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浏阳市新文学校社团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商南花主要研究员:商南花刘文章寻民初董军周扬刘盈罗文安胡兰罗建宋伟李湘圣《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概述浏阳市新文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全寄宿制且办学声誉较好的教育机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6人,在校学生2200人,学生社团有6大类61个,加入社团的学生1120人。
随着社团在学生成长道路上作用的日益凸显,以及学生社团项目及参加社团学生的增多,从教育研科的角度进行“中小学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研究可以寻求一条既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又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现代学校发展之路,可以进一步打造学校教育特色,创名牌学校,所以我校自2007年学校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中小学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四年的课题预研究后,于2011年申报长沙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并成功立项。
本课题力求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学生社团的建设,以自主式、体验式、活动式为主要途径,在“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学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原则和思路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①学生素养发展:学校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成立和参与社团活动,学校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提高团队精神,涌现一批富有生命力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团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氛围。
②教师专业成长:以我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取得成效,涌现出一批善于进行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的教师,出现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③学校特色发展:构建灵活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中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社团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的社团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团活动缺乏有效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探究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了解学生对社团的需求和期望,本文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我校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社团的情况、社团活动的满意度、社团管理方式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 社团参与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初中生表示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其中参与频率最高的是兴趣社团(45%),其次是学术科技类社团(30%)和艺术文化类社团(25%)。
2. 社团活动的满意度在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方面,约有60%的学生表示满意,其中3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
然而还有40%的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包括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5%)、组织不够精细(10%)和活动时间不合理(5%)。
3. 社团管理方式在社团管理方式方面,大多数学生(75%)认为社团管理方式需要改善,其中45%的学生提出希望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的培训和引导,30%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四、讨论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团开展不同的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兴趣社团是学生最喜欢参与的社团类型,学校应注重开设更多丰富多样的兴趣社团活动。
2. 社团活动的满意度较低主要是因为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和组织不够精细,学校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确保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3. 学生认为社团管理方式需要改善,学校可以加强对社团指导老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
学校应鼓励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1)
附2:诸城市中小学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成果申报表单位(全称):诸城市相州镇相州初中学段:初中问题代号三4成果名称农村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报告参评主体孙皎、刘培金、王茂福、白爱华问题的提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
经过多方面思考、酝酿、讨论,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在原有社团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规模,根据学生的愿望成立更多的社团。
学生随便选择自己喜爱的社团。
以社团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繁荣,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第一、根据教师特长,组织教师报名,精心设计活动,向学校递交具体实施规划。
第二、召开由全体师生参加的社团成立大会,由各社团负责人对本社团的宗旨,社团简介,活动内容等作介绍。
会后,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写出入团申请书第三、由各社团负责人给社团成员发社员证。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孙皎,副组长:刘培金,王茂福、白爱华。
第五、每个社团要成立社委会,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研究制定社团活动计划。
第六、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社团要有详细工作计划,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并有活动记录。
每次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完整,指导教师每周一上交相关材料(记载本、教案、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
第七、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本学期社团活动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基础阶段:第 1 - 10 周;提高阶段:第 11 - 16 周;成果展示阶段:第 17 -18 周;拓展阶段:假期和节假日、双休日到社区实践。
第八、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对各社团进行评价考核,纳入量化管理之中。
取得效果为挖掘和培养校园里拥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平台,让社团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的天地、交流的家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2008年获得诸城市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燎原奖二等奖,2009年9月福润少年艺术团被评为潍坊市百佳学生社团,2010年6月,《农村初中社团建设》获“潍坊市首届中小学活动育人精品课程”,2010年9月演讲与口才社团参加诸城市首届“得利斯杯”苏轼诗词歌赋朗诵,团体获优秀奖,“超人”篮球队参加2010年诸城市“龙城中学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乡镇初中组团体成绩二等奖,参加诸城市二○一○年“一中杯”中学生篮球比赛,获乡镇初中男子组二等奖、乡镇初中女子组一等奖。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社团是学校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社团建设的管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社团建设的意义、管理的现状和创新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团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提高自身素质。
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社团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所以,正确的社团建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力。
目前社团建设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团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有些学校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社团活动缺乏组织性和计划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校对社团建设的关注度和投入还不够,给予社团活动的支持和资源不足,使得很多社团难以正常运作。
社团建设也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少数社团活动依赖个别老师或学生的个人能力,导致了活动依赖性过强。
要创新社团建设管理,就要重视规范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定期评估社团活动效果、激励学生参与、注重社团活动的延续性等。
学校还应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为社团活动提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经费等。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从规模、质量和成果三个方面完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团建设的管理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实现社团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社团建设,加强管理创新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社团在中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目前中学生社团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社团的功能和效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下面,笔者将就中学生社团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探究,希望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前,中学生社团建设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社团项目单一。
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大部分学校的社团项目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几类,例如艺术类、体育类和学术类等。
这种单一的社团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和发展个性特长的要求。
2. 社团活动缺少创新。
许多社团活动重复性强,缺乏创新性。
社团成员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尝试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 社团招募困难。
