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中的摩擦力分析

合集下载

专题09-2 力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摩擦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

专题09-2  力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摩擦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

第九课力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摩擦力基础知识过关一、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

(3)影响因素: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1.(2022•巴中)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解答】解: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与钢笔重力的和,要大于书的重力,所以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2022•梧州)小玲在做家务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没有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沙发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B.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答】解:A、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沙发没有被推动,沙发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人对沙发的推力和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C、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涉及到三个物体且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

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答案:C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所以D错误。

八年级物理8.3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8.3摩擦力

10.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
种现象不会发生 ( D )
A.饭将从我们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漂浮在空中
1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 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
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A. B. C. D.
(1)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接__触__面__光__滑__程__度__相__同_。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分析比较序号__2_、__3_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 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本节中,还用到的研究问题 的方法有_____转__换__法______________。 (4)塑料瓶盖的外缘常有一些竖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增__大__摩__擦_______, 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擦油是为了_____减__小__摩__擦____。 (5)下列各种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摩擦的是(BD),增大摩擦的是(AC )。 A.用台钳夹紧工件 B.在笨重的木箱底下垫上些圆木,搬运木箱就容易些
人抓着杆子往上爬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摩 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 滑动摩擦力?
五、课堂小结: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
滑动摩擦力(Ff)。
压力的大小
摩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擦 力
三、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1)这时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为_3_.5__ N,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3_.5_N;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复习和总结 教案汇编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复习和总结 教案汇编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思考、讨论.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学生思考、讨论: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拉是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应用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师为什么?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本节教学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入手,提出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物体是受力的,但又发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提出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为寻求谜底而去探究学习.接着立即从身边常见事例入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猜想、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摩擦力的存在.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筷子、橡皮、洗洁精、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砝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这里有两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前端蘸有洗洁精,请两位同学各自挑选一双筷子把桌面上的橡皮夹起来.实验现象:没有蘸洗洁精的筷子很轻松地就将橡皮夹起来了;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很难将橡皮夹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因为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太滑,阻力太小.师我们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蹬车,最后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生: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进行新课】摩擦力1.认识摩擦力师请同学们双手掌心相对,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实验1:双手并拢,用其中一只手推或拉,使其中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2:双手并拢,保持双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3:双手并拢,使双手做相向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4:双手并拢,保持双手同时向上、向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3)摩擦力的方向如何?(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关于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多举例让学生分析,例如:我们穿球鞋跑步不容易摔倒,摩擦力起什么作用?地面滚动的弹珠最后停了下来,摩擦力又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摩擦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并针对性地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多媒体课件)(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种类:①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②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③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此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间相对运动”不等于“物体运动”).如刚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因此货物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与传送带运动方向、货物运动方向一致);当货物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不再受到摩擦力.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木块A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判断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若受到,请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木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过程中,始终与斜面、水平面都相互接触,而且挤压,因此受到了摩擦力,而且木块相对于接触面向前运动,因而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答案:如图所示.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互相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就一定产生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解析:因为根据摩擦力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个物体间有压力;④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选项A中没有“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因此是错误的.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选项B和D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摩擦力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因此,物体有向后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方向就会向前.例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面,在不打滑的情况下,脚此时有相对地面向后的运动趋势,但脚没有向后运动,这时脚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此力是人向前走的动力.故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A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跑比赛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讨论、进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实验图甲、丙)③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如实验图甲、乙)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略)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略)(2)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所归纳的猜想进行选择,教师要根据小组探究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调整,以保证结论的严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表格(供参考)A.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①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②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②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如图甲、乙),并记录相关数据.③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⑤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重新进行改良后的实验)B.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C.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媒体课件)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④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板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师结束语】这节课大家应该收获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力,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论却知之甚少.这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上.采用的突破方法——控制变量法,运用二力平衡原理来间接测量摩擦力大小.其中重点又放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当实验设计好了,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自然就容易了.第3节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力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2.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会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实际生活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行新课】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教师播放视频:下雪天,汽车在雪地上行驶,车轮打滑,当车轮缠上防滑链后可以正常安全行驶.学生观看,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页《科学世界》——“减小摩擦的方法”:(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归纳出改变摩擦的方法.(2)要求学生回顾课前看到的相关情景,说说人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不同的例子.学生分析,教师得出结论.板书:1.摩擦力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摩擦我们要设法增大,有弊的摩擦要设法减小.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滑动摩擦来代替滚动摩擦.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教师说明:使接触面分离的常见方式:①加润滑油,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小了摩擦,如图所示;②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如气垫船;③利用磁悬浮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大大减小,如磁悬浮列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2)分析比较甲、乙可以得到:(3)分析比较甲、丙可以得到:解析:(1)为了探究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必须使木块处。

