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和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关于评估参数

关于评估参数

关于评估参数----关于收益途径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方法统一方案意见(第三稿)的讨论生产能力生产矿山:建议在“按设计能力或核定能力确定生产能力”这一原则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原则,“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因生产矿山实际生产能力多数与设计能力不一致,而目前核定生产能力除煤炭行业和还有之外,其他非煤矿山似已经不搞核定生产能力,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可能对生产能力有要求。

(北京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维简费、井巷工程费、安全生产费、折旧对维简费的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各矿山对维简费的实际使用五花八门,往往并不用于偿还采矿投资;而采矿更新资金又可以不是或不完全是来自自己的维简费。

因此,难以找到一种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把维简费划分为折旧性质和更新性质两部分的方法。

建议维简费还是与折旧费一样处理,不计入经营成本,计入总成本。

对采矿更新资金应该进行预计,不论是否来自维简费,都计入现金流出。

(袁怀雨)维简费与固定资产更新不是一回事,维简费的概念是在1954年首先由煤炭生产企业提出的,最后经国家批准允许在矿山企业设置该项费用。

其定义为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费用,具体解释为矿山企业为进一步进行采掘生产需再投入的采掘工程费及采掘工程维护费。

根据该项费用的定义及其解释,该项费用实质是矿山接续采掘工程的投资及现有采掘工程的维护费用(实际是需要现金支出的,不是折旧费用),这与现存设计规范相对应的。

因此,维简费应按经营成本列支。

(采掘工程具体是指开拓工程)根据现有的矿山采掘工程设计,其基建投入工程量只为首期开拓工程量和采切工程量,不包括以后延续开采的开拓工程量,以后延续开采的开拓工程量的费用计入维简费用中。

因此,在矿业权评估过程中,对于只计算矿山基建期初开拓工程投入的应计算维简费用。

对于小型生产矿山一次性投入全部开拓工程费用的,则不应计算维简费。

其评判原则就是看矿山基建采掘工程结束后进行采矿是否还需要开拓工程投入。

维简费的标准是过去由国家制定的,已运行了多年未进行调整,与现行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生产成本费用不相适应。

333、334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333、334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18m 1% 25m 4% 1m 0.5%
8 资源量估算—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 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 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 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 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
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 合相应规范要求。
大 致 了 解
初 步 判 断
地 构 岩 变 围 开 层 造 浆 质 岩 采 岩 作 蚀 技 用 变 术 条 件
成 因 类 型
矿 体 数 量 形 态 产 状
主 要 矿 体 形 态 规 模
矿 石 结 构 构 造 成 分
矿 石 类 型 分 布 特 征
矿 石 质 量
围 岩 夹 石
工 业 利 用 价 值
矿 石 工 业 类 型
固体矿产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
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 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
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
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本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 局专题业务会议通过,11月26日发布执行。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25m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 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 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 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 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 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 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 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2.13
1.20
0.55
1.00
0.60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333_334_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333_334_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1—6996(2008)02—0001—0008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侯满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54)摘 要:在固体矿产资源评价中,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要正确地选择工业指标和估算方法,确定估算参数、勘查类型、工程间距,按规定圈定矿体及共生、伴生矿体,准确划分资源量类型、块段,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处理,并应注意在资源量估算过程中常见的80多个问题。

关 键 词: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常见问题中图分类号:P62417 文献标识码:A1999年6月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 B/T17766-1999)》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分类》),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

为贯彻落实《分类》,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编写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技术参考资料》(以下简称《参考资料》)。

2002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 B/T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国土资源部对现行的45种固体矿产勘查的技术规范、规定(以下简称新《规范》)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02年12月17日发布,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地质调查管理工作,在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分类》和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汇总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以下简称《制度汇编》)中。

地调局还下发了《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以下简称《预查规定》)、《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以下简称《普查规定》)、《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的资源量技术要求(内部试行)》(以下简称《资源量技术要求》)及有关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些规定。

