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级中学考试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doc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决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加: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问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什么) 物质确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确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其次性;从地位上看: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靠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靠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肯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4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 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
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解析:B、C、D与题意不符。人们之所以喜欢“江南 style”,原因之一是“江南style” 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
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故表明意识
是人脑的机能,选A项。 答案:A
1.[2014·盐城质检]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 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而科学研究发现:以 iPad为首的便携式 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 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一研究表明( 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
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说法不合题
意,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 答案:D
易错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 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动物也有大脑,但动物大脑不能产生 意识。
[矫正训练2]
[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知故选③④。①与题意不符,排
除;有了客观事物,还要有人脑才能形成意识,故②表述有误。
3. [2014·浙江五校联考 ]2013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 前,引起了各方对它的高度关注。外媒普遍认为反腐败和经济结
金版学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课件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八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九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十页,共16页。
栏 目 链 接
第十一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二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三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四页,共16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àomiào)。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àomiào)。考 纲 点 击。考 纲 点 击。典 型 例 题。栏目链接。典 型例 题
No Image
第十六页,共16页。
第五课 把握(bǎwò)思维的奥妙
第一页,共16页。栏 目 链 接第页,共16页。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三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四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五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六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七页,共16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导学案
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的机能。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具有产生意识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的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活动具有性、性和性。
2、人能够能动地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和作用。
考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②充分发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和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习题巩固1.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研究发现:以iPad 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A.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自意识的自觉选择性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2.2015年9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公布了欧盟国家分摊难民的方案,该方案获得部分欧盟国家响应,呼吁民众接纳难民融入社会,而另一部分欧盟国家则对难民配额表示不满,认为这不仅会吸引更多难民涌入,还将给社会留下隐患。
欧盟在处理难民危机问题上的分歧表明(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②人们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立场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金版学案届高考政治广东专版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三页,共29页。
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
解析:音乐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jīfā)人脑某个部位的非 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体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
第二(dìèr)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
第五课 把握思维(sīwéi)的奥妙
第一页,共29页。
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
全面(quánmiàn)认识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hǎnwù),不等于其他动物 也可以发展成有意识的动物,还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才能形成。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不等于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还需要有物质这个原材料。
(3)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 系原理(yuánl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第八页,共29页。
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
过关(guò〃guān) 训练
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 《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第十一页,共29页。
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
解析:材料中画家通过画一片树叶,唤起(huànqǐ)了病人对 生命的希望,依靠这种信念力量,使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体 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B项符合题意;精神的力量不 能派生物质的力量,实践不能割断联系,A、C两项观点错误;材 料体现了主观世界的改造,D项与材料不符。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doc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目标: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2、意识的能动作用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复习重点、难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础知识复习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
(2)意识活动具有和。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和尊重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同严谨踏实的结合起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答案: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人脑;主观;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指导作用;控制作用;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革命热情;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五讲:把握思维的奥妙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 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 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心主义观点.
(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 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 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 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即时自测
高三政治 一轮复 习课件 :必修 四第五 讲:把 握思维 的奥妙 (共39 张PPT)
考点三、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 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和基础。
高三政治 一轮复 习课件 :必修 四第五 讲:把 握思维 的奥妙 (共39 张PPT)
高三政治 一轮复 习课件 :必修 四第五 讲:把 握思维 的奥妙 (共39 张PPT)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 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同时,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 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世界 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 物。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五讲:把握思维的奥妙(共39张PPT) 理及方法论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 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 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 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 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015-2016 一轮复习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 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训练7 [2014· 大纲全国卷]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 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 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 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 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 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 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 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 改革开放时期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 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 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强大思想武器。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 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 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训练3 [2011· 全国高考]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 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 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 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金版学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课件: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 高考]
栏 目 链 接
考 归
点 纳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________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 材料。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________的 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4.物质决定意识。 物 质 世 界 是 先 于 人 的 ______ 而 存 在 的 , ______ 是 本 原 的 , ________是派生的,________决定________。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栏 目 链 接
解析:意识不能够创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规律是客观的,②错 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故④错误。 3】 意识活动具有( ①客观性和计划性 ④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③目的性
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栏 目 链 接
考 归
点 纳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________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_____ ,生 物的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________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是产生意识的________。 (2)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 ________的 机能。
栏 目 链 接
解析: 依课本,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C
答案:1.客观规律 客观存在 规律性 2.主观能动性 唯意志 客观条件 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 革命热情 科学态度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典 例
《金版学案》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4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人脑是一个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的极其精细的神经机构这些神经细胞,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如看书、写字、绘画等,都有相应的神经细胞来负责。
当你挥手拍打乒乓球时,球来往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状况报告给大脑,大脑快速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推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到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精确地打了回去。
这表明(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②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④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材料表明的是人脑和意识、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故选B项。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2.“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争辩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争辩,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出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解析:“地心说”“日心说”都是长期猜想和争辩的结果,前者是错误的意识,后者是正确的意识,这说明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3.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
假如人的心情快活,经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加体质功能的荷尔蒙。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解析:“心情快活,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加体质功能的荷尔蒙”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D项符合题意;A项否认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B项混淆了实践与人的生理活动;C项说法错误。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重要提示:①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 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 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 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 的。②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而不可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 展”。
注意: 1、意识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 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是一样的,正所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意识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更不等于说 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导致人 的意识正确与否的原因有主客观的因素。
【例1】 (2011· 天津卷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 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 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 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 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 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金题对点练 1 】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直击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 (1) 意识的起源; (2) 意识的生理基础; (3) 意识 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 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 和深度。 主观:人们的立场(利益立足点)不同;世界观、人生观、 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注意】认为“意识能直接能动地改造世界”
