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小组工作)【大纲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工服务机构承担很多社区及家庭综合服务。
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具体服务去参与“社会建设”?请举例说明之。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情景,说明社工在实务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1.“家庭暴力”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体现“受害案主”的保密原则?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组员间的“小圈子”对立?3.第一次家访过程中,如何与孤寡老人建立工作关系?4.所谓“网络策略”在社区工作手法中是什么?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三、实务方案设计(45分)试针对亲子家庭服务中,年轻母亲和她们小学2-3年级孩子的需要,设计一个实务方案。
(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工服务机构承担很多社区及家庭综合服务。
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具体服务去参与“社会建设”?请举例说明之。
答: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可发挥服务民生和协同社会管理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来避免各种社会问题发生,政府官员也可以通过接受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而改善服务管理。
(1)社会工作的制度性协同参与①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工作以其专业化服务的方法介入社会管理,也对原来比较陈旧甚至过时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造,从而真正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
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实施公共服务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做到“好事办好”,有利于加强公共服务。
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大纲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政策5.1本章要点精讲[视频讲解]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1.社会政策的含义(1)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的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地认识到的个人需要、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这里的公共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有关的国际组织;这里的社会政策不仅仅是直接提供资金、物品和服务的政策,还包括为个人提供机会的政策,也包括引导和规范其他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特点社会政策一个基本特点,即有一个基本形成了共识的核心之点,同时其边界又是不确定的。
具体而言其特点包括:①社会性的目标社会政策最基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基本需要;其次是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②社会性的价值当代各国的社会政策都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关照的价值。
这些价值是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诉求,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
③基本需要原则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其社会服务体系范围包含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人们的具体生活密切相关。
④福利性原则福利性原则是指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贫弱群体的特殊需要去分配财富和提供服务。
社会政策的运行在其服务的性质和过程中坚持了福利性的原则,不是按照市场的价值等价交换,而是以社会关照、社会补偿等原则为基础,因此它又被称为“社会福利政策”。
⑤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通过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政府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向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及树立公平的社会观念来达到加强社会管理的效果。
湖北文理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437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科目代码:437)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领域的需求和问题,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并能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与视角,掌握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领域进行介入的方法和技巧。
本科目重点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社会工作实务》科目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方案设计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三)主要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年版2.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三、考查范围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实务领域的需求和问题、主要服务内容和方法,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重点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应用能力。
(一)社会工作历史、定义、目标和使命考查要点:1.睦邻运动、慈善组织协会;2.社会诊断;3.国际社会工作联盟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4.赋权、临床社会工作;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联系和区别。
(二)总体社会工作实务考查要点:1.总体实务工作者、总体社会工作模式;2.社会工作实务的三个层次;3.个案管理、家庭治疗;4.实务工作者的精神素质与核心能力;5.预防性社会工作。
(三)实务场所、案主和专业角色1.实务场所的类型;2.个人的常见问题;3.家庭的常见问题;4.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
(四)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考查要点: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2.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3.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437社会工作实务大纲解析社区工作的技巧
437社会工作实务大纲解析:社区工作的技巧(一)社区分析的技巧(1)社区分析1.探索社区背景:A.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的人口及其成分;住房状况;就业情况;社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社区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状况;社会服务;社区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B.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关系与权力结构B1.社区机构和组织;B2.社区权力分配和领导。
C.社区问题和社区需要C1.社区问题:社区中对社区居民生活有不良影响的事件或问题;C2.社区需要:在以上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2.收集社区资料的方法:A.文献分析方法:人口普查数据、地方志及其政府相关资料、社区机构原始记录资料、媒体报道和报道、个人或团体资料。
B.参与式观察法:人们聚集的日常活动场所,主动积极地交流。
C.访问法:C1.口头方式,针对社区中部分有代表性的任务收集资料,适用于较大型且较难进行家庭普查的社区。
C2.先从熟悉的人(可以是地方领导人物,应注意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布)开始,再请其建议值得访问的人(让其了解他是代表某个群体的,引导其表达对这一群体的看法、意见)。
D、社区普查法:问卷或访问社区中每一户。
方法步骤:确定调查的主题及目标;界定调查的问题及范围;设计问卷;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数据整理及分析;公布“社区普查结果”。
