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以下是对这一领域重要考点的全面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明确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如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
3、教育与人的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并能分析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如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教育制度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包括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
二、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理解课程的概念和类型,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了解课程理论流派,如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
2、课程目标与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取向。
掌握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如直线式、螺旋式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等。
3、课程实施与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熟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如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 评价模式。
三、中学教学1、教学概述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教学的任务,如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
2、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等。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涉及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教育学基本理论与教育思想1.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其本质2.教育的任务和原则3.教育目标的设定和实现4.教育观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5.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二、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教育实践1.心理学的定义、目的及其与教育学的关系2.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3.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4.教育与智力、情感、性格、态度等方面的关系三、教育的教学原理与方法1.教学原则(启发式、情境性教学原则等)2.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探究等)3.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讲义、多媒体、教学游戏等)4.评价与反馈的方法和标准四、教育评价与教育管理1.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2.教育评价的方法(测试评价、综合评价等)3.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权威、民主与共识型决策5.班级、学校和地方教育管理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伦理1.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2.学生权益保护与教育家伦理3.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建设4.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市场化六、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2.当代中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全球化教育七、教育学科基本知识1.学科学科思想史、学科建设和学科教学等基本概念2.学科教材的编写与使用3.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等规范文件八、教育教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1.教育教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上是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可能涉及的一些知识点。
考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育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需要广泛阅读教育相关书籍和学术文章,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过程理论和学习方法2.认知发展理论和智力发展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4.动机与情感的教育5.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思想体系2.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学校教育和教育的普遍性4.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5.教育评价和学校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师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师资格证制度与教师法律地位3.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5.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规四、教育测量与评价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3.学生成绩评价和成绩分布规律4.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5.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与发展五、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策略选择3.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4.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5.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六、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班主任工作职责和技巧3.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4.学生心理辅导和生涯发展5.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与共同育人七、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应用与评价4.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化环境5.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1.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科教学的教学原理和方法3.学科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评价5.跨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以上所列知识点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同时,还应该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学习与思考,加强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化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化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 传递生产阅历收报告和社会生活阅历的基本途径。
教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化主要批学校教化工作者,是教化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支配,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化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化的本质属性:教化是培育人的活动,这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化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须要。
2、教化是有意识, 有目的, 自觉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
3、教化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化这种培育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化者, 受教化者及教化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冲突活动。
教化的社会属性:1、教化具有永恒性。
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化。
2、教化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化的性质, 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化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受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化作为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化具有继承性;第二,教化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化的新特点:第一,教化终身化;第二,教化的全民化;第三,教化的民主化;第四,教化的多元化;第五,教化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化思想: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化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 方法;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一般人的“泛智教化”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①基本定义:这门课程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涵盖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像教育理论、学生发展、教学等多个方面,就是让准教师们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了解教育的来龙去脉。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里那可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这科过不了,就拿不到资格证。
它能让老师掌握教育的底层逻辑,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里做到心中有数。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点教育学常识,比如知道教育是什么,对各个学习阶段大概也得有点认识。
按我的经验,如果平时就关注教育方面的新闻或者自己有点当小老师的经验就更好办了。
④应用价值:实际教学当中就有用处啊。
比如说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知道怎么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里出现的问题,就像一个导航仪,把老师的教学活动指引得妥妥当当。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整个知识体系像一个拼图,教育基础知识是底盘,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是重要板块,教学知识像是镶嵌在中间的明珠,把它们串起来形成完整的图画。
②关联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联系密切,毕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嘛。
还和教育法律法规有联系,要合法地进行教学啊。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很多理论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像教育心理学里的各种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概念多,关系复杂。
- 关键点:重点是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案例中,理解透如何教好学生才是最主要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这科成绩在整个教师资格证考试里占很大比例,可谓是决定命运的一科。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教育目的》①概念辨析:教育目的就是我们教育到底想达到什么结果,是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还是有道德的人还是其他的,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建房子之前就想好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②特征分析:- 主观性:不同的人、社会发展阶段、民族啥的都会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看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社会发展功能则表现在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相互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对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预期结果,它决定了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课程评价则是对课程的价值判断,包括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三、中学教学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等环节。
2、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一、教育哲学和教育学说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说是教育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应该熟悉常见的教育学说,了解其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了解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以便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软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七、学科与学科教育知识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
八、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教师应该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包括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教师。
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一、中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
1、语言知识: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达、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文化等。
2、文学知识:文学的类型、文学的历史、文学的创作、文学的评价等。
3、文学创作能力:文学创作的技巧、文学创作的思路、文学创作的方法等。
4、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的方法、文学鉴赏的技巧、文学鉴赏的思路等。
5、文学研究能力:文学研究的方法、文学研究的技巧、文学研究的思路等。
二、中学数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数学知识: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的基本定义、数学的基本定理、数学的基本技巧等。
2、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解题的方法、数学解题的技巧、数学解题的思路等。
3、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推理的方法、数学推理的技巧、数学推理的思路等。
4、数学分析能力:数学分析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技巧、数学分析的思路等。
5、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的方法、数学应用的技巧、数学应用的思路等。
三、中学英语教育知识与能力
1、英语知识:英语的语法、英语的词汇、英语的发音、英语的文化等。
2、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听力的方法、英语听力的技巧、英语听力的思路等。
3、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的方法、英语口语的技巧、英语口语的思路等。
4、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的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3.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的交往活动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a.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b.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c.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
4.学校教育(主导)
a.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四、义务教育
1.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词条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众多关键的词条,掌握这些词条对于备考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汇总的一些必背词条: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由神创造。
(2)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庶、富、教。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2、《学记》(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柏拉图的《理想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2)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6、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泛智”教育思想。
7、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8、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9、裴斯泰洛齐(1)教育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论。
10、洛克(1)《教育漫话》。
(2)白板说。
(3)绅士教育。
11、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59页
2024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59页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一、考试科目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二、考试重点1、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之一,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和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实践与能力中学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可能会以实际教学情境为背景,考察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科知识与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科,考试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掌握自己所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考查。
三、备考建议1、系统学习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系统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2、理解记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需要理解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笔记、背诵口诀、反复练习等方式加深记忆。
3、实践应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和思考。
同时,可以通过模拟教学、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考前冲刺在考试前一个月,考生可以进行考前冲刺,包括集中复习、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
四、总结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实践应用,确保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一、文章类型及重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简答题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育是指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点包括课程内容、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则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中学教育知识点:1.《课程标准》:中学教育课程的核心文件,规定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内容。
3.教育原理: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理论,以及学生发展理论、认知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
4.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拓展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5.学校管理:包括班级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知识点。
二、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1.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计划等方面的能力。
2.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能力。
4.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使用电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5.社交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6.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7.创新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中学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熟悉中学教育知识点,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生则需要掌握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马特教育思想: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第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第四,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下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强调了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第五,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第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第三,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第四,学校即社会第五,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身身心发展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段。
在关键期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学样教育: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让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意义。
义务教育:概念——是指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
(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动作了“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义务教育是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工作的体制”等到一系列制度。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素质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中学课程课程的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学科中心课程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社会中心课程论——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论)课程目标的特征:1.整体性。
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2.阶段性。
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3.持续性。
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4.层次性。
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5.递进性。
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6.时间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课程计划: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课程标准: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这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材: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都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课程开发概念——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期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则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课程改革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话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状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