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基于 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基于 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基于ROS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仿真摘要:ROS 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ROS 中每一套算法是独立的一个包,包与包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采用TCP/IP 协议(对用户隐藏,用户需要发布或订阅主题以提供或取得数据),采用这种形式是由于ROS 的算法包是由全世界不同的个人,学校或实验室贡献的,这样做可以降低耦合性,如果一个node 崩溃不会影响到其他。基于ROS 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开发设计的效率及降低成本。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基于ROS 平台移动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移动机器人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到其运动轨迹和控制方法,为后续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0引言

ROS 被称为机器人操作系统,其实ROS 充当的是通信中间件的角色,即在已有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整套针对机器人系统的实现框架。ROS 还提供一组实用工具和软件库,用于维护、构建、编写和执行可用于多个计算平台的软件代码。

值得一提的是,ROS 的设计者考虑到各开发者使用的开发语言不同,因此ROS 的开发语言独立,支持C++,Python 等多种开发语言。因此,除了官方提供的功能包之外,ROS 还聚合了全世界开发者实现的大量开源功能包,如思岚科技(SLAMTEC)就发布了针对其

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RPLIDAR 的ROS 功能包rplidar_ros。这些开源功能包与ROS 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开源生态环境。

ROS 的系统结构设计也颇有特色,ROS 运行时是由多个松耦合的进程组成,每个进程ROS 称之为节点(Node),所有节点可以运行在一个处理器上,也可以分布式运行在多个处理器上。在实际使用时,这种松耦合的结构设计可以让开发者根据机器人所需功能灵活添加各个功能模块。

1理论分析

1.1控制电机转动

电机的控制我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电机转动方向的控制,另一个为电机转速的控制。电机转动的方向我们用两个MCU 引脚来控制,假如PIN_A=1,PIN_B=0 时,电机正转;

PIN_A=0,PIN_B=1 时,电机反转;PIN_A=0,PIN_B=0 时,电机停止。电机速度的控制则需要一个PWM 输出引脚,我们通过控制输出不同的PWM 值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

1.2PID 控制

如果我们想控制小车以一米每秒的速度做直线运动,但由于地面的阻力的影响,会造成左右轮速度与我们想控制的速度不同,所以不会沿直线运动,这时我们就需要加入PID 控制,PID 控制的思想就是我实时的把轮子真正的速度采集回来和控制的速度对比,差则补,多则减。这样基本就可以实现理想控制。针对该小车的PID 算法如附录A 所示。

1.3小车转弯控制

图1 小车转弯控制计算分析

一般我们要是想控制小车以多少的速度前进或者后退,我们只需要PID 控制两个轮子的速度一致就可以基本做到。但如果要想控制小车以多少的角速度转弯,我们需要做一定的计算,如图1 所示。

1.4参数测量与计算

编码器用于计算轮子的移动距离。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高精度编码器太敏感,稍微抖动,会产生大量的不准确的值;

(2)计数器的溢出。

可以根据实际小车的尺寸算出所需数据。小车的各项参数如下:前后轮轴距2K=168 mm;左右轮距离2L=266 mm;车轮直径r=130 mm;电动机减速比1:30。

假设小车转向的角速度ω 为5 rad/s,转向半径R 为100 mm。由上面的公式便可得出各个轮子的转速:n1=n3=18.3 m/s;n2=n4=116.1 m/s。

1.5ROS 平台与底盘通信协议[5]

(1)ROS 底盘串口

ROS 平台与小车底盘的通信一般是通过串口或者CAN 总线。我这里采用的是串口,以下为我自定义的通信数据格式。

1)底盘串口部分

串口接收:小车左右轮速度,单位:mm/s(所有数据都为float 型,float 型占4 字节),10 字节:[右轮速度4 字节][左轮速度4 字节][结束符"\r\n"2 字节]。

串口发送:里程计x, y 坐标、线速度、角速度和方向角,单位依次为:mm, mm, mm/s, rad/s, rad(所有数据都为float 型,float 型占4 字节),21 字节:[x 坐标4 字节][y 坐标4 字节][方向角4 字节][线速度4 字节][角速度4 字节][结束符"\n"1 字节]。

