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合集下载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总结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一、截长补短法和;差;倍;分截长法: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相等的一段;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段相 等截取----全等----等量代换补短法:延长其中一短线段使之与长线段相等;再证明延长段与另一短线段相等延长 ----全等----等量代换例如:1;已知;如图;在△ABC 中;∠C =2∠B;∠1=∠2..求证:AB=AC+CD..2;已知:如图;AC ∥BD;AE 和BE 分别平分∠CAB 和∠DBA;CD 过点E .求证:1AE ⊥BE ; 2AB=AC+BD .二、图中含有已知线段的两个图形显然不全等或图形不完整时;添加公共边或一其中 一个图形为基础;添加线段构建图形..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延长;平行例如: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DC;AC =BD;求证:∠A =∠D..三、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6:已知AC =BD;AD ⊥AC 于A ;BC ⊥BD 于B;求证:AD =BC四、遇到角平分线;可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对折”全等例如:已知;如图;AC 平分∠BAD;CD=CB;AB>AD..求证:∠B+∠ADC=180..五、遇到中线;延长中线;使延长段与原中线等长“旋转”全等 例如:1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2;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且CD=AB;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六、遇到垂直平分线;常作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连线可逆 :遇到两组线段相等;可试着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例如:在△ABC 中;∠ACB=90;AC=BC;D 为△ABC 外一点;且AD=BD;DE ⊥AC 交AC 的延长 线于E;求证:DE=AE+BC..七、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或延长加倍法“三线合一”“对折”例如: 如图;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CE 垂 直于BD;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八、遇到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延长加倍次线段例如:如图2: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九、过图形上某点;作特定的平行线“平移”“翻转折叠” 例如:如图;ΔABC 中;AB=AC;E 是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连EF 交BC 于D; 若EB=CF..求证:DE=DF.. AD BCD CB A 110 图OC A EB D。

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做辅助线知识点(自己整理)

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做辅助线知识点(自己整理)

数学知识点:1.截长补短法:当题目中出现两条线段之和或两条线段之差等于第三边时,往往联想到截长或补短。

所谓截长,就是指将长的线段截去一段和某条线端相等。

所谓补短,就是将某条较短线段加长使其和长线段相等。

经验:无论截长还是补短,必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他:当三条线段中有两条平行时,一般将两条线段平移到一条线上。

)2.照猫画虎:(1)在构造三角形过程中,常常把某一三角形固定看做猫,在图形中画一个与它全等的三角形,叫做虎,及照猫画虎。

(2)在实战中,常会遇见一类特殊的图形,采用的方法是把胖子变瘦子或把瘦子变胖子,作为照猫画虎的经典图例。

经常做等腰线来画图。

(3)书面语言叫做割补法。

(其他:这类题目经常做互补的两个角中锐角的等角线或钝角的补角的等角线。

)3.角分线妙用:当题目中出现角分线时,一般可联想到两种方法A.做双垂B.做翻折。

(其他:(1)当出现SSA图例时,不能直接用,可通过做双垂论证。

(2)内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一般做双垂线或补交线。

)4.旋转90°:(1)当图形中出现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可必出现一对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

(2)当题目中出现两条线段a,b有a⊥b且a=b时,可联想到构造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

(3)当图形具有等邻边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

(如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旋转90°,等边三角形旋转60°。

)(其他:1)几何问题中当论证关系时一般考虑两方面A.数量关系B.位置关系。

2)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是:对应边相等且夹角90°。

3)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上的一半而一般的三角形没有这个条件(见下图)。

)AB=AC AB=AC(图画的不像),AD=½BC=BD=CD。

5.旋转60°:当图形中出现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时,一般可得到两个旋转角为α的全等三角形,特别的,当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时,旋转角α=60°。

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D C BAED F CB A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4)(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初中几何辅助线—克胜秘籍等腰三角形1. 作底边上的高,构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2. 作一腰上的高;3 .过底边的一个端点作底边的垂线,与另一腰的延长线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

梯形1. 垂直于平行边2. 垂直于下底,延长上底作一腰的平行线3. 平行于两条斜边4. 作两条垂直于下底的垂线5. 延长两条斜边做成一个三角形菱形1. 连接两对角2. 做高平行四边形1. 垂直于平行边2. 作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3. 做高——形内形外都要注意矩形1. 对角线2. 作垂线很简单。

无论什么题目,第一位应该考虑到题目要求,比如AB=AC+BD....这类的就是想办法作出另一条AB等长的线段,再证全等说明AC+BD=另一条AB,就好了。

还有一些关于平方的考虑勾股,A字形等。

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垂线段相等)。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解几何题时如何画辅助线?①见中点引中位线,见中线延长一倍在几何题中,如果给出中点或中线,可以考虑过中点作中位线或把中线延长一倍来解决相关问题。

②在比例线段证明中,常作平行线。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③对于梯形问题,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1、过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垂线2、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3、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4、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5、过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6、作梯形的中位线7、延长两腰使之相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完整版)三角形中位线中常见辅助线

(完整版)三角形中位线中常见辅助线

1 / 22 1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中点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 (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中线判定: 假设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方法一:倍长中线解读:但凡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 从而到达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解读:但凡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到达构造三角形 中位线的目的。