该观点错误。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 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通用版2024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讲义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建学问体系][明学习目标]1.理解1个本质——意识的本质2.把握2个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3.明确3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备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培育正确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培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相结合的实力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起先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生理基础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其次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澄清认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不确定就能产生意识。
意识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三、意识的内容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澄清认知]意识不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有了人脑不确定有意识;意识并不是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一、推断题1.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提示: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错误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提示: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二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 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其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 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其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克服错误意识。 特别提示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 个方面,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 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 作用制约,是第二性的。
4.(2014·全国)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 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 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 象是因为 (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的反映,只 有高度发达的人脑才具备进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动物 的大脑没有第二信号系统,B项符合题意。其他各项均与 题意不符。 答案 B
2.分手不仅令人心理痛苦,还可能造成身体疼痛。美国研 究人员征募40名志愿者,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被迫与配偶 分手,至今依然相当介意遭人拒绝。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他们对 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 重合。因此,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的躯体疼 痛。从哲学上看( ) A.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进行大脑定位的常用方法 B.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 C.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D.分手造成的心理痛苦是主观的,身体疼痛是客观的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是意识能动性的 体现。心理反应属于意识活动,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关 系体现了B项。A项不是哲学道理,C、D两项错误。 答案 B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理基础
从意识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内容看 的,形式是主观的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怎么做)
• (2)物质决定意识的表现:
从时间上看 从性质上看 从地位上看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 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题答题规范
基础上推测未来。③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
组织答案
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
【清零·易错易混】
• 易混点 错误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特性
• (2021·湖北武汉统考)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
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
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
具体内容
信息①: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
“提”。即 现实感
从材料中提 信息②: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
第一步 取与问题指 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踏上中国的土地,
向有关的重 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试图从在亿万中国人
要信息 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
的方向
步骤 步骤内涵
•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 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 观能动性。
•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编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PPT课件
3.某些具有夺冠实力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因思想压力过 重,导致发挥失常,最终与奖牌无缘。这表明( )
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C.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取得成功 D.意识决定物质 [答案]A
4.2011 年 11 月 1 日,我国“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2)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依赖 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 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性质:正确的意识、 错误的意识。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 面目。③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的; 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多样的。 2.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 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是本原的,意 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自测自评 ◎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 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解析]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A、C 两项错误。意识根源于 客观事物,D 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功。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
世界 ③人只要发挥意识的作用,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④B.②③④Fra bibliotek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③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必修4)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和意识的作用。 材料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 性,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选 C 项。意识活 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 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计划,故 A 项与题意无关。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 B 项错误。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故 D 项错误。答案为 C。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 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 因而意识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 的统一。 (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 的反映
【典例导引】 (2011 年江苏政治,25,2 分)国库也 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现 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 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 面认识是( ) 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 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 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 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 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 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 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 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 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 活动实现的。
(1)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而不 是大脑。 (2)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 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 产生意识。
政治: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学案.doc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学案【考点梳理】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产物。
(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更重要的是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机能。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意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的。
(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的。
4、结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是先于人的而存在的,物质是的,意识是的,物质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到,使符合,做到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一)、意识的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和,2、意识活动具有和。
(二)、意识的能动性的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世界上只有之物,而没有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丧失。
(三)、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 ,重视 ,自觉地树立克服。
考点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第四课已复习,请巩固好)(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从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2)、重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保证和的顺利进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教案
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复习目标1.一个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一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一个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两条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5.三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特点二、复习要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拓展升华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温馨提示:把握意识本质问题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016·高考全国2卷)《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提示]1.一个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两个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三个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必背术语]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答案:①物质世界②人脑③客观存在④目的性⑤自觉选择性⑥主动创造性⑦认识世界⑧改造世界⑨指导⑩客观规律⑪依据⑫主观能动性⑬尊重客观规律⑭科学态度⑮唯意志主义⑯客观条件核心考点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法】最常见的考法是以一些热点问题,如以我国为了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为载体,设置体现类、依据类、意义类、认识类等题型,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时还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3.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提醒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克服的错误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提醒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地位的作用,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的制约;两种作用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颠倒,否则会导致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错误。
命题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2016·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①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应排除。
③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反映对象的关系,应排除。
②④正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原因。
故选C。
答案: C[对点训练1](2015·课标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不选;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可能会不同,但不是一定不同,故④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命题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2016·课标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老马的识途功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①错误;老马之“智”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说源于实践,人之“智”可以说源于实践,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是人,故④错误。
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正是人比动物的高明之处,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对点训练2][2015·课标Ⅱ,39(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定位明确。
解题时首先要依据教材,准确回答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这两个知识点。
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抗战精神在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题时注意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金版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核心提示]1.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4.三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必背术语]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3.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答案:①决定②反作用于③决定④反作用⑤决定⑥反作用于⑦生产力状况⑧经济基础状况⑨上升的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⑫推动作用⑬物质财富⑭社会变革⑮群众⑯群众核心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法】最常见的考法是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如“中国梦”、“正能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热点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如“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材料”。
较常见的考法是以“一带一路”规划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或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涉及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命题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2017课标Ⅲ,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表述错误,认为社会意识会自主变化的观点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③表述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也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燃放烟花爆竹虽是千百年的习俗,但是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变化引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②④正确。
答案: C[对点训练](2017江苏单科,3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
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材料表明()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花山岩画描绘的各种人物、器物以及天体图形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正确且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发展进程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A、B、C与题意无关。
答案: D失分点错误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提醒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并不是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双重性,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矫正训练](2014·广东卷)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解析:职业教育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说明职业教育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又为扭转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案: A核心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法】最常见的考法是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改革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要求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