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代码:PE121185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参考学时:4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

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且学生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XXXX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20801二、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三、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对实现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为:《PLC技术应用》、《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毕业设计》。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共4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实际机器人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 将机器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产生活服务工作中。

通过实施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课程内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安排,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由低到高的方向转变。

4.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评成绩以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40%+笔试成绩×40%。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概况;2.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特征及状态描述;3.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统,掌握坐标系的相互转化;4.掌握机器人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知识;5.具有运用自动化相关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
等。
(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认识, 通过问答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核实, 以确定是否需要再进行补充辅导或对知识进行
再拓展。
6.2 课程教材材料的编写与选择
教材的选用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6.3 课程教学评价
实行多评价主体参与的学习全过程综合考核制度,
考核按照平时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物和答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终成绩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实物展示、项目

化教学
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有
( 6 )并联机器人
所了解
(7)球面 SCARA机器人
6. 相关说明
6.1 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 1)总体原则:行动导向 - 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 2)组织形式: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
( 3)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课文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
在“工作计划”环节,采用项目分析引导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任务实施”环节,采用互助协作的方式,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一个班组互相协
作完成任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作品检查”和“学业评价”环节,采用问答法,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项目作品有一个新的
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调试维护等职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技能、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

后续课程:《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和企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原理、基本应用及标准规范,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装调、编程、调试、维护等基本技能和应用,熟悉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规范、应用标准,为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安全规则和标准规范,具有排除安全问题和执行标准规范的能力。

2、能正确识别工业机器人品牌,能正确选型。

3、能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规范,能装配连接机器人,能正确使用机器人。

4、能熟练校准和标定机器人参数。

5、能熟练配置机器人I/O参数。

6、能熟练手动操纵机器人。

7、能熟练使用离线仿真软件配置机器人参数和离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8、能熟练使用示教器配置机器人参数和在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9、具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设计开发能力。

10、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简单的维修。

知识目标:1、掌握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品牌,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的概念、原理和功能。

3、掌握ABB工业机器人I/O接口的概念、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接线原理、标准。

4、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参数的概念、功能和使用规则。

5、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参考坐标系的概念、识别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各种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结构、运动学、控制原理等;2.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编程语言、编程规范等;3.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布局、调试等;4.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故障排除:包括常见故障类型、排查方法、维修保养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编程、调试等技能;3. 校企合作: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能力;3. 项目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由工业机器人企业或高校编写的相关教材;2. 实验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示教器、传感器等;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视频、技术文档、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3.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2.3.4.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对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一般的了解。

5.课程内容和要求在“工作计划”环节,采用项目分析引导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任务实施”环节,采用互助协作的方式,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一个班组互相协作完成任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作品检查”和“学业评价”环节,采用问答法,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项目作品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问答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核实,以确定是否需要再进行补充辅导或对知识进行再拓展。

6.2 课程教材材料的编写与选择教材的选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6.3课程教学评价实行多评价主体参与的学习全过程综合考核制度,考核按照平时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物和答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终成绩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实物展示、项目报告和答辩结果来确定6.4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课业文本式教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工作页;(2)授课课件(PPT);。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2.3. 4.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对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一般的了解。

5.课程内容和要求作品检查和学业评价等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准备”环节,采用资料检索对比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学习资料,网络查阅等途径独立检索相关技术、器件的应用资料,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和对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工作计划”环节,采用项目分析引导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任务实施”环节,采用互助协作的方式,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一个班组互相协作完成任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1. 引言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产品质量等。

因此,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选择工业机器人系统。

3. 课程内容3.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传感器。

3.2 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工业机器人常用编程方法;•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3.3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立体仓库、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

3.4 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选择•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选择和采购;•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提供实际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编程操作和调试练习;•课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 评估方式•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包括编程和调试;•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综合能力。

6. 课程教材•《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实战》;•《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7. 参考资源•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档和资料;•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期刊。

8. 结语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应用于现代制造业中,以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的培训、自学用书。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有七个模块,工业机器人认知,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通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本书案例新颖,内容全面丰富,针对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适用性。

本书在个每项目开头都有引言,引发学生思考,并且把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入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新内容的学习要求及重点。

在每个模块后还附有检测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学时分配《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理论学时为26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块1工业机器人认知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工业机器人概述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三、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四、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单元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一、按机械结构分类二、按坐标系分类三、按应用领域分类单元3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参数一、自由度和工作空间二、负载三、精度四、防护等级模块2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工业机器人本体、本体结构二、本体参数单元2工业机器人控制柜一、线缆接口二、功能模块单元3工业机器人示教器一、示教器简介二、示教器结构三、示教器的功能及使用模块3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概述一、机械系统的意义二、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单元2工业机器人的传动系统一、齿轮传动二、同步带传动三、丝杠与导轨传动四、丝杠与滚珠花键传动单元3工业机器人常用减速机一、行星减速机二、RV减速机三、谐波减速机模块4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控制系统认知一、控制系统的意义二、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三、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单元2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运动控制二、人机交互三、通信控制单元3工业机器人的计算机控制一、工业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的分类二、微型计算机直接控制工业机器人三、常见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模块5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基础一、传感技术概述二、传感系统的组成三、传感技术的功能单元2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应用、物料感知二、速度感知三、力觉感知四、视觉识别五、其他传感技术应用——温湿度传感器模块6工业机器人通讯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6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通信技术基础一、通信的发展历程二、消息、信息与信号三、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单元2I/O通信一、I/O通信简介二、I/O数字通信的特点三、数字信号四、组信号五、模拟信号单元3现场总线一、现场总线概述二、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三、现场总线的网络模型——OSI通信参考模型四、现场总线设备五、常见总线类型单元4工业以太网一、工业以太网概述二、工业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三、工业以太网的主要标准四、PROFINET模块7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单元1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一、手动操作动作模式二、坐标系统认知三、I/O信号监控单元2工业机器人编程一、工业机器人编程概述二、工业机器人编程功能三、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