2)ROS 平台串口节点部分

写入串口:左右轮速度,单位为mm/s,10 字节,[右轮速度4字节][左轮速度4字节][结束符"\r\n"2字节]。

读取串口:小车x、y 坐标,方向角,线速度,角速度,单位依次为:mm,mm,rad,

mm/s,rad/s,21 字节:[X坐标4字节][Y坐标4字节][方向角4字节][线速度4字节][角速度4字节][结束符"\n"1字节]。

2运动规划仿真

2.1属性配置

用moveit_assistant_setup 对机器人进行属性配置,如图 2 所示。

图 2 Moveit 属性设置

2.2关节运动仿真

通过moveit 成功用Rviz 进行了机器人关节运动仿真、整体运动仿真,如图3-图6 所示。

图3 urdf 模型关键运动仿真图4 Rviz 运动规划

图5 Rviz 呈现小车图6 Rviz 呈现运动轨迹

2.3运动仿真

通过Rviz 对机器人模块进行运动仿真(下图为Linux 命令代码操作),如图8 所示。

图8 命令直接仿真机器人运动

编写.launch 文件(c++编写)存放在package 包内的launch 文件(file)中,在Linux 命令框中用roslaunch 代码读取.launch 文件(文件中有机器人运动规划代码),如图9 所示。

图9 通过launch 文件编写代码对机器人进行复杂运动仿真用apt-get 在ROS 官网上下载摇杆包,通过摇杆仿真控制机器人运动,如图10 所示。

图10 通过摇杆控制规划运动路线

2.4控制模拟

右边命令框Arbotix Controller 是模拟摇杆控制器,系统通过采集摇杆节点输入数据想机器人节点发送topic 消息,并用rosrun 运行rqt_graph 弹出如下界面,对节点间的topic 话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11 所示。

图11 可视化节点消息图分析

用marker 进行第三方控制,控制图如下,如图12、图13 所示。

图12 第三方控制为图中红色部分(在rqt_graph 上的呈现)

图13 Rviz 下用控制完成圆路径

以上是前期准备中的一部分,分别为环境搭建与机器人属性设置、运动规划模拟、与Arduino 开发板实际对接应用、可视化界面呈现与分析、节点话题可视化分析。

3结果分析

以上仿真逐步实现从路径控制到小车的摇杆控制。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机器人运动现象,及相应的控制方法,为后续硬件的搭建与功能实现提供了参考。由上述仿真可知,在ROS 平台相应仿真软件的帮助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大幅度简单化,根据面向服务的思想,ROS 将硬件控制方式抽象成了话题订阅,实现了底层硬件和规划路径功能块的Service,本项目要做的是在两个模块中间协调通讯。

所以此项目将会把机器人设计成为两个板块,上位机树莓派通过ROS 的通讯协议接收

下位机Arduino 接收的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并进行SLAM[4] 与基于PID 算法的路径规划的运算预处理,再将预处理数据结果通过ROS 通信协议返还给下位机Arduino 进行数据结果解析并对包括舵机转速、摄像头朝向等外部控制参数进行直接操作,最终在运动控制进行直接体现。设计如图14 所示。

图14 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

4总结

针对当前研究室内环境,并同时实现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3]功能的移动机器人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开源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方案。以控制芯片Arduino[1] 为基础,将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移植到开源嵌入式系统当中,设计了基于ROS 的分布式上位机控制软件和实时操作系统的下位机程序,完成了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搭建,实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分布式控制。移动机器人所使用软硬件均开源,成本低、性能高、可扩展性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对该类机器人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附录A

PID 算法——diff_controller.h 源码

typedef struct {

double TargetTicksPerFrame; // target speed in ticks per frame long Encoder; // encoder count

long PrevEnc; // last encoder count

int PrevInput; // last input

int ITerm; //integrated term

long output; // last motor setting

}

SetPointInfo;

SetPointInfo leftPID, rightPID;

int Kp = 20;

int Kd = 12;

int Ki = 0;

int Ko = 50;

unsigned char moving = 0; // is the base in motion?

void resetPID(){

leftPID.TargetTicksPerFrame = 0.0;

leftPID.Encoder = readEncoder(LEFT);

leftPID.PrevEnc = leftPID.Encoder;

leftPID.output = 0;

leftPID.PrevInput = 0;

leftPID.ITerm = 0;

rightPID.TargetTicksPerFrame = 0.0;

rightPID.Encoder = readEncoder(RIGHT);

rightPID.PrevEnc = rightPID.Encoder;

rightPID.output = 0;

rightPID.PrevInput = 0;

rightPID.ITerm = 0;

}

void doPID(SetPointInfo * p)

{ long Perror;

long output;

int input;

input = p->Encoder - p->PrevEnc;

Perror = p->TargetTicksPerFrame - input;

output = (Kp * Perror - Kd * (input - p->PrevInput) + p->ITerm) / Ko; p->PrevEnc = p->Encoder;

output += p->output;

if (output >= MAX_PWM)

output = MAX_PWM;

else if (output <= -MAX_PWM)

output = -MAX_PWM;

else

p->ITerm += Ki * Perror;

p->output = output;

p->PrevInput = input;

