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三大民系

民系,一般是指民族内部有同类语言、文化、风俗,并互相认同的分支,最早见于罗香林教授的《客家学导论》,当前对于汉族内部民系的划分,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八大民系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

应该分为十六个民系更加合理。

八大民系是指北方民系、晋绥民系、吴越民系、湖湘民系、江右民系、广府民系、闽海民系和客家民系,十六个民系则是将进一步北方民系又拆

分成九个民系,分别是东北民系、燕幽民系、冀鲁民系、胶辽民系、中原

民系、关中民系、兰银民系、湖广民系和江淮民系。

而在广东省内,一般认为有三大民系,分别是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

潮汕民系,海陆丰人一般会根据其使用语言分别列入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而湛茂地区也会根据使用语言分入广府民系和福佬民系。

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定义较少有分歧,但关于潮汕民系和福佬民系,学术界并无统一说法,有学者认为潮汕民系也是闽民系的分支,理由是大

部分潮州人的祖先一般是经由福建迁移至粤东地区定居,而且潮州话和闽

南话很是接近。

但这一观点其实是存疑的,首先是认同感,潮州人很少认同自己是福

建人,但一般会认同自己是广东人,强硬将潮州人分入闽民系并不妥当,

其次是风俗,潮州人和福建人的差异其实并不小,如果仅凭妈祖信仰是不

足以归入同类项的。实际上,潮州人的说法还是基于潮州话作为前提来划

分的,也就是说,潮汕四市包括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讲潮州话的人群

是潮汕民系,而四市讲客家话的人群仍然属于客家民系,潮汕以外的地方

比如国内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北美、澳洲等国外地区,只要是讲潮州话的人群也会被认为是潮州人。

至于湛茂地区讲雷州话的人群,也有人认为属于闽民系,但闽民系的说法以地域命名,本身就存疑,六甲番人认为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古河洛民系。

只说三大民系,按祖先来到广东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是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最早来到岭南的广府人是赵佗所带领的秦军,而第一批潮州汉人是五胡乱华时的中原人,而客家人的最早祖先则是在安史之乱后迁移至此。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两千多年里,不断有汉人由北南下广东,很多后来者客迁来此后,也学会了当地方言,进而融入当地族群,成为新的广府人、潮州人和客家人,这些人群的到来时间就不再拿来讨论了。

广东三大民系

论文全文: 广东省的居民主要由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人民,外加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多个世居于广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组成。其中三大民系的人民是广东居民的主体。 一.三大民系的分布 广府民系: 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南海,佛山,东莞及以南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潮汕民系: 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汕尾等地区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深圳龙岗等地区。二.三大民系的特点: 1. 广府民系: 历史文化特征: 广府人主要由中原地区自秦以来的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其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人民的表现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的遗传,又受中原汉文化的哺育,更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多元化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征越族之际,珠江流域就开始得到开发,中原文化逐步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广东地域有建立起地域性的南汉政权. 经济开始自成一体的发展。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更是初具规模。到了明代,珠江三角洲成为当时岭南地域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清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的近代工业新兴产业更是发达。广州这座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府人民在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们以多层次的、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其文化精神特征有如下表现: 一.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广府民系的人们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善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 二.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精明能干,善于计算的素质和敢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正是广府民系人民善于经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创造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元化的农工商经济 三.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市侩性, 民系中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清代以来,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驰名全国。因商业活动的长期熏陶导致广 府民系的人们更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商业利益的意识往往制约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四.具有较为浓厚的宿命观。穗港澳地区的广府民系居民普遍存在迷信命

