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 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与衍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当中。
杨氏双缝实验的设计,就是基于这两大核心理论,通过严谨的实操和精密的测量,实证性地揭示出光的波动特性。
一、光的干涉现象在物理学中,干涉是波动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频率、相位和振幅相同的波在传递的过程中,于同一时空进行叠加的现象。
这种叠加结果,我们称之为干涉。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波同时通过两个狭缝,产生两队波源。
这两队波源相互叠加,就会产生干涉现象。
因为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两束光能在缝后的屏幕上形成重叠的光场,观察者能够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二、光的衍射现象衍射就是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前会发生改变,产生弯曲或扩散的现象。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光源发射出的光波通过双缝,光波的部分被狭缝阻断,只有一部分光波能通过狭缝传播到屏幕上,这就导致原方向上光强度的减弱,而在原非传播方向上则产生光强度,这就是衍射现象。
三、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杨设计的光的干涉实验。
实验设备由单色光源、双缝装置和接收屏幕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双缝装置,使得整个光场被划分为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光在通过狭缝后,会发生衍射现象。
这两束衍射光在双缝装置后的区域内相遇并重叠,因铵的其中一部分区域,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是整数倍的波长,导致相位相加,形成明条纹。
其中另一部分区域,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是奇数倍的半波长,导致波浪相消,形成暗条纹。
杨氏双缝实验是对光的波动性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应用,同样也对我们理解和探索光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干涉与衍射的概念,为光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这个实验也揭示了光的双性: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为人们理解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提供了实验基础。
光的干涉实验
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是指利用两束或多束光波的干涉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和波动理论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光的干涉实验中,通过光波的相位差和波源的几何构型改变,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图样,从而深入了解光的特性。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最基础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
该实验用一条单色光通过两个狭缝,产生干涉条纹。
实验的装置包括光源、狭缝、透镜和幕府等。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设置光源:选取一条单色光源,如激光,确保光线是单色的。
2. 准备狭缝:将两个狭缝设置在一定的距离上,使得它们平行并且等间距。
3. 准备接收屏幕:在狭缝的后方设置一个接收屏幕,用以接收和观察干涉条纹。
4. 调整狭缝位置:调整两个狭缝的位置,使得它们与光源、接收屏幕保持同一直线。
5. 观察干涉条纹:通过接收屏幕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二、洛伦兹衍射实验洛伦兹衍射实验是另一种应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
该实验利用了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相位差来观察物体的衍射现象。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装置:将一条单色光通过一个矩形孔,使光通过窄缝后被衍射。
2. 调整矩形孔尺寸:调整矩形孔的尺寸,使其能够产生明确的衍射现象。
3. 观察衍射图样:通过观察衍射图样,可以判断出光的波动性以及被衍射物体的特性。
三、杨氏薄膜干涉实验杨氏薄膜干涉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在薄膜上的干涉现象。
此实验基于薄膜两侧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相位差,进而产生干涉图样。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薄膜:选择一种透明的薄膜,如气泡或玻璃板等。
2. 设置光源:将单色光源照射到薄膜上,使其产生干涉现象。
3. 调整观察角度:调整观察薄膜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图样。
4. 观察干涉图样:通过观察薄膜上的干涉图样,可以推测出薄膜的性质及其与光的相互作用。
结论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波特性和波动理论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洛伦兹衍射实验和杨氏薄膜干涉实验等实验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杨氏双缝实验
实验六 杨氏双缝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杨氏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光的干涉。
2.了解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相干光源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一)杨氏双缝实验由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单缝S 上,使单缝S 成为实施本实验的缝光源。
在单缝S 前面放置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S 1和S 2,且S 1和S 2与S 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S 1和S 2是由同一光源S 形成的,满足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相干条件。
故S 1和S 2为相干光源。
当S 1和S 2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将产生干涉现象,在屏幕P 上将出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1. 分波阵面获得相干光,满足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频率相同的干涉条件。
