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的逻辑与推理
![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的逻辑与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7d22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9.png)
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的逻辑与推理在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的逻辑与推理辩论赛作为一种公开交锋和交流观点的方式,需要参与者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表达技巧。
论证的逻辑性和推理能力是辩手们在辩论中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和推理方式,下面将从论证的基本要素、逻辑论证和有效推理等方面探讨在辩论赛中如何进行论证的逻辑与推理。
论证的基本要素在辩论赛中进行论证的基本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结论。
首先是论点,即所要证明的主张或观点。
辩手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论点,让听众或裁判能够明白自己要论证的立场。
其次是论据,即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权威观点等支撑材料。
辩手需要善于运用各种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增强论证的信服力。
最后是结论,即通过论据推导出的最终观点或结论。
结论需要由前提推导而来,要符合逻辑推理的规律,从而使得整个论证过程严谨可靠。
逻辑论证逻辑论证是指根据逻辑规律和认知规则进行论证的过程。
在辩论赛中,逻辑论证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和推理规律,以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常见的逻辑论证方式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普遍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例如:“所有人类都会死亡,苏珊是人类,所以苏珊会死亡。
” 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性的事实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例如:“这只狗对陌生人友好,那只狗也是友好的。
” 在辩论中,辩手需要根据所讨论的问题和论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逻辑论证方式,以增强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有效推理在辩论赛中,有效推理是确保论证合理和有效的关键。
有效推理需要遵循逻辑规则,避免谬误和无效的论证。
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诉诸人身、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辩手需要避免这些谬误,以确保自己的论证能够经得起推敲。
此外,在进行论证过程中,辩手还需要善于分析对手的论点和论据,找出其中的逻辑漏洞和破绽,从而有效驳斥对方的观点,增强自己的立场。
在辩论赛中,论证的逻辑与推理是辩手们需要不断提高和磨练的重要技能。
辩论赛中的逻辑陷阱识破对手的策略争取主动
![辩论赛中的逻辑陷阱识破对手的策略争取主动](https://img.taocdn.com/s3/m/9c38d6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6.png)
辩论赛中的逻辑陷阱识破对手的策略争取主动辩论赛是一种高度竞争的活动,参与者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争取胜利。
在辩论过程中,对手往往会使用各种策略来迷惑对方,其中逻辑陷阱是常见的一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并提供一些识破对手策略的方法,以争取主动。
一、诱导假设诱导假设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对手通过引导对方假设某个前提为真,从而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在辩论中,对手可能会故意引导你假设某个前提为真,然后通过这个前提来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陷阱,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轻易接受对手的假设,要求对手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二、虚假二分法虚假二分法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对手通过将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的选择,从而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在辩论中,对手可能会将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的选择,然后要求你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做出选择。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陷阱,我们需要拒绝对手的二分法,提出其他可能性,并要求对手给出更全面的解释。
三、诉诸个人攻击诉诸个人攻击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对手通过攻击对方的人格或形象来转移辩论的焦点。
在辩论中,对手可能会忽略问题本身,而是攻击对方的人格或形象,试图转移辩论的焦点。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陷阱,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被对方的攻击所动摇,坚持讨论问题本身。
四、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对手通过捏造事实或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对手可能会无中生有地提出一些事实或信息,试图误导你。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陷阱,我们需要对对手提出的事实或信息进行核实,要求对方提供可靠的来源或证据。
五、诉诸情感诉诸情感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对手通过激发对方的情感来影响辩论的结果。
在辩论中,对手可能会利用情感因素来争取对方的同情或支持,从而影响辩论的结果。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陷阱,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被对方的情感因素所左右,坚持理性的思考和论证。
在辩论赛中,识破对手的策略并争取主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常见的逻辑陷阱,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挑战,保持自己的主动权。
[逻辑训练]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逻辑训练]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5b63026c85ec3a87c2c57f.png)
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
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
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
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
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
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
