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77259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及问题,请及时反馈,以便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与流程。
附件:1.“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2.“危急值”登记报告流程3.“危急值”项目表 (各相关科室)4.“危急值”报告登记本附件:“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实行“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
2、医技科室人员在“危急值”报告前,应当做必要的验证,排除干扰,以免误报信息。
3、医技科室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后,应当立即用电话将“危急值”结果通知病区医护人员或门诊主诊医师。
4、临床科室接电话人员在确认危急值无误后,应立即将“危急值”结果转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5、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及时结合病情,对“危急值”进行分析、验证。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是否存在缺陷,必要时应当重取标本进行复查;如果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相符,应迅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6、技检科室、临床科室报告、接获、处置“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时间、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危急值检查项目与报告结果、报告科室、报告人、接电话人、接电话时间、主管医师/值班医师、处理情况等项目。
7、临床、医技科室应当人人掌握“危急值”范围与报告、处置程序。
8、临床、医技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是“危急值”报告、登记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经常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和处置的执行。
9、科主任或科室质控医师应当及时追踪、督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对“危急值”的处置情况,以确保干预措施或治疗落实到位,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的复核栏签名。
10、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和处置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科室的月度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对有违规的医护人员进行单项处罚。
“危急值”登记报告流程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用电话将“危急值”结果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相关项目。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卫生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检验科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
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验科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对病人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脑电图等。
2. 临床表现: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高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当采用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通常包括采集、鉴定、确认、报告和跟踪等环节。
1. 采集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测或治疗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验项目或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鉴定检验人员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应当及时核对样本、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和检测方法等,以防止因错误操作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3. 确认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时,应当及时通知已授权确认危急值的医师,进行再次确认。
4. 报告确认危急值后,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责任护士、病区负责人等报告,并记录到病历上。
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危急值的意义和可能的危害。
5. 跟踪医生应当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有效,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应注意的事项1. 报告负责人的选择医院应当设立危急值报告负责人,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审核危急值的识别标准和确认标准、解决危急值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错等。
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应当设立相应岗位,保障卫生服务质量。
2. 记录完整医生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检测结果、确认的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以备查验。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我院根据各学科临床工作实践总结、上报的危急值同时参考相关医疗文献,制定我院诊疗危急值如下:(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序号检验项目英文缩写单位低值(≤)高值(≥)标本类型1 血糖Glu mmol/L 2.3 25 血清2 血钙Ca mmol/L 1.5 3.5 血清3 血钠Na mmol/L 120 160 血清4 血钾K mmol/L 2.8 6.2 血清5 血尿素氮BUN mmol/L —36 血清6 血肌酐Cr umol/L —530 血清7 酸碱度PH —7.25 7.55 动脉血8 动脉血氧分压PO2 mmHg 30 —动脉血9 二氧化碳分压PCO2 mmHg —50 动脉血10 凝血酶原时间PT S —30 血浆1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S —80 血浆12 纤维蛋白原定量FIB g/L 1.0 8.0 血浆1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 ×109/L 3.0 28 静脉血、末梢血14 血红蛋白Hb G/L 60 200 静脉血、末梢血15 血小板计数PLT ×109/L 30 600 静脉血、末梢血16 淀粉酶AMS U/L —330 血清17 肌钙蛋白(心内科除外)TnT ng/ml —0.1 血清18 D-二聚体D-Dimer mg/L —10 血浆19 血培养———阳性全血20 降钙素原PCT ng/ml —10 血清专科专项危急值按照以下执行:肿瘤内科、放疗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血液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10×109/L (二)CT室危急值项目报告范围1、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3、脑疝4、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5、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除外复查病人)6、肺栓塞7、急性主动脉夹层8、消化道穿孔9、急性胰腺炎10、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11、眼眶内异物12、脊柱严重损伤(三)超声诊断科危急值报告范围1、腹部闭合性损伤:肝破裂、脾破裂、肾破裂、胰破裂2、胆囊穿孔3、急性胰腺炎4、胃肠穿孔5、小儿肠套叠6、急性阑尾炎7、盆腔疾病: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扭转8、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塞9、急性心包填塞10、升主动脉瘤11、四肢血管疾病:急性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12、腹股沟嵌顿疝13、睾丸扭转14、前臵胎盘、胎盘早剥(四)放射科危急值报告范围1、一侧肺不张2、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4、急性肺水肿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6、食道异物7、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8、外伤性膈疝9、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 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 (检验师 )或科主任报告。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相关情况,及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必要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