由于缺乏宣传和推广,许多社团在招募新成员上遇到困难。
学生对社团项目的了解不够全面,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社团参加。
4. 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
学校对社团的管理机制相对薄弱,社团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缺乏有效的导师和指导,甚至存在着学生干预社团管理的情况。
5. 社团发展缺乏支持。
由于学校对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少提供足够的经费和场地,导致社团发展受限,无法开展更多的活动和项目。
二、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 教育观念的转变。
社团建设需要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2. 师资力量的不足。
学校社团建设需要专业的指导老师,但目前很多中学缺乏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无法提供给学生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3. 学校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学校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社团项目的单一,限制了学生发展特长的机会。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中学生和家长对社团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功利性和功利化的观念,导致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3. 加强社团宣传。
学校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对社团项目的了解和参与意愿,组织社团展示和招募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社团建设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调查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探究其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方向。
我将进行一项关于初中生参与社团的调查。
在这项调查中,我将选择一所初中,从各个年级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社团的参与情况、参与动机以及参与后的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解。
我还会采访一些学生,了解他们对社团建设的期望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社团的选择性不足。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有哪些社团可以选择,导致他们对社团的参与兴趣不高。
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
大多数社团的活动都是由老师安排和指导,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团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有效。
有些社团存在组织混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团的运行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
学校应该加强对社团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社团展示活动、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社团信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社团选择,提高他们的兴趣。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建社团,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对于学生自主组建的社团,可以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组织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学校可以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明确社团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
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在“动”中成长------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一、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打造学校品牌的新命题1.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为高中生的自主成长提供空间新课改就是要提供一个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成长为有独立选择能力、有自由思考能力、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
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自主成长。
实践也证明:学生能否取得成功与他能否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自主地选择和设计自己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高中教育这一心智、思想迅速发育的时期,如果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大受影响。
因此,新的高中课程突破学科中心,在生活、学生活动甚至课程设置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终身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评估和评估的教育发展功能。
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高中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自主性是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生存的标志性要素,不仅是学生社团内涵的显性特征,而且也是学生的强烈期待和呼唤。
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成长;有助于培养主体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有助于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塑造完善人格。
因此,社团活动使学生实现在成长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教育。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将成为其终身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已告别自我封闭的当代高中生越来越寻求打破围墙、增进交流、走向社会的路径和渠道,随着技术平台的演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学生思维与实践的视窗不断扩展,而开放式的社团建设有效的满足了学生们的欲望与追求,并使之不断充满新意和朝气,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信息时效性大大增强了,兴趣爱好特长丰富了,以理想兴趣为动机和纽带的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社团建设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展示自己才华和发展潜能的机会。
目前初中生社团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调查和探究。
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来探究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可以从社团类型和数量方面来调查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社团的需求和兴趣。
我们还可以统计学校现有的社团数量,并分析各个社团的活动情况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不同社团类型的需求程度,以及有哪些类型社团的建设还比较不足。
接下来,我们可以调查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质量。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和期望值,同时也可以了解社团活动质量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不同类型活动的喜好程度,以及对于活动创新、互动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社团活动质量受制于师资力量、经费支持和场地设施等因素。
然后,我们可以调查社团管理和组织形式。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社团管理的方式和效果,以及学生对于社团管理的满意度和建议。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对于社团建设的支持程度、学生对于社团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学校对于社团管理者的培训和评价制度等情况。
我们可以调查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参与社团的主要目的和动机,以及他们在社团中得到的收获和成长。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社团参与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学生参与程度受制于时间安排、兴趣匹配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就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考虑增设一些学生需求较高的社团类型,如科技社团、艺术社团等;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增加创新性和实用性;加强社团管理者的培训和评价制度;改善社团成员参与度和获得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让初中生社团建设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概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所以开展学生社团的意义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同时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也有实际意义。
基于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全员性开展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融入创新教育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
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建设是指学生社团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螺旋上升——形成影响”的运作思路,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团协助各部门通过健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聚、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社团是学生在校园内自愿组织起来,共同追求某一特定兴趣爱好的组织。
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目前初中生社团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查和探究。
初中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是目前的一个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原因。
学生对社团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意义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认为,加入社团会增加负担,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一些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
学生对某些社团活动的兴趣不大,感觉缺少创造性和互动性。
有的学生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会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从而忽视了社团活动。
对于初中生社团建设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
