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概述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概述
5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6 经费预算 7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8 预期成果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水文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勘探工程素描图、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图 表、井泉观测记录统计表等
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提纲(仅供参考)
勘查成果报告
目的 ——各类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复杂而重要。
地下水有关的各种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 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 质特征;地下水的补径排;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动 态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的水文地质特征;等
复杂
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工作
水文地质测绘主要成果——综合水文地质图
三、水文地质勘查阶段划分
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原因:
(1)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为专门目的或工程建设项目服务,而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为 满足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对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及精度需要,需分阶段进行
(2)勘查工作本身的需要。
不同行业、不同任务的专门 水文地质勘查划分一般各不 相同。如《供水水文 地质勘 察规范》(GB50027-2001) 划分四个阶段:
如: 水源地无比较方案,可将初勘与详勘合并一个勘探阶段; 水质地质条件不十分复杂的较小供水工程项目,如建水井可勘探开采结合;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应与该矿床的地质勘探阶段相一致。
四、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程序(工作步骤)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原则是:先设计后施工,先普查后勘探。 接受调查工作任务 准备工作 野外工作 室内工作 勘查成果审查验收
水文地质勘查设计书提纲(仅供参考)
1 前言
任务由来、目的任务、工作位置与范围、前人工作程度
2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气象与水文、社会经济概况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地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2、定点描述定点时除了把点位准确标在地形图上外,还要把点、线上所见的一切地质现象全面、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记在野外记录簿或记录卡片上.字迹要清楚,文图并用,不许潦草,错字只许划掉重写,不能断页,亦不能重抄.野外一律使用中等硬度(2H或3H)铅笔书写,不许使用钢笔或油笔.在横格页上记录文字部分.每点记录内容包括:(1)编号及观测点类型(2)位置(3)高程(4)地质(5)地貌(6)水文地质(7)标本及其它(如水样、照相编号等)(8)沿途描述在厘米格页上作柱状图、剖面图、素描图.柱状图和剖面图一律使用统一图例.第二节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貌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如有同比例尺或大于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不进行地质测绘,否则必须进行研究地质测绘.一般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同时进行.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绘工作全面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条件,从而正确地掌握这一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含水层分布规律,对这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作出正确评价.测绘精度应符合勘查设计的要求.一、测制地层剖面在尚未全面展开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之前,为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工作地区的地层、厚度、岩性特征、岩相变化、接触关系等,必须选择工作区内一处或几处露头较好的,地层较全,构造简单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的实测.实测地层剖面的记录格式如表3.表3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格式表如工作区有正规地质图时可不进行实测地层剖面,但必须在工作展开前前往实测剖面地点进行实地观测,掌握实际情况,熟悉和了解地层岩性特征,为填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测制地质剖面时,应根据调查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实际需要选择测制剖面的方法.1、罗盘导线测制法(1)剖面测制一般由4—6人组成,1—2人在前面作地层划分,两人分别做前后测手,1人作记录并绘制剖面草图,1人作地质描述,1人采集标本兼测量岩层产状,1人查表计算.(2)首先在地形图上(与水文地质填图同比例尺)参照地质图(前人区域地质图或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图)选出画出剖面线,用量角器在图上量出剖面线延伸方向,一般是把地势较低的一端或出露地层较新的一端作起点,用罗盘后方交汇法交出起点的实地的位置,由后测手用罗盘根据剖面线延伸方向,为前测手指示沿导线前进方向.(3)前测手根据地形转折,大的地层界线确定测站(导线点)、前、后测手用测绳或皮尺测量两导线点间的距离(斜距),共同用罗盘的测斜仪相互描准对方的眼睛,取两者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坡度角(接前进方向、仰角为正,俯角为负),测手要把测量数据报告记录者,为避免错误,记录者应向测手回述测量读数,并立即记录在剖面测量记录表中.(4)分层者应沿着导线方向,在导线上及其附近,连续进行地质观察,根据岩性特点,古生物组合,接触关系进行分层,岩层划分以较详细为好,一般说来,只要岩层厚度按测图比例尺在剖面上达到1毫米时,都要求划分出来,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即使达不到上述厚度,也要划分出来.并将分层界线到前一导线点的距离(斜距),在前、后测手之间的测绳或皮尺上读出,告知记录者或地质描述者,分别进行记录和描述.同时分层者应采用油漆或木桩将导线点进行实地标记,必要时每个岩层的界面也应用油漆标记下来.(5)记录者根据各导线点之间的斜距和坡度角,算出其平距和高差,按测图比例尺确定各导线点在剖面上的位置,参照实际地形变化绘出剖面图地形线(不应机械地绘制成折线).再根据分层者指出的分层位置,算出其到前导线点的平距,垂直投影在地形线上,又根据标本采集者测量的岩层产状,依剖面线和岩层(或岩层接触面)走向的夹角及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的相差倍数,计算之视角,划出岩层在剖面上的层面界线.(6)按一般的贯例,东方或近东方,北方或近北方,应在剖面图的右端,西方或近西方,南方或近南方,应在剖面图的左端.剖面图上用纵坐标代表垂直比例尺,用横坐标作基线并代表水平比例尺,基线的高低是根据剖面高程而选择.