2.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P 点处的波程差,12r r -=δ∆,(空气的折射率 n = 1 ) 在 D >>d , D >>x ,即θ 很小时,D xd d d r r =≈≈-=θθδtan sin 12 (其中Dx=θtan ) (1)双缝干涉的明暗纹条纹干涉相消暗纹干涉相长明纹 ,2,1,0,2,1,0)12(==⎩⎨⎧+±±==k k k k x D dλλδ(2)干涉明暗纹的位置,2,1,02)12(,2,1,0=+±==±=k dD k x k d D kx ,暗纹,明纹λλ两相邻明纹或暗纹的间距都是dD x λ=∆ 其它 x 点的亮度介于明纹和暗纹之间,逐渐变化 综上所述,杨氏双缝干涉的特点:(1) 用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两束光初相位相同,均无半波损失;(2) 干涉明暗纹是等间距分布,相邻明纹间的距离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波长越小,条纹间距越小;(3) 若用白光照射,则在中央明纹(白光)的两侧将出现彩色条纹。
(二) 杨氏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狭缝S 1和S 2发出的光波单独到达屏上任一点B 处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光强分别为I 1和I 2,则根据叠加原理,两光波叠加后的振幅为:)cos(212212221ϕϕ-++=A A A A A两光波叠加后的光强为:)cos(2122121ϕϕ-++=I I I I I其中: λδπϕϕ212=-。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条纹杨氏实验单缝与双缝衍射等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条纹杨氏实验单缝与双缝衍射等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领域中的基本现象,通过干涉与衍射实验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
本文将介绍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和杨氏实验、单缝与双缝衍射等相关内容。
一、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波的叠加现象。
根据在某一点处的光强度的相对大小,可以将干涉分为增强干涉和减弱干涉。
1. 干涉条纹当两束光波相遇时,波峰与波峰相遇时会叠加,增强光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时会互相抵消,减弱光强。
这样,在屏幕上就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周期性重复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2. 干涉条件干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相干性。
相干性是指两个波源或两个发出的波要有一定的相位关系,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二、光的衍射现象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通过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传播和波阻挡现象,形成衍射图样。
1. 衍射现象的解释光的衍射可以通过赛曼公式进行解释,即衍射角的正弦值与入射光的波长和衍射开口的尺寸有关。
较大的波长和较小的开口尺寸会产生较大的衍射角,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
2. 单缝衍射当光通过一个细缝时,会出现中央亮度较高而两侧逐渐暗淡的衍射图样。
这是因为细缝较窄,波的传播会受到限制,形成多个次级波峰和波谷,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3. 双缝衍射双缝衍射是指当光通过两个细缝时,会在屏幕上产生一系列交替明暗的干涉条纹。
这是因为两个缝隔离产生了两个相干的次级波源,导致干涉现象发生。
三、杨氏实验杨氏实验是干涉实验的一种经典方法,可通过此实验观察到干涉环或干涉条纹。
1. 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实验中最经典的是双缝干涉。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通过屏幕上的两个孔,光会通过这两个孔并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通过调整缝宽、缝距以及光源的波长等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条纹图样。
2. 杨氏单缝衍射杨氏实验还包括了单缝衍射。
在杨氏单缝衍射实验中,光通过一个小孔,形成衍射图样。
与双缝干涉实验相比,单缝衍射实验的衍射角度较大,形成的衍射图样也有所不同。
物理 光的干涉
5
杨氏双缝实验, 例杨氏双缝实验,λ=500nm ,在一光路中插入玻 璃片( 点变为4级明纹中心 璃片(n=1.5)后O点变为 级明纹中心。 求:玻 ) 点变为 级明纹中心。 璃片厚度。 璃片厚度。 光程差改变 δ = ne e 解:
s1
s2
(e, n)
x
O
条纹移动 N=4
δ = Nλ 4λ
e= n 1
δ = 2en + 2 kλ = λ
(2k + 1) 2
λ
o
k = 1,2,3 L (明环) 明
暗环) 暗环 k = 0,1,2 L (暗环
R
Q r 2 = R2 ( R e )2 = 2 Re e2 ≈ 2 Re
r ∴ e = 2R
2
λ
r
A
a b
e
λ
∴r =
(2k 1)Rλ 2n kRλ
n
(明纹 明纹) k = 1,2,3L明纹 暗纹) 暗纹 k = 0,1,2L(暗纹
n1 n1
iDBn2AγCe7
薄膜干涉的一般公式 a .b两光线的光程差为: 两光线的光程差为:
δ = n2 ( AB + BC ) n1 AD +( )
e 其中: 其中 AB = BC = cosγ
λ
L
S
2
a
n1 n2 n1
AD = AC sini = 2etgγ sini
i iD b A γγC
劈尖干涉是等厚干涉 劈尖干涉是等厚干涉 等厚
棱边 e = 0
2
为暗纹
15
3.相邻暗(明)纹间的厚度差: 3.相邻暗( 纹间的厚度差: 相邻暗
e = ek+1 ek = (k +1)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光波的波动性质及其产生的干涉现象。
本文将依据物理知识点,对光的干涉进行详细论述。
一、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所形成的干涉图案。
干涉现象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光源是相干光源,波长相同。
当光波经过不同路径传播后再次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减弱的干涉效应。
二、双缝干涉1. 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双缝干涉实验一般采用光源、狭缝、透镜和屏幕等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狭缝后,形成一个光源光斑,通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到屏幕上。
2. 双缝干涉的光程差当光波通过两个缝隙后再次相遇时,其传播路径的长度差称为光程差。
光的干涉现象取决于光程差的大小。
3. 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呈现出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该条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通过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由一束狭缝光源、双缝、透镜和幕板等组成。
2. 杨氏双缝干涉的干涉条纹杨氏干涉条纹呈现出一系列黑白相间的圆环或直线条纹。
根据实验条件和光波的干涉效应,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公式进行计算。
四、单缝干涉1. 单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单缝干涉实验通常采用单缝光源、单缝和屏幕等组成。
单缝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单缝后形成一个光斑,映射到屏幕上形成单缝干涉图样。
2. 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呈现出明暗相间且中央最亮的中央极大和两侧较暗的暗条纹分布。