学校可以加强对社团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的宣传。
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社团活动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社团建设中来。
学校可以开设更多有吸引力的社团活动。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提供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社团活动。
适度调整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压力,让学生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社团建设中。
除了学校自身的努力,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初中生社团建设中来。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团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为学生社团提供更多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更好的体验。
社会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或者成功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者指导,让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的调查和探究对于解决问题、改进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以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能够提升初中生社团活动的质量,让学生在社团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和成长。
《中学生校园社团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中学生校园社团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中学生校园社团建设》课题研究方案滨海县陈铸初级中学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二、课题的提出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时代。
《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而且还将涉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课程实施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核心要素。
学生社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青少年群众性团体。
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真正“退位”为副手,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
这个独特的环境能帮助中学生逐步摆脱对师长全方位的依赖,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行为自律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独立的人格。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表现欲和自我肯定的需求可以得到极大限度的满足。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中学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个思路和方向,真正使中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初中生社团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调查的角度来探究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以期了解学生对社团建设的态度和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社团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对初中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社团建设普遍持积极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而且他们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学生们表示,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与其他同学建立更深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等。
这些都是正面的影响,说明初中生对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可。
调查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约有20%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
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另一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得到关于社团活动的宣传和信息。
这表明学校在社团建设的宣传和招募工作上还存在欠缺。
学生们对某些社团活动的满意度不高。
一些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内容单一、项目较少,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也暗示了社团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学校需要加强对社团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社团招募展示会、发布社团活动的海报和宣传册等方式,向学生充分介绍各个社团的特色和活动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可以与校外机构、社会团体合作,引进更多多元化的社团活动项目。
比如与艺术团体合作举办音乐、舞蹈等艺术类社团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举办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选择范围,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校可以请专业的教师或者专业人员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和辅导,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作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体,学生们也应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需求。
学生可以通过班会、校务会议等途径,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已经存在的社团活动的改进意见,以及对新的社团活动的期望。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社团建设的意见箱或者网络平台,让学生随时提供反馈意见。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探究引言社团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阶段,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如何,各学校的社团类型及规模如何,社团管理及指导方式如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了解不同学校的社团类型及规模,了解不同学校的社团管理及指导方式,分析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现状2. 意义: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为学校提供发展初中生社团的借鉴,促进社团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方法1. 样本选择:选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初中学校,保障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调查内容:包括社团类型及规模、社团管理及指导方式、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
3.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相结合,问卷调查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学校的社团建设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通过对多所初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到了如下调查结果:1. 社团类型及规模大多数初中学校的社团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学术科技类、体育类和艺术类社团为主。
学校的社团规模大小不一,一些学校社团数量众多,而另一些学校社团较为单一。
学校的社团建设在类型和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
2. 社团管理及指导方式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及指导方式主要包括学校老师的全面负责、各科任教老师的协助管理、学生会的参与管理等。
不同学校在社团管理及指导方式上各有特色,但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指导不够到位的问题。
3. 学生参与程度部分学校的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较高,社团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而一些学校的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较低,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摘要】初中生社团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生社团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模式的不足和创新方案的缺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团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初中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有管理模式的不足。
我们提出了一些创新方案,并给出了实施策略。
这些创新方案将为初中生社团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本文总结了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初中生社团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重要性、不足、创新方案、实施策略、价值、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生社团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的舞台。
随着社团建设在学校中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初中生社团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虽然学校社团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社团活动单一、管理模式陈旧等,亟需进行管理创新。
本研究将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学校社团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团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意义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团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初中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社交能力,促进情感与认知的发展。
对社团建设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团建设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通过研究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创新方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近年来,社团活动在我国中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中学生社团缺乏创新与管理,导致社团活动的效果不佳。
对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对活动主题的策划与设计。
