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论文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论文
电磁辐射(论文)题目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浅谈学生袁可可指导教师王志年级 2008级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目录引言第一章一、电磁辐射的产生 (5)第二章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6)第三章三、电磁辐射的污染 (8)第四章四、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 (9)第五章五、结论 (11)摘要: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定义以及常见的电磁辐射源,阐述了电磁辐射的类别以及它们的分类,同时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电磁辐射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因素及辐射大小的衡量,探讨了电磁辐射的防护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
关键字:电磁辐射电磁波电磁危害电磁防护引言伴随着电子产业及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存在于空间的电磁场和其它污染物一样。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如何把电磁辐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保护环境,需对电磁辐射进行了解。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通信工具、计算机和大量家用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受到恶化的电磁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威胁。
由于电磁辐射无形、无色、无味、无声.而且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都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东西,所以电磁辐射被称为是“充满柔情的空中杀手”。
经研究证实,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后的又一新型污染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应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磁场中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
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即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一百多年前,电磁辐射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更是进入了一个电磁辐射的高利用时代。
不过,科学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时代的进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多次验证。
人们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了它的负面效应。
如各类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医用X射线受检者防护论文
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x射线 ;透视; 摄片【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2-01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放射诊断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学有了迅速的发展,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广泛应用,使众多的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随着对x射线认知的不断深入,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但对于受检者来说,虽然也有一套规范的防护法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废片率”增高及x射线照射次数明显增多,可以看出当前医护人员并没有对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本文对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这一问题展开探讨1 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大城市中我国拥有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人口仅1 000多万的北京地区拥有的ct机数量已超过人口6 000多万的英国全国拥有量。
在这些x射线装置的实际使用中严重存在滥用现象。
(1)对透视的滥用:在目前医院中,对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不论有什么特殊情况,透视都成为医生检查的首选手段。
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中更为严重,对于受检者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不论什么病,都需要过胸透关,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但是因为透视照射剂量大、清晰度与分辨率低对结果又无法得到客观的记录,所以在目前很多国家中,透视已经被淘汰,据可靠的统计显示,英国对透视的使用率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这也显示了,我国在透视使用上存在着滥用现象,给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2)对摄片的滥用:尽管摄片的x射线剂量相当小,但是如果存在滥用情况,依然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小的损害。
重视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
像 质量 的 同时 , 研 究 降低 射线 辐射 剂量 及/ 或降 低对 比
剂 剂量 的方 法 , 主要 包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 ①优 化 C T 扫
描 方案 对辐 射剂 量 的影 响 , 如 在特定 适 应证 下 ( 如 明确 诊 断 的肿瘤 、 治疗 前 制订 手术 方案 时 ) 可尝试 考 虑仅 扫 描 病变 显 示最 佳 的 时相 , 以降 低辐 射 剂量 ; ②优 化 C T
的有 C T 剂 量指 数 ( C T d o s e i n d e x , C TD I 、 C T D 1 w、
息, 影像 检查 对患 者 的整 体作 用 是利 大 于弊 。随 着技 术设 备进 步 、 从业 人员 技术 水平 提 高 , C T、 X线 等 射线
检查 的辐 射剂 量 已较 既往 明显 降低 。 目前 临床 常用射
被 证 明是 错 误 的 , 这 与 当 前 的认 识 水 平 、 研 究 阶 段 有
关, 读者 应 正确分 析 。这 些 探 索 性研 究 的意 义在 于启
发从 业 人员 在 日常 C T 临 床 工作 的各 个 方 面 , 都 要 考
虑 降低 射线 辐射 剂量 的可能 性并 深入 研究 。 随着 临床工 作 者 对 C T 射 线 辐射 的关 注 , 辐 射 剂 量 的估 算指 标也 越来 越被 认识 和 理解 。 目前 临床 常用
线检 查 的整体 剂量 是在 安全 范 围 内的 。我们应 追 求 的
是避 免不 必要 的射 线辐 射伤 害 。但射 线剂 量 与 图像质 量 有一 定 的关 系 。在讨 论 射 线 辐 射 防护 的 问 题 时 , 应
放射性论文 (1)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摘要: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又一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下。
本文结合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核防护建设,介绍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核辐射的主要危害、如何做好核辐射的防范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辐射及如何注意。
前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全球关注。
与以往地震所不同的是,此次日本强震还引发了当地核电厂多个核反应堆相继爆炸,放射性物质已经泄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
虽日本核电站泄漏尚未对我国造成影响,但不排除未来可能的危害。
事件发生后,全球舆论高度关注,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