2 / 22 2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那么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考点说明:①但凡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 四边形对角线中点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到达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3 / 223典型例题【例1】:AD 是△ABC 的中线, AE 是△ABD 的中线,且 AB BD ,求证:AC 2AE .AB E D C举一反三 1.如右以下列图,在 ABC 中,假设 B2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 A B 2DE .AB D E C4 / 2242.在ABC 中,ACB90,AC1BC ,以BC 为底作等腰直角BCD ,E 是CD 的中点,求证:AEEB2且AEBE .DE CA B【例2】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结EF 分别交AC 、BD于M 、N ,求证:∠AMN∠BNM .ABFENMCD举一反三1.四边形 ABCD 中,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F 交AC 于M ;EF 交BD 于N ,AC和BD 交于G 点.求证: GMN G NM .DE ANGMBFC5 / 22 52.:在 ABC 中,BC AC ,动点D 绕ABC 的顶点A 逆时针旋转,且AD BC ,连结DC .过AB 、DC 的中点 E 、F 作直线,直线 EF 与直线AD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1 〕如图 1旋转到BC 的延长线上时,点 N 恰好与点F 重合,取AC 的中点H ,连结HE 、HF ,〔 ,当点D 求证:AMFBNE 〔2〕当点D 旋转到图 2中的位置时,AMF 与 BNE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MDF(N)CCFN DMAE B AEB【例3】如图,在五边形 ABCDE 中, ABC AED 90, 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A BECF D6 / 22 6举一反三1.如下列图,在三角形ABC 中,D 为AB 的中点,分别延长CA 、CB 到点E 、F ,使DE=DF .过E 、F 分别作直线CA 、CB 的垂线,相交于点P ,设线段PA 、PB 的中点分别为M 、N .求证:1〕DEM ≌FDN ;〔2〕PAE PBF .CA DBE MNFP3.:在 ABC中,分别以AB 、A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BM ,和CAN,P 是边BC的中点.求 证:PMPNA MPBNC7 / 22 74.如下列图, ABD 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连接DE ,设M 为DE 的中点.1〕求证MBMC .〔2〕设 BAD CAE ,固定 RtABD ,让RtACE 移至图示位置,此时 MB MC 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A AE CECM MD DBB8 / 22 85.在△ABC 中,AB=AC ,分别以 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M 是BC 边中点中点,连接 MD 和ME1〕如图1所示,假设AB=AC ,那么MD 和ME 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所示,假设AB ≠AC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3〕在任意△ABC 中,仍分别以 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判断 △MED 的形状.AA ADDEEB C BMCBMCM图1图2 图39 / 229【例4】以ABC的两边 AB 、A 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 和等腰RtACE ,BADCA E90.连接DE ,M 、N 分别是 BC 、DE 的中点.探究:A M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AB C为直角三角形时,A M与D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线段A M与D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将图①中的等腰 Rt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0 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DDNNEAEABMCBMC图①图②举一反三1. 11△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 ADBD 、AE CE ,垂足分别为 D 、E , 〔〕如图,BD 、CE 分别是连接DE .求证:DE ∥BC ,DE 1BCACAB2〔2〕如图2,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3〕如图3,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

【强烈推荐】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1)

【强烈推荐】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1)

三角形作辅助性方法大全1.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例:已知D 为△ABC 内任一点,求证:∠BDC >∠BAC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E ,∵∠BDC 是△EDC 的外角,∴∠BDC >∠DEC同理:∠DEC >∠BAC ∴∠BDC >∠BAC 证法(二):连结AD ,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 >∠BAD 同理∠CDF >∠CAD∴∠BDF +∠CDF >∠BAD +∠CAD 即:∠BDC >∠BAC2.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在DA 上截取DN = DB ,连结NE 、NF ,则DN = DC在△BDE 和△NDE 中,DN = DB ∠1 = ∠2ED = ED ∴△BDE ≌△NDE∴BE = NE同理可证:CF = NF在△EFN 中,EN +FN >EF ∴BE +CF >EF3.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延长ED 到M ,使DM = DE ,连结CM 、FM△BDE 和△CDM 中, BD = CD ∠1 = ∠5 ED = MD∴△BDE ≌△CDM ∴CM = BE又∵∠1 = ∠2,∠3 = ∠4∠1+∠2+∠3 + ∠4 = 180oFABC DE D C B A4321NF E DC B A∴∠3 +∠2 = 90o 即∠EDF = 90o∴∠FDM = ∠EDF = 90o△EDF 和△MDF 中 ED = MD ∠FDM = ∠EDFDF = DF ∴△EDF ≌△MDF ∴EF = MF∵在△CMF 中,CF +CM >MF BE +CF >EF(此题也可加倍FD ,证法同上)4.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 AD ,连结BE∵AD 为△ABC 的中线 ∴BD = CD 在△ACD 和△EBD 中BD = CD ∠1 = ∠2AD = ED∴△ACD ≌△EBD∵△ABE 中有AB +BE >AE ∴AB +AC >2AD5.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 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 、b 、c 、d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 ①a >b ②a ±b = c ③a ±b = c ±d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 = ∠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证明:⑴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 AC ,连结PN在△APN 和△APC 中, AN = AC∠1 = ∠2AP = AP ∴△APN ≌△APC ∴PC = PN ∵△BPN 中有PB -PC <BNMABC D E F12345 12E DB AP 12N DCB A∴PB -PC <AB -AC⑵补短法:延长AC 至M ,使AM = AB ,连结PM 在△ABP 和△AMP 中 AB = AM ∠1 = ∠2 AP = AP∴△ABP ≌△AMP ∴PB = PM 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AB -AC >PB -PC练习:1.已知,在△ABC 中,∠B = 60o ,A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并且它们交于点O求证:AC = AE +CD2.已知,如图,AB ∥CD ∠1 = ∠2 ,∠3 = ∠4. 求证:BC = AB +CD6.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口诀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口诀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口诀
以下是初中几何常用的辅助线和口诀:
1. 中线:连接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并且过第三个顶点的线段叫做中线。

中线的特点是相等,即三条中线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 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引垂线,垂足到对边的线段叫做高线。

三角形的高线有三条,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3. 角平分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出发,把相邻的两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叫做角平分线。

三角形内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 中垂线:从三角形一个角的顶点作对边中点的垂线叫做中垂线。

三角形内的三条中垂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常用口诀:
1. 重心定位,中线相等。