(7)剖面图上除应反映上述内容外,还应表示:剖面方向、岩性符号、导线点、岩层产状、标本采集地点、地下水露头点、地物点、图例、图名及责任栏等.(8)描述者应逐层详细观察记录,对于某些重要的地质现象,不仅要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而且还要画素描图,或进行摄影,此外,还要把岩层产状,样品和标本的编号记录在相应层位上.(9)在剖面上,一般都要采集一套系统的岩石手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标本和化石标本、水样、土样等.手标本的规格:一般3×6×9厘米或2×5×8厘米.化石标本的大小和形态无一定的规定,主要以化石完整为宜.标本要系统进行编号,岩石标本、化石标本、构造标本要分别编号.(10)在剖面上要逐层测量岩层产状,如单层厚度较大,则应多取几个产状,以便控制产状的变化,保证厚度的精确性.2、经纬仪导线测制法主要用于高差不大的平原区,重点反映地形及地下水起伏变化的剖面测制.是采用经纬仪测量来控制导线方向、地形转折、地层与地貌界线、地下水露头及主要地物等,同时观察记录填绘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内容,进而绘制成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3、图切地形测制法图切地形测制法,首先在室内预先在地形图上切出剖面的地形线,然后到野外用罗盘导线测制法进行局部校正,采用目测法确定地层与地貌界线点、地下水露头及主要地物点,同时沿导线详细观察记录填绘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内容. 二、素描图的作法在野外工作过程中,有些地质现象,用文字描述显得累赘,照相又重点不突出,所以直观的地质素描述表示较好.常用的素描可分为远景素描、剖面素描、近物素描等.1、远景素描对象是山水,目的在于记录地质构造或地貌特征,所以应是透视的,但不可注明比例尺,必须在图上表明地名或方向.2、剖面素描图表示地层顺序、地质构造或地下水露头在构造上的位置.在精度不需要很高的情况下,可用剖面素描代替实测剖面.3、近物素描是指天然露头素描,其范围不大,一般长几十米,最长不超过100—200米,最小3—5米,由于露头通常是立体的,素描图是透视或半透视的,在素描图中地质现象除了用线条和专用地质符号外,有时还画一些地物,如公路、房屋.4、素描图的具体作法步骤:(1)选择对象,确定范围;(2)用罗盘测量方位,并标定在素描上;(3)确定素描图比例尺,物体相对比例;(4)根据透视原理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5)画出轮廓线,利用不同线条和符号画出地质体的形状;(6)突出图名,标上图例和比例尺.方法:(1)步测法:系用目测判断目的物的大小,按比例画入图中;(2)皮尺法:操作方法用目测法,而目的物之间的距离要用皮尺、钢卷尺测定,角度是用罗盘测定的.(3)素描图应注意以下原则:同样物体远小近大,远山轮廓粗,近山细节多,远山细节少.后山与前山之间要留一线空地.三、地质测绘(一)地层划分及对比依据(1)在地理上分布很广泛的构造运动;(2)古地理的变化,表现为海陆分布,海陆地形和气候变化;(3)沉积和剥蚀作用的出现;(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出现;(5)生物界变迁.地层划分工作,首先是充分收集和研究前人资料.然后进行野外踏勘时可实测一些地质剖面,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对比,然后提出这次工作对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意见,确定填图单位,然后开始地质测量.四、岩石的野外观测在野外对岩石观测研究主要应解决:正确描述岩石,进行肉眼鉴定和命名,并采集不同种类标本进行实验鉴定.对于沉积岩必须详细研究岩层顺序,成因、结构、产状、厚度、岩性和褶皱类型,断层性质等.且对每一岩层特征应详细描述,如:颜色、层次、组成成分,颗粒形状与大小,分选程度,岩相变化,化石的种属和分布情况,岩石的胶结程度.结核的性质和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节理,裂隙的形状和发育程度,矿化程度及风化现象等.在岩溶分布区,特别应查明岩溶发育的规律.通过地面观察,研究岩溶发育与岩性、层理、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新的构造关系等.同时还要调查溶洞大小、形状、高程、育填物以及其它各种溶蚀现象的特征.火成岩分布区应查明:(1)火成岩的产状与分布范围;(2)岩石的构造和矿物成分,火成岩侵入或喷出时代及各岩体间的相互关系;(3)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围岩的蚀变情况;(4)火成岩的原生和次生的构造特点.对喷出岩应查明其产状、厚度、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变质岩分布区必须详细鉴定岩石种类,确定变质因素,研究劈理、片理带状构造及小型褶皱与断裂现象等.至于各类岩石定名及描述内容应查阅矿物岩石学及水文地质手册有关论述.五、地质构造测绘区域地质构造原则是利用前人资料,在地质测绘中,观测点处于基岩区,或属于第四系与基岩的分界点,应根据基岩的岩层产状,论述观测点附近的构造特征及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如观测点处于断层线上,则应从断层线两侧的地层时代,岩层产状,断层破碎带,断层磨光面、地貌、泉水等证据详细论述断层存在,并观测记录断层性质,断面产状,破碎带岩性及宽度,断层线延伸方向,断距及断层形成时代等.第三节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一、地貌野外观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外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研究地貌成因以及它的分类,地理分布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在地貌观测过程中,对每种典型的地貌单元都应进行形态描述和测量.如观测点处于同一个地貌划分单元内,应记录观测点附近的地形倾斜方向、坡降、形态及其它微地貌特征.观测点如处在两个以上地貌单元的界线上,则应按各地貌划分单元相对于观测点不同方向,分别描述,并描述接触界线,延伸方向.对地貌描述,应注意尽可能采用定量数据,避免一般论述.如:阶地宽度、阶地台面倾斜方向及角度,阶地前缘高度;冲沟宽度(顶宽、底宽)及深度,山坡倾斜方向及坡度,山脊走向,相对高差等.重要的地貌现象应当测制素描或拍摄照片.二、第四纪地质野外观测1、研究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主要任务是:①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类型;②查明不同成因类型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及时代;③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及厚度变化;④确定岩相变化的规律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水文地质特征.2、为了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层位和年代,必须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即采用古生物学、地貌学、岩石地层学以及考古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一般是首先根据地貌方法,如利用阶地进行划分.确定相对年代,在分层对比确定相对年代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剖面分层采取古孢粉或古地磁,同位素样品经过分析才能确定.3、地层年代符号及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符号见附录A表A-1、表A-2.4、第四纪地质野外观测和描述①松散碎屑描述内容及顺序见表4,并确定成因类型和相对年代.名称的确定:可分为基本名称和混合名称,命名原则见表 5.基本名称,原则上根据某粒级碎屑绝对含量大于50%者定名.假如各粒级碎屑均未达到50%时,选含量最高的碎屑作为基本名称.混合命称,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凡含有25%以上的混合物时用复合命名,主词在后,如:中细砂:中砂(0.25~0.5米米)占25~30%,细砂(0.05~0.25米米)大于50%.另一种凡有5~25%混合物时用“含”字形容,主词在后面,如含砂砾石:砂砾(0.05~2米米)占5~25%,砾石(2~20米米)大于50%.