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教案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

趣味对联教案背景介绍对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源于古代汉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通过对仗、押韵、措辞精炼的方式,表现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们在学习汉语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与对联这一文化艺术相联系。
因此,本次文档将向您介绍一种趣味对联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热情,让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认识对联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
2.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解如何构成一副好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一、概念介绍对联是一种文艺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范畴。
对联是通过对仗押韵、对立呼应、揭示主题和意境而构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具有语言艺术性和文化底蕴,形式简洁、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
对联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巧与方法1.对仗技巧:对仗是对联技巧中的关键,合适的对仗可以使对联更加通顺、协调。
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声、形、义对仗,其中形似对仗最为常见。
例如“西出阳关无故人,/东归翠岭有孤鸟”中的“出-归”,“关-岭”就是形似对仗。
2.押韵技巧:用押韵方式可以使对联更加美观、优美。
押韵方式大致分为前后、中间、交错、偏正等几种。
例如“江边红树映白鹭,/海上青天舒碧帆”中的“鹭-帆”就是前后押韵。
3.对立呼应:对立呼应是指对联中前一句与后一句呈现出的对比、反差、补充、映衬、余味等效果。
通过对立呼应可以使对联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破面有时开新面,/老泪纷纷轻自唤”中的“破-新,老-轻”就是对立呼应。
4.揭示主题和意境:对联的主题和思想是最基本的要素,对联的内容要符合一定的主题和意境,才能达到更高的审美效果。
例如“大厦将倾桃花水,/万家千户送春风”中的“桃花水-春风”就是从春天的自然景观入手来讲述人间的和谐美好。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趣味对联教案

课时1春联赏析1教学目标:1.欣赏马年对联2.让学生学到一些有关春联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马年春晚的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马年春联赏析(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当解释)【4字马年春联】上联:百花齐放;下联:万马奔腾上联:彩云追月;下联:骏马迎春上联:小龙辞岁;下联:骏马迎春上联:竹梅品格;下联:龙马精神【5字马年春联】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6字马年春联】上联:春到红鬃马上;下联:喜临绿柳门前上联:春到江南塞北;下联:马腾正气清风上联:大地生香吐艳;下联:神州跃马争春上联:飞雪片片凝瑞;下联:马蹄声声报春上联:骏马秋风蓟北;下联:杏花春雨江南上联:留下小龙胜景;下联:迎来骏马新春【7字马年春联】上联:昂首扬鬃腾浩气;下联:奋蹄踏雪展春风上联:八骏风驰千里近;下联:一年花发十分红上联:白马壮心奔大道;下联:青春浩气献中华上联:百花齐放春光好;下联:万马奔腾国步雄上联:百花齐放春光好;下联:万马奔腾气象新【8字马年春联】上联:跃马迎春春风扑面;下联:抬头见喜喜气盈门上联:月圆花好鸟飞鱼跃;下联:雨顺风调马壮人欢上联:一夜报春百花齐放;下联三阳开道万马奔腾上联:喜盈门天乐人亦乐;下联:春及第马驰志也驰上联:喜看大地莺歌燕舞;下联:笑迎农家马壮牛欢【9字马年春联】上联:百尺竿头重跨千里马;下联:十亿人民更上一层楼上联: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下联:万马奔腾改革事业兴上联:赤帜舞东风江山如画;下联:赤骝奔大路祖国长春上联:工农携手共跨千里马;下联:干群并肩同上一层楼上联:举步昂首攀登十八盘;下联:跃马扬鞭飞越天柱峰【10字马年春联】上联:爆竹迎春春丽五湖四海;下联:红梅报喜喜催万马千军上联: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下联: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上联: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下联: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11字马年春联】上联:展智施能雄心共创千秋业;下联:扬鞭跃马矢志同奔万里程上联:展宏图九州英才扬鞭跃马;下联:创伟业四海豪杰破浪飞舟上联:跃马扬鞭四化征途奔万马;下联:扬帆契浪一江春水涌千帆【12字马年春联】上联:银蛇随腊去农业丰收欣在望;下联:金马送春来国民经济喜腾飞上联:小龙舞九州龙伴腊归留胜迹;下联:大骥驰千里骥随春到展宏图上联:鲜卉挹春风骏马奔腾强国路;下联:神州迎笑语雄狮起舞小康年【13字马年春联】上联:振兴伟大中华道路驰骋千里马;下联:迎接崭新世纪人民团结一条心【14字马年春联】上联:竞舞龙蛇喜看九州开放天翻地覆;下联:争跨骐骥欢呼十载改革国富民殷上联:岁序更新蛇归洞府畅述辉煌成就;下联:春风初度马跃神州喜奔锦绣前程【15字马年春联】上联:农村兴旺同庆丰收谷似金山棉似海;下联:城市繁荣共迎新岁车如流水马如龙【2014马年春联带横批大全】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春联的上下联的连线题四、学生分享自家贴的春联,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五、课堂小结。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高文光【三维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历史和写作对联的要求,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
2.了解对联的有关类型,学会做简单的对联。
3.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唐伯虎点秋香》里曾有对联“XXX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XXX年年暮暮朝朝”。
“图画里,XXX,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棋盘里,车无轮,XXX,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想必大家对才高八斗的XXX还记忆犹新,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所做的对联幽默风趣,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和同学们就一起来看看对联的有关知识,学会写作简单的对联。
二.对联定义和历史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自力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XXX”和“XXX”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XXX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从此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可是说对联是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此后,对联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三、对联的故事XXX的故事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
XXX出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XXX对曰: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XXX和佛印的故事XXX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亲睦友佛印僧人泛舟长江。
XXX突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
XXX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XXX诗句的葵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由大笑起来。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1.1 对联的定义解释对联的定义,即由上下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相对应的文学形式。
