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一)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f0493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d.png)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从节目形式、内容特色、受众反应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
一、节目形式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常见的形式有选秀、讲座、真人秀、歌舞晚会等。
其中,选秀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为代表,通过声音来传播传统文化,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讲座节目以《国家宝藏》为代表,通过讲述博物馆中的文物故事,让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真人秀节目以《舌尖上的中国》《非诚勿扰》为代表,通过展示中国的美食和传统文化习俗,让观众了解中国的文化魅力;歌舞晚会则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通过演唱歌曲、表演舞蹈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喜庆祥和的氛围。
二、内容特色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特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突出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往往强调中国特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2.提高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往往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知识,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3.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元素,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观众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三、受众反应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观众中反响热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观众认为这类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视听效果好,能够传递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自信。
此外,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还能够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和特色,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与文化相融合的节目内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更多的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将会出现,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文化遗产,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益智类传统文化电视节目探析
![益智类传统文化电视节目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56e1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4.png)
二、节目特点
4、思想性:节目内容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有助于提升观众的文化 修养和审美水平,引导观众深入思考。
三、受众分析
三、受众分析
益智类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 文化程度的观众。根据节目内容的设置,青少年和家庭主妇是主要受众群体。此 外,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中老年观众来说,这类节目也是他们享受文化大餐的不 错选择。
总结与建议
2、丰富节目内容:在保持知识性的同时,可以增加节目的多样性。例如,可 以引入不同领域的知识问答、增加智力比拼的难度和挑战性等,以保持观众的新 鲜感和兴趣。
总结与建议
3、加强选手筛选:为了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公平性,制作方应该加强对参赛 者的筛选和培训。选手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有自己独 特的个人特色和魅力。
五、节目优化建议
2、优化题目设置:确保题目难度的合理分配,既要有基础题,也要设置具有 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同时,应注重题目的知识内涵和文化价值,以便更好地传播 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节目优化建议
3、加强传播力度: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例如,可 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或点播,增加节目的传播范围;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 举办线下活动,让更多观众参与其中。
内容摘要
益智类电视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电视台为了提 高观众参与度,增加节目趣味性,开始在节目中设置问题环节,并给予观众物质 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益智类电视节目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受欢 迎的节目类型。这其中,植入式广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内容摘要
植入式广告,即在节目中巧妙地融入商业品牌或产品信息,以达到宣传和推 广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广告,植入式广告具有隐蔽性、受众广泛、传播效果好等 优势。在益智类电视节目中,植入式广告更是能够借助节目的智力比拼环节,将 品牌或产品信息与节目内容完美结合,从而提高观众的接受度和记忆度。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507b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c.png)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成为电视台竞争的一个新方向。
这类节目将古代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风格结合,并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本文对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一、特点1.内容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古代文献、经典著作、传说故事等。
这些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娱乐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娱乐化的手法和风格,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节目形式多样,有真人秀、比赛节目、益智问答、讲堂式节目等,包容性强,不同年龄、背景的观众都能够接受。
3.文化与娱乐的结合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将文化元素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实现了文化与娱乐的结合,既能保持文化的纯粹性,又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4.多元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不仅可以借鉴本土传统文化,还可以融合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这样,看似陈旧的文化元素,可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意义1.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节目通过娱乐化的方式,让更多观众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和文化引领作用。
2.提高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相结合,让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别之处,并从中汲取人类文化发展的营养和力量。
同时,也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和美誉度。
3.推动电视节目创新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采用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创新的文化元素,提高了电视节目的特色和吸引力,带动了电视节目产业的发展。
这也为其他类型的节目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综上,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当代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全新探索和表现。