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4.课程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代码:PE121185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参照学时:48合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有关知识,认识机械构造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波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认识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好的理解,培育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剖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拥有必定的着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需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的教课以高等职业教育培育目标为依照,按照“联合理论联系实质,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着重培育学生的专业思想能力。

重点经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解说,使学生对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育贯串于教课中。

采纳卓有成效的教课方法,着重精心整理发展学生专业思想和专业应用能力,经过简单详细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解说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点带面,解说讲课为主的教课方式。

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许多。

讲堂教课上,我们使用重点打破的方法,解说一个或许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贯通融会,贯通融会,进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因为波及的已学课程许多,且学生基础单薄,前方课程的忘记率不容忽略,因此在解说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说明,进而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贮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阻碍。

利用传统的教课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巧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2.3. 4.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对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一般的了解。

5.课程内容和要求作品检查和学业评价等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准备”环节,采用资料检索对比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学习资料,网络查阅等途径独立检索相关技术、器件的应用资料,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和对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工作计划”环节,采用项目分析引导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任务实施”环节,采用互助协作的方式,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一个班组互相协作完成任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

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4.课程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

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4.课程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56学时
参考学分:学分
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取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并为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与维护》、《行业应用典型工作站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内容为ISO 、IOS 15187:2000/GB/T 19399-2003、IEC 9506-3:1991、ISO/IEC 9506-3:1991、DIN7168-91、GB/T 33262-2016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求。

5 课程教学设计
表课程教学设计
说明:“职业能力”栏中编码的对应内容参见“Ⅰ职业能力标准”
6 教学实施
教学建议
(1)本课程部分内容考虑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技术。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往往制约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充分使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训练,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可把部分实训项目安排在企业中进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
能力。

参考教材选用
选取原则:难易适中,应用性强,突出职教特色;结合各院校教学设计及实训条件,设计个性化校本教材、实训教材,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或终端应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重新设计,转化为教学资源,配套建设相应参考教材。

(1)吴海波.《工业机器人3D仿真与离线编程》(校本)
(2)陈小艳.《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常州: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蒋庆斌,陈小艳.《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汪励,陈小艳.《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各公司仿真软件使用手册、工业机器人使用手册等。

教学资源
表校内实训资源
表课程教学资源
7.训练项目设计:
训练项目示例一:
7.1.1 项目描述
RobotStudio虚拟仿真软件主要应用于ABB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虚拟仿真,是市场上主流的离线编程软件之一。

本项目主要针对RobotStudio。

7.1.2 训练要求
表训练要求及标准
训练项目示例二:
项目描述
工业机器人汽车前挡风玻璃切割工作站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生产行业中,汽车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切割机及其组装是其中的众多工序之一。

本项目主要针对典型的汽车前挡风玻璃模型为案例背景进行工作站设计布局、机器人参数设置、机器人程序轨迹编程等内容。

训练要求
表训练要求及标准
训练项目示例三:
项目描述
本项目在项目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及轨迹设计。

本项目主要针对典型的汽车前挡风玻璃模型为案例背景进行手动控制精确训练、工件坐标系、工具坐标系、基本运动指令、程序编程及轨迹设计等内容。

训练要求
表训练要求及标准
训练项目示例四:
项目描述
码垛应用是工业机器人最典型的应用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汽车、物流等各行业。

本项目主要针对标准物料包装盒为模型,在典型工业流水线输送并下料码垛为案例背景进行机械装置、Smart动态组件、码垛程序设计等内容。

训练要求
表训练要求及标准
训练项目示例五:
项目描述
多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的最典型应用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汽车、物流等各行业,随着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序均可由多台工业机器人共同完成,能够完成更为复杂的工序。

本项目主要针对两台IRB 120型工业机器人进行鼠标的组装为背景案例,进行多机协同、机器人通信、并行控制、组装工艺逻辑控制等内容。

训练要求
表训练要求及标准
8.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训练项目考核、综合实训作品考核和理论考核三部分,前两项考核为现场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为笔试。

训练项目考核,即对学生完成的每一个训练项目进行评价;综合实训作品考核,即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和相关训练项目后,科学设计组合项目,对学生进行本课程综合实训评价;理论考核,即学生完成本课学习各,对所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表考核内容
成绩评定表
表成绩评定表
评分要点与评分标准
训练项目考核
包括学习纪律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与规范、训练项目作品质量等方面,分别占10%、占10%、占80%。

评分标准如下:
表训练项目考核评分标准
综合实训考核
包括职业素养与规范、作品质量,分别占20%、80%。

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综合实训考核评分标准
9.其他
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订。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

训练项目参考学时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保证项目训练的正常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