1.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桃符、门神到现代的对联文化。
1.3 对联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对联的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寓意深刻等,并探讨对联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技巧2.1 对仗的技巧2.2 韵律的技巧介绍对联中韵律的技巧,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2.3 创意的技巧探讨如何运用创意的技巧创作出独特的对联,如运用修辞手法、借代、比喻等。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创作前的准备讲解创作对联前的准备工作,如积累词汇、了解文化背景等。
3.2 创作的步骤介绍创作的步骤,包括选择主题、构思对仗、安排韵律等。
3.3 创作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对联的欣赏与解读4.1 对联的欣赏讲解如何欣赏对联,包括对仗的艺术、韵律的美感、寓意的深刻等。
4.2 对联的解读介绍如何解读对联,包括理解字面意义、领悟寓意、体会情感等。
4.3 欣赏与解读的实践提供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并提供解析和讲解。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与传承5.1 对联的应用探讨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喜庆事宜、装饰家居等。
5.2 对联的传承介绍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包括家族家训、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
5.3 应用与传承的实践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对联文化。
第六章:对联的修辞手法6.1 修辞手法的种类介绍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拟人等。
6.2 修辞手法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对联,并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6.3 修辞手法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七章:对联与诗词的关系7.1 对联与诗词的相似之处探讨对联与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如对仗、韵律、寓意等。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结构等。
(2)学会拟写对联,并能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分析经典对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运用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赞美生活、传递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学会拟写对联。
2. 教学难点:(1)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的把握。
(2)如何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经典对联及其背后的故事。
(2)准备对联创作的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对联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创作灵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品味。
(2)学生分享对联学习的感受,教师总结。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1)教师讲解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结构。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联的特点和魅力。
3. 欣赏经典对联(1)教师出示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2)学生分享对联欣赏的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4. 拟写对联(1)教师布置拟写对联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5. 展示成果、评价反馈(1)各小组展示拟写的对联,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作品的优缺点,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对联,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尝试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拟写一副对联。
六、教学拓展1. 举办对联比赛(1)教师组织对联比赛,学生分组参加。
(2)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评选出最佳对联作品。
2. 参观对联展览(1)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对联展览,了解对联的发展历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魅力,是中小学语文课程重要内容之一。
在很多学生看来,古诗词却是一道难题。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给各位老师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案——对联趣谈活动。
一、对联趣谈活动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是一项通过对联联想,学习和欣赏诗词的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联趣谈活动在形式上更为有趣,更为接地气,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对联联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对联趣谈活动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了解古诗词的用典与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和鉴赏能力2. 活动内容:·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并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每一组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组对联,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3. 活动过程:·第一步,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第二步,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第三步,每一组学生按时完成创作后,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第四步,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三、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效果对联趣谈活动既能从实际入手,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开展对联趣谈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艺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
趣味对联教案

趣味对联教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趣味对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绍兴城外有个姓李的财主,非常会吹牛拍马,绍兴城有个耿直无私的读书人徐文长,决心找个机会戏弄戏弄他。
这年二月初十,本县县太爷家里逢双喜:一则是县太爷逢50大寿,二则是县太爷的姨太太生了个胖小子过“百日”。
哈巴狗吩咐管家准备了一份厚礼。
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哈巴狗刚要出门送礼,忽然想起县太爷是孔门子弟,于是他吩咐人去请徐文长写对子,徐文长也不推辞,爽爽快快地写好了交来人带回去。
哈巴狗把礼物和对子送到县衙门口,专等一声“请”。
