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总结2

合集下载

方剂学总结整理打印版

方剂学总结整理打印版

方剂学总结整理打印版
一、方剂的组成
方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组成的,每一种药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性味、功效和主治病证。

方剂的组成要根据病情、体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方剂的组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药物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不得相互抵消或产生不良反应。

2. 药物的剂量应该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

3. 药物的炮制方法应该得当,以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二、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服法、丸剂法、散剂法等。

其中,煎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用法。

煎服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将药物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滤去渣,取汁饮用。

丸剂法是将药物制成丸状,便于患者服用。

散剂法是将药物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分装成小袋,每次服用时取出适量粉末冲服。

三、方剂的功效
方剂的功效取决于其组成的药物,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主治病证等。

方剂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等。

四、方剂的分类
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1. 按照方剂的组成分类:如草方、汤方、丸方、散方等。

2. 按照方剂的功效分类:如补益方、清热解毒方、安神方、理
气方等。

3. 按照方剂的主治病证分类:如感冒方、咳嗽方、胃痛方、月经不调方等。

五、方剂学的历史沿革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方剂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通过尝试治疗疾病,逐渐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

方剂总结

方剂总结

清热剂一、清气分热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阴耗伤气津用〖组成〗〖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二、清营凉血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血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组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1.热入血分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三、清热解毒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温邪泻毒亦滋阴〖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组成〗两个山,瞧亲密侄子,也老大不小〖功用〗凉上下,上泻火,下通便普济消毒蒡芩连,柑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组成〗〖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组成〗仙方金银花炒如墨汁,当晨吃少,防备造假〖功用〗活命四种盔剑活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脱疽患处黯红,微热微肿,痛甚,烦热口渴,或则溃烂,脓水淋漓,舌红脉数等。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

方剂对比总结1.麻黄汤与桂枝汤中均用桂枝、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者。

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等;桂枝汤中还有芍药、生姜、大枣,发汗散寒之力稍逊,重在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有汗无喘,脉浮缓或浮弱等。

2.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均用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具有疏风清热之功,用于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

银翘散中还有银花、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属于“辛凉平剂”,适用于风热表证,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桑菊饮中还有桑叶、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大,属于“辛凉轻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

二方虽同治实喘证,但麻黄汤麻、桂合用,属辛温之剂,解表散寒力强,主治风寒实喘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膏合用,属辛凉之剂,宣肺泄热力强,主治肺热实喘证。

4.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中均用黄芩、半夏、甘草,具有和解少阳之功,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逆,苔白脉弦者。

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配伍黄芩为主,清热之力胜,再配竹茹、赤茯苓、碧玉散、陈皮、枳壳等,祛湿化痰辟秽之功较著,适用于少阳热重,兼有痰湿中阻者,症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吐酸苦水,苔腻脉滑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配伍黄芩为主,再配生姜,疏散之功强,且有人参、大枣,又能益气扶正,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5.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中均用石膏、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用于外感热病,邪在气分证候,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者。

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相伍,清热泻火力强,适宜于热在气分,正盛邪实,“四大”俱备者;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清热泻火之力逊之,又增益气滋阴、和胃止呕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用于热势已衰,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失和之证,症见身热不甚,舌红苔少,脉虚数者。

方剂总结

方剂总结

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无汗,恶寒发热)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汗出,恶风发热)九味羌活汤—风寒湿表证兼里热—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痰涎清稀量多,无汗恶寒发热,不得平卧)加味香苏散—四时感冒(妇女经期风寒感冒)—发汗解表(恶寒发热不甚而无汗之表证)2辛凉解表桑菊饮—风温初起(邪在肺卫)表热轻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咳嗽身热不甚)银翘散—温病初起,表热证—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咽痛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出不畅)麻杏石甘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辛凉宣肺,清热平喘(身热不甚咳逆气急鼻煽口渴)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未发或不透。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目赤流泪咳嗽)柴葛解肌汤—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外寒内热)—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渐甚无汗头痛)3扶正解表败毒散—气虚轻外感风寒湿表证;外邪陷里之痢疾—散寒祛湿,益气解表表证为主参苏饮—气虚较重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咳嗽痰白)再造散—阳气虚弱,外感风寒—助阳益气,发汗解表(身热恶寒,热轻寒重,倦怠嗜卧)麻黄附子细辛汤—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轻证;暴哑—助阳解表加减葳蕤汤—素体阴虚,外感风热—滋阴解表(表证加口渴咽干,热重寒轻)二泻下剂1寒下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峻下热结(痞满燥实) 小承气汤—轻下热结(痞满实);调味承气—缓下热结(燥实)。

