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共60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草甘膦)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草甘膦)原始记录
样品处理情况
按照SN/T 1923-2014对样品进行处理。
样品空白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草甘膦标准溶液浓度:100μg/ml
色谱条件
色谱柱:UPLC-C18
柱温:30℃
流速:0.4mL/min
进样量:10μL
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质谱条件
离子化模式:ESI+
质谱扫描模式:MRM
母离子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子离子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定量离子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1
2
3
4
5
6
混标浓度(μg/mL)
草甘膦峰面积(A)
氨甲基膦酸峰面积(A)
回归方程
草甘膦Y=aX+b a=b=r=
氨甲基膦酸Y=aX+b a=b=r=
检出限
/
测定低限
茶叶:0.10mg/kg;其他0.05mg/kg
计算公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草甘膦)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草甘膦
检测开始时间年月日源自检测依据SN/T 1923-2007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电子天平FA2004
××/××-074-2
偏差(%)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用色谱数据处理软件中的外标法或按下式计算试样中药物的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氧氟沙星)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氧氟沙星)原始记录
相对偏差(%)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氧氟沙星)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氧氟沙星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23412-2009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电子天平FA2004
××/××-074-2
样品处理情况
按照GB/T 23412-2009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标准溶液浓度:10μg/ml
色谱条件
色谱柱:UPLC-C18
柱温:40 ℃
流速0.4mL/min
进样量:10 μL
流动相:甲醇+甲酸水梯度洗脱
质谱条件
离子化模式:ESI+
质谱扫描模式:MRM
母离子
子离子
定量离子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m--样品质量,单位为(g)。
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
质控
(自控)
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样品总数
平行样个数
加标样个数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氧氟沙星)原始记录
第页,共页
样品编号
试样质量
( g )
定容体积
(mL)
组分浓度
(ng/ mL)
结果
(μg/kg)
平均值(μg/kg)
序号
1
2
3

《液相色谱分析法》课件

《液相色谱分析法》课件
液相色谱分析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技术原理
05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优缺点
02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概述
04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应用实例
06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信号 进行处理,得到样品的色谱 图和定量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图和定 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 鉴定
Part Four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应用实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药物 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成分分析:分析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杂质等
药物质量控制:控制药物的 质量,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提高分离效率,降 低检测限
生物样品分析: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 全等领域
质谱联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环境样品分析: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 理等领域
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样品的微型化和快 速分析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效率,降 低人工操作误差
添加标题
核磁共振检测器: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用于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将样品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到色 谱柱中
色谱分离:样品在色谱柱 中分离,根据不同组分的 性质和亲和力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样品经过检 测器时,检测器对样品进 行检测,得到相应的信号பைடு நூலக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原始记录
电子天平FA2004
××/××-074-2
样品处理
按照GB/T18932.23-2003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标准溶液浓度:100μg/ml
色谱条件
色谱柱:UPLC-C18
柱温:40 ℃
流速:0.4 mL/min
进样量:10 μL
流动相:甲醇+甲酸水梯度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18932.23-2003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四环素Y=aX+b a= b= r=
金霉素Y=aX+b a= b= r=
强力霉素Y=aX+b a= b= r=
测定低限
土霉素、四环素0.001mg/kg;金霉素、强力霉素0.002mg/kg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X=
式中:X--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残留量,单位为(mg/kg);
V--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mL);m--样品质量,单位为(g);
质谱条件
离子化模式:ESI+
质谱扫描模式:MRM
母离子
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
定量离子
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林可霉素 )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林可霉素 )原始记录
m--样品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
质控
(自控)
情况
样品总数
平行样个数
加标样个数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林可霉素)原始记录(续页)第页,共页积
(mL)
组分浓度
(ng/mL)
结果
样品处理情况
按照GB/T20762-2006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林可霉素标准溶液浓度:100μg/ml
色谱条件
色谱柱:UPLC-C18
柱温:40 ℃
流速:0.4mL/min
进样量:10 μL
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质谱条件
离子化模式:ESI
质谱扫描模式:MRM
母离子
子离子
(μg/kg)
平均值(μg/kg)
相对偏差
(%)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定量
离子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1
2
3
4
5
6
标液浓度(ng/mL)
标液峰面积(A)
回归方程
Y=aX+b a= b= r=
检出限
1.0μg/kg
样品空白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X=
式中:X--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单位为(μg/kg);
V--样品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mL);
c--由标准曲线得出的试样溶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单位为(ng/mL);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林可霉素)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氟甲喹 )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氟甲喹 )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试样质量
( g )
定容体积
(mL)
组分浓度(ng/ mL)
结果
(μg/kg)
平均值(μg/kg)
相对偏差(%)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1
2
3
4
5
6
标液浓度
(ng/ mL)
氟甲喹峰面积(A)
回归方程
氟甲喹Y=aX+b a= b= r=
检出限
动物组织氟甲喹1.0 μg/kg鸡蛋牛奶为0.5μg/kg
定量限
动物组织氟甲喹3.0μg/kg鸡蛋牛奶为2μg/kg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X=
式中:X--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残留量,单位为(μg/kg);
V--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mL);
c--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测定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单位为(ng/ mL);
m--样品质量,单位为(g)。
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
质控
(自控)
情况
样品总数
平行样个数
加标样个数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ຫໍສະໝຸດ 后: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氟甲喹)原始记录第页,共页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氟甲喹)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氟甲喹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21312-2007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地塞米松 )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地塞米松 )原始记录
c--由标准曲线得出的试样溶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单位为(μg/L);
m--样品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
质控
(自控)
情况
样品总数
平行样个数
加标样个数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地塞米松 )原始记录(续页)第页,共页
子离子
定量
离子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1
2
3
4
5
6
标液浓度
(μg/L)
标液峰面积(A)
回归方程
Y=aX+b a=b=r=
定量限
牛奶0.2μg/L,肌肉鸡蛋0.5μg/kg,肝脏1μg/kg。
样品空白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X=
式中:X--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单位为(μg/kg)或(μg/L);
V--溶解残余物所得试样体积,单位为(mL);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地塞米松)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地塞米松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农业部1031号公告-2-2008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电子天平FA1104J
××/××-045-2
样品处理情况
按照农业部1031号公告-2-2008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地塞米松标准溶液浓度:100Fra bibliotekg/ml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精品文档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精品文档
分析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3-2 主要分离类型与原理
basic principle and main separating types
一、液-液分配色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
二、液-固吸附色谱
一、液相色谱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 of HPLC
二、液相色谱流动相
mobile phase of HPLC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
2019/10/26
一、液相色谱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s of LC
1. 液-液分配及离子对色谱法固定相
(1)全多孔型担体 由氧化硅、氧化铝、硅藻土等制成的多孔球体;早期采
2019/10/26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3-1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HPLC 二、影响色谱峰扩展及分离的因素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ak expansion and sepration
选用不同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作为流动相 可以增大分离选择性
2019/10/26
2019/10/26
影响色谱峰扩展及分离的因素
• 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同气相色谱:保留值、分 配系数、分配比、分离度、选择性因子(分离因 子)、塔板理论及速率理论。
• 由于流动相的差别,对色谱过程必然产生影响。
2019/10/26

