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某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报告
某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报告某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报告一、前言某城市作为一个地方实体,其形象传播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该城市的特点、文化、经济和其他相关方面,提出一种有效的形象传播策略,以提升该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研究目的1. 理解该城市的特点和优势;2. 分析该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现状;3. 提出一系列形象传播策略,以改善和塑造该城市的形象;4. 探讨如何将这些策略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
三、研究范围和方法本研究报告主要涵盖某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和现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网上调查、访谈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四、理解该城市的特点和优势某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河流、山脉和森林。
此外,该城市还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多元化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
这些优势赋予该城市许多发展机会和潜力。
五、分析该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现状1. 社会方面:城市居民的素质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城市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2. 经济方面:该城市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拥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
3. 文化方面:该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有力工具。
六、提出形象传播策略1. 建设城市品牌:通过精心设计和传播城市的品牌形象,塑造城市的个性和独特魅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包括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和户外广告等,积极宣传该城市的特色和优势。
3. 发挥文化资源:通过扶持和发展旅游、艺术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遗产和独特民俗,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4. 优化城市环境:加大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力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创造宜居和宜商的城市环境认证,提升居民和投资者对该城市的形象认同。
《2024年“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篇一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城市形象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网红城市”。
本文旨在探讨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传播途径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1.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
通过深度挖掘这些历史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将西安的历史文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网民,增强了西安的城市魅力。
2. 创新旅游宣传方式西安以旅游城市为定位,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型网络媒体,展示西安的旅游景点、美食文化等,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游览。
3. 强化城市品牌形象西安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强化了城市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途径1. 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西安通过发布城市宣传片、旅游攻略、文化活动信息等,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互动。
2. 网络短视频和直播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许多网红和自媒体通过在西安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向网友展示西安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3. 旅游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推广活动,如旅游节、文化展览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高西安的旅游知名度。
四、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1.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西安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旅游收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西安工作和生活。
3.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城市形象的传播,推动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鞍山市旅游文化资源的现状研究及开发
鞍山市旅游文化资源的现状研究及开发宋宸摘要:鞍山市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具有一些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很多旅游资源的开发尚且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鞍山作为共和国的钢铁之都,其对工业旅游的开发还不完善,本文就鞍钢为例,对鞍钢的钢铁旅游线路进行分析研究,挖掘自身潜力,开发鞍山市的旅游资源,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拉动经济增长关键词:鞍山市鞍钢钢铁旅游辽宁省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满语思额穆阿林,意为马鞍形的山)而得名。
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部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
周围还蕴藏着丰富的菱镁石矿、石灰石矿、粘土矿、锰矿等,为黑色冶金提供了难得的辅助原料。
中长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穿过市区,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与海内外相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鞍钢始建于1916年,前身是日伪时期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
1948年鞍钢成立,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60年来,鞍钢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生产钢3.81亿吨、铁3.75亿吨、钢材2.77亿吨;上缴利税1245亿元,相当于国家对鞍钢投入的23倍。
鞍钢累计向祖国各地输送了近6万名优秀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各地培养了11万余名各类人才。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钢铁主业已形成鞍山、鲅鱼圈、朝阳三大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具有钢、铁、钢材2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船板、重轨、石油管、管线钢、容器板、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能够生产16大类钢材品种,120个产品细类,600个钢牌号,42000个规格的钢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2024年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郑、汴、洛为例》范文