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普查评价,是指对已发现的矿床或矿体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地区,或经异常查证说明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通过露头检查、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及相应的探矿工程,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

工作目标:(1)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

(2)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进行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4)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基础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系统收集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矿点、矿化点资料,以及综合研究等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

2、开展地质填图和物、化探工作,测制大比例尺(1∶2000—1∶10000)矿区地形地质简图和相应的物探、化探图件。

3、对矿层、矿带(矿化带)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分析,圈出矿体、矿化体、矿化蚀变带以及氧化带的空间形态或分布范围。

4、选择主要矿体,布置深部工程控制剖面,并进行工程施工。

5、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研究及选矿试验,如有同类型矿石的相关资料可进行类比研究。

7、根据工作需要,可在普查矿区外围开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以发现新的矿产地或同类矿床。

8、通过上述工作,对普查区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作出总体评价,提出可否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普查评价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
岩作蚀技类 用变术型 条 件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初初

大致查明
步步

确确

定定
矿主矿矿矿围工矿
体要石石石岩业石
数矿结类质夹利工
量体构型量石用业
形形构分
价类
态态造布
值型
产规成特
状模分征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
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 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 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 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 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 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 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 批次进行。
●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 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 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 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
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
加权计算。
平均 C 算术:0.96% 加权:1.15%
样号 H3 H4 H5 H6 H7 H8
样长(m) 分析品位(%)
0.80
0.53
1.40
1.12
0.60
0.85
2.00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侯满堂
【期刊名称】《陕西地质》
【年(卷),期】2008(026)002
【摘要】在固体矿产资源评价中,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要正确地选择工业指标和估算方法,确定估算参数、勘查类型、工程间距,按规定圈定矿体及共生、伴生矿体,准确划分资源量类型、块段,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处理,并应注意在资源量估算过程中常见的80多个问题.
【总页数】8页(P1-8)
【作者】侯满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7
【相关文献】
1.关于水银洞金矿矿体圈定与资源量估算问题的讨论 [J], 刘世川
2.城镇污水处理全成本核算和分担机制研究
——基于中国33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样本估算 [J], 龙凤;毕粉粉;董战峰;葛察忠;林菲
3.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讨论——以湖南白腊水锡矿床为例 [J], 雷泽恒;乔玉生;许以明
4.论推断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地质可靠程度 [J], 李生元;石彦良;黄克

5.河套灌区农业废弃物资源量估算及综合利用分析 [J], 姜灵伟;陈锐;崔建华;张学军;仲生柱;林聪;段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1、估算的工业指标1.1主要有用矿产工业指标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经验算报批制定的工业指标。

锌矿体:边界品位0.5%,最低工业品位1.6%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4米1.2共生矿产工业指标1.硫根据《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硫矿体(Ts):边界品位8%,最低工业品位14%;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

锌矿体矿石类型主为单锌和锌硫型,二者选冶流程一致,为充分利用资源,将其中硫(Ts)元素视作伴生组分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Ts作为基本分析项目,按4%综合评价指标,随主要组分一并估算。

2、矿体圈定原则2.1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1.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按所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2.在单工程中,将同一矿体中符合工业指标的连续样品圈在一起,其平均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部分为工业矿石,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但Zn品位在0.5~1.6%之间的部分为低品位矿石。

优先圈出工业矿石,一般不能因样品合并将其贫化为低品位矿石。

3.工业矿体顶、底板连续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允许带入小于夹石剔除厚度(4m)的样品。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并保证矿体的连续性,减少复杂程度,部分分布在厚大工业矿体中的部分厚度较小的低品位矿石,在保证单工程平均品位不低于最小工业品位的前提下不再单独圈出。

4.当锌矿体小于可采厚度,其米百分值大于或等于3.2时,亦将其圈入矿体。

5.根据本次勘探目的,本着优先圈定工业矿石的原则,首先圈定锌(铅)矿体,然后圈定硫矿体,后圈定铜、铁矿体。

对于锌矿体中的硫组分(TS),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选矿流程,均合并于锌矿体中,不再单独圈定。

