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增课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2)思而不学则殆
(3)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
答案:(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5)匹夫不可夺志也
7.走进文本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自我报告;珍惜时间。 (2)课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
则。
3.图解课文
1.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答案:有 又
2.一词多义
(1)而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
)
答案:(1)并且,顺接连词/却,转折连词 (2)了解/得到
3.古今异义
(1)思而不学则殆
﹒
今义:几乎;差不多
古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答案:(1)有害 (2)泛指多次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
﹒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2)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1)学过的知识
﹒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作状语,新的理解与体会 (2)每天
)
5.特殊句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译文: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 当老师了。
6.名句默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 ,不亦君子乎?” 。” ,不亦乐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七年级上册《伦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译文、解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2021/7/25
8
学习方法
1、4、5、12
学习态度
7、9、10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1、2、3、6、8、11
2021/7/25
9
第一章
2021/7/25
10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24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7:18:4717:18:4717:188/24/2021 5:18:47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8.2417:18: 4717:1 8Aug -2124-Aug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7:18:4717:18:4717:18Tuesday, August 24, 2021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2021/7/25
19
第十二章
2021/7/25
20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
仁德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021/7/25
37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二则》2 新人教版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诚实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乎? 传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 后面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 知新的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 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 略了动词“择”
《论语》巩固训练——解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 以 为师矣。”
新,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 论 语 》 十 二 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 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课文的特点,理解孔子的政 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 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 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 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朗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顺承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新课标)课件:10+《论语》十二章
· 课文 24 评讲
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 答。 为别人谋划诚心诚意了吗? 与朋友交往诚实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去复习了吗?
富安中学刘瑛
·
25
看谁填的对
(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 子 说——————————, ————————。 (2) 不义之财孔子怎样看。 ——————————,——————————。 (3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 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4)孔子认为读书与求学的态度是——————— —,——————————。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 子——————,——————,——————。 (6)孔子对于学习要常复习是—————————
· 3
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
墨子
荀子
4
·
5
·
6
·
7
·
8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 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 9
第一课时
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
· 10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孔子创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 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
·
背景 11 材料
《论语》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 零数之间常加“有”
子曰:“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
有志于做学问 站立,站的住。能独立做事情。
而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
迷惑,疑惑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的事情。比如:上天的旨
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 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越过,超过
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 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吃饭 粗粮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
胳膊
冷水。“汤”,热水
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示范朗读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能随心所欲。
矩。”
规矩,规范
文句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 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 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 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2)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8时35分27秒20:35:2710 May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8时35分27秒 下午8时35分20:35:2721.5.10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同“又” 顺承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吃饭
名词作动词
• 子曰:“饭
粗疏粮食∕饮水冷,水曲弯肱着∕胳膊
顺承
而枕之,
乐趣
正当手段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对于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2013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增课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于学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孔子的哲学观念,理解孔子仁学的基本理论;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仁学观念;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一、字词句解析二、孔子的仁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三、语言特点【思考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试作归纳。
2.《论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一、作品简介1.孔子其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梁纥老而征在少,时人谓之野合。
祷于尼丘,得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几任小官。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
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
想。
二、学习要点
❖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 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自己对学习 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 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 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绝”,一点也不,绝对没有。“意”,臆 测,“必”武断,“固”,固执拘泥, “我”,唯我独是。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 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 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 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启发。“观”观察。“群”,合群。 “怨”,讽怨。“迩”,近。
此章孔子指出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的 作用很大,可以“兴”、“观”、“群”、 “怨”等等,指出《诗》这一传统文化经典 著作对君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我国杰出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大力宣扬“仁 爱”学说,教育教学方面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整理了《诗经》《书 经》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 《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他与儒家的另一代表人 物——战国时期的孟子(他继承了孔子 的核心思想,并发扬为“仁政”,被后 世尊称为“亚圣”)并称“孔孟”,其 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许可、答应
古义:粗糙
今义:疏通,疏散
古义: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 一瓢饮(动词用作名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意动用法) 饭疏食饮水(名词动用) 切问而近思(形容词用作名词)
课文串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词语解释
贤:贤德。哉:表感叹的语气词,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 形竹器。食:饭。饮:水。陋巷:简陋的小巷。堪:能够忍 受。其:那。忧:忧愁。改:改变。其:代颜回,他的。 乐:乐趣。
句子翻译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 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句子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
第九章解读
第九章阐述的是求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求学态度,意思是要向 周围的一切人虚心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 方法: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 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取 长补短,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 东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20张PPT)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3日 星期二 8时3分 39秒08 :03:391 3 July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8时3 分39秒 上午8时 3分08: 03:3921 .7.13
-11-
-12-
子6 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古代盛饭用Leabharlann 圆形竹器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忍受
乐。贤哉,回也!”
-13-
子7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指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14-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饭
冷水 弯曲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对,对于
-15-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上午8 时3分21 .7.1308 :03July 13,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3日 星期二 8时3分 39秒08 :03:391 3 July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8时3 分39秒 上午8时 3分08: 03:3921 .7.13
谢谢大家
-22-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1 321.7.1 3Tuesday, July 13,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8:03:39 08:03:3 908:03 7/13/20 21 8:03:39 AM
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
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要珍惜时光。
有关“时间”的优美句子: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一万年太久,只争天天。
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 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 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域不断提升的过程。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得到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借 (这一点)做
了
[译]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多志也。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 8,子曰:“饭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饮水,曲肱
顺承而枕之乐,趣乐亦在其中矣不。正不当义手而段富且贵,
对,对于
第二章
2.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
“多次”不是确数 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办事 尽心竭力
真诚,诚实
传
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 事,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 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 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相传孔子出生地—尼山全貌
孔府历史面貌
山东曲阜——孔府鸟瞰图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且听风吟阁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 读,感受语言之美。
2.自由朗读,要求:读 准字音,声音洪亮。
品析探究苑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粗懂词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诲女知之乎(教导) (2)是知也(通“智”,聪明)(3)其恕乎
理解:颜回修身做人的品质。 圣人赞叹颜回: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贫 民区一间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 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虽然清贫却能保持顶天 立地的气慨,真是了不起啊!了不起!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代词,它。指任 喜欢, 何学问和事业。 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几个 在其中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也是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而
时
习之,不
同“悦”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分析文义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疏食饮水,曲肱
正当手段
而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承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日
三
省吾身:
转折 诚实
替 出主意 转折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传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于学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四章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故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