(2)问题及需求分析1.需要的层次与类型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B.伯列绍的需求类型论:B1.感觉到的需要:大多数居民感觉到某些需要和期望不能得到满足并且把它说出来的需要;B2.表达了的需要:当服务供不应求时,由居民实际表达出来的需要;B3.标准上的需要:当某项服务的专家认为该项服务必须符合他们定下的质和量的标准时,才合乎规格;B4.比较性的需要:当某个社区使用某种服务,而与此类型相似的社区却没有此项服务时,后者便有因比较而产生的对与此项服务的需要。
2.社区问题分析A.描述问题:居民是怎样感受这种问题的;B.界定问题:从居民的立场上考虑;C.明确问题范围:影响人数、影响方式、持续时间、集中的地点人群、价值冲突、改善问题的得失和影响;D.问题的起源和动力:问题产生、加剧的原因、解决问题可能的动力因素。
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抽 样)【大纲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圣才出品】
第八章抽样8.1本章要点精讲[视频讲解]一、抽样的类型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可以把抽样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从大的方面看,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这两大类中,还可细分出若干不同的形式,如图8-1所示。
图8-1基本抽样方法分类图1.概率抽样(1)概率抽样的含义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抽样的一般程序①界定总体a.含义: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的界定。
b.界定总体的重要性:第一,界定总体是由抽样的目的所决定的。
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必须事先明确总体的范围。
第二,界定总体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清楚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与界限,那么,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出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来。
②制定抽样框这一步骤的任务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
抽样是分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要分别建立几个不同的抽样框。
③决定抽样方案对于具有不同研究目的、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和不同客观条件的社会研究来说,所适用的抽样方法也不一样。
因此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依据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
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④实际抽取样本实际抽取样本的工作就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
⑤评估样本质量样本评估是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考试《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点详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下)【圣才出品】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考试《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解读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下第四节社会行政一、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1.社会行政的涵义社会行政有两个起源,它既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的活动,也是社会服务机构在实施服务的过程中筹措、组织各种资源,协调服务,有效配置资源的活动。
社会行政包括与政府的政策实施相连的较宏观的部分,也包括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服务活动相连的较具体的活动。
可以认为,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社会服务事项的活动。
2.社会行政的功能社会行政的功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它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即社会行政的社会意义和效果;二是对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即它对政策实施的具体作用。
(1)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①增进社会福利a.社会行政的基本职能是实施社会政策,促进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传送福利资源,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福利,进而也会增加社会的福利。
b.社会行政实际上是社会政策追求社会公平的这一思想的表达,是社会财富再分配或公平分配的执行者。
c.社会行政还可以帮助实施社会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将某些闲置的人力、智力资源用于那些需要者,这也可以增加社会的总福利。
②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a.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是社会行政的重要功能。
b.社会行政是在社会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运用了社会工作方法,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给予物质的、服务的和精神的帮助及支持,将弱势群体所需要的福利资源进行有效的传送。
c.在社会行政过程中,工作人员秉持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理念,尊重服务对象,同他们一起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发展他们获取、利用福利资源的能力。
③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a.社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社会不公的现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对弱势群体给予起码的支持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
b.社会政策及其实施是社会紧张的减压器,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即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缓解财富的初次分配差距过大造成的后果,缓解某些社会成员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损害的状况,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2012年武汉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武汉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要概述题1.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家人,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处境的特殊性,老年社会工作者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工作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接受了社会中许多对老年人的刻板看法,并纳入到了自己的价值观系统中。
他们可能会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有挫折感,因而在工作中对老年人表现出厌恶、歧视、不耐烦,认为做老年人工作低人一等,是退而求其次。
老年歧视还会影响制订为老年人服务的规划,并造成应有服务的缺失。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年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年人。
当无法缓解老年人面对的不可避免的丧失时,同情就变成了怜悯,助人工作便会失去成效。
当挽救老年人的努力失败后,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把挫折感转成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同老年人打交道会时刻提醒社会工作者生命的进程,让社会工作者看到由生到死的不可逆转。
当事人经历的死亡和丧失,必然会让社会工作者联想到自己将来也要经历这一切,因而感到痛苦。
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有做完,老年人就会与世长辞。
这样的情形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
所以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
有时这些感受来自过去的生活经验和遭遇,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人问题常常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
做老年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
