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外治法87页PPT
合集下载
【实用资料】针灸治疗皮肤病PPT
![【实用资料】针灸治疗皮肤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6349d4580216fc710afdd4.png)
内分泌:耳甲腔底,屏间切迹内 抗过敏、活血通络
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尖端 抗过敏、消炎消肿、抗感染、抗休克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益脑安神,消炎止痛
风溪:耳舟上,指、腕部之间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银屑病
• 控制皮损 • 调补气血 • 攻补兼施、以调为主 • 分期治疗
3、火针:水疱、脓疱、疮疡
穴位刺激、激发经气
4、铺棉灸:皮疹或苔藓样增厚,以瘙痒为主;皮肤糜烂渗液
5、针刺、耳针:心神不宁、失眠、疼痛
6、自血:血热、血瘀证,尤对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
针之不宜,灸之所为
心语
• 熟知经络走行及常用穴位的定位。 • 注意皮疹及血络的分布特点 • 注意背俞穴的观察及压痛 • 结合脏腑辨证灵活选穴。
辩证取穴
• 止痒——屋翳、至阴、肩隅、阳溪 • 健脾化痰——丰隆、中脘 • 行气止痛——支沟、手三里、阿是穴、阳经
的郄穴 • 通腑泄热——天枢、上巨虚、内庭
1、穴位注射:过敏性疾病、虚证
方法选择
2、放血疗法:热证、瘀滞之证。
• 一切急性热证——耳尖放血,如不效——大椎点刺拔罐 • 局部血络或压痛明显——叩刺拔罐
注意背俞穴的观察及压痛
抗过敏、活血通络
静止期:自血、针刺 活血——血海、膈腧、阴经的郄穴
• 阿是穴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辨经
取穴、方法、手法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穴位刺激、激发经气
辨经
取穴、方法、手法
• 经验穴
选经 同名经、表里经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抗过敏、消炎消肿、抗感染、抗休克
2、放血疗法:热证、瘀滞之证。
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尖端 抗过敏、消炎消肿、抗感染、抗休克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益脑安神,消炎止痛
风溪:耳舟上,指、腕部之间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银屑病
• 控制皮损 • 调补气血 • 攻补兼施、以调为主 • 分期治疗
3、火针:水疱、脓疱、疮疡
穴位刺激、激发经气
4、铺棉灸:皮疹或苔藓样增厚,以瘙痒为主;皮肤糜烂渗液
5、针刺、耳针:心神不宁、失眠、疼痛
6、自血:血热、血瘀证,尤对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
针之不宜,灸之所为
心语
• 熟知经络走行及常用穴位的定位。 • 注意皮疹及血络的分布特点 • 注意背俞穴的观察及压痛 • 结合脏腑辨证灵活选穴。
辩证取穴
• 止痒——屋翳、至阴、肩隅、阳溪 • 健脾化痰——丰隆、中脘 • 行气止痛——支沟、手三里、阿是穴、阳经
的郄穴 • 通腑泄热——天枢、上巨虚、内庭
1、穴位注射:过敏性疾病、虚证
方法选择
2、放血疗法:热证、瘀滞之证。
• 一切急性热证——耳尖放血,如不效——大椎点刺拔罐 • 局部血络或压痛明显——叩刺拔罐
注意背俞穴的观察及压痛
抗过敏、活血通络
静止期:自血、针刺 活血——血海、膈腧、阴经的郄穴
• 阿是穴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辨经
取穴、方法、手法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穴位刺激、激发经气
辨经
取穴、方法、手法
• 经验穴
选经 同名经、表里经
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
抗过敏、消炎消肿、抗感染、抗休克
2、放血疗法:热证、瘀滞之证。
中医皮肤学外治法 PPT课件
![中医皮肤学外治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b13e78bd63186bcebbc75.png)
辨 痒
1.热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2.寒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3.风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 4.气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5.化脓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6.瘀血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 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 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无殊治在内也”
首辨阴阳
阳证 阴证 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 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 里 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 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范围 肿势局限 不局限 疼痛 剧烈 不痛、隐痛、痛或抽搐 脓液 稠厚 稀薄 疮面肉芽 红润而坚实 苍白而水肿 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燥、焦、黑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 脉象 弦、数、洪、大有力 细、弱、沉缓、无力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 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 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 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 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 活性作用。
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 辨证
外治法分类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 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 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 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 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 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 肤药等。
皮肤病中医治疗幻灯
![皮肤病中医治疗幻灯](https://img.taocdn.com/s3/m/c70dbc02bed5b9f3f90f1c1c.png)
