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儒家思想专题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在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李贽、黄宗羲等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及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黄宗羲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传统儒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讲解“天下为公”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教师介绍顾炎武主张实践、注重实学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实学的重要性。
-分析顾炎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通过实例说明“经世致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4.王夫之的“格物致知”:教师讲解王夫之关于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主张通过实践探索真理的观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献,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儒家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李贽的“童心说”: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其“童心说”的内涵,即真诚、率直地对待事物和人生。
-分析“童心说”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童心说”对后世的影响。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设计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落实】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思想文化上,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4.阶级关系上,工商业这阶层队伍扩大,社会矛盾尖锐。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1.代表作:《焚书》《藏书》2.思想主张:(1)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提出童心学说;(4)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5)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3.评价:(1)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相同(相似)的思想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四、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重难点突破】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b. 培养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c.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评价。

3.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教科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孔子生平事迹的短片,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介绍孔子的时代背景,阐述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3. 主体部分:a. 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成长、教学、游历等。

b. 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仁、义、礼、智、信等。

c. 讲解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教育、伦理等。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对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进行总结,强调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以“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儒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2. 开展儒家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儒家文化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儒家文化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4.请同学们课后观看一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孔子》、《百家讲坛》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能够结合课堂所学,对影片中的儒家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分析。
5.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教师推荐一本关于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选取其中一段进行解读。要求:不少于300字,能够准确把握原文含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阐述。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价值的思考文章,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价值”的思考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能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学生对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可能存在误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挖掘其当代意义。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沟通、协作。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位儒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一份PPT,介绍该思想家的生平、主要观点及其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每组限时5分钟进行课堂展示。
3.结合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忠诚、礼仪、孝道”等思想,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行为表现,撰写一篇关于“践行儒家文化,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感悟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真实感悟,能够反映出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与成长。
3.分析儒家文化对我国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的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的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儒家思想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

2.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阶段性变化原因。

3.运用辩证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4.以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5.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分析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

6.教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法。

这节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包括了一整个单元的内容,课时上计划2到3节课。

第一步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并且回顾课本上的知识点;第二步深挖教材,突破重难点知识;第三步直击高考,利用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巩固所学。

二、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的分析方法与能力,因此,在梳理儒学思想的知识部分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

(2)识记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归纳材料等方式,概括儒家思想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古代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本课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在学习中应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话儒》:这首歌的旋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青花瓷》,歌词经过改编,描述了从先秦儒学的发展到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再到宋明理学的发展、明清之际儒学新发展以及儒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重、难点:1、儒家思想内容;2、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和原因;3、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复习课件【考情分析】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精神成果,在强调从人类文明史角度审视历史的今天,思想文化在高考中的地位加强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高考中是频频出现。

从2001年到2007年高考都有这方面内容的题目。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涉及材料、问答等形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计明年高考会在这个命题富矿中继续挖掘,出题方式可能以选择题为主要趋势。

(附:2007年的部分高考题)导入新课:以孔子文化年引入【第一步:基础过关】分两个层次:以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展开,(要求:提问面尽量广)【第二步:地位演变】资料:07年山东考试说明相关内容规定(思路:以考试说明与学案的配合来进行,基础是在学生第一步掌握儒家思想的内容上进行。

)1、归纳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1)春秋——孔子创立战国——孟子发展地位:是显学但是不被重视(2)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地位:确立主流地位(3)宋明——程朱所代表的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地位:重新占据思想界的主导地位(4)明清时期——整个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风气。

思想批判出现地位:空前强化【巩固落实】材料一“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

——《史记·孝武本纪》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回答:(1)西汉初年统治者以何学说治理国家?为什么?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家足人给,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整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成就。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思考。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要求:每组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应用以及解决建议。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史·李贽传》
材料二:《明儒学案·黄宗羲传》
材料三:《明儒学案·顾炎武传》
材料四:《明儒学案·王夫之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认识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素来在不停地完满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采用各样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加强对人民的督查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程度。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不停的中间,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响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犯上作乱” 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犯上作乱”1.一生与性格:李贽( 1527— 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反叛色彩和战斗精神的出名思想家。