社团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制定不同主题的活动计划。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组织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活动;对于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开展科学实验或科技创新竞赛。
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活动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要注重社团成员的培训与能力提升。
社团负责人要对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培训课程,包括活动策划、团队合作、演讲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鼓励社团成员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和比赛,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团成员的能力提升不仅可以为社团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还可以为他们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加强社团与校内外资源的对接。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例如提供场地、物资和经费等。
社团也可以主动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
通过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社团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资源,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要注重社团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社团活动的成果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宣传,这样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可以利用校内的展板、校报、校网站等渠道宣传社团的活动成果;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
通过展示和宣传社团成果,可以增加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只有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加强主题策划与设计、成员培训与能力提升、资源对接以及成果展示与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提高社团活动的效果,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希望社团能够在新的研究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中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和学生探索兴趣爱好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社团成员参与度低、管理混乱等问题,社团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对于中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中学生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社团建设的基本形式中学生社团建设一般分为教育性、文化性和特长性三类。
教育性社团一般包括学生会、团队发展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管理、领导力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机会;文化性社团则主要涉及语文、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特长性社团则是针对学生自身兴趣和特长设置的,包括体育、舞蹈、创新发明等方面。
1. 学校主导型模式学校主导型模式是目前社团建设中最为传统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学校主导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学校颁发社团活动证书、社团优秀成果表彰等方式来对社团进行奖励和管理。
然而,这种模式下,学校主要起到极为局限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社团参与度低和社团长工作压力大。
学生主导型模式是近年来社团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团的管理完全由学生自行负责,学校担任社团指导员的角色。
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充分发扬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尽管学生主导型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社团长责任心不够、管理混乱等,但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社团建设的作用。
三、社团建设的创新方法1. 社区型社团建设社区型社团建设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新型社团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下,社团与社区相结合,通过社区的支持和倡导,将社团建设转化为社区建设,使社团能够更好地为社区服务、宣传社区文化和价值观。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跨校合作,共同组建社团,实现资源和人力的共享。
例如,音乐、舞蹈、戏剧等社团可以邀请不同学校的学生共同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扩大社团的影响范围,还能够提高社团成员的交流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摘要】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对于推动社团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针对社团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社团管理模式,并通过管理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展示管理创新的成果。
通过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需求调查,揭示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结合管理创新对社团建设的影响,探讨创新管理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将为初中生社团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促进社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社团建设现状分析,社团管理模式,管理创新实践,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需求调查,影响,创新管理意义,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生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阶段,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社团建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社团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参与度,管理模式比较僵化,创新意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着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进行研究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初中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信心和领导能力等。
由于社团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索更适合初中生特点的社团活动管理模式,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对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社团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管理模式的探讨,可以为社团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初中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团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展开。
社团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研究
初中生社团建设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学校逐渐意识到学生社团建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外延和补充,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形式。
初中学生在学校及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建立的种类多样的社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1.1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初中生社团的快速发展,对建设校园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学校校园文化的极大丰富正是通过学生建立的各级各类社团开展的活动得以实现的,同时也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种类多样的初中生社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各级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人生发展。
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加上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和社团一起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1.2初中生社团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特色鲜明的社团是建设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
种类多样的初中生社团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促进了校园文化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各个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范围广,活动方式新颖灵活,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为发展校园文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来讲,初中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社团的建设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能够为校园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1.3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和与时俱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具有科学合理性,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校园内的优秀社团就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概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所以开展学生社团的意义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同时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也有实际意义。
基于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全员性开展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融入创新教育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