均治阳明腑实证。

大陷胸汤—水热互结之结胸—泻热逐水(心下或至少腹痛拒按,便秘,日铺潮热)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湿热瘀滞—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右下腹疼痛拒按)2温下温脾汤—阳虚寒积—攻下冷积,温补脾阳(脐周绞痛,冷积便秘,手足不温)虚中夹实大黄附子汤—寒积里实—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腹痛便秘,胁下痛甚手足厥逆)证实无虚3润下济川煎—肾阳虚弱,津精不足之便秘—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大便秘结小便清长)麻子仁丸—胃肠燥热之脾约—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大便干结,小便频数)4逐水十枣汤—悬饮;实水水肿—攻逐水饮(心下痞硬,干呕短气;一身悉肿,二便不利)舟车丸—水热內壅,气机阻滞—行气逐水(水肿水胀,大腹肿满腹坚,二便不利)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阳明腑实,热结里实,正气已虚而阴血未伤—滋阴益气,泄热通便(少气.干)黄龙汤—阳明腑实,热邪较甚,气血不足—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下利清水,色纯清或秘结,胀满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昏循衣撮空)增液承气汤—阳明温病,热结难下,阴液大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燥屎不行口干舌燥)三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见少阳症者—和解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姜芩柴草大夏人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痰浊—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寒热往来如疟口苦舌红苔白腻右滑左弦)达原饮—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憎寒壮热,一日三次或一次,发无定时)2调和肝脾四逆散—阳郁厥逆;肝脾气郁—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四肢厥逆,不过肘膝)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胁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加味逍遥散(丹栀)—肝脾血虚生火—疏肝健脾,和血调经;黑逍遥散(生或熟地)—肝脾血虚—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痛泻要方—脾虚肝旺痛泻—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肠鸣腹痛泻必腹痛反复发作,左弦右缓)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之痞证—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肠鸣下利)生姜泻心汤—减干姜加生姜—水热互结;甘草泻心汤—胃气虚弱痞证(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四清热剂1清气分热白虎汤—气分热盛四大证—清热生津(壮热面赤烦渴饮引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大寒之剂竹叶石膏汤—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消,气津两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清补之剂2清营凉血清营汤—热入营分—清营解毒,透热养阴(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扰心神伤血络蓄血瘀热—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斑疹紫黑)3清热解毒清瘟败毒饮—瘟疫热毒,气血两燔—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黄连解毒汤—三焦火毒—泻火解毒凉膈散—上中二焦,邪郁生热—泻火解毒,清上泻下普济消毒饮—大头瘟—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仙方活命饮—阳症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滞)—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五味消毒饮—疮痈疔肿(热毒较盛)—清热解毒,清散疔疮四妙勇安汤—脱疽(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牛蒡解肌汤—风火痰热之痈疮,牙痛,颈项痰毒兼表热证—疏风清热,凉血消肿4清脏腑热导赤散—心经火热或下移小肠(水虚火不盛)—清心利水养阴(心火上炎,口舌生疮)龙胆泻肝汤—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泻白散—肺热喘咳(小儿多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脯尤甚)苇茎汤—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脓成未成皆可,苇茎清肺泄热)清胃散—胃火牙痛—清胃凉血(胃火血热,正邪俱盛。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一、方剂的定义和分类1. 方剂的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应用形式,是中药成方的技术总成。

方剂是中药成方的基本形式,是将若干种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用特定的制法加工成的药物剂型。

2. 方剂的分类方剂可以根据其应用范围、性质特点等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

根据性质特点可以分为解表剂、清热剂、利湿剂、化痰剂、理气剂、调经剂、安神剂、养血剂、养阴剂、壮阳剂等不同类型的方剂。

二、方剂的基本内容1. 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包括主药、辅药、味辅、引药等几个方面。

主药是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的核心成分;辅药是为了加强或改善主药的药性,起着强化作用;味辅是为了增加方剂的药味,改善方剂的口感;引药是为了增强方剂的疗效,引导药性。

2. 方剂的制备方剂的制备主要包括研磨、调和、制丸、制散、煎煮、蒸化等过程。

研磨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调和是将各种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制丸是将调和好的药材用一定的方法制成丸剂;制散是将调和好的药材用一定的方法制成散剂;煎煮是将药材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煎煮;蒸化是将药材放入特定的容器中,通过蒸汽进行加工。

