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名词解释用

合集下载

统计学

统计学

第一章名词解释统计: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有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称的名称。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或范畴,及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可得到指标的具体数值的总称。

变异: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别。

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简答题1.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

学总结.2.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其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3.统计的职能: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4.分组的依据:①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②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③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5.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从已知量的描述到未知量的推断)6.标志与指标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有可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然而不论什么指标,都要用数值表示。

联系:(1)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2)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第二章名词解释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敷陈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变量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值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变动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定方向20、统计法: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参与统计活动的各方面——统计主体、客体、宿体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1、统计设计:对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适当安排22、统计指标体系: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23、指标名称: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24、指标数值: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25、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26、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单位一般水平、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27、描述指标:对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规模水平和数量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的统计指标28、评价指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结构、比例、速度以及利用状况和效益、效果的统计指标29、监测指标: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跟踪监测,看其是否偏离既定目标,是否保持平衡的统计指标30、预警指标:可以对总体运行中出现的偏离进行及时的调控3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在一定研究目的下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

是有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众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变量值:是变量的具体表现,是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表现。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数据:人们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所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事实和数字,对各种客观现象的信息进行观察、计量的结果。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得分和汇总,使大量零碎的、分散的、无规律性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使之成为反映总体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排列。

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百度)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之比,反应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

变异系数;反映标志变异程度的相对指标。

抽样推断: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比,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数量指标指数:说明数量指标总变动的相对数,即反应现象总规模的变动的程度的指数。

统计指数:广义:泛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者差异程度的相对数。

狭义:仅指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统计名词解释用

统计名词解释用

统计名词解释用(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4.统计量(对应样本)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时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37.统计学: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的。

2.四分位数:也称四分位点,它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3.方差分析:是通过检验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4.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6.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7.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成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8.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9.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10.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方差为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方差为2/n的正态分布。

11.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y=β0+β1x+ε。

12.指数平滑法: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t+1期的预测值等于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2 2 2 2 2
应很小,即出现大X 值概率很小。即X 越大,P越小,若P≤a时,就怀疑假设的成立,拒绝H0。若P>a则没有 理由拒绝H0。 29. X 用途: (1) 实际频数与拟合频数拟合优度: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有无差别 (四格表/行x列表) 。 B两变量之间有无相互关系。C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判断次样本是否来自某种分布)。 (2)某些分布可用X 近似。 (3)间接应用:如t分布和F分布就是在X 分布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30.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把总体变异中离均差平方和分解成两部分或更多部 分,也把总变异中的自由度相应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然后再进行比较,评价由某种因素引起的变异是 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1.假设检验中P,a,b(倍他)的关系及统计学意义: a:检验水准,即显著性检验,在此概率之下的认为是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以为此事件“不可能发生”, 以此判断是否不拒绝H0无效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 按a检验水准, 拒绝了原来正确的H0, 即犯了第1类错误, 犯此错误的概率为a。 b:在T假设检验中,按照a检验标准,没有拒绝原来错误的无效假设,即犯了第2类错误,犯次错误的概率 是b。 P:是在H0成立时大于等于用样本计算的统计值出现的概率用P值与检验水准a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作出统 计判断。如果P≤a时,就怀疑假设的成立,拒绝H0。若P>a则接受H0拒绝H1。P值越小只能说明作出拒绝H0, 接受H1的推论时犯错误的机会越小。 32.制定参考值步骤: (1)从正常人总体中抽样(2)控制测量误差 (3)判定是否需要分组确定参考值范围(4)决定单侧还是双侧 (5)选择合适的百分上限(6)对资料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 (7)根据资料的分配类型选定恰当的方法进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33. 标准差与标准误不同: (1)二者描述内容不同:前者个体变异;后者群体变异。 (2)二者与n样本含量关系不同:n很小时S不稳定,n足够大时S接近总体标准差;而S不变时,n接近无穷 大时,标准误接近0。 (3)二者用途不同:S:描述观察值的离散程度/计算CV即变异系数/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标 准误: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用于假设检验。 34. 变量:观察指标在统计学上统称为指标变量,它反应的是生物个体间的变异情况,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定性变量(分类)和定量变量(连续)。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统计工作又称统计活动,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客观存在的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或称统计数据,即统计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和其他资料的总称。

表现为各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各种数字和文字资料。

统计学是指阐述统计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是对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它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阐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2.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那几个重要的学派?它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统计学家、天文学家、人类学家阿道夫·凯特勒(A.Quetelet 1796—1874年)。

