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15期(5月)CHINACOLLECTIVE ECONOMY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国内学者在引入和介绍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从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的范围与层次、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社会责任;概念;范围与层次;相关理论1924年,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 )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的创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解释。
同时,随着社会上不同时期的劳工运动、少数者权利运动、环保主义者和消费者权利保护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也不尽相同。
1953年,博文(Bowen H.R )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了“企业家们按照社会的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向相关的政策靠拢,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一种义务”。
麦克格尔(McGuire Joseph W.)将这一概念深化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不仅意味着企业负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越这些基本义务以外的其他某些相关责任。
在此基础上,戴维斯(Davis Keith )将社会责任的含义精确为了:“社会责任是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者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相关社会的福利。
戴维斯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即企业应该避免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同时为社会福利带来益处。
社会责任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个人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很少有研究微观层面的,比如微观组织行为、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工业组织心理。
我们收集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所有文献中,只有4%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个人层面的分析。
然而,这少数几篇个人层面分析的文章使企业社会责任方向的研究更加完善。
原因高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是组织参与社会责任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e.g., Greening & Gray, 1994; Muller & Kolk, 2010; Weaver et al., 1999a, 1999b) 。
例如,Ramus and Steger (2000) 发现如果员工能感受到领导有强烈的鼓励参与社会责任的信号,那员工就会产生、实施一些对自然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想法。
基于这些发现,有两个研究表示仅仅迫于制度压力、不是因为管理承诺而参与社会责任的组织,与那些把参与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组织想比是不同的(Weaver et al., 1999a, 1999b)。
基于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承诺的研究,一些学者发现这些因素包含价值观(Mudrack,2007),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吻合(Bansal,2003),还有个人对特定问题的关心(Bansal,2003; Bansal & Roth,2000; Mudrack,2007)。
不管有没有感受到,个人价值观是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所以了解价值观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是很重要的(Hay& Gray, 1974; Swanson, 1999)。
其他的一些个人承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一些实际利益的原因,比如对社会责任指导方针的清醒认识 (Weaver et al., 1999b) ,社会责任培训(Stevens et al., 2005),参加社会责任会议(Johnson & Greening, 1999; Weaver et al., 1999a, 1999b)。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测评体系、并对国内外CSR维度进行比较,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提出企业在处理CSR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现状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渊源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20余年。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我国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瞭望》杂志1985年第三期,而第一本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
此后,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随后,我国学者相继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全球性金融爆发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视角。
盛斌、胡博(2009)阐述了由金融危机到来引发的政府与企业一系列问题。
在经济繁荣之时,政府力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该任由企业倒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国家势必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另外,做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商业银行,关于它的社会责任也是备受关注。
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的贪婪性,引爆了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并且致使全球经济到目前为止仍发展缓慢。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文中用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实践对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做了统计。
其理论模型主要有四部分,分别设计以责任管理为中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础,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宋超王刚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 (2)1.1 CSR的概念形成阶段 (2)1.2 CSR的争议阶段 (2)1.3 CSR的后续发展阶段 (2)2 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研究 (4)2.1 国外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 (4)2.2国内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 (5)3 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研究 (7)3.1国外关于CSR评价的研究 (7)3.1.1 声誉指数法(Reputation index) (7)3.1.2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7)3.1.3 Fortune指数法 (7)3.1.4利益相关者模型 (8)3.1.5 KLD指数法(the KLD Index) (9)3.1.6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10)3.1.7 FTSE4good (10)3.1.8 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10)3.2 国内关于CSR评价的研究 (10)4 CSR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13)4.1负或无相关的文献 (13)4.2 正相关的文献 (13)4.3 我国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 (13)5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15)5.1 CSR信息披露的外在驱动因素研究 (15)5.1.1 来自规章制度的压力 (15)5.1.2 来自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15)5.2 CSR信息披露的内在影响因素 (15)5.2.1 成本和利益 (15)5.2.3 企业规模 (16)5.2.3 行业属性 (16)5.2.4 企业财务绩效 (16)5.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17)5.3.1 国外相关研究 (17)5.3.2 国内相关研究 (17)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20世纪初期就已经凸现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诸多学科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才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本文通过综述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讨其内涵、度量以及与经济后果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责任。
经济责任强调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法律责任则要求企业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遵循公平竞争规则。
道德责任强调企业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尊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自愿责任则是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满足最低限度的法律要求,还追求更高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度量为了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需构建相应的度量指标体系。