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98cc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2.png)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在辩论赛中,逻辑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一个好的辩手必须能够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下面将列举出十四个常见的逻辑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辩手们在辩论赛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1. 诉诸人身攻击诉诸人身攻击是指在辩论中攻击对方的人品、品格或人格特质,而不是对方的观点。
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辩论技巧,因为它不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或理由。
解决方法:遵循辩论的文明规则,不使用人身攻击或羞辱对手的言语。
聚焦于对立观点本身并提供适当的证据和例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铺张的证据铺张的证据是指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罗列大量不相关或无效的论据。
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降低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解决方法:在辩论中只使用最有力、最相关的证据和例子。
这样做将使你的论据更加有力和有说服力。
3. 无中生有的论点无中生有的论点是指一个论点没有实际证据或基础,却被宣布为真理。
这种论点通常会让人产生质疑自身的逻辑是否正确。
解决方法:在辩论中,只使用确凿无误的证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否则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信誉度。
4. 一般情况就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就是特殊情况是指辩手试图将一个特殊情况视为一般情况,以证明自己的立场正确。
这种逻辑错误会导致偏见和误解。
解决方法:避免使用无法延伸到一般情况的经验和事实,只使用可适用于广泛情况的常见和合理逻辑。
5. 没有反驳就是真理没有反驳就是真理是指一个论点因为缺少反驳而成为真理,并不需要其他的证据或论点去证明。
这种逻辑错误会破坏辩论的公平性和理性性。
解决方法:在辩论中,不要试图让没有反驳就成为真理。
对于对方提出的论点及时反驳,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6. 当事实不符时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错误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意味着重复错误的消息可以使人们相信这个错误。
这种逻辑错误会使辩论显得不诚实和不公正。
解决方法:对于有争议的事实决不能让谎言重复,应该重复正确的事实,让听众真正了解这个问题,而不是被谎言欺骗。
辩论辩题中的辩手逻辑
![辩论辩题中的辩手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c01266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d.png)
辩论辩题中的辩手逻辑正方辩手: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
我认为应该实行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
首先,核武器的存在极大地威胁了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历史上,核武器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使用过,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的丧失。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子,但第四次世界大战将是用石头和棍棒打的。
”这句话表达了核战争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全球禁止核武器,以避免这一灾难的发生。
其次,核武器的存在也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各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导致了军备的不断扩张,加大了战争的可能性。
正如前美国总统里根所说,“我们不能再让核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的未来。
”这表明了核武器的存在对国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国际紧张局势,促进和平与发展。
最后,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也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能力利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不是依赖于毁灭性的武器。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必须通过外交和谈判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
”这表明了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的必要性,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综上所述,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的实施,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反方辩手: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
我认为不应该实行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
首先,核武器作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所说,“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核武器来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这表明了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禁止核武器政策的实施将削弱国家的防御能力,使其处于更加脆弱的地位。
其次,核武器的存在也有助于维持国际关系的平衡。
各国拥有核武器,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平衡力量的作用,避免任何一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行为。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应对策略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9e335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e.png)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应对策略2023年,辩论赛依然是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辩论比赛中,参赛者是通过互相辩驳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的。
然而,在辩论赛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逻辑谬误。
这些谬误可能会让观众和评委误认为某个论点是正确的,尽管它显然不是。
如何在辩论辩论中识别、纠正和避免逻辑谬误,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列举常见的逻辑谬误1.横切冒号谬误横切冒号谬误就是将所有人或物当作相同的,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通常是因为在社会或政治问题上,有些人往往会把一只脚放在一条船上,试图在不同的观点之间进行平衡,从而误判了问题的实质。
2.诉诸人身攻击当参与者陷入辩论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以人身攻击作为论点。
这可能会让他们的立场变得有根无据,就像在一个足球比赛中使用粗口一样,这样会让他们的对手或者是评委想要对他们评判不利。
更为严重的是,诉诸人身攻击可能会混淆问题的本质,发起攻击的人试图逃避解决问题的核心。
3.非黑即白的谬误非黑即白的谬误是将问题简单化,断言只有两种看法是可能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十分复杂的,然而,这种谬误会无视其它的观点,最终使得观众和评委对与之相关的问题的透彻理解减弱。
这个让我们学生最常见的就是灰色地带问题。
我们需要考虑到有可能两方观点都是对的,或者每一方都有一些正确的论点。