中国有三个省,姑娘不嫁外省,有钱也娶不到

中国有三个省,姑娘不嫁外省,有钱也娶不到 去年有一个新闻,说上海姑娘跟江西小伙谈恋爱,最终被一碗暗黑粉蒸肉吓回来了。 这虽然是一个假新闻,但也说明一个现象。现在大家交流频繁,各省之间谈恋爱的,互婚的很多。但是有三个省却有个奇怪的现象,姑娘不外嫁。 1.青岛姑娘不外嫁 大家看过《师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个天津姑娘说了一句话:天津九条河,不知我家顺着那条河来的,到我这儿第四代,活成了天津人。跟你走了,对不起我家上三代,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不单是我,都这样。 这就是说天津的姑娘不外嫁。 天津的姑娘为什么不外嫁呢? 这大概还是独特的文化归属感。天津是中国很有意思的存在。直辖市之一,但在经济上,它不像北京上海甚至也不像深圳这样风风火火的要创高峰,把日子过好就行了。也不追求最新鲜最时髦的东西。

而在历史上,天津也是中国很独特的一个城市。早些年做为北京的卫城存在。到了清末成为很多下岗军阀、清朝遗老们寓居的地方。使天津笼罩着一种奇特的,不像上海那么喧哗,也不像北京那样贵气,也不像广州那么商味的城市。 这种独特的文化,使得天津的姑娘有一种额外自信感,自我的价值观。她们大概也只认同天津男人那种自我淡定的价值观,天津姑娘能从天津男人身上寻找到最默契的三观契合。这也就造成了天津姑娘不外嫁的现象。 2.广东姑娘不外嫁 广东姑娘外嫁的情况也很少。我们知道,广东有三大民系: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客家人自不必说,他是宗族封闭概念很强的族系,客家姑娘只嫁客家郎,所以不要说嫁到外省了,就是嫁给本省潮汕或者广府人的都不多。 而潮汕人跟广府人外嫁的也不多。为什么呢?同样还是历史文化的原因,广东是中国地方特色很浓厚的一个地区,粤语、潮汕语或者客家话,这些语言外省人懂得很少。一个姑娘嫁到外面去,连话都无法沟通。还有习俗。广东的习俗是比较独特的,嫁到外面,各地习俗都不相同。比如不吃辣椒。而出了广东,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总不能单独给做一道菜吧。 所以,广东三大民系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姑娘不外嫁。

岭南民俗文化教案

《岭南民俗文化》教学要求及重点内容 执教:涂江 第一章导论: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岭南民俗的形成、特点与百越古族、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区别。对岭南民间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掌握岭南民间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内容: 1、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之所,历代南移的中原人与百越古族融合后,分别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 2、广府民系的特征:勇于开拓,兼容性强,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强。是岭南文化特征的代表。 3、客家民系的特征:宗族观念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弟”的特质。 4、福佬民系的特征:商品意识强烈。 5、岭南百越古族的概况:广东境内有黎、壮、畲、满、回、苗、瑶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但只有壮、黎、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其中壮、黎二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 黎族是古骆越族人的后裔,是广东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主要聚居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他们在生活习俗方面,仍

保留着部分古骆越族生活的遗迹。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广东的壮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等县。壮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牛王诞”。壮歌较有特色的是上帅一带的“年晚歌”。 广东的瑶族大致分为排谣和过山谣两大支系。排谣是聚村(排)而居,主要集中在连南、连县一带。过山瑶较为分散,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西山区。他们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是10月16日的“盘古王诞”。 畲族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发源地是潮洲的凤凰山。他们自认为是龙犬盘瓠的后代,对祖先的崇拜明显带有古代图腾崇拜的遗迹。 6、水上居民的风采:水上居民是指栖居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艇之中的居民。史籍上把这些人称为“蛋民”,根据不同的作业,又分为鱼蛋、蚝蛋、木蛋。蛋民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其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7、岭南文俗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变异。 8、岭南民间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