初中物理-4.12初二春力的平衡与摩擦力--答案版(慢)

初中物理-4.12初二春力的平衡与摩擦力--答案版(慢)

力的平衡与摩擦力专题一平衡力知识点一基础概念辨析【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错误的请在括号内画“×”.(1)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3) 物体只有在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4) 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6)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一定受到两个力作用, 这两个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8) 如果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它一定受平衡力( )(9)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受到的力一定大小相等( )(10) 运动的物体, 当受到平衡力时, 就会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解析】(1) 错.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不确定是否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因此这两个力不一定是平衡力,故错误.(2) 错.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由于二力的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错误.(3) 错.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错误;.(4) 对. 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5) 错.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不满足是否同物、是否方向相反、是否共线,所以错误..(6) 对.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正确.(7) 错.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不一定是二力平衡,有可能是多力平衡,所以错误.(8) 错. 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直线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受到的力不一定是平衡力.(9) 错.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处于多力平衡状态,受到的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错误.(10) 对. 运动的物体, 当受到平衡力时, 根据牛一定律可知,就会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知识点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判断【例2】请指明下列说法中的力是一对什么力: 1. 相互作用力; 2. 平衡力; 3. 什么都不是.(1) 人所受重力与人对吊篮的压力(2) 人所受重力与吊篮对人的支持力(3) 人对吊篮的压力与吊篮对人的支持力(4) 吊篮上方的绳子对吊篮的拉力与吊篮的重力(5) 吊篮上方的绳子对吊蓝的拉力与吊篮和人的总重力【答案】(1) 3 (2) 2 (3) 1 (4) 3 (5) 2【例3】(2014•澄海区模拟) 把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书保持静止说明书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B. 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且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知识点三平衡状态判断【例4】在下列事例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 正在圆形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B. 想讹人而假装晕倒在路边不动的老人C. 刚刚发射升空的火箭D. 减速进站的火车【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过山车由于在圆轨道上运动,故速度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B、老人在路边不动,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故B正确.C、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火车速度在减小,故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知识点四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例5】(2014•市北区二模)(多选) 下列关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可减小小车与水平面间的阻力B. 使用滑轮是为了省力D. 实验中通过小车是否静止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答案】A CD【解析】对于探究平衡力条件的实验,要掌握如何探究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1) 尽量减少阻力的影响,如使用光滑水平面、使用小卡片等;故A正确.(2)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不正确.(3) 可以通过旋转小车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故C正确.(4) 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知识点五利用力的平衡计算【例6】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1;升降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F2;三个读数比较()A. G>F1>F2B. F1>F2>GC. F2>G>F1D. F1=F2=G【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受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得出平衡力的大小关系.当升降机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升降机都处于平衡状态,拉力都等于重力,因此F1=F2=G.专题二摩擦力知识点一摩擦力基本概念【例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错误的请在括号内画“×”.(1) 滚动摩擦力一定小于滑动摩擦力( )(2) 物体运动时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5)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 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解析】(1) 错. 只有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才小于滑动摩擦力.(2) 错. 比如人站在超市斜的自动扶梯上,随扶梯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人在运动,受到沿着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因为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3) 错.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如(2)中扶梯例子。