4.滥用类比类比可以是有用的证明方式,但是滥用类比会导致错误结论。
每一个假设都是独特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将一个观点套用到另一种情况下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鲨鱼和人类一样,都会生病。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鲨鱼和人类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5.紧急情况谬误这种问题的根本问题是申述者错误的判断了紧急情况。
他们试图说服人们采取某种行动,尽管这种行动可能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唯一的理智选择。
在辩论赛中,参赛者们可能会利用这种玩弄情感的方式让观众感到紧迫感,使得他们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
二、应对策略1.认真分析问题,想出更多的方案在辩论赛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细心去思考。
辩论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辩论中常见的逻辑错误](https://img.taocdn.com/s3/m/b1157b4ea8956bec0975e3fc.png)
辩论中常见的逻辑错误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
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
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
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
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
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
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
辩论赛中如何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
![辩论赛中如何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https://img.taocdn.com/s3/m/c484eca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0.png)
辩论赛中如何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在辩论赛中如何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辩论赛是一场思维交锋的对决,参与者需要展现出扎实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对手的逻辑漏洞,如何灵活巧妙地予以回应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在辩论赛中,如何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以期提高辩论表现,赢得更多支持者的认同。
一、积极倾听对手的论点在辩论赛中,首先要做到积极倾听对手的论点。
通过认真聆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手的观点和论证逻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寻找漏洞。
对于辩手来说,倾听对手的论点不仅可以使自己更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立场,还可以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反驳点。
二、分析逻辑漏洞在深入理解对手观点的基础上,需要对对手的论证逻辑进行仔细分析。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手观点中可能存在的不严谨之处或者自相矛盾之处,这就给了我们发现漏洞并加以利用的机会。
对于明显的逻辑漏洞,可以有力地加以批驳,从而强化自己的立场。
三、善用问问题技巧在辩论中,适时地运用提问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揭露对手的逻辑漏洞。
通过巧妙的提问,我们可以引导对手在思考和回答中暴露出他们论证中的漏洞或矛盾之处,从而为我们后续的反驳提供更多的论据和依据。
善用提问技巧不仅可以反制对手,还能够在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严密逻辑和思维能力,赢得更多的支持。
四、强调逻辑合理性在辩论赛中,我们应当始终强调逻辑的合理性,我们的观点和论证需要建立在严谨的逻辑之上。
通过在辩论中加强逻辑层面的表述,我们可以向观众展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使得对手的逻辑漏洞更加明显。
强调逻辑合理性,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立场,从而在辩论中取得更多的优势。
五、注意辩论的整体战略在应对对手的逻辑漏洞时,需要注重辩论整体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无论是在反驳中还是在直接表达中,都需要有条不紊地服务于整体的辩论目标。
在这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相互配合,精心设计辩论的各个环节,使得对方的逻辑漏洞无处遁形。
六、展现严密的逻辑思维最后,在辩论赛中,我们要通过自身的言辞和表达,展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f2f50fa6c30c2259019ef8.png)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
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
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
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
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
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
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文档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5c076992cc58bd63086bd03.png)
2020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文档SPEECH DRAFT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魅力演讲可以让演说者能够更好的抓住核心,把握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演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演讲魅力,释放能量,从而产生最大影响力!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
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
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
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
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e0ea594bed5b9f3f90f1cad.png)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供你阅读。
1、有“证伪性”才有意义你是一个战士,连长的战前动员称“只要冲锋跑得快,就不会受伤”,你拼尽全力冲了出去,被人血肉模糊地抬了回来,你质疑连长,连长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冲得不够快,否则就不会受伤。
”你喷过一口血后慢慢明白了,连长的那句动员根本没有潜在的可以被证明不对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证伪性”,解释权完全由他,这是句永远正确的骗人鬼话。
若动员改为“只要冲锋速度达到每秒5米,就不会受伤”,这就有“证伪性”了,只要有人冲锋速度超过每秒5米还受了伤,就可以证明连长的动员是错的。
在选择一个辩题时,首先要核实的是此问题有没有“证伪性”,例如有人拿出“天人合一”来跟你辩论,你就不必理会,因为这个问题没法证伪,怎么个合法全由对方的两片子嘴说了算,你称“三才天地人,为什么只有天人合了,凭啥把地落下呢?”人家可以说“地太低级,不与丫合。
”你也没法证明他不对。
所以,在辩论过程首要的就是要检验对方观点的“证伪性”,无法证伪的说法没有意义。