中原移民与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

中原移民与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 从自然地理方面来说,岭南主要指今广东与江西、湖南、广西交界的南岭山脉(越城岭、荫渚岭、都宠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的南粤地区。 先秦时期古越族人生活在岭南地区,北方五岭阻隔了南越与中原区地的联系,古南越人形成了自己的原始文化。经过10多万年的进化,南越地区一步一步从蒙昧、野蛮向文明社会迈进。到西周时期,南越作为一个族体已基本形成。 古代文献中所见的“仓吾”、“南蛮”、“南瓯”、“越骆”、“南海”等,主要指今天两广境内的古越人。南越族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商周以来,南越族便与中原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除东南面的通道外,粤北、粤西著名的“湘桂走廊”自古以来就是陆路和水路的南北通道。 《羊城古钞》载“周时,南海有五仙人,衣五色衣,骑五色羊,来集楚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间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这便是传说中公元前862年(周夷王八年)楚国兴盛起来,楚君(熊渠)派人至广州附近设置“楚亭”,治理和开发岭南。 后人为了纪念仙人和羊,便盖了一座五仙观(今广州市惠福西路),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以后又在越秀公园建立了一座“五羊石雕像”,这座雕像便成为广州城市的象征,后来又在越秀公园南边山腰建了一座“古之楚亭”牌亭以示纪念。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人民南迁,对岭南三大民系形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则发生在秦统一岭南之后、西晋时期、两宋时期三个阶段。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今广东省跨三郡十六县,大部分地区属于秦政治统治范围,南海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市),于是番禺便成为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南越族人结束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局面,岭南地区正式归入中央集权政府的版图。 战争结束,秦军就地留戍落籍,与越人杂居。而伴随秦军到达岭南的,除大批掌握各种技能的“亡人”、“罪人”、“贾人”以外,秦始皇甚至应龙川县令赵佗请求,另外征集一万五千名未婚女子南下“以为士卒衣补”,“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婚姻问题”。从此中原汉族人民一批又一批南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原人南迁。秦军进入岭南后,其主要集中在番禺(今广州)为中心的粤中一带,所以中原人与南越人的融合,最先也是在番禺(今广州)一带开始。 这些移民深受中原先进文化熏陶,素质较高,他们带来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制作砖瓦等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揭开了岭南民族文化发展新篇章。由于古代番禺(今广州)早期移民比较集中的这种历史地位,近代学者便把今天的广州

岭南文化历届作业参考

汉语言文学《岭南文化》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岭南汉民族中,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三大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黎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6、“牛王诞”是壮族的节日。 7、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8、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二、问答题 1、三大民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第一,广府民系。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操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等、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容易接受外国文化,同时又不忘本。 第二,客家民系。始终操客家方言,恪守“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谚训;念念不忘祖宗盛德;多以族团围屋而居;客家人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第三,福佬民系。他们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有冒险开拓、开放融合、搏采众长的精神,但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潮州功夫茶、潮剧、游大标、扣英歌等都是福佬民系所特有的。 2、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什么不同特质? 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对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具有传统的画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画的长外与优点而形成的;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粤菜不但吸收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而且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实业家大胆采用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文化思想上,兴办学堂、创办刊物、组建社团等宣传西方文化;在工商界中出现影响较大的“广铁”、“广彩”、“广船”、“广纱”、“广钟”等都是南北技术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第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提倡“创造新器”、“著作新书”、“启发新俗”等,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如高剑父、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洪仁玕、冯如、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第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唐宋时代广东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到了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汉语言文学《岭南文化》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2、“五羊神话”源于《说郛》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3、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惠能当年法道之说成集之名《法宝坛经》。 4、惠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夏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5、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幢寺《猛虎石》传说。 6、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是《海珠石的传说》,如今广州的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均与之有关。 7、惠能六祖是我国南宗教派创始者,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继传人。 8、惠能六祖削发受戒在广州法性寺,开坛说法是在韶关曹溪宝林寺。 9、“岭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10、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在新兴,一人是在兴梅。 11、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三大民系 民系,一般是指民族内部有同类语言、文化、风俗,并互相认同的分支,最早见于罗香林教授的《客家学导论》,当前对于汉族内部民系的划分,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八大民系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 应该分为十六个民系更加合理。 八大民系是指北方民系、晋绥民系、吴越民系、湖湘民系、江右民系、广府民系、闽海民系和客家民系,十六个民系则是将进一步北方民系又拆 分成九个民系,分别是东北民系、燕幽民系、冀鲁民系、胶辽民系、中原 民系、关中民系、兰银民系、湖广民系和江淮民系。 而在广东省内,一般认为有三大民系,分别是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 潮汕民系,海陆丰人一般会根据其使用语言分别列入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而湛茂地区也会根据使用语言分入广府民系和福佬民系。 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定义较少有分歧,但关于潮汕民系和福佬民系,学术界并无统一说法,有学者认为潮汕民系也是闽民系的分支,理由是大 部分潮州人的祖先一般是经由福建迁移至粤东地区定居,而且潮州话和闽 南话很是接近。 但这一观点其实是存疑的,首先是认同感,潮州人很少认同自己是福 建人,但一般会认同自己是广东人,强硬将潮州人分入闽民系并不妥当, 其次是风俗,潮州人和福建人的差异其实并不小,如果仅凭妈祖信仰是不 足以归入同类项的。实际上,潮州人的说法还是基于潮州话作为前提来划 分的,也就是说,潮汕四市包括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讲潮州话的人群 是潮汕民系,而四市讲客家话的人群仍然属于客家民系,潮汕以外的地方