2. 垂心急行,高线相等。

3. 角平分线,内心定位。

4. 中垂线汇集,外心得位。

希望这些辅助线和口诀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大全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以下四种.1、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2、截取构全等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3、延长垂线段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 4、做平行线: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图四图三图二图一QPONMPONM BAAB MNOP PONM BA典型例题精讲【例1】 如图所示,BN 平分∠ABC ,P 为BN 上的一点,并且PD ⊥BC 于D ,2AB BC BD =+.求证:180BAP BCP ∠∠=︒+.【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E ⊥AB ,PD ⊥BC ,BN 平分∠ABC ,∴PE PD =. 在Rt △PBE 和Rt △PBC 中, BP BPPE PD =⎧⎨=⎩, ∴Rt △PBE ≌Rt △PBC (HL ),∴BE BD =.∵2AB BC BD +=,BC CD BD =+,AB BE AE =-,∴AE CD =. ∵PE ⊥AB ,PD ⊥BC ,∴90PEB PDB ∠=∠=︒. 在△P AE 和Rt △PCD 中, ∵PE PD PEB PDC AE DC =⎧⎪∠=∠⎨⎪=⎩, ∴△P AE ≌Rt △PCD ,∴PCB EAP ∠=∠.∵180BAP EAP ∠+∠=︒,∴180BAP BCP ∠+∠=︒.【答案】见解析.【例2】 如图,已知: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求证:CP 平分∠DCB .【解析】因为已知PD 平分∠ADC ,所以我们过P 点作PE ⊥CD ,垂足为E ,则PA PE =,由P 是AB的中点,得PB PE =,即CP 平分∠DCB .【答案】作PE ⊥CD ,垂足为E ,∴90PEC A ∠=∠=︒,∵PD 平分∠ADC ,∴PA PE =, 又∵90B PEC ∠=∠=︒,∴PB PE =, ∴点P 在∠DCB 的平分线上, ∴CP 平分∠DCB .【例3】 已知:90AOB ∠=︒,OM 是∠AOB 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 、OB 交于C 、D .(1)PC 和P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1)得出的结论.PDCBA A BCDPE【解析】(1)PC PD =.(2)过P 分别作PE ⊥OB 于E ,PF ⊥OA 于F , ∴90CFP DEP ∠=∠=︒,∵OM 是∠AOB 的平分线,∴PE PF =,∵190FPD ∠+∠=︒,且90AOB ∠=︒,∴90FPE ∠=︒, ∴290FPD ∠+∠=︒,∴12∠=∠, 在△CFP 和△DEP 中12CPF DEPPF PE∠=∠⎧⎪=⎨⎪∠=∠⎩,∴△CFP ≌△DEP ,∴PC PD =. 【答案】见解析.【例4】 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2)如图③,在△ABC 中,60B ∠=︒,请问,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如图①所示;(1)FE FD =.(2)如图,过点F 作FG ⊥AB 于G ,作FH ⊥BC 于H ,作FK ⊥AC 于K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FG FH FK ==, 在四边形BGFH 中,36060902120GFH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60B ∠=︒, ∴()118060602FAC FCA ∠+∠=︒-︒=︒. 在△AFC 中, ()180********AFC FAC FCA ∠=︒-∠+∠=︒-︒=︒, ∴120EFD AFC ∠=∠=︒,∴EFG DFH ∠=∠, 在△EFG 和△DFH 中,EFG DFH EGF DHF FG FH ∠=∠⎧⎪∠=∠⎨⎪=⎩,∴△EFG ≌△DFH ,∴FE FD = 【答案】见解析.【例5】 已知120MAN ∠=︒,AC 平分∠MAN ,点B 、D 分别在AN 、AM 上.(1)如图1,若90ABC ADC ∠=∠=︒,请你探索线段AD 、AB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180ABC ADC ∠+∠=︒,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得到30ACD ACB ∠=∠=︒后再可以证得12AD AB AC ==,从而,证得结论; (2)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证得△CED ≌△CFB后即可得到AD AB AE ED AF FB AE AF +=-++=+,从而证得结论.【答案】(1)关系是:AD AB AC +=.证明:∵AC 平分∠MAN ,120MAN ∠=︒ ∴60CAD CAB ∠=∠=︒ 又90ADC ABC ∠=∠=︒, ∴30ACD ACB ∠=∠=︒ 则12AD AB AC ==(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为30°,则它所对直角边为斜边一半) ∴AD AB AC +=; (2)仍成立.证明: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AC 平分∠MAN∴CE CF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180ABC ADC ∠+∠=︒,180ADC CDE ∠+∠=︒ ∴CDE ABC ∠=∠ 又90CED CFB ∠=∠=︒, ∴△CED ≌△CFB (AAS ) ∵ED FB =,∴AD AB AE ED AF FB AE AF +=-++=+ 由(1)知AE AF AC +=, ∴AD AB AC +=.【例6】 如图,在△ABC 中,2C B ∠=∠,AD 平分∠BAC ,求证:AB AC CD -=.【解析】在AB 上截取点E ,使得AE AC =.∵AD 平分∠BAC ,∴EAD CAD ∠=∠,∴△ADE ≌△ADC (SAS ).∴AED C ∠=∠,ED CD =. ∵2C B ∠=∠,∴=2AED B ∠∠.∵AED B EDB ∠=∠+∠,∴B EDB ∠=∠,∴BE DE =. ∴CD BE AB AE AB AC ==-=-.【答案】见解析.【例7】 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解析】在BC 上截取E 点使BE BA =,连结DE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ABD ∆与EBD ∆中∵AB EB =,ABD EBD ∠=∠,BD BD = ∴ABD EBD ∆∆≌,∴A DEB ∠=∠∵AB AE =, ∴BAD BED ∠=∠,∴72DEC ∠=︒. 又∵361854ADB ∠=︒+︒=︒,∴72CDE ∠=︒ABCDE DCBAAB CD∴CDE DEC ∠=∠,∴CD CE = ∵BC BE EC =+,∴BC AC CD =+【答案】见解析.【例8】 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析】在BC 上截取一点F 使得BF BE =,易证BOE BOF ∆∆≌,在根据120BOC ∠=︒推出60BOE COF ∠=∠=︒,再证明OCF OCD ∆∆≌即可.【答案】BC BE CD =+.【例9】 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解析】在DA 上截取DN DB =,连接NE ,NF ,则DN DC =,在△DBE 和△DNE 中:E DCB AOED CBAFOED CBA∵12DN DB ED ED =⎧⎪∠=∠⎨⎪=⎩∴△DBE ≌△DNE (SAS ),∴BE NE = 同理可得:CF NF =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 +>.【答案】见解析.【例10】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180A C ∠+∠=︒,且60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DC =+.【解析】在BC 上截取BE BA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BAD 和△BED 中, BA BE ABD EBD BD BD =⎧⎪∠=∠⎨⎪=⎩, ∴△BAD ≌△BED ,∴AD DE =,A BED ∠=∠. ∵180BED DEC ∠+∠=︒,180A C ∠+∠=︒. ∴C DEC ∠=∠,∴DE DC =.