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包括财务指标、环境指标、雇佣关系指标、社区发展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环境指标主要评估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雇佣关系指标主要关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社区发展指标则衡量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
同时,还需要构建适合不同行业和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模型,以实现更全面、客观的度量。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后果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给其带来经济效益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此外,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对其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4500字
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目录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 (1)(1)企业管理与治理 (1)(2)经济后果 (2)(3)非财务绩效 (2)2国内研究 (3)(1)企业管理与治理 (3)(2)经济后果 (3)(3)非财务绩效 (4)参考文献 (5)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企业的重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要想在如今的社会持续向好地发展,必须重视社会责任。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报告间接反映出来,而且社会责任报告还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对国内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研究做了如下梳理。
1国外研究(1)企业管理与治理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企业管理战略的一种(Falck and Heblich,2007) 。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影响盈余管理行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代表对自身的信息有更多的披露,不仅符合道德标准,还能更好地满足法律法规地要求(Gelb and Strawser,2001),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会较少(Shleifer,2004)。
企业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能降低企业地盈余管理水平。
但是学术界也有学者支持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增多的观点(Fukui,2000;;Jensen,2001;Goel and Thakor,2003)。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对管理者来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因此企业的管理层会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
由于管理者存在自利动机,代理冲突广泛存在于高管于利益相关者之间( Williamson,1991),企业高管会担心利益相关者要求更换管理者。
因此企业高管会提升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表现出更好的履约能力并通过提供更多信息降低代理成本。
并且,通过这个举动可以与更多利益相关者结成契约,巩固自己的地位( Blau,1964) ,从而使自己被更换的可能性下降( Cespa and Cestone,2007) 。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国外, 社会, 责任, 企业, 研究相关词条:国外, 社会, 责任, 企业, 研究摘要: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激发了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探讨的浓厚兴趣。
文章总结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历程,包括学者的论战、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视野和相关衍生理论及实践研究,并对当前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实践,趋势引言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企业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的劳动安全保护等以及SA8000认证的实践,促使我国公众对CSR日益重视。
但是,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对于CSR的系统探讨相对较少,笔者拟就国外CSR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实践进行概述,并总结其研究趋势与前沿问题,以供CSR的研究者参考。
国外对于CSR的关注始于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大型企业,拥有经济优势的大型企业滥用其权力,使市场中其他经营主体与消费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加大,进而产生行贿、虚假广告、劣质产品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此后不久,Andrew Carnegie (1899)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
然而,受到时代背景限制,Carnegie的观点主要针对大公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
与此相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只是零星的、偶然的和不系统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来。
Oliver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
Howard R.Bowen(1953)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提出了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从而开启了关于CSR的现代研究。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共3篇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共3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1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日益普及和社会关注度的增加,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对企业的影响提供参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涉及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领域的行为和决策,对其所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负有责任和义务。
其内涵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三个方面。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顾及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社区和民众、政府等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自然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追求经济效益,创造利润并为股东提供合理回报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1. 经济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诚实守信、合规经营、建立品牌形象等方式,可以提高企业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客户信任。
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促进企业打造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 社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有积极的影响。
依据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需要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提供持续的职业成长机会、协助社会解决重大问题等。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示范作用,可以倡导更多企业积极关注社会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环境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等,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此外,企业还需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1.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透明度、社会影响力和伦理风险的企业实体。
因此,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成为了热门话题。
国外研究者通过对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社会责任承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探讨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济中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早期的观点主要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Carroll(1979)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
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础责任,即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法律责任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伦理责任超越了法律的要求,涉及到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慈善责任则是企业自愿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
Elkington(1997)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应当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履行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论强调了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相关者压力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供应商、投资者和社区等,对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对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业采取更积极的社会责任行动来满足市场需求。