比如国内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北美、澳洲等国外地区,只要是讲潮州话的人群也会被认为是潮州人。 至于湛茂地区讲雷州话的人群,也有人认为属于闽民系,但闽民系的说法以地域命名,本身就存疑,六甲番人认为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古河洛民系。 只说三大民系,按祖先来到广东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是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最早来到岭南的广府人是赵佗所带领的秦军,而第一批潮州汉人是五胡乱华时的中原人,而客家人的最早祖先则是在安史之乱后迁移至此。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两千多年里,不断有汉人由北南下广东,很多后来者客迁来此后,也学会了当地方言,进而融入当地族群,成为新的广府人、潮州人和客家人,这些人群的到来时间就不再拿来讨论了。

广东民系

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又称广府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广东珠三角、西部,香港,澳门,广西东部、南部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以粤语为母语,以南迁中原人为民系认同,以珠玑巷为迁徙象征,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式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 分布范围 广府民系,又称广府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广东珠三角、西部,香港,澳门,广西东部、南部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以粤语为母语,以南迁中原人为民系认同,以珠玑巷为迁徙象征,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式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所谓广府民系,即广州府民系,简称广府民系,并非只是指广州,而是通常指的是使用粤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按照这一说法,广府人的分布地域相当广大。有学者认为:“广府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广府人分布在粤中、粤西南、粤北,以及桂东南一带,人口约有5100万,其中广东约有3800万,广西约有1300万。”(此统计数字应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数字)[1]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一脉——逾两千年岭南文化的本源。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人民政府一直致力广泛宣传和强力运作该区的文化、旅游资源[2]。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未曾变更的中心城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3]。 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中国近代最大的开放港口之一广州),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加上强悍的民性,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继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国父孙中山就是杰出的代表! 该广府庙会、广府文化、广府民系、广府话(粤语)是广东汉族民系的分类,与河北省广府城、广府古城无任何关系。 国内分布编辑 广府人居住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佛山、南宁、梧州等大中城市。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修改

论文题目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08级 学号 200824021127 学生姓名区航宇 指导教师韩月香 完成时间 2011年 6 月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 区航宇指导教师:韩月香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 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这些民系与中原和岭南土著有着浓厚的族缘、血缘和文化渊源。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他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岭南民俗文化,即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也塑造了独特的居民个性:广府人以重商、开拓的商业文化著称;客家人以耕山、刻苦、重教的山地文化闻名遐迩;潮汕人则以亲海、冒险的海洋文化为人熟知。时至今日,三大民系仍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并以各自的优势促进岭南文化的继续向前发展。

岭南文化复习资料(网上找到整理过后)