表4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内容表5 土的分类2 野外临时确定土的名称时,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颜色:在复合命名时,主词在后,如棕黄色、紫灰色、灰黄色等.分选性:分选良好、分选较好、分选性较差、分选性差.磨圆度:圆的、次圆的、次棱角的、棱角的.透水性:透水性良好、透水较好、透水较差、隔水的.天然湿度:干、稍湿、湿、饱和.矿物成分:用放大镜详细观察.②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顺序详见表 4.隔水程度分三级:隔水性良好、隔水性较差、隔水性差.含砂砾数量:只记含砂数量(%)及直径.密度以手捏岩石感觉划分为紧密、中密、稍密.第四节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除了进行必要地形地貌调查、地层岩性调查、地质构造等调查外,对地下水、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地下水有密切相关的气象水文要素等应作详细全面的调查.对各种卡片填写要求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整齐清洁,切记仅有编号而没有内容的现象.主要调查内容为:一、地下水类型、含水层、隔水层调查1、调查地下水类型,查明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分布,含水层及区域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厚度与岩性,含水介质类型、导水性及水力性质,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规律,寻找富水层和富水地段.2、调查城镇及工矿地下水水源地的位置和用途,水源地类型、开采井数、开采层位、开采量,开采历史与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动态.3、机、民井调查.机、民井调查除按机、民井调查逐项内容认真调查填写外,在记录本上应重点记录其所处的地质、地貌位置,并将特征写清楚.调查管井和民井的分布(位置和地面高程),井的深度、结构、地层剖面、开采层位,水位、水量、水温、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选择代表性井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4、泉的调查. 调查泉的类型、分布(位置和出露高程)、出露条件,含水层、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温、水质,搜集或访问泉水动态及利用情况,对于大泉(岩溶泉、溢出带泉群等)应查明泉域范围或主要补给区(或补给源),选择代表性泉进行泉水动态监测.应按泉水调查表内容逐项认真填写外,还应在记录本上把调查重点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如泉的露头处地形(沟底、沟壁、山麓、山坡等),涌水量(原则上是实测)、泉的类型及流出形态(应说明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是流出的、涌出的、喷出的……有无间歇流量变化等),泉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无气体溢出,又如泉水的变化,所在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情况,泉的成因类型都应详细描述,同时还要做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相.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调查1、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或途径,补给区分布和补给量;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径流分带规律和流向;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排泄途径和排泄区(带)分布;不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选择代表性河段通过地表测流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数量.2、调查地下水人工补给区的分布,补给方式和补给层位,补给水源类型、水质、水量,补给历史,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及存在的问题.3、有条件时,应统测枯水期区域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和埋藏深度图.三、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调查1、调查确定区域性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范围),外部边界条件,内部边界的类型与位置,划分地下水系统;2、地下水系统边界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隔水边界,——侧向补给边界,——侧向排泄边界,——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地下水分水岭边界,——活动边界(迁移边界),——人工边界.四、地下水人工调节调查调查宜建设地下水库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节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建库条件,估测调节库容量.五、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1、调查统计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分别统计潜水、浅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开采量.2、统计地下水开采量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开采层位及行政(以地、市、县为单位,分别统计市中心区、郊区、农村开采量)区域的分布特征.3、开采井(配套的)数量、密度,机井出水量变化.4、地下水利用状况(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对取得的调查数据,可用其它相关资料,如灌溉面积、灌溉次数、灌溉定额、复种指数、用电量、单井出水量、井数等进行检查.对收集的开采量资料,要了解其调查方法、数据获得的方法,对农业开采量可从供电量、单井出水量、灌溉亩数、灌溉次数等方面相互验证开采量的可靠程度.5、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地下水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6、调查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7、对地表水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概略调查,内容包括:(1)实测河川引水灌溉量、天然灌溉量(还原的),河川径流量的变化;(2)径流期和断流期河流水质和被污染状况;(3) 库塘修建时间、位置、调蓄库容;(4) 引水工程、引水渠道长度、分布;(5) 渠道引水量,渠道衬砌工程,渠道有效利用系数;(6) 地表水灌区分布、范围、面积;地表水灌区(或井渠混合灌区)每年渠灌次数、定额、单位面积年灌水量、灌溉方式、节水措施和节水前景;8、调查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类型与效率.六、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调查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调查可以同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单独进行,主要调查内容为地下水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其主要方法是野外采集水样和岩土样、化验分析测试鉴定、野外调查访问等.野外采样工作包括布置采样点,确定采样数量,样品的编录、包装、保管和运送等事项.采样、送样和化验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程和技术进行.对不能在现场进行分析但含易变组分的水样,必须添加相应的稳定剂.七、地下水温度调查地下水温度调查应同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同时进行.凡是地下水露头、机民井、地表水体等都应测量其水的温度,同时测量当时的气温.