∴DC AD =.∵60∠=︒,∴△CDE是等边三角形,C∴DE CD CE=+=+.==,∴BC BE CE AB CD【答案】见解析.【例11】观察、猜想、探究:在△ABC中,2∠=∠.ACB B(1)如图①,当90=+;C∠=︒,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求证:AB AC CD (2)如图②,当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C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解析】(1)过D作DE⊥AB,交AB于点E,理由角平分线性质得到ED=CD,利用HL得到直角三角形AED与直角三角形ACD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AE AC=,A CB B∠=∠,利用等量代换及外角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等角对等∠=∠,由2AED ACB边得到BE DE=+,等量代换即可得证;=,由AB AE EB(2)AB CD AC=+,理由为:在AB上截取AG AC=,如图2所示,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到=,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GD与三角形ACD全等,接下来同(1)一对角相等,再由AD AD即可得证;(3)AB CD AC=,如图3所示,同(2)即可得证.=-,理由为:在AF上截取AG AC【答案】(1)过D作DE⊥AB,交AB于点E,如图1所示,∵AD为∠BAC的平分线,DC⊥AC,DE⊥AB,∴DE DC=,在Rt △ACD 和Rt △AED 中,AD AD =,DE DC =, ∴Rt △ACD ≌Rt △AED (HL ),∴AC AE =,ACB AED ∠=∠, ∵2ACB B ∠=∠,∴2AED B ∠=∠, 又∵AED B EDB ∠=∠+∠,∴B EDB ∠=∠, ∴BE DE DC ==,则AB BE AE CD AC =+=+; (2)AB CD AC =+,理由为: 在AB 上截取AG AC =,如图2所示, ∵AD 为∠B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CD CG =,AGD ACB ∠=∠, ∵2ACB B ∠=∠,∴2AGD B ∠=∠, 又∵AGD B GDB ∠=∠+∠,∴B GDB ∠=∠, ∴BE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 (3)AB CD AC =-,理由为: 在AF 上截取AG AC =,如图3所示, ∵AD 为∠F 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 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 ∴CD GD =,AGD ACD ∠=∠,即ACB FGD ∠=∠,∵2ACB B ∠=∠,∴2FGD B ∠=∠,又∵FGD B GDB ∠=∠+∠,∴B GDB ∠=∠, ∴BG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例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3ABC 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E ⊥AD 于F .求证:()12BE AC AB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点F .则AD 为∠BAC 的对称轴,∵BE ⊥AD 于F ,∴点B 和点F 关于AD 对称, ∴12BE EF BF ==,AB AF =,ABF AFB ∠=∠. ∵3ABF FBC ABC C ∠∠=∠=∠+,ABF AFB FBC C ∠=∠=∠∠+, ∴3FBC C FBC C ∠∠∠=∠++, ∴FBC C ∠=∠,∴FB FC =,∴()()111222BE FC AC AF AC AB ==-=-,∴()12BE AC AB =-. 【答案】见解析.【例13】 如图,已知:△ABC 中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DE ∥BC 交AB 于E .求证:EA EB =.【解析】由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可以想到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于是延长AD 交BC 与点F ,得D 是AF 的中点,又因为DE ∥BC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A EB =.【答案】延长AD 交BC 与点F ,∵CD 平分∠ACF ,∴12∠=∠,又AD ⊥CD , ∴ΔADC ≌ΔFDC ,∴AD FD =, 又∵DE ∥BC ,∴EA EB =.【例14】 已知:如图,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M ,∵BE ⊥AE ,∴90AEB AEM ∠=∠=︒ 在△ABE 中,∵13180AEB ∠+∠+∠=︒, ∴3901∠=︒-∠ 同理,4902∠=︒-∠∵12∠=∠,∴34∠=∠,∴AB AM =∵BE ⊥AE ,∴2BM BE =, ∴AC AB AC AM CM -=-=, ∵∠4是△BCM 的外角,∴45C ∠=∠+∠ ∵3ABC C ∠=∠,∴3545ABC ∠=∠+∠=∠+∠ ∴34525C C ∠=∠+∠=∠+∠,∴5C ∠=∠ ∴CM BM =,∴2AC AB BM BE -==【答案】见解析.【例15】 如图,已知AB AC =,90BAC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求证:2BD CE =.【解析】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 ∴△BEF ≌△BEC ,∴BC BF =,CE FE =. ∵90BAC ∠=︒,CE ⊥BE ,∴ABD ACF ∠=∠,又∵AB AC =,∴△ABD ≌△ACF ,∴BD CF =.∴2BD CE =.【答案】见解析.EDCBAFEDCBA课后复习【作业1】如图所示,在△ABC 中,BP 、CP 分别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求证:点P 在∠A 的平分线上.【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G ⊥AC 于点G ,PF ⊥BC 于点F .因为P 在∠EBC 的平分线上,PE ⊥AB ,PH ⊥BC ,所以PE PF =. 同理可证PF PG =. 所以PG PE =,又PE ⊥AB ,PG ⊥AC ,所以P 在∠A 的平分线上,【答案】见解析.【作业2】已知:如图,2AB AC =,BAD CAD ∠=∠,DA DB =,求证:DC ⊥AC .PCBAPABCD【解析】在AB 上取中点E ,连接DE ,则12AE BE AB ==. ∵DA DB =,∴DE ⊥AB ,90AED ∠=︒. 又∵2AB AC =,∴AE AC =.∵BAD CAD ∠=∠,∴△ADE ≌△ADC (SAS ). ∴90AED ACD ∠=∠=︒,即DC ⊥AC .【答案】见解析.【作业3】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解析】如图,在BC 上截取BE BD =,连接DE ,过D 作DF BC ∥,交AB 于F ,于是32∠=∠,ADF ECD ∠=∠. 又∵12∠=∠,∴13∠=∠,故DF BF =.显然FBCD 是等腰梯形. ∴BF DC =,DF DC =.∵()111218010020222ABC ∠=∠=⨯︒-︒=︒,()11802802BED BDE ∠=∠=︒-∠=︒, ∴180100DEC BED ∠=︒-∠=︒,∴100FAD DEC ∠=∠=︒,∴AFD EDC ∆∆≌,AD EC =. 又∵BE BD =,∴BC BD EC BD AD =+=+.【答案】见解析.EDCBAABCD【作业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连接FC 并延长交AE 于M .求证:AM ME =.【解析】延长AC ,交BF 的延长线于点N .∵AD 平分∠BAC ,BF ⊥AD ,∴△AFB ≌△AFN ,∴BF NF =. ∵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EA ⊥F A . ∵BF ⊥AF ,∴BF ∥AE .∴::BF ME CF CM =,::FN AM CF CM =. ∵BF NF =,∴AM ME =.【答案】见解析.ECMF EDCBAN MFEDCBA。