3. 方剂的性能方剂的性能包括形态、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性质。

方剂的形态包括丸、散、膏、糖浆、煎剂、化剂等形式;色泽包括药材的颜色、方剂的颜色等,气味包括药材的气味、方剂的气味等;口感包括方剂的苦、辣、甜、酸、涩等口味。

4. 方剂的功效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方剂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养阴清热、养血生津、安神止痛等不同方面的功效。

5. 方剂的应用方剂的应用包括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

内服方剂是指将方剂用口服的方式进行应用,主要适用于治疗内脏疾病;外用方剂是指将方剂用于外敷或涂抹的方式进行应用,主要适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外伤。

三、方剂学的研究方法1. 方剂的研究方法方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方剂总结

方剂总结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5.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歌诀】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3.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歌诀】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组成】香附子、紫苏叶、甘草、陈皮【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歌诀】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歌诀】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7.止嗽散【组成】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歌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8.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9.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歌诀】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10.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歌诀】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word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药剂学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要点二常用治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1.汗法:【解表剂】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下法:【泻下剂】-骏下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解剂】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温里剂】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清热剂】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消法:-缓消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补益剂】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一方剂配伍的目的: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

2024年方剂学学习体会(2篇)

2024年方剂学学习体会(2篇)

2024年方剂学学习体会2024年,我作为一名学习方剂学的学生,经历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和学习方剂,我深入了解了方剂的应用原理和临床疗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方剂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学习方剂学让我对中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方剂学,我逐渐了解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我学会了识别和辨别各种中药材,并了解了它们的药性与应用。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中药知识,也为我将来临床实践中的方剂应用提供了基础。

其次,学习方剂学让我更加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方法。

方剂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学习方剂学就是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配伍合理的中药材,制成适应病情的方剂。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明白了在中医诊疗中,病因、病机、病变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重要性。

这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我将来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另外,学习方剂学也让我关注到了方剂的临床应用。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药物组合,它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疗效取得了许多临床实践中的成功。

通过学习各种方剂的配伍原则和临床应用经验,我能更好地理解其应用的原理和疗效。

例如,学习了《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我了解到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组合,这为我将来在临床中遇到各种疾病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时,学习方剂学还加深了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独具特色。

通过学习方剂学,我了解到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中医学的其他学科和理论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医药学的完整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方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以及方剂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让我更加珍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为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动力。

最后,学习方剂学给我提供了机会和平台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方剂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领域,每个方剂学者都有机会为中医药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执业药师方剂知识点总结

执业药师方剂知识点总结

执业药师方剂知识点总结一、方剂的定义和分类1. 方剂的概念方剂是指按照一定的药物组方原则和方法,将各种药物制成剂型并组合在一起,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制剂。

方剂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

2. 方剂的分类根据其组方特点和临床用途,方剂可分为经方和验方两大类。

经方是指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经典方剂,包括《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等。

验方是指医师根据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进行药物组方而成的方剂,多为针对某种疾病症候或体质特点进行的治疗方案。

二、方剂的组方原则1. 协调药物配伍在组方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伍特点,避免不宜合用或易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搭配。

2. 明确疾病证候在组方时,应当明确疾病的证候,根据病情的特点和客观情况进行合理配伍,避免因证候不清导致的不当匹配。

3. 注意用药量和剂型在组方时,要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确定药物的用量和剂型,并注意避免药物超量和过敏反应。

4. 考虑个体差异在组方时,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用药反应特点,合理进行药物选择和搭配。

三、方剂的应用技巧1. 鉴别方剂适应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候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方剂,并根据需要进行调剂和调整。

2. 注意方剂配伍禁忌在使用方剂时,要注意方剂的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搭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3. 配伍药物的药理作用在组方时,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避免因不了解药物特性导致不当匹配。

4. 调配方剂的注意事项在调配方剂时,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药物调配和制剂,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四、方剂的品质标准1. 药材质量标准方剂中所使用的药材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稳定的药效。

2. 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方剂中所搭配的各种药物应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避免因药物不合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 药物用量和剂型方剂中所用药物的用量和剂型应当符合临床需要和医疗标准,避免因药物超量或药效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第四章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辨部位,掌握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2、辨热证真假:真热假寒,则大胆使用,真寒假热,则忌用。

