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一等奖《<论语>十二章: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论语》就像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藏山,而其中的十二章,那更是闪闪发光的宝石!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索这神奇的《论语》十二章,看看为什么它能成为优秀教案一等奖的得主!先来说说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好像是孔子爷爷在亲切地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学习要时常温习,多快乐呀!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多开心哟!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呢!想想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新知识,回家后认真复习,那种掌握知识的感觉难道不爽吗?当好久不见的小伙伴来找我们玩,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要是有人误会了我们,我们不跟他们计较,这多大气呀!再看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哎呀,这就像是给自己照镜子一样!每天问问自己,帮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有没有做到。

如果没有,那可得赶紧改正,不然怎么能进步呢?还有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像是在说,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思考,那不就迷茫了吗?光想不学习,那不就危险了吗?这不就像我们走路,如果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不思考该往哪儿走,是不是容易迷路?要是光坐在那里想,却不动身去走,能到达目的地吗?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爷爷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乐在其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这多让人佩服啊!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因为没有新玩具或者好吃的就不开心,和孔子爷爷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第十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就像是在大声告诉我们,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换掉,但一个人的志向可不能被改变!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无论风吹雨打,它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土里,不会动摇。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论语(lùn yǔ)十二章一等奖教案论语(lùn yǔ)十二章教案3篇论语(lùn yǔ)十二章教案1这两天引导学生自学语文阅读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导了些方法(fāngfǎ),趁热打铁,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xué sheng)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决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多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缺乏之处,主要表现在:论语十二章教案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比照拟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质疑能力还比拟差,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论语十二章教案2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

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

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似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这是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疏通字音,积累关键文言字词。

如:“说(悦)”“省”“女(汝)”“知(智)”等。

2、理解语句意思,想象对话场景,联系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智慧。

2重点难点:提炼《<论语>十二则》精华,探寻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体系 3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三篇文言课文,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知。

然而,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学习《论语》的内容,仍非易事。

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了解儒家的思想,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关键的是在课堂的前几进行字、词、句的梳理。

字的读音,词的解释,句的翻译,可以扫清从认读、理解到表达中存在的障碍。

这也正是“言”之所在。

“言”是“文”之基础,而“文”是“言”之升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论语(一)导入(5')1、曾经有个大人,被两个孩子的一个问题给难倒了,这个问题是“太阳到底是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

这位老人知道是谁吗?你怎么知道的?【幻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今山东曲阜)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几则他和他弟子的语录,【板题:《<论语>十则》】(正音:论lún)。

《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资料】《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般认为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活动2【活动】论语(二)朗读感知,疏通音形(5')1、齐读课文,正音2、请小组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则,正音。

正音预设:说(yuè)乐(lè)愠(yùn)省(xǐng) 传(chuán)罔(wǎng)殆(dài)诲(huì)女(rǔ)知(zhì)凋(diāo)(三)理解句意,品味体验(12')1、齐读第5则,这一则讲了什么?“知之”应该是一种“知(智)”,可是,“不知”怎么也能说是“知(智)”呢?预设:(1)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正所谓“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弥补”;(2)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治学的严谨态度;(3)真正“知(智)”的其实不是“知”与“不知”本身,而是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即“自知”,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4)“不知”恰是“知”的起点,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5)……孔子就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标题: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章:背景介绍1.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论语》这部经典著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3 《论语》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内容包括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与弟子的互动。

1.4 《论语》对于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我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

2.2 让学生通过阅读《论语》十二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2.3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涵盖了《学而》、《为政》、《八佾》等。

3.2 通过解读《论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

3.3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每一章节的深入解读和讨论,使学生逐渐领会《论语》中的深刻哲理。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阅读、课外作业等。

4.2 通过讲授,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明确教学重点。

4.3 通过讨论和分组阅读,在师生互动中深化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领悟。

4.4 通过课外作业,拓展学生对《论语》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引发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兴趣和热情。

5.2 借助多媒体资料和实例,生动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段落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5.3 安排分组阅读,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形成多元化观点。

5.4 结合课外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形成深刻的印象和领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讨论质量、课外作业、考试等。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2《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并熟练背诵课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3.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4.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重点)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文体知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字音字形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三省吾身(xǐng)曲肱而枕(gōng)笃志(dǔ)箪(dān)愠(yùn)罔(wǎng)殆(dài)基础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2)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作“却"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2.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累累若丧家之犬)。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 对《论语》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1、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笔、学习任务单。

一、新课导入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最完整地保存了孔子智慧的书是哪一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讲授新知任务一:知人论世(自主学习)课前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出示PPT资料内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人生等方面的见解,领会其思想内涵。