全等三角形中做辅助线技巧窍门要点大汇总

全等三角形中做辅助线技巧窍门要点大汇总

全等三角形中做协助线技巧重点大汇总口诀:三角形图中有角均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此后关系现。

角均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均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一试看。

线段垂直均分线,常向两头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伸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结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伸中线等中线。

一、由角均分线想到的协助线口诀:图中有角均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此后关系现。

角均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均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一试看。

角均分线拥有两条性质: a 、对称性; b 、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对于有角均分线的协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①从角均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②利用角均分线,结构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往常状况下, 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 一般考虑作垂线; 其余状况下考虑结构对称图形。

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要联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协助线EA(一)、截取构全等如图 1-1 ,∠ AOC=∠BOC ,如取 OE=OF ,并连 ODC接 DE 、 DF ,则有△ OED ≌△ OFD ,从而为我们证FBA图1-1明线段、角相等创建了条件。

E例1. 如图 1-2 ,AB//CD , BE 均分∠ BCD ,CE 均分∠ BCD ,点 E 在 AD 上,求证:BC=AB+CD 。

BF例2.已知:如图 1-3 , AB=2AC ,∠ BAD=图1-2∠ CAD ,DA=DB ,求证 DC ⊥ACD C.\例3.已知:如图1-4,在△ ABC中,∠ C=2∠ B,AD均分∠ BAC,求证:AB-AC=CD剖析:本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均分线,在证明A中还要用到结构全等三角形,本题仍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E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

试一试看能否把短的延伸来证明呢?CB D练习图 1-41.已知在△ ABC中,AD均分∠ BAC,∠ B=2∠C,求证: AB+BD=AC2.已知:在△ ABC中,∠ CAB=2∠B,AE均分∠ CAB交BC于E,AB=2AC,求证: AE=2CE3.已知:在△ ABC中,AB>AC,AD为∠ BAC的均分线,M为AD上任一点。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增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常常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常常有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照.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素来线上时,平时能够考虑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 1.如图 1,在△ ABC 中,∠ ABC=60 °, AD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求证:AC=AE+CD .解析:要证AC=AE+CD ,AE 、CD 不在同素来线上.故在AC 上截取 AF=AE ,则只要证明 CF=CD .证明:在 AC 上截取 AF=AE ,连接 OF.∵ AD 、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 ABC=60 °∴∠ 1+∠ 2=60 °,∴∠ 4=∠ 6=∠ 1+∠ 2=60 °.显然,△ AEO ≌△ AFO ,∴∠ 5=∠4=60°,∴∠ 7=180°-(∠ 4+ ∠ 5) =60 °在△ DOC 与△ FOC 中,∠ 6=∠ 7=60°,∠ 2=∠ 3, OC=OC∴△ DOC ≌△ FOC, CF=CD∴ 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详尽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 AD∥BC,点 E 在线段 AB上,∠ ADE=∠CDE,∠ DCE=∠ECB。

求证: CD=AD+BC。

思路解析:1)题意解析:此题观察全等三角形常有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 CD上截取 CF=CB,只要再证 DF=DA即可,这就转变成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进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7-1:已知AC=BD,AD⊥AC于A,BC⊥BD于B,求证:AD=BC分析:欲证AD=BC,先证分别含有AD,BC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与△BCD,△AOD与△BOC,△ABD与△BAC,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E 证明:分别延长DA,CB,它们的延长交于E点,∵AD⊥ACBC⊥BD(已知)∴∠CAE=∠DBE=90°(垂直的定义)在△DBE与△CAE中A BO EE()公共角∵DBECAE()已证D CBDAC(已知)图71∴△DBE≌△CAE(AAS)∴ED=ECEB=E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D-EA=EC-EB即:AD=BC。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二、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三、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9-1: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于E。

求证:BD=2CEF分析:要证BD=2CE,想到要构造线段2CE,同时AE1B 12DC 图91CE与∠ABC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 A,CE交于点F。

∵BE⊥CF(已知)∴∠BEF=∠BEC=90°(垂直的定义)在△BEF与△BEC中,12(已知)∵BEBE(公共边)BEFBEC()已证1C 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EF≌△BEC(ASA)∴CE=FE=2∵∠BAC=90°BE⊥CF(已知)∴∠BAC=∠CAF=90°∠1+∠BDA=90°∠1+∠BFC=90°∴∠BDA=∠BFC在△ABD与△ACF中BACCAF(已证)BDABFC()已证AB=AC(已知)∴△ABD≌△ACF(AAS)∴BD=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D=2CE四、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本文介绍了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包括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和截取法构全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举例来说,已知BP平分∠ABC,PD⊥BC于D,BF+BE=2BD,要求证∠BFP+∠BEP=180°。

另外,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要求解出PC和PD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要求证BC=AB+DC。

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要求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

本文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在△ABC中,∠XXX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要求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变式题,需要读者自行思考和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同时每段话也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准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ABC中,通过截取AE=AC的方式,连接DE,得到△ADE≌△ADC。

因此,我们可以证明XXX。

对于图②,我们知道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且∠D=25°。

我们需要求解∠B的度数。

对于△XX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解∠B的度数:∠B+∠C+∠A=180°。

因为∠C=2∠B,所以∠A=180°-3∠B。

三角形常用辅助线

三角形常用辅助线

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辅助线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技巧。

它能够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更简单、更易于解决的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一、中线倍长法中线倍长法是解决三角形中线相关问题的常用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中线,我们可以将中线延长一倍,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我们延长 AD 至E,使 DE = AD,然后连接 BE。

