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与规划课程设计梦
《水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内容
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水污染的成因及影响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设计步骤
1. 学生自主进修:学生通过课前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水污染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污染的成因及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提出解决方案: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4. 撰写报告: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关于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报告,包括定义、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内容。
5. 展示效果: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并接受其他同砚和老师的评判和提问。
四、设计评判
1. 学生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3.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 学生的报告展示是否清晰、有条理。
五、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水污染问题,还能够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作业设计,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水污染课程设计授课内容
水污染课程设计授课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常见类型,掌握水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水污染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污染数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水污染防治的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水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关注我国水环境质量,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行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导向,确保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基本概念- 水污染的定义与成因- 常见水污染类型及特点2. 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 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法规4. 案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水污染案例分析- 水质检测实验与数据分析5.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第五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章节关联:《初中环境科学》第四章: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1. 水污染及其危害2. 水污染防治技术3.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基本信息概述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学时:24学时学分:2分授课方式:面授课程关系:旅游环保、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二、课程目的和要求1.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以此提高对水资源的认知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课程要求:(1)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3)了解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
(4)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水污染成因和危害(2)水污染防治方法(3)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教学安排:第一讲: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6学时)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二讲:水污染防治方法(6学时)1. 生物法2. 机械法3. 处理法第三讲: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6学时)1. 国家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2. 地方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第四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学时)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合理分配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和交流(4)实地考察2. 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和交流(4)参与度和课堂表现五、教学资源和保障1. 教学资料:(1)教材:《水环境保护》(2)教师课件2. 环境要求:教室要求通风设备齐全、课后保持教室卫生,保证授课展示的环境卫生安全。
六、参考书目1. 刘品宜.水环境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沈茂山.水环境污染防治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朱庆,肖鹏等.环境保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贾治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水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掌握水资源分布、利用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在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水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水利环境保护方案。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水资源安全,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惜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评价方法、水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水利学导论2.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水资源概况3.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利工程与环境4.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水资源保护策略、节水技术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5.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第三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周: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水利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
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水利水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水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能的有效利用对于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设水利水能规划课程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的方案,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水利水能规划的概念及意义水利水能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它主要指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能利用等方面对全国水利水能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
它的目的是节约用水、储存水、治理水、保护水环境、开发水能等。
水利水能规划实施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这对于保障国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的制定1.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考虑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
2.制定课程大纲大纲是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