摩擦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

摩擦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

B: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 系
压力 粗糙程度 面积大小 运动快慢 摩擦力
不变 不变
平滑 粗糙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C: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压力 粗糙程度 面积大小 运动快慢 摩擦力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思考 :推不动书柜,你认为书柜与 地面间存在摩擦力吗?
二、静摩擦力
1、条件: 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 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2、方向: 跟物体相对运动 趋势的方向相反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 运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滑动 的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 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 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 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 多。
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是_滑_动___摩擦, 手与铅笔之间是_____静摩擦。
汽车正常行驶时,前轮与地面之间是_滚__动__摩擦 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是滚__动___摩擦 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是__静___摩擦 用转笔刀削铅笔时,笔刀与铅笔之间是_滑__动_摩擦
3、用到什么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Hale Waihona Puke 器材: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 板、棉布、毛巾
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
步骤: 1、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 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
木板
2、在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 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篇1: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创设了一个情景: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摩擦力及其实验问题知识点1:摩擦力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1)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知识点2:探究摩擦力实验(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2)实验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用转换法。

(3)实验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例题1】(2020湖南常德)如图,物体重50N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F压=30N,若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2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0NB. 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250PaC. 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 若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向下运动【答案】A【解析】A.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是平衡力,那么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50N,故A正确;B.物体对墙壁的压强故B错误;C.物体是被压在竖直墙壁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大小有关,故C错误;D.若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而物体原是静止的,那么还会保持静止不动,故D 错误。

初二物理:求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有点难掌握这方法快速求解

初二物理:求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有点难掌握这方法快速求解

初二物理:求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有点难?掌握这方法快速求解求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初二物理的重要题型,也是物理中考的常考题型本文就例题详细解析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希望能给初二、初三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帮助。

例题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求“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题过程:1、把三块砖作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三块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总,“1号”砖左侧板对它们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1,“3号”砖右侧板对它们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2;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三块砖处于静止状态,则三块砖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为零,即G总=f1+f2;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三块砖相同,两块板相同,则“1号”砖左侧板对它们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1=“3号”砖右侧板对它们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2;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每块砖重为10N,则三块砖受到的总重力G总=10*3=30N;根据结论:G总=f1+f2,G总=30N,f1=f2,则f1=f2=15N;2、对“1号”砖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1号”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左侧板对它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1,“2号”砖对它作用的摩擦力f3;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1号”砖处于静止状态,则“1号”砖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为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1号”砖的重力G=10N,左侧板对它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1=15N,则“2号”砖对它作用的摩擦力f3=f1-G=5N,方向为竖直向下;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和结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号”砖对“1号”砖作用的摩擦力f3=f1-G=5N,方向为竖直向下,则“1号”砖对“2号”砖作用的摩擦力f4=f3=5N,方向为竖直向上;3、对“2号”砖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2号”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1号”砖对它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4,“3号”砖对它作用的摩擦力f5;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2号”砖处于静止状态,则“2号”砖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为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2号”砖的重力G=10N,“1号”砖对它作用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4=5N,则“3号”砖对它作用的摩擦力f5=G-f4=5N,方向为竖直向上;所以,“2号”砖左侧和右侧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5N,方向均为竖直向上。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图文课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图文课件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解析】选D。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比较。匀速拉动长方体 木块的过程中,拉力与长方体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只与 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所以三种情况下摩擦 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则拉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故选D。
考点 2 摩擦力大小的判断
【典例2】(2013·郴州中考)一个箱子重为100 N,放在水平面
上,受6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 N。当水平推
力增大到10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
20 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
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还想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的关系,请你帮助他们在实验1的基础上,利用实验1中器材再做
一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①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举出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例子:

【思路导引】(1)测摩擦力,利用二力平衡原理,物体要做匀速直
线运动。
(2)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找出不变量和变量,对照得结论。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视了对“控制变量法”的考查。(1)为了使拉力的大小等于 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匀速拉动物体,这是采用了转换法。(2)1、3 组用了相同的木块,重力相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 同。(3)在探究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时,要注意控制“压 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不同。根据 提供的器材可以用不同的放置方法到达要求。(4)可以从增大 压力和增加粗糙程度等方面来举例说明。