员工希望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工作,这也推动了企业关注社会责任。
2、法律法规要求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例如,在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3、企业声誉和品牌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国外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3.Bowen(1953)给出的社会责任定义:
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 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和义务。
4. Davis(1960)认为:
尽管社会责任是一种很模糊的思想,但是应该体现在管理背景 中,企业的一些社会责任决策将会为增加长期经济收益提供好 的机会。
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萌芽期 1. 1895年,美国学者阿尔比恩.斯莫尔(Small,AlbinnW.)的观 点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萌芽 提出“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 的呼吁。 2.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首次提出“社 会责任”一词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行业内部和外部人的 需要的各种责任相联系,并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 在内,主张企业经营对社区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 认为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企业的盈利。
高级公司理财
Page 4
一、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 Milton.Friedman(1970)认为:在这种经济中,企业仅具有一 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 ,利用他的资源和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否定) Davis,Keith和Bloodstream,Robert L.(1975)认为:企业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益的同时,对维护和增加整个社会 福利方面所承担的义务。 Bauer A.Raymond(197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认真思考公 司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测评体系、并对国内外CSR维度进行比较,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提出企业在处理CSR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现状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一)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渊源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20余年。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我国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瞭望》杂志1985年第三期,而第一本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
此后,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随后,我国学者相继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全球性金融爆发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视角。
盛斌、胡博(2009)阐述了由金融危机到来引发的政府与企业一系列问题。
在经济繁荣之时,政府力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该任由企业倒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国家势必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另外,做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商业银行,关于它的社会责任也是备受关注。
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的贪婪性,引爆了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并且致使全球经济到目前为止仍发展缓慢。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文中用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实践对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做了统计。
其理论模型主要有四部分,分别设计以责任管理为中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础,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
企业社会责任国外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国外文献综述一、社会责任定义与内涵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股东、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
在国外文献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谢尔顿(1924)提出,他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道德责任相联系,认为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
随着社会对企业期望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二、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从最初的企业只需对股东负责,到逐渐意识到需要关注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文献中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三、社会责任的驱动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多种多样。
国外文献中指出,这些驱动力包括外部驱动力(如法规、舆论压力等)和内部驱动力(如企业价值观、品牌形象等)。
这些驱动力共同作用,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四、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关于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外文献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财务绩效,如提高品牌形象、增加客户忠诚度等;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对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成本、减少短期收益等。
这些观点的差异可能源于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差异。
五、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案例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经营战略和日常运营中。
国外文献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如苹果公司、星巴克等,这些企业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影响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显著提高其形象和声誉。
国外文献研究表明,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很高,并且更倾向于与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合作。
此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可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股票价格等。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其形象和声誉。
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文献综述
Annotated BibliographyKim, K., & Lim, H (2015). How d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influence corporate reputation? Evidence from Korean firm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31(2), pp. 383-396Kim and Lim (2015) hav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To be specific,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including toxic emissions and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has been examined in the journal articl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them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employ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for the research. Particularly, the research has collected sample data from Korean firms that were reported in Korea sustainability index database from 2010 to 2012 and the secondary data from publications to dom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s. The collected sampl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he finding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will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The journal article implies that enterprises could improve their company reputation by perform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Obviously, this journal article is useful for my research topic as it proves the positive relevance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ny reputation. Hence, the findings from the journal article could be cited as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my research paper.Khan, M., Majid, A., Yasir, M., & Arshad, M (2013).