水利水能规划课程应该主要涵盖水利水能规划的意义和应用、水能使用方法、水能的管理、水能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知识层次进行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采用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分析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水利水能规划效果最好。
4. 确定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依照课程目标与要求,应考虑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所使用的评价方式应尽可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实用性。
三、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的应用1.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应注重指导学生去了解和观察现实的水资源状况,从中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让学生能够贴近大自然,了解实际问题。
2.教学中应注重实用性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能够实际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合理设置及教学体会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
(2)学生分享对青海湖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拓展延伸:(1)学生探讨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意义。
(2)学生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和经验。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提出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海湖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青海湖的地理、生态、旅游等方面的资料。
2. 图片资源:青海湖美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图片。
3. 教材资源:相关章节的内容及案例分析。
4. 学生资源: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活动的能力;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旨在通过学习水资源与利用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培养其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地图、案例进行分析。
- 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点-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引用教材相关内容,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现状与问题- 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措施3.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阐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 水资源合理配置、跨区域水资源调配4.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讲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教材相关章节为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
水污染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处理水污染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在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上下功夫。
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立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工程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污染治理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工程模拟,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水污染防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目标1.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水污染防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操作技能;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满足其以下设计要求:1.日处理污水量为10万m³,采用生物处理工艺;2.除氮去磷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污泥产生量1000kg/d;4.设计年限20年;5.针对本工程,完成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施布局和运行维护等设计任务。
设计过程1.技术论证。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确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并通过仿真模拟、文献查阅和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工艺流程,设计生物滤池群、曝气系统和污泥回流等设备;2.设备选型。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生物滤池、曝气机和污泥回流泵等设备;3.设施布局。
合理安排污水进水、出水、污泥处理和设备维修等区域,保证正常运行;4.运行维护。
制定详细的运行规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达标。
设计成果完成设计后,应提交以下成果:1.设计报告,包括技术论证、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施布局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2.设计图纸,如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等;3.设计计算书,如生物滤池体积计算、曝气机电功率计算等。
梦想课程爱绿小卫士教学设计的困惑
教学设计:爱绿小卫士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环境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制学习法:通过开展实际环保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环境保护话题(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和兴趣。
2.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3.提问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第二步:环保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环保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图表、图片和实物等形式,讲解环保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知识与自己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4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环保项目进行研究和实施。
2.每个小组需要制定环保项目的具体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
3.每个小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环保问题和解决办法。
4.每个小组需要制作展板或PPT,展示自己的环保项目和成果。
5.每个小组需要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评价。
第四步:环保实践活动(6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合理设置及教学体会
整个 设 计 才 能 了然 于 心 ,对 老 师 提 出 的各 种 关 于 设 计 本 身 的 问题 才 能 应 对 自如 。其 二 , 答 辩 过 程 中 除 了考 核学 生 设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 上述设计任务是合理 的 。 为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 角色 ,并 自始 至终地保持 积极 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热情 , 我们实行“ 三抓 三落实 ” 。一抓明