单缝干涉的干涉效应可由单缝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加以说明。
五、干涉现象的应用光的干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原理设计的精密仪器,常用于光学测量、干涉剖析和光学检测等领域。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的传输技术。
光波经光纤传输时,可能会产生干涉现象,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干涉相关的优化和控制。
物理光学实验
物理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是物理学和光学学科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性质和现象,并验证光的理论模型和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光学实验。
1. 干涉实验干涉实验是物理光学中最基础也是最经典的实验之一。
它通过将光束分成两束,再让它们发生干涉,从而观察干涉条纹的现象。
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是干涉实验的典型例子。
这个实验展示了光的波动性质,以及波长和光程差对干涉条纹位置和强度的影响。
2. 衍射实验衍射实验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光学实验,可以用来探索光的波动性和衍射现象。
光通过一个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弯曲和分散,产生特定的衍射图案。
著名的菲涅耳衍射和菲涅耳直线光栅实验就是衍射实验的经典案例。
通过观察和测量衍射图案,可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波动性质。
3. 偏振实验偏振实验是用来研究光的偏振性质的实验。
光经过偏振器后,只能沿着特定方向振动。
根据偏振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器的角度,可以调节光的强度和偏振状态。
偏振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偏振光的性质,如马吕斯定律和布菲尔定律。
它在光学通信、光学仪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4. 折射实验折射实验是用来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和折射现象的实验。
斯涅耳定律和折射率的测量就是折射实验的经典案例。
实验中,光经过界面时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可以观察和测量折射现象,并验证光的折射理论。
5. 散射实验散射实验用于研究光在物体表面或粒子中发生散射的现象。
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散射的颜色、强度和角度分布等特性。
著名的雷利散射和光散射光谱实验就是散射实验的典型案例。
散射实验在大气物理学、颗粒物理学和光学成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几个物理光学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性质和现象,探索光的规律和理论模型。
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可以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光学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物理光学实验不仅是物理学和光学学科的基础,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现象的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实验是最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
本文将对光的干涉和杨氏双缝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由于光波是一种具有波动性质的电磁波,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暗纹干涉两种。
1. 构造干涉构造干涉是指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增强或减弱的亮度分布的现象。
这种干涉是由于光的波峰和波谷相互重叠或相互抵消而形成的。
典型的例子是杨氏双缝实验。
2. 暗纹干涉暗纹干涉是指在干涉中出现明显的暗纹现象。
这是由于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波峰和波谷产生相互抵消,光的亮度降低而形成的。
二、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设计并进行的实验。
它是用来证明光是一种波动性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1. 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实验的装置非常简单,由一个准直光源照射到一个板上有两个小孔的屏幕上,光通过两个小孔后再投射到远离屏幕的墙上形成干涉条纹。
通常,光源使用单色光源,以便更好地观察干涉现象。
2. 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当光波通过两个小孔后投射到墙上时,两个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光的波峰和波谷相互重叠,形成增强的亮纹,而在其他位置则形成减弱的暗纹。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一组明纹和暗纹相间的条纹。
通过观察并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和光的相干长度。
4. 应用与意义杨氏双缝实验不仅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对光波的性质进行研究,还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实验测量光的相干性和波长。
总结:光的干涉是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实验是光的干涉实验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
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并利用这些条纹进行光波性质的研究和测量。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准备实验器材:激光器、单 缝、双缝、屏幕和测量工具
调整双缝,使光线能够通过 双缝形成干涉图样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图样,并使 用测量工具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实验结果
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干涉条纹呈现明暗交替,间距相等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
实验结论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汇报人:XX
目录
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实验
01
02
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原理
光源:单色光源,如激光 狭缝:两个相等的狭缝,平行且等距 观察屏:放置在狭缝后方的白色屏幕 干涉图样: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实验过程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双缝装 置、屏幕和测量工具
放置双缝装置:保持双缝平行,并 确保缝宽合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整光源: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和平 行性
