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纸船》教学案例分析

《纸船》教学案例分析《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而《走进新课程》中也指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冰心的诗歌《纸船》为教学例子,就“如何让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至爱亲情?”,做了一些实践尝试,旨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情境和形象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一、教学情境情境一:营造氛围,奠定“爱”的感情基调播放多媒体课件《烛光里的妈妈》,欣赏其中感人的画面而导入新课。
通过优美的旋律、感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泛起学生的感情涟漪,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情境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感情是体会、感悟诗歌的最佳形式。
而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特别感兴趣,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自然营造了“爱”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浓浓“爱”的情境之中。
情境二:交代背景,初步感悟诗人情感大屏幕投影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略)。
情境分析:学生在感悟诗歌中作者流露的情感时,将会有一定的难度,适当地介绍背景将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通过交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情感产生的土壤,初步感悟诗人的情感,为后面的体验和评价作铺垫。
情境三:朗读诗歌,用心体验感人情境1、链接欣赏FLSH动画,学生在悦耳动听的朗诵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动画中,尽情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指导学生划分节奏、标注重音。
3、感悟情感后,仿照FLSH动画中的朗读进行熟读,以达到能够背诵,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准备。
情境分析:由于农村学生普通话基础差,在节奏、重音和情感的把握上将会有一定的偏颇,朗读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仿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较快地进入诗的意境。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指导和训练。
情境四:合作探究,体验评价人间至爱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1、诗人为什么要用纸折叠成小船抛进大海里?2、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么仍然不灰心的每天叠着?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纸船做题有什么好处?生1:诗人想家,感到无聊、寂寞。
冰心《纸船》教案

步骤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念。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福……?
学生活动: 在背景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伴奏下,畅述自己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个环节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又在结构上使课堂呈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
步骤三: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 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于《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学生活动: 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点:欢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情景激趣,自然导入,在教学之初就要“创设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步骤二:资料交流
教师活动: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冰心的《纸船》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描绘纸船的形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3)通过写作实践,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向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纸船》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领悟作者通过描绘纸船的形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纸船的象征意义,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内容,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3. 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4. 写作实践法: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实践,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向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纸船》,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2. 学生准备:预习《纸船》,了解作者冰心的背景资料,对文本内容有所感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资料;(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内容,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纸船的象征意义,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表达,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冰心的散文《纸船》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能够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领会作品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2)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纸船》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2. 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纸船》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语句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纸船的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6.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3. 利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小作文,评价学生对亲情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纸船》赏析-教学教案

《纸船》赏析-教学教案第一篇:《纸船》赏析-教学教案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
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
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
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
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
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
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
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篇:纸船赏析此诗作于1923年8月27日,当时作者正处于海上,航向大洋彼岸。
冰心的诗一向都是充满了自然和温柔,而黄昏下那粼粼的海波则正好与其互相匹配。
冰心纸船教案

冰心纸船教案冰心纸船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
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
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二)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3、教师范读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
冰心《纸船》教案