代表作有《统计学的研究》、《概率论书简》、《社会物理学》等。

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大学教授克尼斯(K.G.A.Knies,1821—1898年)。

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C.L E.Engel 1821—1896年)和梅尔(G.V.Mayr 1841—1925年)。

克尼斯在1850年发表了《独立科学的统计学》一书,提出了把“国势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把“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从而结束了对统计学研究对象长达200年之久的争论。

现代统计学时期(20世纪初到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学发展的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统计学主要是关于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资料的搜集、整理、图示和分析等,后来逐步增加概率论和推断统计的内容。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在统计学上,随机变量指的是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的变量。

总体,又称母全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次数指的是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概率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它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而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包括求全距、定组距和组数、列出分组组距、登记次数和计算次数。

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而累加次数分布表则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

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双列次数分布表用同一个表表示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的次数分布。

而不等距次数分布表则适用于像工资级别和年龄分组这样的不等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归组效应是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之一,因为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总体(population):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

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只包含有限个观察单位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2,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测量结果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应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样本的可靠性是指样本的确是来自同一总体,具有同质性;代表性是必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的足够多的观察单位。

3,参数(parameter):参数是用来表示总体分布特征的统计数字。

统计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描述总体分布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的总体平均数指标;有描述总体离散度的总体变异指标。

4,统计量(statistic):统计量是依据样本观察值推算出的反映样本分布特征(如样本平均数、样本变异等)的一些量。

5,误差(error):观察值与真值之差称为误差。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

6,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是随机误差中的一种,它是由抽样所至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算总体的精确度就愈高,反之亦然。

7,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和标准正态分布():由密度曲线f(x) = (1/√2π)×(1/σ)×EXP[(-1/2)×(x-x0)^2/σ^2]确定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的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记为N(μ,σ2) ,其中μ为总体均数σ为总体标准差;把总体均数为0,把总体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N(0,1)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一般正态分布可以通过μ=(x-μ)/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8,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研究中,由抽样所至的样本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9,标准误(standard error):标准误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它反映了统计量间的变异程度,也间接的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 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的一种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 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
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函数是指现象之间有一种严格的 确定性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对应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于某一现象的每一数值,可以有另一现象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
7、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手机统计原始资 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定量认识的阶段。
9、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 由填报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20、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
21、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22、增长速度: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23、统计指数:指用来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种事物综合动态变化的特殊相对数。
24、个体指数:指同一种现象的报告期与基期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发展数度指标。
12、分类数列: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第一章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的总称统计工作:是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实际工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学:是从总体上阐述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与相互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基本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及其数值变异:是指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第二章数量指标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或总工作量的指标,一般表现为绝对数形式。

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总体,用以说明被研究现象各个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侧面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三章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

2.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被调查对象的连续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

3.调查对象:是我们应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它是由调查目的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

4.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可以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5.重点调查:指在调查对象总体中,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是非全面调查。

6.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总体(population):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所有观察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观测结果的集合称为~,具有代表性。

2同质:一个总体中有许多个体,他们之所以汇集起来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必定存在共性,即他们具有同质性。

个体的同质性是构成研究总体的必备条件。

研究内容不同,对同质性要求不同。

变异(variation):个体差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使是同质总体的个体观察值之间也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总体内没有差异性就无需统计学。

3变量(variable):指取值不能事先确定的观察结果。

可分为定性变量【分类变量(多分类变量和二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和定量变量(离散型定量变量和连续型定量变量)。

变量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4资料:变量的实际观测结果构成资料。

①定量资料:也称数值变量,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度量衡单位。

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②定性资料:将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称为~,亦称为计数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可分为无序分类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③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按某种属性的程度或等级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与定性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或等级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与定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未确切定量。

5参数(parameter):是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是未知的、固有的、不变的。

统计量(statistic):与参数对应,通过样本计算的统计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已知的、变化的、有误差的。

6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是指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之间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4、2003年-----2004年间,甲单位的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是乙单位的103%,这是(B)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5、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
6、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频率)。
7、所谓同度量因素,就是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吧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总的指标的那个(媒介因素)。
8、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构成时间数列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原始资料、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 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样本的实际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首末折半法”适用于(B)

统计 名词解释

统计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取值之前不能预料什么值的变量,就称随机变量。

总体: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频数,用f 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