}

void updatePID() {

leftPID.Encoder = readEncoder(LEFT);

rightPID.Encoder = readEncoder(RIGHT);

if (!moving){

if (leftPID.PrevInput != 0 || rightPID.PrevInput != 0) resetPID();

return;

}

doPID(&rightPID);

doPID(&leftPID);

setMotorSpeeds(leftPID.output, rightPID.output);

}

long readPidIn(int i)

{ long pidin=0;

if (i == LEFT){

pidin = leftPID.PrevInput;

}else {

pidin = rightPID.PrevInput;

}

return pidin;

}

long readPidOut(int i)

{ long pidout=0;

if (i == LEFT){

pidout = leftPID.output;

}else {

pidout = rightPID.output;

}

return pidout;

}

附录B

ROS 的C++库——Roscpp

ROS 系统接口

相机驱动

(1)camera_drivers

Streaming Camera Nodes

This API is for cameras that produce a continuous stream of images(原文)

获取与处理Kinetic 等其他图像获取设备的数据流

Polled Camera Nodes

This API is for cameras that produce an image only when polled. There may be multiple clients, each with their own response_namespace. These topics are only published in response to the request_image service. The polled_camera package provides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this API.(原文)

对每一个相机进行轮询等操作

(2)common_msgs(消息传递API)

负责对整个系统内部不同部分相互传递消息(通信)的API

(3)laser_drivers

激光测距系统API

(4)driver_common

其他驱动程序和常用的驱动程序工具类

(5)filters

为系统内的数据过滤,官方提供的过滤器接口以及实现

(6)laser_pipeline

将激光传感器数据转为三维数据

(7)image_common

ROS 系统中对于图像处理的组件

(8)image_pipeline

ROS 中的图片处理Pipeline,用于处理图像信息(如将相机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成OpenCV 可以处理的数据)

(9)ision_opencv

ROS 与OpenCV 的接口,提供实时图像的OpenCV 编程

(10)tf

ROS 中Transform Configuration(变换配置)相关的接口和组件

(11)tf_conversions

tf 数据类型的转换接口和组件

(12)actionlib

为ROS 系统中的Action Server 和Action Client 两个模块提供接口和工具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1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 思维 -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移动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 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功 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 随着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更多领 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 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 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智能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1

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实现.

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实现 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我们称这种机器人为自控机器人,以便使它同前面谈到的机器人区分开来。它是控制论产生的结果,控制论主张这样的事实:生命和非生命有目的的行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正像一个智能机器人制造者所说的,机器人是一种系统的功能描述,这种系统过去只能从生命细胞生长的结果中得到,现在它们已经成了我们自己能够制造的东西了 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嵌入式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嵌入式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彼此之间的特点也相当明显。例如很多行业:手机、PDA、车载导航、工控、军工、多媒体终端、网关、数字电视…… 1 智能机器人系统机械平台的搭建 智能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无轨道型的移动机构,以适应诸如平地、台阶、墙壁、楼梯、坡道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它们的功能可以借助轮子、履带、支脚、吸盘、气垫等移动机构来完成。在运动过程中要对移动机构进行实时控制,这种控制不仅要包括有位置控制,而且还要有力度控制、位置与力度混合控制、伸缩率控制等。智能机器人的思考要素是三个要素中的关键,也是人们要赋予机器人必备的要素。思考要素包括有判断、逻辑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动。这些智力活动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计算机则是完成这个处理过程的主要手段。 机器人前部为一四杆机构,使前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其高度,主要功能是在机器人前部遇障碍时,前向连杆机构随车轮上抬,而遇到下凹障碍时前车轮先下降着地,以减小震动,提高整机平稳性。在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了平行四边形侧向被动适应机构,该平行四边形机构与主体之间通过铰链与其相连接,是小车行进的主要动力来源。利用两侧平行四边形可任意角度变形的特点,实现自适应各种障碍路面的效果。改变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角度,可使左右两侧车轮充分与地面接触,使机器人的6个轮子受力尽量均匀,加强机器人对不同路面的适应能力,更加平稳地越过障碍,并且更好地保证整车的平衡性。主体机构主要起到支撑与连接机器人各个部分的作用,同时,整个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李晓明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412103.html, 更新时间:2006-8-9 17:25:55 点击数: 2742
简介:现在做一个移动机器人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车体自己可以加工,或买现成的;避障可以用超声阵列;
导航可以用激光测距 LMS;定位可以用电子地图加 LMS 加陀螺仪;然而控制软件却只能自己编写。本文 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相关链接 基于 VIA 平台的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的使用现在非常多,做一个移动机器人似乎也很容易,车体自己可以加工,也可以去 买现成的;避障可以用超声阵列;导航可以用激光测距 LMS;定位可以用电子地图加 LMS 加陀 螺仪;驱动可以用各种电机及配套驱动器或者自己做;通讯可以去买现成的无线通讯模块,可以 是数字的,也有模拟的;大范围定位可以用 GPS 模块,也是现成的;至于什么红外,蓝牙,甚 至计算机视觉都可以去市场上买,但是(然而)为什么做一个移动机器人还是这么难呢?尤其是 对一个新手而言。一个老外说过,硬件是现成的,软件算法杂志里有的是,很多可以在网上当, 但即使是一个博士生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完成一个实际可用的移动机器人。为什么?因为机器人 使用的困难在使用软件的设计上。前面那个老外也说过,现在什么都可以在网上当,唯独使用程 序不能。有过自己写移动机器人程序的人可能会理解这段话,当然也仅仅是可能,因为不排除有 很多机器人大拿一上来就可以写出很棒的移动机器人软件。
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软件开发是和硬件紧密相关的,甚至和机器人的体系结构也密切相关,同样是 移动机器人,有的是用 PC 控制的,有的是用多个嵌入式系统实现的,有的则是多机器人协同工 作的,操作系统有人会用 DOS,有人会用 Windows,有人会用 Linux,有人会用 Embeded Operation System。硬件平台有的用 x86,有的用 ARM 芯片,有的会用 DSP,通讯里面会 有串口,TCP/IP 网络,无线以太网,红外,蓝牙等,甚至驱动机构也不一样,有的是用腿,有