从《百家讲坛》浅析电视节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发展
![从《百家讲坛》浅析电视节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57363958fb770bf78a5532.png)
从《百家讲坛》浅析电视节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发展内容提要在当今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百家讲坛》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当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以及对广大观众在传统文化普及和深入了解方面的探求,受到观众的热烈期待和欢迎。
虽然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百家讲坛》的学术性相对较强,但专家的精彩讲解和形式的新颖别致,使这个节目并没有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而是不断刷新着收视记录。
可以说,《百家讲坛》是电视节目的大胆创新,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文以《百家讲坛》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节目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传统文化传承一、引言 (3)二、简析电视节目 (3)(一)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二)《百家讲坛》的出现 (4)三、电视节目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和发展 (4)(一)创新之道 (4)(二)发展之道 (8)四、结语 (11)注释 (11)参考文献 (11)一、引言在当今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百家讲坛》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当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以及对广大观众在传统文化普及和深入了解方面的探求,受到观众的热烈期待和欢迎。
可以说,《百家讲坛》是电视节目的大胆创新,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简析电视节目(一)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电视节目,大家并不陌生。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调换频道观看不同的电视节目,以电视机为媒体的文化传播方式从此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在文化传播的众多手段中,电视具有无法比拟的传播效率,由于集声音、画面和文字于一体,所以相对文字和广播等传播手段来说,电视更为直观、生动,在信息的交流上也更加广泛,对观众的认知能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当一部分传统文化由于曲高和寡而处于被淡忘和冷落的尴尬之中,传承传统文化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中国传统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930268883d049649b66582a.png)
中国传统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文化价值【摘要】本文阐述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娱乐不“愚”乐的价值取向,探讨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娱乐节目相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
指出在电视节目策划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使节目的形式更丰富,更具可看性,也在重新发掘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和融合,使单纯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增加了高尚审美和深厚文化底蕴,从深层意义上讲,也提高了节目自身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综艺娱乐节目;价值体现作为大众传播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电视从诞生之初就显现出强大的娱乐功能。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渗透至电视节目,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2008年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栏目,就是以娱乐化节目形式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典型。
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娱乐节目中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流行较晚,可视为由电视文艺节目发展而来,但电视文艺节目情节相对死板,节目内容单一,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而电视娱乐节目突出娱乐功能,内容、形式都极其开放和自由,更注重与受众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调节社会气氛,缓解生活压力,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电视荧屏当中的主流内容之一。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分类及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由于种类繁多,因此做出准确定义很难。
一般学者都认为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较之传统综艺节目,它更具有纯粹的娱乐性、游戏性、消遣性、商业性和大众性。
”[1]电视娱乐节目可以细分为以观赏为主的晚会型节目;与观众互动中形成娱乐氛围的益智型节目;以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游戏型节目;以纪实手段完成的真人秀型节目;以满足观众的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6b436df87c24028905fc312.png)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刘红宇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8期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在于其思想文化的一脉相承,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低俗文化的逐渐腐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受到不小的影响。
作为受众面最广的电视节目类型,如果不能作为承接中华优良传统的渠道,那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将变得岌岌可危。
而电视娱乐节目如果缺乏背后得以支撑的文化价值,就会减短其生存周期。
所以我们希望电视娱乐节目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转移至如何凸显其主流文化价值和核心思想,如何创造社会效益上。
1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传媒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再仅仅依附于单一的文字或死板的影视宣传。
作为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介载体来说,新兴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以帮助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利用各色传媒技巧以创新的形式将优良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植入更多受众群体的思想中。
而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不能够主动承担其传媒责任,附庸社会低级审美情趣和照搬外来文化节目,脱离了本国的思想文化中心点,立意偏移。
就会使得其电视节目内容格调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作为传媒原有的社会价值,必然也降低了该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力。
所以,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离、相互支撑的关系,任何一方若失去与其的配合,都会造成不利的局面。
2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和现状相较于科教类、新闻类及艺术类的电视节目,娱乐类的电视节目因为其内容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被接受程度较高,受众群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覆盖面极为广泛。
电视娱乐节目的兴起恰好印证了每个时代社会群体的思想层次,在这个快节奏的新时代里,人们似乎更愿意打开电视节目享受片刻的娱乐而非观看内容较为深沉的其他类型节目。
而电视娱乐节目为了满足越来越多观众的需求,从最早的表演类节目、综艺活动类节目再到选秀类节目和竞赛类节目。