统计量: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

参数: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什么是相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因果不变和共变的关系。

什么是概率:在对随机事件进行n次预测时,其中某一事件A 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次数n的比值。

当n→正无穷时,它将稳定在一个常数P上,这一常数叫做频数。

非参数估计:对非参数模型下的估计称作非参数估计。

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因为样本统计量为数轴上的某一点值,估计的结果也以一个点的数值表示,所以叫做点估计。

区间估计:根据估计量从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

什么叫假设检验: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做出一般性的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一型错误:拒绝H。

时所犯的错误叫做一型错误。

二型错误:接受H。

时所犯的错误叫做二型错误。

什么叫做方差分析: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配合度检验: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有差别。

独立性检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多项分类的计数资料分析。

非参数检验: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探讨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表示。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概述本文档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名词解释1.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2.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3.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4.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5.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8.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各种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4.相对指标:就是将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一种比率,是用来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5.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

6.动态数列:它是指各个不同时间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对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求平均数,将指标在各个时间上表现的差异加以抽象,以一个数值来代表现象在这一段时间上的一般发展水平。

8.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9.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10.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11.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内部结构;(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依存关系。

12.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工具。

13.相对指标的作用:(1)进行数量指标分析,就可以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发展速度、有助于鉴别好坏,分析其效益;(2)它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所以他能深入、概括的说明总量指标所不能反映的问题,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

1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

统计的名词解释

统计的名词解释

统计的名词解释统计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研究现象规律和决策问题的一门科学。

统计作为一种基础的数据处理方法,广泛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社会学、医学、环境科学等等。

在进行统计研究时,有一些基础的名词是需要了解并掌握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名词的解释。

1. 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数据,用于代表整个总体。

在实际统计研究中,往往因为时间、经费和人力等原因不能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因此需要抽取样本,并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得出总体的结论。

2. 总体:总体是指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是一个被研究的对象。

在统计中,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人口,一种商品的销售数量等等。

总体是确定样本的重要依据,样本的抽取应当符合总体的特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 变量:变量是指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它是用来描述事物状态的一个量。

在统计中,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类型。

离散变量指的是可以计数的,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而连续变量指的是可以测量的,例如一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4. 数据:数据是指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测量所得到的原始信息。

数据可以是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得,是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

5. 频数:频数是指某个变量某个取值在样本内出现的次数。

频数是理解和分析样本数据的基础,它可以用来计算统计量、绘制图表和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

6. 频率:频率是指某个变量某个取值在样本内出现的次数与样本容量之比。

频率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变量某个取值在样本中的重要程度,它在统计中被广泛使用。

7. 统计量: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数值,用来描述某个变量的特点或总体参数的估计。

在实际统计应用中,常用的统计量有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

8. 参数:参数是指总体分布的某个特征值,它是由总体的整体特征决定。

参数是了解总体特征的基础,但是对于参数的估计需要进行抽样和统计分析。

9.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某个统计假设的一种方法。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总体:统计总体的简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索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总体单位构成的集合。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指标:统计学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变异:是指在选定的标志下,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完全相同,而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叫变异。

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回归分析:通过一个变量或一些变量的变化解释另一变量的变化。

时间数列:是指将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发展水平:是不同时间上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它可以消除不同时间上数量的差异,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的一般水平。

发展速度:是用相对数表示的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相对的发展变化程度,常用百分数或者倍数表示。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指数:是一种对比分析的指标,是统计指数的简称,广义凡事两个数值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都可称为指数,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由上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个体组成的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程度。

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找到能够使全部个体的数量得以综合起来的因素、固定同度量因素。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和指标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需要通过对各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进行汇总和计算才能得到相应的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结构相对指标=总体的部分数值/总体的全部数值×100%比例相对指标=总体的一部分数值/总体的另一部分数值×100%比较相对指标=甲总体的某一指标数据/乙总体的同一指标数值×100%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量×100%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统计量(对应样本)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时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37.统计学: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的。

2.四分位数:也称四分位点,它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3.方差分析:是通过检验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4.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6.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7.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成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8.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9.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10.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11.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y=β0+β1x+ε。

12.指数平滑法: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t+1期的预测值等于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13.非概率抽样: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14.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15.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

16.显著性水平:在原假设正确的情况下,错误地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17.泊松分布: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18.股票价格指数:反应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其单位一般用“点”表示。