(1)一生:修业→当官→入狱(2)性格:“犯上作乱”、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惹起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抗争。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致社会的重要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流行,传统道德看法碰到强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矛盾。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迂腐的理学系统仍据有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医生们煽动中“存公义,灭人欲” ,拥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打破理学拘束,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系统渐渐形成。

认识: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满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响。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此后辈”的缘故。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2. 学科领域:历史3. 适用年级:高中生4. 教学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2. 教学难点: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如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和儒家学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儒家文化在后世影响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及对其理解和运用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学说的研究论文和书籍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4.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在线资料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 案例分析法:分析儒家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应用4. 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儒家文化的影响5.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庙、孔林等地,感受儒家文化氛围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网络环境:校园网畅通,便于查找和分享教学资源4. 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 课后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3.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评估其对教学效果的贡献5. 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工作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掌握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能够分析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孔子思想;(2)运用比较法,分析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仁爱、礼仪、和谐等传统美德;(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孔子的重要思想及其内涵;(3)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孔子思想的深入解读和理解;(2)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孔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提问:“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谁?”引导学生思考;(3)导入本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孔子的重要思想;(3)分组讨论,总结孔子思想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比较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孔子思想的优点和不足;(3)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辩论,阐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5. 总结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 深入思考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 课汉代儒学壱、教学目标(壱)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通过本课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弐)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思想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意识,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弐、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进行客观评价。

四、教学过程(壱)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西安古城下马陵街和董仲舒墓的图片介绍图片:西安古城墙附近有条街叫下马陵街,为什么叫下马陵街呢?因为董仲舒墓就在这条街道上,董仲舒的墓也叫下马陵。

据说西汉时期董仲舒死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了安葬之地并在目前修建祠堂。

此后,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汉武帝每次经过董仲舒陵前,在三十丈之外就会下马步行。

后来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骑马的还是坐轿的,只要经过董仲舒墓的,一律下来步行,董仲舒墓由此得名下马陵,这条街道也被称为下马陵街。

董仲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让汉武帝都如此尊敬他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当中。

由此引入新课:二汉代儒学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 儒家学说德治、仁政的观点,由于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而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设计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结构】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落实】一、孔子与老子——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一)孔子及其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历史地位: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和贡献:(1)政治思想:①“仁”(思想核心);②“礼”(“克己复礼”);③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

(2)教育方面: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培养了人才,促进社会发展;②总结出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方面: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继承传播文化。

(4)人性论:道德自觉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性相近)(5)哲学观: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3.历史影响:①开创儒家学派,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③教育思想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二)老子及其思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哲学: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二、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2.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④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私学出现——舆论阵地。

3.主要流派及具体主张4.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教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教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时期儒学发展情况历史地位社会特点春秋战国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孟子、荀子加以改造而成蔚然大宗春秋形成战国成为大宗“百家争鸣”,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与动荡之中的社会特点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受到抑制“焚书坑儒”反映秦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和秦刚实现国家统一的社会特点汉朝时期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改造发展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独尊儒术”反映了国家强盛统一、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和思想大一统的社会特点魏晋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陷入困境受到挑战佛道盛行反映了国家分裂战乱的社会特点陶唐时期三教合一、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而有了新发展开始复兴“三教归儒”反映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社会特点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过程,形成了新的儒学——理学继续发展走向极端儒学的主观唯心论反映了统治者企图用更加纯粹的封建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在逐渐走向没落的社会特点明未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人之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批判继承焕发生机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启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和工商业者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社会特点维新变法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赋予了新的内容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国存成为时代呼声;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国初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宣扬尊孔复古;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文革“四人帮”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受到极端的否定和批判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9家称9流或9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1、不同点:孔子(春秋)是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战国)以缓和农民矛盾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为主,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经典咏流传
--儒家思想专题复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历史地位的原因,在近代社会各阶层对儒学的态度及原因
【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是复习课,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合理填充该框架并适当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近代社会各阶层对儒学的态度及原因的理解很有难度,因此适合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及情景设置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情感升华中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线索:古代社会唯我独尊—近代社会命运多舛—现代社会理性归来
教师导入:视频经典咏流传王力宏《三字经》
《三字经》作者是谁?其中蕴含着哪些优秀的思想?一曲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儿提时代,在最近几年的综艺节目中,凡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都很受国人的欢迎,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还有2018 年刚刚推出的经典咏流传。