娱乐节目的类型逐渐开始走近社会群体,迎合人类思想层次的再度解放。
从最开始的表演类节目,观众虽然可以从中提高自我审美情趣,但是互动性甚微,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于是乎各家媒体人争奇斗艳的开启了新一代娱乐节目的浪潮,不断加深与观众的互动程度,融合多方位媒体渠道造就了现在娱乐节目的繁荣景象。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0ff7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a.png)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1. 引言1.1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是指以传统文化为内容核心,通过电视媒介形式呈现的节目。
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历史故事等内容,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节目中,旨在通过娱乐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和创新,通过现代化的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这类节目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服务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诉求。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涵盖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现代电视节目对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意义。
通过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呈现和传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不仅仅是对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界定,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担当。
1.2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电视媒体也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综艺节目中,以满足观众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最初,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主要以纪录片、访谈、文化讲座等形式呈现。
这些节目主要以传统文化的介绍和解读为主,旨在向观众传递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节目开始采用综艺娱乐的形式,加入互动环节和娱乐元素,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游戏环节、表演、真人秀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使节目更具观赏性和参与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进步,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全方位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史(黄会林)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详细版)
![中国电视艺术史(黄会林)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d47d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8.png)
• 在形式上常常花样翻新,追求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的效果
• 在结构上根据不同的主题诉求,设置不同的板块、单元或 环节
• 益智博彩类 • 兴起于美国,最早是从广播中的智力竞赛节目转换来的 • 1995年美国CBS推出世界上最著名的节目《六万四千美元
• “真人秀”节目的特性: • 纪实性 • 就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真人秀”节目表现的都是真人真
事;就节目的拍摄手法而言,属于记录性手法
• 竞争性 • 故事性 • 竞争中所产生的各种情节、细节,构成了整个事件的故事
性,就像一部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电视连续剧
• 刺激性 • 节目的奖金高与参赛者之间的竞争残酷
• 竞争策略的转型: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生存 •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大型真人秀互换节目《变形计》,成
为以娱乐为主的卫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变形计》 并非完全原创,灵感来自国外同类节目《换妻》,但跟简 单的克隆已有天壤之别
• 节目关注的是当下转型期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城乡差别、教 育鸿沟等,孩子的纯真生活用镜头直接表现出来,产生极 大社会影响和深远的教化意义
• 具有代表性的节目:
• 央视《综艺大观》,现场直播
• 1991年以后,央视《曲苑杂坛》、《艺苑风景线》、《欢 聚一堂》等综艺栏目
•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综艺栏目特征 • 普适性 • 节目内容从高雅走向通俗;节目形式上从庄重典雅走向亲
切自然;创作理念上力求通俗化
• 丰富性 • 范围既有国内也有国外的;节目样式千姿百态 • 多样性 • 演播室现场录制与外景主持相结合 • 亲民性 • 央视《正大综艺》杨澜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2024年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2c94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6.png)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篇一一、引言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传递社会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1. 快速发展与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数量和种类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综艺节目、音乐节目、舞蹈节目到选秀节目、真人秀等,各种类型的电视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2. 创新与模仿并存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与模仿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方面,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为电视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另一方面,一些节目过度模仿国外或同行的成功模式,缺乏原创性和特色。
3.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电视媒体的多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电视台纷纷加大投入,争夺优质资源和观众注意力。
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平台也加入到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三、存在的问题1. 内容同质化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一些节目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相互模仿,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2. 过度商业化一些电视娱乐节目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节目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过度炒作、虚假宣传等问题频发,损害了节目的形象和观众的信任。
3. 缺乏专业人才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制作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一些制作团队缺乏创意和执行力,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效果。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内容创新各电视台和制作团队应加强内容创新,挖掘和培养具有独特魅力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同时,应注重节目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提高节目的品质和价值。