2、“无”不需要证明你说“如意金箍棒”是存在的,我说不存在,你让我证明不存在,那我还真证明不了,即使我掘地三尺没有找到,那也不能排除掘地四尺能找到的可能,即使我满头大汗地把地球都掘遍了,然后你来了一句“会不会在火星上呢?”与边界清晰的数学问题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无”是没法证明的,也是不需要证明的,持“无”观点的一方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默认正确的一方,直到持“有”观点的一方拿出了“有”的证明为止。
你说手机辐射存在着引发脑瘤白血病的危险,我说不存在,这时应该由你来举证。
全球科学界曾做过上百项手机辐射与脑瘤白血病相关性研究,结论不支持其中的相关性,你求证“有”不能成立,而我的“无”就是继续成立的。
很多坚持“有”的一方在举证不能的情况下会抛出“潜在的可能性”的说法,窃以为这是个最扯的说法,没有之一。
辩论赛中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论赛中的论证逻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dd10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f.png)
辩论赛中的论证逻辑技巧辩论赛是一种通过辩论、论证和辩驳的方式来展示和比较不同观点的活动。
在辩论赛中,论证逻辑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辩手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辩论更加有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辩论赛中常用的论证逻辑技巧。
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常见的论证逻辑技巧,它通过说明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辩手可以通过列举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证明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辩手可以引用科学研究结果来证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而支持自己反对吸烟的观点。
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是相似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手可以通过找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情境或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辩手可以通过比较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来推断当前的情况,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一种通过说明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概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手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或研究结果来证明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概率较高,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辩手可以引用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来证明酒后驾车的危险性,从而支持自己反对酒后驾车的观点。
四、权威论证权威论证是一种通过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手可以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研究结果、意见或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辩手可以引用医学专家的观点来证明某种药物的有效性,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反驳技巧反驳技巧是一种通过驳斥对方观点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手可以通过提出对方观点的漏洞、矛盾或不合理之处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例如,辩手可以指出对方观点的逻辑错误、事实错误或偏见,从而削弱对方观点的说服力。
六、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一种通过使用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逻辑技巧。
辩手可以通过使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来推断出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辩手可以通过使用“如果...那么...”的逻辑结构来推断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辩论赛中有什么逻辑问题
![辩论赛中有什么逻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2a79a4a1c7aa00b52acbc5.png)
辩论赛中有什么逻辑问题辩论与逻辑不可分割,辩论中的问题夹杂逻辑的问题。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辩论赛中有关逻辑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辩论中有关的逻辑问题问题一:全称还是特称在辩论场上时常听到有的同学拍案而起,理直气壮道:“对方的立场是一个全称命题,要证明全部,而我方是特称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此言差矣。
首先,辨析两个比较两个相近的命题。
“所有的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与“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眼看相似,实则不同。
前者便是全称命题,意即“所有”、“全部”,不管是否地痞无赖、流氓乞丐但凡中国人都是勤劳善良的,此命题明显为假命题。
而后者为真,至少在中国人的情感中我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此处“中国人”这个概念是集合概念,即把“中国人”作为一个集合来反映,相对于全称命题中量的确定性和绝对性,集合概念中量是不确定和模糊的。
而这种不确定体现在无需“一个都不能少”,换言之,即便有些中国人十恶不赦也不足以否认“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为真,即构成集合的个体未必具有集合体的特有属性。
而这一结论的对立面为大名鼎鼎的“三段论四概念错误”。
辨析这两个命题的原因在于,在界定辩题量的性质上,集合概念常常被忽视。
而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称命题的特点——量项(所有、全部等)在日常表达中时常被省略,如“违法行为破坏社会秩序”是一个省略量项的全称命题。
可问题是,全称命题的量项有时被省略不代表没有量项的命题就是全称命题!而大多数的辩题都没有明确的量项,于是在实战中辩手就堂而皇之地将此类辩题界定为“全称命题”——未必!问题二:量项以“个性需要/不需要刻意追求”为例。
对于没有“量项字眼”的辩题,量的前提是不明确的,而需要根据本方的立场设置,但需在合理的限度内,此处合理的标准有很多,视辩题而定。
设置无非假定两种情况,其一没有,其二省略。
如果没有量项,则辩题中的“个性”是一个集合概念,而集合概念是允许有“漏网之鱼”的,所以双方无需穷尽所有个性,但都要论证普遍性,即普遍的个性需要/不需要刻意追求,如同“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也是从普遍意义出发的。
辩论赛中的12个逻辑问题
![辩论赛中的12个逻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e4f97ef524ccbff02184d0.png)
辩论赛中的12个逻辑问题七、包含式论证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辩题。
比如“为什么说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
”这种论正在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以前在逻辑时代比较常见,价值时代大家都更喜欢受身打法。
八、循环论证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这也就是常说的“套套逻辑”,打个比方:“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呢?”——“因为你值得我爱”——“我哪里值得你爱呢?”——“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在辩论赛中,循环论证经常被暗藏在定义之中。
