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
生态农业论文范例(2018年优秀范文6篇)现代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的原理,采用了当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当代管理的手段,结合传统型农业的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并能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农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显着提高的必经之路。
希望以下6篇态农业论文对你有所帮助。
范文第一篇题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研究摘要:从财政政策视角出发,通过各种财政方式增加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支持力度,逐步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环境发展,不但可以推动"三农";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拟从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政政策问题,探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路径,旨在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财政政策;惠农政策生态农业主要是依据生态发展规律与生态学原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科技成果以及农业发展经验等构建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特征。
然而,影响生态农业建设的因素也很多,财政政策支持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针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呈上升状态,但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瓶颈问题。
由于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不完善,致使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如财政观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自身问题等。
因此,为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进而充分发挥国家的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一、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
根据商务部实际调查结果,我国近90%的农畜产品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损失额度达到每年90亿美元。
当前国际市场通行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发起的保护农产品贸易的一种合法手段,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农业生态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农业生态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和拓展,但在教学形式上却相对滞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推动《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成为当前的热点课题。
本文将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的研究。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农业生态学》教学内容设置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其中。
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野外实验、农田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而实践教学方法则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
结合两者,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
一方面是教学设施的改善,包括实验室设施的改善,野外教学基地的建设等。
另一方面是教学人员的改善,需要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队伍,他们既懂得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还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估方面,也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估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如考试成绩等。
而实践教学评估主要是以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需要建立一套既能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又能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评估机制。
可以采用考试、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评估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_5
农业生态论文■农业论文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作者:贺祺彦单位: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绪言农业生态系统是具有明显人为影响.输入与输出量较大的非闭合系统(开放型•耗散型)。
该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是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复合系统,它的形成受地形.地貌.气候.技术•经济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特定的生物群落和结构特点。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生态系统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田灌溉.排水.降渍和防洪,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保持水土的人工工程;其建筑规模小,但分布范围较广.数量众多。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应该从环境水利的角度出发,不能仅仅考虑其保证粮食安全的水利功能,还有保护国土资源.景观. 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
但由于传统水利观念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理念的缺乏,普遍认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就是简单的混凝土堆砌,于是出现了渠道.沟道.田间道路甚至田境都混凝土化,填河开山,大量平田整地,认为这就是现代农业,而不注重生态农业环境的建设。
在如今大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屮,不可避免要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或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背景的不良变化会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化途径,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如何协调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Z 间的良好关系,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1灌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过度灌溉带来面污染问题。
适量的灌溉可以加速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便于作物的吸收利用;但过量的灌溉水会通过对农田土壤的冲蚀.淋溶,将泥土颗粒. 矿物质.无机物离子.细菌病毒.农药.化肥等排入河流或湖泊而引起下游和容泄区的地表水污染。
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对传统的灌溉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与环境生态发展的根本。
节水灌溉工程不但节水.节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减轻农业面污染的发生,而且大大地减少了蚊子和钉螺的繁殖。
节水灌溉还可以提高水温. 地温,在日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节水灌溉比深水灌溉平均每天提高水温1°C,增加土壤含氧量,使水稻根系发达,抗倒伏,还可以充分发挥肥效•药效。
新时代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收稿时间]2019-08-23[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雨课堂的《生态工程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8YAUKG17);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边疆地方农科院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7YAUJY036);云南农业大学优秀课程“生态—土壤综合实验”(2017YAUKC10E );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数据处理能力为导向的《环境统计学》教学方法研究”(2017YAUJY036)。
[作者简介]李博(1986-),男,陕西镇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
通信作者:李明锐(1978-),女,河南社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
[摘要]新时代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特色和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专业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立足于生态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生态学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维以及环境监测、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管理、生态功能研究能力而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生态学实验课程设置上,将农业院校的农科优势土壤生态、农业生态等综合实验课融入生态学人才培养的教学中。
从教学与实践的系统性出发,设置生态学专业课程实习、小学期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优化理论、实验和实习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态学专业能力,保障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8-0009-03University Education课程体系是指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
课程教学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门理论性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承担着提高国民生态意识、普及生态教育等重要任务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 农业 生态 学精 品课 程建 设 的途径 与做 法
农 业生态学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y , A g r o e c o l o g y ) 是运用
生态学和系统论 的原 理 和方 法 , 研 究农 业 生态 系统 中生 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 协 同演变 、 调节 控制 和持续发
第 6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当代教 育理 论与 实践
T h e o r y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Con t e mp o r a y r Ed u c a t i o n
Vo 1 . 6 NO . 3 Ma r .2 0 1 4
展规律 的学 科。农 业生 态 学 是生 态 学 在农 业 领域 的应
用, 属 于应 用生 态学 的范 畴。本课 程综 合 性和 应用 性很 强, 是全 国农林 高 校 的生 态学 、 生物 学 、 农学 、 资 源 环境 学、 农业经 济 管理 等 相 关专 业 的 必修 课 或选 修 课 之 一 。 因此 , 开展农业 生态 学精 品课 程建 设对 现 代人 才培 养和 提高公众的生态 环境 意识 具有 十 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受
向的师资组 成的“ 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 团队” 于2 0 0 7 年被教 育部 遴选 为 国家 级教 学 团队 , 雄厚 的师资 力量 为
按照 国家精 品课程所倡导 的“ 一 流的教师 队伍 、 一流
的 教 学 内容 、 一 流 的教 学 方 法 、 一流 的教 材 、 一 流 的教学
益面广 。
结构 较为互补 。在 主讲 教 师 中, 现 有全 国高 等学 校教 学
《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一、前言“农业生态学”(生态学)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logs(研究)和oikos(房屋、住所)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农业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与有害关系[1],从此便揭开了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