2. 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电视娱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1bd781102de2bd96058899.png)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作者:李敏来源:《今传媒》2019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迅速。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依附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五千年歷史的土壤,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品牌优势、展现大国文化底蕴,是当前电视综艺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而优秀的、赋予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注入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更是延续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品牌优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116-03一、《经典咏流传》节目概况为了响应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1],2018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了大型文化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
开播三天,全网平均收视率达1.33%,豆瓣评分高达9.3。
节目以传统文化诗词为载体,以传承经典为导向,重在阐释文化内涵,传播传统文化。
节目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通过电视媒介、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重在传达诗词文化的韵味、意境,并以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展现。
传唱人不仅有明星、艺术家,也有许多社会上的普通人。
每个传唱人都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诸多感悟,通过演唱的方式,将经典诗词转化为动人、优美的旋律,并用现代流行唱法来演绎中国古典诗词的新韵味。
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功能(一)发展现状自2013 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开播以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便不断涌现,掀起了一股“综艺文化热潮”。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故事》《传承者》等关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更是发展迅速。
此外,2016 年底,《见字如面》在春节档走红,被网友称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2017 年推出的《朗读者》更是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传统文化的综艺(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推荐)
![传统文化的综艺(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0d93a9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6.png)
传统文化的综艺(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推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的综艺,以及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推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综艺,为何有这么高的关注度?2、文化类综艺节目有哪些3、世遗揭秘综艺《万里走单骑》获得高口碑,像这样的传统文化类节目还有哪些?《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综艺,为何有这么高的关注度?《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综艺,有这么高的关注度的原因分析是:《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是CCTV推出的一档国风综艺。
这个节目的整个主旨和意义,就在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诗词,融合流行的元素再由现代的歌手或是演员演唱,通过新编和明星效应产生的流量来宣传古典诗词文化。
观众在聆听音乐,欣赏歌手或演员颜值的同时,也能在歌曲当中体会到诗词的美感,潜移默化地将经典留在自己心中。
《经典咏流传》: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该节目是央视主打的一个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就是把古诗词古文章谱曲,以歌曲的形式表演出来,从而赋予古诗词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中的每一首歌可都为是精品,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古诗词,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该节目是由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他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为改节目增添了不少笑点。
以及评委嘉宾的对歌曲的鉴赏,对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的讲解,都为该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
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的文案非常棒。
尤其是第三季,每一期的开场白都是掇菁撷华、文采飞扬;再加上“芳心纵火犯”撒贝宁的深情演绎,简直称得上是“开口跪”。
每一期的开场白几乎都可以拿来写作文,而且都能成为提分亮点、点睛之笔。
这些综艺这么棒的原因:这些综艺都非常棒的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表达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再加上现在太多的娱乐性综艺,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对于综艺的厌烦吧!突然出现别致的综艺大家就会被吸引,造就了这么高的关注度。
文化类综艺节目有哪些文化类综艺推荐:《中国诗词大会》《万里走单骑》《登场了洛阳》《天天向上》。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ecb4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3.png)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备受广大观众的关注。
这些节目通过精彩的表演、独特的创意和生动的主持,为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娱乐。
本文将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以多样化和创新性为特点。
这些节目涵盖了综艺、真人秀、选秀、喜剧等多个领域,可谓百花齐放。
其中,综艺节目尤为受欢迎。
《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节目以其活泼有趣的形式赢得观众的喜爱,既有周星驰式的喜剧效果,也有真人秀的体验感。
另外,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注重社交性和互动性。
观众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参与到节目中,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互动模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娱乐体验,让观众从被动的节目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
第二部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影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们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消遣方式。
忙碌的现代生活让人们感到压力重重,而电视娱乐节目通过轻松欢快的氛围,为观众提供了释放压力的途径。
观众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节目,放松身心,享受快乐。
其次,电视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团结。
这些节目不同于电视剧和新闻节目,它们凭借其娱乐性和互动性,使得观众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一起讨论、分享和互动。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些节目找到共同的话题,加强社交联系,增进友谊。
此外,电视娱乐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让许多优秀的歌手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一代歌手的起点。
这种机会的提供,鼓励了更多的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浮出水面。
第三部分: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建议虽然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节目过分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效果,忽视了价值观的引导。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节目的监管,确保节目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探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湖南卫视为例