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A Case of Cement Industry in Pakistan.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Business. 5(1), pp. 843-857.Khan, Majid, Yasir, and Arshad (2013)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mpany repu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akistani cement sector. In this academic article,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hired as the method to attain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o be specific,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as the instrument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data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question by using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5 out oftwenty-nine cement manufacturing uni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units for the research. 125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stakeholders. 6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collected sampl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inferential statistics techniques, inclu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reputation. The academic article is a useful resource for my research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finding based 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ill be more credible. For this, the academic journal will be used as evidence to support my research project. But, it should be noticed that the research has its limitation because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examining the relevance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ny repu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akistani cement sector.Mandina, S.P., Maravire, C.V., & Masere, V.S. (2014).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nhancing company imag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6(3). pp. 152-170.This journal article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wheth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company image based on exploratory research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 In this research, Unki Mine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unit. In order to collect data for answer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s, both qualitative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were used in this journal article. In terms of qualitative approach, face-to-fact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on nine managers in Unki Mine, whil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on 100 community respondents. Regarding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collect sampling data from 208 samples b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technique. By analyzing the gained sampling data, the journal article found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corporate image. This implie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performan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building good corporate reputation. To a large extent, the journal article issued by Mandina, Maravire, and Masere (2014) will be useful source for my research project as the article proved corporate image can be enhanced by implemen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dditionally,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journal are attained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so that the findings are credible and reliable.Maruf, A.A (2013).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image. Trans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8), pp. 29-49.This academic publication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ny image based 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pany im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academic publication reviewed previous literature for lay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By reviewing previous literature, 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re identified. After then, virtual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hired as the instrument to collect sample data from 181 research samples in Nigeria. The gain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 this academic publication found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reputation of corporate. This academic publication could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project as it ha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mage of corporate. In addition to this, Maruf (2013)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mpany image. This could provid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company image effectively.。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探究综述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意识的觉醒,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重要的探究领域。
本文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探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探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分别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措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效果和评判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探究中的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国外探究第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探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外探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多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诠释模型。
其中,有学者主张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称为“三重底线”模型。
还有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利益相关者和利益冲突的管理,称为“利益相关者理论”。
此外,还有学者从利益最大化和稳定增长的角度,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第二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措施国外企业在落实社会责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阅历。
