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说课稿

甲午战争说课稿

《马关条约》的影响
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 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 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 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
《马关条约》的影响
4.允许日本在华 投资设厂,其他列 强援引“利益均沾” 的条款,争先恐后 在中国开设工厂,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 原料和廉价劳动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年。 •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
大 家 来 讨 论
《马关条约》是《南京 条约》签订以来最为丧权辱 国的条约,再看书上,书上 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从《马关条约》的哪 些内容可以看出《马 关条约》比《南京条 约》加深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
割地
赔款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 开口深入 开商埠 福州、宁波、 增辟通商口通商口岸 掠夺了很多中国劳 动力和原材料 开设工厂 设厂新增
《马关条约》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 国主权的完整。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 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 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 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预习 (1)背会《马 第五课《八 关条约》的内 国联军侵华 容和影响 战争》
(2)《甲午中 日战争》这 作业 课练习册写 完
谢 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 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 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 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 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 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 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 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中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本单元共包括两大主题: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二是中华民族的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列强侵华的范畴。

从列强侵华的过程看,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惨重超过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它又下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清政府腐朽落后的本质充分暴露,加速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是民族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

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民众认清了清政府腐败落后的嘴脸;也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民众进一步认清了列强对外侵略贪婪残暴的本性。

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属于列强的侵略行径,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同时也是民族觉醒的催化剂。

侵略越大、反抗越强,它催发了中国的有志之士的奋力抗争,是探索真正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开始。

甲午中日战争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主线中重要的一环,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以及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经过;②邓世昌与黄海海战;③《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写亲身感受,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锻炼学生比较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④通过分析补充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波峰中学刘艳丽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波峰中学刘艳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 这场战争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另一方面,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戊戌变法,近代化探索进入到政治制度领域。

同时,甲午战后一部分爱国实业家比如张謇等人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

因此本课内容与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事件均有联系,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段,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教师导学质疑,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黃海战役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我校所实施的“三环六步”教学方法,三环指“出示目标——完成目标——检测目标”,六步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巩固检测”。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算的上是践行“生命课堂”理念的示范课,“好”从“简约”二字体现出来:1、——简约仅仅16页的PPT,包含了课前引入、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巩固提高四个环节。

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

2、教学风格——简约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听课轻松,老师上课也很轻松。

听课轻松,与老师的天然的亲和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开的。

老师上课轻松,与她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赵老师的精彩呈现,是她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她称得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资深舞者”。

3、新授课程——简约第一环节:自学成才——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由其它同学帮助解答;第二环节:知识通关——同桌相互提问,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环节:走进历史——黑板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甲午中日战胜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

学生小组群学交流之后,老师问题层层引导,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对问题分析的精彩的呈现。

4、教学风格——简约看得出她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一方面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赞叹一位好老师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赵老师做到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都用到了“简约”这个词,简约除了能让学生容易形成整体感知,还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大量信息涉入而担心应接不暇或者无法吸收的焦虑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

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在这以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它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这一课内容作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A、掌握两次大规模侵华着战争的背景,剖析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B、掌握两次战争的经过,理解黄海海战、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表明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识记两个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内容对中国的影响,总结中国社会性质演变的过程。

D、运用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Ⅱ、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合作探究两次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原因2、运用史料来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3、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分析和强化两个条约签订的危害性4、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是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习斗志;以及面对强敌,中华民族儿女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此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大损失,激发爱国情怀,警醒国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史料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朝鲜半岛危机、中日实力对比•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甲午中日战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产生兴趣,但对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过程中关键战役的战术策略,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战争的过程、关键战役的战术策略以及战争的影响。

5.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剧、日本侵略扩张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民族觉醒,推动近代化进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十五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里只讲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

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

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2、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3、知道三国干涉还以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一起其他中国近代以来和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加深,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2、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以及对中国以后社会改革的影响。

五、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具:多媒体相关设备(硬件)历史课件(软件)采用以上教法、教具的理论根据是:①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多媒体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1894年,战争结果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后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甲午战争的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内外忧患,国内民生凋敝,民族危机加剧;外部列强虎视眈眈,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争夺愈发激烈,最终引发了甲午战争。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甲午战争的历程。