冰心《纸船》教案一、背景介绍《纸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孩在求学期间渐渐成熟的故事,描写了她的成长历程及思想变化。
该小说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被誉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能:1.了解小说《纸船》的主题和情节,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创作手法;2.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领会小说中的主题思想;3.理解作家冰心的创作意图,欣赏小说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纸船》的主题和情节;2.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四、教学内容1. 内容介绍《纸船》是一个以性别为主线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她在听取了一位老教练的鼓励后,被激起自豪心,从此她开始拒绝一切帮助,并决定自己能够生存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在进行自我反省的同时,她也意识到了人格的重要性,从而懂得了融入集体,对自己进行审视和反省。
2. 文学特点小说《纸船》的语言简明,节奏紧凑,表现手法传神,透过细腻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同时,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寓意深刻。
3. 人物形象描写小说《纸船》的主要人物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子,她在生活中经常扮演着有所作为的角色。
在此之后,她变得越来越独立,懂得了自我反省和集体意义的重要性。
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考验,她成为了一个理智、有思想的人,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处事方式。
五、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纸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配乐等方式,来呈现小说的故事情节。
2. 阅读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纸船》,并思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
3. 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方式,探讨小说的语言特点,以及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
4. 总结结合讨论和分析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小说中的主要思想和文学价值。
冰心《纸船》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冰心《纸船》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冰心《纸船》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阅读理解策略,理解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3.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品味文学作品。
4.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自己的纸船。
教学准备:1.课堂演讲视频:2.冰心《纸船》的原文和翻译。
3.纸和其他材料,用于学生制作纸船的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播放冰心的课堂演讲视频,让学生了解冰心及其作品的背景。
2.简要介绍《纸船》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小节。
2.小组讨论并总结各小节的主题和情感。
3.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文本分析(30分钟)1.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纸船》的主题和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文本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例如,《纸船》中纸船在不同场景中的象征意义。
3.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分析结果写下来,作为课后分享的材料。
创作活动(30分钟)1.提供纸和其他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纸船。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和个性,可以在纸船上添加绘画、摄影或其他装饰。
3.学生可以用他们的纸船进行一场小型展览,分享彼此的作品并讲述创作的灵感。
课堂总结(10分钟)1.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纸船和创作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纸船》的主题和情感。
3.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个人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
拓展活动(课后)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下对《纸船》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作品,进行类似的文学分析和创作活动。
评估方式: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的活跃程度。
2.书面作业评估:查看学生写的文本分析和对《纸船》的个人感受的评估。
3.创作评估:观察学生创作纸船的过程和作品,评估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得以深入了解冰心的《纸船》这个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冰心《纸船》在现代诗歌史 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七章
冰心《纸船》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冰心《纸船》是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冰心《纸船》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冰心《纸船》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冰心《纸船》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冰心《纸船》对现代诗歌的影响与贡献
独特的艺术风格:冰心的《纸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现代诗歌注 入了新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单击添加标题
个人背景:冰心在《纸船》 这首诗中,以童真的心境和 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
单击添加标题
创作过程:冰心在创作《纸 船》时,采用了独特的意象 和象征手法,通过纸船这一 载体,将母爱和童真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具
有独特魅力的诗歌。
单击添加标题
冰心的生平经 历:童年生活、 求学经历、创
作历程等
文学成就:作 品风格、代表 作品、文学地
位等
创作背景:时 代背景、个人 经历、情感体
验等
文学价值:思 想内涵、艺术 特色、审美价
值等
《纸船》的创作背景
单击添加标题
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 中国新诗在“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影响下蓬勃发展,各 种诗派纷呈,象征诗派、格 律诗派、自由诗派并驾齐驱。
艺术效果
叙事手法
倒叙手法:通过回 忆往事,表达对母 亲的思念之情
象征手法:通过纸 船象征着母爱和童 真
细腻描写:通过细 腻的描写,展现出 作者对童年的回忆 和对母爱的感激之 情
情感表达:通过情 感表达,将读者带 入到作者的情感世 界中,感受作者对 母爱的真挚情感
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通过纸船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意境美:通过描 绘纸船在海浪中 飘摇的场景,营 造出一种孤独、 无助的氛围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冰心的《纸船》是一篇优美的篇章,它通过小女孩的眼睛,描绘了纸船的美好,同时也透露出了生活的苦涩。
如何在课堂上阐述这篇优美的作品?本文将提供教师中心稿以及教案教学设计,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
一、教师中心稿1. 课文解读首先,教师需要对冰心的《纸船》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其中的寓意和主题。
在读完全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答以下问题:a. 冰心用哪些形象来描绘纸船?b. 冰心通过纸船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c. 冰心为什么选择用小女孩的视角来描写这个故事?d. 整篇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2. 文本分析在课文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行文本分析。
这里提供两种方法:a. 段落分析教师可以将全文分为若干个段落,通过仔细阅读每个段落,来深入了解冰心想要表达的意思。
b. 阅读笔记教师可以发放一些阅读笔记,引导学生重点记录含义深刻的词汇、句子、段落以及文本结构。
3. 情感分析冰心的《纸船》情感真挚、细腻,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a. 询问学生们对小女孩和纸船的感受;b. 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二、教案教学设计1. 预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阅读题目,激发学生对《纸船》的兴趣。
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a. 给学生们阅读自己的童年故事,引导他们产生共鸣;b.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篇与《纸船》相关的文章或者画一些与自己有关的图画;c. 读一段描述小女孩和纸船的情节,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 授课环节在授课环节中,教师需要进行全文的阅读,同时通过提供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度思考。
具体操作如下:a. 读完小说后,可以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阅读笔记,并选择一些深入解析;b. 通过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并积极参与讨论;c. 提供类似“设身处地”的问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女孩和她的经历。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冰心的《纸船》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爱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珍惜亲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纸船》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和宗教思想如何与主题思想相结合。
(2)如何理解作者对母爱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冰心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简要介绍《纸船》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2. 结合课文,分析冰心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纸船》的诗句;(2)能够分析冰心的写作风格和诗歌主题;(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3)通过创作、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母爱、童真的感悟,增强人文关怀;(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提升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纸船》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冰心写作风格和诗歌主题的分析;(3)诗歌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2)写作技巧的运用;(3)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冰心的其他作品,了解冰心的写作风格;(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母爱、童真的理解。
2. 诗歌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3)讨论:诗歌中的“纸船”象征着什么?诗人想通过纸船表达怎样的情感?3. 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诗歌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写作技巧运用:评估学生在创作中的比喻、象征等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背诵《纸船》,并进行默写;2.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写作技巧进行创作;3.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和创作才华。
六、教学资源1. 冰心的《纸船》原文;2. 冰心的其他作品集;3. 相关背景资料:冰心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等;4. 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展示图片等;5. 写作纸张、文具等。
《纸船》教学方案设计