于急性伴少量渗出性或亚急性皮损。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外用药
软膏:
药粉与固体油类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常用药:黄连、黄芩、
黄柏、大黄、紫草、莪术、当归、蛇床子、苦参、青黛等。多用 于干燥、粗糙、较肥厚的皮损。
硬膏 :
由药粉、脂肪、蜡、树胶经高温熬制而成。根据所加药粉
的性质而分别具有消炎、活血、止痛、散结等作用。用于慢性、 限局性、肥厚性、角化性、结节性、增殖性皮损。
痒症、单纯性痒疹、结节性痒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痤疮、
脂溢性皮炎、酒渣鼻、脱发、过敏性紫癜、性病、硬皮病、皮肌 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大疱病、红皮病、特殊类型的银屑
病等。
皮肤病中医治疗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性与大自然的同一性出发, 注重四时五行变化、情志饮食劳作是否失节、脏腑功能的盛衰, 内外因合参以便进行分析、推断疾病的向愈。这是疾病治疗过程
皮肤病中医治疗
(二)外治法
· 外用药
水剂(溶液) :
可用于涂擦、洗涤、溻渍(湿敷)、罨包、贴敷、
洗浴(药浴)等。常用药:马齿苋、枇杷叶、侧柏叶、黄柏、苦
参、蛇床子、百部等,单味或组药 散剂(药粉): 可直接撒布或掺入软膏中使用。常用药:松树花、 茯苓、大黄、黄芩、黄连、青黛等,单味或组方而用。多用于急 性、无渗出性皮损。
理、证型、施治等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提
高,更进一步完善了皮肤病中医专业的理论与临床。
皮肤病中医治疗
• 概述
我们发现,对一些不明病因的、复发性的、急性或慢性的常
见皮肤病及部分疑难重症皮肤病,采用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
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有明显的优势,如湿疹、多种皮炎、寻常型银 屑病、荨麻疹、白癜风、黄褐斑、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共89页文档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共8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26cb78819e8b8f67d1cb948.png)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86721ac8d376eeafaa319f.png)
红花10g+水2000ml。主治脂溢性皮炎。
a
10
• 2%采乐洗剂,20%酮康唑。
• 注意事项: 温度适宜,熏时温度可高些,以便借助药力,开通腠理,宣达气血、 洗时、水温宜 45℃-50℃左右,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则药力不足。
a
11
(二)粉剂(散剂)
• 制剂:取单味或复方中药、经煅、炼、研、碾、 烧等方法处理后,研成极细的粉末而成。
1.5-2。 •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a
13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速度,亦 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酒精,可加 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凉爽程度。
a
19
(七) 霜剂
• 制剂:是油相和水相经乳化剂而形成的半固体 剂型,霜剂根据基质乳化的类型分为油包水 (w/o)型霜剂和水包油( o/ w)型霜剂两种。
•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a
20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 功用:干燥、清凉、止痒、保护皮肤的作用。 •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无渗液的皮肤病。 • 常用的药物:炉甘石洗剂、冰炉洗剂。 • 注意:不宜用在毛发部位或湿润、糜烂的皮
损面。
a
14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 制剂:将生药用白酒或50%酒精或用食醋浸泡5-10 天,滤其渣而成。
a
10
• 2%采乐洗剂,20%酮康唑。
• 注意事项: 温度适宜,熏时温度可高些,以便借助药力,开通腠理,宣达气血、 洗时、水温宜 45℃-50℃左右,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则药力不足。
a
11
(二)粉剂(散剂)
• 制剂:取单味或复方中药、经煅、炼、研、碾、 烧等方法处理后,研成极细的粉末而成。
1.5-2。 •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a
13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速度,亦 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酒精,可加 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凉爽程度。
a
19
(七) 霜剂
• 制剂:是油相和水相经乳化剂而形成的半固体 剂型,霜剂根据基质乳化的类型分为油包水 (w/o)型霜剂和水包油( o/ w)型霜剂两种。
•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a
20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 功用:干燥、清凉、止痒、保护皮肤的作用。 •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无渗液的皮肤病。 • 常用的药物:炉甘石洗剂、冰炉洗剂。 • 注意:不宜用在毛发部位或湿润、糜烂的皮
损面。
a
14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 制剂:将生药用白酒或50%酒精或用食醋浸泡5-10 天,滤其渣而成。
皮肤病外用疗法〖医学精品课件〗
![皮肤病外用疗法〖医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d3240676a20029bc642d23.png)
特效:丙酸倍氯美松(0.05﹪)、 卤美他松 (0.05﹪)、双醋酸双氟拉松(0.05﹪)
二、外用药物剂型
外用药物剂型
1.溶液 (solution)
定义:药物的水溶液 作用:消炎、散热、减少渗出 适应症:急粉剂:(powder)
粉末状药物 作用:散热、消炎,保护及止痒作 用 适应症:急性无渗出性皮炎,禁用 于急性有渗出性皮炎
0.5﹪-5﹪氟尿嘧啶软膏治疗扁 干疣,脂溢性角化
外用药的性能
13.遮光剂 (sunscreen agents )
能吸收和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 起到遮光和防晒作用,5﹪二氧 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
苯甲酸,5﹪奎宁。
外用药的性能
14.脱色剂 (dipigment agents)
可减轻色素沉着。如 氢醌
外用药物剂型
3.洗剂:lotion
粉末状药物与水的混合 作用:同粉剂 适应症:同粉剂 毛发部位不宜 用
外用药物剂型
4.酊剂(tincture)
药物的酒精溶液 作用:消炎、杀菌及止痒 适应症:慢性皮炎无明显皮损,瘙 痒症
外用药物剂型
软膏:(ointment)