核阴云笼罩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核危机突然临近,谣言四起,各种传言究竟是否可信?除了核武器、核电站,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值得警惕?核辐射会漂洋过海吗?我国的和辐射防护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核工业建立初期: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行监测,监测范围局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
1964年我国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全国设立了45个监测点监测核试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组织开展核设施和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和重点源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放射性污染源的数量、行业与地区分布,重点放射源的种类、“三废”排放方式、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1 世纪初期:环保总局开始组织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核设施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了第一批国控点,并投入运行。
一、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4)对眼晶体和视网膜的影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二、核辐射的危害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带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2024年辐射安全防护总结范文
2024年辐射安全防护总结范文辐射安全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视的一个方面。
辐射源的不断增加,如核电站、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使人们面临更多的辐射风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辐射安全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在2024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辐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多种措施实施辐射安全防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政府及相关机构加强了辐射安全管理与监管。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辐射源的管理标准和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辐射源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处罚。
相关机构建立了健全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及时发布辐射源的辐射强度数据,提供给公众了解和参考。
其次,广泛开展辐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各方面积极参与,通过举办讲座、宣传展览、媒体报道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辐射安全知识和防护常识。
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人群都能接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了辐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再次,加强了辐射源的设计和技术改进。
核电站、通信设备等辐射源在设计和生产中,注重采用低辐射材料和技术,减少辐射源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医疗设备方面,研发出更先进的辐射防护装置和技术,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的辐射暴露减到最低。
此外,加强了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体剂量监测。
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对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确保辐射水平符合标准。
个体剂量监测是指对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监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均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个体剂量监测和管理,确保他们的辐射暴露水平不超过标准限值。
最后,加强了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理能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健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事故的预警、应对和处理能力。
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应急处理技能。
同时,加强了辐射事故的处置能力,建立了一系列的医疗救援和防护设施,确保辐射事故处理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安全。
电磁辐射论文
电磁辐射论文
以下是一些关于电磁辐射的论文的例子:
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Human Health)
作者:张三,李四;期刊:《电子科技与信息技术》
2. "高频电磁辐射的测量与监测技术"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High-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作者:王五,赵六;期刊:《无线通信技术》
3. "电磁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Plant Growth)
作者:李七,刘八;期刊:《植物生理学研究》
4. "电磁辐射防护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tection Devices)
作者:陈九,周十;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
这些论文可以在学术期刊或学术数据库中找到。
请注意,这些仅是论文的标题示例,可能与实际论文存在差异。
辐射防护论文(5篇)
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1概述任何带电物体的四周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假如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
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
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放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
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
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
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
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
很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
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行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
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峻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惫、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心情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特别、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力量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急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
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消失,亦与精神因素亲密相关。
专业人员连续凝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耀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峻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力量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人 为 污染源 多来 自人 工制 造 的许 多 电磁 辐射 系 统 , 包