在水文地质钻孔中,除测量水温外,还应测量地温并计算出地温梯度.凡进行综合水文测井的钻孔,都应作温度测井.在进行地下水温度调查的同时,应搜集调查区域内气温资料.如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等.温泉出露的地区,除调查泉水的温度外,还应进行浅层地温调查.八、水文气象调查1、水文调查地表水体调查的目的是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需要收集调查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径流量、流量、水位、水质及水温资料;水库、湖泊的面积、容量、水质.(1)河流、溪沟调查河流、溪沟调查按河流、溪沟调查卡片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在记录本上记录调查河流、溪沟的所在位置及地形标高、发源地、有那些支流汇入,流往何处,调查时水面宽度及深度,访问洪水期(一般洪水及特大洪水)上升高度及灾害情况.调查河流的流量(一般采用流速仪或浮标法观测,如实测有困难也可估计)及丰、枯水期变化情况,有无干涸(干涸时间)、冻结现象等,河流渗漏补给率,调查引水工程及引用情况,水质及污染情况,地质地貌条件等.(2)水库调查水库调查应认真填写水库调查卡片,同时应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调查水库位置,了解水库建立时间及最后一次清理时间,调查水库的形状、深度、水面积、库容、库水的补给源(尽可能实测补给量)等.访问有涸竭及冻结深度,库水用途及效益.调查筑坝材料,堤坝规格,边坡稳定,受洪水影响,有无渗漏等情况,库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库区地质,构造及地貌条件等.。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地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2、定点描述定点时除了把点位准确标在地形图上外,还要把点、线上所见的一切地质现象全面、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记在野外记录簿或记录卡片上.字迹要清楚,文图并用,不许潦草,错字只许划掉重写,不能断页,亦不能重抄.野外一律使用中等硬度(2H或3H)铅笔书写,不许使用钢笔或油笔.在横格页上记录文字部分.每点记录内容包括:(1)编号及观测点类型(2)位置(3)高程(4)地质(5)地貌(6)水文地质(7)标本及其它(如水样、照相编号等)(8)沿途描述在厘米格页上作柱状图、剖面图、素描图.柱状图和剖面图一律使用统一图例.第二节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貌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如有同比例尺或大于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不进行地质测绘,否则必须进行研究地质测绘.一般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同时进行.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绘工作全面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条件,从而正确地掌握这一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含水层分布规律,对这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作出正确评价.测绘精度应符合勘查设计的要求.一、测制地层剖面在尚未全面展开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之前,为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工作地区的地层、厚度、岩性特征、岩相变化、接触关系等,必须选择工作区内一处或几处露头较好的,地层较全,构造简单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的实测.实测地层剖面的记录格式如表3.表3 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格式表如工作区有正规地质图时可不进行实测地层剖面,但必须在工作展开前前往实测剖面地点进行实地观测,掌握实际情况,熟悉和了解地层岩性特征,为填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测制地质剖面时,应根据调查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实际需要选择测制剖面的方法.1、罗盘导线测制法(1)剖面测制一般由4—6人组成,1—2人在前面作地层划分,两人分别做前后测手,1人作记录并绘制剖面草图,1人作地质描述,1人采集标本兼测量岩层产状,1人查表计算.(2)首先在地形图上(与水文地质填图同比例尺)参照地质图(前人区域地质图或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图)选出画出剖面线,用量角器在图上量出剖面线延伸方向,一般是把地势较低的一端或出露地层较新的一端作起点,用罗盘后方交汇法交出起点的实地的位置,由后测手用罗盘根据剖面线延伸方向,为前测手指示沿导线前进方向.(3)前测手根据地形转折,大的地层界线确定测站(导线点)、前、后测手用测绳或皮尺测量两导线点间的距离(斜距),共同用罗盘的测斜仪相互描准对方的眼睛,取两者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坡度角(接前进方向、仰角为正,俯角为负),测手要把测量数据报告记录者,为避免错误,记录者应向测手回述测量读数,并立即记录在剖面测量记录表中.(4)分层者应沿着导线方向,在导线上及其附近,连续进行地质观察,根据岩性特点,古生物组合,接触关系进行分层,岩层划分以较详细为好,一般说来,只要岩层厚度按测图比例尺在剖面上达到1毫米时,都要求划分出来,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即使达不到上述厚度,也要划分出来.并将分层界线到前一导线点的距离(斜距),在前、后测手之间的测绳或皮尺上读出,告知记录者或地质描述者,分别进行记录和描述.同时分层者应采用油漆或木桩将导线点进行实地标记,必要时每个岩层的界面也应用油漆标记下来.(5)记录者根据各导线点之间的斜距和坡度角,算出其平距和高差,按测图比例尺确定各导线点在剖面上的位置,参照实际地形变化绘出剖面图地形线(不应机械地绘制成折线).再根据分层者指出的分层位置,算出其到前导线点的平距,垂直投影在地形线上,又根据标本采集者测量的岩层产状,依剖面线和岩层(或岩层接触面)走向的夹角及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的相差倍数,计算之视角,划出岩层在剖面上的层面界线.(6)按一般的贯例,东方或近东方,北方或近北方,应在剖面图的右端,西方或近西方,南方或近南方,应在剖面图的左端.剖面图上用纵坐标代表垂直比例尺,用横坐标作基线并代表水平比例尺,基线的高低是根据剖面高程而选择.(7)剖面图上除应反映上述内容外,还应表示:剖面方向、岩性符号、导线点、岩层产状、标本采集地点、地下水露头点、地物点、图例、图名及责任栏等.(8)描述者应逐层详细观察记录,对于某些重要的地质现象,不仅要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而且还要画素描图,或进行摄影,此外,还要把岩层产状,样品和标本的编号记录在相应层位上.(9)在剖面上,一般都要采集一套系统的岩石手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标本和化石标本、水样、土样等.手标本的规格:一般3×6×9厘米或2×5×8厘米.化石标本的大小和形态无一定的规定,主要以化石完整为宜.标本要系统进行编号,岩石标本、化石标本、构造标本要分别编号.(10)在剖面上要逐层测量岩层产状,如单层厚度较大,则应多取几个产状,以便控制产状的变化,保证厚度的精确性.2、经纬仪导线测制法主要用于高差不大的平原区,重点反映地形及地下水起伏变化的剖面测制.是采用经纬仪测量来控制导线方向、地形转折、地层与地貌界线、地下水露头及主要地物等,同时观察记录填绘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内容,进而绘制成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3、图切地形测制法图切地形测制法,首先在室内预先在地形图上切出剖面的地形线,然后到野外用罗盘导线测制法进行局部校正,采用目测法确定地层与地貌界线点、地下水露头及主要地物点,同时沿导线详细观察记录填绘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内容. 二、素描图的作法在野外工作过程中,有些地质现象,用文字描述显得累赘,照相又重点不突出,所以直观的地质素描述表示较好.