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班姓名: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1、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
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
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
下列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D.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像“犀利哥”、“2012”、“XX帝”、“蜗居”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4、烽火狼烟,晨钟暮鼓。
驿站梅花,鸿雁传书。
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C.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等都是大众传媒D.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5、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诞辰日。
每逢这个日子,都会有大量海内外炎黄子孙前往炎帝神农农耕文明发祥地湖北随州参加寻根谒祖活动。
2013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6月4日在随州开幕,主题初步拟定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这表明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测验
永年一中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验卷组题教师:施永福班级:姓名:学号:第Ⅰ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7月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以嘻哈的风格沿袭搞笑,自创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使之风靡全世界,成为2012年的世界“神曲”。
该音乐的背景元素取材于韩国的本土文化,反映江南区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但对其文化背景不熟识的西方国家亦越来越流行,并引起了世界的共鸣和关注。
这首歌曲引起世界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韩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的认可2.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三(浙江)讲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检测试卷(二)
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答案T。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答案T。
3.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答案T。
4.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答案F。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5.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答案F。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6.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答案T。
7.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答案F。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8.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答案T。
9.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F。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非传统文化。
10.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答案T。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茉莉花》作为一首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民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打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
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C.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巨大D.各民族文化是同质的答案 A解析《茉莉花》作为一首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民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打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故A正确;各民族的文化具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D表述错误,排除;B、C与题意无关,排除。
题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2.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综合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万里长城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2.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
这说明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B.文化影响社会生活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①世界观②人生观③价值观④发展观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反映经济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6.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采取的措施是A、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B、中央出台各项政策,整治小煤矿,保障安全生产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D、2000年我国依法共关闭了1100多个淫秽色情网站7、我们参观兵马俑,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8、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9、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6.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 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 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人爱用筷子 是对___________的继承。 A.传统思想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C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 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 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较强的融合性 D.明显的渗透性
• 27、答:(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1分) • (2)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基础。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 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 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且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 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4分) • (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 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 (4)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 (5)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1分)。
材料一: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 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 观月、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 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 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 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 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 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 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 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 的内容? (2)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人认为我们是应该一概 保留,又有人认为应全部抛弃?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
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8、文化传播有何文化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做?(1)文化意义: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如何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试卷(8)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夯实基础)(解析版)
政治期末复习测试卷(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A卷(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②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中华各族人民的实践,①错误。
②∶材料的主旨不是增强中国人民凝聚力的问题,②排除。
③④∶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③④符合题意。
2.疫情期间,各地开启“网课”教学,教师网上授课,学生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可以足不出户,安全地接受教育。
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A.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D.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答案】D【详解】D: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可以足不出户,可以通过网络安全地接受教育。
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符合题意。
A:材料主要强调借助大众传媒开展网络教学,不体现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A与题意不符。
B: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错误。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C错误。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答案:
(1)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 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 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 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 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 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 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的途径。
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 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 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
2.(2010· 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 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 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 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 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 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 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 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表明 (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 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稳定性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提升能力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但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 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 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 文化; 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 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 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 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 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 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 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⑴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⑵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 ⑷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⑸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⑴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⑵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⑷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⑸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⑵文化创新的意义 ⑶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⑷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⑸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知识串联
劳动者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经济生活
市场主体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平等竞争 公民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08年江苏新坝中学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验卷
2008年江苏新坝中学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验卷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广东省计划在2009年将“南海I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这有利于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④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要实现“大同世界”的梦想,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这是因为: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4.2008年4月21日(农历3月16日),是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延续流传多年的全国唯一的鼓车节,也是唯一由村民自发无组织无统领的民间活动。
豪情奔放骠悍狂野充满激情的鼓车会从远古流传至今不但经久不衰,反而规模越来越大。
从节日习俗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A.多样性 B.继承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5.2008年3月29日至4月3日,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
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
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6..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教育部将在北京、江苏、甘肃等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讲评
传 统 习 俗
传 统 建 筑
传 统 文 艺
具 体 形 式
传 统 思 想 社会制度的更替
影响 因素
传统文化
正 确 态 度
继承
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
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传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育的功能 “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
多样性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文化多样性 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 表现 ① 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 ②文化遗产 态度 必要性 内在要求 必然要求 意义
误区
误区: 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程序,以 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
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区别:
(1)内涵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 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 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化载体来展现。
(第五课)
• 材料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 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 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 征。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象征通 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 中国,带给全世界。 • 问题:(2)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 谈“火凤凰”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
考点四:文化传播的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 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 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整理版
文化 传播
文 化 文化继承性 要求 传 承 文化 与 继承 要求 文化发展 创 实质 新
文化 创新
原因、途径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要实现文化创新? •如何做到文化创新?
