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价值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21年改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
这门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一起构成了面向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它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的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主要以辩论、演讲、知识竞答、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
课外实践包括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高职、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基本理论框架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目标、任务和内容3. 方法讲解: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对象3.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其特点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实际操作4.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4.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关系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困惑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技巧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指标及其运用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过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技巧第六章: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6.1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掌握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2 教学内容1.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3.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4.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任务、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特点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比较7.1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2 教学内容1. 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国际比较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8.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方法和实际操作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路径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9.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方法和手段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1.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2 教学内容1.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任务和规划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看法和建议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11.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
• 三、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 1、差异性:对象不同,实现机制不同 • 2、统一性:对象,内容与结构,实现机制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
思想政治课主要有:
•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 力。 •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 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一、认清思想政治课性质的重要性 1.认清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把思想政治课 与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时事教育相区分的 主要依据。 2.认清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把思想政治课 与中学其他以智育为主的课程相区分的主 要依据。
3.认清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正确地制定中 学政治课教师教育目标的需要。 4.认清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也是保证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 治课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
• 一、立足现代公民素质奠基,谋求卓越发展 • 二、以人为本,谋求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 统一 • 三、理论联系实际,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 整合 • 四、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 实践统一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一、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知识主要有:了解青 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 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 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
具体体现在: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1.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与课程基础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特点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一)关于思想政治课性质的不同观点与判断依据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建国以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德育论”(认为它是德育课),一种是“智育论”(认为它是智育课),一种是“知识论”(认为它是知识文化课)。
应该说,这三种观点都有正确的一面,但又都有不够全面之处,因为他们都仅从政治课的某一属性来给思想政治课定性。
坚持“德育论”或“智育论”的人,是从人的素质结构和课程的社会作用来给它定性,它起到德育作用,就说它是德育课;它起到智育作用,就说它是智育课。
而坚持“知识论”的人,则是从课程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来给它定性,因为本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常识(间接经验)。
(二)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界定与把握如前所说,坚持不同的课程分类标准,课程性质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如果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依据并用综合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主要目标(目的)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目标来看,思想政治课基本上是德育课2.从知识内容来看,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3.从活动方式来看,思想政治课既是一种学科课程,又是一种活动课程4.从表现形式来看,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完整形态的显性课程(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德育课程1.思想政治课是一种专门形式的德育,即显性的德育(直接学科德育)2.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德育3.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一种课堂德育4.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5.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大德育”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是以德育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常识课,因而是一种特殊的德育课,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同其它学科和德育形式相比,思想政治课主要有如下特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程教学⼤纲课程英⽂名称:the new teaching theor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课程代码:020201208课程性质:专业课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总学时数:54 其中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总学分数:3 编写⼈:曾伟军审核⼈:王双桥⼀、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门主⼲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必须掌握的⼀门基础专业知识。
(⼆)课程教学⽬标(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素质、技能等⽅⾯应达到的⽬标)本门课的教学⽬的是培养学⽣的教育教学能⼒。
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全⾯掌握本专业的教学⽅针、原则、规律、⽅法、策略、艺术,从⽽具备备课、讲课、评课、命题、试卷分析和担任班主任等⼯作的操作能⼒,为毕业后很快成为⼀名合格的政治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般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等)1、重点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地位、作⽤及基本原理。
2、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知识体系。
3、了解、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法。
(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思想政治学科法论、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法、思想政治学。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教育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按照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期顺序列出)1、教材:新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2、参考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的艺术(三)课程考核⽅式1、考核⽅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20%(作业、考勤);期考80%。
思想政治各章节总结怎么写
思想政治各章节总结怎么写思想政治各章节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纳。
总结思想政治各章节需要抓住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和综合,最好采用分段的方式进行论述。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写法,供参考:思想政治各章节总结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第二章: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不发达和商品经济不完善。