3、辨轻重: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

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皆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苦寒害胃甘寒碍胃)4、辨虚实: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5、应用反佐法: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

(反佐法)第一节清气分热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之证。

主证壮热烦渴、大汗、恶寒、脉洪大等,或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

白虎汤《伤寒论》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命名不是以君药命名。

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来划分,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

柯琴曰:“白虎为西方金神,秋金得令,则炎暑自解也。

”方中行说:“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若白虎。

”以白虎来比喻清热之功,故名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第一节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第二节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二)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黛蛤散:青黛+蛤蚧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7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第三节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小青龙汤2热哮证——定喘汤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和生脉饮加减回阳急救汤:四、五、六,姜香肉(四逆汤,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生脉散(二)缓解期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第四节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华盖散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甘麻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中药学方剂总结

中药学方剂总结

中药学方剂总结中药学方剂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配方和炮制,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药学方剂中,有许多经典的方剂,它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根据方剂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对一些常用的中药学方剂进行总结。

一、清热泻火类方剂1.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胆湿热型的黄疸、胸胁满闷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等。

2. 白虎汤:用于热毒实证引起的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等。

3. 清热解毒汤:适用于热毒实证引起的扁桃体炎、肺炎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等。

二、补益类方剂1. 四君子汤:适用于气虚体质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等。

2. 八珍汤: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心悸、畏寒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等。

3. 归脾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白术、茯苓等。

三、活血化瘀类方剂1. 走马补中汤: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肉桂、白芍等。

2. 桃红四物汤:用于气血不畅引起的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熟地黄等。

3. 当归生地汤: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生地黄等。

四、化痰止咳类方剂1. 瓜蒌败毒散:适用于痰热内壅引起的咳嗽、痰黄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瓜蒌皮、贝母等。

2. 杏苏散: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黄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苏木等。

3. 升白散:适用于肺热痰滞引起的咳嗽、痰稠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升麻、白芥子等。

五、安神定志类方剂1. 安宫牛黄丸:适用于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磁石等。

2. 清心安神丸:用于心火亢盛引起的健忘、多梦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丹参等。

3. 安神定志汤:适用于心脾不安引起的焦虑、易怒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龙骨等。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中药学方剂,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方剂学复习总结题2

方剂学复习总结题2

四、简答题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答: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

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2.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及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

答: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作用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

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是升阳举陷,与补脾益气药配,以益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

柴胡在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配芍药养血柔肝疏肝,补肝体利肝用。

3.真武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答: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方中用芍药敛阴缓急而舒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

4.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答: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粘滞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

瘀血阻滞则气机不行,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畅、瘀血之除。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湿化。

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胃肠之浊气阻滞,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饮食之消化。

5.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答: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

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6.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答: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

中药学方剂总结(2篇)

中药学方剂总结(2篇)

中药学方剂总结先秦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载283首方剂。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奠定了方剂学的基本内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官休成方药典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和下消温清补吐方剂配伍的目的:协同增效(相须相使);抑消作用(相畏相杀)→降低毒性;全面兼顾→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情需要;改变或影响药物药效或药性(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防止耐药性。

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诸方之冠,群方之魁”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银翘散》“辛凉平剂”。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桑菊饮》“辛凉清剂”《败毒散》“逆流挽舟”。

逆流挽舟。

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意为表邪疏散,里滞亦除,其痢自愈,此谓“逆流挽舟”法。

《大承气汤》用法:水煎服。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大黄:厚朴____1:2)实热燥屎结于肠胃,热盛而津液急剧耗伤。

治当峻下热结,以救阴液,亦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温脾汤》温、下、补三法兼下。

“温补阳气,攻下冷积”《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

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疟疾、黄疸等病而少见少阳证者。

《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什么是四逆。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逍遥散》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____汤》功用:清热生津《清营汤》“透热转气”法之代表方。

辨证要点。

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辨证要点。

局部红肿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____6:1《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白头翁汤》主治:热毒痢疾《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代表方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归脾汤》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八珍汤》主治:气血两虚证《六味地黄丸》组成特点: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____8:4:4:3:3:3《炙甘草汤》辨证要点:虚羸少气、心动悸,脉结代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而设。

方剂总结

方剂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一).所治病证的病机(中内对比学习)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乌梅丸(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筋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治痰饮——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真武汤(肾阳不足,水泛为饮)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治咳嗽痰血——咳血方(木火刑金)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二).药物在方中的作用1.大黄: 大承气汤(配芒硝)――荡涤肠胃热结(相须为用,攻润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制性存用』(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桃核承气汤(配桃仁)――逐瘀泄热(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方剂总结2