忽然,县衙出来几个衙役,二话没说,把哈巴狗按倒在地,噼里啪啦一连打了八十耳光。
哈巴狗起先被打昏了,醒来还以为是礼物送少了才挨打,再一问才知道是送的对子把县太爷惹恼了。
徐文长写的对子是:县令大人不是人,生个儿子要做贼。
哈巴狗这一惊非同小可,连滚带爬去见县太爷,说对子是徐文长写的,与他不相干。
县太爷一听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去把徐文长叫来,徐文长说:“只怪李财主太性急,小生的对子尚未写好,他就派人强行拿走,这怎能责备小生呢?”县太爷立即叫人取来笔墨,令徐文长接着写下去。
徐文长不加思索,挥毫写到: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生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好,好!”众人一看赞不绝口,县太爷也笑了。
2、从生活中感受对联。
(1)出示4则对联,让学生猜猜分别用在什么地方?(2)展示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对联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朝夕相处。
(3)展示对联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形式有上下联和横批。
(4)投影几副对联,让学生诵读初步感受一下对联的内容。
3、体验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
(1)由学生思考,尝试对对联(一字——多字)。
让学生初步明白对联的要求及特点。
天——地风——雪海——山新——旧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庆贺——恭喜枝头——花丛千山秀——万水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做完此练习,让学生比较并体会对联的特点:A、字数相等B、词性相同C、结构相应D、语意相关或相对(2)加字对联故事,体会对联的奇妙: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轼听说有一未曾谋面的财主很会附庸风雅,对别人说很仰慕自己并想求一墨宝,那日正巧路过财主家,就登门造访了。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对联书籍、对联样品、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3. 活动场地: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如上联、下联、横批等。
3. 示例: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对仗工整。
5. 展示:各组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对联练习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联,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联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六、活动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欣赏对联书法作品,了解对联与书法的关系。
2. 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或文学家进行讲座,分享对联创作经验和技巧。
3. 开展对联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七、家校合作1. 家长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孩子在家中积极参与对联创作。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对联,让孩子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家长关注孩子的对联学习进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如《对联入门》、《对联精选》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故事、名人家谱等。
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对联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
九、安全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趣联巧对案例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则,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
(2)学会欣赏趣联巧对,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对联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则。
2. 创作趣联巧对,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对联意境的把握。
2. 创意对联的构思。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趣联巧对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联创作任务。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对联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则(1)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2. 第二课时:欣赏趣联巧对(1)展示经典趣联巧对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2)分析案例中的创意和巧妙之处。
3. 第三课时:创作实践(一)(1)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2)每人创作一幅对联,要求体现创意和巧妙。
4. 第四课时:创作实践(二)(1)分组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指导修改。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则,创作出富有创意和巧妙的对联。
2.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经典趣联巧对案例,提高语文素养。
3.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趣联巧对案例,用于教学欣赏和分析。
2. 准备对联创作的主题和素材,供学生创作实践。
3. 准备教学反思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趣味性对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则,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知识。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

《趣味对联》(教案)-小学生文化主题班会通用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特点和趣味性。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引导他们欣赏和创作对联。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对联的结构和韵律的掌握。
2. 对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对联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2. 对联示范作品。
3. 对联创作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通过示范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引导他们思考和品味。
4. 练习:给学生发放对联创作练习纸和笔,让他们尝试自己创作对联。
5.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和点评,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创作。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