《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郑、汴、洛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而城市旅游形象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知名度及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郑州、开封、洛阳三个城市为例,对城市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游客对这三个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与感受,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郑州、开封、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城市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成为这三个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前人对郑、汴、洛三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游客对三市旅游形象的感知数据。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郑、汴、洛三市旅游形象感知分析1. 郑州旅游形象感知分析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游客对郑州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以及宜人的居住环境等方面。
2. 开封旅游形象感知分析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游客对开封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古城的韵味、历史的厚重感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等方面。
同时,开封的特色美食也为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洛阳旅游形象感知分析洛阳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环境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对洛阳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体现在古都的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的秀美以及舒适的旅游环境等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在游客心中,郑、汴、洛三市各自具有独特的旅游形象。
为进一步提升三市的旅游形象,提出以下建议:1. 深化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题研究论文:打造河北省特色文化旅游体系助推河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
156344 旅游管理论文打造河北省特色文化旅游体系?助推河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河北历史悠久,从百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聚集遗址,到一万年前典型农耕生活的磁县文化遗址,再到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形成中华民族的三次战役,其文化传承浩瀚、底蕴博厚、独具特色,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大省。
新时期下,河北省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不仅宏观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改革及快速发展,全省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全省文化事业更具活力,全民文化需求不断提升。
更是在细节上充分挖掘本省独有的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特色化发展,带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文化强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河北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体系对河北文化强省战略的促进作用谈几点思考。
一、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背景及优势河北具有众多可开发、富内涵的特色历史遗迹及文化。
据统计,截止20xx年河北拥有国务院已确定的12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5座(承德、正定、山海关、保定、邯郸),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168处国保单位,930处省保单位,22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00项省级非遗项目,均位于全国前列。
这些历史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融合,逐步形成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内涵的革命文化、和合文化、根脉文化、直隶文化和开放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脉系,为本省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优势。
二、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河北不但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和京杭大运河这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还有始建于隋朝、被誉为“世界拱桥之祖”的赵州桥,始建于北齐、传说女娲补天造人地方的娲皇宫,距今2600余年历史、杨氏及武氏太极拳发祥地的广府古镇,集历史、民俗、传统与一体的白洋淀风景区等等。
除此耳闻能详的著名景点之外,还有诸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基本各自为政、独立发展,亟需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体系,打造叫得响、拿得出的旅游品牌,扩大河北旅游影响力,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系统发展。
旅游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旅游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作者:崔凤军徐宁宁来源:《旅游学刊》2024年第03期DOI: 10.19765/ki.1002-5006.2024.03.007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是精神家园;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是生活方式。
以文塑旅,丰富了旅游消费内涵,推动了消费升级,让旅游插上了文化的翅膀;以旅彰文,推进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利用、保护和复兴,让文化找到了消费的蓝海和传承创新的载体。
在文化强国建设和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战略指引下,借助数字技术,文化和旅游实现了相互赋能,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为靓丽的注脚。
一、高潮迭起的地方文化“出圈”现象地方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物化形式,既是地方精神的载体,也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来源。
City walk成为2023年互联网最火的词之一,上海的“城市可阅读”、北京的“胡同游”深受大众欢迎。
显然,城市地方文化的活化展示场所,丰富了旅游者的选择,为其提供随心所欲的漫游式沉浸体验。
旅游者对文化资产外在价值的消费欲望,点燃了城市文化复兴的热潮。
洛阳是2023年春节假期最火的城市之一。
洛阳这座有着1500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过去若干年除了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和头上的一顶历史文化名城的帽子之外,旅游产业乏善可陈、不温不火。
近几年,当地政府积极挖掘古都文化积淀,通过民间艺术表演、旅游演艺、活态展陈等方式活化历史元素,通过丰富历史文化街区业态、提升特色美食、发展夜间经济、开发主题灯光秀、演绎汉服秀场、建设主题文化民宿,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助力旅游传播,推动了老城换新、古都再生。
文化发现价值,旅游实现价值。
以热带海滨旅游为特色的海南省,在文旅深度融合新时代,开启了以文化为龙头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新征程。
他们深挖黎苗文化,打造了保亭槟榔谷、三亚南山景区两个5A级非遗景区;挖掘东坡文化元素,开发了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东坡书院、东坡故里、《不老的东坡》旅游演艺;依托红色娘子军红色文化,推出大受欢迎的旅游演艺项目,以高品质的文化塑造高质量的旅游,切实改变了海南“只有沙滩没有文化”的旅游产品格局。
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旅游形象传播研究2019-09-01摘要: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核⼼竞争⼒,但旅游形象的传播具有区别于⼀般商业宣传的特点。