比如“师者以传道为先”的立论是“一般的老师以授业为先,但师者高于一般老师,他们是专门用来讲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传道为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经过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网上有许多90年代的辩论理论文会把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甚至捏造论据等都作为“正确技巧”来推广,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九、充分必要条件这东西本没必要单独讲,但我发现许多辩手在实战中对此掌握差到了极点,故简单提下。
所谓必要条件,其实就是你必须有我才行,没我就不行。
比如吃饭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的话肯定没法活下去。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了你会带来我,但没有你,嘿嘿,可能我还在。
比如喝牛奶可以长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长高。
在辩论赛的实战中,必须界定清楚。
比如“英雄莫问出处”中,正方要证明出处是一个充分条件,反方则可以证明出处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才能开展要不要问的讨论。
十、全称判断同样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辩论讲究“我全对、你全错”,所以任何立场的成立都必须保证没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
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在逻辑时代你得论证每一个英雄都别问;还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别赛,反方也是说“在全称判断下双方都无法成立,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别的定义”。
应该说全称判断这个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辩论技术层面,而是辩论理念层面,因此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a8f022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7.png)
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辩论赛的逻辑是什么,供你阅读。
1、有“证伪性”才有意义你是一个战士,连长的战前动员称“只要冲锋跑得快,就不会受伤”,你拼尽全力冲了出去,被人血肉模糊地抬了回来,你质疑连长,连长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冲得不够快,否则就不会受伤。
”你喷过一口血后慢慢明白了,连长的那句动员根本没有潜在的可以被证明不对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证伪性”,解释权完全由他,这是句永远正确的骗人鬼话。
若动员改为“只要冲锋速度达到每秒5米,就不会受伤”,这就有“证伪性”了,只要有人冲锋速度超过每秒5米还受了伤,就可以证明连长的动员是错的。
在选择一个辩题时,首先要核实的是此问题有没有“证伪性”,例如有人拿出“天人合一”来跟你辩论,你就不必理会,因为这个问题没法证伪,怎么个合法全由对方的两片子嘴说了算,你称“三才天地人,为什么只有天人合了,凭啥把地落下呢?”人家可以说“地太低级,不与丫合。
”你也没法证明他不对。
所以,在辩论过程首要的就是要检验对方观点的“证伪性”,无法证伪的说法没有意义。
2、“无”不需要证明你说“如意金箍棒”是存在的,我说不存在,你让我证明不存在,那我还真证明不了,即使我掘地三尺没有找到,那也不能排除掘地四尺能找到的可能,即使我满头大汗地把地球都掘遍了,然后你来了一句“会不会在火星上呢?”与边界清晰的数学问题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无”是没法证明的,也是不需要证明的,持“无”观点的一方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默认正确的一方,直到持“有”观点的一方拿出了“有”的证明为止。
你说手机辐射存在着引发脑瘤白血病的危险,我说不存在,这时应该由你来举证。
全球科学界曾做过上百项手机辐射与脑瘤白血病相关性研究,结论不支持其中的相关性,你求证“有”不能成立,而我的“无”就是继续成立的。
很多坚持“有”的一方在举证不能的情况下会抛出“潜在的可能性”的说法,窃以为这是个最扯的说法,没有之一。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2)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b382a9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6.png)
关于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在辩论赛中,逻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逻辑上的严密才能让观众和评委相信你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帮助你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
1. 一般化错误一般化错误是指从个别的案例或事情中得出不正确的一般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墨西哥人都是罪犯,仅仅因为墨西哥人中有一些罪犯,那么他就犯了一般化错误。
2. 无中生有这个问题是指没有支持的证据,一个人却坚定地相信某个观点。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月球上住着外星人,但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这种观点,那么他就是在无中生有。
3. 诉诸个人攻击对个人进行攻击的做法是无效的。
真正的证据应该来自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单纯的攻击对方。
诉诸个人攻击只会削弱论点,使观众对自己的观点产生质疑。
4. 过度概括一个人使用过去的经验或观点来简单地概括所有情况,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被称为过度概括。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医生都很有钱,因为他认识几个有钱的医生,那么他就是在过度概括。
5. 谬误类比类比是用一个已知的事情来解释另一个陌生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可能使用不正确的类比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谬误被称为谬误类比。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狗和猫都是动物,而且狗是忠诚的,那么猫也一定是忠诚的,这是一个谬误类比。
6. 伪命题(False premise)伪命题是指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以此来推导出结论。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狗都有八条腿,那么他的结论就是错误的,因为伪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7. 辞不达义有时,一个人可能使用一些看似深奥的语言来掩盖他的错误,这就是辞不达义。
辞不达义是指使用晦涩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缺陷,这样人们就不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观点。
8. 非黑即白一个人可能认为一个事情是黑或白,没有任何中间地带,这种看法很片面,并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
这被称为“非黑即白”的错误。
9. 同谋谬误有时,多个人会共同作出错误的决定,这被称为同谋谬误。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有哪些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1b5ef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a.png)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有哪些辩论是智力、能力的竞争,更是意志的竞争,在辩论时,辩论者的辩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辩论技巧是获得辩论成功的关键。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种逻辑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