岭南民俗的基本形态与特点 一、岭南的区域范围 岭南文化是指五岭(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一帶独特的地域文化。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條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具有浓厚的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二、三大民系及形成的原因 岭南在历史的发展和交融中,逐渐形成为三大民系。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民族中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它们有着不同的方言和习俗。其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 1、广府民系的形成。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2、客家民系的形成。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后来与当地的土著畲族部落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 3、福佬民系的形成。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洲、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三、三大民系的特点 1、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指群体心态和性格特征,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 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2、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 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 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福老民系的特点: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 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着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四、岭南民俗的主要特点: 一方面由于岭南人形成的原因,其风俗受到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岭南主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基本上是承袭中原而来,活动内容也大致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古越族先民特别的禀赋,对中原同化无形的抗拒,加上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岭南民俗仍然保留了它的许多特异现象,如广州的花市、阳江人年初一“行大运”;广州人

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是一个移民省份。古代为瘴疠之地,而如今却是繁华之域,如果没有几千年几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外来移民、南渡衣冠,是不可能有今日的。而移民多自北来,尤以河南,陕西,山西等中原一带为多。几经转折,几经融合,终入粤地。而据入粤之先后、与土著融合之程度,又形成汉之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或福佬)。三大民系各有特色,合为广东之三夺奇葩。 语言:广府说粤语(又称广州话、广东话、白话),客家说客家话(又称新民话、艾话),潮汕说潮州话。 聚居地:广府居珠三角、粤西、粤北;客家居粤东、粤东北、粤北,散居珠三角及粤西;潮汕居粤东四市。 入粤先后:广府》潮汕》客家 与土著融合程度:广府》客家》潮汕 人口:广府》客家潮汕 广府的代表城市为广州;客家代表城市为梅州;潮汕代表城市为潮州。 客家居山,潮汕靠水,广府山水兼居。 广府人善经商,客家多从政,潮汕两者兼之。 广府人会花钱,潮汕人会赚钱,客家人会省钱。 普通话水平:客家》潮汕》广府 饮食口味:广府潮汕好清淡,客家口味浓厚。 戏剧方面:广府有粤剧,潮汕为潮剧,客家为广东汉剧。 重学程度:客家》潮汕》广府 重商程度:潮汕》广府》客家 富裕程度:广府(珠三角)》潮汕》广府(非珠三角)》客家 团结程度:潮汕》客家》广府 男子身高:潮汕》客家》广府 女子相貌:潮汕》客家》广府 女子优秀程度:客家》潮汕》广府 重男轻女程度:潮汕≈客家》广府 大男子主义:客家≈潮汕》广府 超生现象:潮汕》客家》广府 体育:广府潮汕好篮球,客家好足球 海外侨民分布:广府多在欧美,客家潮汕多在东南亚 ■开放务实的广府人 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广府人是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也最早受到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最具开放性。广府人易于接受外来事物,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第一个工程师詹天佑、第一个飞行员冯如即为杰出代表。广府人具有冒险、创新精神,在近代史上极具反抗性和斗争性,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广府人敢为天下先,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华南人才汇聚中心。 广府人具有务实精神,政治观念较弱,商品意识却很强,而广州商人在清中期就已闻名全国。商品意识不仅弥漫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这就使得人们过于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民系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强烈的商品意识也带来了投机性的负面作用和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人开的商店中普遍可见供奉着财神——关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存在迷信命运,敬奉鬼神等不良风气。即使在学术思想上,他们也强调学以致用。 >>>>>