观察干涉条纹:在屏幕上观察到明 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实验结果
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质
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分布与光程差有 关
实验结果支持光的波动理论
实验结论
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干涉条纹的分布与理论预测一致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杨氏实验采用了双缝干涉技术,通过将单色光投射到双缝上,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波的相干性,导致光波在通过双缝后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 纹
杨氏实验中,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可以推导出光波的波长和双缝的间距
杨氏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为光的本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过程
观察到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增强了波动说的可信度 杨氏实验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实验之一,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结论对光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三章 第3节 光的干涉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总结提能】 (1)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 路程差(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 (2)要记住: 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 等于半波长奇数倍 处为暗条纹。 (3)上述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情况完全相同。
[解析] λ1 f λ1 = 得 λ2 f λ2 λ1=nλ2=1.5×4×10 7m=6×10 7m
- -
c (1)设 A 光在空气中波长为 λ1,在介质中波长为 λ2,由 n=v=
因为光程差 Δr=2.1×10 6m,所以
-
Δr 2.1×10 N1= = - =3.5 λ1 6×10 7 由此可知,从 S1 和 S2 到 P 点的路程差是波长 λ1 的 3.5 倍,即半波长的 奇数倍,所以 P 点为暗条纹。 1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sin C=n得 n′= 1 5 = sin 37° 3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 P 到两条缝 S1 和 S2 的路程差正好是半 λ 波长的奇数倍。即|PS1-PS2|=(2k-1)·(k=1,2,3,„) 2 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 1 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3)时间上的关系: ①亮条纹:Δt=nT(n=0,1,2,3,„) T ②暗条纹:Δt=(2n+1)· (n=0,1,2,3,„) 2 1 式中 Δt 表示两列光波到同一点的时间差;T= f 为光波的周期。 5.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双缝干涉的条件是必须有相干光源,且双缝间的间距必须很小。 (2)光源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不一定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 所 以一般情况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采用将一束光 “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
光学实验教案实验研究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学实验教案实验研究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引言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干涉现象。
本教案旨在进行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的研究,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观察和测量,加深同学们对光的性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2. 学习使用双缝装置测量光的干涉条纹。
3.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4. 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光源:白炽灯或激光器。
2. 双缝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狭缝。
3. 准直装置:用于调整并准直光线。
4. 干涉屏: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5. 测量工具:如尺子、光学平台等。
三、实验原理1. 光的干涉现象:当光线通过两个狭缝时,会发生光的干涉现象。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叠加现象,当两个光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波长时,干涉增强;当相位差为半波长时,干涉减弱;当相位差为奇数倍波长时,干涉消除。
2. 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学实验,通过双缝装置将光线分成两个相干的光波,经过狭缝后在干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观察和测量干涉条纹可以了解光波的性质和光的干涉规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保持光源的稳定。
b. 调整双缝装置,使两个狭缝平行,并与光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c. 将准直装置放置在双缝装置与干涉屏之间,用于调整并准直光线。
d. 将干涉屏放置在一定距离处,方便观察干涉条纹。
2. 实验操作a. 打开光源,调整准直装置,使光线通过双缝装置后尽可能准直。
b. 调整干涉屏与双缝装置之间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
c. 注意调整干涉屏的位置和方向,使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d.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干涉条纹的间距、亮暗条纹的宽度等数据。
3. 数据处理a.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干涉条纹的间距、亮暗条纹的宽度等参数。
b. 绘制干涉条纹的图像,分析并得出结论。
光的干涉实验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规律
光的干涉实验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规律光的干涉是光学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展示了光波的波动性质和干涉引起的明暗条纹。
本文将通过介绍光的干涉实验来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规律。