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阿瑟·邓汉姆社区工作的原则。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小组生命周期答:小组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原始期、形成期、中前期、重整期、中后期、成熟期、结束期等。
小组为达到小组目标而形成,那么也必然因为小组目标的实现而结束。
2.社会工作督导答: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是由机构内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服务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活动,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实现,也可以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实现。
3.接纳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社会工作评估答: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识指引性等特点。
5.社区矫正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
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6.社区康复答: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7.家庭雕塑答: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一种,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塑造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不完整)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不完整)及详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不完整)一、名词解释1.2.发展故事的问话3.临床督导4.服务介入5.结构式访谈6.区群谬误7.入户抽样8.中心极限定理二、简答1.行为主义理论的四中学习形态。
2.小组工作中的沟通。
3.简述内容分析以及举例说明。
4.一幅图,让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论述1.论述社会个案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2.分析十八届五中提出的理念、目标等,对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影响。
3.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一、名词解释1.预估2.家庭治疗3.解构式问话4.社会支持网络5.赋权6.效度7.立意抽样8.详析模式二、简答1.简述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2.简述社会小组中心模式。
3.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类型与方法。
4.简述实地研究中实验方法的应用特点。
5.一个民意调查,简述分析方法。
三、论述1.依据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开展社区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定量研究方法)【大纲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圣才出品】
第九章定量研究方法9.1本章要点精讲[视频讲解]一、问卷调查法1.问卷调查的含义问卷调查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
2.问卷调查的特点问卷调查是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得丰富的量化资料,问卷调查就是通过对这些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研究结论的一种手段。
问卷调查主要是按照有特定设计要求的问卷、程式化的程序和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收集研究资料,因此,“标准化”是问卷调查中的一个极为明显的基本特点。
问卷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问卷访谈资料来推断研究总体,因此大多数问卷调查研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出必要的样本,并从对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推断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的总体状况。
问卷调查的逻辑过程与个案研究从经验事实来建构理论相反,它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理论命题、理论假设出发,然后收集资料来验证或证伪这些研究假设。
3.问卷设计(1)问卷的结构①问卷的含义:问卷是以书面问答为主要形式的问题表格,用以收集有关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资料。
②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以及结束语。
a.封面信封面信是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简短精练、言辞中肯的短信,用于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大致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对调查结果的保密性以及调查主办者或调查员的身份。
b.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对于一般性的指导说明,常常在封面信之后以“填答说明”方式给出,提出问卷填答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c.问题与答案问题与答案是问卷的主体内容,又称为题器。
题器指作为调查者的研究工具而设计的具体问题。
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提出理论假设并确定了指标体系后,进一步就是要将指标体系分解成一道一道的具体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称为题器。
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两大类;在内容上又可分为有关事实的、有关态度的和有关个人背景资料的三大类。
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目录
2017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41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41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源自益星学习网,下载后点击超链接获取真题押题视频全套资料。
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一、案例分析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选用】1.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
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选用】2.某街道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老年人口特别是空巢老人较多,同时存在相当数量的患病、贫困老人的老旧城区。
该市近期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使老人在家里就能享受护理、送餐、心理咨询等服务。
上述街道是此次试点之一,为此,街道对6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了普查,以了解老人经济情况、居住条件、生活自理情况等。
老人们都配合填表,但调查表中“存在需求”一栏却几乎无人填写。
有人说这些东西没什么用,没有老人主动要求服务。
然而现实是许多老人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却拒绝别人的帮助。
老人家属也不理解,认为社区提供这些服务暗示他们不孝顺,没有照顾老人。
于是,该街道在推广居家养老时,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请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居家养老工作难以推广的原因,并设计社工服务方案。
【选用】3.陈先生,男,48岁,高中文化。
1989年结婚,有一子。
2006年时发现患有胃癌,同年7月完成手术。
因患病,陈先生失去工作,妻子为照顾丈夫,也辞工在家。
目前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活。
儿子职业高中毕业,因无力支付学费,无论继续读书还是就业都面临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陈先生越来越焦虑和抑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问题:请分析陈先生及其家庭面临的困境,并采用危机干预模式制定社工服务方案。
二、论述题(第1、2题各25分,第3题30分,共80分)1.结合实际谈谈叙事治疗模式的原理及应用2.结合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3.结合实际谈谈个案工作的介入技巧。
2022年深圳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和答案详解