有关“文化多样性”的知识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①坚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 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
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2、传统文化的特征 3、为什么要继承好传统文化?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建设“学习型社会”
•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 •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 社会的内在要求。 • (4)“学习型社会”具备以下特点 • A、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 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 B、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 C、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对中外文化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2)当代社会为我们进行文化传播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3)我们应如何进行中外文化的传播?
参考答案: (1)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人进 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 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 程交流文化。中外商人的商易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 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外域文化也不 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 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 命。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学案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基本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其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重点难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简要概括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2、简要概括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3、全面概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全面概括文化创新的途径?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2、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东汕尾一模)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黑色幽默笑中带泪的叙述方式,获得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公募单元最高奖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由此可见()A.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B.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展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2、(2013广东韶关一调)经过16载的不懈努力,2012 年7月1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1.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原因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作为精神活动,总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
服饰、饮食、建筑等都有它的文化内涵。
而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更能集中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①从文化本身来看,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可使世界文化永保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和发展。
②从人类社会来看,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比较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简单地把文化的多样性等同于两者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1)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来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既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题目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及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区别开来。
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竞争、有矛盾,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反而使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具有了现实的必要性。
2014年学业水平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配套课件]
中华文化 播____________的使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 长期历史发展中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______________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相对稳定性 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的文化。
2.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重要标志 (2)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_________。 (3)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念 (4)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生 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 5: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1.地位: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_。 2 .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 ____________ 、 文字 、 口语 网络 印刷 ____________、电子和__________等发展阶段。
3.形式:__________、广播、电视、____________等。 报刊 网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 守旧主义 接 受 新 文 化 和 任 何 外 来 文 化 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统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
④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矛盾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和创新 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
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
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
”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
这表明文化具有()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53项。
这些文化遗产()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调,“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
文化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文化与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A.长城B.巴黎圣母院C.埃菲尔铁塔D.森林公园答案:D2.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B3.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端午节B.元宵节C.万圣节D.春节答案:C4.以下哪位是世界著名作曲家?A.马云B.贝多芬C.爱迪生D.牛顿答案:B5.以下哪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西游记》B.《哈利波特》C.《指环王》D.《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A二、填空题1.《红楼梦》是由清代作家____________所作。
答案:曹雪芹2.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___。
答案:牡丹3.世界上最古老的七大奇迹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金字塔4.乐器中,弹奏时用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吉他5.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京剧三、简答题1.简述唐代的诗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唐代是中国诗词的繁盛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作诗,诗词成为当时社会中的主要艺术表达形式。
唐代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追求意境深远,表达情感细腻,并注重音韵和格律的运用。
这些特点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唐代的诗词作品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想观念,为后人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谈谈文化多样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答案: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地区、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
文化多样性对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增加了人们的审美享受。
其次,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与不同地区、民族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自测题
平 凡凡 , 或是轰 轰烈烈 , 或 是催 人泪下的故事 , 无不折射出时代主旋律 、 传递着时
.
创新习题 .