一、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干涉实验主要基于两个原理:波动理论和干涉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波动理论。
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的电磁辐射,它在空间中传播并携带能量。
光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通常用c表示。
其次是干涉原理。
干涉原理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使得波的振幅增强或减弱。
光波的干涉可以产生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进行光的干涉实验来观察干涉现象和规律。
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
它由英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需要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并行狭缝。
这两个狭缝被称为双缝。
光经过双缝后,会形成一系列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根据干涉原理,当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重合时,波的振幅增强,形成明纹;当波峰和波谷重合时,波的振幅减弱,形成暗纹。
通过观察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干涉条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小,说明波长越大;2.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和入射光波长有关;3. 干涉条纹的暗纹和明纹交替出现,形成一系列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三、利用薄膜实现光的干涉除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利用薄膜也可以实现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实验是基于光在膜表面反射和折射时发生干涉的原理。
在薄膜干涉实验中,我们需要一个光源照射到一层薄膜上。
薄膜可以是透明的玻璃、水或其他材料。
光在薄膜表面发生反射和透射,并且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原理和薄膜的特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薄膜的厚度越小,干涉条纹越密集;2. 不同材料的薄膜对光的干涉现象产生不同的影响;3. 干涉条纹的颜色由入射光的波长和薄膜的厚度决定。
四、应用和意义光的干涉实验不仅仅是对光学理论的验证,还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当光波遇到一定条件下的干涉现象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两种常见的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和等厚干涉。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并探索光波的性质和特点。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是通过在一个平面上放置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让单色光通过狭缝后形成的两个光源重叠在屏幕上,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实验装置包括:一束单色光、两个狭缝和一个屏幕。
首先,将光源转化为单色光源,如使用某种滤光片或干涉仪等。
然后在光源之前放置两个细缝,它们的宽度要远小于光的波长。
最后,在两个缝的前方放置一个屏幕,用来接收经过双缝的光,并观察干涉条纹。
当单色光通过两个狭缝之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具有明暗相间的特点。
亮纹是两个光波相长叠加而形成的,而暗纹则是两个光波相消干涉所得。
通过测量和观察这些条纹的间距和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在物理学领域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天文学中,通过观察恒星干涉仪中形成的干涉条纹,可以研究恒星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二、等厚干涉实验等厚干涉是一种基于光的相位差的干涉现象。
这种实验可以通过在光路中引入光学元件来实现,例如透明薄膜或玻璃片等。
当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这些光学元件表面上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会产生不同相位差,从而形成干涉现象。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程差的方式,使得两束光波在某些区域相长叠加,而在另一些区域相消干涉。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等厚干涉仪来实现,等厚干涉仪由一个透明薄膜和两块玻璃片组成。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厚度。
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厚度和波长等。
三、实验应用和意义光的干涉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得到一些关于光波性质的重要结论。
一、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波动性。
当光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时,光波通过两个狭缝后,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现象的一个重要性质,当两个波源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波峰与波峰之间发生叠加,波谷与波谷之间也发生叠加,从而形成干涉条纹。
二、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夹具、调节装置、双缝屏、屏幕等。
其中,光源可以是单色光源或者白光源,夹具用于固定双缝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双缝宽度和间距,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三、实验步骤1. 首先,将双缝屏固定在夹具上,并将夹具放置在光源前方。
2. 通过调节装置,控制双缝的宽度和间距,使其适合实验需求。
3. 在双缝屏的后方放置一块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4. 打开光源,使其射出光线,通过双缝后,光线将会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5.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结果:1. 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条纹,明条纹和暗条纹依次交替出现。
2. 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条纹越狭窄。
3.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成反比,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具有波动性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观察到光波的干涉现象。
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波动性和波动理论。
