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第八讲 歧义现象

(五)动+了+数量+的+名 运了一年的煤 砍了两个星期的柴 (有歧义)
生活了二十年的夫妻 花费了五年的工夫 (偏正关系) 跳了十年的舞 走了三个小时的路 (述宾关系)
(六)动+形+名
打死老虎 增大音量 穿大棉袄 放大照片 查清问题 写好文章 (有歧义)
(述[述补]宾关系)
买新教材 (述宾[偏正]关系)
第八讲 歧义现象
学习要点: 1.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 2.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关系不同以 及语义指向、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3.能够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 义结构进行分化。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一、歧义类型
(一)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例如: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中,他最喜欢游泳”)
(2)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游泳”,句意为“那些运动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歧义句

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
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 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
“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 这真是好(精彩的)球。
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 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 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
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
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
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 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
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多音词读出来以后,听话人就会分辩清楚。
要是让读者看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能确定作者所指的具体含义。
三、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① 这是致病的东西。
“致”与“治”是同音词,读“zhì”,当别人读出来后听话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1、多音产生歧义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
(赠送、运送)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离开、行走)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自行车主、师傅)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核销、报废)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
(看不到、瞧不起)他的故事讲不完。
(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他想不起来了。
(忘了、不起床)3、兼类词产生歧义我要热饭。
(形、动)这辆车没锁。
(动、名)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连、介)他爬过山没有?(助、动)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妈妈、王玲)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美兵)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
(两边、一边)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我、妈妈)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
(我、小明、我和小明)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
(火车里、火车外)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
(酒、喝酒)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
(进门就问、进门)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
(你、我)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李大伯、孩子们)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书包。
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研究

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研究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研究一、歧义研究的内涵1、歧义的定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在语义、语用上某处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解读,或某单一个字在上下文中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2、歧义的格式:歧义的格式主要有多值歧义、隐性歧义、变正歧义等。
二、歧义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1、多值歧义: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多值歧义,比如“挂”就可表示“悬挂”或“称号”。
2、隐性歧义:现代汉语中也有隐性歧义,比如“高”可表示“身高”或“智力”。
3、变正歧义:现代汉语中还有变正歧义,比如“他出去玩”,可以表示“他出去玩乐”,也可以表示“他出去工作”。
三、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研究1、研究的目的: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歧义格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运用歧义格式,从而把语言中的一些模糊义、不明确性发挥出来,增加文字的凝聚力、含义丰富性,精辟传达原始的意图。
2、研究的方法:歧义格式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中歧义词语的归类分析;对歧义有关的语法规则进行初步研究;对广义语用学原理框架中歧义格式的总结分类;以及采用统计学等方法来概括统计歧义格式的出现频率和搭配情况等。
四、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应用1、在写作中增加含义:由于歧义格式丰富了文章的表述,使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章,也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意义。
2、常见固定短语:歧义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大量使用,有些歧义格式甚至形成一些固定句式,比如:“一语双关;“新和老交替;“无言可对;“当真众口”等。
五、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研究的意义1、增强交流的意义:通过现代汉语中歧义格式的研究,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文本,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现代汉语,从而改善语言交流。
2、提升文学创作精神:此外,歧义格式的研究也可以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教学提供思路,激发语言学习者的文学创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文采和艺术表现力。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
“猎人被狗咬死了”.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 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
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
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歧义句式类型

高考专题复习指导系列语言的简明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语言表达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7歧义