学习孔子及其弟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字词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论语十二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人生等方面的见解,领会其思想内涵。

学习孔子及其弟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字词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论语十二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资料和教具。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准备字典和笔记本,用于查阅和记录字词含义和翻译全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及其弟子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及其弟子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学习字词:教师出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理解文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讲解。

探究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句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句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名句所蕴含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品读经典: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深入品读经典名句,培养文言语感。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使其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论语十二章的选取和解读:包括《为政》、《八佾》、《雍也》等章节。

2.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等。

3.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论语十二章的选取和解读(20分钟)1.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读一章论语,并讨论其中的重点观点和思想。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的研读成果和理解。

第三步:讨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价值观和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四步:运用论语智慧解决现实问题(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庭纠纷、职场道德困境等,让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进行思考和解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论语中获得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2. 提供一些有关论语的拓展阅读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儒家文化。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论语相关的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源。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含义。

2.掌握《论语》十二章的重要语句和道德原则。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掌握《论语》十二章的重要语句和道德原则。

2.理解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和思考。

教学难点:1.对于普遍道德价值和人际交往的思考和实践。

2.如何将《论语》十二章的道德原则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课本:《论语》相关章节。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参考资料:与《论语》相关的故事、文化背景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论语》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经典和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论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Step 2:内容解读(20分钟)结合PPT或教材,呈现《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语句,解读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孔子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是什么?-孔子如何定义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普遍道德原则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应对,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道德原则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如何遵循道德约束,维护公正和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Step 4:道德游戏(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论语》十二章的道德原则,体验不同角色、不同处境下的道德选择和决策。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和不断提升自己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实践《论语》十二章的道德原则。

Step 6:课后作业(自主学习,10分钟)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包括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对于道德原则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道德原则的探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教案编号:一等奖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言论和学生及后来的一些学者记录下来的语录的总称。

这些言论和语录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涉及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是我国古代经典哲学著作之一、本教案通过精选《论语十二章》中的部分内容,以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教育原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部分重要论述。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主题和思想。

(2)学会运用常用的教育原则和道德观念。

2.教学难点:(1)明确《论语十二章》的核心观点和个别论述的内涵。

(2)运用学到的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演示法:以教师示范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提问,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讨论发现法:通过小组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4.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汇报和教师总结,将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预习《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

2.情景导入:(2)教师出示孔子的名言:“吾道一以贯之。

”并请学生就此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3)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

2.难点:理解孔子的修身、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论语》。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感受孔子的智慧和魅力吧。

二、知孔子明《论语》1. 走近孔子(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2)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 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 岁,欲仕不能。

50-55岁,在鲁从政。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5-73 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3)孔子思想:政治思想:创立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他的做人准则。

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等。

2.《论语》(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2论语十二章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12论语十二章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 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人能够当我的老 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则应 当注意改正。”
拓展链接 感悟典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
拓展链接 感悟典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拓展链接 感悟典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
拓展链接 感悟典型
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窗以作共勉
句式:我把(
)这句话,送给

),但愿(

缅怀先贤 吟诵典型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典型语录手中拿, 温故知新传佳话; 儒家思想明今古,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目的
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 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 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台湾国学大师王财贵专家对学习典型作 品有两个观点: “孩子的启蒙教材应当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 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背读填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 者, 者不如 者。”
•子曰:“饭 饮水,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
,于我
。”
•子曰:“三人行, 而改之。”

而从之,其不善者
•子在 曰:“ 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
也, 不可
也。”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十二章的核心内容和思想。

2. 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语句,并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论语》十二章的文本资料。

2.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3. 黑板和粉笔。

4. 学生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提供一些导读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论语》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你对《论语》有什么了解?- 你认为《论语》有何意义?2.课堂讲解(30分钟)通过课件和黑板,讲解《论语》十二章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十二章的标题和内容概述。

- 每章的经典语句和其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每章的核心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 学生阅读和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学生阅读材料,让他们在小组内阅读相关章节,并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要汇报一些他们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4. 开展课堂活动(30分钟)开展一些与《论语》十二章相关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选择以下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论语》中的不同人物,演绎其中的对话和言行。

- 辩论赛:分组进行辩论,探讨《论语》中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 小组写作:让学生分组,选择《论语》中的一个章节,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深入研读《论语》,并参与到更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中。

2. 引导学生拓展对其他经典著作的兴趣,如《大学》、《中庸》等。

3. 指导学生写作相关的文章、论文,拓展知识面和思考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论语》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并鼓励他们自行阅读关于《论语》的研究资料。