![探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湖南卫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6c2f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6.png)
探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湖南卫视为例探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湖南卫视为例近年来,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了无数观众的视野,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卫视之一,湖南卫视以其创新性和大胆尝试而闻名于业界。
然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不仅仅关乎湖南卫视,更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缩影。
一、现状分析1. 内容创新与多元化过去十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内容创新与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从《中国好声音》到《快乐大本营》,湖南卫视不断推出新颖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深受观众喜爱。
这种创新带给观众新鲜感,并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2. 明星效应与追星热情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往往与明星绯闻有着密切的联系。
湖南卫视借助明星效应,不仅为节目增添了话题性和热度,还吸引了大量观众。
观众们的追星热情和对明星的关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3. 竞争激烈与市场规模扩大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涉足这一领域,节目数量逐年增加。
湖南卫视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不断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二、问题分析1. 内容质量良莠不齐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增多,内容质量的良莠不齐现象逐渐凸显。
一些节目注重效果和炒作,忽视了内容的品质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不仅会削弱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还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
2. 制作团队缺乏创新能力目前,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团队缺乏创新能力,往往模仿国外节目或者盲目追求高收视率。
这导致了许多节目陷入同质化的困境,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3. 广告投放过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视娱乐节目的广告投放也越来越多。
过度的广告投放不仅浪费了观众的时间,还使节目流失观众,影响了观众对节目的整体评价。
三、发展前景展望1. 优化内容创新与节目品质为了保持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和吸引力,电视娱乐节目需要加强内容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介绍传统文化的节目
![介绍传统文化的节目](https://img.taocdn.com/s3/m/6147bd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1.png)
介绍传统文化的节目
1. 舞狮表演: 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舞狮队
通常由两个人扮演狮子,一个人扮演狮头,另一个人扮演狮身。
他们穿着狮子造型的服装,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各种动作和技巧,以祈求好运和驱邪。
2. 京剧表演: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
唱腔、表演和化妆而闻名。
京剧表演通常包括唱、念、做、打四个基本技巧,演员扮演各种历史和文学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唱、念、做、打等方式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3. 中国民族舞蹈: 中国有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每个民族都有
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动作。
这些舞蹈通常展示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形式多样,华丽而美妙。
4. 传统音乐演奏: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像古琴、二胡、琵
琶等乐器常被用来表演传统音乐。
这些乐器通常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演奏者通过乐器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信息。
5. 茶道表演: 茶道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和艺术,通过精心的准备、泡茶、品味和欣赏茶的过程,表现出尊重和审美的态度。
茶道表演通常包括茶艺师展示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精美的茶具,同时解释茶道的文化内涵。
6. 传统绘画展览: 中国传统绘画以墨、笔和纸为主要材料,注
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
传统绘画展览通常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特点,让观众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
这些传统文化的节目不仅能够展示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这些节目在各种场合如春节庆典、艺术表演、博物馆展览等中得以呈现,吸引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赞赏。
《2024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范文
![《2024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bcef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c.png)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听享受,更在文化传播、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内容及影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1. 多元化的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包括竞技类、歌唱类、舞蹈类、访谈类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2. 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如投票、弹幕评论等,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
3. 文化融合:许多电视综艺节目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使得节目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
三、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内容分析1. 传统文化传承:许多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戏曲、书法等,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现代价值观的体现:现代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如励志、友情、爱情等主题。
3. 跨文化交流:一些国际性的电视综艺节目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四、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1. 文化传播:电视综艺节目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将各种文化元素传播给观众,提高了文化的普及率和认知度。
2. 价值观念塑造:电视综艺节目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对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着公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3. 产业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制作、广告、衍生品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五、案例分析以某热门歌唱类综艺节目为例,该节目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比赛机制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同时,该节目还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传递了正能量和爱心,引导观众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该节目还为音乐人和新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2024年戏曲电视节目研究》范文