⽂章综合运⽤旅游学、⼼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探讨了旅游者感知旅游形象的规律,并据此提出了泸州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关键词:旅游形象;传播;策略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形资产,强⼤⽽有吸引⼒的旅游形象对内能使本地居民产⽣⾃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内部凝聚⼒和向⼼⼒,对外则有利于提⾼旅游业核⼼竞争⼒,影响旅游者的决策,为旅游产品的销售提供坚实后盾。
因此,旅游地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塑造与传播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从⼴义上看,旅游形象的感知主体除了旅游者以外,还包括本地居民和形象策划师。
本⽂仅从旅游者⾓度对旅游形象的感知规律进⾏探讨,以期提出泸州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因此,本⽂所指的旅游形象是从旅游者的⾓度认识的,即旅游者对某⼀旅游接待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或评价。
⼀、旅游形象的分类科学划分旅游形象的类别是研究旅游形象感知规律的前提,现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别的旅游形象(见表1)。
⼆、旅游形象的感知规律(⼀)旅游形象具有阶段性规律⼀次旅游⾏为的全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旅游前、实地旅游、旅游后。
⾸先,旅游者会进⾏资讯搜集,或通过记忆、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然后依据所获得的旅游地的间接感知形象进⾏评价,做出决策。
显然,间接感知形象被区分为:本底旅游形象、决策感知形象。
其次,旅游者通过实地旅游获得旅游地形象,完成旅游形象的消费过程。
实地感知形象也可区分为:地理景观感知形象、社会⼈⽂感知形象。
旅游者回到居住地后,还会在⼀段时间内回想和评价其旅游经历,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感受,并将感受沉淀为记忆,充实其本底感知形象或传达给周围的⼈,从⽽影响本⼈是否重游此地或他⼈未来的旅游决策。
(⼆)距离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的地的认知,但信息会产⽣修正作⽤不同客源地的旅游者与旅游⽬的地存在不同的位置关系,这会导致他们对同⼀旅游地产⽣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文旅融合发展中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传播策略研究
文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强调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新的时代,红色文化更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播应结合时代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方式,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河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策略,以期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
文旅融合发展中红色文化的作用红色文化作为党和人民创造的重要文化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力及教育意义,能够有效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并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红色文化生动记录了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人们可以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和实物去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红色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热点。
通过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度不断凸显,有力地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稳健发展。
通过组织研学体验活动及利用计算机、手机实时互动的方式,可以了解前沿性、代表性的典型红色文化信息资源,能够直观立体地感受历史及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
如今,红色旅游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促使红色文化变得有情感、有温度、有故事。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中蕴含着爱国、共产主义理想等丰富的精神内涵,彰显着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色文化在文旅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旅游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让革命事件动起来,英雄人物活起来,深刻呈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也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
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1. 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概念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概念、意义和作用三个方面对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分析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概念,文化品牌是指以文化为核心,通过创新、整合、传播等手段,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一种现象。
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小城市为主体,通过挖掘、整合和传播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明确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提升国家的整体形象。
文化品牌建设还有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探讨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小城市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旅游、餐饮、住宿等,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三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文化。
中小城市通过挖掘和传播本土文化,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地方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小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小城市发展的规律,为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研究
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研究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4)第二章文化旅游目的地概述 (4)2.1 文化旅游目的地概念与特征 (4)2.1.1 概念 (4)2.1.2 特征 (4)2.2 文化旅游目的地分类 (4)2.3 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5)第三章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策略 (5)3.1 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原则 (5)3.2 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方法 (6)3.3 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案例分析 (6)第四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理论 (7)4.1 品牌建设概念与内涵 (7)4.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要素 (7)4.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模型 (7)第五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与策划 (8)5.1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原则 (8)5.1.1 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8)5.1.2 符合市场需求原则 (8)5.1.3 突出差异化原则 (8)5.1.4 持续发展原则 (8)5.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策划方法 (9)5.2.1 品牌核心价值提炼 (9)5.2.2 品牌形象塑造 (9)5.2.3 品牌传播策略 (9)5.2.4 品牌营销策略 (9)5.