2. 用图表或示例展示对联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有趣的对联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创作一副对联,要求结构完整、韵律协调,并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趣的对联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趣味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特点,并培养了他们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对联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联的魅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奇妙的对联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联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2.提前准备一些对联的创作素材,如名人名言、成语、诗句等;3.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对联的美学特点;2.分享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对联创新(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或诗句,并让学生组成对联;2.引导学生尝试采用语音、意象、韵律等创作技巧,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对联。
第三步:对联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对联表演;2.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对联、对口相声等形式;3.学生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四步:对联欣赏(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2.分析对联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内在美和趣味。
第五步:对联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或素材;2.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对联。
第六步:对联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创作的经验和技巧;2.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对联创作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3.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对联的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文学活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美学特点,引发了学生对对联创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创新对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表演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趣味对联故事教案

趣味对联故事教案教案标题:趣味对联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板书:对联的定义和例子。
2. PPT或图片展示:趣味对联的例子。
3. 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对联的了解和印象。
2. 介绍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用对仗的方式表达意思的文学形式。
探究(15分钟):1. 展示一些趣味对联的例子,并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幽默和巧妙之处。
2. 解释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创作一组趣味对联,并分享给全班。
实践(20分钟):1. 学生个人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用对联的形式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换对联故事,并互相评价和改进对方的作品。
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对联故事,并讨论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2. 强调对联的魅力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社区寻找更多有趣的对联,并分享给全班。
2. 组织对联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趣味对联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经典对联作品,如《红楼梦》中的对联等。
2.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对联的艺术价值。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了引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意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趣味对联的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对联的幽默和巧妙之处,进而在小组活动和个人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改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5.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对联的写作技巧。
3. 学会创作对联。
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对仗。
2. 创作具有意境的对联。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写作技巧。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对联。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对联,让学生欣赏并猜猜它们的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老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讲解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三、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副对联,讲解其制作过程。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
四、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心得。
2. 每组选出一副优秀的对联,进行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副对联,要求结构完整、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2.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民间的流传和应用。
六、教学活动:对联创作实践(10分钟)1. 老师提出一个主题,例如“春天”,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对联创作。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格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对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韵律。
2. 对联的创新和构思。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对联素材库。
3. 对联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对联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联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如上下联的结构、平仄和韵律等。
3. 学习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构思对联,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词语等。
4.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学生分组,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对联作品展示和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到的对联知识,强调对联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创作一副对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2. 组织学生参观诗社、文化展览等,增加对对联文化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对联创作展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