我们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也要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特点。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办。
这一回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建设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章:民族精神与中国梦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重要会议,确定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1.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
(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word文档)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基本理念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学科%网2.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本课程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思政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
思政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中一门独特的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思政课的性质不仅体现在其学科属性上,也体现在其社会功能和教育目标上。
首先,从学科性质上看,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课程。
它融合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政治理论知识。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运行规律,使其具备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和决策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思政课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
作为一门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思政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它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思政课也是一种培养爱国情感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手段,通过学习国家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此外,思政课还是一种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和选择。
思政课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在面对价值选择时能够准确判断、明晰方向。
思政课将现代科技、文化、法律等与传统价值观相结合,使学生对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思政课还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教育途径。
在思政课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思考、质疑和批判,从而培养良好的思辨习惯和批判精神。
思政课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思政课以其学科性质、社会功能和教育目标使得其成为大学本科教育中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新课改条件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的进程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回顾(一)中学政治课的建立时期(1949年——1959年)(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和发展时期(1960—1966)(三)思想政治课受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四)思想政治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85年)(五)中学政治课改革时期(1985年——今)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的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年——1992年)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年——1994年)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年)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今)三、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2、转变课程功能3、调整课程结构4、更新课程内容5、变革教学方式6、重建评价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一、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二、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三、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课程论第一章课程概述
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和德国的赫尔巴特都先后从不同角度对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的教育内容作过概括的阐述。赫尔巴特认为课程的基础是人类六类主要的兴趣: 经验兴趣,课程包括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 思辨兴趣,包括数学、逻辑和语法等学科; 审美兴趣,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 同情兴趣,包括本族语文和外语; 社会兴趣,包括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 宗教兴趣,包括神学。
缺陷:
01
活动课理论主张一切以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完全以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这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它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内在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面断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让学生靠事事都探索来获取知识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所以它没有生命力。
同时教育内容也加深、加宽和丰富了。孔子继承了古代的教育内容,“以六艺教人”并加以充实,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课程,向学生传授政治、伦理、礼仪、文学、历史、音乐和军事等各种知识。
01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丰富了教学内容,儒家课程体系,经过汉唐统治阶级的巩固和加强,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主体结构,在两千多年里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革。
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儿童中心论(杜威)
教材的编制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结构。杜威认为,教材的逻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同儿童富有情感的生活实际相反,教材应当心理化,应当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变为儿童个人的直接体验;
01
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杜威认为,独立的知识领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除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以外,没有什么知识可言。
其四,课程论思想的发展,也对新课程变革提出新的要求。
思政课是什么性质的课
思政课是什么性质的课思政课是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性质和作用。
思政课的性质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思政课的性质思政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课程。
它不同于传授知识的普通学科课程,而是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
思政课具有以下性质:1.思想性与道德性:思政课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立德树人与引领时代:思政课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综合性与实践性:思政课结合实际,通过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的目标思政课的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人格塑造的作用。
思政课的具体目标包括:1.理论素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思想道德品质:通过教育引导和自我感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思辨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政课的实践为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问题导向:思政课应该以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完整word版)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1。
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来自教材。
强化教材的法规
转向
性质。
基于问题的思路
编写教材的主要
任务是把有关结
论加以规范清楚、 表达准确。
转 向
编写教材时要关
Hale Waihona Puke 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 开叙述,针对问
题进行探讨。
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 述和呈现,始 转向 仿真情境的设 计和引入,应
终是编写教材
的中心环节。
成为编写教材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 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具体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 课程目标。
课程目 标
力的发展。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 容的主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课要强调民族精神、民族 文化、统治阶级主导文化的维系功 能,以及对传统文化中不合时代发 展趋势的部分的变革功能。
20
三、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1.完成基本理论传授任务
•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是思想政 治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25
• 先后开设:青少年修养、中国革命常 识、共同纲领、社会发展史、政治 常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等课程 • 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时事政策课和 组织学生参加政治运动 • 1954年起开始逐年减少政治课(到 1956年,高三宪法课,其他年级全 部停开政治课),导致思想政治工 作削弱。
2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期间
12
二、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 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效能。
(一)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1.导向性功能
导向性 功能
目标导向 ——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目标 价值导向 ——辨别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的 行为导向——追求真、善、勇、美
13
目标导向