括: ( 1 ) 脉冲放 电。 例如 , 切断大 电流通路时产生 的火花 放电 ; ( 2 ) 工频交变电磁场( 1 0 5 0 0 H z o 例如 , 变压器、 大功率电机及 输配线周 围产生的电磁场 ; ( 3 ) 射频 电磁辐 射( 0 . 1 ~ 3 o o O M H z ) 。
1 引言
电磁技术给 人类带来庞大收益的同时也破坏了优异 的电
发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 这些辐射对电子通讯和仪器仪表设备 的干扰都异常明显。其中 , 以雷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尤为突出。
2 . 2 . 2 非 天 然 电磁 辐射 — — 人 为 电磁 辐射
磁生存环境 , 构成 当代社会新 的“ 隐 形杀手” 。 微 波炉 、 手机 、 电磁炉 、 计算机 等电子设备 的普遍 应用 , 给人们带来便利的 同 时, 也会产生多种不 同波长和频率 的电磁波 , 对环境造成严重 的物理性污染 , 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1 ] 。
【 关键 词 】 电磁辐射 ; 污染源; 防护措施
【 K e y w o r d s 】 e l e c r t o m a ne g i t c r a d i a i t o n ; p o l l u t i o n s o r u c e ;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形成 以源头为 中心 向周围扩散的 电 磁波 , 电磁 波与水波和 声波相似 , 具有 波的性质 , 可 以发生折
【 中图分类号] T M7 6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9 4 6 7 Q0 1 7 ) 0 2 . 0 1 3 1 — 0 2
工频状态下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工频状态下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1-11-22T04:15:07.385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1期作者:叶常青崔兆波周颖戴祥明[导读] 目前建筑物面积越来越大,用电负荷越来越大,同时用户对园区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很少建设独立的变电站。
为保障建筑物的完整性及美观性,变电站的建设位置基本上都设置在建筑物的一层或者地下一层,难免与办公室或值班室等人员长期工作场所相邻或贴临。
变电站本身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周边人员和设备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数据,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叶常青崔兆波周颖戴祥明摘要:目前建筑物面积越来越大,用电负荷越来越大,同时用户对园区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很少建设独立的变电站。
为保障建筑物的完整性及美观性,变电站的建设位置基本上都设置在建筑物的一层或者地下一层,难免与办公室或值班室等人员长期工作场所相邻或贴临。
变电站本身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周边人员和设备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数据,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相关规范仅提出要设置防护措施,但采取何种防护措施,防护效果如何,没有数据和做法作支撑。
笔者通过对配变电站及周边工频状态下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实测数据比较,为后续工程中采取防护措施提供校验方法和数据支撑,对采取何种防护措施提前进行预判,减少不必要的试验和争论,对所采取防护措施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电磁辐射;工频状态;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实测数据;防护措施;防护效果引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各种质量管理也变得更加严格,不论是国内消费级市场的3C认证,欧盟的CE认证,还是军工产品的环境试验都包括电磁兼容(EMC)要求,其中的电磁辐射发射是设计和整改难点,同时是电子产品必要考核项目。
市场上远场试验场地紧缺,测试费用高昂,使得电磁辐射发射近场摸底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更加重要。
电磁辐射论文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摘要: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污染源的分类以及传播途径,指出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电子设备的干扰,最后给出一些对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源;危害;防治1、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空间都会产生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反过来会产生新的交变电场。
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的产生且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波,称为电磁辐射(也称电磁波)。
确切的说电磁辐射是一个包括广播频率(220MHz~3600MHz)、电视频率(30MHz~300 MHz)和无线电频率(30MHz以下)的广泛的波。
从波动学的观点来描述电磁辐射时其基本物理量有:波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T单位为秒(s)。
频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f=1/T=c/λ。
在远离场源的地方,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在量值上的关系:ε01/2E=?1/2H式中ε=8.85×10-12库仑2/牛顿·米2,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μ0=4π×10-7牛顿/安培2,是真空中的磁导率。
E=(μ/ε0)1/2H=377H,E⊥H且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类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辐射根据其污染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
2.1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天然的电磁辐射污染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是由自然界某些自然现象所引起的(表1: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
表1天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分类来源大气与空气污染源自然界的火花放电、雷电、台风、高寒地区飘雪、火山喷发……太阳电磁场源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的移动……2.2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源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如:电子设备、电气装置等,主要来自广播、电视、雷达、通讯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非电离辐射防护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非电离辐射防护限值简介课程名称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姓名于东莹学号2013101850专业电路与系统年级2014级院、所物理学院年月日2015年6月20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非电离辐射防护限值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组织对非电离辐射中有关超声波,射频、工频、紫外线和激光推荐的限值。
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及其哲学思想体系自1977年ICRP第26号出版物发表后已基本形成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
若能将这些原则用于研究,评价和控制非电离辐射并借鉴后者的一些方法,对二者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非电离辐射超声波射频工频紫外线激光1引言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第60号出版物第14段中指出[1]:ICRP的报告仅限于针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尽管认识到对非电离辐射源施加适当控制的重要性,但仍旧认为这是ICRP 本职领域以外的课题。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早在1974年就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从事有关非电离辐射的防护研究。