(二)登记制度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应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与门急诊均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时间及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X 线、 CT、MRI)、超声科、心电图室、病理科等科室。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续表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二)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关于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通知各科室:为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请全院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处置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危急值”结果。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医技科室在工作过程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一)检验科: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者姓名,并询问登记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门诊号(或住院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检结果、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二)影像科、功能科1、门诊病人及时与门诊接诊医师联系;住院患者与主管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报告。
2、遇重危患者,就地立即抢救,并请急诊科医师和主管医生协助抢救.3、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酌情启动院内急救预案.三、如病人检验或影像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范围,计算机系统应提示。
四、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放射科“危急值”1、一侧肺不张;2、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4、急性肺水肿;5、心包填塞、纵膈摆动;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食道异物;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9、外伤性膈疝;10、严重骨关节创伤:⑴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⑵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⑶骨盆环骨折。
(二) CT 室“危急值”1、 CT 发现脑内出血,出血量大于30ml,或脑干、丘脑出血,和/ 或出现脑疝者;2、CT 发现脑内新发大面积梗死,和/ 或出现脑疝者;3、 CT发现肺动脉内栓子;4、 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率大于70%者;5、 CT发现主动脉夹层或胸腹主动脉瘤;6、 CT发现脏器多发挫裂伤、多发骨折、胸腹腔积血,脑疝;7、 CT发现气胸,肺组织压缩70%以上;8、 CT发现膈下游离气体;9、肠梗阻、套叠、扭转;10、发现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者;11、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脉搏细数,肢体湿冷,血压下降。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出现具有紧急危险性和重要意义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报告并处理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损害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危急值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危急值定义和分类医疗机构应制定危急值定义和分类标准,明确哪些检查结果或指标需要报告,以及属于哪一级别的危急值。
一般情况下,危急值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危急值(危及生命)、二级危急值(可能危及生命)和三级危急值(需要紧急处理)。
二、危急值检测和核对医疗机构应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如果出现不确定的情况,需要及时通知患者重新检测,避免误诊导致患者损害。
三、危急值报告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向相关临床科室发出紧急通知,确保医务人员快速响应,减少危害。
四、危急值处理当医务人员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方面,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另一方面,需要严格遵照医疗机构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及时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备后续查询和追责。
以上流程是危急值报告的基本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流程有序、流畅。
除了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还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准确、及时、全面医疗机构在进行危急值报告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避免因误报或漏报导致患者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纠纷。
二、妥善保密医疗机构在处理危急值报告时,应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个人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及时跟进危急值处理情况,评估效果和满意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
总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情况,减少病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相应的流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定义危急值、报告人员、接收人员、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及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点。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检验结果,即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的情况。
二、报告人员1.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检验过程中对危急值的筛查和检验结果的判读。
2.报告医师/临床医生:负责接收并处理危急值情况,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危急值的日志,保留相关资料和处理记录。
4.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审阅危急值报告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三、接收人员1.临床医生:危急值通知会直接发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或者接班医生。
2.医疗安全科主任:危急值通知同时发送给医疗安全科主任,以便做后续的跟进和处理。
3.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如危急值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则需及时汇报给急诊科主任。
四、报告渠道1.系统自动报告:检验仪器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危急值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3.电子邮件:将危急值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作为备份和记录。
五、报告内容1.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等。
2.检验结果:详细描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
3.报告时间:标注危急值发现的确切时间。
4.发现人员:记录发现该危急值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5.报告人员:记录实际进行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六、处理流程1.检验过程中危急值发现: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筛查和判读,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报告医师/临床医生报告。
4.相关记录和报告:危急值处理完毕后,护理人员负责记录相关内容和处理过程,并保留相关资料作为备案和分析参考。
以上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简要描述,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杜绝患者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内窥镜、病理科等)和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1.检验科危急值报告(1)确认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在控,确认标本合格,确认操作正确,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正确。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同一标本,同一机器、同一试剂)并审核。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10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5)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科室或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2.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10分钟内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