初中物理23 二力平衡、摩擦力

初中物理23 二力平衡、摩擦力

二力平衡、摩擦力主讲人张敬[基础知识]条件力的平衡二力平衡应用力静摩擦力大小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滚动摩擦力增减方法1.力的平衡:(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2)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简称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二力大小相等;③二力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二力平衡时,合力必为零。

2.摩擦力:(1)静摩擦力:两相互接触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

静摩擦力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发生相对滑动....时,将产生阻碍这种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滚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在压力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

因而减小摩擦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学习指导]1.物体受平衡力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否与“牛一律”中· V F 浮 F 阻 G所说“物体不受一切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相矛盾?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一条直线二力合成知识可知,彼此平衡两力合力一定为零。

这与物体不受外力是等效的,物体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

推广到物体受多个力平衡时,其合外力也为零物体将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应补充完整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即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状态,推知物体受力情况。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通用11篇)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20xx年审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节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感知物理知识,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观的摩擦力的彩色插图,更多的从生活中理解摩擦力。

这是本节的知识体系,包括认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学习了弹力、重力后的又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力,是力学的基础。

(2)这不仅是二力平衡的应用,而且为后面的功和简单机械的学习,甚至高中学习做好铺垫,在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学生学习到摩擦力的知识,而且是学生对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和重视知识应用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异,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定义结论、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解释生活中摩擦现象。

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突破的措施:激趣诱导,以多种方式指导教学,把时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比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利用对教材的预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形成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分别是游戏引入、感受体验、科学探究、知识应用、回顾反思、作业布置。

1、游戏引入: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对知识的渴求欲强,在新课开始我采用游戏引入,男生用一个涂油的碗,女生用一个干净的'碗,在学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比赛抓碗游戏,而力气小的女生却出乎意料的赢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摩擦力》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摩擦力》课件
3.比较F1 和F2的大小,判断谁的表面粗糙。
课后作业
1、以 “假如没有摩擦” 为题,写一篇科幻 小文章。
2、在QQ群上下载老师录制的“摩擦力”微 课视频 ,巩固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
拔河
走 路
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拔河
很多时候摩擦又是有害的 巨石下垫圆木
磁悬浮列车
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有花纹的鞋底
磁悬浮列车
用力捏自行车刹车闸
2、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换用粗糙不同的物体表面:毛巾、棉布、木板
3、怎样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把木块平放、侧放、竖放
4、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②.测量方法:
f
F支 F
G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 方向拉动木块,使 它做 匀速直线 运动。
③. 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
摩擦力
教学课件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使手在桌面上 滑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相对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慢慢向前推,但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要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 个阻碍手的力。
思考: 摩擦力是怎样的一种力,它的产生条件 , 作用点在哪里,方向向哪?
冰壶运动刷冰
轮胎上装铁链
拔河选择体重大的成员
加润滑油
涂防滑粉
气垫船
绷紧传送带皮带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请指出下列各事件中分别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各用了什么方法? (1)在北方雪后的马路上撒灰渣 (2)自行车轴要装滚珠轴承 (3)自行车轴要注入润滑油 (4)骑自行车刹车时 (5)收录机的旋钮上刻有花纹 (6)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在手上涂些镁粉,防止手从器械上滑落。 (7)在传送带传动中,要把皮带张紧
摩擦力f
拉力F
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实验的方法:
1、提出猜想。 2、设计实验。 3、数据分析。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木板、木块、毛巾、棉布等
注意: 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 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或者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趋 势方向相反。
注意容易混淆: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不是一个概念。
静摩擦力f1
A
B
滑动摩擦力f2
运动方向
拉力F 静摩擦力f1
二、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着长木板做匀速直 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即为摩擦力大小。(二力平衡)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3节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 2、学会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 4、结合生活实践,掌握摩擦力的应用和防止。
(活动):体验摩擦力
1.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有运动趋势) 2.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 (使手运动)
为 0 N。
用10 N的力沿水平向右拉着物体,物体依然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说课-《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摩擦力》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摩擦力》,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