![《2024年戏曲电视节目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8ff5f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a.png)
《戏曲电视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戏曲电视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电视界中独树一帜。
这种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的节目形式,不仅拓宽了戏曲艺术的传播途径,还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为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戏曲电视节目逐渐成为电视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类戏曲电视节目,如戏曲晚会、戏曲竞技类节目、戏曲纪录片等。
这些节目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戏曲电视节目的特点(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戏曲电视节目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使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传媒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互动性与娱乐性的增强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戏曲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竞技类节目、互动问答等形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的体现戏曲电视节目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
通过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四、戏曲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部分戏曲电视节目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
这导致观众对节目的新鲜感降低,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
(二)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戏曲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人才支持。
然而,当前部分电视台的戏曲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节目质量参差不齐。
(三)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虽然戏曲电视节目有助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和传承,但仍然存在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人的短缺问题。
这给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五、戏曲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一)创新内容与形式为了应对内容同质化问题,戏曲电视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296c0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c.png)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电视盛会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关注。
这个传统节目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不仅是一场娱乐节目,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本文将探讨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底蕴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一、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背景春节联欢晚会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大革命运动的热潮中。
由于政治环境的限制,晚会最初的内容主要是宣传革命精神和农村生产模式的现代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春节联欢晚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文化底蕴的体现1. 民俗文化传承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节目中常常出现才艺表演、戏曲演唱、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通过晚会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国家团结的象征春节联欢晚会鼓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和表演者参与,以体现国家团结。
晚会中经常出现的民族舞蹈、民歌合唱等节目,展示了中国众多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也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的全国大家庭意识。
3. 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春节联欢晚会以节目形式讲述着中国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与思想。
通过歌曲、小品、相声等形式,晚会传达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与追求。
这些节目引发观众的共鸣,将人们的情感融入到晚会中,使观众在欢笑之余也会思考人生的真谛。
三、春节联欢晚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春节联欢晚会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以下几点是晚会发展的主要趋势:1. 引入国际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家和节目参与到春节联欢晚会中。
他们带来了更多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为观众展现了世界各地的艺术风貌。
这种国际化的交流有助于拓宽观众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增加文化多元化的认同感。
2. 开拓新娱乐方式除了传统的才艺表演,晚会还引入一些新的娱乐方式。
2021高三作文“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原题及优秀范文5篇
![2021高三作文“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原题及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0f05883c1ec5da50e270e6.png)
2021高三作文“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原题及优秀范文5篇作文题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近年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增长,从各大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到综艺节目《国乐大典》的丝竹之音,从游戏《王者荣耀》长安赛年中对大唐乐舞的演绎,到河南台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剧、综艺、游戏等娱乐产品的结合不断深化。
有人说,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也有人说,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
对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习作一:文化之笔,轻起重收(50分)广陵一曲,空谷传响;惊鸿一舞,百花失色;水墨丹青,写意中原大好河山;诗词歌赋,抒发骚人胸中块垒;齐襦广袖,百草茶经,中华历史的画卷上,文化之笔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之韵事。
时代更迭,年轻一代的我们接过这支文化之笔,再开新篇时,勿志轻起重收。
临之娱乐,收之敬畏。
轻起,方能深抹这千百年文化的厚重,不致墨浓透纸。
文化的传统,不可一朝而见,有时采用轻逸灵动的方式,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从早年《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会,男女老少皆能吟上一句,到近日的《上新了,故宫》综艺里,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轻浅易懂,这些巧妙的轻快起笔,无疑为文化接力开了个好头。
想要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的步伐,必先帮其陈云沉重的缭锁,从古老的神坛上走下来。
而娱乐的方式正好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以其偌大的群体受众,加快文化传承的步伐。