常用的素描可分为远景素描、剖面素描、近物素描等.1、远景素描对象是山水,目的在于记录地质构造或地貌特征,所以应是透视的,但不可注明比例尺,必须在图上表明地名或方向.2、剖面素描图表示地层顺序、地质构造或地下水露头在构造上的位置.在精度不需要很高的情况下,可用剖面素描代替实测剖面.3、近物素描是指天然露头素描,其范围不大,一般长几十米,最长不超过100—200米,最小3—5米,由于露头通常是立体的,素描图是透视或半透视的,在素描图中地质现象除了用线条和专用地质符号外,有时还画一些地物,如公路、房屋.4、素描图的具体作法步骤:(1)选择对象,确定范围;(2)用罗盘测量方位,并标定在素描上;(3)确定素描图比例尺,物体相对比例;(4)根据透视原理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5)画出轮廓线,利用不同线条和符号画出地质体的形状;(6)突出图名,标上图例和比例尺.方法:(1)步测法:系用目测判断目的物的大小,按比例画入图中;(2)皮尺法:操作方法用目测法,而目的物之间的距离要用皮尺、钢卷尺测定,角度是用罗盘测定的.(3)素描图应注意以下原则:同样物体远小近大,远山轮廓粗,近山细节多,远山细节少.后山与前山之间要留一线空地.三、地质测绘(一)地层划分及对比依据(1)在地理上分布很广泛的构造运动;(2)古地理的变化,表现为海陆分布,海陆地形和气候变化;(3)沉积和剥蚀作用的出现;(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出现;(5)生物界变迁.地层划分工作,首先是充分收集和研究前人资料.然后进行野外踏勘时可实测一些地质剖面,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对比,然后提出这次工作对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意见,确定填图单位,然后开始地质测量.四、岩石的野外观测在野外对岩石观测研究主要应解决:正确描述岩石,进行肉眼鉴定和命名,并采集不同种类标本进行实验鉴定.对于沉积岩必须详细研究岩层顺序,成因、结构、产状、厚度、岩性和褶皱类型,断层性质等.且对每一岩层特征应详细描述,如:颜色、层次、组成成分,颗粒形状与大小,分选程度,岩相变化,化石的种属和分布情况,岩石的胶结程度.结核的性质和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节理,裂隙的形状和发育程度,矿化程度及风化现象等.在岩溶分布区,特别应查明岩溶发育的规律.通过地面观察,研究岩溶发育与岩性、层理、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新的构造关系等.同时还要调查溶洞大小、形状、高程、育填物以及其它各种溶蚀现象的特征.火成岩分布区应查明:(1)火成岩的产状与分布范围;(2)岩石的构造和矿物成分,火成岩侵入或喷出时代及各岩体间的相互关系;(3)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围岩的蚀变情况;(4)火成岩的原生和次生的构造特点.对喷出岩应查明其产状、厚度、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变质岩分布区必须详细鉴定岩石种类,确定变质因素,研究劈理、片理带状构造及小型褶皱与断裂现象等.至于各类岩石定名及描述内容应查阅矿物岩石学及水文地质手册有关论述.五、地质构造测绘区域地质构造原则是利用前人资料,在地质测绘中,观测点处于基岩区,或属于第四系与基岩的分界点,应根据基岩的岩层产状,论述观测点附近的构造特征及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如观测点处于断层线上,则应从断层线两侧的地层时代,岩层产状,断层破碎带,断层磨光面、地貌、泉水等证据详细论述断层存在,并观测记录断层性质,断面产状,破碎带岩性及宽度,断层线延伸方向,断距及断层形成时代等.第三节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一、地貌野外观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外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研究地貌成因以及它的分类,地理分布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在地貌观测过程中,对每种典型的地貌单元都应进行形态描述和测量.如观测点处于同一个地貌划分单元内,应记录观测点附近的地形倾斜方向、坡降、形态及其它微地貌特征.观测点如处在两个以上地貌单元的界线上,则应按各地貌划分单元相对于观测点不同方向,分别描述,并描述接触界线,延伸方向.对地貌描述,应注意尽可能采用定量数据,避免一般论述.如:阶地宽度、阶地台面倾斜方向及角度,阶地前缘高度;冲沟宽度(顶宽、底宽)及深度,山坡倾斜方向及坡度,山脊走向,相对高差等.重要的地貌现象应当测制素描或拍摄照片.二、第四纪地质野外观测1、研究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主要任务是:①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类型;②查明不同成因类型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及时代;③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及厚度变化;④确定岩相变化的规律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水文地质特征.2、为了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地层层位和年代,必须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即采用古生物学、地貌学、岩石地层学以及考古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一般是首先根据地貌方法,如利用阶地进行划分.确定相对年代,在分层对比确定相对年代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剖面分层采取古孢粉或古地磁,同位素样品经过分析才能确定.3、地层年代符号及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符号见附录A表A-1、表A-2.4、第四纪地质野外观测和描述①松散碎屑描述内容及顺序见表4,并确定成因类型和相对年代.名称的确定:可分为基本名称和混合名称,命名原则见表 5.基本名称,原则上根据某粒级碎屑绝对含量大于50%者定名.假如各粒级碎屑均未达到50%时,选含量最高的碎屑作为基本名称.混合命称,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凡含有25%以上的混合物时用复合命名,主词在后,如:中细砂:中砂(0.25~0.5米米)占25~30%,细砂(0.05~0.25米米)大于50%.另一种凡有5~25%混合物时用“含”字形容,主词在后面,如含砂砾石:砂砾(0.05~2米米)占5~25%,砾石(2~20米米)大于50%.表4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内容表5 土的分类2 野外临时确定土的名称时,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颜色:在复合命名时,主词在后,如棕黄色、紫灰色、灰黄色等.分选性:分选良好、分选较好、分选性较差、分选性差.磨圆度:圆的、次圆的、次棱角的、棱角的.透水性:透水性良好、透水较好、透水较差、隔水的.天然湿度:干、稍湿、湿、饱和.矿物成分:用放大镜详细观察.②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顺序详见表 4.隔水程度分三级:隔水性良好、隔水性较差、隔水性差.含砂砾数量:只记含砂数量(%)及直径.密度以手捏岩石感觉划分为紧密、中密、稍密.第四节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除了进行必要地形地貌调查、地层岩性调查、地质构造等调查外,对地下水、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地下水有密切相关的气象水文要素等应作详细全面的调查.对各种卡片填写要求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整齐清洁,切记仅有编号而没有内容的现象.主要调查内容为:一、地下水类型、含水层、隔水层调查1、调查地下水类型,查明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分布,含水层及区域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厚度与岩性,含水介质类型、导水性及水力性质,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规律,寻找富水层和富水地段.2、调查城镇及工矿地下水水源地的位置和用途,水源地类型、开采井数、开采层位、开采量,开采历史与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动态.3、机、民井调查.