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发现的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的时候,那真的是瞎摸索啊。
我就知道内部审计嘛,得查账。
于是我就一头扎进账本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眼睛都看花了。
我觉得只要把每一笔收支都对一遍,应该就能发现问题。
但实际上呢,这累得我够呛不说,还没找到啥实质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在大海里捞针,没有个方向,很容易迷失。
后来我学聪明了点。
我想企业里不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吗。
我就从流程这入手。
比如说采购部门,我先去看他们的采购申请单,从这个单子开始,跟着它的流程走。
我先看这个东西为啥要采购,是谁提出来的。
这就像是先找到一条线索的开头。
然后我看审批有没有走完整,有没有相关领导签字。
我发现有的时候他们的流程不规范,该签字的没签字。
这就好比一个门没上锁,可能就有漏洞会出问题。
这中间也遇到过麻烦呀,有时候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不想让我查他们的数据,我就得费劲去说服他们,告诉他们审计是为了让企业更好。
再然后呢,我发现数据比对这个方法特别有用。
我把不同年份的相同类型的数据拿来对比,比如说销售额啊、成本啊。
如果突然有个很大的落差,那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我有次比对我们一个生产车间的成本数据,发现某一年的数据突然高了好多。
我就往细里查,原来是他们换了一个供应商,这新供应商的价格高还不说,产品质量还不稳定,导致生产的时候废品率高了,成本就蹭蹭往上涨。
咱们做内部审计啊,还要注意和员工交流。
有一回我光看文件看数据,怎么都找不出破绽。
后来我和一个基层员工聊天,他无意中就透露了某部门存在虚报加班的事情。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埋头在数字里,员工有时候能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线索。
还有像抽样调查这个方法,不能完全依赖它。
我之前抽样的时候,可能抽取的样本存在偏差,结果做出的判断就不准确。
后来我就扩大样本范围,同时注意样本的多样性。
总之呢,企业内部审计这个事儿吧,就是到处找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发现问题的地方,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内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M ealu g c nancalA c ountn t l r i alFi i c i g
刘 红 英
通过多年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
验, 现就本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浅薄认识, 对如何在内 部审计中发现问题 , 做好决策层的参谋作以浅议。
一
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协定与协议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 约束和规范我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 作为对经济主体的 企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必须借助各种力量转换企业管 理人员的理念 , 提高管理水平, 重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 部审计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内审的监督检查. 发 现管理中的问题, 及时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 从而实现管 理的效益, 犹如一个有力的“ 助推器”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 ,
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使命感,提高内审人员思想道德修养。
要求内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道德规范。 始终 自 觉
M ealu gialFi nc a lA c t l r c na i cou ntn i
— — — — — — — —
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 参谋”“ 、助手” 方向发展; 从财务核算
被审计单位有账外“ , 账”就应查清落实账外“ 的来源 、 账” 形
成过程及存在形式, 便可发现问题。 3 . 做好审计发现的综合分析工作, 强化精品意识 , 提升审 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一是对 审计发现进行深加工。分析加工审计发现时, 不能停留在发 现问题的表面 . 应注意问题产生的根源、 注意审计发现的内 在联系、 注意管理和控制上的重要缺陷。经过对审计发现进
八种内部审计方法
八种内部审计方法概述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确保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并提供有关改进管理控制措施的建议。
为了对企业的风险和控制进行全面评估,内部审计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八种常见的内部审计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流程审计、数据分析、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运营审计。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旨在确定组织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确定哪些风险对企业影响最大,并为管理层提供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二、流程审计流程审计是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审查,目的是评估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通过对流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瑕疵,并提出改进建议。
流程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运营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1 流程规划和设计审计流程规划和设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流程规划和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的流程目标、流程设计、流程文档等是否符合业务需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2.2 流程执行和控制审计流程执行和控制审计旨在评估企业的流程是否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执行,并查明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流程目标。
2.3 流程监控和改进审计流程监控和改进审计是对企业的流程监控和改进机制进行审查。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流程监控系统,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检测潜在的风险,识别业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对企业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包括内部规章制度、行业法规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八种内部审计方法
八种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对经济利益问题进行独立评价和鉴定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帮助组织达到经济效益、风险控制、合规性和内部控制目标。
下面将介绍八种内部审计方法。
1.工作底稿审计法: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事前制定的审计程序、档案和证据,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来审计组织的活动。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组织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非常有用。
2.抽样审计法: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人员、活动、过程和文件等进行抽样,从而推断整个组织的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对组织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
3.风险管理审计法:通过评估组织内部的风险,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种方法对于提升组织的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4.统计分析审计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组织内部的数据,发现问题和趋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解释。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帮助组织做出准确的决策。
5.问题解决审计法:通过对组织内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改进组织的运作和提高效率非常有帮助。