2022年深圳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和答案详解2022年深圳大学法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全套内容简介•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全国名校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部分视频讲解)•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名校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2022年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专用教材•2022年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题库•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网授精讲班展开视频列表说明:《专用教材》根据大纲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考研题库》参考名校考研真题并精选重要习题编写而成,网授精讲班对大纲的重要考点进行了讲解。
•试看部分内容第一篇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第一章个案工作一、名词解释1个案工作的本质答: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的一种专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个案工作关系是角色与个性的互动;个案工作关系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个案工作关系是专业的动态过程。
②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③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
2心理—社会模式答:“心理—社会”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是一种系统认识论,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这就是直接与间接服务。
(1)“心理—社会”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工作者为案主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
0352社会工作:初试437《社会工作实务》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37 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一、考试内容及要点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4.个案管理(二)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三)社区工作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3.社区工作的技巧4.我国的社区工作(四)社会行政1.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2.社会行政的内容3.社会服务评估(五)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2.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二)测量1.测量的水平2.概念的操作化3.信度与效度(三)抽样1.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四)定量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实验法(五)定性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2.访谈法3.焦点小组4.观察法(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1.描述频数分布2.分布趋势3.列联表(七)撰写研究报告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2.研究报告的写作二、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精编教材编委会·《社会工作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年7月。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3.圣才考研网·《社会工作硕士(MSW)考试专用教材》(第2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19年1月。
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大纲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圣才
第十一章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11.1本章要点精讲[视频讲解]一、描述频数分布变量的分布分为两类,一类是频数分布(频次分布),一类是频率分布。
1.频数分布(1)含义频数分布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它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
常见的频数分布曲线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J形分布、U形分布等。
(2)频数分布表的作用①简化资料,即将调查所得到的一长串原始数据,以一个十分简洁的统计表反映出来。
②从频数分布表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调查数据的众多信息。
(3)频数分布频数分布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又称为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其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分布的单位数。
①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②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③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组的个数。
④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⑤分布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属性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又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各组的频率大于0;b.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
(4)频数分布的特征频数分布的特征是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①集中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
常用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
②离散趋势: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的趋势。
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
如离散系数等。
2.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是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这种比率在社会调查中经常是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
频率分布情况同样也是以频率表的形式出现。
3.频率分布表与频数分布表的区别(1)频数分布表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表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相对比重)。
(2)频率分布表除具备频数分布表的优点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优点,就是十分方便地用于不同总体或不同类别之间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组工作2.1本章要点精讲[视频讲解]一、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1.小组工作的涵义(1)从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角度下定义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指出: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促使个人有社会改良的动机,同时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
小组工作者参与团体的目的是为了使团体中的决策不是来自团体内或团体外的优势影响,而是来自知识、理念与经验的分享与整合。
经由小组工作者的操作,协助团体同其他团体和社区建立关系,以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加强社区内不同文化、宗教、经济或特殊团体间的互谅,参与社会向民主的目标迈进。
(2)从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角度下定义科伊尔认为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
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以及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而促成团体成员间互助合作,以创造团体。