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1]。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发展[2]。
从宏观层次上讲,现代农业生态学正从已往的宏观农业生物学层面逐步深入到“三农”的社会学层面,研究水平从以往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逐步发展到人们普遍关心作为全球食物生产、分布和消费网络的食物系统(food system),即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能物流形成与运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政策法规对食物系统的调控作用[3]。
二、现存主要教学问题归纳与分析目前《农业生态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尚无统一教材,内容较松散,授课内容因人而异,差异较大,而我校现使用的教学大纲已沿用多年,随着学科发展已不能适应目前学生培养的需求。
2.多媒体课件较单调,有待于补充教学素材制作成内容丰富、系统、图片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
3.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单纯理论的教学兴趣不浓。
4.缺乏新颖的前沿的科教片、系列讲座等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分别对相关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介绍。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课程于2006年也分别被教育部和广东省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精品课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网站建设、教材建设、双语教学、视频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做法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
本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是全国农林高校的生态学、生物学、农学、资源环境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
因此,开展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对现代人才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受益面广。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所倡导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建设目标,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对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开展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建设工作(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支撑与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加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自身培养以及适当引进新师资,并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等措施,本课程的师资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师资结构在逐渐优化,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农业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农业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的规律,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农业生态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探讨农业生态学这个课题有所帮助。
农业生态学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一篇: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摘要: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建设,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其产业链建设,由多种开发因素构成,需正确把握其建设关键。
本文从生态农业及农业生态旅游概念入手,指出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依托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融合;产业链;进入21世纪后,世界旅游发展开始趋向生态旅游。
随着我国大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两者结合与产业链建设成为我国热点。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活动,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不仅贴近自然,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促进旅游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生态农业的视角来看,旅游为其系统内部的流动,隶属生态农业活动的一部分;从农业生态旅游的视角来看,其主要帮助游客感受生态农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依托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建设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1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1.1 生态农业概念生态农业,是一种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当然,生态农业同样离不开传统农业的有效经济,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管理手段,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要求将粮食发展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实现大农业的发展与其它产业的结合,形成一种多层次、结构与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作物环境及生态2013级XXX(13173050xx)摘要:将农业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的物质、能量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构成了农业生态学本身及其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学课程学习内容、我国部分农业生态现状及对策、以及农业生态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生态问题;土壤学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survival, activity, reproductive needs of material,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 whole, method using theory and ecology theory, interaction, co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e regulation law,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discussion on coordin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ecology composed of itself and its research contents. Contact the learning content, from the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as well as between agricultural ecology and soil science, three aspects of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Key words:Agricultural ecology; ecology; ecological problems; Soil Science农业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越来越高,而农业生态学作为研究农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采取科学规划和管理措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学》是涉及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关乎宏观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更关乎微观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生态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方法与途径,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学术探讨。
应该深挖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内涵,阐述农业生态学框架的含义与构成,明确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精神,加深学生对农业与生态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鼓励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科学的问题解决思维方式。
通过理论研究,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农业生态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科学化的农业生态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很多的农业生态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理解。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农业生态系统实验、模拟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农业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三,应该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应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探讨。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农业生态学的相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思考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开展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并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突破。
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以学生为中心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高校以及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对于开展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来说,需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体系,特别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
对此,教师在开展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积极作用基础上,也要就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推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实现更大突破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中心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积极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延伸。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科学、系统、有效应用于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当中,对于推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作用,特别是能够使农业生态学课程改革实现更大突破。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传统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是其主要模式,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进而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取得成效[1]。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第一篇: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浅谈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及调节控制的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是一种农业应用性学科。