7.环境审计法:通过评估组织的环境风险和环境绩效,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这种方法对于提高组织的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声誉非常重要。
8.合规审计法:通过评估组织的合规性,发现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合规措施和建议。
这种方法对于确保组织的合法性和诚信度非常重要。
总之,内部审计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结合审计目标和需求进行。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和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内部审计的的方法
内部审计的的方法
内部审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文献审查:审查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合同、报告、政策、流程等,以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 访谈:与组织内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包括管理层、员工和利益相关方,以了解他们的职责、行为和观点,并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解释。
3. 观察:直接观察组织的运作和流程,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和最佳实践,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4.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评估组织的绩效和风险情况。
数据可以来自内部系统、财务报表、采购记录等。
5. 抽样:对组织的一部分进行抽样,以代表整个组织,并进行审计。
抽样可以减少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6. 测试和确认:通过进行控制测试、数据核实等,以确认组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评估风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 比较和对比:将组织的运行情况与行业标准、最佳实践或其他组织进行比较,以发现差距和改进的空间。
8. 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潜在影响和概率,
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9. 缺陷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记录、追踪和跟踪,确保及时解决并持续改进。
10. 报告和沟通:将审计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和格式进行报告,
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的落实。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多问题。
1.审计流程不完善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流程不够完善,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
审计流程过于繁琐,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审计,审计周期较长,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内部审计需要一支具备广泛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团队来进行支持,然而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团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3.风险管理不到位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很多企业忽视了对风险的评估,导致审计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4.信息系统不健全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健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5.审计报告缺乏实用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编制不够规范,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不能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解决方法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和优化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规范审计工作的进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审计流程不宜过于繁琐,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2.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健全信息系统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健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优化。
企业内部审计案例
企业内部审计案例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其财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流程、提高效率,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企业内部审计案例来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某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财务方面,公司的财务流程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管理不够严密,容易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
其次是运营方面,公司的生产线布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再次是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对市场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的把控不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首先是加强财务流程的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审批制度和资金监控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
其次是优化生产线布局,重新规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再次是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及时应对市场波动和供应链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公司内部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财务方面,资金使用更加规范,资金流动更加透明,避免了资金挪用的情况。
运营方面,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对市场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的把控更加有力,降低了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内部审计,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把控能力。
同时,内部审计也需要全员参与,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把控能力。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凭证等资料进行审查,确认
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评估其健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3. 业务审计: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审查,包括采购、销售、生产、
人力资源等,评估其合规性和效益性。
4. 战略审计: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执行和效果进行审查,评估其合理性和
可行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审计:通过对企业一定比例的业务或财务资料进行抽样审查,评估
整体情况。
2. 穿行测试:对某项业务流程进行从头到尾的跟踪测试,评估其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
3.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
4. 信息技术审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等进行审查,评估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合规性。
以上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常用方法,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部审计中常发现的会计舞弊手段
