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练习与解析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分析情节技巧(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
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题:分析情节技巧(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叙述方式1.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用第一人称,正文部分大都转述“她”即祥林嫂的事情;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如契诃夫的《苦恼》,穿插了很多车夫约纳和乘客之间的对话,以及他的内心独白,有力地表现出了他丧子后极度悲伤却无人可以倾诉的痛苦。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对话与心理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
对话交代前因后果,体现人物冲突,叙述明快简洁。
内心独白、潜意识、主观抒情都属于此类。
如海明威《杀人者》多对话,伯尔《在桥边》多内心独白。
关联教材:《变色龙》用对话展现奥楚蔑洛夫的心理。
3.叙述与写景结合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放慢叙事节奏,使小说具有一种诗意美,更加突出主题。
最典型的当属沈从文的《边城》,开篇便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处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美舒展的写景片段,这些写景和叙事相结合,写出了湘西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自然风光之明净映衬出了当地民风人情的纯净美好。
4.回忆(历史)与现实交织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丰富内容(人物故事),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说(分析叙事艺术)(讲义)
分析叙事艺术[导语]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事学复习与前面的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有交叉重复之处,但从高考命题来看,把它拎出来单独复习十分必要。
既如此,就要好好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
(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
①旁观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得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叙事特点总结(共六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一、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述角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人的问题,即故事由谁来讲。
它包含了如下问题:谁来讲?为什么是他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因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位等决定了叙述的腔调、口吻、语言,等等。
比如,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沧桑世故,对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视,后者俯视。
叙述角度还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全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则采用了有限视角,让苏艾来交代事情的原委,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
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就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熔铸着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叙述人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其采用的視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关于使用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外国小说欣赏》中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同一篇小说中,还存在人称转换的问题。
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 3.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
• 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 以……话题引入等等。
• 4.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
• 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 中。
• 5. 叙事节奏:快速(概要、省略)、慢速(停顿、场景)。
• 6. 小说叙事语言:
• 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 为主。
• 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 情。 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 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 小说语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1.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 叙述人称及视角: 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 视角” )、其他(如儿童视角,动物视角的)。
小说之叙事技巧范文
小说之叙事技巧范文叙事技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用来传达故事、吸引读者并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在小说创作中,叙事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叙事技巧:1.高潮纷呈在小说中,高潮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通过合理安排高潮事件的先后顺序,可以提高故事的张力和吸引读者的兴趣。
同时,高潮事件的描写要精彩生动,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和悬疑。
2.人物的内心描写一个好的小说应该有丰富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内心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内心描写可以通过直接揭示人物的想法和情感,或者通过对话、动作和环境等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夸张和冲突夸张和冲突是增加故事趣味性和张力的重要手法。
通过夸张处理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产生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元素,它可以是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心矛盾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4.反转反转是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技巧之一,用于改变故事情节或人物的发展方向。
通过反转,可以给读者带来意外和惊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反转可以是故事情节的反转,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反转。
5.描写细节细节描写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精心描写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细节,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并且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鲜活感。
6.合理的叙述结构合理的叙述结构是保持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基础。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故事的起承转合,统一时间线和人物线,并避免不必要的插叙和跳跃来实现叙述结构的合理性。
7.适当的节奏和节制适当的节奏和节制是保持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控制情节的展开速度和紧张程度,可以让读者产生期待和悬念。
适当的节制是指在故事中适度安排情节的发展,避免故事过于冗长或剧情紧张度不够。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叙事技巧。
在创作小说时,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特别提示: (2)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举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段 《林黛玉进贾府》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作为大部头著作,用的是全知视角,可这一段叙述显然是6以李小二的视角(事件的旁观者)出发的。明末小说批评家金圣叹在这一段后批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他不仅看出了视角的变换,而且注意到这种变换对故事中情绪氛围变化的影响。这种改变很好,李小二不是当事人,但他对事情并非漠不关心。林冲是他的恩人,所以凡可能和林冲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他都关心、敏感。别人不注意的,他注意到了。酒店进出几个人,本来是平常事,但李小二眼中看出了可疑,这样,增强了阅读效果,并且利于设置悬念。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近几年高考对小说叙述特征的考查逐渐成为热点,涉及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腔调、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联结、叙述结构等多个方面。 命题角度或着眼于整体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小说在叙事上有何特点”,或着眼于“叙述结构”“叙述人称(须全面掌握小说叙述特征的常规角度,熟悉相关题型及答题技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技巧+课件+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改变了叙述视角,由作者全知的视角,变成了小说中人物黛玉的视角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第四讲 分析叙事特征(二)叙述顺序、腔调与节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简要分析。
• ①既能写出奶奶一家人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又体现出 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之情,使小说的主题意蕴 更加丰富、深刻。
• ②回忆与现实交织,调节了叙事节奏,使情节更加饱 满。
• ③可以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情 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如果题干已给 出具体的叙述特征,这一步可省略。