这样就可以得到三角形 ADC 和三角形EDB 全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与中线相关的条件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

二、截长补短法当遇到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时,截长补短法就派上用场了。

截长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较短的线段,然后证明剩余部分与另一条线段相等。

补短法是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使其与较长的线段相等,然后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

比如,在三角形 ABC 中,AB > AC,∠1 =∠2。

要证明 BD =DC,我们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

如果用截长法,可以在 AB 上截取 AE = AC,连接 DE,证明三角形 AED 和三角形 ACD 全等,从而得出 DE = DC,再证明 BD = DE即可。

如果用补短法,可以延长 AC 至 F,使 AF = AB,连接 DF,证明三角形 ABD 和三角形 AFD 全等,得出 BD = DF,再证明 DF = DC即可。

三、作平行线法作平行线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三角形 ABC 中,D 是 AB 上一点,要证明∠ACD =∠A+∠B。

我们可以过点C 作CE∥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的性质,得到∠ACE =∠A,∠ECD =∠B,从而证明∠ACD =∠A +∠B。

四、作垂线法作垂线常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要证明某两条边的关系,可以过某一顶点作垂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初学几何证明的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一个难点。

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研究时参考。

一、截长补短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的办法。

具体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用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如,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

要证明AC=AE+CD,因为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在AC上截取AF=AE,只要证明CF=CD即可。

具体证明过程为: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

由于AD、CE分别平分∠BAC、∠ACB,∠ABC=60°,因此∠1+∠2=60°,∠4=∠6=∠1+∠2=60°。

显然,△AEO≌△AFO,因此∠5=∠4=60°,∠7=180°-(∠4+∠5)=60°。

在△DOC与△FOC中,∠6=∠7=60°,∠2=∠3,OC=OC,因此△DOC≌△FOC,CF=CD,所以XXX。

另一个例子是在图甲中,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要证明CD=AD+BC。

因为结论是CD=AD+BC,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明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具体证明过程为:在CD上截取CF=BC,如图乙,因此△XXX≌△BCE(SAS),∴∠2=∠1.又因为AD∥BC,∴∠ADC+∠BCD=180°,∴∠DCE+∠XXX°,∴∠2+∠3=90°,∠1+∠4=90°,∴∠3=∠4.在△FDE与△ADE中,∴△XXX≌△ADE(ASA),∴DF=DA,因此CD=DF+CF,∴XXX。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相关辅助线:倍长中线、角平分线、手拉手模型

初中数学三角形相关辅助线:倍长中线、角平分线、手拉手模型

初一全等三角形相关辅助线板块一、倍长中线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ABC中AD是BC边中线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方式2: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方式3:过点C作NC∥AB,交AB于M点;例1 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DABC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求证:BF =CG .例3 如图4,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 =AB .求证:CE =2CD .变式1: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变式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AB=AF+CF 。