《论语》十二章 顶级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论语》十二章 顶级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论语》十二章顶级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一、导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运用这些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2. 阐述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 运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研究《论语》十二章的章节内容;2. 分组讨论与思考,分享个人见解;3. 进行小组演讲,阐述个人理解与感悟;4. 制作展板,展示研究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论语》十二章相关的图片或引用相关的经典语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和内涵。

3. 分组讨论与思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各自的理解与感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演讲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个人的理解与感悟。

5. 教师点评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儒家思想。

6. 制作展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制作展板展示研究成果。

7. 研究成果展示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展板,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讲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在展示中展示的研究成果和理解深度。

六、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儒家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景点;2. 通过研究其他儒家经典,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3. 设计一些与《论语》十二章相关的小练或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精华,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该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了法律上的复杂性,并依据儒家经典进行了内容设计,尽可能避免引用不可核实的内容,保证了教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能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并背诵《论语》十二章。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难点(1)体会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思想观点,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与孔子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文学常识介绍(1)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论语》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文意理解(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指多次。

(3)全班共同翻译课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文意。

5、内容分析(1)引导学生逐章分析《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概括每一章的主旨。

例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要经常复习;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每一章所表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论语》十二章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论语》十二章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1《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可以为.师矣(做)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有人说,如果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孔子,那他就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如果他知道孔子却不知道《论语》,那他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论语》被形象地概括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孔子,一起探讨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第一课时,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研究重点文言词语,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解释一些不懂的词语。

比如,“通假字”中的“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等。

在再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疏通文义。

例如,解释一些词类活用,如“学而时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指出古今异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要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研究态度,改进研究方法。

留:饭疏食、三人行、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删:无1.饮食有度,饮水无偏见。

2.三人同行,必有我所学。

3.不仅要享受乐趣,更要追求内心的满足。

4.研究要思考,单纯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

5.研究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来。

6.修身养性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要像颜回一样追求高尚品质。

7.研究态度要虚心好学,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

8.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贪图不义之财。

概括每章内容:第一章:讲述研究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重要性。

第二章:探讨思想品德修养和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介绍不同年龄段的修身做人的方法。

第四章: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第五章:阐述研究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讲述修身养性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第七章:强调正确的研究态度和取长补短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述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贪图不义之财。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论语》中的第十二章,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修身做人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简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同时,《论语》也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因此我们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探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研究本课。

目标导学一:深入探究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品德修养。

其中,研究态度方面提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句子;研究方法方面提到了“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传不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句子;品德修养方面提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只有掌握了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同时,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之”,即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并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研究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这种研究态度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同时,我们也需要虚心向别人研究,不管对方的才能比我们高还是低,只要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就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二、联系生活,拓展提升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物质条件所困扰,很难保持颜回那种乐观的心态。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颜回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比如他的高洁学者风范和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同时,我们也不必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可以利用它为我们的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板书设计以学为乐论语》十二章研究态度:诚实谦虚、珍惜时间、宽厚仁义、修身做人、坚贞守节、勤于复、学思结合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四、不足之处在教《论语》时,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时间的控制,避免课时过长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研究效果。

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本课的知识目标是研究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是研究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的写法;情感目标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研究生活的乐趣。

在研究中,我们需要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到他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乐园的怀念和珍视,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七八年,他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些有趣的事物。

虽然他不确定现在的百草园是否还有那些景物,但是他确信自己的童年乐园是真实存在过的。

2.“我”与小伙伴们在百草园里放风筝,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如何产生的?明确: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共同享受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和自由的畅快。

这种快乐不仅来自于活动本身,更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3.“我”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其中的“老鹰”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大姐姐”,这个细节有何作用?明确:这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老鹰”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出游戏的场景和氛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同时,这个细节也表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玩乐,强调了团结和友爱的重要性。

4.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神仙”,他是如何帮助“我”的?明确:这个“神仙”是一个文化人,他在“我”研究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我”懂得了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开拓了“我”的视野和思维。

他的存在和帮助,不仅让“我”在研究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也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赏美好景物百草园——“乐园”听神奇传说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捕雪地之鸟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

当你的经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踏实的去做!板书设计已完整,无需修改。

这个世界上,只有贫穷和衰老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劲的。

其它的都需要努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鲁迅的《三味书屋》,正确理解他对私塾生活的态度,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研读《三味书屋》1.本部分主要是回忆对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述。

2.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来真实地再现私塾教育,其中流露出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但也有教师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鲁迅对这种教育持批判态度。

3.鲁迅对私塾教育持批判态度,但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二、探究文章主旨本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注重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但这节课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

在研究中,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当你的经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应该踏实地去做!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衰老是唯一能够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实现的事情。

而其他的目标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研究和成长。

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成长,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来克服困难和挫折。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我们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放弃,而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成功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成长,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