内部审计中常发现的会计舞弊手段在内部审计中,会计舞弊手段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这些风险,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
1. 费用操纵:这种手段是指通过虚构费用,或者将应该计入另外一个期间的费用,提前计入当前期间。
这样做可以让企业在短期内达到更好的业绩,但在长远来看将会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
2. 收入操纵:这种手段是指通过虚构销售,或在当前期间内结算尚未完成的交易,来提高当期收入。
这样的舞弊手段会导致企业在后续期间出现营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 资产减值隐瞒: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常常发现一些资产已经出现减值,但是相关人员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披露。
这样的做法既损害了企业的信誉,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4. 采购舞弊:有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支持或者税务减免,会采用虚构采购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进项。
这种做法一旦被发现,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5. 现金挪用:现金挪用是企业内部最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之一。
这种行为可能会发生在企业的财务人员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身上,他们会将企业的资金用于非法或者非正当的目的,从而严重损害企业的财务状况。
以上列举的这些会计舞弊手段只是冰山一角,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例如制定严格的审计制度和标准、强化内部控制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
同时,企业还应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风险意识,以便于员工能够更好地防范和发现这些违规行为。
为了构建良好的内部审计体系,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确保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和防范舞弊行为的能力。
除此之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是避免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内部审计中,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对不同部门和业务进行单独审计和交叉审计,防止借助部门之间的利益流转形成的漏洞。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对财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
它不仅能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还能改进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运营流程,提高整体效益。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和准备、调查和评估、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评审与总结。
一、计划和准备二、调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的调查和评估阶段是核心环节,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合规风险和效益问题。
内部审计员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审计工具和方法,如文档审查、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流程重构等,确保评估的客观和全面。
三、结果报告内部审计的结果报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沟通的阶段。
内部审计员需要将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写成报告,向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反馈信息。
结果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全面地反映审计的发现和意见,包括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解决方案等。
内部审计员需要与组织的管理层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讨论,确保报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监督和跟踪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跟踪阶段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和结果执行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员需要跟进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确保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内部审计员还需要监督组织内部控制和运营的改进,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五、评审与总结内部审计的评审与总结阶段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的过程。
内部审计员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内部审计员还需要向组织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是计划和准备、调查和评估、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评审与总结。
通过这些流程和工作方法,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优势,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效益。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内审通过使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内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风险基础审计法:内审人员首先会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确定审计的优先次序,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集中精力在可能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上。
分析性复核法: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发现异常或不一致之处,从而揭示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对数据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以便快速识别出异常情况。
抽样审计法:由于内审资源有限,内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交易和记录进行详细检查。
因此,他们会采用抽样审计法,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询问法:内审人员通过与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看法和经验,从而获取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访谈能力。
观察法:内审人员通过亲自观察组织的运营过程和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流程图法:内审人员可以绘制流程图来展示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有效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发现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穿行测试法:内审人员会选取一笔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或事项,从头到尾检查其处理过程,以确认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方法和技巧外,内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执行内审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任何外部压力或干扰。
内部十种审计方法
内部十种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利用自身资源和人员进行的一种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流程,提供有关组织机构运作情况的独立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内部审计方法:1.风险评估审计:对组织机构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