《纸船》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2)体会诗人通过纸船传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中独特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母爱的温馨视频或展示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思念的?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她的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情境。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精读诗歌(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纸船,并思考其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诗人为什么要叠纸船?纸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诗歌中的“我”是怎样叠纸船的?这一过程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②纸船最终的去向是哪里?这意味着什么?(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情感升华(1)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7、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强调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意象的作用。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纸船》,使学生了解冰心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纸船》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童真、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纸船》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纸船》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感悟冰心作品中的母爱、童真、自然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冰心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纸船》的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纸船》,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纸船》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纸船的象征意义。
(2)分析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冰心作品中的母爱、童真、自然美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纸船》,我们了解了冰心的生平及作品风格,分析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感悟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美好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纸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对冰心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整理成调查报告。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对冰心作品的热爱。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纸船》的诗文。
(2)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3)把握《纸船》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纸船》的内涵。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冰心对母爱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亲近经典的兴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1)解析《纸船》的诗意及意象。
(2)品味冰心的语言风格,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技巧。
2. 背景资料:(1)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阐述《纸船》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冰心的好奇,引导学生关注《纸船》。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母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纸船》,感知文本内容。
(2)布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对《纸船》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理解误区,进行针对性讲解。
(2)剖析《纸船》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意表达。
2. 课后作业:(1)布置与《纸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1)冰心的《纸船》原文。
(2)有关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的资料。
2. 媒体资源:(1)与《纸船》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2)冰心的其他作品,以便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实施1. 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冰心 纸船 教案

冰心纸船教案
教案标题:冰心纸船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冰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理解并分析《纸船》这篇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冰心的文学成就,理解《纸船》的主题和意义。
难点:分析《纸船》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冰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冰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纸船》:
a.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b.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纸船》的主题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c.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纸船》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3. 文学鉴赏:
a. 学生自主欣赏冰心的其他作品,比如《寂静的春天》等,体会冰心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b.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可以是散文、诗歌或小说等形式,表达对冰心的理解和赞美。
4. 总结反思:
a.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b. 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资源:
1. 冰心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2. 《纸船》的课文和注释。
3. 多媒体设备和音视频资料。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纸船》和冰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和表达水平。
冰心《纸船》教案设计

冰心《纸船》教案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冰心《纸船》教案设计冰心《纸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纸船》,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2、分析、讲解全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请一位同学谈谈最近的感受或见闻。
2、请一位中等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作者简介,导入新课:(3分钟)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着名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三、熟悉全诗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
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
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分析、解读全诗。
(目标2)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明确: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2.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明确:"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纸船》教案(通用13篇)

《纸船》教案(通用13篇)《纸船》篇1一、教学目标(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1、弊髡呱平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
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
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贝视锝馐停异地——他乡;外乡。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
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毖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狈怕家艋蚪淌ε淅址抖量挝模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毖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自读点拨1、蓖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
教学案例)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
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
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
《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赏析】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
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冰心的诗歌《纸船》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饱涵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呼唤。
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
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一种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作者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
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1923年秋,作者漂洋过海,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她日夜思念的母亲
的身边。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
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写作角度
新颖,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
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展开情思。
托
物言情,赋予纸船丰富而特别的内涵;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
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
好的心愿。
爱,要及时爱
--《纸船》赏析
这首诗歌据说是冰心奶奶在1923年浏览日本横滨之后,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轮船上创作的。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逝去的母亲,叠了一只只纸船,让
它载着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流向那片属于母亲的天地。
这是多么沉重的纸船啊!这是多么浓厚的情啊!但我们
细想一下,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拥有大自然的亲切,
但这一切都无法留住那份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留下的,是思
念的加剧;留下的,是为无法给予母亲那份属于她的爱的遗憾!
这难道不是在告诫我们什么吗?
时间易逝,岁月无情,作为子女,尤其是经常逆叛父母
的子女,难道不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格外地珍惜和他们
相聚的时光,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让他们享尽快乐和幸福,
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生活更有意义吗?难道不要时时刻刻
提醒自己:莫让爱等白了头而遗憾终身吗?
所以,爱,要及时爱。
《纸船》赏析
一九二三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年八月十七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
八月十九日抵日
本神户,二十一日游览了横滨。
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
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
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
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
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
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
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
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
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
抛到海里。
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
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
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
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自出新意。
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
如果说这一想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人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人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正与思念母亲的感情相适应。
郭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