w r d s u s d Ba e o y a s f t a h n p a t e t e e e i se . c s d n e r o e c i g r c i , h c p o o e r c s h u d g i e t a h r n t e i l me tt n r p s d p o e s s o l ud e c e s i h mp e n ai o o h T r e a r se h e mp e na in f te a s s me t f e” h e re td t r e i lme tt ”o h s e s n t o o t d n ss o l e” n oa sr t f u e t h u d b f rt t c . s o i ” Ke wo d w t r ol t n c n r l p oe t; curc l m y rs a e p l i o t r c s uo o riu u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水资源规划方法,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2.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以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水资源基础知识:- 水资源概念与分布特点(教材第3章第1节)- 水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教材第3章第2节)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教材第4章第1节)- 水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应用(教材第4章第2节)-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教材第4章第3节)3.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教材第5章第1节)- 水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教材第5章第2节)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水资源基础知识学习,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与循环过程;- 第二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掌握规划原则与方法,学会设计水资源利用方案;- 第三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探讨保护策略与措施。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系统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水资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水资源课程设计
水资源课程设计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水资源课程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资源课程设计展开讨论,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水资源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水资源意识: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2. 掌握水资源管理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应包括水资源的来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性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水资源概论: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和重要性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介绍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能力。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包括节水技术、水资源回收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4.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介绍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资源管理实例、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和实验报告:通过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学生对水资源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参与水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环境保护与规划课程设计梦.docx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与规划姓名:梦学号:2011班级:2011指导教师:李庆云2015年1月16日一、基本资料某市某建设项目位于A河流左岸,该河流主要供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
该河流在项目所在地区域长度65km,流域面积478km2,年平均流量5.2m3/s,枯水期流量2m3/s,枯水期流速5m/s,河流宽度15-25m。
该建设项目下游12km处为项目所在地市水文站,水文站下游6km处有一条B河流汇入,该河流年平均流量2.4m3/s,枯水期流量1.0m3/s,河流宽度5-9m。
B河流汇入口上游B河流右岸有一养殖场,B河流汇入口下游9km处A河流上有一省监控断面,省监控断面水质目标:COD50mg/L、氨氮5mg/L。
该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35820m3/d,废水水质:COD178mg/L,BOD551mg/L,SS330mg/L,NH3-N25mg/L;养殖场废水排放量27580m3/d,废水水质COD267mg/L,BOD578mg/L,SS320mg/L,NH3-N35mg/L;A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32mg/L,BOD58mg/L,SS120mg/L,NH3-N2mg/L;B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27mg/L,BOD56mg/L,SS87mg/L,NH3-N1.5mg/L。
二、设计任务1、列表判断说明该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给出评价因子。
2、制定详细的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时段、断面设置位置(列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率等;根据导则要求确定现状调查范围;在图中标明监测断面位置。
3、A、B河流常态流速下,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A和B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给出计算过程。
4、建设项目运营后,针对COD、氨氮二个污染因子,分别采用一维稳态模式、完全混合模式预测省监控断面处水质,判断断面处水质是否满足控制目标要求,给出判断过程(注意:选择最不利时期进行判断,一维稳态模式系数k取1)。
城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城市水环境规划中的关键指标,如水质、水量、生态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识城市水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城市水环境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保护城市水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 学生对城市水环境规划产生兴趣,激发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热情。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城市规划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水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城市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城市水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结合教材第二章进行讲解。
3. 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法:讲解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具体方法,包括水质预测、水量计算、生态规划等,涉及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
4. 城市水环境规划实践:分析典型案例,如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教材第五章进行讲解。
5. 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涵盖教材第六章内容。
保护水生态班会教案
保护水生态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生态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水生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了解当前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4. 学习保护水生态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水生态的概念和特点;2. 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3. 保护水生态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1. 水生态的概念和特点水生态是指在水体中生存和繁衍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水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水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物质循环迅速等特点。
