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时代的管理沟通与舆情应对机制建设
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和管控
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和管控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
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和管控,营造积极健康、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信息的海量性和快速传播使得真假信息混杂,谣言和虚假新闻容易滋生和扩散。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言论的多样性和主观性增加,容易引发舆论的混乱和冲突。
此外,网络舆论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倾向也较为明显,一些负面舆论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冲击。
加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和管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一,完善法律法规是基础。
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言论的边界和责任。
对于故意制造、传播谣言和有害信息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同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要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
其二,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要求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筛选,及时清理违规违法内容。
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其三,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及时发布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主流声音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例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形式,以更生动、更贴近群众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其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理性看待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通过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宣传活动等,让网民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辨别真伪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舆论。
其五,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舆情热点和潜在的风险点,为舆论引导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浅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在当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某一事件、话题或现象所表达的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给社会治理和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一条热门的新闻或话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舆情能够迅速形成规模,对相关事件或话题产生巨大的影响。
2、信息多元化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导致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客观真实的内容,也有虚假夸大的谣言;既有理性分析的声音,也有情绪化的宣泄。
3、互动性强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不仅可以发布信息,还可以相互评论、转发和分享。
这种互动性使得舆情能够迅速扩散和发酵,同时也增加了舆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4、匿名性许多网络平台允许用户匿名发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发表言论的顾虑。
然而,匿名性也容易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恶意攻击的出现,给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困难。
5、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往往容易受到情绪的驱动。
一些事件可能会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恐惧、同情等。
这种情绪化的倾向可能会影响公众的理性判断,使得舆情的发展更加难以预测。
6、影响力大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企业的声誉、公众的行为等,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方法1、建立监测机制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关键。
通过使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与自身相关的舆情信息。
同时,要设定合理的监测指标,如舆情热度、关键词、情感倾向等,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舆情的发展趋势。
2、快速响应在发现网络舆情后,要迅速做出响应。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挑战,因此,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现状、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人们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并对各种事件和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逐渐加大。
然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恶意攻击的出现以及舆论炒作等,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了威胁。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性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对于实现网络舆情的合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舆情治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其次,网络舆情治理可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提高网络舆论的质量和深度。
此外,网络舆情治理还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网络舆情对公共秩序的冲击。
三、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思路为了构建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网络舆论监督的组织和机构,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可以参与网络舆情的监督和引导,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和开展舆论监督活动,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
此外,媒体也承担着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媒体应该加强自律,严格按照事实报道,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总之,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是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合理管理和监督,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希望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舆论环境。
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了各个行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一旦网络舆情危机爆发,肆虐的言论往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有效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第一,建立及时的舆情监测机制。
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之前,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引入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团队,及时掌握网络上关于企业的言论和舆情动态。
只有及时了解到问题的发生,企业才能迅速采取行动,并有效地影响舆论的走向。
第二,快速响应和主动沟通。
