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试重点 (2)

合集下载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上涨;而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下跌。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对市场运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理解和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对经济学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的一个概念。

当价格弹性高时,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大;当价格弹性低时,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小。

价格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从而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生产成本和生产函数在经济学中,生产成本和生产函数是生产和供给的重要概念。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而生产函数则是描述生产过程中输出(即商品或服务)与输入(即资源和费用)之间的关系。

了解生产成本和生产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市场供给,从而为企业决策和市场预测提供依据。

4.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经济活动中流通的媒介,而货币政策则是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府政策。

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影响经济的通胀率、利率和经济增长率等重要经济指标。

因此,了解货币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经济学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中的竞争状况。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和产量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市场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和做出合理的市场决策。

6.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总产出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从而为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西方经济学》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

《西方经济学》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

《西方经济学》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典型考点1:消费者行为理论(一)考点扫描该考点是考查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的知识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公式);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点等。

(二)真题链接[1](2007-7)某消费者有120元,当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时,各种不同数量的X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如下表:该消费者在购买几单位X商品和几单位Y商品时,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2](2007-1)用图形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三)考点解析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决定需求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下一章里将要学习决定供给的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公式);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点等知识点。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而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这是我们首次接触“边际”这个专业术语,一定要认真体会、把握。

边际效用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效用理论分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其中基数效用论要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x x Y Y P Q P Q M ⨯+⨯= (1)X Y MU MU m X YMU P P == (2) 式(1)是限制条件,说明收入M 是既定的;式(2)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 商品,还是购买Y 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结合(2007-7)试题和参考答案来理解。

序数效用论中要求掌握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结合(2007-1)试题与参考答案来理解。

把无差异曲线I 1、I 2、I 3与消费可能线AB 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 ,在这个切点E 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社会科学。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有限的。

2、选择与决策: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不同的用途和方式之间做出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

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是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经济学研究如何在这些环节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

需求定理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2、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预期等。

供给定理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

(二)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可以将商品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三种类型。

2、需求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劣等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

3、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均衡:指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数量使总效用达到最大的状态。

经济学考点整理

经济学考点整理

经济学考点整理考点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市场机制如何影响个体决策。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进行购买决策,包括效用理论、需求弹性等。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最大化自己的满足感;需求弹性则是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的敏感程度。

3.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研究了企业如何进行生产决策,包括生产函数、成本理论等。

生产函数描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本理论则衡量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和变化。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了不同市场形式下的竞争程度和企业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会有所不同。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和调控政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整体经济现象,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GDP是宏观经济学中度量经济规模和增长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收入;GDP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研究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和收入如何随时间增加,以及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常见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3.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防止通胀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4.国际贸易与汇率国际贸易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梳理

经济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梳理

经济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梳理经济学资格考试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考试,对于想要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经济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梳理。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是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考生需要了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其次是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波动过程,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应对措施。

最后是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果。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供给和需求理论。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了解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变动规律以及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其次是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竞争程度的情况,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市场结构的特点、行为和效果。

最后是成本和效益分析。

成本和效益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和效果。

考生需要了解成本和效益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范围。

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经济学分支。

在国际经济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结论。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原理1. 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重要范畴。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如何形成。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选择被做出时,对其他选择所放弃的机会成本。

它是衡量经济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4.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当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或减少时,所产生的额外效用的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5. 产出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力、资本和管理等。

它们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产出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经济学的核心。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1.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得到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总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银行实施,而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实施。

5.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生产能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持续繁荣的重要来源。

第三章: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占市场和竞争市场。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3.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较低价格出售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而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4. 税收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融资公共支出的一种方式。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练习题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的研究A. 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B. 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C. 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D. 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A. 门票的价格B. 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C. 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D. 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 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 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D)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 保护产权B. 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C. 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D. 以上全对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需求定理②收入(income)--正常物品(normal good)--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complements)PA↑→QA↓→QB↓-替代品(substitutes)PA↓→QA↑→QB↓④爱好(偏好)(preference)。

⑤预期(预测)(expectation)。

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⑦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的定义: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
答案:A
33.一个成功的商品广告( )
A.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
B.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C.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影响
D.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答案:B
34.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
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
答案:A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量增加
答案:D
15.根据需求规律,需求曲线是一条( )
A.与横轴垂直的线
B.与横轴平行的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答案:D
1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 )
A.上升,增加
B.下降,减少
C.上升,不变
D.上升,减少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难以确定
答案:B
12.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增加
B.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减少
C.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仍保持不变
D.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
答案:B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
答案:小大
7.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有完全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的线。
答案:平行于横轴
9.供给弹性是指对其变动的反应程度。
答案:供给量价格
10.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
答案:消费者
(二)单项选择题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