随着非电离辐射应用的日益广泛,1977年IRPA的巴黎大会决定在其内设立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INIRC),并明确提出该委员会的主要的任务为:1)评价现有非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成果;2)起草并推荐可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防护标准;3)与其它组织合作加强对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IRPA在1992年蒙特利尔大会上,以INIRC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的科学机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不同形式的非电离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处理非电离辐射防护工作。
在1996年维也纳大会文集中,有关非电离辐射的报告有55篇。
一般说来,非电离辐射指不足以引起物质分子电离的电磁波和机械波,它通常只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转动能级或电子能级的改变,也可以引起某些化学键的断裂。
其生物效应可能发生在生物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和群体水平。
至于是否发生,则主要取决于辐射特性、暴露时间和受体特性。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中子剂量与防护核72班07202068 李华琪2010年1月6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子剂量及中子防护中的一些具体相关的问题,就从学习辐射防护这门课程来讲,深入了解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对人体的危害,及中子防护中的相关量以及其相互关系及测量方法。
对于中子屏蔽防护层做了较深入的了解及其计算方法,这也是对辐射防护这门课程学习的相当总结。
关键词:中子剂量 剂量测量 散射 中子防护自从1932年查德维克(J 。
chadwike )发现中子以来,人们搞清了核的基本组成。
直到现在不到八十年,核科学与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原子能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解决或正在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然而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失作用,这也给我门带来了某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所以对其的必要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对于中子的防护致关重要。
中子是一种间接致电离粒子。
而对于辐射剂量来说,重要的是我们考虑中子与组成人体组织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根据中子核反应和宏观中子物理有,不同能量的中子同人体组织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在机体组织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氢,碳,氮,氧四种元素占个人体重量的95%以上;按原子数计,氢原子数占人体原子数的60%以上。
快中子通过与人体中的H,C,N,O 等原子核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不断地将能量传递给组织而被慢化,慢化后的热中子又通过H 1(n ,γ)H 2和N 14 (n,p) C 14反应被组织吸收;因为中子与生物组织中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反冲核,质子,α粒子等带电粒子和γ射线,所以它们都有很强的直接与间接引起电离的本领,能够使生物产生强烈的电离。
例如,能够与细胞中的水分子作用,生成自由基(H +,-OH ),自由基则与硫氢基和其他细胞重要组成部分起反应,破坏细胞正常的化学物理状态,引起生理上的变化。
中子辐照后,血液白细胞的质变较为明显;睾丸和眼睛的晶体对中子辐射的敏感性也比较高,从而使机体受到损伤。
浅析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学 术 论 坛23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电磁波的应用极为广泛。
谈到电磁波,不得不说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潜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时刻受着电磁辐射大大小小的影响,也许看不出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危害,但什么都怕“积累”和“反复”,如果我们长时间受电磁辐射的影响,那我们就不能对它有所忽视了。
我们对电磁辐射又了解多少,只有对它充分了解之后,知道它的危害和影响,才能防患于未然。
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对电磁辐射重视起来吧。
1 电磁辐射的概述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交替有规则的变化所产生的。
而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在空中发射所产生的。
电磁辐射虽说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但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电磁辐射的本质是一种物质,一种无形的物质。
电磁辐射的发射体多种多样,比如地球、电器等。
电磁辐射的类型多种多样,中波电磁辐射只是其一。
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发射的过程中带有电能量和磁能量,而人体本身带有电,生命活动具有生物电,其实这些生物电对电磁波是异常敏感的,因此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2 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这是不可否认的。
电磁波是一把双刃剑,它和电磁辐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它必有它。
但电磁辐射对外界物体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必须对电磁辐射有清楚地认识,了解它危害到“谁”,对“谁”有影响。
2.1中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中波电磁辐射。
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人”。
“人”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附近的居民,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人体。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和影响。
人体在受到电磁辐射后体温升高,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生理稳态受到冲击。
如心悸、头涨、失眠、视力下降等。
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也会受到干扰,对血液、淋巴液等有一定负面作用。
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妇流产。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范文
放射物的危害及预防范文放射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它们能发出辐射。
放射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放射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讨论放射物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首先,放射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辐射会破坏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DNA损伤和突变,最终可能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此外,辐射还会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皮肤等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辐射源,如医疗从业人员和核电工作者,其健康风险更高。
要预防放射物的危害,首先要控制辐射源。
对于一般公众,我们应尽量远离放射源,避免接触放射物。
对于那些必须接触放射源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和佩戴个人剂量测量仪器。
此外,对于核电站和其他放射设施,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辐射源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其次,要加强对放射物的监管和控制。
