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完整提纲
军队基层建设新纲要教学提纲
01纲要修订的重要性、必要性
1990年 颁发
1995年 修订
2009年 修订
1988年 试行
1993年 修订
2003年 修订
新形势下基层建设 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作出回答和解决。 另外,近些年部队创造的 抓建基层好经验好做法, 也需要总结固化为制度 规定。
2015年 修订
02新修订《纲要》贯彻、体现习主席重要论述
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 绝对可靠
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 精神 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 练兵打仗思想
始终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 风 坚持“三严三实”,力戒“四风”
03贯彻和体现全军目标及其修订主要过程
全军目标的体现
从2013年4月以来深入 10多个不同类型部队调研, 3次征求总队有关二级部意 见,邀请28名军师旅团领导 担任咨询员,经过反复论证 修改,于2013年8月形成 《纲要》修订稿。
04《纲要》修订的内容
1 调整完善了基层建设标准 2 充实了基层经常性主要工作
(1)训练和战备方面 (2)政治工作方面 (3)行政管理和内外关系方面 (4)后勤、装备保障方面 (5)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1抓规划制定
制定完善抓基层规划和按纲建连计划,研究拿出抓好经常性工作和开 展双争活动的措施办法,促进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有效落实。
2 抓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基层单位特点,提出学习贯彻《纲要》的要求,尤其要 加强跟踪指导、末端问效。
3 抓检查分析
利用下部队调研、检查工作、当兵蹲连等时机,及时了解掌握学习贯 彻《纲要》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结合半年和年终总结, 集中分析按纲抓建形势,制定具体措施,推动贯彻落实《纲要》向纵 深发展。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实施提纲(2021—2030)》具体目标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提纲(2021—2030)》具体目标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提纲(2021—2030)是中国领导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促进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升其地位和权益保障。
该提纲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妇女地位、保障儿童权益、促进性别平等、推进家庭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对该具体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提升妇女地位是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男性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因此,在未来十年中,领导将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和消除对女性的歧视。
这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改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并加强对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行为的打击。
其次,在保障儿童权益方面,《纲要》明确了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健康成长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将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加强对儿童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能力。
此外,领导还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儿童的关注和保护力度,确保他们享受到与其他儿童一样的权益。
第三,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领导将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推动男女平等就业机会,并提高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层面的比例。
此外,《纲要》还明确了推动男女平等家庭责任分工、促进男性参与家庭教育、消除性别暴力等具体目标。
最后,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纲要》明确了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庭和谐、推动父母履行养育责任等目标。
为实现这些目标,领导将加大对父母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父母关注子女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提纲(2021—2030)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目标,旨在促进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
这些目标包括提升妇女地位、保障儿童权益、促进性别平等、推进家庭教育等方面。
领导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专业能力等措施,全力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妇女和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提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提纲
一、实施纲要
1.积极参与公民权责教育,增强公民道德修养:倡导遵纪守法,尊敬宪法和法律,尊重公民权利和义务,倡导廉洁自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
2.遵守道德规范,尊重社会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加强公民责任意识,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社会风俗习惯,提高言行举止的文明素质;
3.树立大局观念,崇尚共同奉献精神:崇尚共同奉献精神,倡导合作共赢,营造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4.建立正确价值观,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崇尚科学文化,加强国家团结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完善制度,毅力建设,践行诚实守信,解决社会矛盾;
5.加强文化教育,营造文明文化环境:遵守国家文化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文明文化制度,充分调动全社会发挥文明文化环境的建设积极性;
6.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有序发展环境:加强公共卫生和社会治安制度建设,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和政治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二、实施策略
1.提高公共文明素质:健全公共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开展公共文明素质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公共文明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中国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基本特征:(1)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四、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五、义和团运动意义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敢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一、引言- 国家安全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 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提出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和指导价值。
- 强调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 揭示国家安全的特点、内涵和目标。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观点- 突出了人民安全的核心地位。
- 强调统筹国内国际安全、发展安全和信息安全。
- 提出了国家和人民安全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协同性。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实践-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国民安全意识。
-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体系。
- 推动国家安全制度和法治建设。
- 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和促进国际合作。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体现和重要意义- 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
- 保障国家发展的战略深化和国家利益的持续拓展。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总结与展望-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内容。
-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强调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和指导价值,突出了人民安全的核心地位,强调统筹国内国际安全、发展安全和信息安全,提出了国家和人民安全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协同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和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
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了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和指导价值。
国家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观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醒我们在稳定发展中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一、引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学习纲要的制定与重要目标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概述- 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学习纲要的重点和难点三、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目标- 如何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四、构建综合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国家安全体系五、保障国家安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创新-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 如何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关系- 如何在国家安全保障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七、推动国家安全与人民福祉相统一- 国家安全观与人民福祉的关系- 如何通过保障国家安全来促进人民的幸福与福祉八、加强国际安全合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意义和影响- 如何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九、总结和展望- 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主要收获和启示- 对未来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展望十、附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详细内容介绍小结:本文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发言提纲,从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构建综合国家安全体系、保障国家安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创新、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推动国家安全与人民福祉相统一、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通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核心思想和重要任务,为推动国家安全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日益全球化,国家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我们思考和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要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目标,就需要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以及如何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来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 122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有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一、题型题量1、单选题(20个,20分)2、多选题(10个,20分)3、简答题(3 个,30分)4、论述题(2 个,30分)二、简答与论述题目复习重点1、简答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①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生活极度恶化,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④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一方面,他们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②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分配方案:(1)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2)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