(2)如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检查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或进一步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3.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患者基本信息,10分钟内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积极与临床沟通,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4.病理科危急值报告(1)病理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标本传输是否有误、标本检查及切片制作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二、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标准,对各项检查指标的危急值进行统一规定,以确保在达到或超越危急值时能够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2.危急值报告负责人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通常为检验科或影像科的临床危急值报告专员。
该人员负责接收、报告危急值,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危急值的报告标准医疗机构应设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清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并能准确操作。
4.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三、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发现危急值危急值首先需要医疗机构设定相关的临床危急值参考标准,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在实时返回给相关部门。
一旦检验结果或影像结果超出危急值,就应立即报告。
2.接收报告3.确认危急值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专员应立即核实患者的身份以及临床情况,并再次确认危急值是否属实。
如果确认属实,应进一步处理。
4.报告医生报告专员应及时将危急值报告转交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为确保报告准确无误,应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示警值及相关临床症状。
5.医生处理相关医生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告专员。
6.记录和追踪报告专员应在内部系统中记录危急值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归档。
医疗机构还应设立相应的质控机制,对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以确保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处理患者危急状况而建立,旨在减少患者因危急状况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和工作流程,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新生 儿)
钾
钠
氯
GLU
K Na Cl
总钙 TCa
尿素 UREA
肌酐 CRE
%
75
阴性时报告
mmol/L 2.2
mmol/L 2.2
mmol/L 2.8 mmol/L 120 mmol/L 80 mmol/L 1.5 mmol/L umol/L
高值
22.2 16.5 6.2 160 120 3.5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一、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 《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 时间、病人姓名、床号、病案号、临床科室、项 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 知人、接听人、备注。
• 二、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 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 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二氧化碳分压
• 正常值:4.67~6.00kPa(35~45mmHg)
• pCO2>6kPa为高碳酸血症,提示通气不足,示有CO2潴留, 为呼吸性酸中毒;<5.99kPa,为低碳酸血症,提示通气过 度,示CO2排出过多,为呼吸性碱中毒; pCO2>4.66kPa 时可出现呼吸衰竭,>7.32kPa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志之一; 当pCO2升至10.64kPa以上,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症状, 临床上称“二氧化碳麻醉”,首先表现为神经反应迟钝、 头痛、定向力障碍,进而出现精神错乱、昏睡、半昏迷至 昏迷,甚至发生抽搐。当pCO2升至15.96kPa时,几乎不 可避免地出现昏迷,伴足底反射消失,瞳孔一般缩小,颅 内压升高,危及生命,pCO2升高对病情的影响程度,与个 体有明显差异,与CO2潴留产生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当 CO2急剧潴留(急性呼吸衰竭),即使pCO2未超过 10.64kPa,亦可出现昏迷。
(孕妇≤10.0mmol/L ) • 服糖(75g)后2h血糖:≤8.6mmol/L
(孕妇≤10.0mmol/L)
肌酐
• 正常范围:44~115umol/L • 肌酐高可能会引发: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
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并发症 。
肌酸激酶
• 正常范围:25~173 U/L • 肌酸激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价值 !
钾
• 正常值:3.5~5.5mmol/L
• 低钾:<3.5mmol/L(原因:1.摄取减少 2. 钾向细胞内移行如胰岛素治疗、碱中毒、 周期性麻痹(低血钾型)等 3.尿中钾排泄增 加 4.钾从消化道丢失增加 5.大量发汗 )
• 高钾:>5.5mmol/L (原因:1 .补钾过多2 . 钾向细胞外移行如假性高血钾症、酸中毒、 胰岛素缺乏、组织坏死、使用大剂量洋地 黄、周期性麻痹(高血钾型)、使用琥珀酰胆 碱等 3. 尿钾排泄减少 4.皮质类固醇激素活 性降低 )
• 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疟疾、伤寒、副伤寒、再 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等。
血小板
• 成人正常范围:(100~300)×10^9/L • 显著增多:警惕血栓! • 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
纤维蛋白原
• 指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 成人正常范围:2~4g/L • 增高:脑、心血管障碍(中风,心肌梗
>36 >880
标本
(血气)动脉血
全血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项目名称 缩写 单位
低值
高值
标本
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 ALT 酶 谷草转氨 ALT 酶 ɑ-淀粉酶 AMY
肌酸激酶 CK
umol/L
U/L U/L U/L U/L
胆碱酯酶 CHE U/L
人类免疫 HIV-Ab 定性
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 范围
项目名称 缩写
白细胞系数 WBC
血小板系数 PLT
血红蛋白 HGB
凝血酶原时 间
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
纤维蛋白原
PT APPT FIB
酸碱度
PH
二氧化碳分 压
氧分压
PCO2 PO2
碳酸氢根 HCO3
单位 低值
×10^9/L 2.5
×10^9/L 30
g/L
40
塞),急慢性炎症:妊娠,月经期,糖尿 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多发性骨髓瘤, 手术后和吸烟者。 • 降低:先天性无纤维蛋白原症。
血糖
• 空腹:3.6~6.1mmol/L • 随机血糖:3.6~11.1mmol/L
• 餐后血糖:≤7.8mmol/L(孕妇≤5.1mmol/L) • 服糖(75g)后1h血糖: ≤10.3mmol/L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三、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 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 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 立即向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 记录及签名。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 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 四、科室领导及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 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S(秒)
S(秒)
g/L
1.2
7.25
mmhg
20
mmhg
45
mmhg
10
高值 30 1000 180
>30 >80
8.0 7.55 60
40
标本
全血 全血 全血 血浆 血浆 血浆
(血气)动脉血
(血气)动脉血
(血气)动脉血
(血气)动脉血
项目名称 缩写 单位 低值
饱氧和度 SatO2 RH血型 血糖(成人) GLU
缺陷病毒 抗体
>307.8 血清 >500 血清;1000 血清
<1200 血清
初筛阳性
血清
常见检验值原因分析
白细胞 • 成人正常范围:(4~10) ×10^9/L
•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晚期、分娩期、月经期、 剧烈运动、饭后、疼痛、极度恐惧及冷水浴后。
• 病理性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尿毒症、 白血病、传染性单独细胞增多症、组织损伤、急性 出血、严重烧伤、手术创伤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