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解题)本篇以篇首句的首二字为题,主要在记述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讲述大道之理。

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段处理。

主旨在从时间、空间的局限说开去,引出相对主义的理论,贯彻其返真离俗的主张。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一),两涘渚崖之间(二),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三),望洋向若而叹曰(四):“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六),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七),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八)?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九),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解说(一)“泾流之大”:“泾”通径,直也。

“泾流”直冲的水流,形容其奔腾之势。

(二) “两涘渚崖之间”:“涘” 水边。

“渚” 水中的小洲。

(三)“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旋”转也。

或以回头为释,已有人指其非是。

因河伯之来,正面向大海,不能回头与海若交谈。

又有以改变其骄傲神色为释的,但“旋”之为转,只是回旋,不是改变,故亦非是。

《庄子·秋水》课后作业及答案

《庄子·秋水》课后作业及答案

《庄子·秋水》课后作业答案
1、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结合此篇选文谈谈对《庄子》语言风格的认识。

由《庄子·秋水》可以看出,《庄子》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使其具有宏肆有力的语言气势强化了语言的气势和说理的力度。

《庄子》往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想象丰富,境界开阔,语言风格别树一帜。

《庄子》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其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大胆借鉴神话传说,有时用韵,颇富有诗意。

2、怎样理解文中“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是没有终点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固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

即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3、仔细体会本文所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结构形式的说理效果。

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2秋水

2秋水

• 22.《秋水》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所受到的限制有 . 秋水》 ( ABD ) • A.时间的限制 B.空间的限制 . . •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 . • E.认识工具的限制 . • 2006年10月(本)多选 分 多选2分 年 月 •
• • • • •
2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语句中引申而出的有(B C E ) 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语句中引申而出的有 下列成语 A.狡兔三窟 B.望洋兴叹 狡兔三窟 望洋兴叹 C.贻笑大方 D.功亏一篑 贻笑大方 功亏一篑 E.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2009年7月多选 分 月多选2分 年 月多选
• 21.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 .下列《秋水》中的论据, 人的认识有限的有( 人的认识有限的有( B C E )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吾在天地之间, •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号物之数谓之万, •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五帝之所连, •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伯夷辞之以为名, • 2008年10月多选 分 月多选2分 年 月多选
• 四、与读分析(分值 与读分析(分值——6、8分) 、 分 • 36.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 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 教也。 教也。 请回答: 请回答: • A.这里说明了人的认识要受到哪几方面的限制 .这里说明了人的认识要受到哪几方面的限制? 人的认识受空间、时间、和后天教育的影响。 人的认识受空间、时间、和后天教育的影响。 • B.这里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这里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 排比、比喻。 •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类比论证 2006年1月(本)阅读分析6分 年 月 阅读分析 分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答案:B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答案:B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答案:D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A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ABC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DE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答案:BE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答案:ACD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答案:ABCD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B.庄周《秋水》C.李白《行路难》(其一)D.高尔基《海燕之歌》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ABD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三、名词解释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答案:时:按季节。

《庄子—秋水》和李商隐《安定城楼》比较阅读

《庄子—秋水》和李商隐《安定城楼》比较阅读

《庄子—秋水》和李商隐《安定城楼》比较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材料二: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指出材料二中尾联鹓雏、鸱、腐鼠的内涵,分析诗人抒发的感情。

【答案】鹓雏:拥有崇高怀抱的自己;鸱:贪恋权势富贵的小人;腐鼠:权势利禄。

诗人用《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狠狠地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的高洁,呼应前文的崇高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形象以及诗歌的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理解材料一中庄子所言中“鹓鶵”“鸱”“腐鼠”的内涵,然后再分析材料中尾联鹓雏、鸱、腐鼠的内涵,进一步分析诗人抒发的感情。

材料一中,惠子担心庄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派人追杀庄子,庄子给惠子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拥有崇高的理想;将惠子比作鸱,“鸱得腐鼠”表明惠子对功名地位的看重和贪恋;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鹓鶵”对“腐鼠”是不屑的,这是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材料二中,“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意思是“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对鹓雏猜忌个没完”,这是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视功名利禄为敝履,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结合李商隐的经历来看,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

所以诗人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怀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之能事。

秋水阅读附答案

秋水阅读附答案

秋水阅读附答案庄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厚,语言运用自如,灵便多变,能把一些奥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因此焉,河伯怅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因此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百川灌河_________(2)东面而视_________(3)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4)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寓言的寄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认为……轻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妙的东西全都会萃在自己身上。

(2)“晓得良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意对便可)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由对照,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见笑于人。

或:一个人应当有自知之明,要晓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以管窥天。

【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么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份组成。