经典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的心中。

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孔子无疑是一张最闪亮的名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无容置疑地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脊梁。

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古尘埃走近孔子,走进儒学,重新去品味经典,传承经典。

板书设计:一、古代社会—--唯我独尊
二、近代社会——命运多舛
三、现代社会 --- 理性归来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古代唯我独尊
第一步: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简述儒学发展的历程
(生回答)
【思考】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地位有何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原因
第三步:系统概括思想影响
材料一儒家语录
①仁者,爱人;民贵君轻;②君权神授;大一统
据材料一推断,当儒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些观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在朝鲜,早在公元1 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

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

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从贞观年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在日本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日本进行了大化革新。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课本
材料三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ft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 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全球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生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完成。

【规律总结】
根据刚才我们对儒家思想影响的分析,大家总结一下,做影响类的题目时,我们一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考虑?
对当时对中国
对世界
对后世
【教师过渡】
儒家思想在古代长期处于独尊地位,但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进近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历着多桀的命运。

第二篇章近代命运多桀
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导学案补充材料,分析、归纳、总结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并完成以下表格。

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完成表格。

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指导。

【教师过渡】虽然文革期间,儒家思想受到极端的批判与否定,但新时期,儒家思想正以一种更为理性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三篇章现代理性归来
【师过渡】2500 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

最终郁闷而归。

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备受推崇,并伴随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

从2004 年11 月21 日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挂牌在韩国挂牌至今,这位中国贤哲已定格为一幅幅画像,先后走进了78
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有人说,这是孔子的第二次周游列国,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就在世人对孔子狂热追捧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儒家思想在信息时代已经过时了。


“尊重老人在信息时代似乎管不了用。

父亲未必最有学问,孙子也许懂得更多。


——网络黎明的BLOG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XX 大学教授
到底哪一种观点更准确呢?今天我们就现场来一场辩论赛,讨论一下我们到底该复兴儒学还是反对儒学复兴呢?注意史论结合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讨论,注意做到史论结合。

学生作为主持人,完成本次辩论。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辩论,大家考虑一下,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生回答】
【教师总结】
既要坚持唯物史观,用一分为二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
又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古为今用、理性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该如何践行儒家思想的精髓?
【生回答】
【情感升华Ⅰ】看得出,大家还是一个由理性,有道德的人,社会环境在变,人心成长,但道不远人,真正的儒家经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文化基因,它就蛰伏在我们的血液里,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存在于我们举手投足间,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流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儒家思想三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地位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思想。

【情感升华Ⅱ】从穿越千古尘埃感受孔子思想的真谛到行走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从2500 多年的孔夫子那里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

亲近圣贤,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一种坚强的力量。

传承经典,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下面让我们大声朗读这首《永恒》,再一次深深体会儒家思想的深厚魅力!
《永恒》
你的仁爱
两千年来
穿越了所有的年代
我们追随着你的足迹
任世界更改
多少荣耀已褪去光彩
你的雅音依旧回荡在天籁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呼唤人间真诚至爱
使我们心胸阔如沧海
任王朝兴衰
多少荣耀已褪去光彩
你的雅音依旧回荡在天籁
激荡我们浪漫的情怀
让我们面对缤纷世界
——向往和谐走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