移动机器人的导航技术总结

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分为以下三种: (1)导航技术 导航技术是移动机器人的一项核心技术之一[3,4]"它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实现在有障碍的环境中面向目标的自主运动"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的导航方式包括:磁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其中,视觉导航15一7]通过摄像头对障碍物和路标信息拍摄,获取图像信息,然后对图像信息进行探测和识别实现导航"它具有信号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完整等优点,是移动机器人导航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基于非结构化环境视觉导航是移动机器人导航的研究重点。 (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8,9]"信息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所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形成对外部环境的统一表示"它融合了信息的互补性,信息的冗余性,信息的实时性和信息的低成本性"因而能比较完整地,精确地反映环境特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保证了机器人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目前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D-S证据理论推理,产生规则,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例如文献[10]介绍了名为Xavier的机器人,在机器人上装有多种传感器,如激光探测器!声纳、车轮编码器和彩色摄像机等,该机器人具有很高的自主导航能力。 (3)机器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目前,国内外机器人小车的控制系统的核心处理器,己经由MCS-51、80C196等8位、16位微控制器为主,逐渐演变为DSP、高性能32位微控制器为核心构成"由于模块化系统具有良好的前景,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模块化、标准化机器人控制器也成为当前机器人控制器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几年,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机器人控制器,如日本安川公司基于PC开发的具有开放式结构!网络功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我国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也已对这方面的研究立项 视觉导航技术分类 机器人视觉被认为是机器人重要的感觉能力,机器人视觉系统正如人的眼睛一样,是机器人感知局部环境的重要“器官”,同时依此感知的环境信息实现对机器人的导航。机器人视觉信息主要指二维彩色CCD摄像机信息,在有些系统中还包括三维激光雷达采集的信息。视觉信息能否正确、实时地处理直接关系到机器人行驶速度、路径跟踪以及对障碍物的避碰,对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视觉信息处理技术是移动机器人研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2

题目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授课老师唐延柯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教学单位德州学院 完成时间 2013年11月16日

一、摘要 (2) 二、引言 (2) 三、智能机器人的构成 (3) 3.1硬件构成 (3) 3.2 软件构成 (3) 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综述 (4) 五、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及分类 (5) 5.1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5) 5.2 智能机器人分类 (7) 六、展望与讨论 (9) 6.1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展望 (9) 6.2 建议及设想 (10) 七、结论 (10) 八、参考文献 (11)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摘要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n it presents the categories of intellectual robot, talks about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all works of life from several typical aspect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fter that, it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technology, suggestion and a tentative idea of myself,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Finally, it raises expectations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trend 二、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思维-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力。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