前一部份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形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依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段,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段,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照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段,以确知事物和断定其大小极其不容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整体的无限性所影响。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 孔子和庄子的这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答案】1. 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 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然后浏览两则内容,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是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其一: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老子》和庄子《秋水》比较阅读

《老子》和庄子《秋水》比较阅读

《老子》和庄子《秋水》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节选自《老子》)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节选自庄子《秋水》)【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

①涘:岸。

①河伯:河神。

①若:海神的名字。

①虚:同“墟”。

①尾闾:泄海水之所。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分)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①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译: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②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译: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⑵阅读上面的文字,这则寓言演变成现代哪个成语并指出有什么寓意?(分)答:井底之蛙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参考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秋水中考真题

秋水中考真题

《秋水》试题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任务11-13题。

(12分)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2分)(二)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26.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7.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秋水(三)阅读《秋水》选段,完成9-12 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 分)①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闻:。

文言文《庄子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肇庆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庄子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肇庆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捂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沸湃究,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节选自《庄子》)文本二:子独不闻夫坎井①之蛙乎?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科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奸、蟹与科斗③,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④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繁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之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之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注】①坎井:浅井。

②甃(zhòu):用砖砌成的井壁。

③科斗:蝌蚪。

④跨跱:盘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B.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C.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D.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B.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思想C.莫吾能若也若:像D.而水弗为之加益加:更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名周,战国人,道教学派代表人物,其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秋水篇—东海之大乐》“公孙龙问于魏牟曰”文言文阅读

《庄子—秋水篇—东海之大乐》“公孙龙问于魏牟曰”文言文阅读

《庄子—秋水篇—东海之大乐》“公孙龙问于魏牟曰”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来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选自《庄子•秋水篇•东海之大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B.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C.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D.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庄子 外物》《庄子 秋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庄子 外物》《庄子 秋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材料三: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有删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使使厚币迎之.人皆有不仁人之.心B.衣以.文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C.有中道而.呼者人而.不仁,如礼何D.有鲋鱼焉.就有道而正焉.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秋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题目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秋水》阅读答案(1)灌:注入;汇入(2)面:面向;朝向;面朝(3)旋:旋转;掉转;转过脸(4)轻:认为轻;认为不值得看重;轻视12. 6分(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或者: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认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或:听到一点点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13. 2分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者: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言之有理也可)《秋水》阅读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②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________。

(2)老师傅剃头时_______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_______而痛,又因________而痒。

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答案】(1)G;guan;②;娇惯(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惯,音节 guàn ,音序为G,应先查字母G,再查音节guan。

习惯的惯,应该是习以为常的意思。

可以用纵容这个义项,组词为惯坏、娇惯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小沙的头发被推剪夹住,所以剃头让他吃尽了苦头,碎发落进脖子里,又让他感觉很痒,根据头发像针一样刺,可以用“如坐针毡”来形容小沙的剃头感受。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渚崖之间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渚崖之间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诶渚崖之间④,不辩牛马⑤。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⑦。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⑧。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⑨,望洋向若而叹曰⑩:“野语有之曰○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3,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6。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7,拘于虚也○18;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0。

今尔出于崖诶○21,观于大海,乃知尔丑○2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23。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24;尾闾泄之○25,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6;春秋不变,水①时:按季节。

②灌:注人。

河:黄河。

③泾(jìng)流:水流。

④两挨(sì):河的两岸。

挨:水边。

渚(zhǔ)崖:水洲岸边。

渚:水中洲岛。

⑤辩:通“辨”。

⑥焉:乎。

河伯:黄河之神。

伯,长者之称。

⑦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⑧东面:脸朝东。

端:边,尽头。

⑨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转,转变。

⑩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

若:即海若,海神。

○11野语:俗语,谚语。

○12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13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闻:学识,学问。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

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

少、轻,作动词用。

○14子: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

难穷:难以穷尽。

穷:尽○15殆:危险。

○16长:长久,永远。

见:表被动。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

○17以:与。

语(yù):谈论。

○18拘:拘束,局限。

于:被。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训练:《庄子-秋水》(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庄子-秋水》(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庄子•秋水》(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汇焉①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谄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焰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虻负山,商蚷③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掐井之蛙与?且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④,无南无北,奭然⑤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⑥。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节选自《庄子·秋水》)【注】①沁焉,茫然。

②甃,指井壁。

③商距,虫名,又称马陆。

④大皇,苍天。

⑤爽然,释然,形容丝毫不受拘束。

⑥大通,无所不通的大道。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3分)东海之鳖A左足B未入C而右膝已絷矣D于是E逡巡F而却G告之H海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指这样,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中的“然”词义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译: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②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⑵阅读上面的文字,这则寓言演变成现代哪个成语并指出有什么寓意?
答:
井底之蛙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参考译文: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