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建设是指学生社团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按照“全面推进一一重点突破一一螺旋上升一一形成影响”的运作思路,全面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团协助各部门通过健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 凝聚、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目标及原则和思路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①学生素养发展:学校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成立和参与社团活动,学校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提高团队精神,涌现一批富有生命力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团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氛围。
②教师专业成长:以我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取得成效,涌现出一批善于进行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的教师,出现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③学校特色发展:构建灵活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中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
以教育科研引领校园社团活动的深入和长足发展。
④社会影响力:以“有效展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与研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等方式”形成特色。
开创的学生社团品牌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和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能给同类型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2、本课题的研究原则是:①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理论研究在整个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应深广结合。
②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宏观研究涉及的是“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
微观研究则是对“学校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以及“中小学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两方面的研究。
③推广研究与创新研究相合的原则推广研究指的是推广已有的研究成果。
创新研究指的是研究和发展新的规律,探索和实验新的成果。
④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原则实践研究工作要深入地开展,必须注意经验总结。
通过文字交流、总结经验,使具体工作上升为学术研究,使封闭的个体研究上升为开放性的集体研究,以避免重复和浪费精力。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2011年6月——2013年12月,大致经历4个阶段: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1 月)(1)宣传动员,让全校师生了解初中生社团,进行了校内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
(3)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理论培训。
2、课题实施第一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4月)?(1)完善各种社团的组织机构,选配社团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形成课题组成员。
(2)制定社团章程和活动方案,为形成规范科学的初中生社团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作好软件铺垫。
(3)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4)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
?3、中期总结阶段(2012.5 ——2013.5 )(1)完成第一阶段性评估总结。
(2)结合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学生社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
(2)学校对整体学生社团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目标及方案。
(3)表彰先进,深化完善。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三、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本课题组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
对“学校社团建设与学生团队精神形成” “学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与活动开展”“中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社团组建、社团活动开展,社团导师和学生相关管理和考核条例,形成了一批研究论文。
1、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的理论,对中小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把学生社团活动提升为一种教育模式。
而且这种模式是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大功能非常突出:功能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较好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就是社团。
功能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
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
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功能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
社团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
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原则使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实践成果和社会反响本课题通过两年半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实践效果,达到预期基本目标。
学生社团工作日趋完善,取得比较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
第一、社团工作规范。
学校设有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学习类社团、活动类社团、德育类社团六大类,采用特长训练加社团活动开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社团设一名社团导师(有指导能力的老师担任),副团长两名(由学生担任),每学期初全校举行各社团的招新活动。
每年9 月份在学校足球场举行一个大型的社团纳新招募活动,学生面对社团导师推出的丰富多彩的社团,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这种不设门槛、不分指标、人人可以参加、人人可以选择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培植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逐渐壮大,社团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学校保证每个社团成员每年每人有100 元的社团活动经费,每年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不少于1.5 万元。
每周三下午1 个小时,星期天下午两个小时为社团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有专人检查评比,每月有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率。
学生社团活动,做到有活动场所、有辅导老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四到位”,通过保质保量的严格训练和辅导,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每年的社团文化节,所有社团学生的社团活动展示和汇报获得家长和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陈铸中学素质教育、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广大社团成员身心健康的崭新精神风貌。
规范的社团工作开展,避免了单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单打独斗或利用行政手段组团的两种极端。
已经建立了布局合理、种类众多的学校社团结构,满足广大同学多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需求。
第二、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社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评价严格社团导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重视社团导师和学生干部的培养、评价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
在社团导师方面做到:一是搭建平台,以学校有特长、有激情、有梦想的老师为核心,让这些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开展多样化活动方面积累经验,取得成效,培养一批善于开展社团活动的教师,打造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导师;二是不断加强社团导师的业务培训,组织政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社团工作教育理论,使他们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社团工作业务,促进了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为了让部分有某项天赋的学生能得到较专业的发展,学校选拔优秀的非常专业的人才来帮助社团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让社团的学生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是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来促进社团导师的工作,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家长电访、活动测评、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观摩社团活动等途径来评价社团导师的工作,从而起到监督社团活动开展的作用。
在社团干部方面做到:组织了各社团干部的竞选演讲和考评选拔等工作,严把了社团干部的素质关,使这些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非常称职地担负起社团的各项工作。
培养出了一批能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社团领袖和社团干部。
每年评选“十佳社团指导老师” 和“十佳社团干部”“十佳社团学生”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第三、健全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
为了让学校的社团工作开展有序有效,我们制定了健全的社团工作规章制度。
并让所制订的制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并发挥其作用。
如我们制订的社团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我们养成“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
我们由下而上制定的制度有《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章程》《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工作制度》《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记载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参团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督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地点、时间安排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招募登记表》《陈铸中学社团管理学生问卷调查表》《陈铸中学学生社团电访问卷调查表》,并有一个专用的“陈铸中学社团Q C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