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策划案例分析 (9)5.3.1 案例一:某古城品牌策划 (9)5.3.2 案例二:某山水景区品牌策划 (9)第六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策略 (9)6.1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渠道 (10)6.1.1 传统媒体传播 (10)6.1.2 网络媒体传播 (10)6.1.3 线下活动传播 (10)6.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策略 (10)6.2.1 提升品牌认知度 (10)6.2.2 塑造品牌形象 (10)6.2.3 提高品牌满意度 (11)6.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案例分析 (11)6.3.1 品牌传播渠道 (11)6.3.2 品牌传播策略 (11)6.3.3 品牌传播效果 (11)第七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 (11)7.1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构成 (11)7.1.1 品牌形象的定义与内涵 (11)7.1.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构成要素 (11)7.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方法 (12)7.2.1 品牌定位 (12)7.2.2 品牌视觉设计 (12)7.2.3 品牌故事讲述 (12)7.2.4 品牌传播推广 (12)7.2.5 品牌形象维护 (12)7.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案例分析 (12)7.3.1 案例一:某古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 (12)7.3.2 案例二:某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 (13)7.3.3 案例三:某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 (13)第八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分析 (13)8.1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概念 (13)8.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 (13)8.2.1 评价指标选择 (13)8.2.2 评价方法 (13)8.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 (13)8.3.1 加强资源整合与保护 (14)8.3.2 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 (14)8.3.3 加强市场营销与宣传推广 (14)8.3.4 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14)8.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第九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4)9.1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14)9.1.1 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内涵 (14)9.1.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4)9.2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 (14)9.2.1 强化品牌定位 (15)9.2.2 优化产品体系 (15)9.2.3 加强市场营销 (15)9.2.4 保障生态环境 (15)9.2.5 提升服务质量 (15)9.3 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15)9.3.1 案例一:某古城文化旅游目的地 (15)9.3.2 案例二:某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15)9.3.3 案例三:某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15)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16)10.1 研究结论 (16)10.2 研究局限与展望 (16)10.2.1 研究局限 (16)10.2.2 研究展望 (16)10.3 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策略建议 (16)10.3.1 挖掘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 (16)10.3.2 创新营销推广手段,拓宽宣传渠道 (17)10.3.3 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17)10.3.4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忠诚度 (17)10.3.5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17)10.3.6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保障旅游业发展 (17)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
郑州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研究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文物古迹、城市格局、街区、文化场所等有形的物质形态,也包括无形的城市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
郑州位于华夏历史文明起源的核心区,拥有3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郑州的城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多呈碎片化,内在要素提炼不够,城市文化集聚发展和品牌效应不强。
因此,加强对郑州城市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郑州城市文化发展的瓶颈与藩篱(一)城市文化主题定位不清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郑州的城市文化主题定位不明确、不清晰,以至于城市记忆不强。
一是文化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度低。
郑州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元素融入不足,经济、交通、产业等各项发展规划与文化规划的融合程度也较低,以至于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较低,系统发展的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文化主题形象模糊。
二是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不准确。
如北京“千年古韵”的定位,上海“世界博览”的彰显,西安“东方神韵”的选题等,都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定位,而郑州缺少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形象定位,以至于城市标识缺乏、建筑没有特色、形象模糊、品位不突出,这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要求存在差距。
[1]郑州在文化宣传上也不够集中和突出,文化产品“走出去”能力不强,以至于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更谈不上有什么国际影响。
(二)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不强郑州以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中国八大古都第三位,而全社会对其作为八大古都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虽然郑州作为都城历史悠久,但自商城废都后即沉寂史海。
近代随着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郑州作为铁路枢纽重新崛起。
在一些人看来,郑州“有历史没文化”,看不到比较完整的古城格局、历史街区。
近年来,郑州对城市文化品牌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但目前仍缺少具有全国性和世界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潍坊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策研究报告
潍坊市文化旅游业的开展对策研究摘要:坐落于半岛中部的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潍坊市开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以国际风筝博览会和家埠大观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但是潍坊市的文化旅游业并没有充分把握其优势。
没有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开展成为本市的特色产业。
因此根据潍坊市当前旅游业的现状进展分析并提出更好开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潍坊市;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潍坊市文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1、旅游客源市场亟需拓宽。