2.2矿体外推的确定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各矿体边界首先严格划定在探矿许可证所规定的范围内。

各矿体边界与钻孔控制见矿边界或外推边界一致。

1、有限外推边界的确定:两相邻钻孔中一孔见矿厚度大于等于2米,而另一孔未见矿时,在剖面上楔形外推孔距的一半(当两孔间距大于200米时,则外推到100米),资源储量估算到外推长度的一半;在两剖面间此种情况尖推50米,外推点或线均视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

333、3341估算要求

333、3341估算要求
●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 规定执行。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 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 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 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 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8 其它
●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概 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 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 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 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 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 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文献标 识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P 2 . 6 47
19 9 9年 6月 8日国家 质量 技术 监督 局发 布 了 《 固体 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 ( / 7 6 — 储 GB T1 7 6 1 9 ) 国家标 准 ( 99 》 以下 简称 《 分类 》 ,从 1 9 ) 9 9年 1 2月 1日起 实 施 。为 贯 彻 落实 《 分类 》 ,
3 3 3 3 2 概 念不 清 ,对 ( 3 7 3 、3 4 、3 4 类 3 4 )类 与 3 4 、3 4 类关 系 不清 ;有 的技术 人 员擅 自 31 32
将 原 D级储 量套 改成 3 3类 资源 量 ,将原 E级 储 量套改 成 3 4 类 资源 量 3 3。
(陕 西 省 地质 调 查 院 . 西安 705 1 0 4)
摘 要 :在 固体 矿产 资源评 价 中,3 3 3 类 资源 量 的估 算 ,要 正确地 选 择 工 业 3 、3 4 指标 和估 算 方法 ,确定 估 算参 数 、勘 查 类 型 、工 程 间距 ,按 规 定 圈定 矿 体及 共 生、 伴 生矿体 ,准 确划 分 资源量 类型 、块 段 ,在实 际操作 中遇 到 的具体 问题 要进行 认 真 分析 ,合理 处 理 ,并应 注意在 资 源量估 算 过程 中常 见的 8 O多个 问题 。 关 键 词 :固体矿 产 ;资源 量估 算 ;常 见 问题
《 预查 规定 》 、《 ) 固体 矿产 普查 暂行 规定 ( 2 0 - 0 ) 以下 简称 《 DD 0 0 2 》( 普查 规定 》 、《 体矿 ) 固 产 推 断 的内蕴经 济 资源量 和经 工程 验证 的预 测 的资 源量 技 术 要 求 ( 内部 试 行 ) ( 》 以下 简 称
《 资源 量技术 要求 》 )及 有 关 固体矿产 资 源调 查评价 的一 些规 定 。 .

(最新)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最新)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B+C级储量的比例以满足基建完成投产头10年的需要为限。

地调局333+334要求

地调局333+334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2002年11月26日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333储量计算

333储量计算

是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包括111b、121b、122b、2m11、2m11、2m21、2m22级别的储量。

你可以在金属矿种的勘查规范中查到: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1.1 地质可靠程度8.1.1.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8.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一、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一)定义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是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较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二)验收标准1、大致查明普查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矿床(点)和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矿产分布规律和成矿远景。

2、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勘查工程布置大致相当于以往勘探规范中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第一、二勘探类型的D级储量,煤炭资源简单和中等构造、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C级储量所采用的工程要求。

3、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特征。

4、大致了解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通过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的类比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评价;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6、对矿床的可行性评价已经做过概略研究。

(三)计量单位按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规定的“储量单位”执行。

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一)定义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资料,经过少量勘查工程验证的,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潜在矿产资源。

其工作成果可以作为部署普查工作的依据。

(二)验收标准1、大致了解工作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远景。

2、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勘查工程布置相当于以往勘查规范中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第一、二勘探类型的E级储量,煤炭资源简单和中等构造、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D级储量所采用的工程要求。

