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鉴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5、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
该诗是李白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古往今来,备受推崇,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送别诗之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欢迎来参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明:⑴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遗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 1985 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抵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纪比李白大,在坛上颇负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重,相互感情深沉,所以称之为“故人”.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季光景。
下:顺水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可以知也。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6)辞:告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在鲜花绚丽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失,只看见浩浩大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情味。
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分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谅的分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分别。
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分别,还由于此次分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相联系,在快乐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神往,这就使得此次分别有着非常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青称心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快乐,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此次分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华,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意思是什么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家喻户晓的送别诗,有着特殊的情味,为著名的浪漫诗人李白所写的,描写的是他与好友孟浩然离别的情形。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意思,欢迎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意思: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诗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诗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译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一、作品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二、注释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唐代诗人,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春天薄雾霭霭、柳絮如烟、鲜花掩映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碧空,一作“碧山”。
尽,尽头,消失了。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的尽头。
三、白话译文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四、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离别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离别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
尽:消失。
8。
唯见:只见。
9。
天际:天边。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
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黄鹤楼矗立于大江之滨,与北岸的龟山遥遥相对,上依河汉,下窥荆楚;鹦鹉洲供芳草于脚下,汉水长江交汇于眼前。唐宋以来,即是登临绝佳之处,墨客骚人,题咏甚多,最出色者莫过于盛唐诗
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把古与今、传说与现实、他乡美景与客子之愁巧妙地挽合在一起,并配之以白云、大江、晴川、洲渚阔大的背景,更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行人的渺小,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登览诗,所以李白游黄鹤楼时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后来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其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完全化用了此诗。黄鹤楼的楹联,以近人的一幅长联最为著名,上联云:“数千年胜迹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佳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下联是:“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晚清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曾两次重修黄鹤楼,今留下一篇《重修黄鹤楼记》和一幅名联,联云:“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均从江汉起;近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朝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老朋友向我几回挥手,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缮。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抵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颇负盛名。
李白对他很佩服,彼此情感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止境,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止境。
参考资料:一、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21:136-137二、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1:117-118创作背景佚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名酷爱自然、喜欢交友的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及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超级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搭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优秀13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诗仙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每每读起这首诗都能感受到当值不舍的离别之情。
山草香分享了13篇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篇一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篇二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
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
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
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
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意思: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翻译:
阳春三月,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与李白辞别,顺江而下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
唐诗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
初中素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注释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齐读课题
再读课题
质疑
交流
思考
学生动手圈画
分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交流诗意
对话交流
分角色读文
自由读、表演
评价
交流
自由练读
上台表演
指名读
集体交流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7.自己试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1.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
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学法
边读边思边议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送别的诗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指名交流李白的诗
生自由读
质疑分节朗读
评优缺点
回答上述问题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基本
考点
关键词语、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
重难
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法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法
引学法
学法
自学为主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谈体会
练读,
指名读,齐读
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自由读文,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从哪里知道的?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b、评价
c、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e、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脍炙人口誉满天下伫立凝视敬仰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