潍坊市的旅游客源市场大致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国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
国客源主要集中在距离省较近的省以及省本地,国际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日本、国、美国等几个国家。
潍坊市开展滨海旅游的机遇并不完善,大多游客选择了省其他沿海城市,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展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才能在剧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2、文化旅游的优势不显著。
潍坊市是国际风筝之都,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产地。
但是外界游客对于潍坊市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
虽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优势,已经相继开展了国际风筝会、寿光蔬菜博览会、昌乐国际宝石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大多集中在四五月份的春季进展,持续时间很短并且地点分散在潍坊市各个县市区不利于集中游览,这样的活动形式难以凸显潍坊市文化旅游的特色,不能足够表达文化旅游的优势。
3、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
潍坊市悠久的文化历史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些文化历史古迹不仅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表达,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但是当地居民以及政府并未全面认识到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缺乏对珍贵旅游资源的保护,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
如今局部旅游企业对旅游文化的涵并没有进展深入细致的开发和研究,甚至违背了生态文化开展的规律,使得文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
4、缺乏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潍坊市最主要的文化旅游产品是纸扎风筝、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等,但是这些旅游产品大多以小规模生产作坊为主要生产方式,分散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开展规模较小,它们的欣赏性、娱乐性以及可参与性等并不完善,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味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
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一、随州市区域概况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全市总人口258万,国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辖曾都区、广水市、随县、随州经济开发区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随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随州还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中国蕙兰之乡。
二、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SWOT分析(一)优势和机遇旅游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随州有奇山异景,有千古编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资源丰富。
随州山清水秀,生态富集。
境内有四大名山(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大贵山),两大秀水(徐家河、封江),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0%。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九亿年火山玉龙温泉和千年银杏画廊享誉华中,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称为“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一福地”桐柏山风景如画。
全市700多座水库,其中徐家河水库作为全国十大水库之一,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另外,在随州北部有淮河之源西游记漂流,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在随州东部有广水三潭风景区,武胜关黑龙潭等。
物质文化资源独一无二。
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编钟,是我国迄今出土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整套编钟,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
炎帝神农传说、炎帝神农祭典、花鼓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洪山打锣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州有新五师司令部纪念馆、江汉公学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
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随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凸现了强劲的发展优势。
京广线、西宁线、汉丹线三条铁路,107、312、316三条国道,京珠、汉十、随岳和麻竹四条高速公路在随州纵横交错,穿境而过。
从随州东距上海,西至成都,南达广州,北到北京,都在1000公里的半径之内;从随州到武汉天河机场约110公里。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抖音为例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抖音为例作者:刘松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20期摘要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认知。
城市形象不仅显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综合实力,也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
知名度高的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对整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扩大知名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形象的传播应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使城市形象的传播更加有效。
关键词城市形象;新媒体;抖音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136-021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内涵的外显,是公众对城市包括内在实力、外显活力以及发展潜力的整体认知和总体评价。
城市形象不仅显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也影响城市的未来的发展建设。
有着高知名度的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城市品牌,这也是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城市形象的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形象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包括城市的各种建筑、地理特征等空间现状;二是城市带给人心理上的感觉,包括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居民的素质以及城市文化理念。
软件和硬件的相结合就可以增加城市辨识度,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方式。
不管是城市形象的硬件还是软件部分都需要通过媒体的塑造和传播才能得到推广。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的作用也更为突出,同时由于新媒体自身传播的特点,使得城市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更加直观和迅速,能够更加快速直观的在受众的心智中建立起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2 在新媒体时代塑造城市形象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在城市形象的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通过引导传统主流媒体对城市形象宣传推广。
比如“好客山东”的宣传片在央视、卫视频繁播出。