FEDBCEABC课堂练习:如图, 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第 1 题图ABFDEC板块二、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轴对称”添加辅助线.所谓轴对称,根据翻折对称的思想,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l)若PA ⊥OM 于点A ,如图 (a),可以过P 点作PB ⊥ON 于点B ,则PB=PA.可记为“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a)B AOPM N(b)B OPMNA(2)若点A 是射线OM 上任意一点,如图 (b),可以在ON 上截取OB=OA ,连接PB ,构造△OPB ∽△OPA.可记为“图中有角平分线,可以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3)若AP ⊥OP 于点P ,如图 (c),可以延长AP 交ON 于点B ,构造△AOB 是等腰三角形,P 是底边AB 的中点,可记为“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c)BAOPM N(d)QOPMN(4)若过P 点作PQ ∥ON 交OM 于点Q ,如图 (d),可以构造△POQ 是等腰三角形,可记为“角平分线十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必呈现”.例1 (1)如图2-3(a),在△ABC 中,∠C=90。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DCB A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初中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三角形作辅助线方法大全1.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例:已知D 为△ABC 内任一点,求证:∠BDC >∠BAC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E ,∵∠BDC 是△EDC 的外角,∴∠BDC >∠DEC同理:∠DEC >∠BAC ∴∠BDC >∠BAC 证法(二):连结AD ,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 >∠BAD 同理∠CDF >∠CAD∴∠BDF +∠CDF >∠BAD +∠CAD 即:∠BDC >∠BAC2.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在DA 上截取DN = DB ,连结NE 、NF ,则DN = DC在△BDE 和△NDE 中,DN = DB ∠1 = ∠2ED = ED ∴△BDE ≌△NDE∴BE = NE同理可证:CF = NF在△EFN 中,EN +FN >EF ∴BE +CF >EF3.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延长ED 到M ,使DM = DE ,连结CM 、FM△BDE 和△CDM 中, BD = CD ∠1 = ∠5 ED = MD∴△BDE ≌△CDM ∴CM = BE又∵∠1 = ∠2,∠3 = ∠4∠1+∠2+∠3 + ∠4 = 180oFABC DE D C B A4321NF E DC B A∴∠3 +∠2 = 90o 即∠EDF = 90o∴∠FDM = ∠EDF = 90o△EDF 和△MDF 中 ED = MD ∠FDM = ∠EDFDF = DF ∴△EDF ≌△MDF ∴EF = MF∵在△CMF 中,CF +CM >MF BE +CF >EF(此题也可加倍FD ,证法同上)4.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 AD ,连结BE∵AD 为△ABC 的中线 ∴BD = CD 在△ACD 和△EBD 中BD = CD ∠1 = ∠2AD = ED∴△ACD ≌△EBD∵△ABE 中有AB +BE >AE ∴AB +AC >2AD5.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 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 、b 、c 、d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 ①a >b ②a ±b = c ③a ±b = c ±d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 = ∠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证明:⑴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 AC ,连结PN在△APN 和△APC 中, AN = AC∠1 = ∠2AP = AP ∴△APN ≌△APC ∴PC = PN ∵△BPN 中有PB -PC <BNMABC D E F12345 12E DB AP 12N DCB A∴PB -PC <AB -AC⑵补短法:延长AC 至M ,使AM = AB ,连结PM 在△ABP 和△AMP 中 AB = AM ∠1 = ∠2 AP = AP∴△ABP ≌△AMP ∴PB = PM 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AB -AC >PB -PC练习:1.已知,在△ABC 中,∠B = 60o ,A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并且它们交于点O求证:AC = AE +CD2.已知,如图,AB ∥CD ∠1 = ∠2 ,∠3 = ∠4. 求证:BC = AB +CD6.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作辅助线方法大全1.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例:已知D 为△ABC 任一点,求证:∠BDC>∠BAC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E ,∵∠BDC 是△EDC 的外角,∴∠BDC>∠DEC同理:∠DEC>∠BAC ∴∠BDC>∠BAC 证法(二):连结AD ,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BAD 同理∠CDF >∠CAD∴∠BDF+∠CDF>∠BAD+∠CAD 即:∠BDC>∠BAC2.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 证明:在DA 上截取DN = DB ,连结NE 、NF ,则DN = DC在△BDE 和△NDE 中,DN = DB ∠1 = ∠2ED = ED ∴△BDE≌△NDE∴BE = NE同理可证:CF = NF在△EFN 中,EN +FN >EF ∴BE+CF >EF3.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延长ED 到M ,使DM = DE ,连结CM 、FM△BDE 和△CDM 中, BD = CD ∠1 = ∠5 ED = MD∴△BDE≌△CDM ∴CM = BE又∵∠1 = ∠2,∠3 = ∠4∠1+∠2+∠3 +∠4 = 180oFABC DE D C B A4321NF E C B A∴∠3 +∠2 = 90o即∠EDF = 90o∴∠FDM = ∠EDF = 90o△EDF 和△MDF 中 ED = MD ∠FDM = ∠EDFDF = DF ∴△EDF≌△MDF ∴EF = MF∵在△CMF 中,CF +CM >MF BE +CF >EF(此题也可加倍FD ,证法同上)4.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 AD ,连结BE∵AD 为△ABC 的中线 ∴BD = CD 在△ACD 和△EBD 中BD = CD ∠1 = ∠2AD = ED∴△ACD≌△EBD∵△ABE 中有AB +BE >AE ∴AB+AC >2AD5.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 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 、b 、c 、d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 ①a >b②a ±b = c ③a ±b = c ±d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 = ∠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证明:⑴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 AC ,连结PN在△APN 和△APC 中, AN = AC∠1 = ∠2AP = AP ∴△APN≌△APC ∴PC = PN ∵△BPN 中有PB -PC <BNMA BC D E F12345 12E DB AP 12N DCB A∴PB-PC <AB -AC⑵补短法:延长AC 至M ,使AM = AB ,连结PM 在△ABP 和△AMP 中 AB = AM ∠1 = ∠2 AP = AP∴△ABP≌△AMP ∴PB = PM 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AB-AC >PB -PC练习:1.已知,在△ABC 中,∠B = 60o,A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并且它们交于点O求证:AC = AE +CD2.已知,如图,AB∥CD∠1 = ∠2 ,∠3 = ∠4. 求证:BC = AB +CD6.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若图中没有全等三角形,可以把求证线段用和它相等的线段代换,再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③如果没有相等的线段代换,可设法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图,已知,BE 、CD 相交于F ,∠B = ∠C,∠1 = ∠2,求证:DF = EF证明:∵∠ADF =∠B+∠3∠AEF = ∠C+∠4 又∵∠3 = ∠4∠B = ∠C ∴∠ADF = ∠AEF 在△ADF 和△AEF 中 ∠ADF = ∠AEF ∠1 = ∠2AF = AF ∴△ADF≌△AEF ∴DF = EF7.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个角相等.例:已知,如图Rt△ABC 中,AB = AC ,∠BAC = 90o,过A 作任一条直线AN ,作BD⊥AN 于D ,CE⊥AN 于E ,求证:DE = BD -CE证明:∵∠BAC = 90o, BD⊥AN∴∠1+∠2 = 90o ∠1+∠3 = 90o∴∠2 = ∠3∵BD⊥AN CE⊥AN∴∠BDA =∠AEC = 90o在△ABD 和△CAE 中,∠BDA =∠AEC A B C D21P4321FED CB A321DA4321EDCB A∠2 = ∠3 AB = AC∴△ABD≌△CAE∴BD = AE 且AD = CE ∴AE-AD = BD -CE ∴DE = BD-CE8.三角形一边的两端点到这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例:AD 为△ABC 的中线,且CF ⊥AD 于F ,BE ⊥AD 的延长线于E求证:BE = CF 证明:(略)9.条件不足时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已知AC = BD ,AD⊥AC 于A ,BCBD 于B求证:AD = BC证明:分别延长DA 、CB 交于点E∵AD⊥AC BC⊥BD∴∠CAE = ∠DBE = 90o在△DBE 和△CAE 中 ∠DBE =∠CAEBD = AC ∠E =∠E∴△DBE≌△CAE∴ED = EC,EB = EA∴ED-EA = EC - EB ∴AD = BC10.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例:已知,如图,AB∥CD,AD∥BC 求证:AB = CD证明:连结AC (或BD )∵AB∥CD,AD∥BC ∴∠1 = ∠2在△ABC 和△CDA 中, ∠1 = ∠2 AC = CA ∠3 = ∠4 ∴△ABC≌△CDA∴AB = CD练习:已知,如图,AB = DC ,AD = BC ,DE = BF , 21DC B AFEOEDC BA 4321DB AED求证:BE = DF11.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可归结为“角分垂等腰归”.例:已知,如图,在Rt△ABC 中,AB = AC ,∠BAC = 90o,∠1 = ∠2 ,CE⊥BD 的延长线于E求证:BD = 2CE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F∵BE⊥CF∴∠BEF =∠BEC = 90o在△BEF 和△BEC 中 ∠1 = ∠2 BE = BE ∠BEF =∠BEC∴△BEF≌△BEC∴CE = FE =12CF ∵∠BAC = 90o, BE⊥CF∴∠BAC = ∠CAF = 90o∠1+∠BDA = 90o∠1+∠BFC = 90o∠BDA = ∠BFC 在△ABD 和△ACF 中 ∠BAC = ∠CAF ∠BDA = ∠BFC AB = AC∴△ABD≌△ACF ∴BD = CF ∴BD = 2CE练习:已知,如图,∠ACB = 3∠B,∠1 =∠2,CD⊥AD 于D ,求证:AB -AC = 2CD12.当证题有困难时,可结合已知条件,把图形中的某两点连接起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且AB = DC ,AC = BD ,求证:∠A = ∠D证明:(连结BC ,过程略)13.当证题缺少线段相等的条件时,可取某条线段中点,为证题提供条件. 例:已知,如图,AB = DC ,∠A = ∠D21EFDC B AOA B D21DCB A求证:∠ABC = ∠DCB证明:分别取AD 、BC 中点N 、M , 连结NB 、NM 、NC (过程略) 14.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证题.例:已知,如图,∠1 = ∠2 ,P 为BN 上一点,且PD⊥BC 于D ,AB +BC = 2BD ,求证:∠BAP+∠BCP = 180o证明:过P 作PE⊥BA 于E ∵PD⊥BC,∠1 = ∠2 ∴PE = PD在Rt△BPE 和Rt△BPD 中 BP = BP PE = PD∴Rt△BPE≌Rt△BPD ∴BE = BD∵AB+BC = 2BD ,BC = CD +BD ,AB = BE -AE ∴AE = CD∵PE⊥BE,PD⊥BC∠PEB =∠PDC = 90o在△PEA 和△PDC 中 PE = PD∠PEB =∠PDC AE =CD∴△PEA≌△PDC ∴∠PCB = ∠EAP∵∠BAP+∠EAP = 180o∴∠BAP+∠BCP = 180o练习:1.已知,如图,PA 、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与∠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P ,PD⊥BM 于M ,PF⊥BN 于F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100o ,∠ACB = 20o,CE 是∠ACB 的平分线,D是AC 上一点,若∠CBD = 20o,求∠CED 的度数。