机、民井调查除按机、民井调查逐项内容认真调查填写外,在记录本上应重点记录其所处的地质、地貌位置,并将特征写清楚.调查管井和民井的分布(位置和地面高程),井的深度、结构、地层剖面、开采层位,水位、水量、水温、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选择代表性井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4、泉的调查. 调查泉的类型、分布(位置和出露高程)、出露条件,含水层、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温、水质,搜集或访问泉水动态及利用情况,对于大泉(岩溶泉、溢出带泉群等)应查明泉域范围或主要补给区(或补给源),选择代表性泉进行泉水动态监测.应按泉水调查表内容逐项认真填写外,还应在记录本上把调查重点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如泉的露头处地形(沟底、沟壁、山麓、山坡等),涌水量(原则上是实测)、泉的类型及流出形态(应说明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是流出的、涌出的、喷出的……有无间歇流量变化等),泉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无气体溢出,又如泉水的变化,所在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情况,泉的成因类型都应详细描述,同时还要做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相.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调查1、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或途径,补给区分布和补给量;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径流分带规律和流向;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排泄途径和排泄区(带)分布;不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选择代表性河段通过地表测流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数量.2、调查地下水人工补给区的分布,补给方式和补给层位,补给水源类型、水质、水量,补给历史,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及存在的问题.3、有条件时,应统测枯水期区域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和埋藏深度图.三、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调查1、调查确定区域性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范围),外部边界条件,内部边界的类型与位置,划分地下水系统;2、地下水系统边界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隔水边界,——侧向补给边界,——侧向排泄边界,——地表水分水岭边界,——地下水分水岭边界,——活动边界(迁移边界),——人工边界.四、地下水人工调节调查调查宜建设地下水库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节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建库条件,估测调节库容量.五、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1、调查统计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分别统计潜水、浅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开采量.2、统计地下水开采量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开采层位及行政(以地、市、县为单位,分别统计市中心区、郊区、农村开采量)区域的分布特征.3、开采井(配套的)数量、密度,机井出水量变化.4、地下水利用状况(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对取得的调查数据,可用其它相关资料,如灌溉面积、灌溉次数、灌溉定额、复种指数、用电量、单井出水量、井数等进行检查.对收集的开采量资料,要了解其调查方法、数据获得的方法,对农业开采量可从供电量、单井出水量、灌溉亩数、灌溉次数等方面相互验证开采量的可靠程度.5、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地下水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6、调查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7、对地表水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概略调查,内容包括:(1)实测河川引水灌溉量、天然灌溉量(还原的),河川径流量的变化;(2)径流期和断流期河流水质和被污染状况;(3) 库塘修建时间、位置、调蓄库容;(4) 引水工程、引水渠道长度、分布;(5) 渠道引水量,渠道衬砌工程,渠道有效利用系数;(6) 地表水灌区分布、范围、面积;地表水灌区(或井渠混合灌区)每年渠灌次数、定额、单位面积年灌水量、灌溉方式、节水措施和节水前景;8、调查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类型与效率.六、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调查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调查可以同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单独进行,主要调查内容为地下水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其主要方法是野外采集水样和岩土样、化验分析测试鉴定、野外调查访问等.野外采样工作包括布置采样点,确定采样数量,样品的编录、包装、保管和运送等事项.采样、送样和化验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程和技术进行.对不能在现场进行分析但含易变组分的水样,必须添加相应的稳定剂.七、地下水温度调查地下水温度调查应同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同时进行.凡是地下水露头、机民井、地表水体等都应测量其水的温度,同时测量当时的气温.在水文地质钻孔中,除测量水温外,还应测量地温并计算出地温梯度.凡进行综合水文测井的钻孔,都应作温度测井.在进行地下水温度调查的同时,应搜集调查区域内气温资料.如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等.温泉出露的地区,除调查泉水的温度外,还应进行浅层地温调查.八、水文气象调查1、水文调查地表水体调查的目的是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需要收集调查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径流量、流量、水位、水质及水温资料;水库、湖泊的面积、容量、水质.(1)河流、溪沟调查河流、溪沟调查按河流、溪沟调查卡片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在记录本上记录调查河流、溪沟的所在位置及地形标高、发源地、有那些支流汇入,流往何处,调查时水面宽度及深度,访问洪水期(一般洪水及特大洪水)上升高度及灾害情况.调查河流的流量(一般采用流速仪或浮标法观测,如实测有困难也可估计)及丰、枯水期变化情况,有无干涸(干涸时间)、冻结现象等,河流渗漏补给率,调查引水工程及引用情况,水质及污染情况,地质地貌条件等.(2)水库调查水库调查应认真填写水库调查卡片,同时应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调查水库位置,了解水库建立时间及最后一次清理时间,调查水库的形状、深度、水面积、库容、库水的补给源(尽可能实测补给量)等.访问有涸竭及冻结深度,库水用途及效益.调查筑坝材料,堤坝规格,边坡稳定,受洪水影响,有无渗漏等情况,库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库区地质,构造及地貌条件等.。