• 第二步:具体分析叙述效果。分析叙述效果,一是结合文 本对叙述特征(或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二是明确这种特 征(或手法)的具体效果,重在后者。
• 第三步:分条列项,规范作答。组织答案时,要将每个角 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 还养活不了自个儿?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 野猪肉吃。
干爹跪在奶奶面前,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 我爹跟在干爹身后。 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当干爹的 警卫员。说是警卫员,其实是干爹在保护他,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 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来,枪 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 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 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 奶奶,他又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
•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高考记叙文叙事技法
高考记叙文叙事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文章的主线,是串联全文的纽带。
在写作之前,要确定好文章的线索,使叙事过程紧密相连,避免出现脱离主题的情况。
2.安排叙事顺序:记叙文的叙事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在安排叙事顺序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顺序,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生动地展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和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写作时,要注意对细节进行刻画,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运用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记叙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写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6.注意语言表达:记叙文的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生动。
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式灵活、语言简练,使文章更
具表现力。
总之,高考记叙文叙事技法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表达能力,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脱离主题和叙述混乱等问题,确保文章符合题目的要求和规范。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2020全国1卷 2019全国1卷
《越野滑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理水》 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019全国3 卷 2019浙江卷 2018全国1卷
《到梨花屯去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 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 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 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 得到提高。
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次要人物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
参与者 里。
次要人物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
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第三第人二称人)称来算龙不去上脉一,种知叙道述所角有度人,物因的为一虽切然隐“秘你,”特是别小是说其中复的杂人微物妙,的但心故理事变的化叙。述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 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
1.线索 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 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2017全国卷1 《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解析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解析一、叙事视角1.概述:叙事视角是叙述者从某个特定角度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讲述的方式。
–客观视角: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呈现事件。
–主观视角: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个人感受和看法。
–内视角:叙述者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外视角:叙述者站在人物外部,描述人物行为和外部环境。
二、叙事时间1.概述:叙事时间是叙述者对事件时间的处理和安排。
–顺序时间: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倒序时间:按照事件结果、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无序时间:跳跃式地呈现事件,打破时间顺序。
三、叙事空间1.概述:叙事空间是叙述者对事件发生地点的描写和安排。
–真实空间: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进行叙述。
–虚拟空间:叙述者创造出的虚构地点,反映人物心理或象征意义。
–转换空间:叙述者将现实空间与虚构空间相互转换,丰富叙事效果。
四、叙事手法1.概述:叙事手法是叙述者运用各种技巧展现事件的方式。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在主线故事中插入相关事件,丰富故事背景。
–补叙:在故事结束后,对前面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平叙: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事件。
五、叙事结构1.概述:叙事结构是叙述者组织和安排故事的方式。
–线性结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线索单一。
–非线性结构:故事时间顺序跳跃,线索复杂。
–环状结构:故事结局与开头相互呼应,形成闭环。
–碎片化结构:故事内容分散,通过碎片化叙述展现整体情节。
六、叙事风格1.概述:叙事风格是叙述者运用特定的语言、节奏、氛围等元素,展现故事的方式。
–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
–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性、想象力的表达。
–魔幻现实主义:将现实与幻想相互融合,展现超现实情境。
–幽默讽刺: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特点。
七、叙事人称1.概述:叙事人称是叙述者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方式。
–第一人称:叙述者以自己的角度讲述故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归纳课件
叙述技巧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着故事的呈现方 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常见类型及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 够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倒叙
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情节,然 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造 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否则,容易出现罗列 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账,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先交代结果再逐步推进
倒叙法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 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 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作用
视角转换可以丰富文本内涵,使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揭示人物心理, 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可以深化主 题,引导读者思考。
如何运用视角转换丰富文本内涵
运用多重视角展现事件全貌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事件,可以展现事件的不同侧面,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 的了解。
运用视角转换揭示人物心理
通过视角的转换,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展现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
02
第一人称叙述技巧
身临其境,真实感人
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 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增强阅读的代入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视角与叙述人称课件
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 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批评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 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相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倒地上的。而且,在拉 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 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晚结算了。
3.外视角·动物视角 动物视角
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 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 体验,更有乐趣;
3.动物展示出的心理 活动,往往与人的心 理活动交替进行,从 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2.更客观冷静真实;
4.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 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 之严重,引人寻思,突出 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 思想。
3.外视角·动物视角·模拟练习