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 目前已迈入完善期。
而新世纪的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会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的需求会越来越紧迫,这就要求农业生态学走高效持续的模式,为推动生态农业建设是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发展展望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包括农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标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并最终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20世纪农业生态学有了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
1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1 基础作用农业生态学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农业生态学揭示的规律(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规律,生物与环境互适互作规律,生物物种间的相生相克规律等)是农业科学的最基本规律,是学习和研究其他农学学科的基础;其次, 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 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第三,任何从事农业科技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行政管理人员,都应具有农业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基本知识。
否则,在生产实践中行不通。
1.2 综合作用农业生态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态学知识的综合性。
在研究农业生态学规律时,除应具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外,还应具有物理学、化学、数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畜牧学、林学、水产学、园艺学、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经济、政治、地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政策建议:制定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规范,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加大投入力度。
措施:加强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促进农 业生态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实践教学成果与经验
添加项标题
实践教学成果: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添加项标题
实践教学经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添加项标题
实践教学特色:结合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 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实践经验:在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课程建设经验。
THANKS
汇报人:
20世纪中叶,随着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的发展,农业生态 学逐渐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 题的加剧,农业生 态学的研究和应用 得到了更广泛的重 视和发展。
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农业生态领域的专业需求
促进农业生态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Part Five
农业生态学精品课 程建设成效
课程建设成果的评估
课程质量提升: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生 态学领域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融入“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迅速渗入各行各业,丰富了社会发展方式,改变了人民的生活。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各行各业结合行业特点,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共同推进社会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农业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在结合本专业知识基础上,积极融入当前新的发展趋势,努力构建“农业生态学”“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优化模式。
当前“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缺乏探索性[1],在融合“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如不清楚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不知道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感兴趣的领域;不了解学生对“互联网+”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认识以及“农业生态学”课程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存在的具体问题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制作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2020年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科生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感兴趣领域、融合方式的思考、期待与建议等,为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0年选修“农业生态学”的本科生,共155人。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三种,共15题。
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匿名方式于课程结束后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当场发放,填写完回收。
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并说明问卷调查与课程成绩无关。
共回收问卷155份,回收率为100%,所有回收问卷“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向慧敏,危晖,秦钟,章家恩,陈桂葵(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当前“互联网+”已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农业生态学》是农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授学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与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形式改革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将从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在教学材料准备方面,应引入最新的农业生态学研究成果,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权威性。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最新的学术文献,了解农业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选择相关文献作为教学材料。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农业生态学实践的案例,通过讲述实际案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应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应与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等形式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讲解,通过图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应用农业生态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生态系统,了解实际操作和实验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评估方面,应综合采用定期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定期测验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讨论可以考察学生对农业生态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验报告则可以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通过多种评估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生态农业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的论文
高职生态农业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的论文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合作下,以企业为主导的、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特点,构建以生态农业通用技术为核心,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课程体系,探索以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为立足点的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整体教学设计,是实现利用现代学徒制进行农业类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校;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达地区农业类企业的岗位类型和工作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高职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够合理规划布局农业生产,能够监测、评价农业产地生态环境,能够科学指导生态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等。
这些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现代学徒制正是由企业主导的、基于工作流程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生态农业技术人才,然而,受自身利益驱使,企业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工作时间,增强劳动强度,忽视技能培养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导致学生技能单一,缺乏知识系统性。
为扬长避短,对生态农业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设计,使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企业生产管理相协调,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
生态农业是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过程具有技术技能综合化的特征。
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农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经营管理、职业精神相互渗透和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构建(一)着眼生态,课程融合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1]。
生态农业着眼于生物、环境及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模块,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教学项目中,往往要求多门课程的知识交叉,甚至要求技术技能的跨专业融合。
如种养结合的立体栽培项目,要求学生既掌握种植技术,又熟悉养殖技术;既要充分理解种植与养殖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将生产对象的生长状况与生长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摘要:该文旨在对农业生态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教学;实际应用农业生态学是应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起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他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着重从客观整体上研究农业生产。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合格的生态农业建设人才,可满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农业生态学》系统课程建设,可培养不同层次的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生态农业应用人才,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作物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3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在安徽农业大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5年该课程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07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农业生态学是农学、园艺、植保、资环、桑蚕、种子、茶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生态农业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选修课,作物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是作物遗产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现每年选修的人数超过300人。