在这样的格局下,关于城市形象的信息是由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单向的传播给受众,受众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政府可以通过设置议题来引导受众的关注的信息,同时可以把关于城市形象不利的信息以“把关人”的身份剔除。
《2024年“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篇一网红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红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正逐渐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方式。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到广泛关注,其城市形象传播呈现出独特的模式和特点。
本文以“网红西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策略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城市文化传播与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1.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西安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风貌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西安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
2. 网红打卡地的崛起西安的古城墙、大雁塔、回民街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网友前来参观和打卡。
这些地标不仅提升了西安的知名度,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 城市文化与历史的挖掘西安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节庆活动,挖掘和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西安的兵马俑、唐乐舞等文化符号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1. 媒体策略(1)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传播范围。
(2)与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活动。
(3)通过官方媒体发布城市形象宣传片,提高城市知名度。
2. 活动策略(1)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
(2)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3)组织城市形象大使活动,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3. 社交策略(1)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城市形象宣传。
(2)与网红、博主合作,进行城市形象的推广和传播。
(3)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形象的传播活动,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口碑。
四、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及挑战1. 传播效果通过多渠道的传播策略,西安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多篇)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现代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
文化既可以给旅游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也能展示一个地方的独特所在,而旅游则可以将文化具象的传递,文化和旅游二者彼此约束彼此促进。
近几年,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由此我县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纵观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尤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剖析,就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县特色旅游业有所帮助。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相互融合现状1.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县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关**通往西域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人文古迹众多,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石雕等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
关山40万亩原始森林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着名的**景区距县城38公里,有观赏、保护价值区域约12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有大小景点100多处,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存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有"秦皇祭天第一坛"之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避暑采风的理想之地。
在民间,马尾荷包、藤编、刺绣、剪纸、根雕、陶瓷等民俗艺术独具特色,洋芋搅团、罐罐茶、核桃饺子、玉米糁饭、凉粉鱼鱼等风味饮食远近闻名,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曲子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药王撒籽"、"双凤献宝"等美丽传说增加了游客的趣味性、神秘性。
2.当前文旅深度融合情况。
我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
三、突出河南“根文化”优势,实行科技推动战略
“根文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指的是我们中原文化在 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的根源性;另一种指的是河南的姓氏 文化。
1、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 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 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 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 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 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 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 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依据河南丰富的中华始祖文化和姓氏祖根文化资源,进行 全方位整合,打造“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品牌,应在河南建 设面向全球华人的拜祖寻根旅游目的地。把淮阳太昊陵、新郑 黄帝故里、安阳二帝陵、商丘燧皇陵培育成全球华人拜祖圣 地。重点建设鹿邑、偃师、濮阳、淮阳、荥阳、卫辉、潢川、 固始等重要姓氏寻根旅游目的地。
六是积极开发现代文化旅游产品。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 需要需要新型的旅游产品做补充,以完善旅游产品体现,增强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开发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路与对策》(项目编号SKL-2010-2754)研究成果。 12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旅游规划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
2014年8月下半月刊
贾晓雅
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概念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本文 在综合国内外对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成功经验,针对河南省地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路和对策,以期 解决制约我省地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我省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哈尔滨市旅游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研究