通过确定和评估风险,确保组织对潜在风险有所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
2.控制环境审计:对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审计,包括管理层的承诺、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通过评估控制环境的有效性,有效地产生和维护良好的内部控制。
3.流程审计:对组织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审计,以确保其有效和高效。
通过审查组织机构的业务流程,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并提供建议以优化流程。
4.资金审计:对组织机构的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包括预算编制、资金流动和报销过程。
通过审计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法规和组织机构的政策,并提供合理的报告。
5.信息系统审计:对组织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安全、完整性和可靠性。
通过审计信息系统,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6.遵从性审计:对组织机构的遵守法规和内部政策进行审计。
通过审计组织机构的遵守性,确保组织机构遵守法规和内部政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
7.绩效审计:对组织机构的绩效进行审计,包括目标设定、绩效测量和绩效报告。
通过审计绩效,评估组织机构达成目标的能力,并提供改进绩效的建议。
8.品质管理审计:对组织机构的品质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包括品质策略、目标和流程。
通过审计品质管理,确保组织机构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改进品质管理的建议。
9.供应商审计:对组织机构的供应商进行审计,包括评估供应商的合规性、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审计供应商,确保组织机构与合规、可靠的供应商合作,并提供改进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10.项目审计:对组织机构的项目进行审计,包括项目计划、执行和监控。
公司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
公司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提升审计整改质量和效果,不断加强源头综合治理和审计整改成果运用,坚决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政府办公厅印发〈XX省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各单位、各部门(以下简称:所属单位和部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整改工作职责第三条所属单位和部门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部门审计整改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部署落实审计整改工作任务、统筹解决审计整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难点问题等。
第四条所属单位党委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督促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研究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意见。
第五条所属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内部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执行审计决定、推进整改落实、巩固整改成效等。
已离任的主要负责人应当配合原任职单位或部门对涉及自身职责履行相关问题的审计整改。
第六条集团审计部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明确审计整改问题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审计整改工作的总体进展,负责汇总审计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流程与标准,跟踪整改过程并确认整改结果,报告整改整体情况等。
第七条集团审计部加强与人力资源、纪检监察、规划、经营、财务等职能部门在整改结果检查、督查督办、重大事项会商以及约谈通报等工作的合力。
第三章整改工作程序第八条建立问题清单。
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内部审计是组织自我监督和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组织内部运营、流程、控制体系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组织改进和提升绩效。
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筹备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筹备工作。
筹备阶段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资源和时间,并编制审计计划。
此外,还需确定审计委员会、明确审计工作的职责与权限。
2.信息收集:审计师在开始工作以前需要进行信息收集,包括审查组织的文件、记录、政策、制度、流程等,了解组织运营的背景和全貌。
此外,还可与关键人员进行访谈、调查等,了解他们对组织的认识、看法和意见。
3.风险评估: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组织内部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组织存在的风险,并判断其影响程度和优先级。
这有助于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式。
4.计划审计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测试性审计程序和控制性审计程序。
测试性审计程序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核对等方式,验证组织的操作、流程、记录是否符合规定;控制性审计程序主要是对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弱点和改进的空间。
5.审计实施:审计实施是整个内部审计过程的核心环节。
审计师按照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收集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形成审计发现。
同时,审计师需要与被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编写审计报告:审计完成后,审计师应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审计发现,提出合理的建议。
报告要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操作。
此外,还应尽量量化和具体化审计发现和建议的影响。
7.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在审计报告发布后进行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组织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还可以为未来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及原则是什么
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及原则是什么一、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1.文书审计方法:通过审查企业的财务会计文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成本与效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价,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现场核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检查,对企业的流程、操作规范、信息系统等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和弱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3.访谈方法:与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企业管理相关信息,对企业的策略、目标、政策、规章制度、流程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4.数据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和风险点,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对比分析方法:将企业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是否达到行业水平,发现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
6.风险识别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等方法,识别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受其他部门的指令和干预,以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全面性原则: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不只是关注部分问题。