第三章水文地质勘探ppt课件

第三章水文地质勘探ppt课件
由疏到密,是指先在较大的范围内布置控制性的钻孔,然 后逐步加密,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三章 水文地质勘探
第一节 水文地质钻探 3、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三章 水文地质勘探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三章 水文地质勘探
概述 水文地质勘探 水文地质勘探是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
上进行的,它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继续和 深入。其目的是通过各种勘探工程(钻探、 坑探、槽探、物探等),进一步探明矿井设 计开采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设计和 供水水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在各种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种类中,钻探 工作是最主要的一种。
第三章 水文地质勘探
第一节 水文地质钻探 3、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
2)一般原则
④一孔多用 水文地质钻孔应尽可能结合其它目的的布置,做到一孔多 用。 ⑤综合考虑、整体安排 布孔时,除应考虑上述因素外,还需考虑交通运输及钻孔 的用水、排水条件等。 对于水文地质钻探工程量、勘探线距、钻孔间距等,应根 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研究程度、矿床规模、勘探阶 段及矿床储量等级而定。
④采取岩样或土样
按设计层位和深度,采取岩样或土样,以供观察、 鉴定、分析和实验之用。
⑤准确划分含水层(段)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是物性常来自。电阻率定量地表示了物质的导电性,
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越差。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岩石的电阻率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受矿物成 分、空隙多少、湿度、富水程度和温度等影响。 常见的岩石处于干燥状态时,都具有高电阻率, 但当其空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而水中又溶有盐 分时,就使得水分成为良导电的物质存在于岩石 的空隙中。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观测线路的布置:穿越法和追踪法 观测点的布置:地质、地貌、地下水变化最大 或最具代表性的地段。 观测点的密度:按测绘比例尺而定。 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文字报告和图件。
整个水文地质测绘应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工 作和室内整理三个阶段。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1、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及其富水性; (2)地质构造的分布与富水部位; (3)节理裂隙统计,分析裂隙分布特征与富水 性。 2、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调查
1、查明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与圈定供 水水源地; 2、根据不同用水要求,对地下水进行水量与 水质的全面评价; 3、提出取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的技术经济方 案; 4、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保护提出 具体建议。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二、勘察工作的内容与程序 勘察内容(按动态特征而定)
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天然动态) :
当电流通过时,岩石的电阻可以看成是由岩石 本身的电阻R岩和地下水的电阻R水组成的并联线 路的总电阻,根据并联原理,电流绝大部分经由 R水通过,岩石的电阻基本由R水决定。
第七章水文地质勘察
第四纪松散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规律是: 由于岩石的颗粒越粗,孔隙越大,透水性就越
好,地下水循环也越迅速,TDS含量一般较低, 因而电阻率就高;透水性不好的岩石,TDS含量 一般较高,所以电阻率就低。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一、勘察目的和任务:1.了解地下水系统的现状和演化规律,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措施;2.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性,为地下水开发提供科学依据;3.评估地下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4.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解决水资源调配问题;5.制定合理的规划和保护方案,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6.提供地下水相关的技术支持,为灌溉、供水和工程建设提供保证。

二、勘察内容和方法:1.地质勘察: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特征、断裂和裂缝、构造地应力等方面的调查;采用地质剖面、钻孔、地震勘探等方法获取地质信息。

2.水文勘察:调查地下水的出露情况、渗透性和补给状况;测定地下水位、流量、流向等参数;采用井、河流、湖泊等水文站建立水文观测网。

3.水质勘察:采集地下水样品,测定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电导率、氨氮等;分析水质类型、水质变化规律,并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

4.物探勘察:利用地球物理仪器(如重力仪、磁力仪、电磁仪等)测量地下水层、地下水层位、水文地质条件等;采用雷达和探空仪对土壤进行测试。

5.遥感勘察:通过使用卫星图像、航片图像和航空照片等遥感数据,获取地表水情况,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辅助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

6.数值模拟:通过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补给、流动和水质变化,预测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辅助决策。

三、勘察结果的分析与评价:1.对勘察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绘制地质、水文等图件,制作地下水资源图、水文地质图等;2.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地下水的潜力和开采性,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3.结合水质数据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预测地下水的污染风险;4.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控方案;5.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勘察报告的编制:1.根据勘察目的和任务,撰写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报告,包括项目背景,勘察内容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评价和结论等部分;2.报告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为决策部门提供合理建议和指导。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31页PPT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31页PPT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水文地质勘察精品PPT课件

水文地质勘察精品PPT课件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15页/共40页
§2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2)钻孔的结构复杂 水文钻孔,为了分层取得不同
深度含水层的水质、水量及动态资 料,或为阻止非开采层以外含水层 中的劣质地下水进入水井之中,常 需对揭露的各个含水层采取分层止 水的隔离措施。变径下管止水则是 最有效的隔离方法(图3一1)。有 时,为减轻随钻进深度增加而加大 的钻机荷载或为节省井壁管材,也 需变径。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2页/共40页
§1 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具体来讲: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
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以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
种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等 。 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以确定含
水文地质钻探,设备复杂沉重、成本昂贵、施工技术复杂且 工期长,对整个勘查的完成、勘查项目的投资起决定作用。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1页/共40页
§1 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三、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
总体上讲: 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
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 温等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解决和验证水文地质测绘和 物探遥感工作中难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评价和合理开发 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同时,在 “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成井或专门打井后开采地下水,为工 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城镇居民及干旱地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 用水或矿泉水饮料,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概述PPT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概述PPT

5.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是随着勘察阶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为A、B、C、D、E共5级。E级精度最 低,主要以搜集资料,用经验的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为预测 资源量。D级要求通过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在概略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估算允许开采量,为推断资源量。C 级与B级的区分,主要是完成的工作量不同,B级强调了对 大型而复杂的水源地,要求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观 测资料,以及要求进行群孔干扰抽水或试验性开采试验,还 需要建立和完善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位、水 量、水质的变化。A级要有三年以上水源地连续的开采动态 资料,可作为水源地合理开采以及改建、扩建工程设计的依 据。B级允许开采量、通常是供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C级允许开采量可作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D级与E 级允许开采量,只能满足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要求。
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
3.滨海地区
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 第四纪地质、地貌与地下水之间的成因联系主要反映在垂 直古、今河流的水平分带上,河谷阶地与古河道是调查重 点。 包括阶地的时代、阶地沉积物特征,阶地的结构与类型,阶 地的分布高度与范围;古河道的变迁,分布规律与岩性特征 及其补给排泄条件。此外,在平原地区还应注意沉积物的垂 向变化,调查深部承压水的富水性及其开采条件。 3.滨海地区 包括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屿。在海相沉积物和 潮汐作用的影响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复杂,查明咸淡水的 分布范围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寻找透镜体是测绘的主要任 务。调查中要注意海水中淡水泉分布出露条件与流量,分析 其成因与补给来源。
度的测量统计,分析不同地层和构造部位的裂隙及其富水性。
2.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调查 地形、地貌特征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地质构造 与近代沉积物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控制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与 补给排泄。第四纪沉积物是地下水分布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供水 的重要目的层。因此是水文地质测绘的重要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概论 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调查概论 水文地质勘察
第3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2、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
(4)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
随时间在发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 由天然因素引起,也可以有人为因素引起。
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地下水的水 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及其控制因素,为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 和保护提供资料。
原始图件,经野外实地验证和补充,完成
水文地质测绘任务。
第17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2 水文地质调查的方
二、新技法 术与新方法 1.遥感技术
第18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2 水文地质调查的方
二、新技法 术与新方法 1.遥感技术
第19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2 水文地质调查的方
第4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小结 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评 价、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2、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 1 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2 查明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3 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4 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第8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
§2 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
一、常用的方法
2.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就是使用 一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 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 情况的工作,是探寻地下水 的最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
第9页/共73页
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 但 是费用很高。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
第28页/共73页
第二章 水文地质调查概 论§2 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