机器人设计论文

绿化植树机器人设计 摘要: 这个机器人是针对大量绿色植树而设计的,利用机械四足作为其活动方式,机器人通过视频识别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对地形与植被作出判断,然后通过自动行走系统移动到目标地点前面,再通过机械手取出携带的植物幼苗,通过这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进行种植工作,机械臂可以进行种植、培土、等工作。种植完成后还将用一层可分解的塑料薄膜覆盖植物幼苗,保证其在能够自行成长前的安全。 关键词: 绿化植树、四足行走、山坡作业、视频识别、机械臂操作 设计背景: 地球现在正面临着绿色植被在不断减少的危机,而人类也因为这样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量植树还原绿色植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依靠人力去做的话,效率始终不够高。所以在这里我想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大作业量的绿化植树机器人。 设计思路: 这个机器人,是需要面对山坡这样的陡峭地形的,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机器人的活动方式要求能够灵活的应对颠簸不平的土地,机械四足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势调整四足的高度,确保平稳的行走,这种活动方式才能使机器人轻松到达山崖大部分位置。移动起来必须十分的轻巧,以避免对其他植物的伤害。由于这个机器人对视频识别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当发现有杂草或者有害植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高温蒸汽将其杀死,来保证种植的植物幼苗的生长。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可以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详细具体设计方案: 一.整体结构: 1.整个机器人分成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是机械手臂,主要实现机器人的整个种植 操作,下部是机器人的机身和四足,包括:植物幼苗存放仓、红外线距离测量 仪、摄像头、电脑处理系统。 2.机器人是通过电力驱动的,所以必须携带储电池,也是安装在机身。 二.中央处理系统: 机器人的机身将安装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它主要调节机器人三 大系统:机械四足行走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要 接收和分析红外线距离测量仪、摄像头、机械臂传感器等反馈信息,以及控制四足 的行进系统、机械臂操作等。 三.机械四足行走系统: 1.机械四足的形状: 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很困惑于如何把握行走稳定与行走速度之间的平衡,后来设 想出仿人类四肢的关节加上圆形的脚盘这个方案,总体感觉可以满足行走的需要。 2.如何实现行进: 参考了机械小狗的设计,将机械四足连接在机器人的中央处理系统而成为一个整 体,接受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每次改变一个机械足的位置,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

智能移动机器人

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研究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各种各样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被研制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设计一个配置机械手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可以调速、转弯、抓取物体。涉及到双目摄像头定位、激光测距、电机控制、压力传感器等技术。 一、系统总体结构图 机器人系统主要由机械系统、驱动控制系统、视觉系统、传感器系统、上位机系统、电源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系统等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智能机器人平台采用了主从结构的分布式处理方式,由上位机系统来协调控制各个子模块系统。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处理机制,数据处理都在本模块的DSP处理器中完成。上位机只是负责数据融合、任务分解、策略选择制定、协调控制各子模块等工作。当上位机需要某个模块的数据时,子模块向上位机提供该模块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由于大量的数据处理都在各个子模块中完成,上位机得到的都是经过处理后的小量数据,大大减少了上位机的负担。采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上位机的效率,又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方便系统的维护。 二、机械手

该机械手的设计仿照人类手臂的构造,总共有五个自由度,包括抬手臂转动关节,肩转动关节,肘转动关节,腕转动关节,手爪旋转关节与手爪开闭关节。这种多自由度的设计使得机械手具有较大的灵活度,以适应抓取不同目标物体的要求。 三、控制系统 1、感知系统 感知系统也就是传感器系统,本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只包含两个传感器,一个是测障、测距用激光传感器,一个是抓物时压力感测的压力传感器。 红外测距传感器(简称PSD:Poison Sensitive Detector): 通常采用光学三角测量方法来确定机器人同物体之间的距离:传感器的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光,当红外光没有碰到障碍的时候,红外光保持前行;当红外光碰到障碍的时候,红外光反射回来,并进入探测器。这样,在反射点,发射器,探测器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探测器通过镜面反射,将红外光射入一个线性CCD中,由CCD测量反射光的角度,并由角度的大小来计算障碍物的距离。本机器人系统配置4路PSD传感器,分别以接近于90度的角度间距安装于机器人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和机械臂抓手的手掌内。 图2 PSD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压力传感器: 测得与物体接触的压力值返回给DSP分析处理:是否继续抓紧动作。装在机械臂抓手的每个手指上。 传感器系统结构图

ZSG-18型排爆机器人使用说明书

SDHT-18型排爆机器人 使 用 说 明 书 北京斯达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 名称:18型排爆机器人 品牌:斯达恒通 一、产品概述: ZSG-18型排爆机器人结构由行走机器人主体及控制系统组成。