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危机的蛛丝马迹,企业应该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主动沟通的策略。
及时发布官方声明、回应公众关切,并积极回应网络上的质疑和批评。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解释,企业可以增强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化解危机。
第三,制定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该提前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危机管理计划,并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
同时,企业还应该进行模拟演练,提前培养团队成员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四,注意舆情危机的传播渠道。
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伴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信息传播的渠道,及时监测传媒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言论和动向。
对于真实性可信度高的信息,企业应该迅速给予回应;对于恶意炒作的信息,企业需要通过法律手段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
第五,积极借助新媒体力量进行引导。
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正面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发布优质内容、提供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增加公众对企业的正面认知。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相关专家学者合作,共同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舆论。
第六,不断改进和学习。
网络舆情危机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企业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和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和组织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由于网络的无边界性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1.1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
一条不负责任的谣言,在网络上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扩散,对个人、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的产生速度极快,监测和识别的难度较大。
其次,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复杂,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渠道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此外,网络舆情的主体多种多样,包括个人、组织、政府等,如何有效协同合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的原则2.1 高度关注公众需求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的出发点应是满足公众需求,保护公众利益。
及时关注公众对网络舆情的关切和呼声,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对话,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是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的重要原则。
2.2 科学、客观、公正在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过程中,应秉持科学客观的态度,避免个人偏见和情绪化的处理方式。
应该充分权衡各方利益,以公正的立场,为网络舆情提供合理的解读和引导。
2.3 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需要多方参与和协同合作。
政府、媒体、企业以及个人都应当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在网络舆情治理中互相协作,形成合力。
只有形成多元参与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三、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的策略3.1 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网络舆情的监测与预警是网络舆情管理与治理的基础。
各相关部门和组织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可能引发公共关切的事件和谣言。
3.2 强化舆情引导与解读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与解读,政府、媒体和专业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针对某一事件、现象或个体产生的舆论和情绪,是网络用户基于其对某一事件、现象或个体的认知和评价所形成的一种涌动的情感。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网络舆情的扩散和影响力的增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网络舆情的问题表现在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网络具有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负面舆情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扩散开来,对某些事件、个体或机构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这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利益构成了威胁。
网络舆情的问题表现在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匿名发布,且审核不严格,因此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谣言等,给舆情的传播造成混乱,甚至导致误导和误解。
网络舆情的问题还表现在对个体和机构的侵害。
一些网络暴力事件、网络谩骂等对个体和机构的名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影响到了其生活和工作。
网络舆情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针对网络舆情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应对问题。
需要建立严格的舆情发布审核制度,对网络上的信息严格审核,杜绝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保障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这包括对网络用户进行道德教育,强调网络言行的规范和道德底线,提高网络用户的道德素养,净化网络舆情环境。
对于网络上的不良言行和恶意攻击,需要依法加以处理,维护网络环境的正常秩序。
加强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建设。
面对网络舆情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个体或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预案,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工作,及时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危机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舆情对个体或机构造成的损害。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和疏导。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舆情是指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与传播,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和反响,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舆情现象。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网络舆情问题,本文将针对网络舆情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问题1.信息不实网络的非限制性和高匿名性,往往使得各类不实消息在网上疯传,例如一些无事实根据的谣言、文字调侃等,会对社会治安、个人尊严和行业形象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2.传播速度快信息传递速度快,引发的轰动效应也随之提高,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从而形成网络情绪。
3.舆论导向问题网络上的舆论容易形成倾向性导向,更多是针对某个对象的谴责,煽动情感,很难实现公正全面的舆情传播。
4.信息过载网络舆情信息量巨大,信息杂乱无章,指纹不清,看的人也很难辨别真假新闻。
二、应对策略1.加强舆情监测,并及时回应可以通过设置舆情监测的系统,实时了解舆情动态,及时回应网友关注,控制舆论风险。
对于不实消息进行辟谣,以消除误导性信息对舆情的影响。
2.建立健全的舆论引导机制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发展方向。
3.加强舆论研判,制定应对策略针对网络舆情,分析舆情本质,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用正面的宣传营造舆情氛围。