版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DOC)

版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DOC)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X+10%。

若需使用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应作适当的调整。

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

当必须使用特定牌号的色谱柱方能满足分离要求时,可在该品种正文项下注明。

2.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灵敏度、拖尾因子和重复性等五个参数。

按各品种正文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要求。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物质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色谱峰或内标物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 R和峰宽(W)或半高峰宽(W h/2),按n=16(t R/W)2或 n=(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t R、W、W h/2可用时间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

(2)分离度(R)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指标。

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度,或将供试品或对照品用适当的方法降解,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调整。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1)质谱图
质谱图是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构 成,将原始质谱图上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峰并定为相对强度 100%,其他离子峰以对基峰的相对百分值表示。
丙酮的质谱图
(2)离子峰的主要类型
分子在离子源中可产生各种电离,即同一分子可产生多 种离子峰: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重排 离子峰、亚稳离子峰等。 设有机化合物由A,B,C和D组成,当蒸汽分子进入离子 源,受到电子轰击可能发生下列过程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离子:
CH3
1) 根据质谱峰的质荷比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 推测分子式及结构式 2) 根据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2.质谱仪的结构
(1) 进样系统
作用:将样品分子引入到离子源中。 方式: 蠕动泵连续进样
六通阀直接进样 色谱进样系统
(2) 离子源
作用:
1. 将导入质谱仪系统的样品去溶剂化 2. 将离子源处的大气压与质谱仪系统一级 真空阻隔开 3. 被分析物离子化或将溶剂中的离子转化 成气相 4. 去除中性物质和带反极性电荷离子,否 则会对分析产生干扰
电喷雾电离源(ESI)
多电荷离子 测定的样品分子量大
(3) 质量分析器
作用: 是将不同碎片按质荷比m/z分开。 质量分析器类型:磁分析器、飞行时间、四 极杆、离子捕获、离子回旋等。
a 单聚焦型磁分析器
b 四级杆分析器
(4) 检测器
质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法拉第杯(Faraday Cup)、 电子倍增器及闪烁计数器、照相底片等。
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 复杂样品应采取 梯度洗脱方式分离
流动相溶剂选 择的一般要求
1) 对样品有一定的溶解度,以防在柱头产生沉淀。 2) 适用于所选择的检测器。 3) 化学惰性好,以免破坏固定相。 4) 低粘度,增加样品的扩散系数,提高柱效。 5) 纯度高。溶剂不纯会增加检测器噪声,产生伪峰。

液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是为了研究含有离子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而建立的分析技术,已成为当今有机化学研究及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LC-MS以液体为基础,将待分析物质以溶剂作为携带液在10−6M范围内浓度调节,将溶液在加上高压的情况下经过色谱柱从而分离复杂混合物成分,并将这些分离经过质谱仪原子化,最终得到丰富的信息,包括化学组成以及对结构活性的估算等。

