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生命体征的测量(复习归纳总结)含当堂测试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资料护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护理资料培训课件 生命体征测量的相关知识(2018年版)

护理资料培训课件 生命体征测量的相关知识(2018年版)

生命体征测量相关知识(2018年版)一、体温测量(一)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吸烟、喝冷热饮,避免进行面部冷热敷、沐浴、运动、灌肠等。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体温计,告知患者体温计意外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处理方法。

3、指导患者切记将体温表计放于热水中清洗或煮沸消毒,以免引起爆炸。

4、告知患者正常温度值。

口温:36.3-37.2°C,腋温36.0-37°C,肛温36. 5~37.7°C。

(二)注意事项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患者在测量体温时,需专人守护。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3、腋下有伤口、感染、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禁忌腋下测温。

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患者禁忌直肠测温。

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直肠测温。

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

5、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须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进行对比。

6、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清理口腔,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以加速汞的排出。

7、如果选用耳温计测量时,先打开耳温计开关,将患者耳廓轻轻向后直拉, 耳温计探头插入耳内,打开测量开关,直到温度值出现为止。

耳温计使用后按说明做好清洁消毒。

二、脉搏测量(_)指导妻点1、告知患者测量前如有进食、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先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量。

(―)注意事项1、当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须用听诊器听诊心率1分钟。

2、偏瘫患者选择健侧肢体测量脉搏。

3、除梯动脉外,额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胴动脉、足背动脉等表浅均可测量。

4、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5、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6、发现患者有房颤或脉搏短细时,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始、停号令,计数1分钟,以分数形式记录心率/脉搏/min。

三、呼吸测量(_)指辱妻点1、告知患者测量前如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先休息20〜30分钟。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
2
第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备 课 笔记 第 1 页
提问上节课的知识: 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5 分钟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包含的内容、护理工作中观察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5 分钟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 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重点讲授散热的四种方式)
10 分钟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一) 脉搏的产生
5 分钟
(二)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重点讲解)与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录像演示)
15 分钟
【小结】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5 分钟
3
授课时间
第周 第 节
课时安排 2(理论)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测量 第三节 血压的测量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高血压、低血压的划分标准;血压 的异常变化及异常血压的护理。 2.熟悉:血压的生理变化; 3.了解:血压的形成、影响血压的因素、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 难点: 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
3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实验课(6 学时) 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 二、 吸痰法 三、 吸氧法 (注:示教和回示后,将同学每项操作分成六 第三节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三)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二、异常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异常血压的观察 (二)异常血压的护理(详细讲解) 三、血压的测量 (三)通过录像观看血压的测量方法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八节 生命体征的评估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八节 生命体征的评估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八节生命体征的评估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受大脑皮层控制一、体温(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1.体温的产生与调节:人体主要以三大热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的方式产热,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

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如使用冰袋、热水袋时)、对流(如开窗通风)、蒸发(如出汗和酒精擦浴降温时)四种。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正常体温3.生理性变化(1)年龄:新生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和老人。

(2)昼夜:体温随昼夜变化出现规律性波动,一般清晨2 ~ 6时体温最低,下午2~ 8时①体温最高,变化范围约在0.5 ~ 1℃之间。

(3)性别:女性较男性稍高。

女性基础体温随着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这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

(4)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运动以及进食均可出现体温一过性增高。

安静、睡眠、饥饿以及服用镇静药后体温可略下降。

麻醉药物可使血管扩张,增加散热,病人体温降低。

(二)体温过高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发热程度的判断1成人腋温的正常范围是A.35.0 ~ 36.0℃B.36.0 ~ 37.0℃C.36.3 ~ 37.2℃D.36.5 ~ 37.5℃E.36.5 ~ 37.7℃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疲乏无力、畏寒、寒战。

方式: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2)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8生命体征的评估知识(护士职业资格)

8生命体征的评估知识(护士职业资格)