哈尔滨市旅游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研究旅游文化传播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哈尔滨市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市旅游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一、哈尔滨市旅游文化传播的现状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然而,在旅游文化传播方面,哈尔滨市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宣传方式上存在单一化和传统化的现象。
哈尔滨市的旅游宣传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而忽视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其次,哈尔滨市的旅游宣传多以景区、景点的介绍为主,缺乏对于当地文化、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的全面推介。
此外,旅游宣传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富有感染力,缺乏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互动。
二、哈尔滨市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哈尔滨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需要打造自己的独特旅游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目前,哈尔滨市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哈尔滨市的旅游品牌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独特的鲜明特色。
其次,哈尔滨市的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无法有效传递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此外,哈尔滨市的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和推广策略不够创新,缺乏对于市场需求和目标受众的深入研究。
三、改进建议为了改善哈尔滨市旅游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的现状,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渠道宣传:建立并优化哈尔滨市旅游官网,增加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投入,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并提高传播效果。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旅游宣传中,突出哈尔滨市的文化特色,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融入宣传内容,以更好地展示哈尔滨的独特魅力。
3. 优化宣传语言:采用富有感染力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引发游客的兴趣和共鸣。
4. 品牌定位与推广:明确哈尔滨市旅游的品牌定位,将其与其他城市进行差异化比较,突出独特的优势,并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更是成为了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文章就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成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成都市是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业旅游、三城联游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主的产业体系。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共有旅游景区市级以上的旅游景区630个,拥有星级饭店24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5家。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其中高新、天府等常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但是,成都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行业发展不够均衡。
成都市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但是大川、松潘、九寨沟、康定等蜀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比较不足,游客增长不够明显。
其次,旅游业的产品不够多样化。
成都市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为美食、美景和川剧等传统文化,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
1. 旅游业大数据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正逐渐向大数据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游客偏好、兴趣、习惯等,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对于成都市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探索新的旅游模式,例如社交旅游、定制旅游等,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突出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在打造“天府之国”这一品牌上非常成功,将“舌尖上的成都”“夜经济之都”等品牌成功输出。
在未来,成都市旅游品牌建设需要更重视市场开拓、品牌传播等,更好地推广成都旅游品牌。
3. 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成都市旅游业从文化、生态、商业、三城联游等角度,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文化旅游可以与演艺、电影、动漫等行业进行融合,在旅游行业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产品。
基于TIS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及传播研究
基于TIS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及传播研究作者:荣琴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9期我国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及传播过程中,城市旅游形象无差异化或是差异较小,使得旅游城市没有个性,趋于平庸。
因此寻找适合中小型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方法及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曲靖旅游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了曲靖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提出了基于TIS的曲靖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以下简称IMC 理论),期望对曲靖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引言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属于旅游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简称DI)研究的范畴,是现代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产物。
城市旅游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同时还制约着城市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随着我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塑造、推广与传播已经成为各城市旅游规划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综观国际国内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具有鲜明的旅游形象。
曲靖是云南省重要工业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是云南省“滇中城市群规划”区域中心城市。
截止到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主城人口达100万人。
2016年,曲靖地区生产值1775.11亿元人民币。
随着旅游产业之间竞争的加强,打造鲜明、优秀的曲靖旅游形象,可以为旅游地增加大量的客流量,将旅游形式多样化、多元化,进而带动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弥补其在云南省打造绿色产业方面存在的劣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特色旅游,打响曲靖旅游的知名度。
一、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形象识别系统(TIS)是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作为TIS 从理念形象设计、行为形象设计和视觉形象设计三个方面来塑造曲靖市旅游形象的鲜明性、和独特性。
(一)理念形象设计理念是指导行动的唯一准则,在旅游行业同样适用。