4.持续性原则:内部审计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不断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保密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企业信息应严守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机构,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
6.合规性原则:内部审计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合法、合规的审计工作,不得超越审计职能。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和原则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客观、公正、持续的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分级明白纸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分级明白纸摘要:1.内部审计的重要性2.问题分级明白纸的作用3.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步骤4.问题分级明白纸的使用方法5.内部审计的成果与意义正文: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组织内部的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审查,以评估组织的运营效率、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为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促使组织改进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分级明白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问题分级明白纸是一种将问题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通常将问题分为重大问题、重要问题、次要问题和轻微问题四个等级。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哪些问题是需要立即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可以暂时搁置的,从而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组织的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其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找出的问题进行评估,确定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和解决方案;最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将问题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形成问题分级明白纸。
问题分级明白纸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只需要将问题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然后填写在问题分级明白纸上即可。
在填写问题分级明白纸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注意,对于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明确问题的描述、问题的影响、问题的原因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内部审计的成果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内部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
同时,内部审计也有助于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组织的社会形象。
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法
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法在审计工作中,问题的发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保障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问题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相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审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数据的不准确性与完整性问题审计工作所依赖的数据通常来自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文件。
然而,由于人为错误、偏差或欺诈行为的存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常常受到质疑。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审计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着重数据抽样检查:通过抽取数据样本进行检查,审计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情况。
此举将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和错误。
2. 与其他可靠数据的核对: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与其他独立可靠数据进行核对,可以进一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审计师可以与税务机关核对纳税记录,以确认财务报表中涉及的税务信息的准确性。
3. 充分利用审计程序:审计师可以使用多种审计程序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进行复核程序,核实账务记录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的一致性。
二、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和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审计工作中常常会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不足之处。
面对这一问题,审计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评估内部控制风险:审计师应首先评估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存在和程度。
通过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师可以更准确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审计师应及时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是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可以是具体的操作流程的调整。
3. 配合内部审计:审计师应主动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
通过共享审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审计工作效果。
三、不合规问题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也可能会发现企业存在不合规行为。
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
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一、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审计和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审计师作为专业人士,承担着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合法性。
二、审计师内部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内部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2.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防范和减轻风险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3.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基于审计结果,审计师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关建议,并协助制定改进措施,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内部风险。
三、审计师内部审计的步骤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师首先需要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了解其审计需求和预期目标,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审计的具体范围和重点。
2.收集和分析信息:审计师需要收集和分析与审计目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业务文件等。
