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学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学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错误!文如其人游洞半途而废,他从错误!的角度议论,指出志、力、物齐备才可能成功,而其中志最为重要。

对于探察者,要做的就是尽志不悔,这一精神实质与他后来百折不挠推行新法的实践是一致的。

另一件事,就是对人们在“华山”这个名称的读法上以讹传讹的感慨,并进而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的观点。

善于从小事中看出问题反映了这位伟大改革家的缜密细致的思维,那探究不息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在求知中踏下坚实的每一步!山水可以怡情也!王安石,在游览失败之后以洞察入微的目光在两件小事之上发现了人生的大道理,引申发展,演变为抒发志向,感慨人生的含意深沉作品。

笔法高明,可以借鉴!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错误!(1021~1086)——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也称“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错误!。

他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对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反对西昆派对声律对偶的片面追求,主张“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提出“以适用为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点。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他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提倡不断革新的精神。

他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推行变法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兼并,抵抗外侮,富国强兵,使当时的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尽管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在取得一些效果后被守旧派罢去,但对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写作背景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写的。

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他和几位同伴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研习第一、二语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2、合作探讨一、二两段,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3、掌握词类活用、判断句的特点,熟练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学习内容】一、设计导入语,展示导入语:二、研习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一)解释重点词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二)分析总结句式特点(《阳光课堂》P45):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思考归纳:文中还有那些判断句?(三)理解第一段之后填空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_、山之___、山之__、山之_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三、研习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一)解释加线的词句1.有泉侧出2.有穴窈然3.问其深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9.(二)理解第二段之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自然段的层次:2.第二节略与详是怎样安排的?其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三、研习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一)解释重点词句1.于是予有叹2.往往有得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4.夷以近…险以远5.古人之观于天地6.非常之观7.常在于险远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至于幽暗昏惑10.于人为可讥11.其孰能讥之乎(二)判断特殊句式,并解释1.不随以止也2.此余之所得也(三)积累古今异义词(《阳光课堂》P45):(四)文段分析思考: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用文中语句回答。

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4.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得出什么结论?5.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6.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7.“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游褒禅山记》 课时 4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 掌握第二三段的文言基本知识。 2、 理清文章内容,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 过注
第二课时 一、 自主 学习 • • • • • • 一.重读课文第一段导入: 二.学习第二段: (先完成自学练习) 1 重点字词 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2.文章内容理解: 本段记游洞经过,分别描写了前洞(特点是平旷、记游者甚众 )和后洞(特点是窈、寒、深记游者少) ,并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用一个概括悔。 • 学习课本文第二段的文言知识: 二、 质疑 提问 一.原文回放: 其下平旷 (空旷) , 有泉侧 (名作状, 从旁边) 出, 而记游者甚众 (多) , 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 入之甚寒, 问其深(形作名,深度) ,则其(那些)好游者不能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而,连词)入,入之愈深, 其(代游洞 者)进愈难,而其见(动作名)愈奇。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 出,火且(将要)尽(完) 。”遂(于是)与之俱(一起)出。盖(大概) 余所 至(所到的地方) ,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不到)十一(十分之一)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代游踪)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那些)至(到 达的人)又加(更)少矣。 方(当,正在)是时,余之力(体力)尚(还) 足以(用来)入,火尚足以明(形作动,照明)也。既(已经)其出,则 或(有人)咎(埋怨)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自己)随之(他)而不得 极(尽情享受,形作动)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领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学法点拨:诵读、自学、讨论、展示、点拨等。

教学准备:自学,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3.借助多媒体课件,感知,品读、赏析,讨论。

朗读方式: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配乐朗诵6、范读。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案(学习活动)一、自主选择式朗读、齐声朗读课文全文。

(早读时间)二、研读语文必修2《示例课堂·要点扫描》P79-85和语文必修2《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37-40,并自主完成“语言积累”五大题。

(20分钟)(一)下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褒禅(bāochán)无物以相(xiàng)之咎(jiù)其欲出者B.今言“华”(huā)如“华实”(huá)之“华”(huá)者C.庐冢(zhǒng)何可胜(shēng)道也哉D.窈(yǎo)然庐陵萧君圭(guī)君玉余弟安国平父(fù)(二)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

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兰亭集序》)④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⑤独其为文犹可识⑥险以远,则至者少(三)下列各句里的“其”字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独其为文犹可识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7.既其出8.则其至又加少矣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篇一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篇二1、复习第一段翻译2、讲解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平旷游者众,后洞远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悔3、讲解第三段游华山洞的心得A、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B、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4:作业:书面翻译第三段并背诵。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三【教学目的】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著名僧人褒斜叶以及褒禅山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佛教事业的繁荣和发展;2.掌握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了解游褒禅山记中的修身养性、旅行游历等内容;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2.善于发现游褒禅山记中的瑰丽词句,理解其意义;3.学会揣摩隐喻、推理推断、比较类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游褒禅山记的深层含义2.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四、教学方法1.听课+解析法;2.主题式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通过唐代佛教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唐代著名的僧人褒斜叶以及褒禅山的历史背景以及游褒禅山记的大致内容。

2.讲解与探究(40分钟)1)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快速概括出故事的大致流程。

2)复习修辞手法,与学生一起注意游褒禅山记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使用的效果。

3)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来揣摩隐喻、推理推断、比较类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提高训练(30分钟)1)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根据一个小特定意境,写下一篇思路完整的游记,学生需要运用诸多修辞手法。

2)学生将自己的游记分享给同学,进行互评,评选出最好的一篇。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游褒禅山记的隐含意义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1.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考评,通过其综合表现评级;2.在游褒禅山记学科测验中评分。