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
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
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
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
辩论赛技巧经验总结——如何避免逻辑漏洞
![辩论赛技巧经验总结——如何避免逻辑漏洞](https://img.taocdn.com/s3/m/3b7a7ae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0.png)
辩论赛技巧经验总结——如何避免逻辑漏洞在2023年,辩论赛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及大学的重要比赛和学科竞赛之一。
在这里,辩手们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表达,来证明自己的立场正确,同时也需要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辩论赛中,逻辑漏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会使你的观点不清楚,还会让你的论述不严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帮助你避免逻辑漏洞的重要技巧和经验。
首先,要避免逻辑漏洞,你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准备辩论时,你需要认真研究自己的主题,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材料,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只有当你完全理解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才能避免涉及到逻辑漏洞的问题。
其次,你需要展示出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在辩论中,你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这需要你特别注重论证和举例子。
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你需要深入地研读这个话题,并进行思考,以便创造出自己的论据和例证,同时预留出适当的辩证余地。
此外,在辩论中,你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优秀的辩证思维方法,例如对比分析、转化思维、模拟推理、归纳演绎等。
这些方法将允许你通过完整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确保你论证的正确性。
最后,对于任何漏洞的修复,你需要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现出足够的自我改进能力。
如果你在为自己的观点辩论时不小心犯了一个漏洞,你应该随时注意并及时更正。
对于对方的问题和批评,你要积极地回应,做到谦虚、有礼貌,不断改进自己的论述。
在修正错误的同时,你也可以通过你的自我修正过程向观众传达你的质疑和探索的态度,这可以使你的辩论更有趣,更有意义。
总结而言,避免逻辑漏洞是取得辩论胜利的关键,这需要你通过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来认真准备自己的辩论内容。
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你需要始终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和方法,同时保持谦虚、好客、自我改进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辩手。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ac51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a.png)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正方,辩题为“应该取消学校统一校服”,我认为应该取消学校统一校服。
首先,学校统一校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统一校服无疑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束缚。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要试图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将他们束缚在统一的校服之下。
其次,学校统一校服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许多学校的校服价格昂贵,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取消统一校服可以让家庭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服,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不要让贫穷成为孩子上学的障碍。
”取消学校统一校服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最后,学校统一校服并不能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一些人认为统一校服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和排斥,但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
取消统一校服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的外表差异。
正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外表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美丽。
”。
综上所述,取消学校统一校服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差异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坚定地支持取消学校统一校服。
反方,辩题为“应该取消学校统一校服”,我认为不应该取消学校统一校服。
首先,学校统一校服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和排斥。
在学校里,学生通常会因为衣着的差异而产生攀比和排斥的现象,而统一校服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每个人都应该穿着统一的衣服,这样就不会因为外表而被歧视。
”统一校服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学习和内在品质,而不是外表的差异。
其次,学校统一校服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形象和纪律。
学校是一个教育的地方,统一校服可以让学校在外界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让人们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d9cd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f.png)
辩论辩题的逻辑推理正方,辩题为“是否应该取消学校的暑假”,我认为应该取消学校的暑假。
首先,暑假的存在导致学生在暑假期间容易放松学习,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
据统计,很多学生在暑假期间会放弃学习,导致暑假结束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恢复学习状态。
而且,暑假期间学生在家中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监管而发生意外。
此外,取消暑假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
反方,我反对取消学校的暑假。
首先,暑假是学生放松身心的重要时间,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需要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而且,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暑假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度时光的重要机会,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取消暑假将剥夺学生和家长们的这些权利和机会。