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开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丰岛海战到平壤战役,清军节节败退,日军占领朝鲜半岛。

第二阶段,从鸭绿江战役到旅顺口战役,清军在海上和陆地上都遭受重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从威海卫战役到辽东半岛战役,清军一败涂地,日军占领辽东半岛。

最后,我们来看看甲午战争的后果。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支付巨额赔款。

这一条约使清朝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加剧了国内民族危机,同时也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欲望。

然而,这场战争也激发了民族觉醒,民间兴起一股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潮流,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通过本次说课,希望大家对甲午中日战争有更深刻的了解,认识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我们要以历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一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节课“甲午中日战争”,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二的内容,关于这场战争其内容分散于第一和第二节课中,既涉及到专题二第一节的“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又牵涉到第二节的“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所以首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

故此梳理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经过、影响等几个部分。

1、本节课上承辉煌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下启抗争的中国民主革命,故三个专题串起来即辉煌、灾难到抗争的三大过程。

通过对专题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未及时跟上时代潮流,始终眷恋于东方帝国的“迷梦”最终导致落后,终得灾难且步步加深。

同时先进的国人和有识之士积极主动回应,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2、甲午战争不仅是改变中国与日本命运的一场重要海战,更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列强经济侵略手段由商品输出转向了资本输出。

二、学情分析:1、学习现状: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一月有余的高一新生,经过一个多月大致10节课的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虽然他们对高中历史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课业负担重以及初中历史副科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对干枯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缺乏独立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基本概况,理解甲午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条约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影评,读史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和准确的历史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感。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中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可歌可泣的牺牲。

教材从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揭示了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同时,教材通过插图、文献资料等形式,生动展示了战争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八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战争、英雄人物等主题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甲午战争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国际形势等深入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战争的历史意义。

2.难点: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史料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地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甲午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4.讲授法:教师针对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史料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战争期间的文献资料、图片等,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场景。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与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对本课的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四课内容,是整本教材中的一个亮点。

它上连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做下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课为我们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与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影响;也为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的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二)、课标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这一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能列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历史材料能够分析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成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运用归纳、对比、概括等的方法来了解历史,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西方列强是怎么一步步的侵略中国的,感受到民族危机;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难点: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二、说学情与学法(一)、说学情根据课程标准的安排,“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

对于这样一群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富于想象,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来自******(地方)的***。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优化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但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所以它是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举足轻重,在教学结构上承上启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概况、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英雄事迹;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视频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从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英雄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

四、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采取问题导学法、图片和材料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扥个,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从现象入手,前后联系,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从而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和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系列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了日本在国内资本主义矛盾驱使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中国战败并签订屈辱合约为结局。

无论从列强侵华过程看,还是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看,他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的史实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甲午中日战争》一共包含了5个子目: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以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由于本节需要2课时完成教学,这节课我计划讲授战争爆发背景和战争经过。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高中历史课标及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拟定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大陆政策;归纳战争背景,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道战争导火线、时间、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了解中国战败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老师在材料、问题的指引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这个过程,学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战争背景的叙述,使学生认清战争是由日本一手挑起的,蓄谋已久的。

⑵通过对过程和战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清政府在战争中腐败无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认识到社会制度腐朽是近代中国受辱的重要原因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说重难点本课重点:战争爆发的背景;中国战败的原因。

本课难点:战争是日本一手策划的,蓄谋已久的。

由于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计划采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为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他们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从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战败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不够清晰,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东亚地区发生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也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说课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其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扩,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

与此同时,两国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既是两国内部矛盾的外化,也是对西方列强压力的一种回应。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战争始于1894年7月,当时朝鲜半岛发生了东学党起义,请求中国援助。

中国政府派遣军队前往朝鲜,而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

随后,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发生了冲突,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的主要战场包括陆地和海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海海战,中国北洋舰队在此战中遭受重创。

经过数月的激战,中国军队在多个战役中失利,最终被迫求和。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全面胜利。