尤其是在环境保卫、员工权益保障、慈善捐助等方面,国外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措施。
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推行低碳和可持续进步战略;一些企业建立了员工权益保卫机制,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企业乐观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捐资助学、支持灾区重建等。
这些实践和措施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也对推动社会的可持续进步起到了乐观的作用。
第三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效果和评判国外探究机构和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探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和社会的乐观影响。
起首,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绩效。
探究表明,关注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增加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额。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满足度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文献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文献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从提出到得到广泛认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更是引发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必要性的两次学术论战。
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未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本文着重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之辩、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之辩以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必要性内涵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源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思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1924年,欧利文·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概念,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自谢尔顿正式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国学者都在争论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其中最著名的讨论莫过于贝利-多德、贝利-曼恩之间的两次学术论战。
(一)csr两次学术论战第一次论战:20世纪30年代,贝利-多德之间关于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战始于对企业经营者职能的讨论。
贝利认为,股东是企业的唯一委托人,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多德教授则认为,企业既有社会服务功能又有营利功能,企业管理者作为多方受托人,应该树立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之后,贝利和多德争论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多德放弃了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而贝利反而认为多德原来的观点是对的。
第二次论战:20世纪60年代初,贝利-曼恩之争使得贝利-多德之争得以延续。
曼恩批评贝利没有讲清楚为何企业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企业财富的问题,贝利则认为企业经营者适合担当企业利益相关者受托人和财富分配者角色。
之后,曼恩的思想逐渐转变,有条件地接受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二)csr反对派和支持派经过两场著名论战,学术界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在一定的规则内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派则认为除了股东利益外,企业社会责任还要求企业关注相关群体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21世纪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为一种具体的行动。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内容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当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与西方经济活动的问题, 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尤其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提起的。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国外主要观点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都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具体包括什么,具体责任之间是否有层级关系等持有不同的观点。
而在此只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观点。
1、同级观。
在这种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具体社会责任没有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
Eells & Walton(196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当企业在与社会领域发生互动而产生的问题以及治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原则”。
麦克奎尔(Mc 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
阿齐•卡罗尔(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而J.J.Brummer(1991)又进一步把企业责任划分为经济、法律、道德和社会四种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为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道德责任则包括企业就其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对人类福利具有重大影响力及有能力对行为及其后果加以控制;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低于社会要求的标准,及引起的后果,应受到惩罚。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文献综述
2022年11月第25卷第21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2022Vol.25,No.21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文献综述廖 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入。
企业作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是各种内外部资源的集合,联接社会各方利益相关体,提供人与人交往平台。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在达到经济目的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平衡与股东、职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等各方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进程、衡量方法以及常用度量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为以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认知;衡量方法;度量指标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2.21.036[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2)21-0123-030 引 言企业作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是各种内外部资源的集合,联接社会各方利益相关体,提供人与人交往平台。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在达到经济目的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平衡与股东、职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等各方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来,既有双汇“瘦肉精”、长生“假疫苗”、“老坛酸菜食品安全”等社会责任恶性事件的发生,也有王老吉、鸿星尔克以及白象集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功出圈,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进程、衡量方法以及常用度量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为以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提供借鉴。
1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Oliver Sheldon 1924年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Sheldon认为企业在谋取集团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需平衡企业内外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即企业对社会的道德责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社会责任度量方法国外文献综述[摘要]自20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一直备受学术界及企业界关注,如何更准确地度量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对国外学者对CSR的度量方法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一类方法做出评价,并总结出现存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度量方法1 声誉指数法声誉指数法是根据第三方声誉评级对CSR进行度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中。
CEP指数是最早的声誉指数,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它对纸浆业和造纸业24家公司的污染控制行为进行排名。