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生产成本、效率和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的供给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关系,通常是正相关的。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关系,通常是负相关的。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这时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价格都达到了稳定状态。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纯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很多卖方和买方,商品是同质化的,每个卖方都是价格接受者;垄断市场是指一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价格制定者是卖方;寡头垄断市场是指有几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价格制定者是卖方中的一部分;纯竞争市场是指商品是同质化的,卖方是价格接受者,但市场上只有少数卖方和买方。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不变的成本,如房租、设备租金等;变动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而改变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都是生产成本的重要概念。

4.效率和福利效率和福利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生产上和分配上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福利是指经济系统所能提供的利益或者满足程度。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动规律及其内部联系。

它涉及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方面的内容。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来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储备金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和通货膨胀水平。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复习重点2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复习重点2

发展经济学一、填充题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

效用和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技术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试题重点

技术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试题重点

技术经济学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技术与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中始终并存,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但同时,技术的突破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5)技术与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二.经济效益而将经济效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理解经济效果必须注意:1)成果和劳动消耗相比较是理解经济效果的本质所在;2)技术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有正负之分;3)经济效果概念中的劳动消耗有三部分组成,包括技术方案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即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劳动消耗,劳动占用,间接劳动消耗三部分。

三.经济效果的表示1)差额表示法这是一种成果与劳动消耗之差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经济效果 =成果 - 劳动消耗这种方法要求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必须是相同计量单位,其差额大于零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2)比值表示法这是一种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经济效果 =成果 / 劳动消耗比值法的特点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计量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当计量单位相同时,比值大于 1 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3)差额 - 比值表示法这是一种用差额表示法与比值表示法相结合来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成果劳动消耗经济效果 =劳动消耗附:经济效果的分类:企业/ 国民经济效果;直接/ 间接经济效果;有形/ 无形经济效果四.成本的划分总成本费用也称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企业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以达到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一些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无限。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 边际分析:额外一单位的资源或产品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2. 需求与供给:- 需求法则: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3. 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供给弹性: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4.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进入壁垒。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有差异,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

- 寡头垄断:少数卖家,产品可以是同质或有差异,存在进入壁垒。

- 完全垄断:单一卖家,产品无替代品,高进入壁垒。

5. 消费者行为:- 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满足度。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6. 生产者行为:- 成本: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

- 生产函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7. 国民收入核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

- 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活动总量。

8.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

9.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GDP的持续增长。

-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改善。

10.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 失业: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11. 国际贸易与金融:- 贸易平衡: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 汇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1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收缩之间循环的模式。

大学经济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经济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经济学必考知识点大全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不同的经济体制,它们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而计划经济则通过中央计划来分配资源。

二、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大量的商品或劳务与市场关系的总和,而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

市场均衡是指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三、边际效应与效用最大化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应。

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决策时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来满足个体的需求,进而实现效用最大化。

四、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在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收益则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通过对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最大化效益。

五、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对于不同的市场结构,竞争的程度和市场效率也有所不同。

六、价格理论与价格弹性价格理论是研究市场价格形成和影响因素的理论。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可以衡量市场的灵活性和弹性,进而预测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

七、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作为一种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在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借贷和短期投资的市场,它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有所区别。

货币和货币市场的运作对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八、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来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益交换。

国际经济合作则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协议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对全球经济秩序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九、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综合性发展。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练习题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的研究A. 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B. 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C. 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D. 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A. 门票的价格B. 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C. 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D. 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 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 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D)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 保护产权B. 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C. 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D. 以上全对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需求定理②收入(income)--正常物品(normal good)--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complements)PA↑→QA↓→QB↓-替代品(substitutes)PA↓→QA↑→QB↓④爱好(偏好)(preference)。

⑤预期(预测)(expectation)。

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⑦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的定义: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经济学知识点高考

经济学知识点高考

经济学知识点高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制定经济政策以及解决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高考一门重要的学科,经济学的知识点相当丰富。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点,以便考生复习备考。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其中,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以及国民支出等指标的统计和分析。

此外,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机制。

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供给方面,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也会增加;需求方面,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企业成本、利润最大化、边际效用等问题。

3. 经济体制和经济效益经济体制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体制则更加注重国家计划和政府管理。

经济效益主要指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效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关系。

4. 国际贸易与关税国际贸易研究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换。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是两种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关税是国家为了一方面保护本国产业,另一方面为了税收目的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5.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状况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进行。