4.提高网络素养在教学中加大网络素养的学习力度,通过加强微信、微博、网贷等的管理,加强互联网金融电子支付等网络诈骗等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对网络的知识和认识,增强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总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新事物,应对网络舆情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解决,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才能达到控制舆情的目的。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舆论和舆情现象。
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既承载着社会舆论的表达和传播,又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构成挑战。
为了实现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应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一、舆情危机的现状与挑战当前,网络舆情危机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挑战:1.舆情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的迅捷,一条消息仅用几秒钟就可以迅速传遍全国,甚至全球。
2.信息真实性难以把握: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匿名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容易在网络上迅速蔓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舆情场景多元化: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导致舆情的发生与传播场景多样化,涵盖了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多种网络媒体。
4.舆情危机高度敏感:一旦舆情发生,由于传播迅捷,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进而导致舆情危机的升级。
基于以上挑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二、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的构建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对舆情危机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数据分析,制定全面、科学的对策。
2.预警机制原则:应对舆情危机应提前预警,及早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危机。
3.专业性原则:建立专业的舆情分析团队,熟悉危机应对的原则与方法,能够迅速反应和应对舆情危机。
4.政府与企业合作原则:在舆情危机中,政府、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舆情危机。
三、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的主要内容1.预警机制的建立针对网络舆情,建立全面的预警机制是避免舆情危机的重要手段。
预警机制可基于数据分析和行为模型构建,通过对网络上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潜在的舆情危机。
2.舆情危机的处置舆情危机处置需要迅速反应和及时处置,以减少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舆情危机处置应注重以下几点:(1)及时回应:对于出现的负面舆情,相关政府机构和企业应迅速回应,并提供相关解释和信息。
(2)信息传播的规范性:政府和企业在回应舆情时,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范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治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为社会风险和公共管理的新领域,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不仅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还需注重舆情危机的管理与应对。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舆情危机的管理1.舆情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早发现和处理舆情危机,舆情监测与预警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可以对舆情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收集和分析,为后续的危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舆情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危机,为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危机评估与分类舆情危机的评估与分类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基于对舆情的评估,可以对危机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分类,判断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危机的分类可以根据危机的性质、来源、规模等方面进行,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应对。
3.危机处理策略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危机,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对于低风险、小规模的舆情危机,可以通过及时回应、公开透明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高风险、大规模的舆情危机,应采取更加积极、果断的措施,如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公开信息等,以稳定舆论场,减少负面影响。
二、舆情危机的应对措施1.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应对舆情危机,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组织架构、信息流程、决策机制等方面的规定,明确责任分工和职责,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危机处理工作。
2.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面对舆情危机,引导舆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关部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参与,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引导公众理性对待舆情事件,减少舆情危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3.加强与各方沟通合作舆情危机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确保舆情事件得到客观、全面地报道。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影响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挑战,因此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渠道产生和传播的一系列面向特定目标的舆论现象。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包括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危机处理等多个方面,涉及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等多个主体。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旨在通过合理的组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应对。
二、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重要性1.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为决策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
2. 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可以迅速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舆情态势,防止谣言传播。
3. 提升公众参与度: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大众的对舆论的关注与参与,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4. 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助于遏制不良信息的扩散,维护社会稳定。