方剂总结2
《兰室秘藏》
阴虚火旺盗汗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当归、生地黄、熟地黃、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当归三黄芪二地。
当归三皇气二帝。
5.温里剂
5.1温中祛寒
61理中丸★
《伤寒论》
脾胃虚寒证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
(清味)当地炼升丹。
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伏火
泻脾胃伏火
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
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
(泻黄)甘石防山藿。
(谢黄)干事放山火。
52玉女煎★
《景岳全书》
胃热阴虚证
清胃热,滋肾阴
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玉女膏熟地麦母牛。
天玄银翘蒲蓝紫,金地(神)犀芩香豉。
天悬银桥铺蓝紫,金帝(神)犀浸香池。
42黃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三焦火毒热盛证
泻火解毒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
黄连芩栀柏。
黄连请侄伯。
43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大头瘟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
银风芷药贝草天,当甲没乳角陈酒(仙方)
迎风只要背朝天,当甲没乳叫陈酒(仙方)
五味消毒饮
《医中金鉴》
疔疮初起
痈疡疖肿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总结2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疏风解表,清热通便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黑山栀、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石膏、黄芩、桔梗、甘草(通圣)将军石荷栀芩术草防,芒桔川白麻归荆石姜翘。

(通神)将军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妈归金石姜桥。

3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协热下利证解表清里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觪表。

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觪表。

37疏凿饮子★《济生方》阳水实证泻下逐水,疏风发表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商陆、泽泻、赤小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疏凿)椒通羌艽商,槟榔腹泻茯豆姜。

(疏凿)交通抢救商,宾郎腹泻服豆浆。

4.清热剂4.1清气分热38白虎汤★《伤寒论》阳明气分热盛证清热生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粳石母甘,(好残酷)。

(白虎)精食母肝,(好残酷)。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白虎汤证清热,益气生津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人参白虎加人参汤,淸热益气生津尝。

白虎加桂枝汤《伤寒论》温疟清热,通络和营卫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风湿热痹,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知母炙甘草石膏粳米桂枝(清热通络吃),白虎加桂枝。

白虎加苍术汤《伤寒论》湿温病清热祛湿湿温病。

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

风湿热痹,如上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苍术白虎加苍术,湿温病得除。

3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清热生津,益气和胃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竹甘夏石人麦米。

竹竿下十人卖米。

4.2清营涼血40清营汤★《温病条辨》热入营分证清营解毒,透热养阴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神烦少寐,谵语目喜开,或闭不一,斑疹隐隐,舌绛干,脉数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淸营)翘黄地竹犀丹麦银元。

(淸营)娇皇帝住西单卖银元。

41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尿血,舌绛,脉数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药、丹皮犀地牡丹芍,(清热凉血好)。

西地牡丹少,(清热凉血好)。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生石膏、水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清瘟栀丹膏地桔竹草,参知翘犀芩连芍清瘟智丹高地截竹草,深知桥西芩连少神犀丹《温热经纬》引叶天士方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清热开窍,凉血解毒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水牛角石菖蒲黄芩生地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元参花粉紫草天玄银翘蒲蓝紫,金地(神)犀芩香豉。

天悬银桥铺蓝紫,金帝(神)犀浸香池。

42黃连解毒汤★《外台秘要》三焦火毒热盛证泻火解毒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黄连栀子黄芩黄柏黄连芩栀柏。

黄连请侄伯。

43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大头瘟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普济)荷(坤)参芩翘马,蓝胡陈梗连甘蚕牛。

(普济)和(坤)生擒俏马,兰狐陈更连赶残牛。

4.3清热解毒44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中二焦火热证泻火通便,清上泄下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凉腷)竹竿支帘,皇甫谧拨琴。

45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痈疡肿毒初起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金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银风芷药贝草天,当甲没乳角陈酒(仙方)迎风只要背朝天,当甲没乳叫陈酒(仙方)五味消毒饮《医中金鉴》疔疮初起痈疡疖肿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消毒),野花蒲天地。

(五味消毒),野花铺天地。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脱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脱疽。

热度炽盛,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发热口渴,舌红脉数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妙勇安,银草归元。

四妙勇安,引草归原。

4.4清脏腑热4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心经火热证清心利水养阴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淋痛,舌红脉数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导赤)竹甘通地。