意义: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一、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和意义:1.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性1.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1.3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义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2.1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2.2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的重点领域2.3 重视发展与安全的有机统一2.4 推动安全观念的创新和发展2.5 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格局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策略和实施路径:3.1 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防实力3.2 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3.3 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3.4 防范和打击网络安全威胁3.5 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4.1 经济安全的保障与发展4.2 政治安全的巩固与维护4.3 科技安全的创新与应用4.4 文化安全的传承与发展4.5 生态安全的建设与保护五、总结与展望:5.1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5.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推进路径和现实挑战5.3 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的建议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和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旨在回应当今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面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发展。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已经变得更加综合、全球性和复杂化,传统安全观念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来的,首先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安全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体系、机制和规则的变革加快推进,各种全球性挑战凸显,传统安全威胁非对称化、复杂化、多样化,非传统安全问题触手可及,故全面贯彻总体安全观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群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完成近代化〔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总揽秩序,完成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完成近代化完成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完成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是完成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根底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完成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翻开新天地〔2〕完成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2.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腐败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含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含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二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以皇帝为首的皇家贵族奢侈无度;各级官吏更是争相仿效,以权谋私,肆掠民财,“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现象比比皆是。
2)经济技术落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完成了两次科技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科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手工劳动为主,根本没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社会生产力低下,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由此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总揽的根底,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为什么说1840年的第⼀次鸦⽚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命性质开始发⽣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2、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段有哪些?在⽂化上对中国进⾏渗透的主要⽬的是什么?其中掠夺中国领⼟最多的侵略者是哪个国家?⼿段: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化渗透⽬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醉中国⼈民的精神,摧毁中国⼈的民族⾃尊⼼和⾃信⼼。
俄国2、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西⽅对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现代⽂明”的观点?影响: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2.⼤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
3.列强在进⾏侵略的同时,也把西⽅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化传⼊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4.进⼀步⽡解传统经济,有利发展资本经济。
近代西⽅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在掠夺资源奴役殖民地⼈民的同时,为了更⼤程度上榨取在殖民地所在的利益,⼤⼒发展⼯业,掠夺⼈⼝和劳动⼒,同时也把先进的⽣产⽅式传播到殖民地,打破了殖民地原有的落后制度和经济⽂化的格局,并且将殖民国先进的思想⽂化和制度带⼊到当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成为近代⽂化传播不可否定的巨⼤⼒量。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主要⽭盾有哪些?⾯临的两⼤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压在中国⼈民头上的“三座⼤⼭”指的是什么?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
使命:1,实现国家完全统⼀。
2,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任务:1,争取民族独⽴,⼈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民富裕。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纲要重点归纳1. 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漫长的原因?①社会结构坚韧性②生产关系与地区的延长性③意识形态的稳定性④土地自由买卖制度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4.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方式及其后果?方式: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经济掠夺后果: ①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②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 为什么把太平天国称为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请同学们浏览一下即可)第一部分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基本线索: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社会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本结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通过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其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全面侵略(1)主要侵略战争及条约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战争(1883)——《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2)《马关条约》的影响割去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含钓鱼岛)和澎湖列岛,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2亿两白银,加上其他费用,共计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巨额赔款扩充军备,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生产准备工作纲要
《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编制提纲生产准备工作是化工装置试车总体统筹控制计划的内容之一,建设(生产)单位应及早组织生产准备部门及聘请设计、施工、生产方面的专家,编制《生产准备工作纲要》,使生产准备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具体编制提纲如下:一、概况化工工程项目简况;生产准备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与生产准备相关的化工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等主要工作情况。
二、组织准备组织准备一般包括生产准备和试车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明确负责人、成员、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相应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三、人员准备(一)根据审批的定员,编制人员配备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人员类别、来源、素质要求;2、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调配到岗时间。
(二)人员培训1、人员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2、人员培训方法与步骤。
3、培训单位的选择及时间安排。
4、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
5、各培训阶段及各类人员培训的考试、考核。
6、编制人员培训计划。
四、技术准备(一)技术资料、图纸、操作手册的翻译编印。
(二)编制各种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编制各类综合性技术资料。
(四)编制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编制大机组试车和系统干燥、置换及三剂装填、保护等方案,并配合施工单位编制系统吹扫、气密及化学清洗方案。
(六)编制储运、公用工程、自备发电机组、热电站、锅炉、消防等试车方案。
(七)编制总体试车、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化工投料试车、生产考核方等案。
(八)计算机仿真培训技术装备。
(九)国内外技术资料编制(翻译)出版计划。
(十)各种试车方案的编制计划。
(十一)技术准备总体网络计划。
五、安全准备(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人员配备、培训、考核。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三)全员安全培训计划。
(四)同类装置安全事故案例搜集、汇编以及教育安排。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主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会发言提纲I. 引言A. 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和意义B. 引出研讨焦点: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II.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概述A. 解释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定义和特点B. 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目标和意义III.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内容分析A. 逐个介绍纲要中重要的学习内容1. 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2. 经济安全的保障3. 政治安全的维护4. 军事安全的确保5. 文化安全的促进6. 社会安全的维护B. 分析各个学习内容的关联和相互依赖关系IV.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推进路径A. 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B. 教育层面: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C. 社会层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V. 总结与展望A. 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重要性和作用B. 展望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未来发展VI. 开放讨论,并回应各位与会者的问题与观点I. 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与会者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本次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会。