2. 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水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保护水生态的方法和措施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加强水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其次,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此外,加强水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水生态保护工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水生态系统的美丽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生态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3. 问题分析:分析当前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水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 方法措施:向学生介绍保护水生态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从个人和社会角度保护水生态系统。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6.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水生态保护的认识和看法,激发学生参与水生态保护的热情。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水生态系统。
水污染及防治试讲教案模板
水污染及防治试讲教案模板教案标题,以水污染及防治为主题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掌握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3. 了解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难点,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了解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环境保护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水污染的概念、影响、主要来源和类型,引导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复杂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并进行环境保护活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地考察的态度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污染的概念、影响、主要来源和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环境保护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类型;2. 掌握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方法;3. 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水污染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分析水污染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关注水环境,树立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及治理方法。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类型、成因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与人类文明,第三节 水污染及其危害。
2.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
3. 水污染防治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技术,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原理及方法。
4.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5. 实践活动:水污染实验分析,参观污水处理厂;教材章节:实践活动 水污染实验分析与参观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技术;第四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第一、第二课时;第二周:第三课时;第三周:第四课时;第四周:第五课时。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一、设计主题某项目工业废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计算二、基本资料某污染型建设项目2020年度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规模达12万t,年运营300d,采取每天三班三转工作制度,劳动定员250人。
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设施、行政及生活设施等。
根据项目生产工艺,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行政及生活设施、设备检修与清洗等运营过程产生废水。
其中,工艺纯水消耗量 1.2m3/t·产品,工艺废水产生量为1.0m3/t·产品,污染物包括COD、BOD5、NH3-N、SS。
公用工程包括循环水站、纯水站,循环水用量200m3/t·产品,自然蒸发量160m3/d,排水量平均80m3/d,排水为清净下水,污染物包括COD、SS,可以直排;纯水站主要为工艺过程提供洁净水,纯水得水率60%,浓水连续性排放,污染物包括COD、SS、盐分,可以直排。
行政及生活用水量约100L/d·人,排污系数0.8,污染物包括COD、BOD5、NH3-N。
项目运营过程定期进行设备检修与清洗,检修与清洗过程产生废水,废水产生量平均5m3/d,污染物包括COD、BOD5、SS。
项目设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规模达600m3/d,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砂滤+紫外线消毒”工艺,工艺废水、检修与清洗废水、生活污水进入处理设施进行处理,COD去除率达98%,BOD5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80%,SS 去除率达90%,污泥产生量约废水处理量0.4‰,处理过程污泥及其他损失约4‰。
项目废水水质浓度见表1。
根据环保管理要求,项目设总排口一处,出厂废水经区域排污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不考虑损失),二次处理达标后废水汇入区域纳污水系,城市污水处理厂收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见表2。
表1 项目废水水质一览表(单位:mg/l)表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要求一览表(单位:mg/l)三、设计任务1、给出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数据保留1位小数),确定项目废水排放量(单位:m3/a,数据保留1位小数);2、项目出厂废水水质是否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收水水质要求,并给出判断过程;3、计算项目运营期对区域水环境最大污染负荷(COD、BOD5、SS、氨氮的污染贡献量)(单位:t/a,数据保留2位小数),并列出计算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的影响,水污染控制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以解决水污染问题。
二、问题描述2.水处理技术选择: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3.工程设计与运行:根据水处理技术选择设计相应的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并确定工程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监测指标。
4.技术经济分析: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评估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成本估算、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评估等。
三、方案设计1.污染源分析2.水处理技术选择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湿地处理和生物过滤器等。
对于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可以考虑化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和吸附等。
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则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工程设计与运行根据水处理技术选择,设计相应的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
例如,针对农业排放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案,需要设计湿地和生物过滤器的规模、布置和运行参数。
对于化学处理技术方案,需要设计反应槽、混凝剂投加系统和反应条件等。
根据设备和工艺的设计结果,制定工程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监测指标,确保水处理工程能够稳定运行。
4.技术经济分析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评估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成本估算,评估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与水处理效益相比较。
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如降低疾病发病率、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对于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有所了解后,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决策。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污染源分析、水处理技术选择、工程设计与运行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与规划姓名:梦学号:2011班级:2011指导教师:***2015年1月16日一、基本资料某市某建设项目位于A河流左岸,该河流主要供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