(导赤)竹竿捅地。

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石莲肉白茯苓黄芪人参(清心莲子)前人芩,芪石骨草麦苓(隐)。

(倾心练字)前人勤,奇石古草卖灵(隐)。

47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胆湿热下注证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生甘草胡归生龙子,芩山草朩泻。

乌龟生龙子,群山草木谢。

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肝经郁火清肝泻火肝经郁火。

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小儿急惊,热盛抽搐当归龙胆草川芎山栀子大黄羌活防风竹叶黄龙羌(上泻青),川芎栀子当风。

黄龙墙(上写青),川熊之子当疯。

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肝胆实火清泻肝胆实火肝胆实火。

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当归龙胆草栀子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芦荟木香麝身当归龙荟(丸)大黄,黄连觪毒麝木香。

48左金丸,六一丸★《丹溪心法》肝火犯胃证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黄连、吴茱萸(6:1)(左金)茱连。

(佐金)珠联。

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肝脾不和引起的胃痛吞酸,腹痛泄泻疏肝理脾,清热和胃肝脾不和引起的胃痛吞酸,腹痛泄泻黄连吴茱萸白芍(戊己)药黄萸。

(戊己)要黄鱼。

49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肺热喘咳证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白骨粳(泻白)草白骨精(泻白)草。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痰涎壅盛,咳喘胸满泻肺行水,下气平喘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葶苈大枣葶苈大枣(泻肺),下气平喘行水。

50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肺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黃腻,脉滑数苇茎、薏苡仁、冬瓜、桃仁苇仁瓣桃。

伟人搬桃。

51清胃散★《兰室秘藏》胃火牙痛清胃凉血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舌红苔黄,脉滑数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清胃)当地连升丹。

(清味)当地炼升丹。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脾胃伏火泻脾胃伏火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泻黄)甘石防山藿。

(谢黄)干事放山火。

52玉女煎★《景岳全书》胃热阴虚证清胃热,滋肾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玉女膏熟地麦母牛。

玉女高熟地卖母牛。

53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湿热痢疾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黃腻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芩香莲当官,大草药榔。

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

黄芩汤《伤寒论》热泻热利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热泻热利。

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黄芩芍药甘草大枣黄芩药甘枣。

皇亲要甘栆。

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湿热疾痢清热燥湿,行气化滞湿热疾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黄连木香(香)连朩香。

54白头翁汤★《伤寒论》热毒痢疾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便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白头翁连柏秦。

白头翁练百琴。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痢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血虚热痢尝)。

4.5清热祛暑55六一散★《伤寒直格》暑湿证清暑利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滑石、甘草(六一儿童玩)滑甘(六一儿童玩)滑杆。

益元散《伤寒直格》暑湿证清心解暑兼能安神暑湿证合兼心悸性忡,失眠多梦者滑石甘草辰砂灯心(益元(六一(加)灯砂(议员)六一(加)灯纱碧玉散《伤寒直格》暑湿证清解暑热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滑石甘草青黛六一黛碧玉。

六一带碧玉。

鸡苏散《伤寒直格》暑湿证疏风解暑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滑石甘草薄荷鸡苏荷六一。

急速贺六一。

56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暑湿证清暑解热,化气利湿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霍乱吐下滑石、茯苓、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猪苓桂苓甘(露)膏寒滑,泽白猪。

桂林甘(路)高寒滑,择白猪。

57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暑热气津两伤证清暑益气,养阴生津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西洋参、西瓜翠衣、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清暑)西斛荷叶翠,麦草知粳连。

(清树)西湖荷叶翠,麦草枝精连。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平素气虚又受暑湿清暑益气除湿健脾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腻, 脉虚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芪柏曲甘二术,麦当二皮麻人。

岐伯驱赶二猪,麦当二皮骂人。

4.6清虚热5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养阴透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贾母地青丹。

贾母递清丹。

59清骨散★《证治准绳》虚劳发热清虚热,退骨蒸潮热骨蒸,唇红颧赤,困倦盗汗,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清骨)二胡艽知青草甲骨(文)。

(青骨)二胡教知清抄甲骨(文)。

秦艽鳖甲散《卫生保鉴》风劳病滋阴养血,清热除蒸风劳病。

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微数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秦艽鳖甲骨母归,柴胡(除蒸采)青梅。

秦舅別家姑母归,差虎(出征采)青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