我今天的发言将着重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内容和推进路径。
II.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概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知识和国家安全能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格局。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引导等手段,使全体公民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国家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这将有助于加强国家安全管理,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保障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
III.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内容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明确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经济安全的保障、政治安全的维护、军事安全的确保、文化安全的促进、社会安全的维护。
学习研讨《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发言提纲
学习研讨《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发言提纲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发言提纲
一、引言
1.1 导入话题,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和背景 1.2 提出研讨的目的和意义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背景和制定目的
2.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出现背景
2.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2.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
3.1 安全概念的演进和定义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要素
3.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4.1 传统安全观的特点和局限性
4.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点和对传统安全观的批判 4.3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的联系和互补性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与应用
5.1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内外政策中的具体体现
5.2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
5.3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规划
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与教育
6.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对象和范围
6.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6.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和培养目标
七、总结与建议
7.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优势与不足
7.2 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评价和展望
7.3 提出个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和建议
八、结语
8.1 回顾全文内容,总结发言要点
8.2 引用名人名言或相关案例,激发听众思考
8.3 发表对未来学习和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决心。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研讨发言提纲1. 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这一纲要的制定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推进和指导作用,以及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 分析“全域安全”和“共建共享安全”的概念和内涵,解析这些理念的涵义、意义和实践价值。
同时,讨论这些理念对于国家安全发展的推进有哪些积极影响,以及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3. 分析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讨论在当前国家安全挑战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如何深化、加强和落实,发挥军队和科技创新作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和综合国力。
4. 探讨中国面临的主要国家安全挑战,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的影响。
同时,探讨中国应对这些挑战的战略、策略和措施,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企业层面等多维度分析,提出深化改革、加强防御、做好危机应对和建设安全社会等建议。
5. 分析国家安全对于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探讨加强国家安全治理、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和领导力、加强公共安全机制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同时,探讨安全领域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特别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6. 分析中国在实现国家安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依据哲学原理和社会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同时,探讨中国在全球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应对复杂国际安全挑战时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7. 最后,总结中国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和价值理念,强调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发展的倡导和引领作用,以及未来国家安全发展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提出展望和展望,介绍下一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第二单元千年局变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总体来说是封建社会进入末期,由昌盛走向衰落。
经济方面: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对农民剥削加重。
农民没有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方面: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②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家长制)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思想体系控制了知识分子,封建统治者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再加上封建王朝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说封建主义的腐败统治是阻碍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因?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和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借,强占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他们还在中国驻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们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单元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如何认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性质: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所进行的斗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积极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超越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所进行的斗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与侵略军顽强斗争,拒绝承认不平等提哦月,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消极作用:①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迷信虚幻力量。
③未能正确对待儒学,盲目否定,只保留封建纲常伦理内容。
④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视之为“洋兄弟”。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为什么不能挽救清政府覆灭的命运?第四单元辛亥革命与帝制的终结从改良维新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革命这样一条发展道路?首先,从社会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一个国家究竟走革命道路还是改良道路,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力量状况等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革命发生是要有条件的,不是什么个人任意制造出来的。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腐朽的清政府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事实证明,腐朽的清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有能力领导国内的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了,推翻这个政府已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
再次,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但它的根本目的,是“永固皇位”,是借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改良派的幻想最终破灭了,他们开始谋求用武力推翻政府,有的则转向革命。
所以,革命也是被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逼出来的。
辛亥革命到底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P67)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五单元新世纪的曙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变革中国的理论武器,是由哪些原因决定的?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
(二)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次遭失败的事实,使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和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四)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五)新文化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何时的土壤。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六单元新革命—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1、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人召开八七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从1928年十月至1930年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的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3、评价“遵义会议”4、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原因?第七单元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统治1、国民党派系斗争生产的原因及斗争的特征是什么?2、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举措?3、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接触组织者和鼓舞者。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共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