九、教学建议:2. 对于对联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对联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增强信心。
十、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更多有趣的对联,丰富教学内容。
2. 邀请诗人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对联素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趣味对联》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趣味对联》《趣味对联》教学设计满城区实验小学苑宁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对联知识2运用对联知识填写对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3感受对联音韵相谐之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教法方法1.“倾听、诵读、讨论,竞赛”让学生动口动脑,增加挑战性,让课堂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2.小组合作探究,让全部学生都跟着动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联熟悉又陌生,对联知识理解并不十分透彻。
学习对联时,尽量以激趣为手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不加难拔高。
其实趣味上来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一样可以达到。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对子”。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
(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谁具体说一说,哪些词是相对的呢?(生答)师:请同学们再读这朗朗上口的对韵歌。
师:(出示第二组材料)再看第二组对韵歌,我们一定能把其中相对的词语找出来。
(生答)师:这遍朗读已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了!通过读这两首对韵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就叫“对子”。
那能不能自己来“对一对”呢?可以小组合做。
组内同如果回答不出来,也可以求助老师。
(分五次出示,老师随机点拨。
)1.天对——,雨对——,大陆对——,山花对——,赤日对——。
2.秋月——,晚霞——,水绕对——,雨中山果——,灯下草虫—3.冬对——,暮对——,走兽对——,鱼唇对——,虎爪对——。
4. 金对——,宝对——,玉兔对——,猎户对——,白雪对——。
师:对好了吗?我们让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朗读声继续飘荡起来。
(生对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反思大全

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反思大全教案标题: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反思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或者给学生讲述与对联相关的故事。
活动一: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1. 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上下两句相对呼应、意义相对的诗句构成。
活动二:学习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1. 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对联,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
2.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应。
3. 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可以给出一些主题或者限定字数和平仄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对联。
活动三: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欣赏能力1. 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从中感受对联的韵味和趣味性。
2. 引导学生分析对联的幽默和巧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活动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1. 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比赛,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设置不同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可以进行对联朗诵或者展示对联作品。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 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4. 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和表达机会,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是否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高。
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大班语文

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大班语文教案标题:趣味了解对联教案(大班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欣赏并理解简单的对联作品。
3.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对联作品的图片或卡片。
2. 四格黑板或白板。
3. 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对联的定义,即由两句相对应的诗句组成,形式上对仗工整,意义上相互呼应。
2. 展示对联作品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感受对联的美和趣味。
活动一:对联拼图1. 将准备好的对联作品的图片或卡片切割成两句一组。
2. 将切割好的对联诗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对句的意义和对仗关系拼凑成完整的对联。
3.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展示正确的对联作品,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评价。
活动二:创作对联1. 教师以简单而有趣的话题,如“春天”或“动物”为例,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联的开头,如“春风轻轻吹,...”或“小猫捉老鼠,...”。
2. 学生根据开头的对联,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
3. 学生完成后,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对联进行朗读和分享。
活动三:对联接龙1. 教师给出一个对联的开头,如“红红火火迎新年,...”。
2. 学生根据开头的对联,依次接龙,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
3. 学生完成后,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对联进行朗读和分享。
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并总结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魅力和趣味,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创作对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对联作品,或与家人一起创作对联。
2. 在课堂上设置对联创作角,供学生自由创作对联。
幼儿园有趣简短对联教案

幼儿园有趣简短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对联
2.让幼儿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3.通过与幼儿互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材料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引入对联的概念,与幼儿们交流对联的表现形式,如四字、对仗等等。