(3)从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角度下定义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于1959年指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小组工作的对象包括由健康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以及有疾病的个人组成的团体,是在进行团体治疗工作。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2.小组工作的特点从实践工作中总结成的小组工作法具有以下特点:(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所以,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与社会工作中个案、社区工作方法不同,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目标是很不相同的。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互惠模式下的小组强调改善组员与社会的关系;治疗模式下的小组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所以,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寻找组员的真实需求,界定问题,厘定小组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小组工作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根据下列分类标准,描述了小组的类型(何洁云等,2002)。
1.按小组的形成方式分类(1)组成小组。
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的。
这种小组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结构性。
比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等。
(2)自然小组。
自然小组是人们自然而然聚在一起的小组。
由于一些自然事件、成员间的互相吸引或感觉需要等因素而形成,他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组织结构。
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等。
2.按组员的参与意愿分类(1)自愿小组。
是基于组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
自愿小组中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加。
比如志愿者小组、家长技巧训练小组等。
(2)非自愿小组。
组员不是因为自身动机和主动性组成的,具有强制参与性的小组。
例如,在矫治机构中用于组员转变行为的治疗小组(戒毒小组等)。
3.按成员间的联系分类(1)基本小组。
基本小组的组员具有较高的互动频率和紧密联系。
基本小组都是很小型的,小到组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互相交流。
它也是组员间有约定承诺的小组,小组组员相互表达情感,不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
最典型的基本小组就是家庭,有些互动性小组(如成长小组等)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2)次层小组。
组员之间相互联系较少而且关系不甚密切。
例如同事等。
4.按小组的结构分类(1)正式小组。
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通常,正式小组有特定的目标去指导组员的行为。
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2)非正式小组。
不具有正式的结构。
通常,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员自然地聚拢在一起,通过互动达到交往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
如同学小组、街头玩伴小组等。
5.按组员间的界限分类(1)封闭小组。
封闭小组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组员。
一般说来,深刻的互动关系和一些特殊的治疗关系都是在封闭的小组中完成的。
比如,对吸毒者所做的“情感小组”。
(2)开放小组。
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
一般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
6.按小组的性质和目标分类(1)社交小组。
小组目标是组员的关系改善和互动。
小组活动围绕提升组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开展。
这种小组在我国的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有所开展。
(2)教化小组。
小组有明确的角色指引和行为规范指导。
通过小组工作教化和训练组员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规范化,提升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校、青少年中心等有很多教化小组。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说教方式而很少用小组工作进行教化。
(3)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通过小组开展义务服务工作,培养和发掘公民的服务意识和潜能。
我国有许多志愿者小分队就属于此类。
(4)兴趣小组。
通过小组发展和培养组员的各种兴趣和能力,陶冶情操。
我国学校和青少年中心都举办各类兴趣班。
(5)任务小组。
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取向。
比如环保小组、艾滋病公共宣传小组等。
我国有各类任务小组。
(6)意识提升小组。
这类小组致力于对组员的增权,提高他们对自己和社会整体的意识。
比如,妇女意识提升小组、单亲母亲支持小组等。
我国的专业人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师生做的“单亲女性自强小组”,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和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在农村开办的“平寨妇女识字班”等,都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7)教育小组。
用小组的方法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相关的各类知识,目的是增进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用小组的方式进行“非正规教育”,学习与自己生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对组员能力提升和自信心培养作用很大。
比如,家长技巧训练小组、性病艾滋病青少年小组、村妇手工艺传习小组等。
(8)成长小组。
成长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例如,大学生成长小组、老年人成长小组等。
我国许多机构都做过成长小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9)治疗小组。
治疗小组是通过小组互动,帮助有“问题”(如社会功能丧失,违反法律和道德等)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治愈身心“疾病”等。
例如戒毒小组、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精神病人适应社区生活小组等。
治疗模式的小组是小组工作的重要领域,对各种社会适应不良和身心有缺陷的人提供服务,在我国的特殊人群(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和司法矫治对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0)社会化小组。
帮助组员学习社会适应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
例如提高青少年自信心小组,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康乐小组等。
(11)自助和互助小组。
这些小组都是以组员自己的资源作为支持,以达到转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或者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例如,针对下岗女工建立的创业自助互助小组,单亲母亲或受虐妻子支持小组等。
通过小组方式达到自助和互助的目的,在我国有这样的传统,建国初期的“互助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用小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资本,是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工作努力的方向。
(12)社会行动小组。
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
这类小组已经趋向于社区工作的方法。
各种类型的发展性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群体组织的方式,进行社区倡导或社区教育等,目的是推动社区的改变。
例如,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小组,就是通过社区倡导和宣传等行动,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从小组工作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小组工作的萌芽(1900—1920)(1)20世纪初最早尝试采用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和精神健康活动,以实现助人目的的人是约瑟夫·何西·普拉特(Joseph Hersey Pratt),他是一个波士顿内科医生,1905年为肺结核病人主办了一个小组。
普拉特发现,通过小组活动,组员们更多地关心他人。
(2)最早的学校小组是在1907年由耶西·戴维斯(Jessie B.Davis)主持的,他是密歇根州的一位校长。
他开办的小组主要是进行教育及职业价值观的指导,每周活动一次。
另一个学校小组的先驱弗兰克·帕森斯,是现代职业咨询业的创始人,他在波士顿地区引进职业和生涯小组,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信息和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