6.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总值(GDP)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增长。

经济发展则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综合性提升。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目重点改良版(新增配伍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目重点改良版(新增配伍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目重点一、选择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A).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2、边际效用为0时的总效用(达到最大).A、等于0B、等于1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3、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

如何实现(D)。

A、欲望最大化B、偏好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D、效用最大化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因为(B)。

A、边际效用递减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C、规模经济D、内在经济5、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6、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B)。

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7、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减少,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B)。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价格弹性等于1D、收入缺乏弹性8、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C)。

A、需求完全无弹性B、单位需求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9、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A、技术水平得高B、产量增加C、产量不变D、成本增加10、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

A、不变B、递减C、递增D、先增加后减少11、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B).A、不变B、递减C、递增D、先增加后减少12、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B)。

A、欲望B、效用C、边际效用D、达到最大13、与短期相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特征是(A)。

A、比较平坦B、比较陡峭C、先平坦后陡峭D、先陡峭后平坦14、在正常情况下,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C)。

A、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小B、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大C、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D、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1、诺斯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和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大纲P43)2、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大纲P93)3、经济全球化:从广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代表着经济活动从国内向全国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

因此,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融合的过程,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大纲P105)4、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工业化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了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基本内涵,即利用进口和出口突破国内工业化过程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受到的约束。

(大纲P108)(二)西方经济学部分5、支持价格:是指政府制定的价格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

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

(大纲P164)6、限制价格:是指政府规定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政策。

后果是供给小于需求。

(大纲P164)7、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用生产函数表示,产量为y的等产量曲线可以表示为:y=f(L,K)(大纲P182,y上有横线,不知道怎么打)8、平均成本:又为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AC(Q)=TC(Q)/Q=AFC(Q)+AVC(Q)(大纲P189,微观经济学P132)9、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C)是指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即:MC(Q)=△TC(Q)/△Q(大纲P189)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LAC(Q)=LTC(Q)/Q由长期总成本曲线画出。

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个厂商的生产由规模经济逐渐转向规模不经济,于是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会呈现U形。

(大纲P193,微观P141)11、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大纲P211)12、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大纲P225)13、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如果资源既可以用于生产又可以用于消费,帕累托最优状态也要求消费和生产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时,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转换率,即:RCS1,2=RPT1,2。

如果社会生产两种产品的转换率为1,而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2,那么社会放弃1单位第二种商品就可以等量地上产出第一种商品1个单位。

而在消费者看来,保持效用水平不变,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代替2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通过两种产品的转换率不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社会可以使得社会成员的福利得到进一步提高。

(大纲P226)14、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百度)15、IS曲线: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经济中的储蓄函数为S=S(Y),投资函数为I=I(r)。

于是,对既定的利息率r,均衡的国民收入将由S(Y)=I(r)所决定。

由此得到的利息率与均衡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IS曲线。

(大纲P252)16、LM曲线: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货币需求,从而决定不同的均衡利息率。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的收入与不同的均衡利息率相对应。

表示这一对应关系的函数就是LM曲线。

货币需求为L=L1(Y)+L2(r),货币供给为m=M/P,于是,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为:L1(Y)+L2(r)=m(大纲P257)17、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大纲P269,宏观P486,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自己看吧)18、总供给曲线: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点的集合就是总供给曲线。

(大纲P271)19、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大纲P398)20、贸易转移:是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大纲P398)21、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简单地说,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百度)22、倾销:倾销是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商品)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

法律定义为: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商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大纲P361)2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是由马歇尔和埃奇沃思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大纲P341)24、所有权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大纲P385)(三)财政学部分25、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大纲P436)26、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大纲P468)27、价内税和价外税: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氛围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成为价内税。

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

与之相适应的,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成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

(大纲P470)28、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大纲P471)29、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大纲P477)30、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

(大纲P480)31、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大纲P506)32、预算赤字:是指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的留下赤字缺口。

(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批留下的赤字缺口。

(大纲P509)33、强制储蓄效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

(大纲P554)34、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大纲P570)35、期货: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的买卖合约。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推出的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并且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

(大纲P576)36、期权:期权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即期权的购买者)一种权利,使其可以(但不必须)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议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出售者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一定数量的资产。

合约的持有人为获得这一权利,需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大纲P576)37、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之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

但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称之为特里芬难题。

(大纲P622)38、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以国内部均衡与外不均衡之间的冲突。

(大纲P632)39、丁伯根法则:政策工具的数量或控制变量数至少要等于目标变量的数量;而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是相互独立(线性无关)的。

(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