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1. 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限,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2. 完善信息收集和分析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体系,构建舆情研判模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处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媒体的引导和宣传,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干预,正确引导舆论趋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增强危机应对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和危机舆情,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预案,做好舆论处置工作,及时回应疑虑和关切,稳定舆论局势。
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网络舆情可以说是公众对事件、事物进行交换意见和看法的一种形式。
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作用,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态度。
然而网络舆情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如不良信息的传播,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信息核实和发布网络舆情管理的核心是要有效地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恶意炒作。
公共事件如果没有准确的信息发布,容易出现各种虚假消息,从而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
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核实和发布,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建立起强有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消息。
二、进行网络监管网络犯罪和网络谣言是网络舆情管理的两大难点。
为了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必须对网络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管。
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社区,打击网络犯罪;企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管机制,规范员工网络行为,减少恶意评论和网络谣言。
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网络舆情管理可以抑制不法分子的煽动炒作,及时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企业形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企业形象。
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是指它在网络上给公众所传达的形象。
企业要加强对自身形象的营销,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政府也要建立良好的形象,向公众展示政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力。
有了良好的形象,企业和政府就能够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占有更重要的话语权,及时回应热点问题,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四、通过人工智能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水平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更好的应对手段。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准确捕捉事件的趋势和情绪波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舆情分析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可以对网络评论、文章等进行情感分析和关键词过滤,有效地辨别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提供智能策略和应对措施。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和公关应对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和公关应对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理和公关应对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舆情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
因此,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和公关应对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影响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舆论和情绪。
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速度快: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2. 影响范围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各个角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3. 可塑性强: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被篡改、编辑和传播,容易被操控和误导。
4. 反馈迅速:互联网上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评论和意见,形成舆论的反馈。
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企业形象: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使得企业的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受到严重损害。
2. 影响消费者决策:网络舆情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意见。
3. 影响投资者信心:网络舆情对企业的股价和投资者信心有很大的影响,一条负面消息可以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二、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为了及时了解和应对网络舆情,企业和组织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监测目标:明确需要监测的关键词、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监测的时间范围和监测的媒体平台。
2. 选择监测工具: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如舆情监测软件、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等。
3. 收集数据:利用监测工具收集网络舆情数据,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论坛帖子等。
4.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舆情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关键人物的影响力等。
5. 及时报告和预警: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舆情情况,并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机。
三、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在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影响后,企业和组织需要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政府舆情管理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政府舆情管理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舆情管理的重要方向。
如何加强政府舆情管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挑战,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政府舆情管理展开讨论。
一、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舆论表达方式多样化,因此舆情事件爆发得更为频繁且扩散更快。
这给政府舆情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
二、政府舆情管理的意义政府舆情管理是指政府在舆情事件中及时收集、监测并回应网络舆情,以实现舆情积极引导、信息公开透明的目的。
加强政府舆情管理的意义在于:1. 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调动积极因素,减少消极舆情的扩散。
2. 促进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增加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3. 有效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
三、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措施为加强政府舆情管理,需要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声音。
2.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准确把握舆情趋势和表达方式。
3. 增加政府舆情回应的敏感度与及时性,避免舆情蔓延。
4. 积极传递信息,主动回应关键问题,引导舆论正确方向。