该河流在项目所在地区域长度65km,流域面积478km2,年平均流量5.2m3/s,枯水期流量2m3/s,枯水期流速5m/s,河流宽度15-25m。
该建设项目下游12km处为项目所在地市水文站,水文站下游6km处有一条B河流汇入,该河流年平均流量2.4m3/s,枯水期流量1.0m3/s,河流宽度5-9m。
B河流汇入口上游B河流右岸有一养殖场,B河流汇入口下游9km处A河流上有一省监控断面,省监控断面水质目标:COD50mg/L、氨氮5mg/L。
该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35820m3/d,废水水质:COD178mg/L,BOD551mg/L,SS330mg/L,NH3-N25mg/L;养殖场废水排放量27580m3/d,废水水质COD267mg/L,BOD578mg/L,SS320mg/L,NH3-N35mg/L;A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32mg/L,BOD58mg/L,SS120mg/L,NH3-N2mg/L;B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27mg/L,BOD56mg/L,SS87mg/L,NH3-N1.5mg/L。
二、设计任务1、列表判断说明该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给出评价因子。
2、制定详细的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时段、断面设置位置(列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率等;根据导则要求确定现状调查范围;在图中标明监测断面位置。
3、A、B河流常态流速下,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A和B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给出计算过程。
4、建设项目运营后,针对COD、氨氮二个污染因子,分别采用一维稳态模式、完全混合模式预测省监控断面处水质,判断断面处水质是否满足控制目标要求,给出判断过程(注意:选择最不利时期进行判断,一维稳态模式系数k取1)。
三、设计要求与成果提交1、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2、设计时间:2015年1月12日——1月16日。
3、每人提交设计报告书一份,手写或打印均可。
1月16日下午2:00前提交设计报告,由三位班长收齐、按学号排序后交予指导教师。
四、参考资料1、附图:某建设项目排水路线图2、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2013)课程设计具体内容一、水环境影响评价(1)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以及对水质的要求来划分,分为3个级别。
其中,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内陆水体的分级判据如下表: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内陆水体)由已知条件得,该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5820m3/d≥20000m3/d,结合上述表中的规定,摘录如下表作为分级依据:1)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判别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该建设项目产生污染物有COD、BOD5、SS、NH3-N 四类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类型只有一种、水质参数数目为4<7,故判断该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
2) 地面水域规模判定由导则相关规定得出以下表作为地面水域规模判定依据该建设项目年平均流量为5.2m3/s<15m3/s,由此判定为小河。
3)水质类型该项目的水质类别的判定可由GB3838来判定,该项目所处河流主要用于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可判定水质类型为Ⅳ类水。
4) 结论由以上判定为二级,评价表格如下表:(2)评价因子:COD、BOD5、SS、NH3-N四类。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1)水环境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时段的确定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查河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二级时的调查时期的描述为: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的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在此处选取枯水期为调查期。
2)取样断面的布设位置及监测因子根据布设原则推荐的调查范围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出,水质急剧变化处水文站附近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所有断面布设位置如下表所示:3)监测时间和频率在小河流二级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每期应检查一次,每次调查三天,并且至少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
(2)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查不同污水排放量河流现状点差范围参考表,摘录如下表格: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地区。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由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5820m3/d,根据上表,经计算得:S=(40-25)/(50000-20000)*(35820-20000)+25 =32.91km (3)监测断面位置的标注见附图三、A 和B 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的推求此处计算主要根据完全混合公式:hp hh p p Q Q Q C Q C C ++=其中,C p :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 h :上游来水污染物的浓度(mg/L) Q p :污染物的排放流量(m 3/s) Q h :上游来水流量(m 3/s) C :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浓度(mg/L)由于A,B 河流处于常态流速,所以在此处取A,B 河流的平均流量Q A =5.2m 3/s, Q B =2.4m 3/s,建设项量目的流:Q 建=35820m 3/d=35820/(24*60*60) m 3/S =0.415m 3/S, 养殖场的流量:Q 养=27580m 3/d=27580/(24*60*60) m 3/S =0.32m 3/S, 各污染物浓度计算过程如下: 对于A 河流:)/()(C C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178*0.415+32*5.2)/(0.415+5.2) =42.79mg/L )/()(C 5B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51*0.415+8*5.2)/(0.415+5.2) =11.18 mg/L )/()(C SS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30*0.415+120*5.2)/(0.415+5.2)=135.52 mg/L)/()(C N -NH3h p h h p p Q Q Q c Q c ++==(25*0.415+2*5.2)/(0.415+5.2)=3.70 mg/L对于B 河流:)/()(C C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267*0.32+27*2.4)/(0.32+2.4)=55.24mg/L )/()(C 5B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78*0.32+6*2.4)/(0.32+2.4)=14.47mg/L )/()(C SS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20*0.32+87*2.4)/(0.32+2.4)=114.41 mg/L)/()(C N -NH3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5*0.32+1.5*2.4)/(0.32+2.4)=5.44 mg/L结果如下表:四、水质判别(1)一流稳态模式计算COD浓度根据判断时期的选取原则:为了增加工程的安全保证等级,应选取对洪水最不利的的枯水期。
相应的流速应取5m/s,计算所用流量均应采取枯水期流量。
一维稳态模式方程:C=C0*exp[-kx/(86400u)]由报告书中得知,k取1,x=9Km,u=5m/s;相应的C0取A,B交汇处的污染物浓度,C0的计算采用完全混合模式,即C0 =(C A Q A+C B Q B)/(Q A+Q B),其中Q A=Q枯+Q建=2+0.415=2.415m3/SQ B=Q枯+Q养=1+0.32=1.32m3/SC A= (C p Q p+C h Q h)/(Q P+Q h)= (178*0.415+32*2)/(0.415+2)=57.09mg/LC B=(C p Q p+C h Q h)/(Q P+Q h)= (267*0.32+27*1)/(0.32+1)=85.18mg/L则C0=(57.09*2.415+85.18*1.32)/(2.415+1.32)=67.00mg/L故C COD= C0*exp[-kx/(86400u)]=67*exp[-9000/(86400*5)]=65.6mg/,结论:得出的COD浓度大于报告书中的省控断面的水质目标50mg/L,故不满足要求。
(2)完全混合模型计算NH3-N:相应的公式如下:C=(C A Q A+C B Q B)/(Q A+Q B),NH3-N其中Q A,Q B采用(1)中的结果即可,C A= (C p Q p+C h Q h)/(Q P+Q h)= (25*0.415+2*2)/(0.415+2)=5.95mg/LC B=(C p Q p+C h Q h)/(Q P+Q h)= (35*0.32+1.5*1)/(0.32+1)=9.62mg/L则C=(C A Q A+C B Q B)/(Q A+Q B)=(5.95*2.415+9.62*1.32)/(2.415+1.32)=7.25mg/L NH3-N故得出的NH3-N浓度大于报告书中的省控断面的水质目标5mg/L,不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