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方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制混凝土方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在制桩、沉桩过程中,时有质量事故发生,事故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延误工期,耗费资金,并留有隐患。本文分析总结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常见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制桩、沉桩、预防措施

1.混凝土拌和物

1.1和易性不好

现象:①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②拌和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③拌和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④拌和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分层离析。

原因分析:①水泥标号选用不当。当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和物松散;当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②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③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④计量工具不精确,计量制度不严格或采用不正确的计量方法。⑤搅拌时间短,混凝土拌和物质地不均匀。

预防措施:①应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使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凝土材料(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②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的计量,应制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③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一工作班到少二次)。④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二次)。⑤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⑥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

治理方法:因和易性不好而影响浇筑质量的混凝土拌和物,只能用于次要构件或废弃。

(2)外加剂使用不当

现象:①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②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俗称表面“开花”。

原因分析:①缓凝型减水剂掺入量过多。②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

含有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

预防措施:①应熟悉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合理选用,并应制订使用管理规定。②不同品种、用途的外加剂应分别堆放。③)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mm筛后使用。

治理方法:①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护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②已经“开花”的混凝土墙面,应剔除因外加剂颗粒造成的鼓包后,再进行修补。

1.2预制桩表面损伤

(1)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出现麻面。②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③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④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⑤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①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②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来,防止漏浆。③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④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露筋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面外露。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②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少,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③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⑤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①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②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

一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③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④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⑤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木模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⑥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⑦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3)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⑤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而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②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按规范规定。③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④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厘米。⑤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与混凝土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关系。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⑥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1.3预制桩内部缺陷

(1)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

现象:①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1.05设计标号。②同批混凝土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设计标号。③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A、水泥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未经试验就使用;所有水泥重量不足50kg。B、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大,杂物多。C、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A、不用试验室规定的申请配合比,随便套用经验配合比。B、计量工具陈旧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