5. 创新舆情管理方式,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6. 与公众建立良好互动机制,吸收有效意见和建议。
7. 加强舆论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与责任感。
四、政府舆情管理的挑战和对策在加强政府舆情管理过程中,政府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1. 网络舆情瞬息万变,政府需要加快信息收集与处理速度。
2. 网络信息真伪难以辨别,政府应提升信息核实能力,防止谣言传播。
3. 网络舆情议题复杂多变,政府应加强舆论分析与研判能力。
4. 舆情事件引发社会不稳定情绪,政府需要及时回应和平息。
5. 政府舆情回应应注意言辞、态度,及时释放有价值信息。
五、国际经验借鉴国际社会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包括:1. 美国在舆情事件中注重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沟通,开展公众参与活动。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社会问题、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看法、评论和建议,这种舆情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传递的,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来传输。
网络舆情的规模和速度远超传统媒体,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舆论形式。
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避免。
网络舆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头条新闻或是社会热点,更是对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选择和判断,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稳定。
网络舆情不仅能够收集广泛的信息,还可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和舆论。
因此,管理网络舆情势在必行。
二、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四个方面。
政府管理网上的舆情势在必行,它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公共机构、防范谣言和非法言论等方式来管理网络舆情。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以保护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
此外,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与社会和谐共处。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几种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
1.积极引导舆情: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政府可以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宣传正确的信息,消除公众的顾虑和疑虑,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2.及时回应:对于涉及某个地方、某个企业或个人的网络舆情,管理主体需要及时回应,积极解答公众的疑问,以减少负面影响。
3.构建舆论氛围:政府、企业或个人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公众良好认知和打造信任基础,以保证良性循环的舆论生态。
4.预测和防范:提早预测和防范网络舆情的发生,以提高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等,提高实际应对的能力。
四、网络舆情的前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细分化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舆情的话题将变得更多元化、更多维度、更加关注社会稳定和和谐。
决策者需预测社会舆情的动态和变化,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基于精细化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对企业、组织和各种公共领域能够快速响应并有效治理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管理机制和预案应对策略
网络舆论管理机制和预案应对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管理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针对网络舆论管理,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预案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和危机事件。
网络舆论管理机制
1. 建立专门的网络舆论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和分析网络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可能的危机事件。
2. 制定明确的舆论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信息发布、应对危机舆论、处理谣言等方面的规定和流程。
3. 加强内部员工的舆论管理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于舆论管理的重视和应对能力。
4. 建立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和解释相关事件,有效化解舆论危机。
预案应对策略
1. 制定危机事件预案,包括网络谣言、负面新闻、产品质量事故等各类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并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2. 建立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
保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 开展定期的危机事件演练,提高团队的应对能力和协作效率。
4. 建立危机舆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做出快速
反应和应对。
在网络舆论管理方面,我们要建立起健全的机制和预案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确保业务的稳定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一、网络舆情管理的定义和影响网络舆情管理是指针对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事件,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对事件进行监控、分析、预警、引导和管控等一系列管理行为。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企业、政府、个人等各种组织和个体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网络舆情事件可以迅速扩散和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一旦管理不当或不及时应对,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损害各方形象和利益。
二、网络舆情管理的要素和策略1、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事件的动态变化和影响范围,对舆情事件的背景信息、主要内容、参与者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判,对事件源头和传播渠道进行有效管控。
2、预警和风险评估:通过对早期的信号和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预判和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和影响,为后续的应对措施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3、引导和调控:通过主动参与和发表官方或相关方的宣传信息、发表言论和评论、引导公众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减少负面情绪和恶意言论的蔓延和扩散。
4、危机公关和舆情管控:一旦出现对组织或个人形象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网络舆情事件,需要及时展开紧急的危机公关和舆情管控行动,通过策略的公关诉求、媒体沟通和网络活动进行修复和补救,消除负面影响和隐患,保护组织和个人的权益。
三、网络舆情管理的案例分析1、2019年7月,居民楼坍塌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开展了应对和管理的工作,通过发表官方声明、准确传递事实信息、组织救援和搜救行动、对失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谣言的扩散和危机的蔓延,保护了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2、2018年9月,茅台发生“天价出现在超市”事件。
事件发生后,茅台及时开展应对措施,通过公开情况说明、对涉事方进行调查核实和有力的舆情引导等策略,迅速控制了舆情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保护了企业形象和市场声誉。
3、2020年6月,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出现爆棚客流事件,引发大众质疑和批评。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网络舆情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既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1. 谣言传播频发在网络上,谣言传播的速度之快往往让人倍感震惊。