重收,方能承接文化的底蕴,宏扬百年之光辉。
娱乐让大众发现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带来的福利,但万不可本末倒置,让文化成为娱乐的另一种噱头。
早年《王者荣耀》等手游,基于历史人物,进行“魔改”利造,甚至将荆轲这一勇猛壮硕的刺客塑造成妩魅纤细的女性角色,这样的事情数见不鲜,文化的尊严荡然无存。
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类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类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839a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c.png)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上广电传媒112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类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汪冰莹摘要:当今时代,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空气中弥漫着信息的味道。
媒介渠道多种多样,内容铺天盖地,信息冗余度越来越高,连带着人心也越发浮躁。
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而在2014年娱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现象级综艺爆红后,各类真人秀节目疯狂生长,开始为了抓取受众的眼球剑走偏锋,各种博出位的手段也层出不穷。
就在此时,《中国诗词大会》横空出世,承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化使观众眼前一亮。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诗词大会》;文化自信一、泛娱乐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泛娱乐化”是指过度的娱乐,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
众所周知,提供娱乐是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一,但过度娱乐化就会导致大众媒体功能的单一化,影响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
关于泛娱乐时代的解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的观点指出:“媒体泛娱乐化包涵两层含义,一是娱乐新闻和节目、栏目的过度泛滥和低俗化;二是主流、严肃新闻的娱乐化倾向。
”[1]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遇到瓶颈,人们在学校外的地方几乎看不到传统文化的踪影。
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一般通过打字和视频见面、聊天,甚至在学生群体中都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传统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人们不断追求更新、更快、更流行,淡忘了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马当先,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在新颖的传播方式中,重新演绎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观众再次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别样的美。
二、《中国诗词大会》传播优势分析(一)创新的传播渠道《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会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电视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以往人们对诗词的了解只限于书本,现在利用各种新颖的模式、竞赛方式对诗词有了更深的印象,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电视节目娱乐节目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必然要积极适应现代化的进程。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媒体中最具大众属性的节目形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
这种娱乐形式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吸纳某种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娱乐节目的内容与形式被日益的丰富和发展变化,娱乐节目处在一个有序而多变的动态过程之中,内容上力求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形式上也更加突出参与性和游戏性。
将娱乐元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观众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价值观,警惕腐朽文化,低俗文化在玩乐中的侵蚀,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以人自身作为传播符号,实现了对感官的全方位调动,凭借其贴近生活,讲究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等优势,在交流互动中还原了人最初始的人性化娱乐状态,将电视媒体娱乐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除了直接引进的节目外,大部分脱胎于外来节目,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造,但仍然遗留着“他文化”的印记。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我国资讯类娱乐节目,如《中国娱乐报道》、《娱乐无极》等节目采用娱乐化新闻、全球化视角,创新的风格及市场化运作这几大元素来经营,已渐现成熟;同时以幸运劝,心辞:娜为代表的益智类节目也早被受众肯定和接受,让观众走上舞台,成为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
天向扮等娱乐脱口秀类的节目,成为时下大热;另外一个代表着“平民娱乐时代”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作为一档全程跟踪式直播的节目,将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推人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种“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娱乐形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促进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中华自古为礼仪大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支持我们民族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民族真正的根基。
然而到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国民优秀礼仪风范逐渐退化,与文明之邦国的称号相去甚远。
挽救民族文化,形式岌岌可危。
而以“娱乐”为目的的电视娱乐节目热已成为当前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可以传达一种精神上的导向,引导受众的精神状态,必然影响着收视群体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就必然成为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平台。
因此,面对庞大的收视群体,如何做到寓教于乐,为电视娱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是极为重要和意义深远的。
目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还处于摸索阶段,多以借鉴国外节目为主,将娱乐与本国传统文化结合较好的栏目为数不多。
辞卿作为央视二套的王牌节目,准确锁定以“家庭”为基础的收视群体,围绕着中国传统亲情观念,成功引进国外益智节目的全新理念,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市场效果。
尤其在暑期举办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用扣人心弦、热热闹闹的电视选秀将国学乔装打扮,搬上舞台。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国学知识竞技将“国学”概念带给千家万户,令国学基础文化知识深人人心。
虽然由于很多专家针对国学的严谨性,对这一节目颇有争议,但也不影响其深受观众的喜爱,取得高收视率。
三、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电视娱乐节目要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结合,首先必须要有其吸引观众的特色作为基础,节目才能持久,它才有能力更进一步的完善,这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必经阶段。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娱乐节目:就是用令人愉悦的方式使人受到启迪的节目,能让人在娱乐中学到东西,才能成为一台真正为大众所喜爱的优秀娱乐节目。
一个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必然与其强大的制作团队,卓越的节目创新力、超强的主持阵容、优美的背景音乐等多种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