行走机器人主体由箱体、电机、驱动系统、机械臂、云台支架、监视系统、照明灯、爆炸物销毁器底座、充电电池、牵引环等组成。 机械臂由大臂、伸缩臂、小臂、机械手抓组成,机械臂安装在腰盘上,腰盘直径220mm,大臂上安装有双电动撑杆和双气动撑杆;云台支架可折叠,其上安装有气动撑杆、摄像机、天线;监视系统由摄像机、监视器、天线等组成;在主体前、后部各安装有1组LED照明灯;系统使用DC24V 铅酸充电电池供电;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箱等组成。 排爆机器人可选装配件:爆炸物销毁器、尾翼、无线发射天线、五金工具(含刀具、钩子、耙子、钻头、剪子)。 排爆机器人折叠后外形尺寸:宽650mm*长910mm(不含尾翼)*高500mm。 排爆机器人质量为:90kg(不含附件、包装、控制箱)。 二、应用环境 公共场所(地铁、机场、火车站、商场、会议中心等)可疑物品转移、销毁。 哑弹排除、路边炸弹排除、地雷排除等应用环境。 危险生化及有毒环境内物品抓取、转移。 灾后废墟环境内侦察、探测,物品抓取、转移。 核辐射环境内物品抓取、转移,简单探测、维修作业。

三、技术参数 1 移动速 度检验 排爆机器人最高移动速度≥1.5m/s 2 爬坡能 力检验 在与水平面夹角为45°的斜坡上, 操纵排爆机器人爬至坡顶;将爬坡 行走中的排爆机器人在中间任意位 置停机1次,机器人能稳定在坡面 上。 3 爬楼梯 能力检 验 排爆机器人无需外力辅助爬上、爬 下角度为45°楼梯。 4 平地越 过障碍 检验 在水平面上横向放置截面 320mm*320mm、长度>800mm木方或 水泥方,操控排爆机器人能越过 5 通行宽 度检验 排爆机器人可通过宽度≤700mm的 路面 6 回转性 能检验 在水平水泥或沥青上,操纵机器人 可原地左右回转各360° 7 负载能 力检验 机器人负载能力≥140kg 8 拖拽能 力检验 排爆机器人拖拽能力不小于500N 9 手抓张 开尺寸 机械手手爪最大张开尺寸不小于 250mm

机器人设计方案

机器人设计方案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具有独立前进、转弯、后退、避障、救人等功能的救援机器人。 二、设计任务 1.电子控制组:设计好控制电路及原理图,各类传感器电路及稳压电源,并制作成独 立模块,按程序要求进行调试(超声波、雷达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感应距离)。 2.机械设计组:设计机器人各部分结构(包括机械手、身躯、底盘)以及各类传感器 模块的安装。 3.程序设计组:按照具体设计要求进行编程及调试、烧录等工作。 4. 三、设计思路 机器人在封闭场地内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搜索安装了红外线发射管的洋娃娃。一旦发现目标便向目标靠近,途中发现障碍物则侧移距离L或转弯角度a然后继续前进,当机器人与洋娃娃之间距离达到S(此时红外线传感器比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优先级更高)时,触发控制机械臂抓向小人,机械臂的“手指”部分装有压力传感器(或轻触开关代替触觉传感器实现),当抓紧小人时触发单片机控制(入口设一200W白炽灯光感返回或者程序倒退返回)机器人返回,并翻转电机松开洋娃娃。 四、场地模拟 有一封闭场地并设立一入口, 机器人从入口出发,利用红外线 传感器搜索救援目标洋娃娃,没 有搜索到时则继续前进,遇到障 碍物时侧移并转弯绕过障碍物继 续前进,直到接近目标控制机械 臂抓紧小人并返回,途中屏蔽掉 红外线感应,只绕过障碍返回。 返回到达入口白炽灯处手部电机 反转松开小人并复位。

五、机器人运作流程图:

六、电路模块设计 1.超声波发射电路: 2.超声波接收电路:

3.红外线发射电路: 4.红外线接受电路 5.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

6. 5V与12V直流电源电路 7.压力或触觉传感器 8.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1):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15【43】ShengL'Goldenbe唱AA.Robustdamping con们1ofmobilemalljpulators嘲.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meticsPanB,2002,32(1):126.132. 【44】ShengL,G01denbe唱AA.Neuralnetworkcon乜Dlofmobilemanipulators【J】.IEEE1h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200l,12(5):1121.1133. 【45】李磊,叶涛,谭民,等.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J】.机器人,2002,24(5):475—480. 【46】徐国华,谭民.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3):7—14. [47】L硼neEParker.CooperativeRoboticsforMulti_Target0bservation[J].IntelligentAutomationandSoftComputing,specialissuconRoboticsResearchatOakRidgeNationalLabomtory,1999,5(1):5—19. [48】MamricMJ.LeamingtoBehaveSocially【A】.FromAnimalst0Animats:IntemationalconferenceonSimulationofAdaptiveBehavior【c].1994.453-462. [49]ueyamaT,Ful(IldaT.self-o唱aIlizationofCellularRobotsusingRandomwall【wimsimpleRules【A].ProceedingsofIEEEI—CRA【c】.1993595—600. [50】王越超.多机器人协作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 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 ofMobileRobotResearch zHANGMing?1u,DINGCheng-jun,DUANPing (schoolofMech锄icalEngineerin舀HebeiUnivers时ofTecllnolo鼢Ti柚jin300130,China) Abstract:Thepresentresearchsituationofmobilerobotisanalyzedandsul砌arizedincludingitscomputercontrolsystem,infbmlationfusionof multi-sensors,enviromentrecogIlition,robotVision,roadfollowingandintelligentcon仃D1.IntheendthestudytrendofIImlti—robotcoordinationandmobilemanipulatorispointedout. Keywords:mobilerobot;infbmationmsion;road following;曲elligentcon仃01;multi—robot 作者简介:张明路,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 机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全国高校机器人及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编委会理事,天津市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高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1篇.主页:http://mes.hebut.edu.cll/inmechjVeb/index.htIIl 联系电话:022—265“506;E.man:zhangml@hebut.edu.cn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

第25卷第7期V ol.25No.7 控制与决策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0年7月 Jul.2010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 文章编号:1001-0920(2010)07-0961-07 朱大奇,颜明重 (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上海201306) 摘要:智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概括为:基于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基于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基于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人工势场;模板匹配;地图构建;神经网络;智能计算 中图分类号:TP18;TP273文献标识码:A Survey on technology of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ZHU Da-qi,YAN Ming-zhong (Laboratory of Underwater Vehicle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China.Correspondent:ZHU Da-qi,E-mail:zdq367@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412103.html,)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bot research areas.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path planning are classi?ed into four classes:Template based,arti?cial potential?eld based,map building based and arti?cial intelligent based approaches.First,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path plann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brie?y.Then,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s are pointed out.Finally,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are given. Key words:Mobile robot;Path planning;Arti?cial potential?eld;Template approach;Map building;Neural network;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1引言 所谓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就是机器人根据自身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自行规划出一条安全的运行路线,同时高效完成作业任务.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主要解决3个问题:1)使机器人能从初始点运动到目标点;2)用一定的算法使机器人能绕开障碍物,并且经过某些必须经过的点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3)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机器人运行轨迹.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己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报道.部分学者从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角度,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分为3种类型[1]:基于环境模型的规划方法、基于事例学习的规划方法和基于行为的路径规划方法;从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目标范围看,又可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从规划环境是否随时间变化方面看,还可分为静态路径规划和动态路径规划. 本文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具体算法与策略上,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概括为以下4类: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 2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 模版匹配方法是将机器人当前状态与过去经历相比较,找到最接近的状态,修改这一状态下的路径,便可得到一条新的路径[2,3].即首先利用路径规划所用到的或已产生的信息建立一个模版库,库中的任一模版包含每一次规划的环境信息和路径信息,这些模版可通过特定的索引取得;随后将当前规划任务和环境信息与模版库中的模版进行匹配,以寻找出一 收稿日期:2009-08-30;修回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5136);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312111000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ZZ97). 作者简介:朱大奇(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下机器人可靠性与路径规划等研究;颜明重(1977?),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生,从事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

工作报告之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

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 【篇一:搬运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4-dof搬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专业名称飞行器动力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3 年 10月 28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常用于搬运、喷漆、焊接和装配工作。工业现场 的很多重体力劳动必将由机器代替,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搬运机器人是可以进行自动 化搬运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最早的搬运机器人出现在1960年的美国,versatran和unimate两种机器人首次用于搬运作业。搬运作业是 指用一种设备握持工件,是指从一个加工位置移到另一个加工位置。搬运机器人可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以完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状态的 工件搬运工作,大大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世界上使用 的搬运机器人逾10万台,被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冲压机自动化 生产线、自动装配流水线、码垛搬运、集装箱等的自动搬运。部分 发达国家已制定出人工搬运的最大限度,超过限度的必须由搬运机 器人来完成。搬运机器人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涉及到了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 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领域,已成为现代机械制 造生产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编程完成 各种预期的任务,在自身结构和性能上有了人和机器的各自优势, 尤其体现出了人工智能和适应性。 应用搬运机器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 于应用搬运机械人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 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几乎都有搬运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 作生产。