3.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审计师可能需要进行实地访察,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观察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和核实,审计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4.综合分析和报告编制:审计师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审计结论和建议。
5.跟进和监督改进:审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后,应与企业管理层保持联系,跟进和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支持。
四、审计师内部监督的方法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督效果,审计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师可以协助企业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2.实施风险评估:通过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审计师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开展内部培训:审计师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十种内部审计的方法
十种内部审计的方法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部门或外部顾问对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查,以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下面是十种常见的内部审计方法。
1.流程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审查,评估其有效性、效率和风险管理情况,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2.风险管理审计:审计人员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方面,以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3.资产管理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包括资产获取、使用、处置和保护等方面,以确保组织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4.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操作进行审查,以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以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
5.合规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相应的法规、法律合规要求进行审查,评估组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6.信息技术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包括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等方面,以评估其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情况。
7.绩效审计:审计人员评估组织的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结果,以确定组织的绩效水平和改进方向。
8.项目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项目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包括项目计划、执行和验收等方面,以评估项目的效果和风险。
9.营销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审查,评估其有效性和市场策略的合理性,提出改进建议。
10.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管理等方面,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以上是十种常见的内部审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评估标准,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内部审计,以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效果。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性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1. 编制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并安排资源和人员来执行审计计划。
2.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确定哪些风险对企业的目标和利益最具影响力。
这有助于确定哪些领域需要重点审计。
3. 检查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应检查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合规性等方面。
他们应确保控制措施有效、符合法规和企业政策。
4. 进行审计测试:审计人员可以进行一系列测试,以评估企业各个系统和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测试可以包括随机抽样、数据分析、岗位交叉核查等。
5. 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审计人员应与企业管理层保持沟通,并及时报告审计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6. 提供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编制审计报告,详细阐述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
这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 进行后续跟踪:审计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还需要进行后续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可以包括制定审计计划、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测试、沟通与管理层、提供审计报告以及后续跟踪。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经典阅读—索耶内部审计审计发现的性质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形需要采取纠正行动,那些与规范或可接收标准之间的偏离称为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以各种形式出现,它们可能是:·应采取而实际未采取的行动;·被禁止的行为;·不适当的行为;·令人不满意的系统;·应考虑到的风险暴露。
尽管有时审计发现被视为“缺陷”,但很多内部审计机构认为“缺陷”这个术语太过否定,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发现”这个术语也被认为太具有否定意味,而诸如“情况”这类词的威胁性就小得多,也不容易引起客户的对立情绪。
虽然每个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但其基本概念大体一致,审计发现是描述以前或现在的错误,或者为很可能发生的错误。
标准实务公告第2410-1号:沟通2、审计的最终沟通可能包括背景信息和总结。
背景信息可用于确认被检查的部门和活动,并提供相关说明性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来自以前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并表明报告内容是否属于计划内的审计内容,是否应有关方面的要求而编制。
如果还包括总结,其内容应该全面概述审计沟通的内容。
5、审计结果应包括审计观察结果、审计结论(意见)、审计建议和行动计划。
6、审计观察结果是对事实的相关陈述。
最终审计沟通应该包括支持内部审计师结论和建议,以及防止误解这些结论和建议的必要审计观察结果。
比较次要的审计观察或建议可以通过非正式形式沟通。
7、通过比较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实际的做法,就可以得出审计观察结果和审计建议。
不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内部审计师都有了编制报告的基础。
如果情况符合标准,在审计沟通中确认出色的业绩可能比较恰当。
审计观察和审计建议应该以下述特征为依据:·标准:在进行评价或验证时应用的标准、措施和期望值(即什么是应该有的)·情况:内部审计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实证据(什么山确实存在)·原因:预期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为什么有差异)·影响:由于情况与标准不一致,组织或其他部门面临风险或暴露(差异造成的影响)。
在确定风险或暴露的程度时,内部审计师应该考虑其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对组织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
·审计观察结果和审计建议还可以包括审计客户的业绩、相关问题和为在其他方面反映的辅助信息。
关于现行的审计报告,在实务公告第2420-1号中,对沟通标准的质量有如下陈述:1、客观的沟通具有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歪曲事实的特点,所包括的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应该没有偏见。
2、清除的沟通是指容易理解并富有逻辑性。
通过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技术词汇和提供充分的支持性信息,可以使其更清晰。