在这个辩题中,我站在正方的立场上,认为应该取消学校的暑假。
首先,暑假的存在确实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而且,学生在家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隐患。
同时,取消暑假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名人名句方面,有一句话是非常有启发性的,那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整体的利益,取消暑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在经典案例方面,可以引用中国古代的故事《三打白骨精》。
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妖精白骨精,白骨精以美色诱惑唐僧,想要吃掉他。
但是孙悟空等人通过多次战斗最终打败了白骨精,保护了唐僧的安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更大的利益,个人的权益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
综上所述,我认为取消学校的暑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赛中常出现的逻辑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赛中常见的逻辑问题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在辩论场上时,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比如X州麻风病人最多)时,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
三、偷换概念/偷换前提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它有以下几种情况: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这个题目本来讨论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可许多反方会把“理定义成“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等奇怪的定义,就属于偷换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辩“网聊有聊,“有聊在语境中是“有意义的意思,可是正方电子科大偷换成了“存在有聊天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偷换。
3,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
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4,偷换论题。
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这里说个题外话,由于语境的区别,出现定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义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锋定义。
一般原则是第一常识定义不需要过多演绎,但是反常识定义必须开展论证演绎。
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赛,反方将“梦想定义成“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这个定义违反第一常识,所以反方就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演绎论证,虽然这个定义很难得到评委的认可,但是也成功打乱了正方部署,使得比赛一直在反方的节奏中展开。
攻击辩题最严重的恶果是无法交锋,在论点裁眼中会直接判负,但在白纸裁眼中,则需要看对方是否应对。
比如本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天津大学与马来西亚国能的比赛“泰囧热映是否是中国电影之福,反方马国能的论点是“任何电影的热映都无法解决盗版的问题,因此任何电影的热映都不是中国电影之福。
这个立论明显是攻击辩题的,但是正方天津大学相关反驳不够,因此输掉了比赛。
四、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
由于任问道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个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在辩论赛的举例中,一般有两个原则:1、一个好的反例,比十个好的正例都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比较性辩题的讨论时;2、正例一定要举那些不偏激、具有典型性、社会性,最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这样一下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比如我如果要讨论奢侈品消费问题,拿我自己做例子肯定是不科学的,必须要有社会性、典型性的数据或例子。
在数据的选取也是一样,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广泛,其次要保证数据口径的科学有效,最后在数据到论点的桥接上也必须有充分的关联,不然效力也很难保证。
五、类比不当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这里需要讲清楚,如果两者性质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标准是相当正常的。
但如果两者性质完全一样,采用一样的标准就很扯淡了。
比如同样是分离主义运动,美国有时候支持并说这是“民主自决,有时候则暴力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在生活中和辩论赛都很常见,但也非常隐蔽。
这里就不展开了,避免被扣上五毛或者美分的帽子,但大家可以
看看网络上那些人的论战,双重标准都表现得极其明显。
七、包含式论证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辩题。
八、循环论证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这也就是常说的“套套逻辑,打个比方:“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呢?——“因为你值得我爱——“我哪里值得你爱呢?——“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在辩论赛中,循环论证经常被暗藏在定义之中。
比如“师者以传道为先的立论是“一般的老师以授业为先,但师者高于一般老师,他们是专门用来讲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传道为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经过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九、充分必要条件这东西本没必要单独讲,但我发现许多辩手在实战中对此掌握差到了极点,故简单提下。
所谓必要条件,其实就是你必须有我才行,没我就不行。
比如吃饭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的话肯定没法活下去。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了你会带来我,但没有你,嘿嘿,可能我还在。
比如喝牛奶可以长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长高。
在辩论赛的实战中,必须界定清楚。
十、全称判断同样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辩论讲究“我
全对、你全错,所以任何立场的成立都必须保证没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
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在逻辑时代你得论证每一个英雄都别问;应该说全称判断这个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辩论技术层面,而是辩论理念层面,因此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一般辩手准备题目时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出现了反例时,我应该怎么解决?十一、逻辑自洽其实也就是自相矛盾的问题,这里不展开了。
一般肉搏的队伍都喜欢找寻对方的逻辑矛盾予以攻击,但这几年推战场太过流行,大家都自说自话,逻辑不自洽一来很少出现,二来出现了也很少被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