智能式移动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摘要: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以电动机作为驱动系统,运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达到其智能移动的目的,实现行走、刹车、伸缩、回转等多种动作的操作。因此它具有机械化、程序化、可控化、适应性、灵活性强的特点。 前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现代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机构学、传感技术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我国研制的排爆机器人不仅可以排除炸弹,利用它的侦察传感器还可监视犯罪分子的活动。监视人员可以在远处对犯罪分子昼夜进行观察,监听他们的谈话,不必暴露自己就可对情况了如指掌。 智能小车,又称轮式机器人,可以在人类无法

适应的恶劣和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它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现如今已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快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实时、富有意义和挑战的设计课题。 正文: 设计方案: 一课题名称:智能移动式送料机器人设计 二机器人工作过程及设计要求 自主设计智能移动小车,设计一个取料 手爪装配到小车上,完成取料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设计,并进行机器人运动规划和取料虚拟仿真,使机

器人完成如下动作:沿规定路径行驶——工件夹取——车体旋转——手爪张开,将工件从储存处送到运料车上。 三机器人设计的内容 一机械手的设计:

机器人移动平台设计中英文翻译

附录: 外文资料与中文翻译 外文资料: Robots First, I explain the background robots, robo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t should be said it is a comm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results, for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attributed the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input on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y also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human development itself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th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people constantly discuss the natural process, in understand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natural process, people need to be able to liberate a slave. So this is the slave people to be able to replace the complex and engaged in heavy manual labor, People do not realize right up to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as well as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 objective need. Robots are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other words, we are accustomed to regarding robo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s a first-generation robots, also known as teach-type robot, it is through a computer, to control over one of a mechanical degrees of freedom Through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stored procedures, working hours to read out information, and then issued a directive so the robot can repeat according to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said the results show this kind of movement again, For example, the car spot welding robots, only to put this spot welding process, after teaching, and it is always a repeat of a work 1

基于FPGA的六自由度智能移动机器人设计解析

基于FPGA的六自由度智能移动机器人设 计 摘要: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指无需人工干预,可以自主完成行驶任务的车辆。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就是在具有障碍物的环境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无碰路径。遗传算法就是对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特性进行模拟而得出的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它是继模糊方法、神经网络、蚁群之后新加入路径规划研究领域的一种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及实验结果证明,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能够探索与改进一种新的路径优化方法。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遗传算法 Abstract: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can complete the task independently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Path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bile robot. Its task is to follow a certai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find a route to goal state from the initial state without collision path in environments with obstacles. Genetic algorithm is a simulation of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the simul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which is a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following the fuzzy methods, neural networks ant colony algorithm.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The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tic algorithm can be applied to the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which improves a new path optimization methods. Key words: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Genetic algorithm

机器人系统设计毕业版

2 机器人点焊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 2.1 机器人点焊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组成 机器人点焊系统由机器人系统、夹具系统、转台系统和焊接系统构成,工作站采用PROFIBUS+数字I/O实现彼此通信[3]。该系统电气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机器人点焊系统电气结构图 2.2 机器人点焊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 系统上电,初始化机器人的状态,主要包括机器人是否在原位,机器人工作是否完成;系统的水、气、光栅是否正常。系统和生产线控制器通讯,获取和机器人工作站有关的生产线的多个状态,如输送线是否处于自动状态;相关传感器的信号是否正常等。对于安全信号,则分等级处理,重要的安全信号通过和机器人的硬线连接,引起机器人急停;级别较低的安全信号通过PLC给机器人发“外

部停止”命令。系统的任务选择是由线控制器完成的,输送线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来确定车型并通过编码方式向机器人点焊工作站发出相应的工作任务,点焊控制器接受任务并调用相应的机器人程序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系统检测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如机器人发生错误或故障,系统自动停止机器人及焊枪的动作。当机器人在车身不同的部位焊接时,需要不同的焊接参数。控制焊枪动作的焊接控制器中可存储多种焊接规范,每组焊接规范对应一组焊接工艺参数。机器人向PLC 发出焊接文件信号,PLC通过焊接控制器向焊枪输出需要的焊接工艺参数。车体焊接完成后,机器人可按设定的方式进行电极修磨。

3 机器人点焊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硬件设计 3.1 安全保护系统 点焊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即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人员或设备构成威胁。在机器人动作范围内,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保护,这些隔离保护措施可以是隔离栅栏,光栅,光幕,空间扫描装置等。本设计采用隔离栅栏和光栅的保护措施。另外,系统中设有急停回路,以便各种突发情况下将系统停止,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机器人 引入机器 图3.1 安全门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