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这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章(声现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的特性》是本章第二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世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做好实验,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方法与过程: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

发声是丰富多彩的。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

难点: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以及区分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概念

响度、音调、音色是理解日常声现象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比较三个特性,我认为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稍许容易接受一点(可能与生活原有的经验知识基础有关),可对于音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可视作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对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概念也易混淆,这也算作一个难点吧,应重点突破的。同时,难点的还有一点就是概念较多:强弱、大小、响度、振幅、高低、音调、快慢、频率、赫兹等,需要逐步深入。对响度、振幅、音调、频率应重点强调。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声现象并不陌生,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浓厚。但学生对乐音的三个要素理解得并不全面,尤其是三个因素与振动之间的关系,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再次,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

三、教学方法选择及其依据: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因为毕竟声现象与生活结合的还是比较紧密而易于建立模型的。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开始的。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代言,然而唯一缺失的就

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在引导下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还是必要的。本课的设计就是注重了这一点的训练。

教学准备:羊皮鼓、纸屑、钢尺、音叉、支架、乒乓球、PPT文件等。

四、教学过程及思路设计: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接着让学生交流感受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

用这方式如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自然而然。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通过“声音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特性一定与振动的特征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演示”部分的实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音调,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音调的高低的结论。

物理表达: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为1000Hz。

提问:当蝴蝶和蜜蜂从我们背后飞过时,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请学生用快慢和频率两种方式表达解释)某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们能听到吗?(练习并借以过度到人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活动二: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课前准备一面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选一名学生做搭档,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