3. 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和双缝间距。
五、应用与展望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光学仪器的校准: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对光学仪器的性能进行校准,提高仪器的精确度。
2. 先进材料的表征:利用干涉条纹的测量方法,可以对材料的薄膜厚度、折射率等进行表征,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光的干涉
Tomas. Young(1773-1829)在1801年首先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即著名的杨 氏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在科学史上最早得 到两列相干光波;最早以明确的形式确定了光波 的叠加原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这 为光的波动理论确定了实验基础。
1.实验装置 Young使用强烈的单色光照射到开 有小孔(缝)S的不透明光阑上,后置一 平行的、开有双孔(缝)S1和S2的光阑, 且关于S对称。由S1和S2发出的光照射 到光屏上,出现了干涉条纹。Young用 Huygens原理解释了这一实验。
n
2.等厚干涉的应用 ①测量微小物体的厚度 将物体夹在两薄玻璃片间,形 成劈尖,用单色平行光照射。
d
d L ,
L d 2nl
2nl
L
n
例:测量钢球直径 用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垂直照射长 L=20mm 的空气劈尖,测得条纹间 距为: 1.18 104 m 。求:钢球直径d。
二、获取相干光的方法
1.分波面法 在光源发出的光的某一波 面上,取两个子波源,他们发 出的光可产生干涉现象,此法 称为分波面法。如杨氏双缝、 双镜和劳埃镜等干涉实验。
2.分振幅法
一束光线经过反射、折射 后,形成的两束光线产生干涉 的方法称为分振幅法。如薄膜 干涉、等厚干涉等。
3.干涉条纹公式 ①干涉相长(明纹中心)
1 i
2
在薄膜的上下表面产生的反 射光与透射光,满足相干条 件,经透镜汇聚后,在焦平 面(光屏)上产生干涉条纹。
n1 n2 n3
d
二、劈尖等厚干涉
劈尖 两平板透明介质(玻璃)的一端棱边接触而形成的夹角很小的器 件,称为劈尖。若透明介质间为空气就称为空气劈尖。
高中物理光的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
高中物理光的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数据记录与处理6、误差分析7、注意事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验证光的干涉原理,并掌握相关的物理量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111 具体目标1、观察光的双缝干涉条纹,了解其特点和规律。
2、测量双缝间距、缝到屏的距离以及干涉条纹的间距。
3、计算光的波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12 实验原理当一束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时,在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其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根据杨氏双缝干涉理论,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缝到屏的距离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elta x =\frac{L\lambda}{d}$其中,$\Delta x$ 为相邻条纹间距,$L$ 为缝到屏的距离,$\lambda$ 为光的波长,$d$ 为双缝间距。
121 干涉条件两列光波在相遇区域内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13 实验器材1、光源(如激光笔)2、双缝装置(双缝间距可调)3、光屏4、测量工具(如直尺、游标卡尺)131 器材要求1、光源应具有较好的单色性和方向性,以保证干涉条纹清晰。
2、双缝装置的缝宽和间距应足够小且精度高。
3、光屏应平整,以便清晰观察条纹。
14 实验步骤1、调节实验装置将光源、双缝装置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其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发出的光能够平行地通过双缝。
2、观察干涉条纹打开光源,在光屏上观察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调节双缝间距和缝到屏的距离,观察条纹的变化。
3、测量相关物理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
用直尺测量缝到屏的距离。
测量多个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取平均值。
4、重复实验改变实验条件,如光源的波长、双缝间距等,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41 操作要点1、测量时应保证测量工具与被测物理量垂直,以减小误差。
光的干涉
激光
人类在实验室里激发出的一种自然界中没有的光 ①频率单一 ②相干性好 ③平行度好(方向性好) 平行度好(方向性好)
激光的特点 激光的应用
④亮度高(能在很小的空间、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亮度高(能在很小的空间、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①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实现通讯 唱机、 ③VCD、CD唱机、电脑光驱 、 唱机 ⑤受控核聚变
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形成原因: 、薄膜干涉形成原因: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面厚、上面薄,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面厚、上面薄,因此在 薄膜上不同的地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薄膜上不同的地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在一些 地方,这两列波叠加后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地方, 地方,这两列波叠加后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地方,叠加后互 相减弱,出现暗条纹。故在单色光照射下,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相减弱,出现暗条纹。故在单色光照射下,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在白光照射下, 在白光照射下,则出现彩色条纹 2、薄膜干涉的应用: 、薄膜干涉的应用: 用来检查各种镜面或其他精密部件的表面是否水平。 ① 用来检查各种镜面或其他精密部件的表面是否水平。 测量精度可达10 测量精度可达 -6 cm 用做光学元件镜头的增透膜(呈淡紫色)。 ② 用做光学元件镜头的增透膜(呈淡紫色)。 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 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 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 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 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 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