一条虚假信息经过几个小时的传播,就可以蔓延到全网,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
谣言的传播不仅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认知,还可能对个人、企业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舆论炒作现象严重有些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炒作一些虚假的舆情事件,制造社会恐慌,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事件。
这种情况下,网络舆情被利益驱动的人为因素所左右,失去了传播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网络暴力现象增加在网络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攻击性言论,甚至出现人身攻击和谩骂。
这种网络暴力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1. 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传播到全世界各地。
而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民众对于真假难以辨别,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2. 匿名性在网络上,用户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发言,缺乏了对言论负责的制约,由此导致一些人在网络上放任言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3. 利益驱动与商业化有些网站和自媒体平台追求流量和点击率,会故意渲染一些事件,刺激用户情绪,以此来获取流量和广告收入,这种商业化行为导致了网络舆情失去公正性和客观性。
1. 提高信息素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提高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公众的信息教育,提高公众对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让大家认识到谣言和真相的区别。
2.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严格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网络暴力行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3. 增强平台自律各大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律,不以追求流量和点击率为目的,而是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做出对虚假信息零容忍的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浅谈网络时代的媒体应对和舆情处置策略
浅谈网络时代的媒体应对和舆情处置策略浅谈网络时代的媒体应对和舆情处置策略“互联网+”的时代,网民基数规模庞大,成为网络舆论生发的原动力。
网络以其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往往能以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介入舆情事件,并迅即成为事件的“催化剂”、“助燃剂”,其煽动力、影响力、破坏力让人始料不及,往往使事件迅速激化,极大增加处置引导难度。
热点事件一旦“触网”被聚焦,可轻易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将某些地区性、局部性的事件迅速演化为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公共事件。
2014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
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为5.27亿。
农村网民超过1.78亿。
全国新闻网站每日发新闻3万条,网民每日新发微博2.3亿条,微信160亿条,QQ信息70亿条。
博客2000万篇。
笔者兼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工作经历,在报道工作中深感当事单位应对媒体采访和网络舆情的乏力,下面将就媒体应对原则、技巧以及如何尽快平息网络舆情进行探讨。
一、不当的媒体应对战术:躲避、封堵、强压在日常的采访报道工作中,相信很多一线媒体工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成就性或宣传对方业绩的报道,会更多地得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是舆论监督或者突发事件的报道,则会更多地遭遇到不配合、干扰、阻力,有的甚至不惜抢夺采访器材、跟记者动武。
总结采访对象不当的媒体应对战术,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像鸵鸟一样的“躲避”型。
新闻事件发生后,很多当事单位的首要策略是“防火防盗防记者”,看到记者就躲、听说媒体来就藏,明明负责人在现场,当记者想找到并了解情况时,谎称“不认识”拔腿就跑,妄想新闻事件在他的“鸵鸟战略”下慢慢被淡忘。
封堵型。
事件发生后,不少当事单位想尽办法掩盖事实,对内提出要求一律不对媒体披露情况,否则将会对泄密者采取措施;对外则采取“封堵战略”,跟来访的记者软硬兼施不让披露事实,或者想尽办法找到记者的领导说情不要披露事件真相。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的互动与推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的互动与推进在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速度极快,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声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的秩序和传播的正面价值观,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和网络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动与推进,以期为构建和谐网络环境提供思路和启示。
一、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针对某一特定事件、话题或个人所形成的公众意见和情绪。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网络舆情往往具有爆发性和影响力大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包括误导公众、煽动社会矛盾、侵犯个人权益等,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形象造成了极大威胁。
综合治理是指从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社会主体等多个层面对问题进行全面协调、整合处理的方式。
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中,政府、企业、公众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网络信息的健康有序流动;企业要加强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合法经营、文明宣传;公众应理性表达、自觉维护网络文明。
二、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手段和目的,而网络文明建设则是达到舆情治理目标的具体措施和理念。
1.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通过引导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向,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促进了网络文明建设。
舆情综合治理的手段包括舆情监测、舆论引导、舆情评估等,这些手段能够抓住社会关注焦点,引导公众合理表达,并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提升网络媒体的质量和影响力。
2. 网络文明建设支撑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网络文明建设的环境下,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才能更有效地开展。
网络文明建设强调社会各方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通过弘扬正能量、传播正确信息等方式,净化网络环境,消除网络谣言和不实言论,为舆情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网络时代的管理沟通与舆情应对机制建设
作者:白续辉杨树斌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6期
[摘要]互联网络的兴起对公共关系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网络沟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成员进行对外沟通的新利器。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机关事业单位应如何利用网络沟通来处理媒体关系、管理公共危机,已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网络沟通和媒体应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网络沟通媒体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62-02
有效沟通被认为是管理艺术的精髓。
①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机关事业单位传统的外宣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舆论危机和媒体风暴频发。
网络上一些热点事件,如陕西假老虎事件等,都彰显了网络沟通的高速互动性和操控复杂性,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因反应迟钝或应对失当而付出了代价。