各国应建立严格的放射物管理制度,包括许可制度、注册制度和安全评估等。
放射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接受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此外,还应加强对放射设施的监督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事故发生。
此外,要加强公众的放射物安全意识。
公众应了解放射物的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循安全指导,避免接触放射物。
学校和媒体应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放射物安全意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放射物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放射物的危险。
放射物的危害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是跨国界的。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和制定放射物安全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对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
总之,放射物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这需要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放射物安全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放射物的优势,并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的,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位于日本福岛县双叶郡,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都是单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蒸汽直接从堆芯中产生,推动汽轮机。
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
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是由泄漏到反应堆厂房里的氢气和空气反应发生的爆炸。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长天野之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
法国法核安全局先前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日本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露。
2011年4月11日16点16分福岛再次发生7.1级地震,日本再次发布海啸预警和核泄露警报。
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历史上,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此前也多次发生事故。
分析几起事故,我们可以发现这并非偶然。
1978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公之于众。
2005年8月,里氏7.2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中存储核废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曾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
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
原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因此辞职。
2008年6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5加仑少量放射性冷却水泄漏。
官员称这没有对环境和人员等造成损害。
近期这起事故更是发人深省,有业内人士表示,福岛核电站是一个技术上现在已经没人用的单层循环沸水堆,冷却水直接引入海水,安全性本来就没有太大指望。
对于日本这一个地震频繁的地区,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可见很多核事故的发生,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
[2]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
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
目前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钚泄漏也已经出现,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
辐射的药物碘片。
有关资料显示,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据报导,日本文部科学省使用专门的监测车,于15日晚上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西北20多公里的区域进行监测,辐射量在每小时0.22毫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至0.33毫西弗之间,这相当于是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16日上午在距离第一核电站30公里至60公里的区域监测,辐射量在每小时0.0125毫西弗至0.0253毫西弗之间。
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辐射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
那么该次核事故是否会对我国浙江省境内照成影响呢?中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31日发布:中国25个省区市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
3月18日,技术人员在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监控实验室内对气碘样本进行检测。
当日7时,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完成第13批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境内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
同时,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持续对浙江海域的海水进行监测,未检出放射性核素,浙江海域未受到污染。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事故后,浙江省于3月12日启动环境检测应急机制,全省13个辐射环境自动检测点进行24小时监测,密切监控境内辐射环境状况,定期向公众公布监测结果。
3月26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境内的三个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分别为0.83-4.5×10贝克/立方米、0.68-6.8×10贝克/立方米、0.69-6.9×10贝克/立方米,所检测出的放射性剂量值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苏旭表示,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会逐渐稀释,浓度降得
很低。
即使能检测到,也是极其微量。
其实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不需要采取隐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
浙江省环保厅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倪士英教授说,一个月来,福岛核电厂持续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但排放位置较低,大气弥散速度较慢。
不会影响浙江的近海和空气
倪士英表示,前一段时期,福岛地区主要吹西风,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已向太平洋方向扩散,近期出现东风的概率有所增加,但核电站状态已趋于稳定,释放量有所减少,直接吹向我国的放射性物质较少。
“以浙江为例,到福岛的距离超过2000公里,辐射物离我国非常的远,通过空气的稀释,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至于近日媒体报道的菠菜、荠菜等大叶菜上检测出碘-131,倪士英也表示,目前检测出的碘-131含量不及国家超量标准的70分之一,用水冲洗即可。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核色变,因为核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在建造时设置了四道屏障,包括燃料芯块、密封的燃料包壳、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回路系统,以及能承受内压的安全壳。
在控制方面有多重保护:在出现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