2.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对联的来源、特点、作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对联。
第二步:讲解对联的技巧
1.对联有“平仄”之别,用平、仄、平、仄、平、平、仄、仄的方式来制
作;平声为一,仄声为二,即“一、二、一、二,一、一、二、二”。
2.对联中的字数要一致,同音词要避免写在同一联,注意不要错用别字。
第三步:与幼儿互动
1.让幼儿尝试组织对联。
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关素材,帮助幼儿轻松组织
出一些有趣的对联。
2.对组成的对联进行评价,提高幼儿对对联的认识。
在评价中涉及对联
平仄、韵律、意思是否清晰等多方面,让幼儿可以从自己组织的对联中找到不足之处,丰富对联表达的意义。
3.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联比赛,以此提高幼儿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第四步:总结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对联的重点技巧和适用范围,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
对联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总结
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优秀的语言艺术。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
对联的教学,既可以让幼儿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份简单的对联教案能够帮助到广大幼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趣味对联 蓓蕾读书教案

六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趣味对联——阅读交流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对联,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
2、增加学生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他们收集对联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课外收集对联,准备交流。
2、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供编《对联集》用。
教学过程:一、知对联1、学生自由背诵《笠翁对韵》。
2、了解对联的知识:(1)学生自主交流(2)教师补充、总结:对联也称对子、楹联,一般可张贴、悬挂或镌刻于门、厅堂及柱子上。
楹就是柱子。
对联融诗歌艺术与书法艺术于一体,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般认为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对联并非两句话语简单的相加或并列,它们由于相互对称而获得新的内涵、新的意味。
两句话既相互分离、对立,又相互依存、统一,是有机的艺术整体。
对就是要对称,节奏相合。
对联按应用范围可分为春联、婚连、挽联、居室联、行业联、名胜连等等。
二、赏对联1、学生读对联:(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小组讨论,了解对联的特点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对联的意境。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风声雨声”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更是指国家遭到风风雨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与下联是统一主旨,两组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联,上联是写对敌人决不妥协,下联是写对人民鞠躬尽瘁,“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反相对,对比鲜明。
(3)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是有名的杭州西湖联,是一副叠词对,写出了杭州西湖别样的美丽风光,别具韵味。
三、对对联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向对联挑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趣味对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绍兴城外有个姓李的财主,非常会吹牛拍马,绍兴城有个耿直无私的读书人徐文长,决心找个机会戏弄戏弄他。
这年二月初十,本县县太爷家里逢双喜:一则是县太爷逢50大寿,二则是县太爷的姨太太生了个胖小子过“百日”。
哈巴狗吩咐管家准备了一份厚礼。
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哈巴狗刚要出门送礼,忽然想起县太爷是孔门子弟,于是他吩咐人去请徐文长写对子,徐文长也不推辞,爽爽快快地写好了交来人带回去。
哈巴狗把礼物和对子送到县衙门口,专等一声“请”。
忽然,县衙出来几个衙役,二话没说,把哈巴狗按倒在地,噼里啪啦一连打了八十耳光。
哈巴狗起先被打昏了,醒来还以为是礼物送少了才挨打,再一问才知道是送的对子把县太爷惹恼了。
徐文长写的对子是:
县令大人不是人,生个儿子要做贼。
哈巴狗这一惊非同小可,连滚带爬去见县太爷,说对子是徐文长写的,与他不相干。
县太爷一听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去把徐文长叫来,徐文长说:“只怪李财主太性急,小生的对子尚未写好,他就派人强行拿走,这怎能责备小生呢?”县太爷立即叫人取来笔墨,令徐文长接着写下去。
徐文长不加思索,挥毫写到:
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
生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
“好,好!”众人一看赞不绝口,县太爷也笑了。
2、从生活中感受对联。
(1)出示4则对联,让学生猜猜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2)展示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对联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朝夕相处。
(3)展示对联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形式有上下联和横批。
(4)投影几副对联,让学生诵读初步感受一下对联的内容。
3、体验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
(1)由学生思考,尝试对对联(一字——多字)。
让学生初步明白对联的要求及特点。
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庆贺——恭喜枝头——花丛千山秀——万水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做完此练习,让学生比较并体会对联的特点:
A、字数相等
B、词性相同
C、结构相应
D、语意相关或相对
(2)加字对联故事,体会对联的奇妙: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听说有一未曾谋面的财主很会附庸风雅,对别人说很仰慕自己并想求一墨宝,那日正巧路过财主家,就登门造访了。
财主见一位陌生书生来访,不知底细,就随便挥了一下手说“坐”,并叫仆人上“茶”。
苏东坡见墙上挂满了字画,就说我也来写几个字,财主一听很高兴,连忙说“请坐”,并吩咐
仆人“敬茶”,笔墨伺候。
苏东坡提笔一挥而就,下面落款“东坡居士”苏轼,看到这里,财主忙五体投地,连呼“失敬,失敬”,恭恭敬敬地拱手说“请上座”,并招呼仆人赶快“敬香茶”。
苏东坡为此大书一联如下: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虽短短几个字,言简而意赅,亦庄亦谐,亦诗亦联,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尽在其中了。
(3)连连看:出示四副有关杭州的对联,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连线,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扬柳一千株。
大好湖山归管领,无边风月任平章。
(4)找找看:出示三副完全打乱的对联,由学生自由讨论、排列,并说明理由。
天地间大小舞台,古今来多少角色。
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5)选选看:下面哪句可以构成“四面湖山归眼底”的下联?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6)猜猜看(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一(衣)少十(食)
(7)对对看:山色风光美——荷花池蜻蜓点水——
4、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