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我国的降水特征,这节课是我在上学期第一次本校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主要显示了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的降水差异基础上,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地的天然植被以及人们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明白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密切联系,明白了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整体特征,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由于我进行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反复推究。再加上学生一听是全校老师听课,每个人都高度重视,课堂上人人精神百倍。本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感觉进行的很轻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是成功的,关键是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为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获得很好的发展。
1.多媒体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利用多媒体演示,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形成的天然植被的差异,经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
如干湿地区分布范围,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林州地理实际。
因为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该从日常生活及各种有益的活动的中构建“知识信息圈”。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联系林州的实际,比如上课之初,通过地图,让学生确定林州的地理位置。然后在学习了我国整体降水分布特征后,让学生联系林州的降水情况,分析得出林州属于秦岭—海河以北的半湿润地区。结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当时国情,让学生思考,林县人民为什么要在全国最困难的时期,艰苦卓绝地修建红旗渠?让学生探究这种自然降水特点对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与生产(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等,一环扣一环,对知识进行介绍、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落实知识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学之致用的能力,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爱乡之情,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知识是基础,在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一切都是空话,忽视对地理知识常识的学习也是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学生会看地图,会读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学生在学习我国年降水特征与干湿地区分布这两个知识重点时,让学生从这两个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4.学生活动思维性得到体现。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我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情境的创设尽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做到了及时肯定性评价。
5.学生的主角地位得到了根本的体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本节课,我是从引导者变为组织者,传统的师生角色得到根本性转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以及能力应用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我国南方的湿润地
区、西北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差异时,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片结合地区降水特点来谈谈成因,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认识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自然成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得到体现。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地理知识的学习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课标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高素质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不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空洞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去认识去分析地理现象,特别是让学生更多地联系本地区实际,去认识去分析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实例,如假设你是林州市主管林业的局长,你会根据我市的年降水特点,在植树节期间,怎样指导我市树苗引进工作。多种思考,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需要的可以上网查询,有条件的去远方旅游,有机会的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多种途径积累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收获,学生从思想上自然而然地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地感受到,地理教师上好一节完美的公开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才会使我们永远立足于这片神圣的讲台上。