3、初步了解了矿体的产状、规模、分布范围、矿石的品级和自然类型。

4、大致了解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

5、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进行类比,通过概略研究进行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

(三)计量单位按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规定的“储量单位”执行。

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讨论——以湖南白腊水锡矿床为例

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讨论——以湖南白腊水锡矿床为例

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讨论——以湖南白腊水锡矿床为

雷泽恒;乔玉生;许以明
【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9(0)4
【摘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334资源量只有原则性的定义,对333、334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及矿体圈定原则没有具体规定,现行规范中对预测资源量的圈定要求过高,同时也没有高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资源量的编码,致使在资源量估算中不统一。

文章试图以白腊水矿区锡矿资源量估算为例,就333、334资源量的估算进行讨论,建议将334分为3341和3342两类,并对333和334的控制程度、圈定原则、资源量编码、工业指标及资源储量比例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总页数】7页(P402-408)
【关键词】资源储量分类;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白腊水
【作者】雷泽恒;乔玉生;许以明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4;TE319
【相关文献】
1.湖南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J], 蔡锦辉;韦昌山;孙明慧
2.与湘南白腊水锡矿床有关的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研究 [J], 招湛杰;陆建军;姚远;章荣清;郭维民;张怀峰;谢旭
3.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J], 侯满堂
4.基于Surpac软件的矿床模型构建及矿体资源量估算-以陕西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为例 [J], 樊忠平;任涛;王瑞廷;陈小刚;董彩盈
5.论推断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地质可靠程度 [J], 李生元;石彦良;黄克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