本文将对网络沟通与媒体应对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络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大英百科全书》形象地指出,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
斯蒂芬•罗宾斯从本质上提出,沟通就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国内有学者认为,沟通是为了特定目的,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和方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通常表现为用语言、书信、信号、电讯进行的交往,是在人们之间取得共同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方法。
②管理沟通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
毫无疑问,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沟通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管理沟通的各种功能。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网络沟通具有以下特征③:
(一)沟通互动即时化
网络时代,各类信息以光速在不同接收终端之间进行瞬时传递。
一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几乎可以同步地收到其反馈信息。
因而,网络沟通时效性快,沟通内容便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微妙差别都很容易被网民大众捕捉到。
在“周正龙拍虎事件”中,从“华南虎”照片上网到被网友拆穿,只用了很短的时间,陕西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每一步实质性反应都几乎收到了来自网络舆论的同步反馈。
(二)沟通体系扁平化
信息网络系统的出现,尤其是“匿名”留言机制的流行,使得不同身份、不同行政等级的网络行为体之间联络更为容易和方便,高层人士和基层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留言板(BBS)、即时通讯软件、博客、微薄等进行直接沟通乃至激烈论战,网络舆论呈现出不畏“强势”而“敢言”的姿态。
这标志着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为特征的“金字塔”式的社会舆论操控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
这种沟通权和信息传播秩序的重构,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最为直接的挑战。
(三)沟通活动透明化
本单位网站上登载的信息大多是完全透明公开的,与外部的沟通受到广大网民的公开监督。
同时,本组织内部网络尤其是OA系统的启用,使得决策信息、管理资源对内部成员开放,调用、行动等多个环节暴露在“内部人”的直接观察之下。
这一切都将受众的眼球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
(四)沟通行为互动化
在网络时代,组织的沟通活动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各方都可轻易地融入沟通过程。
作为网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网上获取组织的信息,他们不但能够主动地阅读,而且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通过网上的电子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聊天室、网上民意调查和每一篇新闻报道后的评论区,自由地发表观点,随时作出评论,甚至参与组织的活动创意。
此时的沟通对象从传统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参与者。
(五)沟通对象个性化
新媒体具有大众传播的小众化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分众化的传播。
人们在网络虚拟身份的掩护下,可以不用顾及传统意义上的交往方式带来的规范、限制、禁忌,情感和心灵呈献完全开放状态。
所以沟通对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此时的沟通如果从个性化的内容入手,会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特定话题或信息可能会唤起相应人群的强烈反应。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和媒体都在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直接沟通模式。
值得关注的重要动向是,继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地方新闻网站后,原本以稳重、保守为特点的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级媒体近年来陆续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为直接的方式融入网络媒体的舆论行动中,其观点、言辞、调查深度均令人印象深刻,这对具有特定社会身份的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媒体应对表现和公共关系管理则问题丛生。
虽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经过几年统计,发现地方政府应对公关危机的能力提升较大,主要体现在官员不再一味屏蔽消息而转向主动公布信息、掌握主动权④,但是个别事件表明,一些地区的舆论管理意识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紧迫要求。
二、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网络沟通能力的若干建议
当前,党和政府把信息化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我们要站在管理学的战略高度,让管理沟通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发挥实效,做好政府政策传递、社会信息传播和群众情况反映等相关工作,使政府、社会、个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更为通畅。
为抢占未来“虚拟沟通”的制高点,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积极的网络沟通方案,全面提升自身的在线互动能力,大力加强全员网络动员力量。
主要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专门的网络沟通部门
传统的外宣和新闻发言人运作模式,对报刊、电视、广播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沟通的需求。
当政府部门经过层层报批手续,准备停当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出媒体通稿之时,社会可能已经错失了用最低成本“灭火”的最佳时机。
因此,引入快速反应机制,组建专门的网络沟通力量,用电脑进行即时远程互联而非依赖费时费力的台上台下“话筒沟通”,是做好网络沟通的必要组织保障。
(二)构建高效的网络沟通平台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单位官方网站、新闻网页、数字报纸、手机短信、公共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电子赠品(贺卡)投递等新兴的公关方式,与上下级单位和社会大众建立一个迅速、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意见反馈机制,向民众提供关于相应事件的全面而连贯的信息,让上级决策者在正式公文送到自己手里之前已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局势的发展趋向了然于胸,便于有权机构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三)发挥网络的非正式沟通功能
官方声音的本体化(即自说自话或自我辩护)、政治化色彩太浓,表现力较为单一,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和不信任。
要对受众施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就必须改变沟通信息的生产与包装形式,充分发挥网络的非正式互动作用,组织力量用看似随意的“灌水”“贴图”等互动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润物细无声”般的干预。
(四)建设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必须认识到,时至今日机关事业单位已经进入了在复杂环境下寻求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经验丰富、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工作人员队伍是必须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长远规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入适配的IT技术、法律、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机构,强化综合管理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保障能力。
这是提升整体沟通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时代,技术互联带来政治互动。
机关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开发利用网络沟通资源,在网络环境里抢占优先位置。
注释:
①Michael E Hattersley,Linda McJannet.Management Communic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M].Boston:McGraw-Hill/Irwin,2005.
②张昊民编著.管理沟通[M].格致出版社,2008.
③陈春花主编.管理沟通(第二版)[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