岭南民俗文化

南沙民系——广府民系(岭南三大民系之一) 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南沙沙田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1、百越古族与水上居民 (1)百越古族的基本情况:在原广东境内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满、回、苗、瑶族,都是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先后从外地迁入广东居住的,只有黎、壮、畲族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其中壮、黎两个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这两个族在风俗文化方面依然保留着古越族的一些特征,并与其他民族、民系风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的群体征象。 (2)水上居民:水上居民即蛋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蛋民。在过去,生活在这片南沙的人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劳苦大众,俗称“水流柴”。他们多是来自东莞、顺德和中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为求生路,背井离乡来到南沙做第一代“开荒牛”。他们生活艰苦、地位低下。被人贬称为“蛋民”。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以自己的勤劳勇敢把这片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滩地,开垦成润泽的农田。他们在这片大沙田上主要以出海捕鱼和农耕为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并且历尽沧桑,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如咸水歌,赛龙舟,麒麟舞等,构成了现在南沙沙田民俗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对南沙的咸水歌、麒麟舞和赛龙舟作简要介绍: (一)咸水歌 咸水歌是蛋民以广府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主要流行广州、珠海、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地,这些地区渔民长期与大海咸水打交道,此“咸水”之所以得名也。咸水歌以对唱为主。对唱多为男女情歌,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咸水歌在南沙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解放以前,生活在南沙的劳苦大众,平日工作辛苦,闲时便唱咸水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时期是咸水歌发展的顶峰时期。解放以后,许多的水上居民弃船登岸,一部分人在文化特征上与陆上人趋于一至,受广府文化的影响,与陆上人融为一体,不再以蛋民的身份出现,咸水歌也逐渐走向衰落。近年随着南沙大开发的推进,咸水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开发,又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麒麟舞 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的地区,全省传统麒麟舞表演多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行。以表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 •相关推荐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 潮汕,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是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中国岭南沿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仪式细节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

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麦婉华 来源:《小康》2022年第26期 广东拥有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形成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华侨文化、禅宗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态,在语言、绘画、音乐、戏曲、工艺、建筑、民俗、饮食等方面都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质。以此组成的岭南文化多种特色思潮交相辉映,编织成绚丽多彩的文化图景。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拥有独特魅力,深入推进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广东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其中,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正是“六大工程”之一。记者了解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于今年2月11日召开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具体来说,岭南文化“双创”是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东认真学习贯彻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精神。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融入中华文化大美。 盛夏初秋之时,广州阳光灿烂。漫步在东山口的街道上,黄墙红砖,绿树成荫。东山,曾经是广州的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东山小洋楼。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的砖红色楼房尤为显眼,这里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广东人长相

广东人面貌特点 广东人,一般指祖地、籍地在广东的人民。广东人主要分为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有瑶、壮、畲语及粤北土语,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常住人口达 12601.25 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增长 20.81%。 广东人亦称粤人。广东汉族是以由百越融合于汉族而形成的广府民系和潮汕民系的先民为基础或生长点 ,然后继续融合百越后裔和其他世居广东农村的少数民族的族体 ,甚至还融合了若干非蒙古利亚种族的血统 ,以及不断吸纳或融合全国各地入粤的汉族而形成的复杂的融合体。广东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至202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4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53%。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还有近年从全国各地移居到广东,获得本地户口的新移民;以及居住在海外的广东籍华人、华侨、华裔,港澳同胞等。 两广福建人长相都有个基本的共同特点,就是短宽脸,大五官,因为大五官容易散热。用另一个问题下某位的答主的话来讲,就是南方人长得像鱼鳖虾蟹,北方人长得像牛马驴羊。总的来说两广人就是大眼睛,双眼皮,深眼窝,宽鼻翼,大鼻头,突嘴,厚嘴唇,高颧

骨。还有因为短宽脸较为低的眉骨和宽大的下颌。当然五千年历史,北方南方东南亚欧洲基因串来串去的,可能有些人会出现某些外来人口的特征,单眼皮肿泡眼,长脸什么,不出奇。 广东一带主要分为三类人:广府、客家与潮汕人,三类人的长相均不同,福建文里有写过客家与潮汕长相。 第一类:广府长相:突颚、菱形脸、局促 广府人辨识度最高,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广东人长相”(百越型),多数具有个子不高、深肤色、突颚、颧弓外扩、眉眼较深邃、短阔鼻、厚唇的特点。从现在的审美来看,严重限制广府人颜值天花板的主要是突颚(骨性突嘴)带来的问题,使其具有唇部偏厚钝、闭合稍困难、三庭比例不均、侧颜扣分较多、土气感等问题,这些都有在两广文中写过。这类凸嘴与普通凸嘴不同,嘴唇周围组织膨出感较明显,嘴唇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较难做到自然闭合,说话时嘴唇的运动轨迹也不太协调…… 其次,突颚会使侧颜唇部膨出较多,鼻唇角偏小或人中较长,唇周肌肉紧张,下巴有后缩既视感,从现在的审美来看,明显的突颚对广府长相的男女颜值都有很大影响。引起突颚的原因,我猜测部分来自鼻炎问题,其引发的口呼吸会使牙槽骨发育异常,其次是粤语的发音靠前,有很多需要噘嘴与嘟嘴的发音,也会对突颚面容有影响(客家与潮汕长相也有一定凸嘴,但不会很明显)。广府长相的脸型为太阳穴凹陷、颧弓外扩的不流畅菱形脸,五官分布较局促或集中,普遍存在眉压眼的特点。