代 的感动 。 上述材料说 明 ①优秀文化对人 的思 想和行为有积极 的影响 展 ③文化能 为社会发 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排名 l
— —
品牌名称 工 商银行
国家电网 中 国 移 动通 信 C C T V
拥有机构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
国 家 电 网公 司 中 国移 动通 信 集 团公 司 中 国 中央 电视 台
品牌价值 2 4 1 6 . 8 5 " f L元
2 3 5 6 . 5 7 " f L 元 2 2 7 9 . 4 5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9 . 2 0 1 3 年8 月1 9 日至2 0 日,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 。 习近平在讲话 中强调 , 要加 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 全面提高公 民道德 素质 , 培育知荣辱 、 讲正气 、 作奉献 、 促 和谐的 良好风 尚。 从 文化生活角度看 , 这说 明 ( )
2 . 以下新闻报道 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2 0 1 3 年6 月2 21 3, 中英两国央行签署2 o o o 4 L 元 人民币/ 2 0 0 " l ' L 英镑 的中英双
边 本 币互换 协 议  ̄2 o 1 3 年6 月2 0 3, 1 中国航天员 首次 太空授 课活 动成功举 行  ̄2 0 1 3 年6 月2 2日, 云  ̄2 m3 年5 月2 7 日, 《 中国共产党党 内法规 制定 条例》 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过年(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根基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②夸大了过年的作用。
过年即庆祝民族节日,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上,“跨超本”《红楼梦》现身书展。
跨超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建立在“跨媒体、跨时空、跨文化、超链接”之上的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模式,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电子个人终端设备上阅读、观看、收听《红楼梦》情节相关的多媒体内容。
关于“跨超本”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跨超本”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②“跨超本”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③“跨超本”的出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文化选择、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功能④“跨超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解析:②夸大了“跨超本”作用;④错误。
答案:D3.2014年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纷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
兴办孔子学院( )①有力证明了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③主要目的是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B4.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多姿多彩。
以下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④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多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①颠倒了文化创新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答案:B5.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家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高考废除英语的改革方案,违背了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解析:本题材料中甲的观点“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把英语与汉语对立起来,其实质是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故A项表述正确,但并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材料中乙的观点“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认为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该观点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表述正确,亦不符合题目要求;高考废除英语的改革方案并不涉及各民族文化是否平等方面的问题,故D项表述不科学,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6.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不战而屈人之兵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对社会有重大的影响;②体现了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文化的共性;③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对社会有重大的影响;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故①③一致,B项正确。
答案:B7.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老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
“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
这表时( )A.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发展的要求D.要全面传承传统文化解析:A、D两项说法错误;C项无关。
答案:B8.沙粒画是新疆伊犁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开发创作出的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品。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了沙粒画热,绘制、销售沙粒画成为许多新疆老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沙粒画这门本土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这启示我们( )A.市场化是保留区域性文化的唯一出路B.可以通过市场开发的方式发展区域性的民族文化C.文化的市场化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原有的特色D.新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沙粒画通过市场开发的方式,得以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A项“唯一出路”,C项“逐渐丧失”,说法均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9.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与材料不符;④错误。
答案:C10.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在于( )①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③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在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在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应该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观点错误,民族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答案:C11.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音乐给世界带来了美妙的旋律;徐悲鸿中西结合的画派给世界染上了丰富的色彩;旗袍、和服、西装给世界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和融合,有利于( )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②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③多元性文化的形成④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四个选项都是积极意义,都符合题意。
答案:D1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就必须(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把教育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③培育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④构建终身教育体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②说法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秋节已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出我国对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
佳节来临时,人们与往年一样,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月亮升起时,人们赏月、祭月、吃月饼,寄托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说明我们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生活依据是什么。
(10分)(2)中秋节月亮升起时,人们赏月、祭月、吃月饼属于传统文化的什么内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16分)答案:(1)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守望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①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
“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12分)(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14分)答案:(1)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正是因为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研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
③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