七、教学拓展1.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代佛教的历史背景和褒禅山;2.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注重总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独特的交互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2.教师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马上就能够纠正错误和加强他们所掌握的技能。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了解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游褒禅山记》全文。

2.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简介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全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让学生自主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分组分享,展示对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让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练习;(3)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

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表达等;(2)作业评价:学生的翻译、理解、写作等;(3)考试评价:学生的笔试和口试。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提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2)引导学生关注游记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尝试创作自己的游记;(2)组织旅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游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游记写作:评价学生在游记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文言文运用水平。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 教学目标:-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学习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和表达技巧。

-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 分析诗词表达情感和意境。

- 熟练运用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 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教学准备:-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 多媒体设备。

- 教学课件。

- 诗词分析工具。

5. 教学过程:a. 导入:- 通过展示褒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褒禅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们在游览过程中会有什么感受和体验?b. 导读:- 通过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背景,让学生对《游褒禅山记》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期待和好奇。

c. 阅读导引:- 分段讲解《游褒禅山记》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个人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d. 课件展示:-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展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修辞和表达技巧。

-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诗词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e. 合作学习:- 分组让学生互相阅读和讨论文章,共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 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诗词表达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f. 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之涣选择山水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对象?山水对他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找到与文章的共鸣和联系。

g. 小结回顾:-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理解。

- 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素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2、自制多媒体课一、导入: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

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今存《王某某集》等》。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表达。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三、研读第一、二段〔一〕1、指名朗读、口译。

如有疑难那么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一词多义:A.“卒〞:①死。

“卒葬之〞。

②终于。

“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

“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

“其文漫灭。

〞②文字。

“独其为文〞。

、③华美、有彩饰。

“舍其文轩〞。

〔《公输》〕C.“道〞:①道路。

“有碑仆道〞。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游褒禅山记》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1、4。

教学设想: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总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

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冢华相谬窈父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教学步骤:一、检查上节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积累词义。

指定几位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词义及例句抄写在黑板上,并讲解。

三、齐读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

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 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 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师:授课时间:第 20 周日山独写一块倒在路上的碑类似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是为后面进行议论准备材料的。

(四)研习第三段1.本段着重写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1)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于是”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第二段中找“是”所指代的“这种情况”都包括哪些语句?——“是”说“游华山洞”从“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到“火尚足以明也”。

(2)“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启下,自然地转入议论。

2.主要写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作者以游洞为喻,自己无所得产生的懊悔,就是因为没有“求思之深”。

3.写现在一般“世人”的做法:“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对比之后,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呢?学生找出文句后回答。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去掉双重否定(作用是加强论述的力度),就是“三有”:有志(坚定的志向)、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

6.三者关系:那么为什么后悔?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没有相应的条件?学。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该游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议论的特点。

2、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然”、“名”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两篇文章吗?这里的“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试着背诵一下这两篇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然后)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另一散文大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或也可这样导入: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类文章有何特点?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情感怀。

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二、简介作者、背景:1.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从容说课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

“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学设想: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如“其”“于”“以”等。

另外一些“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的重点实词,也要梳理积累,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去,联系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借游记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来抒发议论的写法。

2.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先后跟随几位文学大师遨游了不少地方。

今天,我们的脚步仍不停歇,又将跟随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上路啦。

大家翻开书,先看题目——生(齐声)游褒禅山记。

师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吗?生《醉翁亭记》……师没错,《醉翁亭记》是——生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10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3、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3)第4、5段
一词多义:
“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Βιβλιοθήκη 以物喜,不以己悲”(《某某楼记》)。
“胜”:①尽,shēng。“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shē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shèng。“予观夫巴陵胜状”(《某某楼记》)。④胜利,shè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相”:①帮助、辅佐,读 xiàng。“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 xiàng。“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
古今异义:
“非常”:“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1)第1、2段
一词多义:
“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③士兵,“疲敝之卒”。
“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
“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词性活用: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精简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精简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精简教案【课文说明】此文是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立意不同凡响,写法别具一格,是散文中的一枝奇葩。

它的主旨不在于象传统的散文那样通过记游表现山川之美,景物之胜,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情,即事明礼,最终以精警独到的理趣取胜。

这篇记游,由此及彼,拓宽视野,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规律性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们喜欢吃的汉堡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不管这个汉堡包用什么方式去吃,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它吃完,填饱肚子。

同时也应该吃好,回味他的独特韵味。

同样我们在学习上,比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通过学习掌握一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回味它的独特韵味,希望今天这堂课结束后,我们的同学还沉静在余味中,并能三月不知肉味。

二、回顾1、昨天我们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从中体味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在这篇游记中,记游只是一个引子,关键是在记游基础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这跟王安石为政治学的态度是紧密相关的,相传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就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情壮志,那么他这种对待事情的执着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就如烙印一般体现了我们本文的许多点滴之处,接下来,我们就再来细细品味本文又如何体现他的这一特点的?2、问:大家在文中找找看,能不能发现蛛丝马迹?①在第一段,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呢?对“花”“华”的辩析表现了王安石爱咬文嚼字的习惯,俗话说,就是钻牛角尖,按照我们朱光潜老先生的话说,就是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虽然因此常受时人讥笑,但却充分体现了其“求思之深”。

②第二段中因为自己跟随他人半途退出之后的后悔。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他的那种执着与百折不挠精神。

3、联系实际: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对待学习的态度,每次考试下来看到成绩与排名之后,就抱着士可杀孰不可辱的心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