LC-MS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分子量较低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问题,它可以很好地分离,内部鉴定及估量高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成份,在研究单体多肽、抗体及水溶性生物大分子物质时显示出很重要的优越性。

同时,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LC-MS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定量测定、质量监控及安全评定前期制药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

LC-MS技术具有较高质量、准确性和重现性,因此,在食品检查领域与医药生物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包括水溶性极低的化合物、抗生素、激素、抗癌药以及工厂中残留溶剂等污染物的快速检测,特别是在分析含氧芳香类物质、抗菌素等物质时可以发挥出色的效果。

LC-MS手段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促使其能测定体内毒素、新药动力学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为有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工具支持。

总之,LC-MS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高准确率及灵敏度的有机分析手段,可以有效分离、鉴定目标物、探索其化学性质与功能,从而为科学研究、新药开发及产品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支持。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
1)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起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高速、高效、 高灵敏度、高自动化。高速是指在分析速度上比经典液相色谱法快 数百倍。由于经典色谱是重力加料,流出速度极慢;而高效液相色 谱配备了高压输液设备,流速最高可达 10cm3·min-1. 2)气相色谱法分析对象只限于分析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它们 仅占有机物总数的20%。对于占有机物总数近80%的那些高沸点、 热稳定性差、摩尔质量大的物质,目前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 行分离和分析。
2.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7.5,尽量不超过该色谱 柱的pH范围。
3.避免流动相组成及极性的剧烈变化。 4.流动相使用前必须经脱气和过滤处理。 5.如果使用极性或离子性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应在实验完毕柱
子冲洗干净,并保存大乙腈中。 6.压力升高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
(4) 液相色谱检测器
一些常用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
溶剂
CS2 氯仿 四氢 苯 乙腈 甲醇 水 呋喃
紫外截 380 245 212 210 190 205 187 止波长
/nm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及分离机理
类型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凝胶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排斥色谱 离子对色谱 疏水作用色谱 手性色谱 亲和色谱
主要分离机理
梯度淋洗装置
(内梯度)
梯度淋洗装置
(外梯度)
等度洗脱与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 的特点
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 改善峰形, 减少拖尾; 可能引起基线漂移
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 复杂样品应采取 梯度洗脱方式分离
流动相溶剂选 择的一般要求
1) 对样品有一定的溶解度,以防在柱头产生沉淀。 2) 适用于所选择的检测器。 3) 化学惰性好,以免破坏固定相。 4) 低粘度,增加样品的扩散系数,提高柱效。 5) 纯度高。溶剂不纯会增加检测器噪声,产生伪峰。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噻虫胺 )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噻虫胺  )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噻虫嗪)原始记录
第1页,共页
检测项目
噻虫嗪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20770-2008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度/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型号
PE Qsight220/A30
仪器编号
××/××-070-2
电子天平FA2004
××/××-074-2
m--样品溶液所代表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
质控
(自控)
情况
样品总数
平行样个数
加标样个数仪ຫໍສະໝຸດ 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噻虫嗪)原始记录(续页)第页,共页
样品编号
试样质量
(g)
定容体积
(mL)
组分浓度
(μg/mL)
结果
(mg/kg)
平均值(mg/kg)
相对
偏差(%)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样品处理情况
按照GB/T 20770-2008对样品进行处理。
样品空白
标准溶液名称/浓度
噻虫嗪标准溶液浓度:100μg/ml
色谱条件
色谱柱:UPLC-C18
柱温:40℃
流速:0.4mL/min
进样量:10μL
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质谱条件
离子化模式:ESI +
质谱扫描模式:MRM
母离子
子离子
定量
离子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
序号

第五章 液相色谱质谱

第五章 液相色谱质谱

第五章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一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一、质谱法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即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质谱法测量的对象是必须是带电离子。

质谱法的特点:质谱不属波谱范围;谱图与电磁波的波长和分子内某种物理量的改变无关;谱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与其相对强度的谱,谱图与分子结构有关;质谱法进样量少,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谱是唯一可以给出分子量,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的确定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质谱仪可进行同位素分析,化合物分析,气体成分分析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固体样品的超纯痕量分析。

在有机混合物的分析研究中证明了质谱分析法比化学分析法和光学分析法具有更加卓越的优越性,其中有机化合物质谱分析在质谱学中占最大的比重,全世界几乎有3/4仪器从事有机分析,现在的有机质谱法,不仅可以进行小分子的分析,而且可以直接分析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上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生物质谱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代研究有机化合物已经离不开质谱仪。

1、质谱法用于结构分析的流程质谱法是有机分子通过电子轰击,得到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通过分离、收集和记录得到样品的结构信息。

由分子结构与裂解方式的经验规律,根据分子离子和各种碎片离子的质荷比及其相对丰度,就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具体流程如下:有机分子通过电子轰击,试样中各组分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

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液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选择性强等特点。

液相色谱质谱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环境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中,样品先经过液相色谱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液相色谱质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和性差异
进行分离,并通过质谱仪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

质谱仪可以通过检测化合物的质量和结构信息来确定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液相色谱质谱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对极少量的化合物进行检测,是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