此题考查的是句法结构不固定造成
的歧义。 “两个”既可以修饰领导,也可以
修饰工厂。
例8、下面没有歧义的一项是(2004上海)
A.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B.遗产纠纷已告知赵大虎。 C.小李叫他哥哥。
D.从第一回枪击至此,总共不到15秒,人
质中竟无一人受伤——这原本是可能发生 的事。
解析:答案为B。 A、研究方法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
解析:B.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 在文件上边都写得清清楚楚
句中“领导群众”有歧义,不知是
指领导了群众(动宾关系),还是指 领导与群众(联合关系),属于语法
结构不固定而产生的歧义。
例2.从下列四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赵建今天学们准备明天到××人才市场去应聘 D昨天傍晚,张三听到李四和他的妻子在 河边谈论人才问题
例3.从下列四句话中,选出没有歧义 的一句: A吉林与辽宁的部分地区下雪了 B小A见到小B那年才上小学 C小M是今年考上公务员的 D我看见你时正在跳绳
解析: A句有歧义,既可理解为吉林与“辽 宁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吉林与辽 宁搭界的部分地区”下雪了,这属于层次不 明确的句子。 B句有歧义,或者是小A见到小B那年小B才上 小学,或者是那年小A才上小学,属于上下 文利用或句式变化而产生的歧义。 D句有歧义,因为句式变换而产生了歧义, 既可视为“我看见你时,你正在跳绳”又可 断句为“我正在跳绳时看见了你”。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就是研究
的方法。
C、可以理解为小李把他叫哥哥 也可理解为小李在叫他的哥哥
D、“这”指代不明(时间,事件)
例4.从下列所给四个句子中选出有歧义的句 子: A.要了解一个单位的大体情况,可以把这个单 位的历史状况、自然环境、人员情况、工作 情况,几大块组合在一起 B.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应届的大学毕业生 有 58.6%的都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这说 明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C.满面春风的关大爷的儿子,兴冲冲地走了进 来,和每个人都打了个招呼 D.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最好的办法常 常应是机智和幽默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公务员考试歧义句总结

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断、歧义句辨析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
本文中国家公务员网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如下:(一)用词不当例: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
删去“诸”或“于”即可。
(五)结构混乱(1)词序不当。
汉语歧义的类型及分化

中图分类号 : 3 H1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0 9 0 — 0 5 0 17 — 5 6 2 0 )5 0 8- 3 们 中国人 ” 可以理解 为同位 : ( 我们 中国人要 奋发图强 ; 也可 理解 为主谓 : 我们 中国人 , 们美 国人 。 ; 他 ) 有因语 句切分 的 层次不 同而产生 的歧义 , 研究鲁迅 的文章” 可 以理解 为 如“ ( 文章是关于研究鲁迅的 ,也可理解为研究 鲁迅先生所写 的
a式一c式台上摆着鲜花一鲜花摆在台上头上戴着帽子一帽子戴在头上门上贴着对联一对联贴在门上木板上钉着广告牌广告牌钉在木板上毛巾上绣着花一花绣在毛巾上b式d式台上摆着鲜花一台上正在摆着鲜花外面下着雨一外面正在下着雨大厅里跳着舞一大厅里正在跳着舞门外敲着锣一门外正在敲着锣嘴里嚼着饭一嘴里正在嚼着饭万方数据上述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的格式被分为ab两种格式关键在于动词
第3 0卷 第 5期 20 年 5月 09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f hfn nvr t S c c) ora o i g i sy( o. i C e U ei S
V0 . 0 No5 13 . Ma 0 9 y2 0
汉语歧 义的类型及分化
种层次构造。
然语 言中, 由于词 汇意义的丰富性 , 汇歧 义现象是其一大 词
特色 。
( ) 法歧 义 三 语
A撞倒 了 他的 自行车
塞
偏 正
语法歧义指 的是 由于语法 的因素所产生的歧义 。从语
பைடு நூலகம்
法角度表现出来的歧义 , 情况更加复杂。 有 因句子成分之间结构关 系不 同而产 生的歧义 , 我 如“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一、歧义辨析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另外,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1.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如: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3..改变句子结构。
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
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一、多义句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的多义现象。
一个词不止一个意思叫做多义词,那么一个句子不止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多义句。
多义句有两种:1.句子里有某个(些)词是多义词,因此,句子相应的就成了多义句,例如: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
“饭”或指米饭,或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
与此相应,这个句子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说他一天也不能饿着,另一种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得吃米饭。
这种多义句不牵涉句子的结构,是词汇范围里的事,与语法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语法上的多义句,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
”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中的“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
这个句子不止一种意思,跟“反对”这个具体的词的意义无关,因为我们把“反对”换成别的动词,句子还是可能两种意思。
例如:看的是病人关心的是她母亲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援助的是中国相信的是傻瓜事实上,只要动词是双向的,句子都可能有两种意思。
由此可见,这些句子的“多义性”是代表这些句子的抽象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组成这些句子的那些具体的词的词义引起的。
二、产生歧义的原因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把多义句式分化为单义句式,那就说明我们在语法结构上找到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
目前,能够用来分化多义句式的依据不外乎: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以下分别讨论这四种情况。
(一)比较“在黑板上写字”(后简称S1)和“在家里吃饭”(后简称S2)的构造都是“在+MP+D+M”,但是,这两个句子是有区别的。
S1可以变换为:把+M+D+MP。
S2不能这样变换。
在S1里,“在+MP”表示的是人或事物(M)的位置。
在S2里,“在+MP”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场所。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常见的语病类型