随着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全国出现“生态热”,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我校选修《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专业和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不同程度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教学手段落后、教材建设滞后、时间湔雪环节薄弱等问题。
因此,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取得成果1.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适应我国现代农业不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的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尊重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注意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培养系统观点和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爱好、特长发展的需要,坚持“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1.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
针对农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提出了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构成和建设思路。
课程组反复修订了系列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大纲,为校内外专家认同。
教学手段: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及学校学分制教学计划原则,修改了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以“理论教学扎实+实践环节强化+技能培养延伸”为指导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组织思路。
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准,编写教学日历、认真备课、写讲稿,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注重将科研、生产实践最新成果、问题充实到教学中。
(2)立体化教材建设。
主编或参编不同层次的教材;出版不同形式的教材;出版和使用的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教材有纸质版和电子档(ppt、音频、视频、Blackboard等)两种形式。
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耕作学等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中农业生态学使用课程组教师参编的国家级教材。
课程组还研制了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耕作学等5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ppt),其中农业生态学通过Blackboard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辅助教学,部分课程教学中穿插音频、视频等教学内容。
编辑不同内容的教材:主编和参编的5本教材作为相应课程的理论课教材;主编和参编的教材作为系列课程的实验实习教材;参编的和收集的与系列课程有关的书籍(共49本)可作为教学参考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1)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和灌输式等习惯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
(2)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结合校多媒体课件研制项目,制作完成等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并投入使用,其中农业生态学通过Blackboard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辅助教学。
同时,根据农业生态学学系列课程各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课程组制作了相关挂图20多幅,收集了农业生态学案例100多种,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1.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1)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结合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及综合实验室建设,对与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实验实习有关的实验室进行合理布局,添置先进仪器设备,新建仪器和设备,完善了实验室条件;在大杨店校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生态学实习基地1个;在肥东建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个;在庐江建立“农业生态学实习基地”1个;在滁州建立“草业科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个。
(2)实验教学的改革:立项建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2个;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书配套使用,课程结束后实验报告书交课程组保留存档;采取“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顺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加强学生对教师的监督。
教师对学生的每次实验报告都认真批改,实验成绩的评定办法为:总成绩=实验报告成绩×50%+技能测试成绩×50%。
实验课程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在实验报告书中写出对本实验课程教学及授课教师的评价。
(3)实习教学的改革:通过立项建立了3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校外教学实习提供了保障。
每次实习均提前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实习考核采取现场操作、实习报告以及交流等全面考核。
要求学生每人规范撰写1份实习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以便装订保存),在规定期限内,交给指导老师评分;分班级进行实习报告交流,评选优秀实习报告;将有关实习内容列入相关课程考试题。
1.5教学及管理制度建设建有完整、系统、科学、合理和规范的教学及管理制度,如“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组制度”“耕作与生态教研室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耕作与生态教研室教学经费使用办法”“耕作与生态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耕作与生态教研室研究生及毕业实习生管理制度”“耕作与生态教研室公用电脑使用管理规定”以及“耕作与生态教研室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计划”等。
建立教学文件及档案,并有专人保管。
建立试卷库,规范成绩考核。
课程组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方面均较为合理,“团结,认真,和谐,奋进”的精神较强。
发表了一系列教学科研研究论文;指导了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创新点该成果从农科高等院校实际出发,紧扣农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多的创新点。
概括起来,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2.1提出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构建思路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为先导,提出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构建思路;以立体化教材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及管理制度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办法等的改革。
2.2系列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主编或参编不同层次的教材共7本,其中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本,参编国家级教材3本,参编省级教材1本。
出版和使用不同形式的教材,包括纸质版和电子档(ppt、音频、视频、Blackboard等)2类。
编辑不同内容的教材,包括理论课教材、实验实习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立项研究并实施综合性实验项目2个,立项建立校外实习基地3个。
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实习教学,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应用和推广该成果是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在农业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具有极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行性。
3.1理论研究成果丰富针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第1期教学成果2001年完成(校级),2005年校级重点课程和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后,进行完善、提高,应用时间为2001年9月至2008年7月。
第2期教学成果2008年完成(校级),应用时间为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
教学成果主要内容已分别在农学、烟草、农学(种子方向)以及种子(高职)等专业完成了3a以上的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成绩优良率达85%,实验实习优良率达90%。
2005年《农业生态学》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2005-2006年),2006年在项目完成验收时,有关专家对本课程评价较高,等级为优秀,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2008年)。
2008年6月通过验收,等级为优秀,专家组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认为“研究工作认真、扎实,研制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是应予肯定的特色,值得所有课建项目学习。
”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项目(教高[2009]9-3-36)(2009-2014年)。
学生对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满意率达90%以上,网上教学评价为优良。
系列课程之一《农业生态学》已通过Blackboard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辅助学。
完成了10余项校级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并撰写和发表数篇教学研究论文。
3.2应用研究取得实效2007年1月,开始实施以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调整和完善;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实施,动态跟踪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制度。
从而形成了一个制度化、良性运转的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动态过程,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参与安徽农业大学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申报。
各类比赛,成绩可喜。
本项成果的实施和应用不仅优化了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参考文献[1]罗慧中.关于提高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20-22.[2]杨晓菁,顾延生,葛继稳.“普通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4-117.[3]李正文,顾明华,袁涛.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4-16.[4]王震洪,盛连喜,段昌群.生态学本科教育论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0(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