历近43小时飞行和五次变轨的“神州八号”飞船飞抵距地面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在静谧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属于中国的“天神拥吻”胜景。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11月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组合体经过12天左右飞行,两个航天器分离,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此后,神州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等待与神舟九号、神州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然而,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启自己的载人航天梦想之门曾是那样艰难曲折。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10月20,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5年底,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获得圆满成功。 • 2011年9月24日,运载神舟八号的火箭抵达酒泉航天城。 • 2011年10月26日,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 飞船、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顺利 转运至发射区,这标志着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已进入倒计时。 • 2011年10月27日,已进入发射塔架的神舟八号进行了首次发射 演练。同时进行的还有推进器加注演练和陆场搜救演练。 • 首次发射演练是每次发射前的必要演练,除了测试飞船、火箭的 性能有无异常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练来衔接各系统的配合默契程 度。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搭乘的飞船,但回收系统仍然按照高标准设 计,因此,有关方面还进行了陆场搜救演练,即演练发现目标飞船、 救援、回收等工序。首次演练顺利完成,标志着神舟八号船箭组合体 已具备了发射条件。[5] • 2011年10月31日,实施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 •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点火。5时58分10秒430毫秒,发 射升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空间站雏形空间交会主要有四大步骤。 地面引导——即两个航天器都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距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100公里时,“神舟八号”开始捕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动追踪、捕捉的过程,让“神八” 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宫的距离。 最终逼近——当二者相距在100米到1米之间时,不仅要控制好相互间的距离、速度和姿态,还必须保持在每秒1米的相 对速度内,以准备对接。 对接合拢——这时两个庞大的飞行器,在太空相距仅几十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0.1米,横向相对误差不超过18 厘米,才能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 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 ,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时间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 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对接地点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于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时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对接。 据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 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够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 140米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 ,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据介绍,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 •
• • • •

• •
• • •

可靠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形象地说就是要两个飞行器 “撞得上,弹不开,撞不坏”。然而,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要实现准确会合,同时 精度需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可靠性成为交会对接最基本的要求之 一。 无论是飞船本身还是运载火箭,为了实现更高的可靠性,都做了较大改进。现在的飞船在前期 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飞船电源发电能力提高了50%。还有, 对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 零窗口发射 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 延误与变更。 为了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 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因为目标飞行器已经先于追踪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这就需要地面提前许多天计算并确定 出追踪飞行器发射时间。不能错过,因为一旦错过,发射时间就要向后推迟,还需要重新计算选择。 载人技术验证 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飞行将对未来的载人任务进行充分的技术验证和准备。它与 “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 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 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 要求。 这次“神八”将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为明年即将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有关专家强调指出,只有神舟八号返回舱返回地面才能叫圆满完成任务。若 不能安全返回,对今后飞船是否载人会造成影响。 中外合作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将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神舟八号飞 船遨游太空。此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次合作。 2011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平介绍,2008年5 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 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 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 个大学。
• • • • • • •
1.飞船简介 2.发射关键 3.对接天宫 3.准备工作 4.成功发射 5.未来展望 6.成功背后
•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 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 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 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 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 米,起飞质量8130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