水文地质勘察与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与地质勘察

2
资源量估算
地质勘察可以估算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为矿山设计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包括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品位和储 量等。
3
矿床研究
地质勘察可以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 和成矿规律,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经验 和方法,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 用。
地震灾害预测与防治
地震灾害预测
地质勘察可以通过研究地壳结构、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规律 ,预测地震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域和强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任务
调查地球的岩石、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 律,评估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和建议。
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
01
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采样等 方法,获取地球自然环境的原 始数据。
02
室内实验分析
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实 验和分析,以了解其物理、化 学和力学性质。
03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 备,获取地球表面的影像数据 ,进行分析和解译。
04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球 的自然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和预 测。
03
水文地质勘察与地质勘察的联系与 区别
联系
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勘察和地质勘察都以地球为研究对 象,探索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过程
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开发利用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特征,为工农业、城市供水等提供可靠 的水资源。
地下水保护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不受过度 开采和污染,保持其可持续利用。
05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与测绘PPT85页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与测绘PPT85页

依据。
提 交 成 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
绘报告等。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 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 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
§2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 件及规律
水文地质调查的具体目的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现场观测、勘探、试验及室内实验研究 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 2、查明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 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 问题的防治所需的水文地质依据;
§3 水文地质调察的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3)编制设计书
第二部分:调查工作设计 1)调查方法的选择; 2)调查工作布置方案及工作量; 3)主要技术规范与技术要求; 4)物质设备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
及施工进度计划; 5)预期调查工作成果。 设计书一般要附有地质、水文地质略图、调查工作布 置图等图件。
§4 水文地质勘察的原则
(一)水文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
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 勘察阶段划分的依据
◆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 ◆勘察任务及要求 勘察阶段划分方法
§4 水文地质勘察的原则
1、划分方案
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之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 作一般分阶段进行。一是由于工程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 二是认识由浅入深的。
1、准备工作 (3)编制设计书
设计书是水文地质调查的“作战方案”,是野外调查工 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的关键环节, 在准备工作阶段应集中精力编好设计书。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一、水文地质调查的概述水文地质调查是指研究地下水及其相关环境因素的一种综合性的调查工作。

它需要通过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前置工作,它主要是通过地图、航空照片、现场勘探、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确定地质形态、结构、岩性、构造等地质信息。

2、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核心内容,它主要通过采集水文地质资料,如水位、水质、地下水开采量、水文地质构造等等,建立起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模型,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评价。

3、水文地质环境调查:水文地质环境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调查地表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人口和工业分布等因素,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危险性,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

三、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1、实地勘查法:实地勘查法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实地勘查、地质钻探、岩心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建立起水文地质模型。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主要借助卫星、遥感图像、GPS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对地表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人口和工业分布等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3、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地下水的分布、流动、水位、水质等有关参数的变化,为水文地质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总之,水文地质调查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全面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水文地质环境调查,采用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意义
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地质勘探
2.3 水文测定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资源分布
3.2 地质构造特征
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 勘察报告结论
4.1 建议和展望
概述
背景介绍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的重要文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勘测技术等手段,收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层剖面观测等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所处的地
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

水文测定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变化、补给补给特征、水质状况等。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地下水资源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资源所处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地下水勘察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地下水质量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勘察报告结论
建议和展望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对未来的勘察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也逐渐增多,然而,在工程开始前的地质勘察工作十分重要,否则,一旦没有做好就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而水文地质是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工程周围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如果没有做好勘查工作,在工程建设时,没有做到合理处置地下水,就很容易给工程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文章中对于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也希望引起相关人员重视。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重要性引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检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研究相关岩土地质,更应重视相关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避免因忽视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施工产生不良影响,使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地下水引起安全事故。

1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依据统计数据研究可以了解到,地下水对于地质灾害发生联系紧密,在其作用下会出现复杂多样化而且破坏力大和危害性高的地质灾害,在这灾害其中地下水始终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一个重大原因,因为地下水会影响到岩土的稳定,从而破坏地表的建筑实物。

在我国,对于地下水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以及技术人员对勘测的力度以及分析做的还是不够。

除此之外,对于水文地质问题更得深入研究,为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研究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就必须一水文地质勘察为核心,从其影响的部分进行研究,最后得出解决措施。

2 工程地质的勘察中水文地质常见问题2.1 地下水水位上升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的变化。

如雨季水位相比起非雨季水位显著上升,温度提升也会引起水位升高。

而水位上升有可能引发岩土工程危害,除了受气候、气象方面等自然原因影响,导致水位突变外,还受部分人为浇灌、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位显著提升。

例如:水坝上游水位升高,潜水位升高软化地基,增高土壤含水量,使工程物地基不稳固,加大工程施工难度。

研究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研究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水利工程)水文水源单位:姓名:时间:研究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摘要:水文地质是工程建设中一项主要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中,查明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下水与工程项目的关系,为场址选择、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而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并提出防治地下水危害的措施,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的工作。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总结了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引言: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多数只是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很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有时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

因此,工程勘察中要切实做好有关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1水文地质的产生及发展1.1水文地质的产生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基于地下水在地质单元内运移时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

水文地质学诞生于19世纪中期,法国水力工程师达西,进行了水通过砂的渗透试验,得出线性渗透定律,即著名的达西定律,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水文地质学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

水文地质学己被公认为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跨越于地质科学和水文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科学。

水文地质学在二战以后有了深入的发展,特别是在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编图、水文地质采矿、模型和同位素方法、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监控这些领域。

人类活动对包括地下水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改造异常强烈,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当代水文地质学进入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新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