油性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粉 状药物 作用;润滑、软化痂皮、穿透皮 肤作用强 适应症:慢性肥厚性皮损 ,不适宜 急性期皮损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 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 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 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 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 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 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 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二、外用药物剂型
外用药物剂型
1.溶液 (solution)
定义:药物的水溶液 作用:消炎、散热、减少渗出 适应症:急粉剂:(powder)
粉末状药物 作用:散热、消炎,保护及止痒作 用 适应症:急性无渗出性皮炎,禁用 于急性有渗出性皮炎
0.5﹪-5﹪氟尿嘧啶软膏治疗扁 干疣,脂溢性角化
外用药的性能
13.遮光剂 (sunscreen agents )
能吸收和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 起到遮光和防晒作用,5﹪二氧 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
苯甲酸,5﹪奎宁。
外用药的性能
14.脱色剂 (dipigment agents)
可减轻色素沉着。如 氢醌
外用药物剂型
3.洗剂:lotion
粉末状药物与水的混合 作用:同粉剂 适应症:同粉剂 毛发部位不宜 用
外用药物剂型
4.酊剂(tincture)
药物的酒精溶液 作用:消炎、杀菌及止痒 适应症:慢性皮炎无明显皮损,瘙 痒症
外用药物剂型
软膏:(ointment)
油性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粉 状药物 作用;润滑、软化痂皮、穿透皮 肤作用强 适应症:慢性肥厚性皮损 ,不适宜 急性期皮损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 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 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 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 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 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 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 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487010d15abe23492f4d95.png)
皮肤病医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
蔡念宁
1
皮肤病中医治疗
• 概述
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皮肤病可追溯至古。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 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已记载了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代的迁移,逐渐对皮肤病的成因、病症、证候、治疗形成 了较完善的系统。不同年代涌现出众位当世的名医,尤以明、清 为鼎盛时期,亦为近代将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支出来打下了坚 实的理论根基。
10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外用药 散剂(药粉): 可直接撒布或掺入软膏中使用。常用药:松树花、
茯苓、大黄、黄芩、黄连、青黛等,单味或组方而用。多用于急 性、无渗出性皮损。
水粉剂(混合振荡剂): 散剂按一定比例兑入溶液中配成。常用 药:冰片、雄黄、寒水石、滑石、大黄、硫黄等。作用表浅,适 应范围与散剂基本相同。
• 中草药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精粹。从民间治病,疗效堪奇,
再积累经验逐渐发展形成学派,到病源、病理、病症、证候、辨 证、治则、治法、方药的一整套理论,是源于药草治疗的功效的。
7
皮肤病中医治疗
• 中草药 故中草药的施用,蕴涵着医家极深的理论功底、临床经验、医疗水
平,对现代研究成果正确、合理的运用也体现在所开的处方中,此非简 单守数方,适当做加减而希冀药到病所之事。但针对临床常见、多发、 带有普遍性表现的皮损,又不伴见特殊不适症状,具同一性的患者,为 方便起见,制成协定处方,以各地经验为基准,分用于各单位。谁家疗 效显著,谁家患者蜂拥。这也是以内部制剂居多、疗效优势突出的医院, 求医者甚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19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丁香罗勒油乳膏 山宝皮宁酊 日舒安洗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
蔡念宁
1
皮肤病中医治疗
• 概述
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皮肤病可追溯至古。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 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已记载了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代的迁移,逐渐对皮肤病的成因、病症、证候、治疗形成 了较完善的系统。不同年代涌现出众位当世的名医,尤以明、清 为鼎盛时期,亦为近代将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支出来打下了坚 实的理论根基。
10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外用药 散剂(药粉): 可直接撒布或掺入软膏中使用。常用药:松树花、
茯苓、大黄、黄芩、黄连、青黛等,单味或组方而用。多用于急 性、无渗出性皮损。
水粉剂(混合振荡剂): 散剂按一定比例兑入溶液中配成。常用 药:冰片、雄黄、寒水石、滑石、大黄、硫黄等。作用表浅,适 应范围与散剂基本相同。
• 中草药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精粹。从民间治病,疗效堪奇,
再积累经验逐渐发展形成学派,到病源、病理、病症、证候、辨 证、治则、治法、方药的一整套理论,是源于药草治疗的功效的。
7
皮肤病中医治疗
• 中草药 故中草药的施用,蕴涵着医家极深的理论功底、临床经验、医疗水
平,对现代研究成果正确、合理的运用也体现在所开的处方中,此非简 单守数方,适当做加减而希冀药到病所之事。但针对临床常见、多发、 带有普遍性表现的皮损,又不伴见特殊不适症状,具同一性的患者,为 方便起见,制成协定处方,以各地经验为基准,分用于各单位。谁家疗 效显著,谁家患者蜂拥。这也是以内部制剂居多、疗效优势突出的医院, 求医者甚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19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丁香罗勒油乳膏 山宝皮宁酊 日舒安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