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语文七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显得枯燥无趣,甚至感到反感和恐惧,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孔子的生平简介,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反复诵读,正确理解并翻译《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熟读成诵,结合对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介绍,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修身和为学之道,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并翻译《论语》十二章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走进其中的一部分,研读《<论语>十二章》。

二、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四十而不惑(huò)不逾(yú)矩一箪(dān)食

曲肱(gōng)而枕之博学而笃(dǔ)志

2、理解词义

(1)“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2)“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3)“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圈出三类字:通假字,如“说”“有”。古今异义字,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四、理解赏析

学习前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学而》)

注释: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③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为③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⑤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日,每天。②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③为,替。④信:诚信。⑤传(chuán):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理解: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就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源于孔子。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法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