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经历 01 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 03 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儿童视听下塑造人物形象,使 05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 02 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04 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
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照 06 成人世界的丑陋,审视人性,凸
(节选《孔乙己》)
2.内视角·效果
主人公视角
1.给读者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 真实感; 2.利于勾连故事,集中展现与 自己相关情节,展示人物矛盾; 3.便于抒发情感,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凸显主题。
见证人视角
1.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 象更客观全面; 2.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 感情反应和道德评价; 3.灵活地改变叙事角度,突破 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 4.有时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
【读写策略】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
考题示例
3.从叙事线索方面分析 作品中的对话以“钱 ”为话题,文中反复照应,构 成了情节的一个重要 线索,凸显了矛盾纠葛和主人公的
良知与命运 。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4.从叙述安排上的技巧看 叙述故事时,抓住周围情景的刻画,暮色渡口、摇摆 渡船、轻风细雨,营造出故事叙述的背景环境,渲染出
苍茫悲怆 的诗意,余韵悠长。
考题示例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技巧。 1.从叙述的人称方面分析作品用 第一 人称的写法,由“我 ”的视角, 主要写了 “我”和渡夫由黄昏到次日清晨的交往。这样展开情节,真实、动人。 2.从叙述的方式上分析 故事以对话为主体,对话中,以 渡夫的讲述为主。渡夫的讲述成为整个 作品的插叙(叙述方式),内容包含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整个 叙述集中而丰满。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设 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置的提示或暗示
因果分明
方法指津
情节安排技巧
内涵
作用
对比 衬托 铺垫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突
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出主题
描绘一种事物来表现另一种事物的艺术 人物、事物形象突出,主
手法
题鲜明
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考题示例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 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 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 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 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人称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 者,叙述人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冷静且客观,视角或有 限也可无限。 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项链》中叙述人对马蒂尔德的生活境况无所不知,仿佛一个上帝俯瞰 着马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它的特殊作用
(1)人物:一般作为次要人物参与故事,衬托主要人物; (2)情节: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起线索作用。
“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作为小说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
(3)主旨:作为小说的代言人,代替作者议论、抒情,和主要人物椅子表达 主旨。 (4)读者:作为小说的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 距离,便于抒情。
四、情节手法补充(80--81页)
设问方式(一)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九节车厢》(2011年高考浙江卷)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玻璃》(2016年全国3卷)
3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老校长的 雨靴》(2019年潍坊一模)
三、叙述顺序:53本第80页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来写。 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文字,再接续原来的内容。 作用:补充相关情节,使内容丰富/使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铺垫或照应。 (4)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为后面作必要交代,使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行文富于变化,情节波澜起伏/铺垫或照应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作用: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便于展开故事情节
《老校长的雨靴》(2019年潍坊一模)(53本90-91页) 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 ②“我”是参与者,是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丰富了 老校长的形象。
第二人称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 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直接对话,亲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
作用: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 感交流。
小结:
人称也是小说家根据审美、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等选择的。 常用的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的选择,涉及到叙述动机和叙述的效果。 2,分析叙事者的作用和效果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充分考虑叙述者的身份、 年龄、地位、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等。 ຫໍສະໝຸດ ,叙述视角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以多个。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 人物,来表达作者意图隐藏的一些环节,讲究含蓄,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 去推理、判断与评价。这时的读者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被动地听故事, 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例如海明威先生的《桥边的老 人》。
作用(效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 主动参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必备知识
一、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上帝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无所不在,全知全能,他对所有线索、发 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楚,甚至还走到 前台对人物评价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常用第三人称来叙 事。中国古典小说常采用全知视角。
作用(效果):1)不受时空限制,便于读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2)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8小说中历史和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 国1卷)
《第九节车厢》(2011年高考浙江卷)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注意: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无优劣好坏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 的具体需要。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者有限视角,也可能由视 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序幕写祝福场景和鲁四老爷,尾声写祝福景象和“我” 的感受。这两处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我”俨然一个旁观者,从未 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判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中间部分写祥林嫂的故事则 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我的叔叔于勒》,“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参与到故事中讲述,是有 限视角。
二、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感 受者。 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方便叙事和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 举例:《祝福》中的“我”
4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四岁小男孩”,请简析其表达效果。《血乳》(2014·安徽安庆、宿州、 亳州三市一模)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英雄》(佛刘)
6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捡烂纸的老头 儿》(2015年浙江卷)
7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011年高考山东卷)
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高三语文
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 小说既然叙述故事就一定有一个叙述视角及人称的选择问题,故事的讲述 顺序就是小说的叙述方式。 所谓叙述视角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 所谓叙述人称,就是故事由谁来讲,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 听到的或者想到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 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