生命体征的评估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二、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三、血压的评估及护理四、呼吸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正常体温的评估】·体温的生理调节1.中枢:下丘脑2.产热①方式:进食、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②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3.散热①辐射: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和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及机体辐射面积等有关②对流:散热量与流动速度、温差大小成正比③蒸发:环境温度≥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受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④传导:如用冰袋、冰帽等为高热患者物理降温“静低辐射散,温高蒸发走”·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体温换算公式:℃=(℉-32)×5/92.生理性变化·年龄因素:儿童>成人>老年人·性别因素:女性>男性·昼夜因素: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1.体温过高·发热程度(口腔)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发热的过程(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体温升高·临床表现: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上升形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和渐升如伤寒等(2)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临床表现:皮肤灼热、颜面潮红、口唇干燥、头痛、头晕、呼吸、脉搏加快·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3)退热期·特点:产热<散热,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热型(1)稽留热①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②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2)弛张热①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②常见于败血症等(3)间歇热①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②常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①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②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总结对比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体温≥39.0℃,24h温差<1℃体温>39.0℃,24h内温差>1℃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温差较大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肺炎、伤寒等败血症、风湿热、肝脓肿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文字联想记忆法1.大寒天气,杀鸡留客大:大叶性(肺炎链球菌)肺炎;寒:伤寒;鸡:稽留热2.弛张败(拜)风肝弛张:弛张热;败:败血病;风:风湿热;肝:肝脓肿3.疟疾胜于(肾盂)间歇热肾盂:急性肾盂肾炎4.流感癌症不归客·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1.测量体温:高热病人测量体温q4h,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bid2.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0℃,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做大动脉冷敷。

实验八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课件

实验八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课件
脉 搏 短 绌 测 一 分 钟
25
特殊仪器检测法
脉搏描记仪检测法 血压、脉搏监护仪

26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休息20分钟以上, 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 搏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混淆。 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 体。 如发现脉搏短绌,由两人同时测 量,计时1分钟。
2
一、体温测量方法
3
一、体温的定义
1.体温(体核温度) :身体胸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较皮温高
2.皮温(体壳温度) :易受影响,较前者低, 易测量。 特点: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 核温度。
4
二、正常体温
一般维持在37℃左右,变化的范围很小, 不超过0.5~1.0℃。 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来表示。 ℉= ℃×9/5+32 ℃=( ℉ -32)×5/9 37 ℃=98.6 ℉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自然呼吸状态
31
3.呼吸测量方法



将手放在病人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观病人 胸部或腹部的起伏。 计数: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病人 或婴儿应测1min。 危重病人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 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时1min。
32
四、 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9
3.化学点状体温计
此体温计内有若干化学单 位,在45秒内能按特定的 温度来改变体温表上点状 的颜色。
当颜色点从白色变成绿色或蓝色时,即为 所测的体温。该体温表用后即丢弃,可避免交 叉感染。
10
图12-5 可弃式化学体温计使用方法
11
四、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检查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40
(四)体温测量的方法
【步骤】
口温 部位 舌下热窝 方法 闭口鼻呼吸
腋温 腋窝正中 屈臂过胸
时间 3分钟
10分钟
肛温 直肠 润滑肛表插入 肛门3~4cm
3分钟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8-32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 口表、肛表、腋表 ➢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实用文档
8-33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 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 接由数字显示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
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
药物 其他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15
三、体温过高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理性体温过高
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复习重点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复习重点

第八节生命体征的评估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1)体温的产生(2)体温的生理调节: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3)散热方式1)辐射: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2)对流3)蒸发: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4)传导2.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体温①口温:37℃②直肠温度:37.5℃③腋温:36.5℃。

(2)生理性变化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

女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而排卵期较低。

3)昼夜因素3.异常体温Ⅰ.体温过高(1)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37.3~38.0℃2)中等热:38.1~39.0℃3)高热:39.1~41℃4)超高热:超过41℃(2)发热的过程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临床表现: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

2)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临床表现: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

临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

(3)热型(特点、提示的疾病)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

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观察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等。

2)卧床休息3)降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9.0℃,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用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做大动脉冷敷。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第八章 生命体征 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1页
vital signs--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总称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3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4页
学习目标
1.体温评定 正常体温范围、生理性改变 2.异常体温 体温过高:发烧程度、过程、热型及护理 体温过低:概念、临床表现、护理 3.熟练掌握体温测量方法 操作关键点、注意事项 4.掌握体温计消毒和检验。
• D普通清晨2-6时体温最低
• E情绪激动,精神担心可使体温略有增高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13页
三、异常体温观察与护理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14页
体温过高
1.体温过高--又称发烧,因为致热原作用 于体温调整中枢或体温中枢功效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降低,造成体 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判断标准:腋温超出37.0℃或口温超 出37.5℃
第35页
五、测量体温方法
目标
判断体温是否正常
动态监测体温改变, 分析热型
帮助诊疗,为预防、治疗、 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36页
评定
有没患有者影年响纪体、温性波别动、生理 病原情因、存用在药:史30、mi意n内识患状者态 有认没知有水进平食、、自活理动能、力坐、浴、 冷热配敷合、程情度绪及波心动理、反灌应肠、 吸烟,若有,30分钟后再
•B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第40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舌下热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式 都能增进细胞的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骨骼肌(运动时)
散 皮肤(最主要)
热 呼吸、
排尿、