常见的语病类型
1、成分残缺。
包括缺少主语、宾语、谓语和缺少必要的定语或状语。
2、句式杂糅。
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3、句意歧义。
一个句子有多种意思,让人产生误解。
4、用词不当。
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虚词使用不当。
5、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定、状、补)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6、重复多余。
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的重复多余。
7、语序不当。
包括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多层次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8、不合事理。
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病句、歧义句

201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 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断、歧义句辨析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
本文中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 (一)用词不当 例: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歧义句式类型及详细解析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迁移练习)⏹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第七节歧义现象分析@学习要点1.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

正
b. 联
合
有的歧义短语歧义的产生,除了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 原因之外,还会涉及到词类的问题。
没有买票 的
a.
述
宾
b. “的”字结 构
(2)语义组合歧义
① 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
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如:
“拍打”
施事 受者 工具 时间 处所 ……
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歧义产生的条件:
A.“名1”可与“名2”并列,它们是属于同一义类的事物; B.“名1”可以修饰“名2”
(3)动 + 名1 + 的 +名2
撞 倒 弟弟 的 自行车
爱 人民 的 总理
a. 述 宾
a. 述 宾
b. 偏
正
b.
偏
正
述宾
述宾
撞倒路边的自行车 爱北京的烤鸭 (述宾关系)
撞倒柱子的自行车
爱小猫的明明 (偏正关系)
` (6)名1+ 和 + 名2+ 名3
哥哥 和 姐姐 的 朋友 a. | 偏 | |正|
|联 | |合|
b. |联 | | 合 | |偏| | 正|
哥哥和远房的姐姐 安徽和东边的江苏 (联合关系) 哥哥和姐姐的房间 安徽和江苏的农产品 (偏正关系)
歧义产生的条件: A.“名1”能与“名2”并列; B.“名1”能与“名2的+名3”并列。
一、什么是歧义现象
例1: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例2: 相信的是傻瓜。 傻瓜相信。 相信傻瓜。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语义 理解的语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演练
3、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D
)
A、这家伙,追得我满头是汗。 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 C、他背了很重的包袱,你可得帮帮他呦。 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
实战演练
4、下列各句,表达明确的一句是:( B ) A、在中兴宾馆,六个出版社的编辑商讨下半月 的编辑计划。 B、王院长非常高兴,2013年度又有四所学院的 副教授晋升为教授。 C、前天,我从你的书柜里拿走的拿本参考书, 没用,今天给你送回来了。 D、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 里去了。
实战演练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D) A、 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 也不认识。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 着一个黑色皮包。 C、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反应污染 问题。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 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小结: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 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 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 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 尽量消除的。 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笑解歧 义句,那也是一种乐趣。 收集一些歧义 句,并经常地玩味,那情调,也不亚于 泡杯浓茶来细细品味。
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争执。
6.多音字造成歧义
《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 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 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 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 还欠款壹
万叁仟元整
7.“和”字造成歧义。
小试身手
孩子们很喜欢王大伯,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②不恰当的省略语造成歧义
请欣赏相声《省略语》
5.标点问题造成歧义
为丑女招婿
从前,有一对夫妻生了个丑女,黑脸,还有许多麻子,头 是秃的,一双大脚,没法嫁出去。 夫妻俩想来想去,终于有了好主意,于是写了招婿书:麻 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轻松一刻
看以下一则材料,请揭穿骗术。
古时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一座道 观。有一道人自称能测未来,于是三人请 道人为他们三人算算此次赶考的结果。那 道人默然不语,俄顷,朝这三人伸出一指, 便不作答。结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中。 于是,考中之人就说此道人真乃神人,一 算即中,因为一指表示三人只中一人。可 实际上,这三人考试情况不管如何,这个 道人都可说是算中的,请你运用本节课学 过的内容来揭穿这个道人的骗术。Fra bibliotek直面高考
C 1.下列各句无语病且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蛋壳,并进行技术 分析,确定他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蛋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 枪。 B、跟随广播学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 电台英语广播的速度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 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 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 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直面高考
2.下列各句无语病且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C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 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 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 办“生态山东建设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 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延伸拓展:
几年前北京某路口一大牌子上写 着两行字,为了对称,每行六个字。 你觉得这句话有歧义吗?如果有,请 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并消除歧义。
清华西路断道施工 车辆绕行 清华西路断道 施工车辆绕行
换行
课堂检测
1.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B 】 A、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 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施妙手,解歧义:
“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替换、 移位等办法,直接修改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 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
先
学生和家长都来了。 学生的家长都来了。
施妙手,解歧义:
调整下面句子的语序,消除句子歧义
他是原岭南化肥厂厂长。 他谁都不认识。
请将下面句子改一个词,消除句子歧义 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①几家饭店的服务员。 ②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①国庆节那天,刘明和丁全权去了北京。 ②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小试身手
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这笔钱存入了银行。 ②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
论不休的问题。
8.代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①韩斌和张小磊十多年的好友,此次重逢分外激动, 他高兴地握紧他的手。 ②校长派团支书和他的助手接待了前来采访的记者。
直面高考
3.下列各句,表达明确的一句是:( B ) A、兰考县在经历了孤儿院火灾事故之后,民政局的职能受 到人们的普遍追问。袁厉害也再次成为新闻界热议人物。 B、奥巴马用吃“霸王餐”来比喻欠债不还的违约行为,敦 促美国国会尽快提高债务上限,以免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 “灾难性后果”。 C、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 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D、近来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华东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政 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我们对此必须有所 作为。
小试身手
①一对夫妇还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 一人捐献了5000元 。 ②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 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1、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歧义。 2、不同位置停顿会造成歧义。 3、同一成分修饰不同词语造成歧义。 4、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5、标点问题造成歧义。 6、多音字造成歧义。 7、“和”字造成歧义。 8、代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学 习 目 标
1、认识什么是歧义。 2、掌握歧义的类型。 3、学会修改歧义句。
一、何谓歧义
如果一个短语(句子)
表示二种或以上的含义, 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 上的偏差甚是误解,那 儿这个短语(句子)就 叫做歧义短语(句子)。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1.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歧义
①他原来住在这里。 ②他看不上世界杯足球赛。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 什么积极作用?举例 说明。
广告中的歧义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还你领袖风采。
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 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 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 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的回答: “是狗。”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 着又问: “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岚 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 下垂是狼, 。”
小试身手
①我要去上课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②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我觉得还需要 继续努力。
2.不同位置停顿会造成歧 义。
①要说张冬梅的班主任不关心她班里人 谁也不相信。 ②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 的人喝。
小试身手
①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②学校要求我们6月18日前去教务处报名。
直面高考
4.下列各句,表达明确的一句是:( B ) A、2012年中国公务用车选用车型都是国产的,外资和合 资企业的无一款入选,自主品牌将独享每年高达千亿元以上 的市场蛋糕。 B、有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亿年前 的一种形似蠕虫的动物----皮卡虫,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C、年仅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3月31日前去北京大学 百年讲堂,领取了凤凰卫视授予的“影响世界华人”奖杯。 D、就像越南战争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一样,虽然美军在伊拉 克伤亡远不及越战,但是这场战争可能形成美国单极时代终 结的标志。
3.同一成分修饰不同词语造成歧义。
①汶川大地震时的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②组长嘱咐几个班的班干部,新学期的工作要有新特色。
小试身手
①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②今天下午,张董事长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开发区
招商引资洽谈会。
4.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①省略主语造成歧义。 例如: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孩 子。
小试身手
有个八十岁的富翁去世后,他的女婿与年幼的儿子争夺 遗产。老人临终留下一封遗嘱:“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 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女婿认为遗嘱明 明写着:“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执。 ”遗产都归自己,但是富翁的儿子却因此 将老人的女婿告上了法庭,假如你是富翁儿子的律师,你将 如何维护他的权益。
施妙手,解歧义:
“补写法”
——设置具体语境。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 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补写法消除: ① 我弟弟得了阑尾 , 开刀的是他父亲。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他得请假去照料 。
延伸拓展: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①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②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