旅游形象理念设计是TIS系统的核心,也是指导曲靖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一、引言
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研究是将传播学和旅游文化学融汇整合,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在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旅游文化传播研究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旅游文化传播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旅游目的地利用媒介实现其旅游文化传播,逐渐成为目前大众传播的新兴手段。
20XX 年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后,河北省秦皇岛市计划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明确市场定位,用文化引领旅游产业由资源依赖向创意提升的转型升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对秦皇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本研究拟从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现状着手,发现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媒介的关系,探索分析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及对策,从而实现秦皇岛传统旅游模式的蜕变,促进秦皇岛旅游在国际旅游背景下的战略性发展。
二、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现状
(一)文化传播目标定位问题
20XX年,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计划将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可以说,这一决策把旅游业提高到“立市”的高度,反映出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
但运用文化传播媒介推动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旅游业进行具体清晰的文化传播目标定位。
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环境下,秦皇岛市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对文化传播定位具有导向作用。
秦皇岛市应依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进行具体的文化传播定位,满足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同时实现秦皇岛市打造成“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需要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和受众做出更为清晰的跨文化传播目标定位,从而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旅游传播策略。
作为传播环节的终端,受众在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具有庞大而又多元的受众群体,然而在20XX年秦皇岛市提出的“旅游立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着重城市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的同时,受众文化传播战略未得到充分重视。
受众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受众需求分析对于秦皇岛市旅游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
秦皇岛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具备长期性和统一性,但受众群体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加大了市场目标定
位的难度。
对游客旅游动机、行为、心理、需求的研究显得尤为不足,只有对受众进行细分,对旅游目标市场的进行细分,才能提高旅游文化传播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文化品牌战略问题
20XX年,秦皇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阐述旅游立市时,将文化和生态建设纳入到了大旅游范畴。
秦皇岛作为国家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其旅游、文化、生态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在国际旅游发展背景下,秦皇岛旅游业还存在着单纯依赖孤立的旅游景点,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虽然拥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吸引大量的外籍游客。
秦皇岛旅游要实现打造“全国着名的滨海休闲度假基地”、“文化创意之城”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等目标,必须塑造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
目前,秦皇岛在跨国旅游环境营造以及文化分享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其特色专长的品牌策略。
秦皇岛旅游的长远发展单纯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是不够的,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化品牌的支撑。
因此,秦皇岛要注重从形象和品牌角度作整体的考虑,加大力度推广城市形象与文化品牌,科学地利用和提高自身文化资源、人文精神等层面的软实力,实现旅游文化传播的战略性长远发展。
三、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及对策
(一)基于综合数据进行市场定位
实现秦皇岛市旅游文化传播战略性发展,需要制定有效的文化传播对策。
有效的对策的形成离不开准确的市场定位。
准确的市场定位需要以宏观信息和微
观数据为基础。
宏观信息包括国家及地区政治经济政策信息。
20XX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取得文化和旅游合作新的成果。
秦皇岛市于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四个旅游改革试点城市。
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秦皇岛旅游改革试点城市的旅游发展机遇下,秦皇岛市必须抓住大好发展契机,结合“旅游立市”的发展规划,打造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品牌,制定行之有效的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及对策。
微观数据包括具体的目标市场的规模,购买力,受众的旅游动机、行为、心理、需求等进行细化分类的统计数据,进一步研究数据之间的关联。
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要根据旅游目标市场地区的人口规模、性别、年龄、宗教、国籍、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分类,来确定潜在市场规模及属性,实现有效的市场定位。
(二)基于综合媒介进行品牌化文化传播
从文化传播媒介的时效性方面比较,络媒介的传播时效性最强,其次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时效性较弱。
通过络媒介的文化传播具有全时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全时性在旅游文化传播中尤为重要。
秦皇岛市应发挥络媒介的全时性优势,实现全天候的旅游信息服务,使文化信息实现及时的、以受众群体为主导按需供给、更加精准、深远、有效的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媒介的应用在旅游文化传播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覆盖面和普及率最广,到达率高,在旅游文化传播渠道中占据重要地位,能较形象地表现旅游产品的特征。
电视以其收视群体广大、能够提供视觉和活动图像的优势,成为当前旅游文化传播媒介的首选。
因此,电视在文化传播中具有较高感染力,对于旅游文化传播受众的影响大于其他媒体。
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要综合多种媒介的优势,通过传播媒介的融合,宣传“全国着名的滨海休闲度假基地”的旅游品牌,打造“文化创意之城”的旅游形象,从而实现“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四、结论
20XX年3月,秦皇岛市政府出台了《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重打造秦皇岛市国际旅游名城,这为秦皇岛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这些利好因素推动下,秦皇岛入境旅游人数迅速增长。
本文从旅游学与传播学的角度,探究旅游文化与媒介的关系,将传播战略应用到秦皇岛市旅游文化传播中,进而分析当前状态下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传播目标定位问题及文化品牌战略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综合数据进行市场定位和基于综合媒介进行品牌化文化传播的战略。
针对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的媒介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