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师-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五种要素和三种
活动过程。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TX)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具有指导地位,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教学)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后来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有三部分:
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
究、社会文化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生至死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25)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K)
(一)少年期
初中阶段、半幼稚半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随意性增长、成人感、社会高级情感
迅速发展
(二)青年初期
高中阶段、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接近成人、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转为理论型、辩证思
维出现、人生观、自我意识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
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书面语言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JX)
瑞士皮亚杰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K)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B)
教育意义: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
新的发展水平。创设、实现、不断创设新的近发展区。(B)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
性形象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J)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
3.同辈群体:强化物、榜样
二、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1岁末-3岁)
2.社会自我(3岁以后-少年期基本成熟):社会自我阶段、自我独立评价
3.心理自我(青春期始终)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高中生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X)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内部参照、认知独立、抽象分析
场依存:外部参照、认识依赖、社会信息
2.沉思型与冲动型:区别是反应时间与准确性
3.辐合型与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测量
比率智商:斯坦福-比纳量表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2.智力的差异
常态分布
智力的个体差异:个体内(构成成分差异)、个体间
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J)
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斯托达德:年级制分班、能力分级制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念(TX)
含义: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是人格的核心。
(二)性格的差异(T)
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
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