这一时期,CSR还没有形成一个框架性的概念,学术界对于CSR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环境保护被认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表现。
因此,CEP指数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财富声誉评级(Fortune index)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财富》杂志组织专家对“财务稳定性、长期投资价值、资产使用效率、管理质量、创新程度、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人才利用、社区与环境责任”8项声誉指标,按0~10分进行赋分,为各行业表现前十名的公司进行排名。
学者使用Fortune的排名结果表示CSR的履行情况。
KLD指数对各公司在社区关系、雇员关系、环境、产品、女性与少数民族待遇、军队契约、核力量、南非事务参与8个维度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分别赋分。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Waddock和Graves在1997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
他们依据专家讨论组的意见,对KLD各个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各个分数按权重加总作为CSR的总分。
另外还有CEP指数、CSID指数(Makni,2009)、Milton Moskowitz评级(Sturdivant和Ginter,1977;Cochran和Wood,1984)等。
对于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库不同,对于同一个国家的企业,根据研究者对CSR 理解的不同,选取的数据库也不尽相同。
由于具有权威性、数据的易获取性与持续性等优点,声誉指数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其局限性也一直受到诟病:第一,主观性。
虽然第三方评级一般由专家执行,但其主观性难以避免。
不仅降低了结果的客观性,而且可能导致不同评级者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Cochran & Wood,1984)。
第二,样本局限性。
由于能够列入评级结果的公司数量有限,能够收集到的样本也往往很小。
这就减弱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使得结论难以推广。
第三,地域局限性。
这些评级“本身就是为评估某些国家的企业而设计的”(D.Turker,2008),难以应用于其他国家。
第四,模糊性。
对于财富评级等排名类指标,“可能是公司形象与声誉(而非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相对排名”(Fryxell & Wang,1994)。
而对于KLD等评分类指标,缺乏对各个维度所占权重的考量;另外,将多维度的分数汇总为一维指标,可能掩盖某些对于特定公司或行业而言非常重要且相关的维度(Griffin & Mahon,1997)。
第五,可信度问题。
各机构的声誉评级虽然给出了评级依据,但是并未说明为什么选取这些范畴而不是其他范畴,甚至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范畴为什么能代表企业社会绩效(Wood & Jones,1995)。
如KLD 指数后三项与政治相关的维度令人费解,但KLD公司并未给出解释。
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基于企业自主披露的数据进行CSR指标设计的方法。
主要依据是企业年度报告、TRI披露、环境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早期有学者根据企业年报中对某一类社会责任信息是否披露,是描述性披露还是披露具体数字,作为CSR评分的依据(Beresford,1973,1975,1976)。
Bowman 和Haire(1975)根据食品加工企业年报中披露的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行数(代表年报中对CSR的讨论程度)计算CSR指数。
Abbott和Monsen(1979)设计了一个企业社会参与披露量表,根据对公司年报的内容分析,完成量表打分,据以对企业社会参与的各方面进行研究。
TRI(Toxics Release Inventory)是公司自主披露的,关于环境污染及有害废物处理的信息,是内容分析法中较受学者青睐的数据。
Hart和Ahuja在研究减排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从TRI中获取自变量减排量(1996)。
由于取自公司年报的客观数据,内容分析法克服了声誉指数法主观性、样本局限性等缺点,但它在其他方面暴露出一些局限:第一,数据本身可能是有偏的。
Bowman和Haire发现年报中对CSR的强调程度与声誉指数法中的Moskowitz 排名显著正相关;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公司关于社会责任行为的报告披露的内容与其实际表现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Ingram & Frazier,1980;Freedman & Wasley,1990)。
第二,披露内容不全面,且缺乏连续性。
企业在披露数据时,会选择性地多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或者有些企业仅在发生偶然性事件(如发生公益捐赠支出或由于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罚没支出时)时才披露相关信息,而平时对于社会责任信息不予披露。
这就会导致样本数据不全面且连续性不足。
第三,一些指标(如环境信息、慈善信息等)对单一因素的度量无法描绘CSR的整体结构。
如有研究表明,企业可能存在以慈善行为吸引公众注意,掩盖其环境污染行为的现象(Du,2014)。
若将单一维度或某几个维度的指标作为CSR的替代变量,结果可能产生偏差。
3 量表调查法量表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内容及CSR概念体系自主设计量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的方法。
量表调查法应用非常广泛,应用方式也较为灵活。
如Aupperle等(1985)根据Carroll的四维金字塔模型设计量表,度量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作为CSR的替代变量。
Quazi和OBrien(2000)构造了一个基于“企业责任范围”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后果的范围”二维模型的量表。
Maignan和Ferrell(2000)设计了一个企业公民量表,并在美国和法国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难以用数据精确测量的概念,量表调查法无疑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量表,涵盖所有需要考虑的维度,不受现有数据的约束。
但是,量表法也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必须在成本与信息的必要性之间做出权衡。
第二,问卷调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即使在题项设计及调研过程中使用尽量客观的语言或方式,也难以避免受到受访者的主观目的或偏好影响。
第三,多数学者以高层管理人员或企业各阶层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为主要内容设计量表,但这种认知并不能代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即这种量表难以获取企业事实上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信息,作为CSR的代理变量有失妥当。
第四,强迫选择量表也是一大局限(Turker,2008)。
因为量表中的选项有时可能并不能准确表达受访者的实际想法,这可能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4 小结与研究展望第一,度量方法难以统一,概念框架亟待完善。
从上文可以看出,这些度量方法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即使是相对最客观的内容分析法,在选取度量维度和度量指标方面,也是由研究者主观决定的。
由于各个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同,研究需要不同,偏好不同,他们所采用的度量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
度量方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公认的、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体系,各个学者在选取度量方法时,都是基于对CSR不同的理解。
因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的研究,仍然是有待深入发展的课题。
第二,很多研究对CSR的认识并不明确,所选择的替代变量并不具有代表性。
比如上文提到的Beresford,Bowman和Haire等将企业年报中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程度作为CSR评分的依据,国内也有颇多学者借鉴这种方法。
然而这些数据只能代表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程度,而不能代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
再如,Aupperle等(1985)设计量表度量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作为CSR的替代变量。
虽然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可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并不能表明企业实际上在怎样的程度上履行了社会责任。
这种“间接”的度量方法是缺乏说服力的。
因此,我国学者在选取或借鉴CSR度量方法时,必须明确研究所需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披露程度,还是其他因素,并对所选取的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匹配程度进行考量。
第三,研究应有所侧重,符合行业特色。
如上文所述,每一种度量方法都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
但是针对不同行业,企业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侧重点也不同。
比如对于造纸、印刷等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应该是研究的重点;对于食品行业,产品质量责任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等。
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度量CSR时,在难以兼顾各方面要求的情况下,应根据所研究的行业,选择更适合该行业的方法。
参考文献:[1]McGuire J B,Sundgren A,Schneeweis 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31(4):854-872.[2]Turker D.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scale development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5(4):411-427.[3]Griffin J J,Mahon J F.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Business & Society,1997,36(1):5-31.[4]Wood D J.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0,12(1):50-84.[5]傅鸿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述评[J].未来与发展,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