3、简明扼要的沟通能一针见血,避免不必要的细节。
他们尽可能最精辟的语言完整地表达思想。
4、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是指沟通的内容与沟通时的态度都对组织有所帮助,并促进组织进行必要的改进工作。
5、及时的沟通是指没有延误及时讨论,以确保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
改进建议内部审计师也可能遇到如下事务或情况,它们可能本质上没有错,但可以被改进。
为从未收到货物付款绝对是错误的,如果涉及的金额足够大,显然这是个值得报告的审计发现。
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师无法指出处理收款过程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简化的收货单格式不应被视为缺陷,因而也不是审计发现。
在区分审计发现和改进建议时,内部审计师一定要弄清楚该情况是违反了可接受的标准,还是它是可以接受的但由于新知识的出现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
两者之间的分界并非总是很容易分清的。
运营经理可能会试图说服内部审计师,即个别审计发现仅表明有机会在其他方面将情况改善得令人满意。
然而内部审计师则可能视之为一个缺陷而当作一项审计发现。
作出决定是一项专业判断,而判断权不会让步给运营部门的管理人员。
审计发现要求采取纠正活动,而对于是否采取行动运营经理是无权选择的。
在另一方面,改进某种情况(在该情况下并不违反现有的规则或标准)的一项建议则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经理有权决定是否采纳该项建议。
值得报告的审计发现并非内部审计师确认的每一项缺点都应当报告,有一些缺点是次要的和不值得管理层注意的。
所有制的报告的审计发现有如下特征:·足够重要,值得报告给管理层;·能用事实而非判断来证明,并有充分、有力和相关的证据支持;·客观地提出,不带任何偏见或个人成见;·与所审计的事项有关;·有足够的说服力,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去纠正不足之处。
显然这种特征属于主观上的解释。
被一个人认为是重要的偏差,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像客观性、说服力、合理性和逻辑性这样的词,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
测试的方法就是预计在同样的或类似的情况下,一个明智的、谨慎的人是如何评价这些缺点的。
当内部审计师在评价这类缺陷情况时,他们必须问自己:“如果这是我所在的组织或机构,并且我是这个机构的总裁或总监,我应该怎样评价这样的情况?”提出审计发现的方法如何在重要的、值得报告的审计发现中陈述事实和细节是一种后天性技能,它需要基于经验上的判断。
某些外行人看来很严重的缺陷,在专业内部审计师眼里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差错。
发现较小的差错相对比较容易。
很少能够做到完美,而且代价通常太大。
为了获得最后5%的纯度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远远超过先前95%的努力。
内部审计师必须现实一些,作出判断和结论时公平一些。
他们必须把良好的业务感觉应用到审计发现中去。
在提出和报告审计发现时,内部审计师应考虑以下因素:※对管理层的决策作“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是不公平和不切实际的。
内部审计师应考虑到缺陷出现时所处的环境。
管理层决策时一般是基于当时所掌握的情况。
内部审计师不应仅仅因为他们对某项决策有异议就批评该决策,也不要因为审计师掌握了一些决策者无法得到的新信息而对决策提出批评。
内部审计师不应以审计判断代替管理层的判断。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于内部审计师,而非客户。
如果一个审计发现无法提供充分证据,使客观、理性的人信服,那么这种审计发现是不值得报告的。
※内部审计师很自然关注其个人业绩的提高,但审计师的业绩不应靠报告中的批判来决定,因为它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准确。
※内部审计师应当改进审计发现以应对那些提出质疑的人。
内部审计师应仔细审查他们的审计发现,以防出现可能的瑕疵和不可靠的推理。
像其他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一样,内部审计师也希望是的解释合理化以支持审计发现。
花了大量时间和努力之后,内部审计师往往想保住这些付出,竭力使审计发现能经得起各种挑剔的审问,但实际上有些审计发现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严格的质问。
增加价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增加价值这个概念都有新的和特殊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队增加价值有详细的论述。
被认为不能增加价值的部门存在被缩小规模甚至被撤销的危险。
内部审计师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是确保他们明确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对组织有正面作用。
内部审计师不仅要确定他们的工作对组织的目标和成功有贡献,还必须确信这些贡献被他人所理解和重视。
通过前端检查所得出的审计发现很可能更有益处。
如果内部审计师能够在新的计算机化存货跟踪系统设计完成并运行之前(而非之后)发现其潜在的控制问题,组织将获得更大好处。
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审计发现通常能够释放出技术的能量,促进积极的变化,以及知名未来的方向,它们帮助组织向前发展并实现目标。
合理的审计发现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服务改善,或者能改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师都可以树立其作为增加价值者而不是资源消耗者的形象。
在真个审计发现的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师而言,始终着眼于提供高价值的活动和服务是很重要的。
重要性程度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审计发现。
每一个审计发现代表特定程度的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或风险。
因此内部审计师在将审计报告提交管理层前应仔细考虑该缺陷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损害的程度。
通常审计发现分成三类:无关紧要的、次要的和重要的。
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一项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例如所有组织都经历过的抄写工作中的笔误,并不能让人觉得需要采取正式的行动。
事实上,在正式的审计报告中写上这种审计发现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这会分散内部审计师寻找重要审计发现的精力,而且这还会暗示着内部审计师没有能力分清一个小斑点于一大片污迹之间的区别。
此外,这还会给人留下一个不良的印象:内部审计师是个吹毛求疵者。
对于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我们既不应掩饰,也不应忽视。
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做法:①与该事项的负责人进行讨论;②确定该情况已得到纠正③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该问题④不将该细微的偏离写入正式的内部审计报告。
在这里并不是建议所有偶然的笔误都不用报告。
如果这些错误属于严重问题的征兆,进行报告则是适当的。
这些错误可能表明员工缺乏培训、监管不到位和书面指引不够清晰等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这些控制缺陷构成了审计发现。
偶然的错误有时证明缺陷的存在,需要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次要的审计发现次要的审计发现需要报告,因为它比偶然的人为错误严重。
如果不加以纠正,它会继续下去或造成坏的影响;尽管它可能不会阻碍组织主要经营目标的实现,但其重要性足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有些次要的审计发现最好以《致管理层函》的形式报告。
主要的审计发现主要的审计发现是指那些阻碍组织或组织内部门实现其重要目标的一种发现。
次要的与主要的审计发现之间的界线可能变得非常细微,在辨别两者时需要很好的审计判断。
但如果提供合理的判断标准,内部审计师对于审计发现的分类就能站得住脚。
由于涉及审计判断问题,一项发现是属于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最后决定权在内部审计师手里。
该决定权不能让渡给管理层。
审计发现的要素内部审计师并非无所不知,也不能期待他们洞悉所审计的一切。
然而,内部审计师应当对审计发现是否值得报告才行,因为他们是在质疑现状的正确性,他们需要找出那些不符合可接受经营标准的系统或者业务。
内部审计师应该能够接受挑战,因为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审计发现。
内部审计师发现的事实应是无可辩驳的,他们采用的标准应是可以接受的,他们的逻辑应是令人信服的。
行动正确与否,最好的衡量方法是将其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审计发现的提出也是一样。
如果所提出的审计发现符合所有可接受的标准,它就是符合逻辑合理和有说服力的,它能促使人们采取纠正行动。
如果所报告的审计发现缺少某些东西,该发现可能会被质疑,导致极不情愿地采取纠正行动,甚至没有采取纠正行动。
绝大多数值得报告的审计发现包括特定要素:背景、标准、情况、原因、影响、结果和建议。
无论如何,严格包含这些要素的所有审计发现,都为采取纠正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同时它会想方设法证明确实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在个别情况下,原因这一要素可能不一定合理,因为某个问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