1895年4月,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彻底失败,同时也为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来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它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也促使中国开始反思和寻求变革。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东亚地区的权力转移,日本从此成为东亚地区的新兴强国,而中国则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此外,甲午中日战争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它标志着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埋下了伏笔。

通过本次说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也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战后的《马关条约》,以及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这一段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升华:通过讲解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定新课和标准就是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创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了“了解——感受——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运用电教媒体,能过“看——说——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能力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导入新课,提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导入课题燕释题“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接着简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再投影《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观察朝鲜与中国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的关系,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把握战争经过。

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在听、说中感受这段历史。

具体做法:1、从每个小组中各选一名学生利用《战争示意图》向大家讲述战争的主要经过,看谁讲得具体、生动,同时放《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让学生目睹邓世昌为车捐躯的悲壮一幕。

2、组织学生把课前预习时收集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和日本的残酷暴行的资料进行交流,揭露日本的的罪行,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国家献身的情感。

(三)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十五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里只讲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

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

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
2、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知道三国干涉还以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4、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一起其他中国近代以来和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加深,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
2、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以及对中国以后社会改革的影响。

五、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具:多媒体相关设备(硬件)历史课件(软件)
采用以上教法、教具的理论根据是:
①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多媒体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②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③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录像《近代中国》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那一部分,再现相关历史镜头。

(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段历史,放视频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集中精神,有一个好的开始)
紧接着我会进行解说,解说内容如下: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接着侵略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年后,日本为了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日甲午战争。

导入本节教学:
㈡讲授新课(33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归纳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概况的能力,带着问题看书使学生有一个方向,效果更好)
1、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着哪些困扰?
(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人民起义不断;)
2、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西方列强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各国对日侵略态度:(抓特征记忆)
略计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规范得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快速阅读战争经过,之后我会在PPT上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简图:(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战争的经过以及清政府的态度)
2、紧接着我会要求学生思考:主持战事的李鸿章为什么采取避战求和的政策?
①慈禧太后准备万寿庆典,对日避战求和——充分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
②李鸿章为保自已政治地位,不愿消耗北洋舰队的实力,——李鸿章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私欲。

3、插播电影《甲午风云》相关战争片断。

(这样做加深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印象,更直观的是学生了解甲午)
1 要求学生阅读《马关条约》谈判细节,从伊藤博文的蛮横嚣张和李鸿章的屈辱软弱中感受:弱国无外交!(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
2 要求学生归纳《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之后与《天津条约》比较,说明开放的口岸已由沿海伸入到内地。

(汉口、重庆)(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我会对学生设疑问,引导学生对条款逐条分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思考和加深《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从割地看,从割占面积比香港岛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它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从赔款数量上比《南京条约》赔款数目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数目巨大,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比过去增加四个说明危害严重
(不仅如此,列强的侵略势力还深入到重庆)
④为什么《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危害性就更加严重了呢
(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同样可以享受该权益,6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该条款对于其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对比能让学生更能理解甲午
战争的危害,同时还能复习学过的内容,一举两得)
1、紧接着我会讲解
①一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
的在华利益②二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之所以采用老师讲解的方式,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教师在讲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经过时,可联系当今台海局势,联系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做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情感教育)
(三)课堂小结(2分钟)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
最后我会用PPT把我的板书设计放出来: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我设计板书的出发点是力求简洁,精炼,学生易于记忆)
(四)教学反馈(7分钟)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了5道题目,题目由易到难,既检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894年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
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奉行“避战求和”政策
2、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的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 、俄、德 B、德、英 C、英、美 D、美、德
3、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马关条约》为止,开放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A、沙市
B、南京
C、汉口
D、重庆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B、增开通商口岸
C、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D、赔款白银二亿两
5、《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办工厂的直接影响是()
A、阻碍中国民族工业
B、刺激列强瓜分
C、列强深入内地
D、控制中
国财政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请学生回去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对中国来说仅仅只是危机的加深还是迎来了改革的转机呢?(这样做可以是学生发散思维,也为后面维新变法的讲解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