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光的干涉薄膜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薄膜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在物理学中,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光的干涉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干涉薄膜干涉和杨氏双缝干涉。
通过对这两种干涉现象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现象。
干涉薄膜干涉干涉薄膜是一种光学元件,由两个或多个透明介质构成,其中至少一个介质的厚度很小。
当光通过干涉薄膜时,由于光在薄膜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的相位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薄膜干涉可以分为两类:分为等厚薄膜干涉和非等厚薄膜干涉。
等厚薄膜干涉是指光波在等厚薄膜的上下边界反射、透射发生干涉的现象。
当光波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反射光波和透射光波会发生干涉,形成等厚薄膜干涉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常见于薄膜反射镜、油膜等实际应用中。
非等厚薄膜干涉是指光波在不同厚度的薄膜上反射、透射发生干涉的现象。
这种干涉现象常见于光的薄膜干涉实验中,例如扭曲油膜实验。
根据薄膜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非等厚薄膜干涉产生的干涉条纹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颜色。
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干涉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杨恩·杨于1801年首次提出的干涉实验。
该实验使用一个光源通过两个狭缝,然后在屏幕上观察产生的干涉条纹。
当光通过双缝时,光波沿两个缝洞传播到屏幕上形成了两列相干波。
当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重合时,它们会增强并形成明条纹;而当波峰和波谷重叠时,它们会相互抵消,形成暗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显示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特点,深刻地诠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研究光的性质和波动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科学家们通过这个实验还揭示了许多与光波干涉现象相关的重要性质,如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的关系以及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光源的宽度的关系。
结语光的干涉在物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干涉薄膜干涉和杨氏双缝干涉,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还能探索许多关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有趣现象。
光的干涉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增透膜: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 表面涂有一层呈淡紫色的薄膜,增强透射光 强度,减少光的反射引起的损失。增透膜的 厚度为( )
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 λ绿/4)
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
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
例、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 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 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 (例如氧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 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热效应。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 长,则所镀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三、薄膜干涉(光程差:薄膜厚度的2倍)
1、相干光源: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
2、现象:单色光: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白光:彩色条纹
例: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时,发生光的干涉现象,这 时(AB) A、看到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B、从光源所在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C、从光源的对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D、从光源发出的光与肥皂膜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 形成干涉图样
;一键测量仪/ 一键测量仪 ;
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 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 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 幅主要画面。(4分) 答:18.请为第②节中加点词写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r= d x L
若为明条纹, Δr= ±kλ (k=0、1、2…….) 即: x 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
d
若即为:x暗条(2纹k,1)ΔLr=±(2k-1)λ/2 (k=1、2…….)
2d
(2)方法二:
令P1P=χ (P1S2)2=L2+(x+d/2)2 (P1S1)2=L2+(x-d/2)2 (P1S2)2-(P1S1)2=
(P1S2-P1S1)(P1S2+P1S1)=2χd 由于χ很小,L》d,所以P1S2+P1S1≈2L。 Δr=P1S2-P1S1=2χd/2L=χd/L,χ=LΔr/d 明条纹: Δr=±Nλ (N=1、2、……), χ=±NLλ/d; 暗条纹:Δr= ±(2N+1/2)λ (N=1、2、……)
χ=±L(2N+1/2)λ/d
2
( n=0,1,2,3…)
2、光的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明暗相间
等间距
中央亮条纹
3、杨氏双缝干涉如何测量光波波长 公式λ=dΔx/L
图样有何特征? 明暗相间 等间距 中央亮条纹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2、在双缝干涉实验 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 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 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 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 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 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 纹.