附件八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一、为规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特制定本要求;二、本要求适用于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包括计划项目与工作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三、成果报告按项目性质分为三类:一为地质调查评价类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二为技术方法类报告包括物探、化探、钻探工艺、遥感术、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三为研究类报告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库建设、重大项目预研究等;四、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审查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批复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五、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附必要的图表、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六、成果报告完成编写并通过初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申请评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全面完成了设计书的任务;2.通过了野外验收;3.各类技术资料齐全;4.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图件;5.成果报告通过初审;评审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初审意见书;评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8-1;七、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八、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在30日内确定评审形式、评审专家人员组成、评审时间、地点等有关事项;评审申请书经组织评审单位签字盖章后发评审申请单位一份,另一份由组织评审单位保存;九、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的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项目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为了保证成果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委员会应实行回避制度,项目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收到成果报告送审稿后,均应认真审阅,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对评审意见负责;十、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成果报告送审稿的份数由组织评审单位视评审委员会的人数确定;申请评审单位应提交文字报告、附图、附表、各年度项目任务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申请报告与批复意见书、原始资料检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初审意见书等资料;十一、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2.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3.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4.项目工作任务和预期成果目标的完成情况;5.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6.成果报告和综合图件的质量;7.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8.存在问题及建议;十二、评审委员会在成果报告评审时,应对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质量评分实行百分制,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野外验收没有达到优秀的项目,成果报告质量不得评为优秀;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附件8-2;十三、会审时评审委员会通过审阅成果报告,查阅各类资料,听取项目组汇报、答辩,并与项目组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由主审专家主笔并汇总其它评委的意见,提出评审意见初稿和报告质量评分建议,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形成最终评审意见;函审时由评审委员分别审阅成果报告、进行报告质量评分、形成书面评审意见,由组织评审单位汇总,形成评审意见;评审意见书格式见附件8-3;十四、报告评审结束后,组织评审单位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管理部门各一份附电子文档;十五、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收到评审意见书后,应根据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并在30日内将修改后的完整成果报告1套和电子文档1套送组织评审单位审查;十六、组织审查单位在收到成果报告修改稿后,应在15日内完成对报告的审查;对审查未合格的报告,要通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重新修改,并15日内重新提交审查;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报告,由审查单位下发审查意见书,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各一份;审查意见书格式见附件8-4;十七、报告审查结束后,报告提交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书对报告进行最终修改定稿,按规定复制或出版,并及时汇交成果资料;十八、技术方法和研究类成果报告的评审除按本要求进行外,还应参照国家科委下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执行;附件8-1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表格式附件8-2 各类专业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附件8-3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格式附件8-4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格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表评审编号说明:中地调评字200 ××号:中填写各组织评审单位名称的第一个字,如:总工程师室-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为顺序号;各类专业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8-2-1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8-2-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8-2-3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8-2-4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8-2-5 地球物理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8-2-6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8-2-7 矿产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8-2-8 航空物探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8-2-9 航空遥感摄影成果质量等级评分表8-2-10 遥感地质解译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8-2-11 地质调查科技项目成果验收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一、申请评审单位需提交的技术资料包括:1.作者原图1:250000或1:50000;2.编稿原图1:250000或1:50000;3.地质图1:250000或1:50000;4.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5.按规定整理好的各类原本档案资料;6.实际材料图、各类样品测试及鉴定资料;二、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野外验收后补充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2.各项综合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3.测区的地质新成果、地质报告与地质图说明书的水平;4.地质编稿原图内容、精度及编绘质量;5.各项原始资料归档的质量;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附表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附件8-2-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 13687—9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资源量估算技0033—92、地调局发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固体矿产333+3341术内部试行等技术标准进行评审;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点1.报告编写质量:报告编写简明扼要、数据准确可靠、图表清晰美观、结论依据充分;文、图、表相互吻合;客观、真实、准确、全面反映项目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2.综合整理资料、原始资料与最终成果质量及吻合程度:各项工程、地质工作、物化探工作、样品采集和测试工作质量好;原始资料和综合整理资料质量好;各项资料得到充分、恰当利用;报告各项论述的资料依据充分,结论可靠;3.工作部署合理性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技术方法选择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有效;完成项目总体目标任务;达成项目预期成果;4.资源量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矿体圈定合理、准确,地质依据充分;工业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公式选用正确,计算准确;级别和块段划分符合相关标准;5.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水平:对矿床利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述客观正确;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客观正确;6.综合研究水平:全面系统、准确论述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基本阐明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赋存状态和采选冶性能;基本阐明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三、评审工作中,要求查阅不少于总量50%的综合整理资料,必要时查验有关原始资料,以检查成果报告与综合整理资料吻合程度;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附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计分,在评分栏注记“无”;“最后得分”=“合计”÷“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100;以“最后得分”评定等级;附件8-2-3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GB 15218 - 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 – 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等进行;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附表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附件8-2-4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一、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DZ/T0001-9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158-95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ZB/TD10004-891: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GB/T14158-93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规范;DZ/T0151-95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其它相关要求与规定;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附表;附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地球物理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评分表”打分矿产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级评分表”打分;航空物探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航空遥感摄影成果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遥感地质解译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注: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附件8-2-11地质调查科技项目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分办法说明:表中“考评内容及标准”一栏所列内容为考评计分单项,如无某一单项内容,则划去“分值”一栏对应的分数,并在“得分”栏注记“无”;“最后得分”=“得分合计数”÷“分值合计数”×100;以“最后得分”评定报告质量等级;附件8-3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中地调评字200 号报告名称:项目编号:任务书编号:完成单位:评审单位:公章评审日期:年月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制—————————评审意见书编号说明:中地调评字200 ××号:中填写各组织评审单位名称的第一个字,如:总工程师室-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为顺序号;附件8-4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中地调审字200 号报告名称:项目编号:任务书编号:完成单位:审查单位:公章审查日期:年月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制—————————审查意见书编号说明:中地调审字200 ××号:中填写各组织评审单位名称的第一个字,如:总工程师室-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为顺序号;。

333及3341资源量估算

333及3341资源量估算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

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

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6.1 地质填图质量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

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m 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

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

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

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实验确定。

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

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

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

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8.1 资源量估算范围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

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

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

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

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

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

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

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

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

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

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

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

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

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

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