广东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你认为哪一个民系的影响力最大?

广东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你认为哪一个民系的影响 力最大? 粤先生家里住着广府,客家,潮汕,这汉民族'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家里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隋隆民系 隋隆民系,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分布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及国外北美洲、英国、北欧、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地区,以粤语为母语

隋隆人根源于秦朝遗民 秦末,中原战乱四起,河北人赵佗宣布独立,建立南越国,后亡于汉武帝。广府人的祖先远不止这些秦朝官兵,之后漫长的两千多年,每一次中原燃起烽火,都有大批汉人南徙,其中一部分越过江西大余梅关,来到粤北南雄的珠矶巷,休整之后顺北江南下来到珠江三角洲。广府人大都声称自己来自南雄珠矶巷,缘由正在于此,广府人中有不少是来自江西的 主要分为广府民系、高裔民系、潭溪民系、岽岸民系和粘米民系 广府民系包括围头,地域东起花都番禺、北抵清新怀集、西洎罗定封开、南达香港澳门 高裔民系涉及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属于粤语系统,与广府方言可以沟通,但因地域文化有异所以单列 潭溪民系包括江门市、珠海市,又称四邑民系,四邑话具有闽粤客和少数南越语特点,在海外粤语中仅次于广府话 岽岸民系包括从化增城东莞等区市,方言基本无法与广州音进行沟通 粘米民系祖先来自东莞,分布在惠汕,粘米话是粤方言一支演变出来的,兼具粤闽客特点又自成一系的混合型方言

循衡民系 循衡民系是客家人在广东的分支,客家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和政治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行动,尤其是南宋,因为金的军事打击,而退守到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大批中原世族和民众,带着对昔日荣耀的无比眷恋,纷纷离开家园,从中原向南大举迁移,南迁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这些客居异乡的人群,保持原来的方言,生活习惯与礼俗,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生活传统,因此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一个跨省民系,除官话外省份最多,而且有客家话的省份几乎都有官话。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粤东北,皆是海拔500—

2023年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性旳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旳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旳中原移民融合而成旳。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旳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旳是广州旳(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旳是(客家)民系旳风俗。 6、目前居住在广东旳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旳“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旳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旳是黎族,重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旳一种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重要旳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旳(西瓯)、(骆越)发展而来旳。 10、壮族较有特色旳节日是(四月初八)旳“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旳习俗 B阳江人旳习俗 C客家人旳习俗 D中山人旳习俗 2、三月三是(A)人旳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旳。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旳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旳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旳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应了以农耕为主旳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裔。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增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旳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旳风俗,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旳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旳(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三、论述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怎样形成旳?其各有什么特点?。 答:形成旳原因是: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旳中原移民融合而成旳,历史上中原移民入粤较大规模旳有四次,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旳主流。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旳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旳条件,又有得天独厚旳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因此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旳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旳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旳方向发展。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旳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关键旳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徙和重建家园旳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旳性格和一定旳“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岭南文化复习资料.doc

岭南文化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岭南工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人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一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 10、壮族教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11、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1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3、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色” “空”观念。 15、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唯舅为大的风俗。 16、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1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得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山同溪文化圈。

19、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20、朝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2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风格特点。 2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3、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功夫茶之功夫,不在茶叶,而是全在茶的烹法上。 25、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侯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 26、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2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形式。 28、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式地形长短而定。 29、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30、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合发展而成。 31、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兼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演。 3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他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33、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34、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自梳女和串隆闺。 35、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