19.独立性检验:对两个分类型变量是否存在相依关系的检验。

如果存在相依关系,有必要对这种相关性进行进一步测定。

20.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21.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22.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23.β错误:是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类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或叫做取伪错误。

25.集中趋势: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26.相对离散程度: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
比。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27.偏态:是对数据分布对称性的测度。

测度偏态的统计量是偏态系数,记作SK。

如果分布式对称的,则偏态系数等于0。

大于1或小于-1,成为高度偏态分布,在0.5-1或-1到--0.5,被认为是中等偏态分布;越接近0,偏斜程度越低。

0.4表示右偏,偏斜程度不大。

SK为正值时,表示正离差值较大,可以判断为正偏或右偏;负值时,表示负离差值较大,判断为负偏或左偏。

数值越大,偏斜程度越大。

28.峰态:是对数据分布平峰或尖锋程度的测度。

测度峰态的统计量是峰态系数。

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峰态系数的值等于0;不等于0,表明分布比正态分布更平或更尖,通常称为平峰分布或尖峰分布。

当K>0,尖峰分布,数据的分布更集中;小于0,扁平分布,数据的分布越分散。

29.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下限,最大值称为置信上限。

30.置信水平:如果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针织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为成为置信度或置信系数。

31.评估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小样本中)、有效性(小样本中)、一致性(大样本中)。

32.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33.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4.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的参数。

35.t分布:类似正态分布的一种对称分布,通常要比正态分布平摊和分散。

一个特定的t 分布依赖于称之为自由度的参数。

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分布也逐渐趋于正态分布。

36.P值: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

38.描述统计: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如在集中量数中将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在差异量数中将离均差进行平均,在相关量数中将积差进行平均等等。

39.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

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团体。

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情况。

40.指标: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又称统计指标,它是把各个个
体的特征加总起来的综合结果。

41.直条图:用直条(或矩形)的长短表示统计数据多少的图形。

42.直方图:以矩形面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43.折线图:以纵轴的高度表示次数,并将各点用线段连接的统计图形。

44.散点图:表示事物相互关系的图形。

45.圆形图:用圆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用扇形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或百分比的统计图。

46.枝叶图:把首位数字或首几位数字定位枝,其他位数定为叶的一种数字图。

47.方差(S 2 /V/MS):一列数据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一列数据平均差距地平方。

48.标准差(S/SD):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列数据的平均差距。

49.平均差(AD):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50.正相关:指一列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而大变化时,另一列变量亦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变化,即两列变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属“同增共减”的关系。

51.负相关:指一列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而小变化时,另一列变量却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的
变化,即两列变量是反方向变化的,属“此增彼减”的关系。

52.零相关:又称无相关,指两列变量的变化看不出一定的趋势。

53.自由度:在推断统计中,把一群数据或观测值可以独立自由变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df /’ n’
54.参数估计:根据样本统计量去估计相应总体的参数。

55.总体平均数估计:用样本的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均数。

56.点估计:在参数估计中直接以样本的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57.区间估计:以统计量的区间值来估计相应总体。

58.置信系数:指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落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 D,或以 1 -α表示,又叫置信水平,置信度,可靠性系数,置信概率。

59.无偏估计量: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必然存在一定误差,恰好相等的情形是极少见的,当然,无偏性并不是说没有一点误差,而是要求用各个样本的统计量作为估计值,其偏差为0。

即∑(X-μ)=0。

这时的统计量被称为无偏估计量。

60.假设检验:由于在进行差异检验时需要先对事物是否存在差异作出假设,然
后再作统计检验,因此称为假设检验,又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61.α错误:指虚无假设本身是正确的,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拒绝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做出了拒绝虚无假设的结论,又称Ⅰ型错误。

62.β错误:指虚无假设本身不正确,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接受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作出了接受虚无假设的结论,又称Ⅱ型错误。

63.双侧检验:把拒绝性概率值置于理论分布的两端或两侧。

64.单侧检验:把拒绝性概率值置于理论分布的一尾或一侧。

65.方差分析:就是对多个平均数进行比较的一种统计方法,又称变异数分析。

66.回归分析:根据一个已知变量来预测另一个变量平均值的统计方法。

67.回归线:分别用两列变量做横、纵轴描点。

如没有随机误差的影响,这些点将落在一条直线上,此直线叫回归线。

68.回归系数: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系数。

69.最小二乘法:找到这样一条直线,使所有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与 X 轴垂直)的平方和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