所以教学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对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有很好的帮助。

二、说学情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里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所以这些都为本节课做足了知识准备。

加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其实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所以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会用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材重难点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问题难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相对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会采用演示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启发引导法,提问法等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

本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再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

关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是否需要减小摩擦力的探讨

关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是否需要减小摩擦力的探讨

难忘的演唱会作文
《难忘的演唱会》
哇塞,我要跟你们讲讲那次让我超级难忘的演唱会呀!
那是一个阳光超级明媚的日子,我早早地就和朋友们约好了要一起去看那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

我们兴奋得不行,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想象着演唱会会有多么精彩。

到了演唱会现场,那场面,简直了!人山人海呀,到处都是兴奋的歌迷。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刚坐下就开始激动地等待着。

终于,灯光暗了下来,音乐响起,那一刻,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歌手一出场,哇,那尖叫声简直要冲破房顶了。

我也跟着大喊大叫,完全顾不得什么形象了。

然后歌手开始唱歌啦,那歌声,真的是太好听了,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我跟着节奏挥舞着手里的荧光棒,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

唱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全场的气氛简直热烈到不行。

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都疯狂了,我们一起大声合唱,那感觉真的太爽了。

我记得我当时喊得嗓子都有点哑了,但还是停不下来呀。

在演唱会中间,歌手还和我们互动了呢,他说了好多好玩的话,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我当时就在想,哇,他怎么这么可爱呀。

演唱会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还意犹未尽呢。

走出会场,我的耳朵里还回荡着那些美妙的歌声,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快乐。

这场演唱会真的让我太难忘了呀,它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平淡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疯狂又美好的体验!
嘿嘿,这就是我难忘的演唱会经历啦,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呀,快跟我讲讲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中的摩擦力分析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
空气阻力且V
1〈V
2
,则它们所受拉力F
1
与F
2
的关系为()
V
1 V 2
图1
A.F
1═F
2
B.F
1
>F
2
C.F
1
< F
2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解析: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有拉力、摩擦力。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说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即两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相同。

又由于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也就是说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本题应选A。

例1. 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A正在随传送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球运动,分析物体A所受的力有哪些?
图2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有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

那么在水平方向上呢?由于A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假定A 受到的有摩擦力,那么应当有另一个力去与之平衡,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力,因而这个假设不成立。

那么它在水平方向上应当是不受力。

所以物体A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例 3.体育课上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项目。

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差
绳子和竹竿匀速向上爬,那么 ( )
A.爬绳与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B.爬杆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
C.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较大
D.爬绳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些
解析:不论是爬杆还是爬绳,其关键都是在身体要下滑时,手与绳间产生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与身体重力相平衡时,就能使身体保持静止从而阻止了身体的下滑。

所以爬绳与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都与身体重力大小相等。

所不同的是,爬杆时的摩擦面更光滑,要想产生与爬绳相同的摩擦力,就要给竹竿施加更大的压力,握的更紧些。

另外,这么大的摩擦必须在短时间内在单手间产生,以保证另一只手握向更上方时身体不会下滑。

这样,两只手的交替作用便牵引着身体步步上升。

例4.图3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 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N。

B 解析:B物体悬空时,通过绳给A施加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B物体的重力。

当A受到这个水平拉力时,不论是要运动还是已经运动起来,都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如果A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

本题中,物体B重为2N时,拉力也为2N,而物体A静止,根据二力平衡,A受到的摩擦力为2N;当物体B重为3N时,对A的拉力也为3N,而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摩擦力与此时的拉力平衡,为3N;托盘着地,绳松弛,对A的拉力消失,由于惯性A仍然在运动,但摩擦力使之运动速度变慢,所以A将做减速运动。

减速时,对桌面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
仍为3N,直到静止后摩擦力消失。

本题应填:2、减速直线运动、3. (以上约1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