BA DCF M NP BADE DC B A N PE D C BA 2115.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例:已知,如图,AB = AC ,BD⊥AC 于D ,求证:∠BAC = 2∠DBC证明:(方法一)作∠BAC 的平分线AE ,交BC 于E ,则∠1 = ∠2 =12∠BAC 又∵AB = AC ∴AE⊥BC ∴∠2+∠ACB = 90o∵BD⊥AC∴∠DBC+∠ACB = 90o∴∠2 = ∠DBC ∴∠BAC = 2∠DBC(方法二)过A 作AE⊥BC 于E (过程略) (方法三)取BC 中点E ,连结AE (过程略)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 ,D 为BC 中点,DE⊥AB 于E ,DF⊥AC 于F ,求证:DE = DF 证明:连结AD.∵D 为BC 中点, ∴BD = CD又∵AB =AC∴AD 平分∠BAC ∵DE⊥AB,DF⊥AC ∴DE = DF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 ,在BA 延长线和AC 上各取一点E 、F ,使AE = AF ,求证:EF⊥BC证明:延长BE 到N ,使AN = AB,连结CN,则AB = AN = AC∴∠B = ∠ACB, ∠ACN = ∠ANC∵∠B+∠ACB+∠ACN+∠ANC = 180o∴2∠BCA+2∠ACN = 180o∴∠BCA+∠ACN = 90o即∠BCN = 90o ∴NC⊥BC∵AE = AF∴∠AEF = ∠AFE又∵∠BAC = ∠AEF+∠AFE ∠BAC = ∠ACN +∠ANC ∴∠BAC =2∠AEF = 2∠ANC ∴∠AEF = ∠ANC ∴EF∥NC21ED B AFE DC B ANFE C B A∴EF⊥BC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 ,D 在AB 上,E 在AC 延长线上,且BD = CE ,连结DE 交BC 于F 求证:DF = EF 证明:(证法一)过D 作DN∥AE,交BC 于N ,则∠DNB = ∠ACB,∠NDE = ∠E,∵AB = AC, ∴∠B = ∠ACB ∴∠B =∠DNB ∴BD = DN 又∵BD= CE ∴DN = EC在△DNF 和△ECF 中 ∠1 = ∠2 ∠NDF =∠E DN = EC∴△DNF≌△ECF ∴DF = EF(证法二)过E 作EM∥AB 交BC 延长线于M,则∠EMB =∠B(过程略)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E 在AC 上,D 在BA 延长线上,且AD = AE ,连结DE求证:DE⊥BC证明:(证法一)过点E 作EF∥BC 交AB 于F ,则∠AFE =∠B∠AEF =∠C ∵AB = AC∴∠B =∠C ∴∠AFE =∠AEF ∵AD = AE∴∠AED =∠ADE又∵∠AFE+∠AEF+∠AED+∠ADE = 180o∴2∠AEF+2∠AED = 90o即∠FED = 90o∴DE⊥FE 又∵EF∥BC ∴DE⊥BC(证法二)过点D 作DN∥BC 交CA 的延长线于N ,(过程略) (证法三)过点A 作AM∥BC 交DE 于M ,(过程略)⑹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 ,∠BAC = 80o ,P 为形一点,若∠PBC = 10o∠PCB= 30o求∠PAB 的度数.解法一: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连结CE则∠BAE =∠ABE = 60o21N F E D C B A 21M F ED C B AN MFE D CB AAE = AB = BE∵AB = AC∴AE = AC ∠ABC =∠ACB ∴∠AEC =∠ACE∵∠EAC =∠BAC-∠BAE= 80o-60o = 20o∴∠ACE = 12(180o-∠EAC)= 80o∵∠ACB= 12(180o-∠BAC)= 50o∴∠BCE =∠ACE-∠ACB= 80o-50o = 30o∵∠PCB = 30o∴∠PCB = ∠BCE∵∠ABC =∠ACB = 50o, ∠ABE = 60o∴∠EBC =∠ABE-∠ABC = 60o-50o =10o ∵∠PBC = 10o∴∠PBC = ∠EBC在△PBC和△EBC中∠PBC = ∠EBCBC = BC∠PCB = ∠BCE∴△PBC≌△EBC∴BP = BE∵AB = BE∴AB = BP∴∠BAP =∠BPA∵∠ABP =∠ABC-∠PBC = 50o-10o = 40o∴∠PAB = 12(180o-∠ABP)= 70o解法二:以A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证法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