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2 课《湖心亭看雪》

预习知识点

课 前 预 习

一、作品梗概

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消极避居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便选自《陶庵梦忆》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张岱(1597 一 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 识 重 点

一、全文展示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描绘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的遇人之乐,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闲情雅致,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 是日更定矣

古义:这;今义:用于判断,与 “非” 相对。

2. 余拏一小舟

古义:我;今义:剩下。

(二)一词多义

1.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2. 余拏一小舟(数词)

上下一白(全)

3.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4.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动词,表判断)

(三)词类活用

1. 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 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四)重要虚词

1. 其

问其姓氏(代词,他们的)

2. 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 表示判断)

2.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更有似相公痴者”。)

四、鉴赏品读

1. 开头第一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地点。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作者在写此文时已是清朝初年,但仍使用明朝 “崇祯” 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故国之思。

一个 “独” 字,写出了作者有着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思想品格。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有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情思。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 “与” 有什么效果?

从总体形象入手,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

4. 课文是人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 “湖上影子” 的几句描写有什么特点?

三个角度:①未写西湖时,概括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③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中有关 “湖上影子” 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 “湖上” 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 “两三粒” 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此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互映衬。前者借 “客” 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 “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 之“痴”,为作者之 “痴” 找到 “同僚”,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 那里引起了共鸣,也与 “客”“和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 的精神的感染。

6. 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强调 “金陵人” 是“客”,有着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本以为自己的怀恋之情、隐逸之趣是无人理解的,但遇到知己时的欢欣只有他自己明白。

全 文 翻 译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连下三天,湖中人声与飞鸟声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寒气结冰,白汽弥漫,天和云以及山与水,上下全都雪白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隐隐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缩成一个小点,以及我的一叶小舟,舟中如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只见有两人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格外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居然还有您这样的人!” 拉着我一起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之后与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才知道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