练习3、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ABD ]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出
现亮条纹
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波长的奇数倍时,出
现暗条纹
第四节 实验: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像屏
单
双缝屏
缝
屏
单色光
一、光的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的理论解释:
两缝之间距离为d,光屛距光 源的距离为L
(1)方法一:
P1到两光源之间的光程差: Δr= P1S2 - P1S1= S2D,因为 L》d, 可以认为SD⊥P1S2 , Δr =dsin∠S2S1D d非常小,光屛上有光线到达,并具有一定亮度的区域到中心P的 距离较近,所以,x≈x/ = P1P=Ltan∠P1S2D/ ≈Lsin∠S2S1D
3、 测出n条亮(暗)纹间的距离a,就可以求 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a/(n-1)。换 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有 什么变化,求出相应的波长。
三、实验步骤 :1、把直径约为10cm,长约为1m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 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玻璃屏; 2、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 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光的干涉
科学简史
英国医生和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除了提出“能”的概念(1807年)和杨氏弹性系 数之外,最大的成就就是1801提出光的干涉理论。
杨氏双缝干涉 二、杨氏双缝实验
S1 *
像
S*
屏
S2 *
双 缝 屏
将同一光源发出 的光(频率相同) 通过一个狭缝 (振动方向一致) 再通过一与单缝 平行的双缝(相 干光源)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 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 样。干涉条纹可以从屏上观察到。
根据公式λ=dΔx/L可计算波长,
其 中 d是双缝间的距离,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米尺 测量,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 (如图所示)
1、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 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 分划板会左右移动。 2、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 心见图所示计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 ,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的中心,计下 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 纹间的距离。
C、任何颜色的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 光.
D、屏上无任何亮光.
(2)白光干涉图样分析
红光
+
蓝光
……
红700nm 兰470nm
……
白光
亮暗相间彩色条纹
X = L d
2 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
( BC )
A.两列光波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
B.两列光波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
P1
S1 P
S2
例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 察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 用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 过绿光),这时 ( C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 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干涉条 纹仍然存在.
2
( n=0,1,2,3…)
n=0:0级亮条纹 (中央亮条纹) n=1:1级亮条纹 n=2:2级亮条纹
暗条纹 s2n1•
( n=0,1,2,3…)2
n=0:1级暗条纹 n=1:2级暗条纹 n=2:3级暗条纹
双缝干涉图样
单
色
激
S1
光
束
S2
双缝
屏
暗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练习4、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 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因为 [ BD ] A、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B、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C、没有安装滤光片 D、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小结
1、光的双缝干涉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s 2n•
2
暗条纹 s2n1•
7、换用不同的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间距的变化,并求 出相应色光的波长。
四、误差分析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误差主要由测量引起,条纹间距Δx测 不准,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不准都会引起误差,其误差属于偶然 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来进一步减小。 五、注意事项:
1、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 轴线上,双缝到单缝的距离应相等。 2、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用米尺测多次取平均值。 3、测条纹间距Δx时,用测量头测出几条亮(暗)纹间 的距离a,求出相邻的两条明(暗)纹间的距离 Δx=a/(n-1)。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激双 光缝 束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结论:光是一种波
屏
探究2: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亮条纹 亮条纹
出现亮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s 2n•
2
( n=0,1,2,3…)
探究2: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暗条纹
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s 2n•
3、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10cm,使缝相 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这时在屏上就会看到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4、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5、分别改变滤光片和双缝,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 6、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用测量头测 出相邻两条亮(或暗)纹间的距离△x,由λ=d △x/L,计算单 色光的波长,为了减小误差,可测出n条亮纹(或暗纹)间的 距离a,则△x=a/(n-1)
相邻明条纹间距: Δx=xn-xn-1= NLλ/d-(N-1) Lλ/d= Lλ/d ;
相邻暗条纹间距:
Δx=xn-xn-1= L(2N+1/2)λ/d- L(2N-1/2)λ/d= Lλ/d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原理 :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