排便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以热射线的形式,不接触,低温环境和机体安静时,温箱 接触,冰袋、冰帽等方式降温 不接触,风扇降温 水蒸发带走热量,乙醇擦浴,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时,是 唯一的散热方式
相关知识:体温的调节
第八讲 生命体征的测量
主讲 / 胡文茜 20200418
思维导图
内容预览
表格归纳
记忆技巧
重点标注
习题
PPT使用说明 动态图片
本课件适合护资考试复习及辅导使用,含有表格型知识点归纳、口诀记忆技巧、当堂习题、 思维导图等,欢迎下载自用,欢迎交流,转载或商用请注明出处,谢谢。2020年3月
思维导图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温✓




的?
自主性体温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学说
行为性体温调节(补充)
寒 冷
炎热
下丘脑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增加
散热活动增加
正常体温
1.正常值
部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温度 36.0-37.0℃ 36.3-37.2℃ 36.5-37.7℃
平均值 36.5℃ 37.0℃ 37.5℃

散热 ﹥产热 大量出汗,皮肤湿冷,易虚 脱,血压可轻度↓
对因,
持续时间:因
物理或药物降 病情和治疗效

果而异
及时更换衣被、 骤降; 保暖,密切观 渐降 察病情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分期及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临床表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
相关知识:体温的定义
体核温度:指机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 的温度,温度较高且相对稳定;
体表温度:指皮肤温度,因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 响,各部位体表温度相差显著且低于体核温度。
相关知识:体温的形成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 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o2
氧化 释
化 50 学 能 %能
转 化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易虚脱,血压可轻度↓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
3.常见热型
定义:将体温绘制在体 温单上,互相连接,就 构成了体温曲线,形状 称为热型。
意义:通过观察可协助 临床诊断。
热型
定义
稽留热 T 持续在39~40℃ ,
度下降,寒战 上升形式:骤升——肺炎、疟疾
渐升——伤寒
3. 发热过程分期及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散热,高热持续平衡 临床表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
干燥、呼吸加深加快、心率 增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3. 发热过程分期及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分类: (根据致热源不同)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2. 发热的程度判断(以口温为例)
低 热: 37.3-37.9℃ 中等热: 38.0-38.9℃ 高 热: 39.0-40.9℃ 超高热: ≧41.0℃
永久性脑损伤, 休克 很少存活
体温过高
记忆方法 “数字规律”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备注 直肠最接近体核温度
正常体温
2.生理一性变化
因素 备注 昼夜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与下丘脑有关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新生儿例外,体温调节功能
不完善 性别 女性>男性。排卵日最低,前<后,与孕激素水平有
关(周期性基础体温变化) 用药 麻醉药物抑制体温,术中、术后保暖 活动 剧烈肌肉活动体温升高 其他 环境温度、情绪激动、紧张、进食后体温升高
常见病:见于疟疾
动 画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癌性发热) 动 画
口诀记忆法 “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 只身使节不规则。[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 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 布菌波状皆高热。[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
小试牛刀
题目1-1:根据育龄女性体温随着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的原 理,可以初步测定的女性周期是:
A、排卵期 B、月经期 C、早孕期 D、绝经期 E、绝经前期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
一、体温过高
病因 机制 结果
1. 定义:又称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流感 肿瘤(癌性发热)
稽留热
特点: 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 常见病1℃:
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 动 画
弛张热
特点: 高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围:超 过1℃以上
最低T仍高于正常
常见病: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感染
动 画
间歇热
特点:
高热期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 地反复出现 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 下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 高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Biblioteka :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
间歇热 高热期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 下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感染 • 疟疾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小试牛刀
题1-2: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院,体温在39~400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0C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识清楚,面 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
放量
CO2, 水
50 热
含氮产物
%能
能 量 ATP 利 用
维持体温
肌肉收缩 神经兴奋 消化吸收 腺体分泌 合成生长 其它
相关知识:体温的调节
体温如何保持相对恒定的?
是 产热 和 散热 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
产 内脏 (安静时) 产热方式: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热 肝脏;
体温过高
3. 发热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分期
体温 上升 期
特点 产热 ﹥散热
临床表现
护理要点
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 寒战时,注意
温度下降,寒战
保暖
时间 骤升—肺炎、 疟疾
渐升—伤寒
高热 持续 期
体温 下降 期
产热 = 散热,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 在较高状态 燥、呼吸和心率加快,尿量 持续平衡 减少,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