• 目标导向:思政老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 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发展的倾向 性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引导。 • 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中学 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第二层次引 导中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 德品质;第三层次引导中学生树立崇高的 理想和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8
(2)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来说,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 任何一门课程的性质规定着其内容,其内容体现着该课程 的性质。 •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知识教育和做人 教育。
• 知识教育: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常识、法律 常识等教育;高中阶段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 政治学等常识教育。 • 做人教育:心理品质、民主法制、劳动观念、三观、时事。
11
• (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特征 • (1)方向性、思想性、科学性的内在统一 •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德育教育的内 在统一 • (3)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用、社会 教育的内在统一 • (4)整体性教学与局部性教学、普遍性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与特殊性教学、连续性教学与阶段性教 学的内在统一主讲:顾训宝
14
价值导向
• 价值:客观事物对主体人或社会的存在和 发展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它就有价值。 • 价值导向:通过思政学科的教学,把教育 内容向有用性的、意义性的方向引导。 • 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有价值导向的内容 有: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特 理论体系;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 思想、新观念;第三,我国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人类先进文明成果。
10
(4)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思想 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 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途径很多,如读书会、团队活动等, 但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 • 原因在于: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二 是只有通过其课堂教学,才能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 标;三是专职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教 育和实施德育。 • 可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途径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根本 途径”,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性质。
7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 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 我国古代虽没有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的提 法,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 思想和做法却已存在。 • 儒家提出“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的思想。孔子主 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明人伦”、“舍生取义”; 董仲舒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化民成性”,“从义而远利”。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历来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从西方国家的教育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范畴也 很明显。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封建时代和文艺复兴 时期,乃至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受 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称为 “德育投资”。
• 对道德行为的规范:就是使中学生由“他律”转变“自 律”,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爱党爱国、 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和具备良好生活习惯 的人。
18
(二)思想政治课的会服务功能
1.社会政治服务功能 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需要,为培养一批符合一定价值标准 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人才奠定基础。 2.社会经济服务功能 通过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 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表现为对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特别是本国本民族的 各种形态和层次的道德文化、法律文化、经济文化、 政治文化、哲理文化的选择、整理、吸收、融合与更新。
• 对政治方向的规范:就是要使中学生在政治方向上达到一 定的要求,做到:政治理想远大、政治信念持久、政治立 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政治品质优良。 • 对思想观念的规范:就是使中学生更新传统的、不合时宜 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新 意识。即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观等。
24
1.建国头七年
建国头七年: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课程设置对改造旧学 校、创立新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并教育学生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分清 敌我,反对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肃清亲 美、崇美、恐美思想,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树 立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思想情感,熟悉国家根本大 法,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了很大的实际效果。
27
• 195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原定各年级政治课的 内容改为以反右派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 育。(政治课变成了运动课、形势任务课) •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 的指示》,规定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政治课 • 1959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第一个中学政治课教学 大纲《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是政治课以 政治运动为中心改为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 知识教育的转折点。(开设道德品质教育、社会 发展简史、中国革命与建设常识、政治常识、经 济常识、辨证唯物主义常识等课程)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价值
1
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认识的发展 文化知识教育课(智育说) 德育课(德育说) 德智兼容说 思想政治教育说 公民教育说
伴随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该课程的综合化、 人文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该课程性质的错误 认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对该课程功能的认识
15
行为导向
• 行为导向:通过教学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 某种倾向性引导,使其行为达到真、善、勇、 美。 • 行为导向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人格导向和行为方 式导向两种。
• 人格导向:指通过树立榜样,以榜样的人格魅 力来感召中学生。如感到中国人物。 • 行为方式引导:引导中学生效仿一系列已整合 好的行为,并使中学生按此行为去行动。
2.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并引导 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完成各种能力培养任务
• 思想政治学科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
4.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与 身边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形成健 全的人格。 5. 完成政治教育的任务 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教育,传授马列主
4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 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 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辨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 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 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 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 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 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 务”。
(一)建国前至1985年的课程建设
(二)1985年至2001年的课程改革
(三)2001年6月至今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23
(一)建国前至1985年的课程建设
• 1.建国头七年
•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期间
• 3.“文革”十年(1966-1976) • 4.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1977-1985年)
2
•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 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1996年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 标准》修订稿2001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但是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并列表述,容易导致人们 对课程性质的争议。对课程形态和类型的定义过于狭隘, 主讲:顾训宝
•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政治课得以恢复和加强
• 到了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工作重心的转 移,盲目地照搬苏联经验,取消了中学政治课程,只在 高三保留了每周一节的宪法课。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削弱 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忽视了政治课程的经济服务 功能和社会科学价值。 • 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严重的失误,中学政治课 和其他工作一样,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时期 的前期和后期深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以政治运动代替政 治课,严重地破坏了中学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削弱了其 积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